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推荐8篇)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篇1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质量事故的发生是非常普遍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通常发生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或者报废、机械设备破坏、安全设备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因此,对于质量的控制及发生质量事故时如何分析并得到较好的处理,是尤为重要的。关键词: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质量事故 分析 处理

在这个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时代,随着施工工艺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和提升,质量问题虽然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想要消除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程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将导致工程报废,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存在因素

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办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好坏,如果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造成结构裂缝,甚至倒塌。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于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结构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质量问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而这些材料不仅会破坏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一旦发生危险,不仅会发生巨大地财产损失,也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威胁。因此,可见建筑材料和建筑制品的质量合格问题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可见一斑。

2、人为因素

无论是质量还是进度或是投资等方面,人为因素都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的情况也很多。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工作态度、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题。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基础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首先,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的综合观念。在这点中往往有些施工员迫于甲方、监理的进度压力下忽视质量。造成质量的终身隐患。

其次,是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情况。如果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能力强;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在这点上也是尤为重要,现在由于劳动力的缺乏,造成一些操作者的以次冲好,粗枝烂叶,未经过系统的学习拿来就干,边干边学,给下一步的技术、质量检查带来很大的压力。

3、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功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5、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

此外,冬雨期、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的危害。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行文明施工。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

1、建设单位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也是参建各方的共同职责。作为建设单位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始终把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问题作为管理重点,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协调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关系,通过控制项目规划、设计质量、招标投标、审定重大技术方案、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在现在的工程中往往存在一味压缩合理工期,压缩合理工程造价造成最终的质量缺陷。

2、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我国全面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后,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程建设市场逐步规范,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监理工作已渗透到工程建设中的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控制工程质量促进监理制度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投资。监理工程师应协调与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人员一道,共同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处理好进度、投资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注重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时进行竣工验收,使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为保证监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监理单位更应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不能因为承揽工程而降低报价,在施工中投入监理人员少,不能满足施工监理工作的要求。对施工工程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对材料等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监理工程师应对材料的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合格。督促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明确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对水泥、钢筋等材料,除有出厂证明、技术性能资料外,还要进行材料抽样式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设。对工程所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层层把关,确保每道工序所用材料的质量。

监理作为公证、公平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进行监理,协助施工单位做好工程项目部划分,经质量监督机构批准后严格执行。熟悉图纸,实行旁站监理,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记录发现的问题与处理结果及时提醒施工单位采取质量措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抽检,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严格控制等,做到专检、抽检、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三、质量事故的处理

1、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和分类

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1)复杂性,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繁多,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错综复杂,即使是同一类质量事故,而原因却可能多种多样截然不同。所以使得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判断其性质、原因及发展,确定处理方案与措施等都增加了复杂性及困难。(2)严重性,工程项目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其影响较大。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则会留下隐患成为危险的建筑,影响使用功能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建筑物的失稳、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3)可变性,许多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出现后,其质量状态并非稳定于发现的初始状态,而是有可能随着时间进程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有些在初始阶段并不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不能及时处理和纠正,有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质量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时,一定要注意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或加强观测与试验,取得数据,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向。(4)多发性,建筑工程中有些质量事故,在各项工程中经常发生,而成为多发性的质量通病。因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2、工程质量事故类别

工程质量事故类别可分为以下几类:

(1)按损失严重程度,一般质量事故(5000~50000元,影响结构、功能永久质量缺陷);严重质量事故(5万~10万,严重影响结构、功能,2人以下重伤); 重大质量事故(10万元以上,死伤3人以上;分四级);特别重大质量事故(死亡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0万以上、性质严重)。

(2)按事故性质,倒塌事故、开裂事故、错位事故、地基工程事故、基础工程事故、结构或构件承载力不中事故、建筑功能事故

(3)按事故发生阶段,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改建时引起的事故、改建后引起的事故。

3、事故处理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七项:

(1)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国内外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工程质量事故大多数发生在施工期,而且事故往往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只有及时、正确地处理事故,才能创造正常施工条件。

(2)确保建筑物安全:对结构裂缝、变形等明显的质量缺陷,必须作出正确的分析、鉴定,估计可能出现的发展变化及其危害性,并作适当处理,以确保结构安全。对结构构件中的隐患,如混凝土或砂浆强度不足,构件中漏放钢筋或钢筋严重错位等事故,都需要从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周密的分析和必要的计算,并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排除这些隐患,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

(3)满足使用要求:建筑物尺寸、位置、净空、标高等方面的过大误差事故;隔热保温、隔声、防水、防火等建筑功能事故;以及损害建筑物外观的装饰工程事故等,均可能影响生产或使用要求,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

(4)保证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耐久性:有些质量事故虽然在短期内不影响使用和安全,但可能降低耐久性。如混凝土构件中受拉区较宽的裂缝;混凝土密实性差;钢构件防锈质量不良等,均可能减少建筑物使用年限,也应作适当处理。

(5)防止事故恶化,减少损失:由于不少质量事故随时间和外界条件而变化,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不断扩大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例如持续发展的过大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和砌体受压区中宽度不大的裂缝等均应及时处理,防止发展成倒塌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6)有利于工程交工验收: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必须在后续工程施工前,对事故原因、危害、要否处理和怎样处理等问题作出必要的结论,并应使有关方面达到共识,避免到工程交工验收时,发生不必要的争议而延误工程的使用。

(7)防止事故再发生:防止同类事故或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而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针对实际存在的事故原因而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称之为纠正措施。例如沉桩设备功率太小,导致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用更换设备的纠正措施。利用适当的信息来源,调查分析潜在的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称为预防措施。例如从钢材市场情况获悉,钢筋不合格品比例不小,相应采取加强原材料采购质量控制等措施,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场,同样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再发生。因此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再发生。

4、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建筑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建筑工程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控告、投诉。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检察、劳动部门报告,且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24小时之内写出书面报告,逐级上报。重大事故的调查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组成调查小组负责进行。重大事故处理完毕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尽快写出详细的事故处理报告,并逐级上报。特别重大事故的处理程序应按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及有关要求进行。

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工作程序如下: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结构可靠性鉴定→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设计→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检查验收→结论。若处理后仍不合格,需要重新进行事故处理设计及施工直至合格。有些质量事故在进行事故前需要先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防事故扩大。对于事故的处理,往往涉及到单位、个人的名誉,涉及到法律责任及经济赔偿等,事故的有关者常常试图减少自己的责任,干扰正常的调查工作。所以对事故的调查分析,一定要排除干扰,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按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

总之,工程质量是影响整个工程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于确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及遇到质量问题如何处理便成为至关重要的条件。参考文献:

(1)张述勇.《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白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李子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工程管理09-3班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篇2

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命脉, 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效益回报和建设工程的实用性, 更与居住和办公的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必须满足安全性、耐久性、基本使用功能及环境保护等要求, 符合国家法律、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 提高参建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防治结合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是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根本目标。

1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流程

1.1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的依据

质量问题的正确处理不仅能够及时遏制事故的发展, 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更体现了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事故的处理应根据相关的规范和设计要求, 以工程承包合同、材料设备合同、建立合同等合同文件为依据, 结合技术文件和事故现场的周围环境, 事故范围、事故级别以及相关人员材料等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 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1.2 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1) 当质量事故发生后, 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事故的工程概况, 如工程项目名称、参建单位的名称及负责人联系方式、发生时间地点等, 简单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 目前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人数;对事故产生的原因, 事故发生后现场采取的有效措施也应该及时上报, 以免因报告不及时影响事故的处理进程, 造成更大的损失。另外, 建设单位根据事故的大小逐级上报, 将事故概况报告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2) 事故的调查是解决质量事故的重要步骤, 严格调查事故的相关情况是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关键,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将调查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上报及存档, 调查内容包括:质量事故发生的工程概况、参建单位的概况、事故发生的经过和救援情况、事故的大小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工程相关质量检测报告以及事故责任单位或责任人。

3) 事故处理首先必须查清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如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材料的质量问题或者管理不到位等等;其次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出相应的惩罚, 如罚款、停业整顿等, 相关单位和人员也应受到教育和警告;最后, 确定类似的工程中有关的预防措施是否到位, 有没有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等等, 坚决杜绝类似质量事故再次发生。

2 常见质量事故处理方法

2.1 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问题

1) 基础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分部工程, 灌注桩基础是高层建筑中地基处理的一种常见形式, 某工程由于灌注桩孔底虚土过厚导致钢筋笼上浮, 降低了桩身整体承载力 (如图1所示) , 灌注桩成孔作业孔底虚土多是常见的质量问题, 规范要求不得超过100 mm;处理孔底虚土的方法很多, 施工过程中常使用勺钻清理孔底, 当沉渣为砂子或者是卵石时可先采用孔底砂浆拌合, 然后再下灌注混凝土, 也可采用孔底夯实的方法解决。

2) 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施工由于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 (如图2所示) , 由于骨料含泥量较大、掺合料用量超出规范允许值、混凝土和易差等原因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都是常见的质量问题;实际施工过程中, 首先应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其次保证按要求配合比和搅拌、振捣质量, 最后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保证混凝土整体质量。

3) 墙柱混凝土胀模是模板的强度或者刚度不足造成的, 图3为某工程主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墙体胀模的质量问题, 对后期装修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浇筑混凝土前根据实际工况要求选择合适材料的模板并加强模板体系的强度与刚度, 对主要受力的构件要进行必要的力学计算, 严格按力学计算结果结合施工环境进行施工, 浇筑时放慢浇灌的速度、加快振捣的频率、加强模板的变形观测, 当超过一定的限值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已造成混凝土胀模的应凿除多余的混凝土, 用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修理平整。

4) 砌体工程中墙体裂缝是比较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比如纵墙两端的斜裂缝、窗间墙对角处出现的水平裂缝、窗台底部的竖向裂缝等, 工程施工时应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从而减少后期的维修;砌体裂缝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 施工前先做好基坑的勘探工作, 特别是较复杂的地基, 合理设置沉降缝保证建筑物能小幅度的自由沉降。

2.2 装饰及安装质量问题

1) 基础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时应注意防水材料的选择, 卷材防水接缝处粘结牢固, 在柱子、剪力墙的拐角等需要加强的阴阳角处应粘贴防水附加层, 宽度不小于500 mm;防水混凝土表面应平整, 不得出现露筋、蜂窝等缺陷, 其抗压强度和抗渗能力也应符合规范要求。

2)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的观感质量, 是最容易发现的质量问题, 比如:地面天然石材色泽纹理不协调、木地板拼缝不严、墙面抹灰掉角脱皮以及门窗安装不牢固等等问题, 造成这种质量问题的原因也比较多,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 不能够按照施工工艺以及标准进行, 采用的辅助工作不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 为了减少成本而降低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等等都是导致装饰装修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 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 及时发现小的问题后进行返工、返修或者加固处理, 另外, 事前控制即提前制定出预防措施也是重要的方法。

3) 建筑安装工程中, 电气配线管敷设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强弱电管线距离不够、电器管线颜色搭配混乱等也是常见的质量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重在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 减少人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

3 结语

本文凭借多年工程经验, 阐述了发生质量事故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事故调查的内容和流程以及事故处理的原则, 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民用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主体结构、砌体工程、防水工程、安装工程以及装饰装修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给建筑工程中类似的质量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文武.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 2016 (1) :8-9.

[2]湛少龙.建设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J].建筑知识, 2015 (12) :26-27.

[3]宝彩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 (3) :40-41.

[4]史彦杰.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J].门窗, 2014 (6) :55-57.

[5]崔玉梅.论工程建筑管理与施工质量提高的有效策略[J].山西建筑, 2014, 40 (27) :284-285.

[6]周永明.浅析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8) :71-72.

[7]赵文良.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8) :59-61.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篇3

【关键词】钻孔桩;施工对策;缺陷处理

0.概述

钻孔桩基础施工简便、操作易掌握、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无论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大型建设,还是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钻孔桩是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利用机械钻进形成桩孔,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钻孔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处理

1.1偏斜孔钻机安装时

支撑不好、桩孔地质构造不均匀等因素引起钻机整体或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斜,导致出现偏孔。

1.1.1钻机倾斜引起的,应先移开钻机,检查钻孔壁情况,如果钻孔壁比较稳定,则应加固施工范围内的地基或加大钻机的支撑面积并重新安装钻机恢复施工;钻孔壁随时有坍塌可能的,应将钻孔回填至原地面,待地层静置稳定后重新开始钻孔。

1.1.2地质构造不均匀引起的,先分析岩层的走向,采用适当的回填材料将钻孔回填至计算确定的高程处,静置一段时间后恢复施工。孔中心偏差小于20㎝的,静置1~2h后可以继续钻孔。孔中心偏差大于20㎝的,应根据情况静置2h甚至更长的时间待地层沉积稳定后恢复钻孔施工。穿过倾斜岩层过程中,应采用自重较大的复合式牙轮钻、冲击钻,以慢速钻孔。

1.2护筒脱落

出现护筒脱落应立即停止钻孔,将钻机移开,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由于地面流水引起的可先排除流水,在原地面上填一层黏土使地面干燥、不渗漏,重新安装护筒恢复钻孔施工。

1.3卡钻钻孔经过岩层分界面时

相邻岩层强度差别较大、操作中未及时根据地质情况调整钻头的行程等原因引起“卡钻”现象。针对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

1.3.1由于“探头石”引起的卡钻现象,可适当往下放钻头,而后,强力快速往上提,使“探头石”受瞬间冲击缩回,从而顺利提起钻头。

1.3.2因钻头穿过岩层突变处导致的卡钻,优先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整体岩层中此方法容易奏效,砂土地层中不宜采取此方法处理。

1.3.3由于机械故障导致钻头在浓泥浆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的钻头无法提升现象,应采取插入高压水管置换泥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1.4缩孔缩孔是在饱和性粘土、淤泥质黏土

其原因是此类地层含水高、塑性大,钻头经过后钻孔壁回缩,从而导致钻孔的直径小于设计的桩直径。

1.5掉钻

由于机械故障、钢丝绳断裂、孔壁坍塌等因素造成钻头落入孔底的现象通常称“掉钻”。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方法实施打捞。

2.水下混土灌注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2.1封底失败

由于首批混凝土数量过小、孔底的沉碴厚度大等原因导致首批混疑土灌注入孔后,未实现水下混凝土封底的现象称为封底失败。封底失败后,应立即暂停灌注,及时对孔内已灌注的混凝土清理清理。

2.1.1地层稳定性较好的,应采取导管内安装高压风管进行二次清孔的方法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重新请示监理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可以重新开始水下混凝土灌注。

2.1.2地层稳定性差或高压清孔的方法不能奏效则应及时拆除导管、拔除钢筋笼、将钻机安装到位,将未灌注混土部分钻孔回填,待地层沉积稳定后用冲击钻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达到孔底设计标高后,请示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2.2卡管因混凝土和易性差

混凝土中含有大块度骨料或受潮凝固的水泥块、灌注混凝土冲击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统称为“卡管”。

2.2.1由于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导管堵塞,可以少量(根据堵管前测量及计算的导管埋深结果在保证导管最小安全埋深确定)提升导管而后快速下落的方法或加大一次性灌注混凝土数量而后快速提升再迅速下放,以冲击疏通导管的方法进行处理。

2.2.2由于混凝土冲击力不足造成的,应及时加长上部导管的长度,而后,以一次性较大量混凝土冲击灌注达到疏通导管的目的。

2.2.3采取“二次封底法”进行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将导管插入已灌注混凝土中0.5~0.8m,而后按照水下封底的操作方法实施二次封底。

以上几种方法处理不能奏效应立即停止,认定为已断桩。

2.3断桩

由于灌注中提升导管失误、混凝土供应中断(下雨、停电、机械故障等)或导管漏水等原因导致导管中已灌注的混凝土与导管的混凝土隔断,无法继续灌注的现象通称为断桩。在灌注过程中认定发生断桩事故后,应立即停止继续灌注,提拔导管和钢筋笼,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2.4钢筋笼上浮

由于钢筋笼的加固不可靠或灌注过程中操作因素带来的钻孔桩钢筋移位现象统称钢筋笼上浮。发现钢筋笼上浮,应立即暂停灌注,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2.4.1对于钢筋笼上浮在1倍直径以下的,可以在采取有效防止上浮的措施后继续灌注。悬吊钢筋焊缝脱范的,应及时补焊;悬吊钢筋弯曲的情况应增加钢管支撑。

2.4.2钢筋笼上浮比较严重的必须拔出钢筋笼,比照断桩进行处理。

3.灌注成桩后发现的质量缺陷的处理

3.1桩全长小于设计要求

这种缺陷可分为两类:处理桩并没有后,混凝土顶面高程小于设计要求、钻孔底部沉积的虚碴在清孔时未清理干净导致桩全长小于设计、嵌人基岩深度小于设计尺寸。针对具体情况分別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3.1.1桩顶高程小于设计要求的原因是混凝土灌注终孔时控制失误。基坑开挖后进行钻孔桩的接长。接长施工前,先清理干净混凝土以上的浮碴和松散混凝土等,将顶面人工凿修平整。而后,在护筒防护下开挖接长部分的桩孔。接长部分桩孔直径应大于设计钻孔桩直径40㎝,深度从平整后混凝土面向下不小于接长部分桩孔直径的一倍。开挖后,将原灌注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灌注混凝土至设计位置。接长部分混凝土的接合面必须做好混凝土的接茬处理。

3.1.2因钻孔桩底部沉积物未清理干净造成的桩全长小于设计现象处理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的前提下,采取钻孔桩底部压浆或者高压注浆处理。

3.2桩体混凝土不连续由于灌注过程

发生的的孔壁局部坍塌的杂物等侵入混凝土、混凝土和易性差等因素在桩体形成夹层导致钻孔桩混凝土不连续。对于此类问题,应积极与设计单位协调采取合理措施处理。

3.2.1对于钻孔桩底部混凝土夹碴的处理,采取桩底部压浆或者高压注浆方法处理。

3.2.2桩体的少量夹层或不连续,用小型冲钻钻一系列小直径的孔进行置换清理泥浆和杂物(钻孔直径60~75㎜,桩中心一个孔,其余3~4个孔分布在以桩中心为圆心,直径为450㎜左右的圆周上)。清理后,进行高压注浆处理。

3.2.3对于夹层较严重的,在钻孔桩中心处钻一个直径75㎜孔控时缺陷范围。而后,以钻孔桩中心为圆心,采用冲击钻钻直径80~100㎝的孔,而后人工入孔清理,清理结束后,灌注高强混凝土。

4.结语

随着施工工艺的更新,相继出现了钻孔后灌浆桩、钻孔扩底桩等新工艺、新技术,为钻孔桩基础的应用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2 篇4

1、凡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或者超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偏差范围,需做返工处理的统称工程质量事故。

2、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必须用电话或书面形式逐级上报。对重大的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监理站应当立即上报建设单位。

3、凡对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或拖延处理,或处理不当,或处理结果未经监理站同意的,对事故部分及受事故影响的部分工程应视为不合格,不予以验工计价,待合格后,再补办验工计价。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及原则 篇5

本文结合多年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质量事故的处理经验,综合论述了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程序及原则.

作 者:吴华 路伟 高希龙 作者单位:吴华,高希龙(山东鲁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50014)

路伟(山东恒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50100)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篇6

发布时间:2008-04-0

5(1999年3月4日 水利部第9号令发布实施)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各类水利工程的质量事故处理时,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管理、监理、勘测、设计、咨询、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影响使用寿命和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和危害的事件。

第三条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因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还应遵从国家和水利部伤亡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事故原因,研究处理措施,查明事故责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第五条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实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并负责部属重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各流域机构负责本流域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并负责本流域中央投资为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及国际边界河流上的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负责本辖区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和所属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第六条工程建设中未执行国家和水利部有关建设程序、质量管理、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或违反国家和水利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及其它有关规定而发生质量事故的,对有关单位或个人从严从重处罚。

二、事故分类

第七条工程质量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

第八条一般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并不影响使用寿命的事故。

较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延误较短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寿命有较大影响的事故。

重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较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寿命有较大影响的事故。

特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特大经济损失或较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仍对正常使用和工程寿命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故。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标准见附录。

三、事故报告

第九条发生质量事故后,项目法人必须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管理权限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般质量事故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

较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报告。

重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报告并抄报水利部。

特大质量事故逐级向水利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严格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进行拍照或录像。

第十一条发生(发现)较大、重大和特大质量事故,事故单位要在48小时内向第九条所规定单位写出书面报告;突发性事故,事故单位要在4 小时内电话向上述单位报告。第十二条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工期,项目法人、主管部门及负责人电话;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部位以及相应的参建单位名称;

三、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四、事故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五、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六、事故报告单位、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第十三条有关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按照管理权限向上级部门报告或组织事故调查。

四、事故调查

第十四条发生质量事故,要按照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条规定的管理权限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成员由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并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项目主管部门核备。

第十六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备。

第十七条重大质量事故由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水利部核备。

第十八条特大质量事故由水利部组织调查。

第十九条事故调查组的主要任务: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财产损失情况和对后续工程的影响;

二、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三、查明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者应负的责任;

四、提出工程处理和采取措施的建议;

五、提出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条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单位、各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文件或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或干扰调查组正常工作。第二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提交的调查报告经主持单位同意后,调查工作即告结束。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费用暂由项目法人垫付,待查清责任后,由责任方负担。

五、工程处理

第二十三条发生质量事故,必须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经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

第二十六条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特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事故处理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需原设计单位或有资质的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需要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必须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九条事故部位处理完成后,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过质量评定与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六、事故处罚

第三十条对工程事故责任人和单位需进行行政处罚的,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经授权的流域机构按照第五条规定的权限和《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进行处罚。特大质量事故和降低或吊销有关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资质的处罚,由水利部或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由于项目法人责任酿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进行通报批评、调整项目法人;对有关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由于监理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并可处以罚款;造 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罚款、;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水利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监理从业资格,收缴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监理岗位证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由于咨询、勘测、设计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并可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格;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由于施工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自筹资金进行事故处理,并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水利工程施工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

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由于设备、原材料等供应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对其进行通报批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对监督不到位或只收费不监督的质量监督单位处以通报批评、限期整顿、重新组建质量监督机构;对有关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质量监督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对隐情不报或阻碍调查组进行调查工作的单位或个人,由主管部门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称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对不按本规定进行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而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或贻误处理时机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九条因设备质量引发的质量事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七、附则

第四十条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录: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标准

------------事故类别

损失情况---------------------特大质量重大质量较大质量一般质量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处理大体积混凝

所需的物土,金结制

资、器材作和机电安>3000>500,>100,>20, 和设备、装工程≤3000≤500≤100 人工等直

接损失费土石方工程,>100,>30,>10, 用(人民混凝土薄壁>1000≤1000≤100≤30 币万元)工程

事故处理所需合理工期>3,>1,(月)>6≤6≤3≤1

事故处理后对工程功能影响工程不影响正不影响正不影响正和寿命影响正常使用常使用,常使用,常使用和,需限制但对工程但对工程工程寿命条件运行寿命有较寿命有一

大影响定影响

------------注:1.直接经济损失费用为必需条件,其余两项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工程;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篇7

1 建筑工程中常见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

基础工程在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产生的质量事故主要有两个方面:基础错位和基础变形。

1.1 基础错位

造成基础错位事故的主要原因:

1.1.1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没有考虑

到软土地基的应力分析问题, 最终导致设计的建筑结构方案就是不合理的。

1.1.2 在进行基础勘测的过程中, 勘测不准

确往往会造成基础滑坡从而引起基础错位, 更严重的会导致基础过度沉降和变形。

1.2 基础变形

造成基础变形事故的主要原因:

1.2.1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地基土的

土质不均导致基础过度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建筑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基础形心的偏心距相差过大, 使得偏心载荷加大, 导致不均匀沉降;挤密桩的长度差异大导致地基加固处理的效果不均。

1.2.2 在进行地质勘测的过程中, 勘测的不

到位, 勘测深度不够, 勘测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太大, 导致地基剪切破坏形成斜坡。

2 混凝土工程

在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工程造价所占有的比例比较大, 可能造成质量事故的可能性也较大, 混凝土施工的不当常常会导致裂缝的产生。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较大, 会使混凝土产生应力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物对混凝土的作用力减弱了由温度引起的应变, 因此, 温度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够承受的抗拉极限, 最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所以,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要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事故原因

2.1 混凝土强度不足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的强度不足会给建筑的结构性能带来严重的影响, 不但会造成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性能力降低, 而且还能够导致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的下降。

2.2 混凝土裂缝

2.2.1 混凝土的原材料调配不均, 水泥用量过大, 没有充分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者是水灰比例偏大等。

2.2.2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大大影响混凝土

的抗裂性能。

2.2.3 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 温度监测不力, 对于温度异常的情况没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2.2.4 基础拆模后, 混凝土长期的暴露于空气中, 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填, 不能够达到豹纹保湿的效果。

3 桩基础工程

在最近的几年间, 随着设计理论的不断更新, 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使得建筑项目对桩的承载力、地基变形、桩基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桩基础是一种能适应各种建筑工程荷载和沉降要求的深层基础, 不但承载能力强而且稳定性能好、不易变形。但是, 在施工时, 如对桩基础的处理不当, 就会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

3.1 桩身垂直偏差过大

造成桩倾斜的情况有很多种, 比如:预制桩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 导致锤击的重心偏离;打桩的操作顺序不当使得桩的位置过度紧密导致桩与桩之间产生产生强烈的挤压。

3.2 桩身断裂

桩身的质量差, 使得在桩沉降的过程中, 桩身过度弯曲导致断裂;桩身围度不够, 而且遇到较硬的土层时, 由于锤击力过大超过了桩身所能承受的抗弯能力, 最终导致桩身断裂;或者是由于桩身过度倾斜, 在锤击荷载作用下, 桩身受到反复的作用,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桩身就会产生横向裂缝。

3.3 桩顶碎裂

由于桩顶混凝土的比例调配不均, 或者振捣不密实所致桩顶的强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桩顶的平面与装周线没有垂直, 或者桩顶与桩帽接触面不平, 当桩沉入土中时不垂直使得桩顶面倾斜, 最终导致桩顶局部受到集中力的作用而碎裂。

3.4 桩顶位移偏差

产生桩顶位移偏差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如桩的数量过多使得桩密集、桩间距过小, 在桩沉降时周边土隆起连带相邻桩涌起致使桩摆放的位置不准确, 偏差过大或者是在施工的过程中, 定桩不严格、各桩的受力不均, 造成错位。

4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如果有质量事故发生, 为了避免事故的扩大, 相关部门要保护好事故现场, 将事故的基本情况调查清楚, 对事故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最终通过深入调查和检测统计相应的调查和测试结果, 然后邀请该方面的专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会商, 最后得出最佳的事故处理方法。

4.1 对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在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前, 地质勘测员要对该工程所处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勘测, 对于各项数据的提取和计算要做到准确无误, 在施工放线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误差。对于长时间暴露或者有局部缺陷的地基要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保证地基的完整性和可利用性能。

4.2 对于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4.2.1 在配置混凝土时, 要按照预先设计的

比例调配, 要准确控制材料的称量, 并且尽量保证称量误差小于2%, 在搅拌调和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搅拌的时间, 一般是在2分钟左右, 如果混凝土的配置还要掺有外加剂, 那么搅拌的时间还要延长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2.2 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前, 要做好相应的

准备工作。比如, 要将模板内以及钢筋上的杂物清理干净, 而且还要将木模版浇湿。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前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过程, 在相应的温度和适度的状态下保证水泥水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从而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

4.2.3 在混凝土浇筑时,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各层的混凝捣实, 严防漏振。

4.3 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在桩基础工程中, 要选择质量好的桩基才能充分利用其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能。在桩的排布方面要使得各桩间距相同, 使得各桩的承载力、应力应变均匀, 不至于导致桩倾斜。另外, 为避免桩顶强度不够, 要对混凝土调配均匀、振捣密实并且给予足够的养护。选择的桩锤要在桩顶混凝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即可。

总结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为了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给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 施工单位需建立一套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 同时对施工工序和隐蔽工程的管理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按期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威灿.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建筑经济.200l (9) . (总227) .

[2]杜训, 陆惠民.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纪薇.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建筑安全, 2005. (07) .

[4]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5]王慧仪, 蔡齐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陆强.浅谈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6.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篇8

关键词:公路工程 质量 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在逐年提高,但公路工程质量事故仍频繁发生,那么导致公路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才能避免或减少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呢?

1 分析当前公路工程质量事故频发原因

尽管我国公路工程的质量在逐年提高,但公路工程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公路工程地质,水文等情况就仓促开工,进行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使得不少公路工程项目留有严重质量隐患。当前,频发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1 勘察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问题 在我国设计与施工相互分离的承包方式下,设计的质量问题相对比较突出。设计文件的错漏缺是设计中的常见病。另外设计质量的另一主要问题是基础工作深度不足,不重视现场调查、勘察工作的深度不够,只是通过定性对比;或查手册、套标准图。在设计时,不重视总体设计和多方案的365JT技术经济论证,造成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甚至留下工程隐患。

1.2 建设主管部门管理问题 由于公路工程项目的审批、决策、立项周期过于短或者周期长但流于形式,以致没有经过认真细致的审批、决策研究工作就仓促上马,导致公路工程项目在设计或施工中产生大的变更,既浪费投资,又影响公路项目的质量。另外,在施工阶段,公路建设的主管部门或上级部门为了庆典或政绩的需要而赶工期,在不合理的工期下质量是难以达标的,只要赶工期,难免造成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

1.3 施工单位的质量问题 目前,建设市场中存在着“僧多粥少”的现象,而建设单位一再压低承包价格,有些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以低价中标,中标之后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弥补低价中标的损失,施工单位势必要以偷工减料、以次代好等一系列不正当手段来做假,这样必然会出现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因此,杜绝低价中标可能带来的质量隐患的唯一办法就是建设单位采用合理标底评标,合理报价中标。某些施工企业本身就不具有施工实力,通过合法或不合法手段取得工程后,没有经过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认可,而将中标的工程违规进行层层转分包,以坐收渔利,从而使公路工程项目最终以严重偏离成本的标价,被资质、资信差的施工单位所承担。

1.4 监理队伍素质问题 我国现阶段监理行业发展不太规范。很多监理公司既搞设计又做监理,业务广而不专;大部分监理人员是临时聘用的设计人员,对监理业务知而不全,懂而不精。同时公路工程的监理费用支付偏低,还有的是把部分监理费用与施工费用搀和在一起,让施工企业承担监理的吃、住和通讯等开支。这种监理“吃施工”的局面,监理难以理直气壮地行使正常职权。

2 避免或减少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对策

2.1 加强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勘察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首要环节,因此公路工程设计阶段是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加强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在设计阶段实行设计招标制,把设计推向市场,在设计中引入竞争机制,吸引优秀设计单位加入公路建设勘察设计市场参与竞争,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质量,对设计招标,把设计推向市场也与国际规则相符,有利于促进公路建设与国际接轨。其次,考虑在设计阶段引入监理。由于设计阶段考虑不周或方案比选不充分,则可能在施工中产生质量问题或留下质量隐患。设计开始前,设计监理要根据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标准,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纲要》。在《设计纲要》中明确提出设计原则和具体要求,经设计单位审阅通过后,将其纳入设计指导文件。设计监理还要编制设计招标文件,组织设计招标、评标工作或设计方案竞赛评选工作。向建设单位推荐优秀方案。随后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勘察设计单位,并协助建设单位签订勘察设计合同。设计过程中,设计监理要审核设计文件及图纸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审核它们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及设计指导文件中的有关条款要求。设计完成后,设计监理要审核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既是设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又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直接依据。因此,图纸和文件的审核工作是设计监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2.2 规范工程招投标 招标投标制是实现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重要保证之一。它的推行有利于促使工程建设按建设程序进行,保证建设的科学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有利于促进承包企业提高履约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因此,规范招投标行为是加强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有力措施之一,具体要做好:扩大招投标的范围、广度,严格招投标程序。针对招投标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就施工、监理、材料和设备采购招标等问题制定相关规定,建立评标专家库,采取专家评标的方式规范招投标。加强法规建设以及执法机关的执法监督。咨询公司或中介组织对工程招投标主体的他律,保证招投标在执行过程中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在招投标过程中,严格贯彻项目法人制,削弱政府部门的过多参与。在招投标过程中,合理确定标价,合理划分标段。标价需要由造价工程师、工程经济工程师等各种专业人员,结合实际项目悉心研究确定,以供招标之用,避免低价中标。如果标价过低,承包商在施工中就有可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从而产生质量问题。合理划分的标段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标段过短既影响进度,又造成施工单位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影响到公路工程项目质量;而标段过长,承包商为赶工期又有可能产生层层分包现象。因此,招标主体应加强对合理标段划分的探讨,可以借助系统工程学中的多目标综合评分法,对非定量指标进行很好的处理,以避免产生增加质量问题概率的一系列问题。

2.3 合理的质量与工期要求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往往追求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高、工期短、费用低”的综合目标。招标主体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合理的质量目标下,合理控制速度,确定合理的施工工期。此外,还须保证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合期工期,在进行全面的资料搜集和深入的地质踏勘工作基础上,合理确定公路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及总体方案等,避免仓促上马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对于设计阶段,也需要合理工期的保证。在设计阶段,若工期合理,可以加强方案比选,力求使方案最优,避免因周期短、基础资料搜集不全而在下一阶段造成重大设计变更,形成质量问题。总之,正常合理的工期是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条件,为此,必须保证公路工程项目实施的各阶段有合理的工期。

2.4 全过程质量控制 保证和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在管理上就不能只限于施工阶段的管理及施工监理制度,而必须从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施工,乃至于营运,养护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2.4.1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此阶段的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在于业主慎重选择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承接单位,研究过程监督、管理的方式,以及选择最终能严格评估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咨询机构。事中控制主要是做好对可行性研究工作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如怎样监督而确保此阶段的地质勘察和工程方案比选、达到相应的要求深度等。而事后控制重点是做好对可行性研究成果的评估,通过外聘的资深咨询机构和质监机构来把住质量关。

2.4.2 勘察设计阶段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此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选择合格的设计单位,保证设计过程中阶段性成果的质量,以及最终设计成果达到要求的深度,对于其控制目标的实现,除了设计单位自身加强质量管理及实行工作质量与工资挂钩的激励机制之处,主要还是对设计逐步推行招投标制和设计过程中的监理机制。

2.4.3 竣工阶段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竣工阶段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目标就是保证完工项目的验收工作公正、可靠及完工项目的各种指标达到质量标准。质监机构和交通主管部门聘请的专家团应该通过严格的检测,依据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确保验收工作的可靠性,针对检测出的质量事故,应责成合同三方主体共商治理对策,确定责任缺陷期,进行积极的补救工作。

3 结论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需要勘察设计单位、建设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等多方面、各环节齐抓共管,才能使我们的公路工程的质量有根本的改观。

参考文献:

[1]胡志根,黄建平.工程项目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毛鹤琴等.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中国建设监理协会.1999.

上一篇:小幸运-小学作文下一篇:端午节节日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