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如今,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也给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新时期,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应当正视在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方面的服务、导向等方面起到先锋模范的导向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路径,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1: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各种组织文化中目前发展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分支。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企业文化事实上早就存在,如:“同仁堂”的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大庆石油的“铁人精神”等。而群众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在这里徘徊,就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精神面貌和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

企业文化是形成于企业内部由企业组织创造的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强调对员工价值观的塑造。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目的是通过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建设,达成企业员工必须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希望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等文化规范的共识,从而产生企业合力与理想业绩。而上述要求,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通过职工喜闻乐见中的文体形式传播,并让职工接受。所以说,企业文化通过群众文化这种形式,倡导企业的理念、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近年来,东周窑煤矿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建设有机地融入到企业基础管理之中,实现了企业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经验型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转变,打造出一套独具东矿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流程。在这个管理流程中,我矿以群众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健康有序的文化活动,向广大职工传播文明健康向上的理念,着眼于员工行为养成,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相声等节目,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及职工的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岗位作业、团队意识、环境意识”等方面,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规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文艺演出进矿井、进社区、进社会、进广场、进家庭等形式,以现场演出、电视播放、广播放送、制作画册、印制宣传小品等手段,大力倡导文明规范,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和凝聚力。达到“以正确的导向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也说明了群众文化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影响群众的道理,最终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实现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无缝对接”,从而达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之目的。

作为群众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践行者,第一宣传者,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对本单位形成的群众文化进行总结、提炼和加工,并通过再创造的形成能够影响职工行为的一种艺术,让职工在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那么群众文化工作者就担负着把握企业灵魂和发展方向的职责,因为优秀的群众文化总是能让职工记忆深刻。如我矿分工会主席杨永平创作的诗歌、安全快板、安全小品,都在矿区产生了很多的反响。相声小品《说理念》,反应了我矿时刻不忘牢记企业安全理念,这些作品的创作和演出,不但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职工的自豪感,也在社会上要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些,就是群众文化在企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际上,就一个企业而言,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它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经济活动。一方面,企业的文化体现在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六大环节,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要素、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产品以及产品销售都有文化的参与,都体现文化的色彩。所以,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文化,是企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现代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它的文化式样和内涵都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企业的经济和企业的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是通过群众文化这样一种管理文化来表达其最终目的。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秩序,企业制定出必要的规章制度,但无论怎样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无法保证每个成员在任何时候都能遵守。企业文化正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用一种观念的力量,用一种最好的形式,用最好的文化氛围去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通过硬性的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转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意识;由控制职工个人转向控制企业群体;由控制职工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企业管理为主导的文化,群众文化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其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群众文化建设是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工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为职工发展成才建立了一条快速通道,使职工在活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企业党政领导对职工群众政治、经济和精神生活的关心、重视,培养了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与拥有感,有力地增强了职工同单位生死与共的信念,把职工与单位结合为命运共同体,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良好局面,从而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单位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作者:李建平

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2:

新时期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探索

摘要:如今,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也给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新时期,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应当正视在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方面的服务、导向等方面起到先锋模范的导向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路径,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就新时期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的文化建设与管理实际意义与有效路径做了详细探讨,以期能够给相关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基层群众文化;实际意义;有效路径

一、组织农村文艺队最基本的条件和发展

农村文艺队的组间需要满足基本条件来保证其能正常开展。在组建农村文艺队时,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在新时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支撑性作用,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优势作用,是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在新时期,面对基层群众文化的现代化以及多元化发展态势,广大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者有必要正视自身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价值意义,不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来打造优质化的服务与发展体系,从而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添砖加瓦。

二、基层群众文化解析

基层群众文化指的就是草根文化,其允许广大农村基层大众根据自己的生活主体进行乡村文化建设,以此来满足和实现自身精神上的需求。从构建深度的社会主义的基层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来看,基层草根文化就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稳定因素,其指导着人们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向,是提升乡村地区基层群众文明素质的关键要素之一。

三、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一)助力群众文艺活动开展

对于基层农村文化而言,开展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主要是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文化活动组织以及场地等方面的服務。通常来说,各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定期都会开办多种形式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这些文化活动中,既包括了娱乐性质的活动,也包括有体育以及知识性质的活动,农村群众在这些活动的影响下也会获得良好的精神以及文化享受。

(二)推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

从客观角度来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消减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化以及和谐化发展。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的形势下,广大农村人民在培养自身爱好以及享受新农村生活方面的时间愈发充裕。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些社会性的问题,社会管理难度开始逐渐加大,在各地农村中群众矛盾也开始冒出苗头,这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和谐农村以及和谐农村建设有一定影响。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能够为农村群众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由此可见,文化建设与管理在推进农村稳定以及和谐化发展方面有着突出效能。

(三)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一系列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办,能够监督、引导以及管理各类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实现社会主旋律的良好宣传,使得社会主义核心观念得以延伸、深化、广泛化地落实。尤其是通过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文化宣传活动,能够使得国家发展、基层党建以及政府政策等形成深层次和全面性的了解,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于社会文化的解读,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和热情地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中来,为建设美好农村以及美好中国贡献自己的应有价值。

四、开展农村群众文艺的途径与措施

(一)以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支撑群众文艺更好开展

在新时期,国家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高的重视度,这也给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基层群众文化开展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广大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将“三服务”作为自身的工作与发展原则,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态度、内容、方向、管理水平、落实水平的有序化提升,有效发挥自身在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方面的价值效能。与此同时,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还要围绕以上服务与发展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打造高素质、全面型的文化建设与管理人才队伍,以此来推进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序化开展,让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服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等均能够更上层楼。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其一,做好人员的定期培训、定期教育工作,围绕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服务、管理以及监督等职能,积极牵线相关专家与领导,定期开展关于文化活动开展、基层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其二,要做好人才的补充工作,牵线农村人民群众当中那些文艺水平高的人士,发挥其在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带头模范作用,进一步激起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其三,要围绕职业素养、道德素养以及精神品质等,做好人员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以此来保证文化建设与管理人员管理的规范性,使文化建设与管理在基层群众文化方面的促进效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以文化内容创新支撑群众文艺更好开展

如今,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基层群众文化开展当中,普遍存在内容枯燥等问题,这也使得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在新时期,社会发展形势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也逐步向着国家大事方向倾斜,乐于参与一些与国家发展相关的文化活动,以此来贡献自我价值。

广大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也要做到思想上的锐意创新,摒弃以往的基层群众文化开展思路,创造出更多与农村人民需求相契合的文化意识以及文化活动内容。具体来说,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应当积极牵线农村人民,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来对人们的实际文化需求形成精准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艺术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向、开展内容等加以革新。与此同时,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应当结合当今人们的心声,积极开展一些内容与农村群众生活、国家大事以及时政热点等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以此来激起他们的参与兴趣,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现实性需求。

(三)以群众文化的多样性支撑群众文艺更好开展

在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作为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机构,所开展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应当向着多元化方向迈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效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现代化的精神文化养料。面对当前农村人们兴趣爱好、文化需求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应当面向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包括青少年文化、农村文化、乡村文化以及社区文化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从而让各个层面、各个地域以及各个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够享受精神文化服务,获得精神文化满足。与此同时,我们能看到,在这些年,基层群众文化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娱类活动。为此,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也要通过戏曲大会、农村文化展以及农村旅游等活动的召开来强化自身的影响力,扩大基层群众文化辐射范围,为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奠基。

(四)以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支撑群众文艺更好开展

通俗文化也属于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在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方面的影响范畴。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你,新时期的人民群众群体构成有着较强的复杂性特征,由于教育程度、职业类型以及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群众更乐于欣赏一些通俗性质的文化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能看到,通俗文化一方面符合农村人们的欣赏认知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着他们对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的真实期待和真挚情感。对此,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应当在肯定通俗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做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和文化进行筛选,尽力发扬和提倡精华部分的基层文化,使其能够契合于当地的发展特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旋律。

例如,可围绕农村的地方文化以及地方民俗,围绕传统文化传承等开展特色化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进优秀文化精神的发扬,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坚实动力。除此之外,考虑到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多层次以及复杂性的特点,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的实践中不但要做好类别与特色的扩展,而且也要做好规划性的分类工作。例如,针对那些喜欢高雅艺术的人民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可指引他们参与书画、文墨等文化活动,而对于那些热爱通俗艺术的群众,做好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通俗艺术文化组织以及引导工作,通过此举来满足农村地区人们多元化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需求

五、一台高质量的基层文艺演出组建案例分析

象州縣设有文艺队伍约120支,随时可以表演的队伍达六十余支;象州人民热爱文学,多年来广场舞的兴起更是村村有广场舞队,而且在村里也有很多舞队。这不是讲广场舞,就是指可以独立表演一支综合文艺节目的团队,这种团队需要一定的水平。因此,组成文艺队的人具备一个专业演员的素质,一个文艺队伍要有一技之长,对文学艺术的执着等等,这样的文艺队才能更有活力地被大众所喜爱。表演项目种类繁多,有歌舞、渔鼓、表唱、快板、相声、小品、调色等,特别是彩调,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作为一种民间小戏,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土家风情、民风民俗为基础,在广西民间小调、方言俗语、相声等方面不断发展壮大。它的演出是一种集唱、念、做、舞四功五法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最显著的一点是表演和舞蹈。因为彩调表演是以《三人行》为主体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其手、眼、身、步基本贯穿于彩调中的“矮步”“扇花”,因此,“矮步扇花”就是彩调中最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她的代表作包括《刘三姐》《二女争夫》《王三打鸟》《三看亲》等。人民群众尤其喜欢看彩调、唱彩调,所以,一台高质量的基层文艺演出组建需具备演彩的条件与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更加贴近百姓,以便更好地发展。

六、结语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而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主管部门应当发挥自身在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的效能,在坚持服务原则的基础上,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内容与形式创新以及通俗文化改良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为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以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红琳.彰显文化魅力,凝聚发展动力——贵阳市白云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白云周末大舞台”绽放城市文明新光[J].文化月刊,2021(07):110-113.

[2]刘焕鑫.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精神引擎[J].国家人文历史,2021(10):24-25.

[3]杨庙莲.新时代广场舞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以城固县广场舞组织活动为例[J].百花,2021(04):91-93.

[4]夏铭锺,王洲.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四川省巴中市文化馆“律动巴山”活动品牌案例分析[J].文化月刊,2021(03):32-33.

作者:张友松

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3:

新时期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提升。加强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满足农民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在国家层面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取得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农村地区群众的实际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仍然存在距离,当下全球蔓延未散的疫情对农村基层文化工作提出相关治理能力方面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建设

引言

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的构建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根据当地农村特点特色,创建出富有地域性特征的群众文化工作名片,或者创建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群众文化工作模式,创建与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相匹配的新时期农村文化繁荣局面,以此保障农村基层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一、新时期建设和管理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的相关概述

做好新时期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群体的文化生活质量,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然离不开文化领域的建设,所以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创新文化服务形式,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参与到其中,共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中,农村地区农民群体的文化生活保障与振兴,是构建农村精神文明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打造平台,为新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全新动力。基于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深化认识爱国主义思想、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新型农民群体适应新时代发展,转化为有效生产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面向农村地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服务。基层文化建设与管理是一项民生工程,从文化领域面向农村基层发展,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落实下来,这是贯彻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战略实施的途经和成效检验。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应当开展各种因地制宜、喜闻乐见、适应形势的文化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整合资源,为群众打造展示舞台,激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营造和谐氛围,提升农民群众对于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推动农村地区文化事业长足进步。

二、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现状

当前,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体上存在文化设施阵地资源不足以及建设后续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并且各个地区发展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在农村工作统筹进程中存在时快时慢的节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常态化疫情防控态势下适应居家模式“云端展览”、“视频学术研讨”、公共场合保持社交距离等需要形成长效机制。文化领域的建设是一项长远工程,由于呈现出经济社会效益的时期较长,所以普遍上在地方工作日程中受重视程度不足。

在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除了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设备外,还需要有较为充足的人才人力资源,包括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本地具备文艺素养的群体团队、热心支持文化活动的群众等。但是,当前农村广大地区的青年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的往往是老年人和儿童,具备相应的文艺素养形成文化活动群体的气候相对薄弱。一些地区的文化形式过于单一,缺少专业人士的策划与指导,文化项目生成的能力也相对薄弱。

三、新时期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具体实践策略与途径

(一)加强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要有充足的阵地场所,要在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中加大场地建设投入。对于一些以留守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合理诉求,调整文化资金使用方向,应用在一些适宜儿童和老人活动特点的文化项目上。一般情况下,农村地区的群众往往更喜欢生动的娱乐形式,如戏曲、舞蹈、民乐、棋类、球类、庙会、节日性仪式等,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文化部门可以在群众习惯性日常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建设文化广场、口袋公园、主题教育基地等项目,在附近群众平时休闲锻炼的基础上,适时举办一些综合类文化活动。笔者所在乡镇农村,在前期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公园、标准化仿古戏台、元宵节游灯广场等基础上,继续完善水库坝前休闲广场、口袋公园等文化阵地项目建设。

(二)打造农村基层文化队伍,深入引领传播

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人才资源保障,也就意味着文化团队要进入农村基层,要扎根并持续引领农村文化。地方的文化主管部门一方面应当引导文化队伍下沉到农村基层,另一方面还要持续推动和吸引外部高水平艺术创作人员,深入农村实地考察人们的生活与实践,和当地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充分调研提炼出农村本地文化特色,在体验中将生活元素导入到自身艺术创作中,创作出贴近群众实际生活和满足群众需求的艺术作品,将一些作品改编为新农村文艺形式等,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文化项目的策划设计,引导一些具有表演爱好和艺术天分的农民参与艺术创作或者表演。

(三)组建定期举办农村地域特色文化节

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传统艺术以及艺人。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者进行普查与深度挖掘,需要引导这些艺术元素和传统艺人参与到文化节中,同时,通过文化节的形式向外界推介传播。文化節举办时间的筹划安排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的生产节气与节日情况合理择时进行。笔者所在乡镇农村,保持了一些本地传统的元宵节观灯出游民俗庙会活动,并且在元旦、春节、五一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组织文体系列项目比赛、百姓舞台等文化活动。

(四)打造出具有农村地域特征的特色文化产品

农村文化可以立足自身优势,综合运用人文自然资源打造出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文化产品,展示与扩大本地优秀文化的影响力。笔者所在乡镇农村,前期基本打造出蔡襄廉政文化、祠堂文化、油纸灯笼传统制作技艺、上元祈福游灯民俗文化等本地特色文化产品。

(五)拓展建设“文化+”模式整合推介旅游项目

随着“文化+旅游”机构改革深度融合踏上诗与远方的征程,带来农村地区基层文化工作方式深刻变革。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谋划设置相应的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美丽乡村提振乡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一些农村地区属于城市郊区,可以发展绿色农家乐等文旅项目;也有一些农村地区远离城市,但是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气息独特,也可以开发相关的文旅项目。对于这些具有旅游价值的农村地区,当地政府应当在资金、政策以及外宣等方面增强项目推介和引导,鼓励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并且下乡体验这类自然人文环境。乡村文化工作队伍也可以借助文化旅游的形式,开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如赏花、钓鱼、果蔬采摘、民俗记忆馆、主题展馆等,让城市游客和农村文化氛围融合起来。本地群众可以设计一些特色手工艺品,如油纸灯油纸伞、剪纸窗花、刺绣、针织品、布袋、草帽、贝壳串、刮痧板、陶瓷器、竹编藤编、木雕玉雕石雕等,借助文旅场所对外展示与售卖,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同时增加文旅内涵,推动农村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当前的核心是社会对于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阵地场所建设与拓展生成项目能力仍然不足,以及缺乏相应的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制约了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群众文化作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能为农村地区农民群体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农村群众文化的持续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政府与社区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从人力、物力、资金、治理等资源上提升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皇甫琳琳.新時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分析[J].大众文艺,2019(24):4-5.

[2]陈昕欣.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及管理实践探究[J].戏剧之家,2019(24):248.

[3]陈玉斌,刘友田.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论析[J].学理论,2018(6):162-164.

作者简介:黄益彬(1976-),女,汉族,福建莆田人,在职本科,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干事、文化服务中心在编干部,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作者:黄益彬

上一篇:经贸局组织总结下一篇:研究报告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