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目录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人教版目录(精选8篇)

初中语文人教版目录 篇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访友(李汉荣)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16、化石吟(张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20、*山市(蒲松龄)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戚)

24、*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纸船(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30、*寓言四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课外古诗词: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附录: 硬笔书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3、*丑小鸭(安徒生)

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6、*黄河颂(光未然)

7、最后一课(都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杨振宁)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20、口技(林嗣环)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荒岛余生(笛福)

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24、*真正的英雄(里根)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两小儿辩日《列子》

第六单元

26、珍珠鸟(冯骥才)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8、*华南虎(牛汉)

29、*马(布封)30、*狼(蒲松龄)山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

《鲁滨孙漂流记》

《昆虫记》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2、芦花荡(孙犁)

3、蜡烛(西蒙诺夫)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5、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芩)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2、桥之美(吴冠中)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15、说“屏”(陈从周)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梅涛)20、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游山西村(陆游)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野望(王绩)

送友人(李白)黄鹤楼(崔颢)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鲁迅)

2、我的母亲(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第二单元

6、雪(鲁迅)

7、雷电颂(郭沫若)

8、短文两篇(巴金)日 月

9、海燕(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严春友)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刚)

13、旅鼠之谜(位梦华)

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5、喂——出来(星期一)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20、俗世奇人(冯骥才)刷子李 泥人张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

课外古诗词: 赠从弟(其二)(刘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无题(李商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登飞来峰(王安石)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名著导读: 《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 《名人传》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毛泽东)

2、雨说(郑愁予)

3、星星变奏曲(江河)

4、外国诗两首 蛔蛔与蛐蛐 夜(叶赛宁)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

7、《傅雷家书》两则

8、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第三单元

9、故乡(鲁迅)

10、孤独之旅(曹文轩)

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2、心声(黄蓓佳)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18、杨修之死(罗冠中)

19、范进中举(吴敬梓)20、香菱学诗(曹雪芹)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渔家傲(范仲淹)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武陵春(李清照)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 咏梅》(陆游)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名著导读: 《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附录:

1、怎样读诗

2、怎样读小说

3、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4、常用修辞格简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

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4、外国诗两首 祖国(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

5、孔乙己(鲁迅)

6、蒲柳人家(刘绍棠)

7、变色龙(契诃夫)

8、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第三单元

9、谈生命(冰心)

10、那树(王鼎钧)

11、地下森林狂想(张抗抗)

12、人生(勃兰兑斯)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14、变脸(节选)(魏明伦)

15、枣儿(孙鸿)

6、音乐学习(节选)(勒曼)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3、愚公移山《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课外古诗文背诵 《从军行》(杨炯)《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别云间》(夏完淳)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初中语文人教版目录 篇2

一、口语交际教材话语模式分析

编者的言语行为, 简言之就是对文字、文本的选择和组织。“各类言语行为话语模式由各类言语行为行事意图和完成该意图的必备要素构成”。[2]也就是说, 对于“人教版”口语交际教材言语行为话语模式的结构分析, 我们应该立足于教材为何呈现“该式样而非其他”的构成条件和教材编者的意图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 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

语文概念的最初来源为“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语文教育书简》) 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存在直接确证语文的工具性认识。口语和书面语作为语文两种交际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得最为广泛的, 无疑是口语表达。口语交际的社会性、应变性等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培养语文思维和能力。当然, 其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外部表现出来的文字 (符号) 本身, 更是其中的内涵, 所以其工具性从形式和内容上并未否定与人文性共生, 这就为口语交际的忠实和口语交际教材的出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 社会环境的外在触发

在社会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 口语的沟通、交流作用会显得越来越大, 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对所有成员的必然要求, 并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需的生活能力。语文教学思想、理念、方法、教材、考试制度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不甚如意的语文学科教学效果, 引起一部分人迫切需要改变现状, 而这部分人的行为逐步影响到社会各界。

基于此, 研究者们不断对语文学科进行认知和反思, 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本土语文学科进行有效建构。世纪之交的在语文教育史上罕见的语文大讨论, 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上日程, 并逐步形成了现今的比较科学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其将原来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 并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三) 教材编者的“科学”追求

编者的话语模式是在其言语行为意图的本质、核心体现。我们能够从编者的话语模式中分析得到其行为意图。编者根据现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尽可能地再次科学地建构口语交际体系, 并通过教材的形式展现出来。

首先凸显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 为口语交际教学设定板块, 提出相应的教学点。除了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联系”板块中的讨论部分之外, 还特设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不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者独立与否, 板块设置从形式上突出口语交际的地位, 有效地展现了其复杂性以及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其次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师生因素, 以生活实际出发, 并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 对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进行区分和侧重;针对口语交际的临场性等特殊性质, 教材编者专门设置情境材料进行引导。此外, 编者还以一种诗画的语言对口语交际教材进行阐释, 立足于一种高层次的精妙优美的口语能力的追求。

二、语文口语交际教材弊端分析

(一) 社会条件的不成熟

该版口语交际教材的成形建立在不成熟的社会条件基础之上, 甚至于后来的新版教材也是如此。而这些因素直接指向口语交际教材和教学的弊端, 改变口语交际教材的现状, 必须先明晰这些不成熟的社会条件, 并进行针对性地改变。

1.科学的口语交际体系的缺失。

我们只是不断零散地明晰了口语交际的目标、意义、概念、原则等内容, 而对口语交际体系、概念的多元化解读, 一定程度上对本质和权威的消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于口语交际的进一步阐释, 无法否定课程标准制定者想运用概括性话语进行演绎而使之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语。还有一个亟需考虑的问题, 即口语交际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 深究每个学段甚至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时, 其背后的理论基石和科学依据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研究。

2.应试教育枷锁的存在。

现代教育仍出现在应试教育枷锁的束缚之下, 现存的研究无法强有力地提供口语能力与语文能力之间必然关系的有效佐证, 这些都无法让编者和一线教师承担口语交际教学任务下的“损失”。在此种情况下, 语文教师更容易陷入写作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误区, 从而导致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专题下更明显地呈现其附属性质, 成为显性语文教学内容形式上的附庸。

(二) 编者立场的“大一统”

随着社会发展变革中关于人际交往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的提出, 新课标对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倾斜以及语文学科体系建构的重视, 在科学的口语交际体系缺失的情况下, 编者只好尽可能地以“科学的”方式按照编者思路来构建理想中的教材体系, 其本质只是在形式上转变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态度, 只是意味着对口语交际教学做出的一些浅层次思考。

1.口语交际教材的宏观定位。

口语交际能力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大部分人意识到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然而在教材的设置过程中, 口语交际理论上并未成为真正的独立板块, 其地位的提高没有收到实际效果。更为明显的是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专题模块的标题定位和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综合性学习是对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部分特点的概说或是凸显, 那么对于其标题的前后位置是无须调换变动的;如果其三者作为统一体存在, 这又与《教师用书》中《致老师们》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矛盾, “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 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 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 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 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3]

2.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重组。

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重组即对话题内容的选择和组合, 直接体现了编者个人话语模式。要实现口语交际的真实意义, 必须让它“处在具体的社会和语感实践中, 事实上, 在这些社会和话语实践中不断转换。”[4]本质上讲,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因其真实性、情境场、信息反馈和评价等方面都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的效果和标准, 只能算是对口语交际的模拟活动。如果以口语交际的高标准进行参照, 其内容特别是口语交际的方式上和过程中的对独立人格、精神以及民族文化渗透的考量相对较少。从口语交际教材的横向分布来看, 练习活动类型大致分为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和议论类, 从对其活动内容的统计和分析上看[5], 立足于课堂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口语交际, 多呈现出“说话”性质, 而非“交际”性质;从纵向上看, 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整体上参照, 每个学段有相应的目标指向和侧重, 而针对口语交际教材的微观分析, 教材内容和分布层级性和递进性因素是不明显的。在课堂教学的交际场上, 其交际内容缺乏复杂性和多变性, 从编者的个人视角上看, 综合性学习的定位立足于对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其“贴近师生”的生活性、临场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弱化趋向。

3.口语交际教材的话语风格。

书面语相对于口语而言, 是原理社会实践和话语实践的。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内容的书面语体表达, 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口语的表达习惯而形成冲突。编者的目的想要从文学性和审美性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熏陶来达到更高层次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话, 其教材编写的层级和梯度也是需要考虑的。“比较我们的教材, 其语法系统, 虽然多年以来有所创建, 但是至今还是没有一点是关于口语方面的”, “口语体系和书面语体系各自的作用并没有引起重视”。[6]在大环境下缺少对书面语和口语在教材中运用的思考, 书面语体系对隶属口语体系的口语交际内容的指导意义仍然有待研究。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概念、术语的表达方式运用。“争取说的入情入理, 使人信服”“以下活动,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 灵活展开”“题目自拟, 要求图文并茂”“把这些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要求讲得生动感人”等等,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都无法真切地把握这些大而空的概念, 这好比“同学发表意见时要相互尊重”“试着与同学们交流”、“听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与“安静几分钟以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搜集他或她的想法”“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均等。当轮到其他成员发言时请保持友好、礼貌并认真听取他的意见”的效果对比分析, 不仅仅能够让参与者明白这是一个过程, 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的注意点是什么, 针对什么问题, 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方法。

三、改变口语交际教材现状对策

改变口语交际教材现状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一个科学整体有效的口语交际体系建构, 包括对口语交际体系本身进行细致研究和清算之外, 同时需要对在口语交际教学情境下的师生情况的实验和研究以及后期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的定位和研究。有了这个科学的体系, 教材的制定和编写才有一个稳固科学的基础, 才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应试教育体制进行突破。其二是编者对个人话语模式的限制。他必须与体系研究者、课标制定者、教师、学生各层级之间有细致密切的沟通、交接, 这样才能从形式上达到口语交际教材的科学标准。

摘要: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 本文转换前人的研究角度, 拟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9月第1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内容设计入手, 针对教材编者的话语模式进行切入, 对教材呈现的原因和编者意图进行适当分析, 指出现存“人教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材存在的弊端, 以期能够改变思考方式和研究思路, 有效地解决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现存问题。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材,话语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悦娥, 沈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 .

[2]许彩云.言语行为类型及其话语模式变式探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4) .

[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4]James Paul Gee.话语分析导论[M].杨炳钧.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79) .

[5]胡寅.现行“苏、人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练习设计

综观国内几套教材,笔者发现诸多问题。笔者试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加以分析,提出其现存的问题以供探讨,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阅读课文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4课,其中教读课文12课,自读课文12课,笔者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每课课后练习设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练习数目过量。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显然是过量的,以下是每课之后的练习题数量表格:(此练习题的数量经过了细化,包含了每一道练习中的各个具体的小题以及诸如阅读一段文字之后要求回答的各个小题)(表格一)

从表格一中我们得出一些数据:所有题目总数达164道,百分之八十的篇目后习题数量超过五道,其中古诗文两个单元共八篇古诗文,要求背诵的有五处,其中四处是要求全篇的背诵。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明确阐述:“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每课的课后练习应该“少而精”,一般3-4道题,最多不到5道题,显然,人教版练习是过量的,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2.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956年,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六级: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从利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人教版初中教材第六册的分析中得出以下数据:(表格二)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中低层次的知识和理解各占34.78%和47.10%,而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及评价则占得少之又少,总数仅仅不到百分之二十。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的阅读部分阐述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割裂开来。”显然,在现有的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和较低要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比重不尽合理,还缺乏进一步的结合。

好的练习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他所划分的这六个层次体现着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过程,这六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蕴含的。而我们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课后练习设计并没有遵从这些规律,较低层次过多,较高层次过少。

3.开放性、实践性不够。从表格一中可以看出,课后练习设计大多数为知识和理解层面的题目,而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层面的题目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的练习设计中多揣摩语句、背诵、相关文章对比分析、练笔的类型。尤其是综合层面的题目多数为改写篇目或是新一段文字的阅读理解。其练习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

二、对练习设计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1.为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寻找理论依据。目前没有一种理论与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直接有关,研究者们常常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来进行衡量,视角还不够宽广,缺乏普遍认同的练习设计的整体建构。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语文学科的理论层面入手,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策略,为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构建起理论的支持。

其实目前有很多关于教材练习设计的研究,如本文采用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还有其他的理论依据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巴雷特将阅读中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文字理解、重组、推断性理解、评价和鉴赏。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应该运用这些理论为我们的课后练习寻找一种理论框架,使我们的课后练习更能适合学生的情况,巩固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使教材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练习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内容安排应由简到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只有这样的练习设计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我们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练习的编排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多样性和层次性,突出整体性,只有这样练习系统才可以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思索学习语言的规律。所以,一套教材的好的练习是不可缺失的。而目前,国内对于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研究还不是很多。文中笔者只是暂时对人教版2002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了分析,希冀对下一步的编写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5):58

[2]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语文教学研究,2005(12):1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文平.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小学语文,2007(2):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张玉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语文建设,2007(2):34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目录 篇4

注意:红色字体为已经考过的文言文,蓝色字体为已经考过背诵的古诗文

七年级上册

5《世说新语》两则 10论语十二章15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20 虽有佳肴 25河中石兽 30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 过故人庄 题破山寺后禅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泊秦淮 浣溪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如梦令 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5 伤仲永 10 木兰诗 15 孙权劝学 20 口技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30 狼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竹里馆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滁州西涧 江南逢李龟年 送灵澈上人 约客 论诗

八年级上册

21桃花源记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3核舟记 24大道之行也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26三峡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 野望 早寒江上有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鹤楼 送友人 秋词 鲁山山行 浣溪沙(晏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潼关怀古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行路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终南别业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 相见欢 登飞来峰

苏幕遮

九年级上册

1.沁园春 雪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望江南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 月夜 商山早行 卜算子 咏梅 破阵子 浣溪沙(苏轼)醉花阴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山坡羊 骊山怀古 朝天子 咏喇叭

九年级下册

1.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乡愁 2.我用残损的手掌17公输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曹刿论战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愚公移山 24《诗经》两首 关雎 蒹葭

课外古诗文背诵 《从军行》)《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登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望月有感》 《雁门太守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别云间》 重点关注的文言文篇目(29篇)

七年级上册(5篇)

5《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20 虽有佳肴 30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6)木兰诗 15 孙权劝学 20 口技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30 狼

八年级上册(8)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4大道之行也 25 石壕吏 26三峡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9湖心亭看雪

八年级下册(4篇)与朱元思书 24 送东阳马生序 26 小石潭记 29 满井游记

九年级上册(2篇)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九年级下册(4篇)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9鱼我所欲也 21曹刿论战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重点关注的背诵篇目(59篇)

七年级上册(6篇)

10论语十二章 20 虽有佳肴 过故人庄 题破山寺后禅院 浣溪沙 如梦令

七年级下册(7篇)

4.未选择的路 10 木兰诗 山中杂诗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江南逢李龟年 送灵澈上人

八年级上册(13篇)

24大道之行也 25 石壕吏 26三峡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9湖心亭看雪 30登岳阳楼(其一)长歌行 野望 早寒江上有怀 黄鹤楼 送友人 鲁山山行

八年级下册(10篇)送东阳马生序 25 山坡羊潼关怀古 26 小石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赠从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相见欢 苏幕遮

九年级上册(9篇)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5望江南 观刈麦 商山早行 破阵子 山坡羊 骊山怀古 朝天子 咏喇叭

九年级下册(14篇)

初中语文人教版目录 篇5

七年级上册

课内古诗文

5、《童趣》(沈复)

10、《论语》十则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0、《山市》(蒲松龄)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30、《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课外古诗词: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

七年级下册

课内古诗文

5、《伤仲永》(王安石)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司马光)

20、《口技》(林嗣环)

25、短文两篇

《 夸父逐日》 《山海经》

《 两小儿辩日》 《列子 》

30、《狼》(蒲松龄)

课外古诗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

八年级上册

课内古诗文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词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

《野望》(王绩)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黄鹤楼》(崔颢)

《送友人》(李白)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八年级下册: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课外古诗词:

《赠从弟》(其二)(刘桢)

《终南别业》(王维)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九年级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

21、《陈涉世家》(司马迁)(陈寿)

24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范仲淹)

《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

《卜算子咏梅》(陆游)

《商山早行》(温庭筠)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醉 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九年级下册

17、公输《墨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曹刿论战《左传》

23、愚公移山《列子》

《关睢》《蒹葭》

课外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别云间》(夏完淳)

人教版教材以外的中考篇目:

古诗词:

《游山西村》(陆游)

人教版教材以外的中考篇目:

古文:

(贤哉回也)(不义而富且贵)(子在川上曰)

(博学而笃志)

《庄子》一则(百冥有鱼)

中考必阅读的名著:

1、冰心《繁星 春水》

2、《伊索寓言》

3、高尔基《童年》

4、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5、鲁迅《朝花夕拾》

6、老舍《骆驼祥子》

7、奥斯托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8、吴承恩《西游记》

9、施耐庵《水浒传》

10、斯威夫特《格列夫游记》

11、《艾青诗选》

12、《革命烈士诗抄》

13、罗广斌 杨益言《红岩》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目录 篇6

第一单元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欣赏·评述)活动一 观赏与描述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 活动三 讨论与解释 活动四 体验与评价

第二单元 多彩的学习生活(造型·表现)

优美的校园

活动一 体验与选择 活动二 学习与研究 活动三 写生与表现 校园伙伴

活动一 学习与研究 活动二 写生与表现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活动一 选材与构思 活动二 讨论与交流 活动三 表现与绘制

第三单元 传递我们的心声(设计·应用)活动一 收集与交流 活动二 学习与练习活动三 研究与设计

第四单元 我为校园添色彩(综合·探索)

活动一 设计与展示 活动二 研究与探索 活动三 尝试与评述

第五单元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 活动三 讨论与解释 活动四 体验与评价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二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活动二 研讨与实践 春天的畅想 活动三 创造与评价

第三单元 校园的春天(设计·应用)活动一 收集与交流──设计标志 活动二 学习与练习──设计海报

活动三 设计与展示──运动会会场设计 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

活动一 设计制作请柬 活动二 设计布置舞台 活动三 制作道具、表演 活动四 总结评述

第五单元(欣赏·评述)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一)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二 讨论与研究 活动三 评论与总结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二 研究与讨论 活动三 实践与体验 活动四 评价与总结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二 研究与讨论 活动三 实践与体验 活动四 评价与总结

第三单元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活动一 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活动二 学会认识产品设计

活动三 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活动四 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

第四单元 我们的画展(综合·探索)活动一 参观与考察 活动二 策划与搜集 活动三 实践与展示

第五单元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二)(欣赏·评述)展示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

活动三 讨论与解释 活动四 体验与评价 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居室(造型·表现)活动一 欣赏与感受

活动二 创作与表现 体验印刷的乐趣 活动三 创造与表现 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 活动四 创造与表现

活动五 创造与表现 装点居室 活动六 展示与交流

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设计·应用)小摆设 活动一 纸盒动物造型 活动二 瓦楞纸动物造型 活动三 线材造型常识

活动四 快餐盒、塑料瓶造型 活动五 蛋壳人造型 活动六 小泥塑造型 活动七 折纸动物造型

第四单元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综合·探索)活动一 欣赏、交流、策划 活动二 设计、实践、体验 活动三 设计、实践、体验 活动四 设计、实践、体验 活动五 设计、实践、体验 活动六 展示、评述、总结

第五单元 环境艺术设计(欣赏·评述)活动一 室内设计 活动二 考察与尝试 活动三 景观设计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二 讨论与研究 活动三 评论与总结

第二单元 读书与藏书的情结(造型·表现)活动一 讨论与欣赏 活动二 创作与实践

第三单元 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设计·应用)活动一 感受与思考

活动二 创意与尝试 贺卡蕴深情 剪纸的意蕴 结艺寓心愿 第四单元 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活动一 欣赏与体验 活动二 探索与实践 活动三 考察与交流

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

交通工具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欣赏·评述)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二 讨论与研究 活动三 评论与总结

第二单元 城乡美术文化考察(综合·探索)活动一 考察与研究 活动二 摹制与发展

第三单元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评述)活动一 欣赏与描述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 活动三 体验与探索

第四单元 社区环境美化(设计·应用)

活动一 调研与策划 活动二 设计与制作

第五单元 留下眷恋 带走真情(综合·探索)活动一 策划与准备 活动二 组织与实施

家用电器 公共设施 电子产品 人教版初一上册: 格尔尼卡

声讨暴行的檄文

1、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2、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3、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4、生动的小泥人

5、雕塑自己的形象

6、未来的我

7、大家动手做条龙

8、对印的乐趣

9、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10、学习服装搭配

11、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12、面具的设计制作

13、设计吉祥物

14、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15、校园活动策划竞标

16、拼贴装饰画

17、奇妙的肌理

18、羌族刺绣图案设计 人教版初一下册: 捣练图

盛唐女性的生活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

3、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4、单色版画

5、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

6、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7、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8、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9、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10、策划一次出游活动

11、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12、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

13、多姿多彩的袋和包

14、出游活动综合展示

15、中国结

16、奇思妙想画漫画

初中语文人教版目录 篇7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述

综合性学习方式并不是现代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传统、古老的学习方式。我国古代学生学习的课程一般都为综合性课程,学习的内容十分繁杂,因此,古代的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一般与是综合性的学习方法。综合性的学习方法意义在于,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方面进行培养,二是在学生的道德、素质、逻辑以及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学习,从而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既然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是自古就有的,且利用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那么现代教学也应该继承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自从新课改以来,我国初中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要求越来越严格。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之中发现真理,从而使学生茅塞顿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各个学校也正在尝试将综合性学习方式应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之中。而综合性学习的重点在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互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综合性,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综合性,并在课堂学习的内容、手段和目的方面加强综合性,从而达到自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空间。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以教材为唯一参考。二是只将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形式。三是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方式较为单一,一直都是采用资料汇报、写作文等方式,活动的形式千篇一律,使学生缺乏兴趣,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也就失去了意义。

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原因,虽然现在学校都在倡导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但是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避繁就简心态和传统教学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应用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必须要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从而提高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效果。

三、综合性学习的应用策略

1.更新师生的观念。提高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效果,首先应更新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摒弃避繁就简的心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拓展知识层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的模式,将过去传统的只看教材的教学模式改为现在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在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在其他综合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利用实践丰富学习。学习必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只是单方面地学习理论或者单方面的进行实践,学习的效率和结果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学习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方式之下,学生能够更加拓展思维,勤于思考,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性学习方式与其他传统的学习范式的区别在于,综合性学习方式需要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并在其中自我思考,自我学习并自我超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应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指向标,而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综合性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要积极地配合,良好地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不断在综合性的学习中进步。

人教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诗歌  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我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纯真的文学趣味,现代诗歌教学任重而道远。但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枷锁至今尚未解除,大多数教师存在思想、能力以及教学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好好探讨一下隐藏在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也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诗的课堂教学。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是对社会生活集中概括的一种文学体裁,囊括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它的语言精炼同时又有强烈的形象性,有鲜明的个性节奏和音乐韵律。诗句的排列一般是分行的,注重建筑美也就是结构和形式上的美感。[1]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以及语言的灵活运用,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诗歌可谓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现代诗歌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教会学生新诗鉴赏的方法,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便于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如果一个学生会读诗、爱读诗,那么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必定是不差的。另外,现代诗歌虽然并不和中考、高考等直接发生联系,但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占优势的学生,他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一定会比其他人更胜一筹。

(二)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通常,我们的思维惯性使我们对古典诗歌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现代诗歌,造成现代诗的教学地位颇受冷落。实际上,古典诗和现代诗在文学教育中是互补的关系,现代诗是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且更能传达崭新的时代内容。[2]相比之下,现代诗对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感召力,在青少年时期,那类似于歌谣的一首首现代诗,是最初使学生对文学产生好奇的源头,带着对文学的敬慕之情,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索古典诗的艺术魅力。在现代诗歌中常常能找到与古典文学的相通之处,很大程度上,现代诗人仍在诉说着屈原、杜甫等没有说完的故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就以现代方式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爱国之情。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若能看到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血浓于水”的緊密关系,那么学生必然能够感受那到贯穿古今的诗的精髓。

(三)有利于陶冶性情和培养人文精神

从教育目的来看,语文这一学科现代教育的目的倾向于人文教育,“倡导教育人文,不仅在提升日常教育生活的品质,也在谋求整体教育实践精神的生长生成;甚至,从更深远的意义而言,乃在于谋求国民人格精神旨趣的提升与超越。”[3]而现代诗歌教学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出彩,更使学生拥有高层次的生活趣味。另外,“从对人的发展来看,教育最本质的涵义,应该是促进人的心理优化与发展,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4]现代诗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如果教师能看到现代诗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现代诗教学对学生真善美情感的熏陶作用,那么素质教育的前景势必会更加辽阔。

二、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重朗诵形式而轻吟诵情感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现代诗课堂上朗诵诗歌的形式明显多样化了:有的老师范读,有的分组朗读,有的全体齐读。然而,如果仅仅是像走形式一样的缺乏感情、缺乏思考的朗诵诗歌,朗读教学法将会收效甚微。[5]没有情感、没有思考的朗诵是空有其表的,初中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大部分还与教师的课堂点拨和引导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简单的朗读与有感情的吟诵之间的区别。吟诵不是简单的朗读,学生只有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四个字,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才能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读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初中生在审美层面上的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试想,如果一堂生动的诗歌鉴赏课成了枯燥单调的朗读背诵课,那学生“诗性”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

(二)灌注法教学,学生很难进入诗境

当下的诗歌教学课堂,教师往往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而忽略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回想学生时期,诗歌教学课堂仿佛有些“倒行逆施”:学生不是主动的在反复吟诵和思考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是被动地在老师所划定好的圈圈内去“感悟”诗歌。这样的诗歌教学与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依然是“施教者”和“受教者”。另外,教师在教授诗歌时,往往侧重于讲解分析而忽略学生的个体感悟,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通常会采用“灌注法”,即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修辞手法、意象涵义、主题思想等知识一股脑全部“倒”给学生,学生只要一五一十地做好笔记即可。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现代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不顾学生的情感需要而把他们困在枯燥的课文分析之中,用“庖丁解牛”的方式将诗歌呈现出的整体意境肢解得支离破碎。

(三)课堂教学趋于程式化

很多初中教师教授现代诗仅仅是为了应付日常的教学任务。初中现代诗歌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套路:释义题目、简介诗人及创作背景、朗诵、理解诗意、点明主题、延伸拓展、升华主题、背诵全诗。这样教学现代诗是非常“完美”的,但是这样“非诗意的解读”,往往会忽略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其心理特征。把诗歌鉴赏这一最富有个性色彩、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程式化、教条化,违背了美学教育的规律,抹杀了现代诗独特的韵味,也扼杀了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和形式上,大部分教师也只局限于单调乏味的讲解和板书,这种机械的程序和单调的形式很显然降低了诗歌教学的趣味性,不利于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

三、现代诗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反复吟诵,读出真情

反复诵读是现代诗教学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每篇诗歌都按同一种朗诵模式去进行,那么朗诵教学法便失去了它“活的灵魂”。因此,教师应依据每首诗的具体特点,在诵读前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朗诵课文。首先,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诗的音乐美,还要通过语调表现丰富的情感,如深圳市翠园中学特级教师杨特在教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然后耐心指出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语调、语速、情感等方面的不足。经过指导,学生再读时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其次,教师要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重点词句和情感高潮。学生经过老师的提示和有目的的朗诵,自然而然的读出了作者情感抒发的层次感。

(二)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視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从而打破灌注法教学。意象指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并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如《星星变奏曲》中“星星”这一意象的使用使整首诗朦胧含蓄、意境优美,寄托了作者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如果学生能准确地把握诗中意象,他们自然会领悟作者所绘制的生活图景与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现代诗的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学生只有细心揣摩才能领会到其中的深刻意味。新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让学生对诗歌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三)重视诗歌的个性化解读,打破程式化教学

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每首诗的教学细节,在类似诗歌之间找到它们所具有的“个性”。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选现代诗的主题都是表达爱国之情,教师应让学生领悟到不同诗人的写作特点,从每首诗中获得不同的美学体验,从而打破现代诗的程式化教学。如一位教师在教授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就注意到了这首诗与同主题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不同,相对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运用,舒婷在这首诗里运用的意象是纷繁复杂的,有些意象是学生很陌生的,如“老水车”“矿灯”,这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将这首诗中所有意象的具体实物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亲眼见到诗中意象后便很容易进入诗中场景。另外,这位老师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矿灯”“路基”等的象征意义,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被难懂的意象难住,课堂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古人云:“教无定法”,现代诗歌的教学也一样,以上只是个人的见解。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培养一代综合素质人才,现在诗歌教学无疑是一个突破口。因此,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开创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

注释:

[1]张德厚:《新时期诗歌美学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郭玉霞:《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3]一行:《论诗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傅治平,曹成杰:《教育与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5]李漪雯:《论中学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上一篇:学校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军训感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