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排序题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排序题(推荐8篇)

初中语文排序题 篇1

第一步:通读

看到题目 先不要着急 先读

把所有的句子都读一遍

搞清楚这些句子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写的

做到心中大致有数

明确其文体

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文?

基本上,小学是以记叙文为主

记叙文分为四大类

记人 写事 状物 写景

第一步:细读

按照不同文体的写作顺序

对它们进行排序

可以先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

再根据相关的提示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

1.记人

①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来写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②单纯介绍描述一个人: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按总分或总分总的顺序。

2.写事: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 经过 结果)

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

3.写景

按照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来写

后一句写到的景物 在前一句要有所涉及

4.状物

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顺序

先总的交代要描写的事物或者它的总特征

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 要么从上往下 要么是从下往上 也可以是从里到外 从外到内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三步:微调

按照你自己的排序顺序读一遍

看看是否还有哪里不通顺或者语意不畅达的

再做细微的调整和修改

因此 做排序题就是按照这样三个步骤

归纳总结一下:

通读(确定文体和主要内容)

细读(根据文体写作顺序 先排小句 再排句段)

微调(稍作修改)

其实这类题型并不难 很多题目都有十分明朗的线索或表明顺序的提示 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规律 就一定能化难为易

同时 大家还是要在平时多加练习

对于排序题,来看看家长是怎么说的

有天晚上,检查儿子的功课,是语文作业当中的一道排序题:把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打乱,要求学生重新标上阿拉伯数字,进行排序。我看了儿子的排序,认为不对,就作出纠正。

第二天老师批改作业下来,被我纠正过的作业是错误的。我左看右看,实在搞不清,为什么错了。儿子嘟着小嘴在一旁埋怨,我不禁汗颜。

小时候文章排序对我来说,就是一道难题。如果一篇文章,有着非常严谨的逻辑链条,例如在事态发展的描述上有个时间的先后顺序,这样子的排序就比较容易。但是有的文章,往往不是以这样子的逻辑来进行结构搭建的,甚至有些文章,作者本人也只是先想到哪句话就先写下来了,两个句子、两个段落之间进行一下掉换,可能连作者本人都意识不到、发现不了。用这样子的题目做测试,就只能让学生们去猜作者的逻辑所在,猜对了就好像是赌赢了,猜错了,就是一个大叉。

想不到,困惑我多年的童年时候的题目,现在还在用同样的方式来困惑自己的儿子。

每个人写文章的逻辑顺序,很难会和别人一样,这是每个人的思路差异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我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些段落,完全可以进行任意调配,特别是当一些逻辑结构本来就属于平行结构的时候,没办法排出一个逻辑上的先后顺序。

去揣测作者当时写作时候的逻辑顺序,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因为作者本身的想法也可能随着时间而变化。

以这样子的排序题目来让学生竞猜,这和掷骰子没多大区别,真的不合适。

初中语文排序题 篇2

一、把握中心, 确定龙首

例:下面六个分句打乱了顺序, 请重新排序。只写序号。

(1) 苏东坡被贬广东, 他一到惠州, 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2) 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 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 (3) 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4) 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 也有近千年历史。 (5) 到了清代, 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6) 所以, 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解析:本题六句话谈的中心内容是广东盆景, 中心句为 (3) , 定为龙首, 放开头;再由关联词语“由于”和“所以”, 确定 (2) (6) 为一组并紧随其后;最后 (4) (1) (5) 因追述历史并按时间的先后举例, 排在最后。故正确排序为 (3) (2) (6) (4) (1) (5) 。

二、留心语段, 注意标点

在审题时, 我们要注意语段和备选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 借之帮助排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分号和句号。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9年宁夏、海南卷, 15)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1) 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2) 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3) 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4) 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5) 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6) 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 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 (4) (2) (6) (1) (5) (3) B. (4) (3) (6) (2) (1) (5)

C. (5) (4) (6) (1) (3) (2) D. (5) (3) (2) (1) (4) (6)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由横线处的句号和分号可知, 备选的六个句子应分为四层, 即 (4) 句的“主题”、 (6) 句的“地点”、 (3) 句的“特征”和 (2) 句的“色彩”。再从四层的逻辑来看, “主题”在前;从后文“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来看, “色彩”在最后。最后从其他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排列顺序为: (5) (4) (6) (1) (3) (2) , 即答案C。

三、联系语境, 辨明句间关系

1. 时间顺序。

使用记叙表达方式的语段一般使用时间顺序。其顺序一般由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表示。

例: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正确的顺序应为 ()

(1) 就像勇敢的战士一样。 (2) 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3) 马上扔下背包。 (4) 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____, 和村民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解析:此题所列的四句话是“某校师生”发生的一系列动作, “听到广播”是引发“扔下背包”等的缘由, 应排在开头;“像勇敢的战士一样”是形容战士冲入抢收战斗的, 应放在最后。根据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 动作行为的先后顺序为“听到——不顾——扔下——投入”, 因此四句话的正确排序为 (4) (2) (3) (1) 。

2. 空间顺序。

使用说明、描写表达方式的语段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其顺序一般是先外后内, 先上后下, 先左后右等。

例: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1) 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 路旁有茅棚, 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2) 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 就是一条小溪, 水却不深。 (3) 小屋前门有一条小路, 曲折向外, 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 便“豁然开朗”。 (4) 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 有的还是很青翠, 有的已经很枯黄。 (5) 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 隔路又是一片松林, 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 (1) (4) (2) (3) (5) B. (3) (4) (2) (5) (1)

C. (1) (5) (2) (4) (3) D. (3) (5) (4) (2) (1)

解析:这是一个描写语段, 写沿着小屋曲折向外, 于松林中行约数百米后所看到的“豁然开朗”的场景。据此判断, (3) 显然是首句。此外, (5) (4) 为一组, 写左手上坡去所见的森林和草; (2) (1) 为一组, 写右手下坡去看到的小溪及过溪后见到的茅棚。由于空间顺序一般按“先左后右”的原则排列, 所以确定 (5) (4) 应排在 (2) (1) 之前, 则本题的答案为D。

3.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由概括到具体, 由整体到局部, 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 由原因到结果, 由特点到用途等。一般有相应的关联词作为标志。

例: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 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 (2007年宁夏、海南卷, 21)

几十年来, 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1)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 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 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 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2) 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3) 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4) 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解析:整个语段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从横线前“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一句的句式和句意可知, (4) 句应与之紧密联系。剩下的三句从逻辑推理可知, 应该先是 (1) 句“执著寻求”之因, 才会有 (3) 句的“发现奥秘”, 才会有 (2) 句的“震动学界”, 所以四句话的排序是 (4) (1) (3) (2) 。

四、瞻前顾后, 巧抓关键词句

1. 代词

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 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当某句中出现代词时, 可以根据语意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这类代词有:这, 这里, 这些, 这时, 那, 那里, 那些, 那时, 我, 你, 他, 她, 其, 其中, 此, 彼等。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8年辽宁、吉林卷, 4)

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 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门卫感动校园, 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1) 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2) 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3) 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 实在不容易。 (4) 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5) 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 很简单。 (6) 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 (1) (4) (5) (2) (3) (6) B. (2) (6) (1) (4) (5) (3)

C. (3) (6) (2) (1) (5) (4) D. (5) (3) (2) (6) (1) (4)

解析: (2) 句开头的“这”, 指代 (5) (3) 句中陈述的王煦对全校500多个学生的熟悉程度, 这就清晰地显示了 (5) (3) 句和 (2) (6) 的层次: (5) (3) 句讲的是程度如何, 而 (2) (6) 句讲的是达到“这”程度的原因为何。所以答案为D。

2. 重复出现的相同词句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9年江西卷, 5)

在儒家传统中, 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1) 既有《论语》, 则有《孟子》。 (2)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3) 今人冯友兰, 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 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4) 既有大成至圣, 则有亚圣。 (5) 《史记》说:“孟子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

A. (4) (2) (1) (3) (5) B. (1) (2) (4) (5) (3)

C. (1) (4) (2) (3) (5) D. (4) (1) (2) (5) (3)

解析:本题起句是个总起句, 下面的句子就要按照“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来展开。 (1) (4) 都含有“既有”“则有”, 句式结构一致, 且从内容看应是先人再作品, 所以正确顺序应是 (4) (1) ; (2) 句中的“也”字, 标明它应放在 (1) 后; (3) (5) 句是用冯友兰和司马迁的观点来印证自己的说法, 应按时间顺序排列, 即为 (5) (3) , 故选D。

例说2008年语文高考排序题 篇3

排序题是近几年来高考题中常见的语言知识运用类题型。虽然常考,但这道题得分率一直不高。究其根源。与此题题型的时常变化不无关系。纵观近几年高考排序题,题型主要是两种,下面结合2008年高考排序题讲讲这类题的解题方法。

一、排列式

这类题没有上下句可参照。只能从给定的句子身上寻找解题方法。我们一般可以先通读要求排序的句子。明确每个小句子的大意,判断写作对象是否唯一:在此基础上接着分析这些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或总分,或转折,或时间……照此关系将它们化零为整分成若干小句群;然后再寻找句群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首尾句、过渡句、观点句、结论句等;最后化整为零依次确定顺序。

如广东卷第4题: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③①⑤

我们先通读这五句话。会发现句⑤和句①句③是总分关系,按句⑤中“《山经》和《禹贡》”的说法可以确定这三句话的顺序是⑤③①;剩下的句②句④中有一个照应词是“疆域”,再根据句②的“此后”和句④的“第一部”,可以确定句④是句②的论据,可确定顺序为②④;是⑤③①在先还是②④在先呢?句⑤的“最早”“战国前后”、句②的“此后”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B。

再如浙江卷第22题: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这种自主排序题难度最大,一句不慎就会分数全失,所以在排序时更要全面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此题整段话给出了首句。内容是“废墟美属于哪种美”,接着的内容应据此展开,或在首句或在尾句要明确废墟美的类型。而综观五句话只有句④属于结论性质的话,所以单独隔开来。再观察剩下的四句话,句①句③句⑤都提到了“想象”这个词,所以它们三句应属于一个部分;再看剩下的句②,它顺承首句提到了废墟美,所以我们将这五句话分成了三个部分,然后判断部分之间的先后关系。句①句③句⑤的核心意思是说当建筑出现残缺时,人们往往是根据建筑结构左右对称的特点去想象其完整的样貌。并由此获得喜悦和陶醉,据此,我们可以确定②①③⑤的顺序,而句④是整段话的结句。所以答案是②①③⑤④。

二、嵌入式

这种题由于给出了上下句,所以我们在寻找句间关系时还要注意它们与上下句的照应。

如四川延考卷第4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成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还将负责建立中华古籍保护网。在网上及时发布、定期更新全国普查成果。

①并组织专家对全国珍贵古籍进行定级②同时汇总古籍普查成果③负责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④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华古籍目录⑤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

A、③④①⑤②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④②①③

首先通读这五句话。都与古籍有关,但又各有侧重。句①说的是定级,句②说的是汇总成果,句③说的是登记,句④说的是形成目录,句⑤说的是建立数据库;而③②说的是普查方面,所以我们可以先确定先③后②的顺序,再分析剩下的三句话,句①说的是珍贵的古籍,句④句⑤说的是汇总方面的内容,所以很明显,句④句⑤和句③句②从内容上来看属于一类;再分析给出的上下句。我们会发现“将”“还将负责”的词语。按照照应法则,空中的第一句应该出现“负责”这个词语,即句③,而如果选择句①,“将”与“并”连用不通顺,所以也可以确定句③是首句。接着按照先登记再汇总和先普遍再特殊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出③②⑤④①的顺序,选B。

再如海南卷第21题: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全不用钉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③加工工艺精密④简洁而典雅⑤用榫铆接合得天衣无缝⑥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这道题有两个分句。每个分句空了三句话要求选句填空。我们先分析题干,第一个分句侧重家具的简约牢固结实,第二个分句侧重装饰的天然。我们再分析给出的六句话。句①句③句⑤属于家具结构方面。应属于第一个分句,句③领起句①和句⑤;句②照应分号后的“不过多地进行修饰”“不过多地雕琢”排在第二个分句的开头,句④是对这种注重天然的装饰的效果的评价,句⑥是对这种装饰理念的评价,作为结句。所以得出本题答案:③①⑤/②④⑥。

四年级语文排序题及答案 篇4

()他拿这摇来摇去,发现里面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爱因斯坦小时候,爸爸掏出一只指南镇给他玩。()从此,他开始对科学发生兴趣。

()他想,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

(十七)()秋天,石榴树结出像小灯笼似的红石榴。()夏天,它开出一朵朵的白花。

()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只留下枝只杈杈。()我们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春天,石榴树长出嫩绿的叶子。()秋天,我们摘柿子,吃葡萄。十八

()夏天,我们在河里游泳。

()河水清清,过了河是座山,山旁有一片竹林。()每到春天,我们上山采野花,爬树吃槐花。()我的故乡是一座小村庄,村后有条小河。()冬天,河水结成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滑冰。

(十九)()然后才走了20天,有一个同伴就吃不消了,自顾自回家了。()徐霞客在安葬了静闻之后,仍然坚持旅行。

()徐霞客在51岁的时候,约了三个同伴一起到西南地区去考察。()另一个同伴是叫作静闻的和尚。他和徐霞客志同道合。但是在广西南宁附近,静闻不幸得病,死在途中。

()徐霞客在这样一来困难的情况下,依旧一人坚持考察,直到54岁时完成了西南考察才回家。(二十)

()他一生中有许多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为了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他在图书馆里翻阅了580多本参考书。

()当他听说监狱图书馆可以借书,真高兴极了。

()在监狱里,列宁被关了14个月,也整整利用图书馆读了14个月的书。()列宁是善于利用图书馆读书的典范。

()在彼得堡的时候,列宁整天呆在图书馆里,读了许多书。()他就常常到监狱图书馆去借书。

()后来,列宁不幸被捕,但他仍然经常写信要家里人设法为他借书。

(二十一)()螳螂屈着身子靠近去,想要捕蝉,却没料到黄雀在它身后。

()园中有棵树,树上有只蝉,它高高地停在树上动听地唱着歌,喝着露水,不知道螳螂在它身后。

()这三种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吃螳螂,却不知道已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它。

(二十二)()太阳出来了,湖里的睡莲迎着太阳笑着。()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欣喜地 等待着。()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湖里的睡莲都慢慢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东方刚露出鱼肚白。

(二十三)()天快黑了,还余兴未尽地睁大眼睛在竹林里找呀,寻呀!捉上一对金色的笋子虫,折一根细细的竹枝穿在它的前足上,让它们去徒劳地扇动小翅膀。()他们在竹林里欢乐地追呀,跑呀!做着各种有趣的游戏。()我的家乡在江南,那里有许许多多翠绿的竹。

()于是,这细小的翅膀扇起的凉风便把孩子们对竹林的依恋带回了家里。()那密密的竹林是孩子们的天堂。

(二十四)()同学们拿着话筒,举着小旗,来到大街上。()下午,老师带我们去宣传卫生。()过路的叔叔、伯伯都夸我们能干。()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认真宣传着。

(二十五)()我又生气,又好笑,直想把小花猫唤来,狠狠地揍它一顿。

()一天中午,我正在家里练大字,忽然好朋友王浩来约我到河边去钓鱼。()钓鱼回来,我发现桌上的墨水瓶倒了,墨汁顺着桌边滴到地上,大字本上也踩上了猫爪墨印。仔细一看,很像几朵梅花。

()可又一想,说不定是这个“小冒失鬼”在追扑老鼠时不慎才干出的。这时我反觉得小花猫淘气得可爱。

()说走就走,连墨水瓶、大字本也忘了放好。

回答(一)(6)(4).(5)(1)(2)(3)(7)(8)(三)(2)(1)(4)(3)(5)(四)(3)(4)(1)(5)(2)(五)(4)(5)(2)(1)(3)(六)(4)(1)(3)(5)(2)(七)(4)(1)(2)(5)(3)(八)(3)(2)(5)(4)(1)(九)(5)(6)(3)(2)(4)(1)(十)(2)(4)(3)(1)(十一)(5)(1)(3)(2)(4)(十二)(3)(1)(4)(2)(十三)(2)(7)(3)(1)(十四)(2)(4)(5)(1)(3)(十五)(5)(1)(3)(2)(4)(十六)(3)(2)(1)(5)(4)(十七)

(4)秋天,石榴树结出像小灯笼似的红石榴。(3)夏天,它开出一朵朵的白花。

(5)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只留下枝只杈杈。(1)我们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2)春天,石榴树长出嫩绿的叶子。十八

(4)(2)(3)(1)(5)(十九)

(2)(4)(1)(3)(5)(二十)

(2)他一生中有许多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4)为了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他在图书馆里翻阅了580多本参考书。

(6)当他听说监狱图书馆可以借书,真高兴极了。

(8)在监狱里,列宁被关了14个月,也整整利用图书馆读了14个月的书。(1)列宁是善于利用图书馆读书的典范。

(3)在彼得堡的时候,列宁整天呆在图书馆里,读了许多书。(7)他就常常到监狱图书馆去借书。

(5)后来,列宁不幸被捕,但他仍然经常写信要家里人设法为他借书。

(二十一)(2)(1)(4)(3)(二十二)

(2)(6)(3)(5)(4)(7)(1)(二十三)(4)(3)(1)(5)(2)(二十四)

(2)(1)(4)(3)(二十五)

初中语文排序题 篇5

金题回放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6全国卷1)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答案】评析:C(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语句排序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案例探究

[案例1]

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

答案:B

错解分析:错选A、C、D,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②时间关系: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

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案例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先看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独坐书斋,怡然自乐,惟书为友。在此好情趣之下,自己平时喜好的一些东西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再看所给的四句,它们相对独立构成一个语段,与前面已给定内容在语法上、结构上等方面没有直接联系;主要联系体现在意蕴上,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这四句都是写室外的所见、所闻,那么“窗外”一词极有可能就是由所给定内容(室内以书为友)到要求排序内容(室外景象及感受)的过渡。可初步确定③句为首。③句与①句皆为所见景象,应连在一起;②④句皆为感受,应在其后。④句开首

有指代词“这”,而内容与“所见”直接相关,自应放在③①之后;②句写听觉,是对视觉所体现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可放在最后。

答案:A

错解分析:错选D,误把所给的四个句子分成“听”“视”两个方面。

方法技巧:此题涉及到空间关系——由室内到室外,逻辑关系——由一般感受到较深感受(②句中“连”“也”等表意相对比④句程度要深)等。做题时应在把握语段整体意思或语境的前提下,结合有关选择,或分析,或排除。

方法指导

(一)基本方法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二)题型探析与解题技巧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各类排序题的连缀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1、非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例题]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简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再初步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然后连缀排列顺序。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2、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谐调的考查。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A、直接设置语境类

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例题]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简析]首先对所提供的四个语句进行排序。这几句话主要是描写行动的,人们的行动很迅速、很勇猛,为什么?是因为“听到了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因此,④句应放在首句的位置。下面的几个语句应注意前后承接,通常思路为:①先不顾疲劳,再行动,这样,②句应放在行动性较强的①③句之前,结合四个选项,初步选定C,即④②③①。然后分析整体语境。整个语段要表达的是:野营队来到村里,然后抢收。这样,来到村里——听到广播——不顾疲劳——扔下背包——投入战斗,自然连贯,语意贯通;①句自然作“投入战斗”的状语,排序基本确定为④②③①。最后再审察调整。经过语境分析,句间关系分析,确定无误。

B、间接设置语境类

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下面结合有关试题具体分析。

[例题1]根据表达需要,恰当排列下面语句的顺序。

A.离闹市很远 B.这地方 C.因为

D.一直未被人注意 E.保守的成分很多

要求:①强调地处偏僻是造成一切的原因。②强调此处比较保守。③解释此处为什么不被注意。④一般地陈述这地方为什么落后。

[简析]①②均要求强调一定的内容,因此应当首先考虑如何强调的问题。一般说来,总要把强调的内容放在句首(定语后置表强调例外)。①中要求强调的是“地处偏僻”这一原因,因此应当把C—A放在句首,其余项依据逻辑顺序则为B—E—D,那么第①题的答案就应该是C—A—B—E—D。同理,第②题就应当是B—E—C—A—D。

第③题的要求是解释“不被注意”的原因,就应当把要解释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解释。据此,其正确的排列顺序就应当是B—D—C—A—E。至于第④项要求“一般地陈述落后的原因”,那么就该按照通常先因后果的顺序排列为B—C—A—E—D。

[例题2]根据题目要求,排列下面句子。

A.又有情韵 B.与一般的通俗歌手完全不同

C.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D.李娜的演唱高亢粗犷

要求:①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②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

[简析]对上面四句的语序排列,要求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排列顺序。要“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应该排序为D—A—C—B;“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则应当排序为B—D—A—C。

总结这种间接设置语境类题的排序方法,应当是①弄清题目要求;②进行局部连缀;③根据要求最后排定次序。

专项训练

1、这时的瀑布很多,更是一种美景,大概每登上几米高度,就可以见到一道瀑布。

A 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湍翻腾,飞流直下,水气蒙蒙,珠玑四溅。B 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湍翻腾,水气蒙蒙,珠玑四溅。C 澎湃咆哮,水气蒙蒙,飞流直下,声如奔雷,珠玑四溅,激湍翻腾。D 珠玑四溅,水气蒙蒙,澎湃咆哮,声如奔雷,激湍翻腾,飞流直下。

2、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________,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

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_________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4、在作品中卖弄才情,或卖弄学问,;如果再加上装腔作势。才情学问,有多少是多少,真则真,假则假,虚则虚,实则实,瞒不过明眼人。贫儿卖富,;暴发户摆阔,这叫卖弄。

A.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B.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C.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D.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5、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种各样的古屋和老墙,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参考答案

1、分析:这道题是要求选择对瀑布的描写中哪个更恰当。我们先看四个待选项,会发现它们只是句子内部词序的排列不同,都写到瀑布的外形(飞流直下,激湍翻腾,珠玑四溅)、声音(声如奔雷,澎湃咆哮)、及产生的效果(水气蒙蒙)。我们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词序上的不同呢?是否有观察的先后顺序,空间上的变化呢?很明显,第一瀑布观察可采用由上到下;第二,再结合题干上的一个“见”字考虑,其后应紧接所见的内容而非所听的或瀑布的效果,最后答案自然得出为“B”。

2、[点析]C。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关联上的是C句。

3、[点析]C。AD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 句的“一方面”与句中“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时修养,用“中国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限制修饰显然不行,只有C句避免了上述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小结:从上下文中抓暗示性的关联词、呼应语

4、[点析] “令人生厌”程度比“催人呕吐”轻,放在前句,选AD “仅有的几枚银币”对应贫儿,选A

七年级语句排序专项训练题 篇6

1、四川省达州市2013年】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2、2013黄石市】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

3、江西省2013年】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4、荆门市2013年】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和谐是什么? ②人无贵贱,人格平等。

③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④所以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⑤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5、2013年兰州市】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6、2013资阳】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

②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③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

④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

⑤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①⑤②

C.③⑤④②①

D.④②③①⑤

7、鄂州2013】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踏浪亭地处崖边,进入亭中,峡谷美景一览无余。②离石马上方不远处,有一座玲珑的观景亭,唤为踏浪亭。③在这深山之中,赏石浪,观石马,确实别有一番风情。④此区域奇石众多,其中多有形似浪花者,猜想此亭因此而得名。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8、十堰2013】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3分)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A.①③②④⑤

B.⑤④①③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①⑤②④

9、德阳2013】给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什么叫典? ②因为语言太复杂了,③话虽如此,但是要每本字典、词典做到处处符合规范,实在是不容易的事。④就是国家制定规范和标准也难以面面俱到。⑤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规范、标准的意思。⑥古人说,“典”者法也,范也,常也。

⑦字典、词典之为“典”,是因为他能为社会提供规范字词写法、解释和用法等。A.①⑥⑤⑦③②④ B.①⑥⑦③②⑤④ C.①②⑤⑦③④⑥ D.①②④③⑥⑤⑦

10、襄阳201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

11、雅安2013】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①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⑤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A.②①④③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③①⑤④

12、锦州】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所以,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不会消沉的。②人生之旅是曲线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③因为,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④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己。

⑤但曲折,并非人生前途的黯淡和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然曲折,但前程似锦: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A.④②⑤①③ B.②⑤④①③ C.②③⑤④① D.④③⑤②①

13.沈阳】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14.2013·潍坊】填入下列语段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云门山的主角是松树,与松树相伴的还有柏树和翠竹。。松柏连理,松竹相依,好一幅水墨风景画。① 竹则在屋檐下,在小径旁,②柏树或矗立山脚,或伸出岩缝,③森森然,与松呼应 ④幽幽的,做些铺垫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15.丹东】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⑴导致果实内的种子丧失发芽能力,令掌叶木濒危。

⑵掌叶木虽然结的果实不少,但动物取食造成了种子天然的破坏。

⑶掌叶木果实刚一变红,常常有很多小动物前来抢食,果实常常几天内就被动物抢光。⑷加上果实含油较多,在湿润条件下容易腐烂;在干燥环境下,又会很快失去水分。A.⑶⑵⑷⑴ B.⑶⑵⑴⑷ C.⑵⑴⑷⑶ D.⑷⑵⑴⑶

16.淄博】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 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17.丽水】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眼泪,;仁慈,;同情,;关怀。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①要为众生的苦难而发 ②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 ③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 ④给予老弱病残的贫苦 A.④①③② B.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18.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19.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④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A⑤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⑤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②①③

20.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⑤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⑤③ C①②③⑤④ D④②①⑤③ 2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②汹涌的热浪不断从这些大火球中吐出来,射在广漠的宇宙空间。

③无数颗星星在茫茫无际涯的宇宙中运动着。

④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⑤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A.①③⑤④② B.③①④②⑤ C.③⑤④②① D.①⑤④②③ 22.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③⑤②④① D.⑤②④①③

23、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 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漂边了。

②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 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④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⑤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A①④⑤③② B③①②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初中生如何高效解答语文阅读题 篇7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快乐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 只有在快乐的情绪下, 我们才乐意去接受一些生硬的东西,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快乐。现在的初中生十分开朗活泼, 他们不仅追求知识的全面性, 也追求知识的趣味性, 在趣味中学习, 就能学得很好。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有趣的东西, 并经过师生的共同参与, 使语文课趣味盎然。在课堂上,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不妨在正式上课前, 先给学生“润润色”, 让他们提前感受到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是十分有意思的,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阅读题的教学也是一样, 教师要充分挖掘解题的乐趣, 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解答阅读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解题的方法, 还攫取其中的精彩文句、哲学思考, 和作者、文本对话, 获得新的生长点。

二、教会学生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语文阅读题的解答有方法可循, 因为很多题目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相似的内容, 甚至有些内容就是直接的答案。教会学生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把阅读题的上下文都了然于胸, 让学生在答题时得心应手。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是全面看问题的表现, 对于初中生来说, 意义就在于能够全面地答题, 提高正确率和得分率。阅读题在语文试卷上的分量很大, 所占分值也多。教师要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 认识到教给学生解答技巧的重要性, 教会学生能够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遇到问题多思考其中的联系。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宏观把握文章, 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提取观点, 从而有效解答题目。

三、指导学生勤做经典题型和相互批改

勤做经典题型, 我们就会逐渐掌握阅读题的一些规律和联系, 只有在懂得阅读题的规律和联系之后, 才能不断提高阅读题的解答能力。勤做经典题型, 既是练手, 又是练脑, 能够让学生的手脑并用, 协调发展。在做题中, 学生就会逐渐摸索出规律, 总结自己做错题的原因, 掌握解题的技巧, 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解题的能力。同时, 在学生做经典题型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相互批改做过的阅读题, 在相互批改中, 他们就会发现各自的弱点和优点, 这样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相互批改作业, 这又是挖掘教学乐趣的体现。实际上, 很多学生对于这个做法是十分欢迎的, 让他们充当一下老师的角色, 这也是对他们本身的鼓励。

四、大量品读美文名著, 不断扩大阅读面

实际上, 学生在做阅读题的时候, 也就是在考查他们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解答阅读题时, 不仅要把教材里的文章全部通读了解, 还要不断去找一些名著美文来品读, 不断扩大视野, 提高学习能力, 这对解答阅读题是很有帮助的。其实很多文章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如结构、设计、手法等。在广泛阅读大量文章后, 学生就会懂得文章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对于解答阅读题是十分有用的。

如品读了苏轼的词后, 可感受到他的豪情万丈和乐观旷达。读完苏轼的词作, 我们又会想到要读辛弃疾的作品, 然后再作比较, 最终就会体会到同是豪放派的词人其内部存在的差异。

五、经常回顾自己做错的题目, 查漏补缺

学生在做阅读题时经常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 使得分较少。这说明学生还没有能够真正读懂, 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改进。查漏补缺对于一些经常粗心大意的学生来说意义就更加重大, 查漏补缺可以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哪里, 并及时作出改进。这是高效解答阅读题的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 回顾做错的地方时又可以思考该怎样做得更好, 使得分率更高。这是一个耗时相对来说比较长的工作, 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 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和进取。

巧解高考语句排序题 篇8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D.①⑤③⑥②④⑦

1.找出统领句

通读题中全部语句,根据语段表达类型确定宏观语序。叙述性语段应以事情发展的客观过程为序展开。议论性语段应以事物性质的主次轻重为序,按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因及果、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展开。对于说明性语段,如果说明事物结构,应以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的空间变换为序;如果介绍事物发展演变过程,应以先古后今时间为序;如果介绍事理,应以逻辑为序。筛选出起统领作用的主旨句或过渡句。

通读题中七个句子后,可知该语段是以“语言与视界”为中心话题的议论段,所以整个语段应以逻辑顺序展开,①句紧扣“语言与视界”,揭示“话语“视界”关系,是暗示段内层次的过渡句。

2.依词分句组

以各个句中相同词语为线索将句子分成若干组,具有相同词语的句子往往叙述主体未发生变化,衔接得比较紧密。在此语句排序题中虽没有相同的语句“接力词”,但有使上下句链接的暗示词。①②句依次含“话语”、“古话”和“洋话”三个词,均与话语有关,据此①②句为一组。①③⑤句均含“视界”一词,故为一组。④⑥⑦句均有“新”字,应分在一组。

3.组内排句序

围绕各组内每个句子的首尾关键词,排出各组内句子的正确顺序。句首关键词主要有四类:一是代词,二是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三是“首先、其次和最后”等标明主次轻重的顺序词,四是“总之、由此看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表结论的总结词。句尾常有需待下文解释的暗示词。

根据②句中谈“古话”和“洋话”,过渡句①先说“话语”后说“视界”,①②组内排序应为②①。⑤句紧承①句尾“视界”谈“两个视界”,③句进一步解释⑤句尾“独到之处”,故①③⑤组内排序为①⑤③。⑥句首“更何况还”表明紧承③句尾“看不到的东西”补充解释,④句首代词“这”兼指③句尾“看不到的东西”和⑥句尾“中国新事”,⑦句首“创新”紧承④句尾“创新空间”,句中“新发现”照应总结③⑥句内容,所以④⑥⑦组内排序应为⑥④⑦。

4.依句排层序

上一篇:双述双评制度Word 文档下一篇:接待现场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