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以及价值观培养。语文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更为丰富,包含的社会认知、人文精神要素较多,这就使得语文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平台。本文简单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论文 篇1: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现途径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但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相符,而且与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更是表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因此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接着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語文 情感教育 策略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而且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引发教师重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行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思维、情感,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创新教育。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还不稳定,同时拥有极强的自尊心,而初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任务。

二、提高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应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因此要求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灵活性差,缺少合理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简单,课堂气氛不活跃,这种状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要求教师应用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引入大量感情化内容,如在每一节课前应用一段饱含感情的导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引用一些故事案例,利用教师本身的情感流露,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情感,有利于与学生做好情感交流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创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指导学生阅读,而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将语文学习转变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内外的阅读过程中依据自己对文章的认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了大量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则有效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创造语文教学情景,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有利于加快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有效结合了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创造真实的教学情景,将学生置于教学情境当中,得到更加真实与客观的情感体验。利用创设客观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可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使情感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4.密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教材中的场景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文章应用了一些平凡无奇的语言,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等,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那种大爱。笔者在讲到此处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读这些语句时,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我们的母亲是怎样对待我们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联想生活中自己母亲的形象,进而谈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母亲的爱的深入理解,进一步发展到感恩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也进行了情感教育。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不但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也有利于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所以一定要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创造轻松活泼、生动和谐的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使初中语文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新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2)

[2]徐勤科.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3]洪淑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3(08)

作者:孙宝杰

初中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论文 篇2: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以及价值观培养。语文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更为丰富,包含的社会认知、人文精神要素较多,这就使得语文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平台。本文简单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现阶段,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对人才的需求更大,相应的要求也会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新课程标准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再局限于文化知识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张“要成才,先成人”。有效的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要素,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是青春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性发育迅速,心理发展差异性

初中生开始青春期发展,会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与渴望。但是,由于处在发育的初期,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没有接受相应的教学,因此不会处理这样的心理状态,很容易产生心理畸变,危害到自己以及他人的健康。

(二)自我意识快速增长

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开始意识到形象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会开始关注明星、偶像,内心萌生成为明星那样的人的渴望,使得初中学生对于自己外形的追求和实际年龄之间产生巨大的差距。在初中小圆,染着头发、身着奇装异服的学生屡见不鲜,这些就是受到了明星、偶像的影响,失去了对自己学生身份的准确认知与定位。

(三)沉迷幻想,脱离现实

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在自己的内心产生了理想的自我以及现实的自我这两个不同的形象,由于依然稚嫩,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往往无法平衡好这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使得不少学生脱离现实,整日沉迷幻想,无法认清楚幻想与现实的区别。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的误区

现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在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时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学校缺少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

部分学校开设有相关课程,但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缺乏联系,学校也没有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对于初中生出现的焦虑、厌烦、叛逆等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关注,使得学生存在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同时,由于缺乏准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习压力、升学压力没有积极、健康的态度,久而久之会脱离周围的同学,不愿意主动与同学沟通,不利于人际交往的正常开展。

(二)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对初中生的心理状况缺乏必要的重视

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家庭内部没有调节好孩子的情绪,学校方面也给学生太多的压力,使得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长期处于压力下,产生逆反心理,不遵守班级、学校的纪律,甚至产生性格偏激、内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品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准确挖掘出教材中存在的心理教育资源,探索这些教学资源与初中学生心理现状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計,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备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中去。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中积极向上的素材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完善,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发展能力。这种语文教学方式不仅是向学生传输了基本语文知识,同时还起到心理按摩的作用,可以在文法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比如,在讲授课文翻译《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文章内容后进行教学提升,引导学生体会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念,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选择坚持,而不是匆匆放弃。

(二)提高学生归属感

想要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心理成长所处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学生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在教学环节,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人格独立发展,尊重学生个性,重视教材中思想道德的教育。

(三)合理利用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抓手,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环节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读本,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或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学习,消化其中的素材,吸收其中的知识。在阅读之后,学生先进行归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归纳总结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当然,这样一种自主的阅读教学方式针对的是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对于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先总结出几个关键词,限定范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思考,进而加深理解。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励志故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在具备语文学科教学能力素养的前提下,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教学工作之余参加一些心理培训课程,提升自己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能力水平、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和学生共同进步。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自身的心理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如果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与乐观性就极为重要,这些也是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素养的直接体现。

【参考文献】

【1】吴先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

【2】王娟.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5(1)

【3】何莹莹.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10)

【4】陈谋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3)

【5】谢丽珠.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

作者:杨亚媛

初中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论文 篇3:

试论如何将感恩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之中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接着从“体验感恩”、“接受感恩教育”、“表达感恩”三个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渗透感恩教育,最后阐述感恩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之后对课堂及学生成长的实际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感恩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初中学生教育需要感恩教育的参与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心理使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无聊”、“老师和家长的关心是束缚”,而独生子女居多的情况又使学生很小就养成了“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的想法,“不懂得感恩”成为社会给学生群体的主要的“标签”,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2.初中语文教材有利于进行感恩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则在于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关于国家文化传承方面的教育,这其中就包括孝道的教育、诚实待人的教育、爱国教育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归类为“感恩”教育,而语文教师作为最常和学生接触的教师,相对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讲更容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法

1. 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体验到“感恩”

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珍惜,包括对物质的珍惜,也包括对情感的珍惜,要使学生产生对“珍惜”的认知,就需要他们首先“被珍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关怀学生的成长为目的,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用感恩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采用正确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健康的心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采用多元评价及发展性评价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当学生在某一项学习中有落后或有失误,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棒学生”等激励性语言来鼓起学生的信心。我在教学中经常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珍惜,使他们在我的肯定和鼓励下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一个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体会到“感恩”的情感含义。

2.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感恩”教育

语文教材都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作品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感恩教材”。如伟大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写的《我的母亲》,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他感谢母亲原因是母亲之前对他的严格教导和培养以及爱。这学生就会明白,老师、父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爱,而不是束缚。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遭遇双重灾祸,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仍然强忍悲痛地宽慰儿子,车站送别时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时,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因此作者对父亲的恩情永不忘怀;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和“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请同学们对课文中的这些人物和人物心理进行细致的揣摩,然后再阅读和分析课文,在进行角色扮演之后,学生们不难发现这些课文中所包含的“母爱”、“父爱”、“师生情谊”,也能从伟人表达这些情感的行为中体会到“恩情”的真正含义,领悟到“感恩”的真谛。

3.巧妙布置语文作业给学生表达“感恩”的空间

无论是哪种教育,都应该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感恩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并不是完全冷漠自私的,他们以往对感恩的领悟较少,不是他们没有感恩的心,而是他们疏于表达。在以身作则使学生对感恩有体会,灵活使用教材使学生对感恩有所领悟之后,我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给学生表达自己“感恩之心”的空间。例如,我在布置作文的时候特意要求学生“发现一件值得你感动的事情并从感恩的角度去写”,以此促进学生去发现并表达生活中的“感恩”情节;我还经常布置一些以小组合作模式才能完成的作业,并举行作业评比活动,使学生们体会到团队合作快乐,同时,也使他们体会获得帮助的幸福感,促使他们通过对同伴表示感谢,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际作用

1.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

教师以身作则会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在体验感恩的过程中对自己所获得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有所认知,在感恩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不再认为学校学习是“无聊”的,他们更加珍惜上课的环境,和学习资料,对教师付出的劳动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尊重。每届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感恩教育之后,我发现班上学生在上课时候的纪律性明显提高了,弄丢作业、顶撞教师的情况少了许多,偶尔有调皮的学生在接收到教师“安静”的示意之后都能马上恢复到听课的状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语文教学的实际作用有所拓展

感恩教育使语文教学的实际作用有所拓展,除了收获知识和能力之外,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也有所变化,很多学生家长都跟我表示“孩子更懂事儿”。而我发现,他们的礼貌用语越来越多,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友善,也能对下级和年纪较小的学生主动提供帮助。也许有人会问“感恩教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对感恩的理解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感恩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浪漫,是救人与水火而不留姓名的英勇;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众志成城。是社会温暖之所在,是人性本善的表现,因此,感恩不是一种学习的结果,而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的表达,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生的行为问题和初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缺失可以介由感恩教育来弥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师生关系建立入手使学生一步步体会“感恩”,学会感恩,并可以介由语文作文和其他课堂活动给予学生表达“感恩”的空间,从而促进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发生改变,使语文教学的实际作用延伸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

参考文献:

[1]颜培田.让感恩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报,2012(06):135-137.

[2]王佳睿.浅析如何将感恩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J].教育艺术,2012(11):96-99.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大湾中学527100)

作者:张新光

上一篇:科技局法治建设工作方案下一篇:班集体良好班风科学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