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初中语文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共7篇)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 篇1

一、倾听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绝佳良方

当代教育家沙塔洛夫强调:“在课堂上应创造一种普遍相互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 这是每个教师的首要任务。”倾听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它是教师以一种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 因此, 倾听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绝佳良方。

有这样一件事, 我记忆犹新。有一年教初一语文, 学习沈从文的《端午日》, 当我介绍完作家时, 我发现有位王姓学生似乎对我的讲解不屑一顾, 他在跟同座悄悄地耳语了几句后就低下头来做其他事情。这种稍纵即逝的神情让我捕捉到了, 过了几分钟我提醒他要注意听讲, 没想到他立刻站起来说, 老师, 我认为你对沈从文的介绍有错误, 我不想听。此言一出, 语惊四座, 学生的直爽让我吃惊。我笑问, 错在哪里?他说, 沈从文不是苗族, 是汉族。我又问:为什么?他回答:他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而你讲他是苗族人。此时, 班上鸦雀无声, 不少学生点头赞同。这对我是个考验。韩愈曾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授业”有“错”, 学生又毫不留情地当面指出, 作为教师, 如何冷静以对?我觉得, 应该虚心倾听学生意见, 便示意他继续讲下去。他接着说:“按照我们汉族的习惯, 爷爷是汉族, 他的孙子也该是汉族, 即使是招女婿, 他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 那么他也该是土家族。”我又把问题交给大家讨论, 想听听全班同学的看法, 讨论热烈但毫无结果。这时, 我把一次青歌赛综合知识考核环节中,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沈从文是苗族人, 遭到了湖南籍某青年作家强烈质疑的事说给大家听。这位青年作家认为, 沈从文的祖母刘氏是苗族, 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 他祖父是汉族, 沈从文身上只有四分之一的苗族血统, 他应该是汉、苗、土家三族的混血儿。这种说法到底是否权威, 无从考证。我坦言, 备课时, 我考虑过这些问题, 但最终还是沿用了参考资料的说法。我说, 今天王某某同学能够直言他的疑惑, 这非常好。教师并非万能, 授课中不够准确或有错误, 你们提出来讨论解决, 师生都能获益。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的解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教学反思中, 我记述了事情的经过后这样写:“如果我在课上不是倾听这位学生的意见, 不是倾听大家的讨论, 而是采取家长式的做法, 一开始就批评王姓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伤害的就是师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融洽感情, 更谈不上和谐地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所以, 遇到任何事情, 不管学生说得对不对, 首先必须倾听他们的看法, 这是对学生主体的态度问题, 也是教育观念问题。”

二、倾听是揣摩文本内涵的重要方式

初中语文课本经过了编者的精心筛选和反复审稿, 可谓篇篇是精品, 虽然有配套的参考资料, 但这, 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松备课。相反, 教师还是需要认认真真地去揣摩文本隽永的内涵, 去倾听作者在文中深情地诉说。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 如果反复地阅读, 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叶老在告诉我们, 为了更清晰地介绍苏州园林, 他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而在“分”中, 又按照了从主到次、从局部到细部的顺序来说明。如再细细咀嚼, 我们不难听到叶老在文中综合运用了说明、描写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叙说, 听到叶老对苏州园林由衷地赞美和自豪的笑声。

三、倾听是走向“柳暗花明”的捷径便道

教师的倾听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作深入的探究, 也为教师引导学生走向“柳暗花明”打下基础。实践告诉我们, 语文教学中, 当教师认真地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后, 顺势引导的教学契机也就来到了。比如学习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 教学目标中, 我增加了联系自己作文初步学会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初读文章以后, 我要求学生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为什么?有的说喜欢头尾, 因为头尾以《高山青》的歌词贯穿, 照应紧密;有的说喜欢第三段, 因为这一过渡段用反问句承接上段, 交代了进入神木的过程, 前后衔接显得自然熨帖;有的说喜欢第四段, 这一段写清澈的潭水, 还有殉情而亡的两姊妹, 不到一百字的叙述情美景美;有的说喜欢构思, 不固定观察点, 边走边看, 引人入胜。大家发言踊跃, 我边听边引导, 要求学生联系刚写的作文《狼山游》, 看看自己在结构、头尾照应、过渡段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教学中, 我倾听学生的发言, 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使学生既能得益于作家的写作技巧, 又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知识, 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举两得。可见, 倾听确是引导学生走向“柳暗花明”的捷径便道。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外功夫” 篇2

一、及时了解小学和高中语文课本内容

小学生升入初中,他们在小学学了哪些语文知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熟知于心,了如指掌。比如:小学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臧克家的《有的人》,还有一些古诗;而在初中的课本里也会有。我在备课、授课时就会有的放矢,学过的就不再“浅学”,应该再往深了“鉴赏”。有的课文在小学课本里是通俗改编版的,而在初中课本里是古文原版的。如:在小学学过的课文《草船借箭》是白话文,而在初中课本里也有《草船借箭》,但它是《三国演义》中节选的一章,是古文。另外,还应该知道哪些字词在小学学过,哪些没学过,这些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事情,在实际教学中却是很重要的。

有一套小学课本还不够,我觉得教师还应该有一套高中语文课本。因为我们教的学生,大部分要上高中。在初中教学中,适当地讲些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比如:很多初中生升入高中后,高中老师讲一些语法修辞或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词语活用等知识时,一些学生闻所未闻,一头雾水。高中老师责问:难道你们在初中没学过吗?实际上,在初中,因为有些知识点不在中考范围内,初中教师就一字不提,忽略不讲了。所以,初中教师也应该对高中的课文和一些知识点有所了解,适时讲授,这对学生以后的深造有益无弊,当然要点到为止,不可喧宾夺主。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了解同一学期的其他学科,尤其是历史、地理、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课程。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或多或少会涉及其他学科内容,这正是语文课“开放性和综合性”的体现。

除了补充以上的“课外书”,还可以补充一些报纸、杂志,趣味益智书,关于汉字字源、书法教育等书籍。利用这些“课外书”,在备课讲课、实践活动课、作文课各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传”给学生。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写作文时就不会再空洞无物了。

二、深入了解學生,多了解网络知识

我们都知道,备课中有一项内容是“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爱好、思维方式、优点缺点,等等。我经常和学生“闲聊”,了解学生爱看什么书、爱听什么歌、爱看什么电视、爱追什么时髦;近来关注些什么、课余爱干什么、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困惑……这样不但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关系、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也可以在活动课和布置作文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能及时解决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备”好了学生,与只埋头备课本,教学效果是相差很大的,可以说事半而功倍。

现在,很多学生通过电脑、手机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让他们通过这些“先进工具”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网上找一些作家的生平、作品,看些涉及课文的影视,听课文朗读,收集网络新词语等等。我希望一些语文教师多了解一些网络知识,不要一谈学生上网就大发雷霆,要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多方面的知识,而语文素养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养成。当前最流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逐渐在各校推行,而要顺利推行这一教法,必须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加紧学习,以丰富的知识、睿智的头脑、大胆灵活而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去解疑释惑,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旁征博引、随手拈来,有问必答、一语中的。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内外兼修”,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海纳百川,集腋成裘,百花采遍,才会酿造出精华奉献给学生。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篇3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一: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心得体会

这炎热的暑假里,我参加了南浔区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的培训。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听了好多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使我庆幸自己没有失去这样的学习机会。

在这几天里,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端坐在教室里,聆听着专家的讲座,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得到一次重大的洗礼,让我明白,今后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教师必须学会文本的细读。

听了张人力校长的讲座,明白“后茶馆式”教学主张“学生先学”,还强调了学生先学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而且还阐释了教师在“学生先学”之后应该怎么教。“后茶馆式”教学颠覆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我反思以前的教学,我经常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重点,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在传授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替代了他们的发言,我把属于他们的课堂抢了过来,使他们成为了旁观者。我现在明白了,教师只需要通过“引导暴露”“共同解疑”要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

听了蔡少军教研员的对2011版新课标的解读,知道教师必须带着真正的平等意识进行文本教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听了郑桂华教授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真正感受到自己平日的不足,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太大太不具体,知道以后在制定目标是要具体再具体点,集中再集中些。

刘飞耀教研员从汉语音韵与意蕴的关系入手教导我们该如何解读文本。他声情并茂的讲座让我明白了诵读的重要性。文本的解读原来还可以从汉语的音韵入手。

湖州市语文教研员邢夏良老师解读了中考命题的技术,并结合考试说明对湖州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卷作了全面分析。让我对中考命题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命题的基本要求,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有的放矢,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三维目标的达成。

听了王建国老师的讲座明白了一位名教师的成长需要磨砺,需要努力进取。陈瑜华老师对名师课例的分析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学名师的理由,更知道要学习更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每位专家的讲座都是如此精彩,让我忘了烈日酷暑,忘了疲惫,只沉浸于学习中。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要往自己的脑袋里装进更多的知识,要能够让我的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让自己的这桶水溢出来,渗到学生的杯子里。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二:学无止境——09年初中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2124字)

作为一个甫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能够参加这次的网络学习培训,我觉得十分幸运。在初参加工作时就能对自己今后的教师生涯进行提前省视,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我学到很多,此次网络培训课程内容分五大模块:语文教学的本质的探讨和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教材特点的分析、名师成长引导、课堂教学观摩、专家引领下的评课。从五个方面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学校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技能、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容易,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更难。只有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不会被这改革的浪潮所淹没。教师的自身能力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长远规划,着眼于自身的能力建设。尤其是我们青年语文老师,更应如此。那么怎样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呢?从此次的培训中我有几点感想,同时这也是我自身应该注意改进的几点地方。第一要加强语文阅读积累能力。

一位语文教师如果要为自己的未来作好准备,必须多读书,多积累。古语云:“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多读书、多积累是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现在语文教师大多被日常教学事务所困扰,对于读书不够重视,挤时间读书的老师很少。在“文本解读”一颗是,讲授老师也说到:语文老师应大量阅读,回家只改卷子的老师是可悲的。这也让我想到叶圣陶先生的话:“老师都很忙,这个我知道,但还得挤出时间来多读些书。”从工作的角度讲,越忙,越要读书。因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时间读书,就意味着知识将会逐渐贫乏,教师知识贫乏了就容易落后,在课堂上就不可能有高效率。因此,语文老师再忙,也要抽时间读书学习。读书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生活常态。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只要有教育的地方,就有责任与书同行。语文尤其如此。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素养问题,而教师的素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阅读与积累。因此,提高阅读积累能力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根本途径。怎样提高阅读积累能力呢?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最基本的要读好三类书,一是读学科教育理论书,二是读学科教学研究书,三是读与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有关的书,如哲学、美学、文学、思维科学、艺术等。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深思,持之以恒,就会大有收获。只有多读书,多积累,才能推动教师的不断进步。

第二是语文老师要加强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与学的信息传递、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来进行的。一位优秀的老师通过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让学生如坐春风,心旷神怡。这就说明,教师口语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说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如果我们教师自己都无法准确生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如何指导学生?

而语文教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要注意以下的几点:首先,要讲求规范。教学语言应该是规范的语言,教师应以身示范。所谓规范语言,一是读音,要求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能讲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二是表达不能出现病句,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和节奏的抑扬顿挫;三是要尽量做到“书面语言口头化”,即“口说的书面语”,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既要具有口头语的通俗简明、生动形象,又要具有书面语的精练、严密、条理。这个要求比较高。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教学并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老师的语言有了情感,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也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我们还要追求语言艺术。我们必须对语言千锤百炼,具有沙里淘金的功夫。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努力做到具有诗歌语言精练、小说语言的形象、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幽默等特点,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最后是钻研教材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钻研教材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它是教师能力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如果我们在课前对教材钻研花的功夫较大,对教材理解得透彻,课就能讲得从容自如,浅显易懂。因为只有钻得深透,才能讲得浅显。教学时就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如果对教材钻研未能达到一定程度,或者教师对教材只是一知半解,那么教学时必然会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甚至出现尴尬局面。而我觉得理解教材比较重要的是整体把握教材。先通览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然后细读教材,把握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要点;再精读教材,分析每篇课文或每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就会“胸中有丘壑”。教起来就会游刃有余,难点重点分明,才能组织出高效的课堂。

这就是我从此次网络培训课程中得出的几点感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注意反思,多多向前辈老师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希望能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三: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实践心得体会>>(1283字)

在这炎热的暑假里,原本想好好睡上几天的我,却接到培训的电话,想到“偷偷懒”的计划泡汤了,心里很烦闷。不情愿的来报道,心里很不以为然。然而,在这几天学习中,我的态度和思想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我庆幸自己荣幸的成为“民革.新纪元纳雍第二期初中语文教师培训”中的一员。

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像一个无知少女在贪婪的吸收着知识的乳汁,使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得到一次重大的洗礼,让我重新树立了未来的教育思路,让我明白,今后的教学必须朝着多元化教育模式去发展。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地意识到,“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积极地行动之上,而作为“领路人”的我们,要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品质来塑造品质”,要用自身的精神品质来影响学生的精神品质;并让学生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学习才是硬道理”,要用“感恩”的心来面对社会,报答家人。

在培训中,朱老师的观摩课让我深刻领悟师资的基本品质——关爱和奉献的重要性。我深感内疚,我的爱太过狭窄,太过片面。我对学生,只是“用眼”去看,没有“用心”,应该说,“用心”的程度不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会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心去感受我的学生;但,我又是自豪的,因为,我尽我的所能去帮助我的每一个学生,哪怕这帮助是微薄的!

在培训中,我感到惭愧,朱老师的观摩课让我发现,我不相信我的学生——虽然,我是出自对他们的爱——我担心他们不能很好的把握重点,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在传授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替代了他们的发言,我把属于他们的课堂抢了过来,使他们成为了旁观者;我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却还责备他们为什么不会思考,我替代了他们思维的转动却责备他们懒惰。我在无形之中成为扼杀他们思维的凶手。想到这,我不禁大汗淋漓!庆幸,我非常庆幸,因为我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因为我还来得及改正。

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首先,我要往自己的脑袋里装进更多的知识,要能够让我的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让自己的这桶水溢出来,渗到学生的杯子里。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我要改变自己的常规教学,不再中规中矩,不再单一枯燥,要吸收更多的新的理念,要多元化发展,进自己所能给学生创造更宽更广的发展平台。用心去看学生、爱学生,把自己的因为课堂变成轻松、愉快地教学课堂。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转化学生。“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恩换恩”,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多思考。

第三,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飞翔。雄鹰的展翅飞翔来自于母鹰的逼迫,过多的担忧只能变成束缚,把课堂还给他们,那是他们的天空,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规划、去发展,他们的未来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而我,则是他们未来的领路人,我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迷惑、困惑、把握不住时的领路人。对于他们,我只能给予帮助或建议,没有指定权。

当然,这只是我在这今天里发现的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自己没有发现的以及在教学中不大注意的等等。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嘛。我相信,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这,是我今后的奋斗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心得>>(1490字)

三日的时光若白驹过隙,培训其实是一种福利,这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自己工作的学校所感受到的一种精神。所以,从参加培训伊始,便不曾以学分为原始目的,当看到课程安排更生出几分期许之心。不难发现,课程的设置和主讲人的安排都经过主办方的精心规划。沈建军、沈丽萍老师均是久仰大名却一直无缘受教,而任茹文教授则是我大学颇为喜爱的老师,能在工作后再次聆听教诲已算是意外之喜。

整个培训从中国文化与教育开谈,文化传承上的危机着实令人担忧,语文教师当是最应该担当起这份责任的,但在现实环境下又着实存在诸多困难与迷惘。不禁想起参访台湾学校时,看到当地中学分设了国文和国学两门课程,有专门的老师分别教授两门课程,这无疑能让教学目标更明确,在教学设计上更有的放矢。而放眼当下,想扩展一番国学类或者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着实捉襟见肘,语文课的空间被压缩得太小„„深谙中国文化的语文教师想来不少,但如何传递这份真知,我们都在路上。

无独有偶,阅读教学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的教授同样面对着“明知是误区却偏向误区行”的状况。从旁的听讲教师半认真半玩笑地回应着唯分数论时,想来更多的是辛酸和无奈。或许是阅历尚浅,力有不逮,干老师所提及的孙绍振、余映潮、王尚文等语文名家的著作亦算涉猎不少,均算得是大开眼界、醍醐灌顶之论,但很多时候如何将之落实于实际教学,或从自我的理解具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我着实不乏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窘状。而干老师从误区到文本特质(诵读型、主题型、思辨型、拓展型)的纵谈,亦不免有些纸上谈兵的影子,文本特质的定位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好的文本更可能高度复合了各型,至于何型为西瓜,何型为芝麻,则又当别论了。但必须承认,干老师的列举,对于听讲的每一位老师而言都是再一次警醒,面对这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同志仍需努力„„

诚如干老师所言,开课再开讲,当真需要一定的底气,而第三日沈丽萍老师则说过“底蕴决定底气。”沈建军老师愿为当下语文教学中老大难的写作教学作此有益尝试,着实是令人感佩的。而当其将己对写作教学的思考娓娓道来时,我们无疑感受到了其深刻的底蕴,亦让我对人教版的教材和阅读教学目标有了新的积极的认识。“写作是可以教的!”一语既振奋人心,又令人倍感压力,沈老师极具可借鉴性及操作性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愿我躬行此事时能不负沈老师之教诲。

最后一日沈丽萍老师的讲座过后,竟让我生出对培训的流连之情。若能多听几日,稚嫩的自己不知又能长进多少啊!宛若武侠世界中,大师将其内力灌入,将任督二脉打通„„不由开始期待下一期的培训学习,享受这无形更无价的福利!诚如讲座题《在本色中求厚实》,沈丽萍老师的讲座很本色,且很厚实,用自己实际教学过的课例说话,其匠心别具的设计和反复强调的育人“敲打”,还有让学生下课“愣”在那里潇洒离去的英姿,着实令人惊叹甚至艳羡,想来“本色”、“厚实”二词,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解决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文本特质的挖掘提供积极的帮助。由此不禁感叹,语文老师当真是一坛需久酿的好酒,愈久愈醇香四溢,令人心醉。衷心期待已然告老的沈老师,能偶从属于她的田园世界归来,多来敲打敲打吾等晚生。

最后一场讲座落实于鲁迅作品的阅读教学,可谓用心良苦。民间流传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恐所言非虚,如何把握鲁迅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落实于中学语文教学,这当真是一个大问题。让鲁迅连线当下诸多限制的中学语文教学,该话题本身的讲演难度亦可想而知。任老师是宁大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任课教授,是我上大学时喜爱的老师,能够重品其本色且动人的讲课风采,于我而言,是本次培训一个美丽的终结。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五:泰州市2010年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1303字)

8月1日,我和林春霞老师参加了泰州市2010年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活动分为上、下午两个培训时段。下午的报告是由即将到我校作报告的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周仕龙主任做的《怎样写出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水准论文》,因而我就主要谈谈上午黄桥初级中学王中意校长做的题为《语文人 语文书 语文课》报告的几点收获:

首先,和大家分享王校长在报告中给我们展示的一则故事:同样一件事,却有不同的结果。这则故事讲的是四位营销员去寺庙里推销的故事:四个营销员接到到庙里推销梳子的任务。

1、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归,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有卖掉。

2、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要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这样就销掉了十来把。

3、第三个营销员销了百十把,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说,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都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您在每个庙堂的前堂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一来就销掉百十把。

4、第四个营销员说销掉了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最便宜的礼物。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销掉好几千把。

这个故事,大多是用来讲要多角度思维的,王校长引用来讲,就是强调如何提高提高课堂效率?

听了这则故事,我感触很深:和尚有没头发不是关键,关键是和尚需不需要梳子。同样,课堂也是一样,关键是如何将学生的需要不断扩大,那课堂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课怎么上才有效?能扩大学生的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去满足他,那才有效。王校长在报告中讲了很多扩大学生需要的方法。如:问题设计法、自学自研法、小组交流班级展现法、教师评价个人检测法。

其次,王校长在报告中为我们展现很多语文人的风采:有语文教学观“教文育人”的特级教师于漪;有语文教学观“心中呼唤着学生”的上海特级教师陈钟梁;有语文教学观构建语文教育“链”的泰州骄傲洪宗礼先生;有语文教学观“自强不息 超越自我”的魏书生;有语文教学观“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有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等一大批国内著名的语文人,从他们身上让我看到要做一个真正的语文人所应该有的面对语文的态度。

最后,我想引用王校长在报告中几句名言来自勉,希望自己在新的学年中能有新的改变:

1、一直 向前走。

2、每天做一点,走一步,再走一步。

3、耐力是一种智慧,韧性就是激情。

4、多储备一些知识,多增长一些学问,多培养一些能力。

5、坚持研究是提升自己的真正坦途。

6、创意无限,追求高度。

7、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

8、每一个人的道路上,命运都有可能安排你像纤夫一样背负着重力在无路可走的地方走一段路,你只能咬着牙,艰难地跨出带着呻吟的步子,向前走。

初中语文教师个人述职 篇4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为此,我十分注重政治学习。

2.重视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快速提高了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两年半以来,我总是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教学实践中,我反复探索,积极创新。如定时开展课外阅读讲演、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我又推陈出新,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我的指导下,2014级2班钱智慧同学的《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征文分别获国家级二等奖和区级三等奖。

3.勇于钻研,大大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

我经常利用课余及节假日休息时间钻研业务,加强基本功训练。经过努力,我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在2013年重庆市中学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我总是把自己置身于集体这个大熔炉中,不断锻造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时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2013年9月还获评“优秀教师”。

二.教育工作方面

我总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断更新观念,荡涤灵魂,把满腔热血和无私的爱倾洒于圣洁的校园之中。我极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利用课堂教学,而且不断在课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

三、继续教育工作方面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的自信心,积极组织教师们参加各类活动。

1.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中,我们坚持自学、互学、集体学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多方法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要求老师要有学习笔记,笔记中有摘抄,有体会,有反思。

2.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

(1)以科研为中心,请专家进行专题性辅导。本学期我校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请了专家分别就新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及指导。

(2)充分发挥我校人才资源优势,请名师、骨干进行专题性的讲座;结合校外的一些教研活动,组织我校教师参加,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专业水平。

通过参与以上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专家面对面的谈话、交流、评述,更能够较快的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最新的经验和技能,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全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均为合格。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对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师应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师应对存在的问题

1. 急于下定论, 严重制约课堂生成。

目前, 在课堂评价时经常出现教师的评价结论轻率随意的现象, 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就急于给出预设的答案, 学生说的不够全面教师也不再启发, 说的不到位教师也不及时点拨使其有所提升。而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在《初中语文课程评价标准 (2011 版) 》 (以下简称《课标》) 中有这样的表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发展。”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死板的、过早的给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这种主观的评价语言, 有时会误导学生, 使他们认为标准答案是唯一的, 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也会压抑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致使语文课堂像一潭死水, 按部就班, 每节课都像是按照剧本在演一样, 丝毫不给“演员们”自我发挥的空间, 这样的课堂彰显不出应有的生命力, 这样的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课堂生成。

2. 评价未置可否, 学生无所适从。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学无评价”、评价语未置可否、评价不分高下的现象仍然极为普遍, 老师经常不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出真正的评价, 使学生难以把我自己的课堂表现及学习状况, 具体表现为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 教师基本上都不置可否, 最多的回应是“嗯”或“好”。即使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甚至是不正确时, 其评价也只是“请坐!谁再来回答?”或是“这样啊, 还有哪位同学有想法?”这几种评价语的共同特点就是教师没有真正的评价学生, 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评价语中获得肯定或否定。即使像“好的”这样的语言, 看似是对学生的肯定, 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答案究竟好在哪里。因此, 这种未置可否的评价是无法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的。

3. 滥用赞语, 对学生的思维产生误导。

在不少公开课、甚至平时的课堂上, 一些教师或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 或为了体现人性的关怀, 再或者是持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观点, 一味地为学生拍手叫好。不管学生回答的是简单的还是较难的问题, 不管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是深入还是浅显, 其评价都是“你真了不起”“真棒”“回答的真不错”等表扬的话。往往一堂课下来, 学生得到的都是肯定和赞美。虽然我们清楚地知道每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需要鼓励和夸奖的,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自信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但反过来想想, 教师总是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口头上的表扬甚至是奖励, 这好比给了鲜花多余的养料, 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好处吗?答案不言而喻。由此可见, 泛滥的好评, 只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 对教师的评价语与奖励产生淡漠感。他们会片面地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拥有这样伸手可得的表扬与肯定, 学生们还会对问题进行更深度的思考吗?还会有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吗?因此, 教学中我们应该减掉那些言不由衷的表扬, 让表扬的次数适时适度, 使我们的评价语真正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二) 初中语文教师对课堂提问应对不当的成因分析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 教师对于学生答问应对不当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如课前教师预设不充分、不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心理等等。但主要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师对学生答问评价的忽视。

教师缺乏对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重要意义的深刻理解, 对“平等”“尊重”等新型师生观存在着片面认识。教师自身由于对课程进度的盲目求快和自身一贯忽略评价的教学习惯以及在捕捉评价时机、表达评价内容、把握评价方式等等发面能力的欠缺使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无评价”的现象极为普遍。

2. 教师对新课标要求存在误解。

《课标》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取积极性的评价,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是要求教师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 回答准确的学生, 要及时赞赏, 用语言去激励孩子, 引导孩子。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一条常常招到误解。许多教师认为对于任何学生的任何表现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且将积极的评价片面地理解为一味的表扬。往往一节课下来, 听到的都是教师对学生言过其实、未出自内心的表扬, 这对于学生的进步毫无好处。

3. 教师自身能力水平的局限。

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语言是为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每一次的评价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不能止于简单的“对”或“错”,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应对语言往往缺乏引导性和针对性。一方面是因为教学任务安排过多, 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细致的引导学生, 并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评价。另一方面, 某些教师的能力水平及反应力有限, 对于学生临时的反应与作答无法迅速的给予适当的回应。教师在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面对学生正确的答案, 教师要关注思考过程是否正确;如果学生的答案有错误, 也要肯定其思维过程中有价值的因素。同时,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何况, 一直以来, 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是知识的权威。因此, 教师在学生答问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 让学生逐步的答出准确的、甚至完美的答案。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师应对的策略

应对的程式分为候答和理答两个环节。候答是教师在“发问—指名答题—学生回答”这段时间中进行的行为。理答是教师对学生作答后的处理行为, 包括对学生答问态度、内容的评价等等。候答和理答行为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提问的成败, 因此掌握课堂提问应对的策略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下面针对语文教师的候答和理答两方面总结几点策略, 相信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候答策略

1. 合理规划等待时间, 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对于稍有难度的问题, 教师在提问后不要急于让某个学生回答, 要时刻谨记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 其意义在于要引起全班学生的思考或讨论, 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思考, 从而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因此, 提问后应合理留出等待时间, 并利用该时间观察学生的反应, 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提问后的适度等待, 不仅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思考, 还能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 从而诱发学生个性化的回答, 让学生在积极自信的思维和回答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 因为留有一段时间, 学生不仅可以思考答案, 还可以思考与提问相关的问题, 若有不解可以提问,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拓展思维, 还能让学生的所学更清晰、牢固。

2. 避免轻易重述问题, 培养学生听、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记忆能力, 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避免轻易重述问题, 不要在学生努力回想问题时切断他们的思路, 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听、记能力。如果学生习惯了老师经常重复问题的提问模式, 他们就不会在老师每次提问时聚精会神地听问题, 更不会努力地去记忆问题了。

3. 适当的指名答题,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上的提问, 教师无法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 一个班级中喜欢积极回答问题、努力配合老师的学生往往占少数。因此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至关重要。对于成绩好但不爱发言的学生, 成绩差容易开小差的学生以及个别成绩中等总是默默无闻的同学, 教师都应该适当的点名提问, 让这些不够积极主动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增强了他们的存在感。

(二) 理答策略

1. 在倾听中理清学生答案, 必要时予以助答

当学生发表见解时, 教师应多微笑, 多点头, 要时时刻刻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因为只有能倾听好学生发言的老师, 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 要做到认真、专注、不分心,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 应该允许学生把话讲完。当然, 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有自己的思考, 尽量快速地将学生答案的优缺点在脑海里进行分类、总结, 便于对学生发言做好评价。

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如教师所愿的顺利进行, 总会有出现小插曲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说错时, 很多老师便以“不太准确!你先坐下。”“不完整!谁再来回答?”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 这将会冲淡学生学习的兴趣, 扼杀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于那些有思路但语言不够准确的学生, 我们应该机智、巧妙地对其进行引导, 使其慢慢道出准确答案, 从而树立起信心。当学生说错时, 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学生:“你再静下心来想一想, 还有更恰当的答案吗?”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答案不对, 又不至于伤害其自尊。

2. 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 适当给予鼓励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但同时也要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每当他们显露出一点进步的迹象,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 都应该大力表扬,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 则要慎重表扬, 要在他们突破难题时予以赞赏,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中等生, 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予以肯定, 唯有如此, 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 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3. 适当补充探询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往往是按照三维教学目标来设置的, 每一目标下大概设有2-3 个问题, 都是为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思想感情服务的。一至两节课的时间极为有限, 因此设置的大部分问题都较为浅显, 或通过简单的思考、点播就能够找到答案。这样的设问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课文内容, 但无助于培养学生探询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适当补充一些略有难度、深度的问题, 让学生有探询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 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 开阔他们的视野。

4. 评价要共同参与, 多元发展

《课标》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诚然, 在当今的课堂评价方式中教师的评价仍占主体, 甚至是君临天下的地位。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也很重要, 它们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 评价答题同学的语言、内容, 朗读课文的同学的情感等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回答问题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还能吸引住其他同学的注意力, 因为他们唯有认真听同学的发言, 才能给他提出合理的意见。此外,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 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 可以要求其自我评价, 如果他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如声音小、感情不到位等, 就让他再读一遍, 结果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2]陈建源主编.语文课堂特征和教学策略[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10.

[3]区培民.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如何理解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区别 深度 精读

要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跟随老师的讲解,对重点语句及文章结构内容作点评,把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言简意赅的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记难认字的音,难解词的义,关键句的作用,还要做一些简单的评点,这对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深刻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语文教师阅读课文与一般读者阅读文章有一定的区别,语文教师阅读一篇课文大致分几个阶段,个性化解读文本,需要深入思考和长期实践。本文想就语文教师的个性解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师阅读课文与普通读者阅读文章的区别

语文教师阅读课文与一般读者读书看报不同。要区分两种阅读活动的差异,需要从两对概念入手:一是“语文教师”与“普通读者”,二是“课文”与“文章”,两对概念的差别影响了两种阅读活动的性质。

区分“语文教师”与“普通读者”,就是辨析阅读的主体;区分“课文”与“文章”也就是辨析阅读的对象。不同的阅读主体与阅读对象,使得两种阅读活动在阅读目的、阅读方法等方面呈现出不小的差异,而这种区分对语文教师备课和讲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阅读目的不同。普通读者为什么会去阅读一篇文章?他可能是为了获得信息,增加见识,如读报纸;也可能是为了怡情养性或单纯娱乐,如读诗歌、散文或小说;也许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比如看专业杂志;当然,也有的人阅读文章就是为了消磨时间,并没有什么直接原因。当然,一个语文教师,平素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位普通读者,但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与普通读者不一样了,他至少要考虑这几个层面的问题——不仅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以及“这些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就很难站到讲台上去。

其次,对阅读结果的期待不同。普通读者对自己的阅读结果比较随意,或者说对阅读结果的要求比较低。如,对一次阅读活动能否善始善终地完成并不太在乎,对是否能完整地深刻理解文章意图、得出恰当的结论并没有一定追求,他曲解、误解甚至歪解文章的原意,也没有谁来评判和约束。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形容的主要是普通读者在自然状态下的阅读。但语文教师阅读一篇课文,态度就不能太随意,结论就不能太离谱,他必须读懂、读准、读透才行,一旦出现错读、误读或者浅读等情况,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会有误人子弟之虞。

二、语文教师阅读一篇课文应该有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普通读者的自然阅读,读出个人的感受与理解。

强调语文教师专业阅读,不是不要自然阅读。恰恰相反,教师第一次接触一篇课文,最好是他自己独立地、在自然状态下完成阅读。

教师的自然状态的阅读就是在没有任何辅助资料的情况下,独立对课文的解读,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教师的自我体验。强调这个阶段,是为了避免已有的解读“先入为主”代替教师的原初感受与理解。

同时,教师在自然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包括感受、理解、遇到的障碍以及产生的疑问,这些很可能就是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初体验。这对我们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起点、与学生形成有效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2、第二阶段:语文教师的“定位”阅读,读出课文的语文教学价值——“可以教一些什么”。

完成自然状态的阅读之后,对课文有了丰富的感性体验,接下来是要以一名语文教师的身份再审视课文,由自然阅读转向专业阅读。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观念就是“用教材教课文,而不是教教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不是终点,而是又一段语文学习旅程的开始,是举一反三的“一”。这个举一反三的“一”从哪里来?常常需要教师来定位。这个定位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1)找出课文中的教学价值点。和普通读者不一样,语文教师有自己的职业敏感,又有许多参考工具,在几遍阅读后,我们会比较容易地找出一大堆文章的特点,有主题、结构、重点词句方面的,有典型的文体知识,有写作规律的,还可能有文化、历史的知识等。这些点都有可能成为一篇课文的教学点。把这些点找出来,就为下一步备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确定教材的核心教学价值。一篇文章可能存在许多值得教的地方,而一堂课、一个教学单元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上面选出来的那些教学点只能算是候选的,必须从里边挑选最有价值、最值得教的东西。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最先被教师选中作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呢?一要从课文本身来看,选一篇文章里最突出的、最典型的。二是教师要了解每篇课文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语文教师要仔细阅读教材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从中发现教材“强调”的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能够从单篇课文到一个单元的课文,再到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学段的几册教材;再从整个学段的几册教材到单元课文,再到单篇课文,全面地把握该课文的教学价值——可以教的语文素养。这个阶段,教师不妨看一看参考书。

初中语文教师读书计划 篇7

五月份:

1、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做好读书笔记。

2、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参考》,做好读书笔记。

3、参加学校以“快乐阅读,潜心思考,勇于创新,成就名师”为主题的读书沙龙、读书交流会、读书报告会、读书论坛等活动。

六月份:

1 对自己一年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形成书面总结.

2、积极准备参加全校教师阅读考试。

初中语文教师读书计划篇三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我想那便是——读书。所以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读书安排:

1、经典阅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一生的成功计划》 、《尽心就是完美》。

2、教育新理念类: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教师以德育人的行为细节》、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

3、每月必读一本教育教学杂志,如:《青年教师》、《吉林教育》、《读者》等。

4、自由阅读。

二、阅读内容:

1.重点阅读: 《教师以德育人的行为细节》、《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尽心就是完美》。

2.准备阅读:《爱心与教育》、《细节决定成败》、《一生的成功计划》。

三、主要措施:

1、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研读一本教育刊物;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名著;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读书心得体会或论文;保证读书的效果,并学以致用。

2、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博客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我将根据上述计划,多读书,勤学习,努力作一名学习型的青年教师。

四、时间安排

(三、四、五月份)

五月份:重点阅读《教师以德育人的行为细节》

每月必读《中学语文教学论》、《读者》

(六、七、八月份)

六月份:重点阅读《一生的成功计划》,提交一份读书心得以及平时做的读书笔记。

七月份、八月份:利用暑假,自我阅读《尽心就是完美》。

每月必读《中学语文教学论》、《读者》

(九、十、十一月份)

九月份 :重点阅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

十月份:重点阅读《细节决定成败》

十一月份:重点阅读《爱心与教育》

每月必读《中学语文教学论》、《读者》、《青年教师》

(十二月份)

整理好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交读书材料的上交工作。

上一篇:林语堂的写景散文下一篇:社会调查与方法(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