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建设发展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精选9篇)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 篇1

“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一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对文化的价值功用作了至高的评价。“用文化的眼光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给我们以方法论上的启示,即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深入研究法治与文化的关系,重视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

法治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

人类曾经尝试过许多管理社会和国家的手段、方式和模式,人治、礼治,还有法治。古今中外无数次社会实践证明,只有法治才是最好的社会和国家管理方式。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要有文化作为支撑,只有在理性的文化基础上才可能建立起法治国家的大厦。

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于习惯之中,习惯等传统文化因素对法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为“当代人无时无刻不置身于文化传统的强大氛围之中,感受着它的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历史每迈出一步,都必须跟这种传统势力发生纠葛。传统和当代是一对相生相克的范畴:传统制约着当代的进程,当代反过来改造和消融传统。”这就是为什么民间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组织、民族习惯等传统力量在新秩序的建构中表现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之所在。

法律是文化环境的产物并随着文化环境的发展而发展,法律的运行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为,法律的运行并不是国家单方的行为,法律的运行更是整个社会,包括个人、社会组织和国家机构按照各自对法律的理解和态度所进行的法律生活。对于社会来说,对法律的实践,不仅仅是惧怕国家强制力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对于较好的行为后果的期望的结果,而是这种法律能不能为社会所接受,融入社会;是这种法律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价值取得一致。正如萨维尼所认为的:法和法律制度像语言和艺术一样都是各民族自身文化的体现,它是由内部力量推动,并非由立法者专断的意志来推动的。因此,法律的运行不仅仅是国家意志的实现,从更大的环境来说,也是文化的实现。

法治是一种特殊文化

法律虽然是文化环境的产物,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法律,也才会有什么程度的法治状态,但从本质上讲,法律或法治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法律是文化”只是从一个视角、一个侧面对法律进行说明,而不是给法律下一个周延的定义。这一命题意欲强调和说明的是,文化是整体,法是部分,法是文化的命题中应有之义,法与文化不可分割,西方的法治是被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部分来看待的。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的创造物,或进一步而言的人类精神的创造物,那么,法律无疑是这种人类精神创造物的一种。

文化是法治的理性基础

人类进行法治实践必须依赖其意志、理性,必须有其精神依据,文化正是法治的理性根据。

文化是立法的精神源头。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确认和保护什么利益与需求,限制什么需求与主张,往往根据的是自己的法律经验、知识和情感等文化因素,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个社会所呈现的文化状态,实际上是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趋向,是社会整体的共同法律生活准则、模式,包容着整体对法律的基本价值选择、情感倾向与经验体会,这种共同的情感和需求是立法活动得以进行的文化心理条件。所以,社会要实行法治就应该有良法,而良法的制定取决于立法者正确的法律观念、思维模式等文化因素。

文化是社会执法、守法的内在动力。在法治国家中,法律制度能否得以实施,法律能否在实际中发挥作用,能否被严格地执行和积极地遵守,受人们的法律心态、观念、思想及其评价、情感倾向、行为趋向等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随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感知、感受、评价、取舍而逐步形成,并对其赖以存在的客观物质社会发生反作用,即具有独立性,当其所依存的客观物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它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承和保留下来影响着人们的法律生活。因此,文化一旦形成,就根植在人们的心中,对人生的生活、行为产生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大到国家的司法活动,小到个人的生活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思想观念等文化因素的支配下作出的,社会法律文化是法治国家里的法律活动,特别是执法、守法活动的潜在精神动力。正如卢梭所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

文化是公民参政、议政的思想基础。现代法治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就是让公民参与社会政治、国家事务管理,依法监督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但在现实中,公民能否积极踊跃地参政、议政、行使监督权,要看公民对待法律有怎样的情感、心理和思想观念,看公民是否具有权利主张精神和护法精神。没有护法精神,公民就不能积极地监督法律的实施,也就不能形成完备的监督机制,社会就不能真正实现民主和法治。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 篇2

一、法治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以法治作保障,坚持“依法治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例,它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需要以法律形式进一步强化。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大,有必要尽快推动《粮食法》的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各种投入和制度保证,确保粮食和其它主要农产品安全。新世纪以来,很多农业政策已经非常成熟了,应该纳入相关法律之中,用法律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提高。

现代农业是以资本为纽带、以工业化生产为手段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产业形态。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工业化与城镇化需要的重要举措,这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在实现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各种建设性方案与对策中,法治保障机制的确立与巩固理应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这不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概括,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创新体制机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完善顶层设计,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进一步激发农村社会发展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生产力水平各不相同,农业现代化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既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也要坚守底线,试点先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形成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改革方方面面,必须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新时期,要在稳定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立足国情,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强农惠农,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科学谋划,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形成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法治保障。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区域,要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强调农业法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法治对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实行法治,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下,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

㈠法治是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宏伟战略的内在要求

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主要农产品国际国内价格倒挂,“黄箱”政策接近上限,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压力增加;城乡要素加速流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难题倒逼改革。

破解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制约,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同时及时运用法治手段加以调整、引导与规范,才能促进资源的有效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㈡法治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激发农业内生活力的迫切需要

应对新挑战,再上新台阶,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体制机制上寻求新突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业农村发生深刻变化,生产力大大发展,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发育成长,社会化服务更加便利。我们应当顺应时代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努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法治,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内生活力。

㈢法治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

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运用具有低层次的特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缓慢,农业基础科技研究资金投入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还比较低,不少农产品的投入产出与经济效益都明显落后,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现实要求。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必须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技术创新只是第一步,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撑,更确切地说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如果说农业技术创新是发展现代化的前提,那么法治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

三、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并强调要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依法保障农村改革发展。这不仅为推动新形势下的农村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更有利于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保障。

㈠完善农村立法体制

完善农村立法体制的具体举措,对依法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和任务、确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协调城乡关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将起到顶层设计的作用,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完善农村立法体制的具体部署。一要切实转变农村立法的基本方式。我国农村立法的基本方式应由政策方式向法治方式转变。一方面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用立法推动取代政策推动,要重视立法的价值,防止政策的不稳定性影响农民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合理预期;另一方面应将行之有效的农业决策当及时上升为法律,使之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规则或一种价值导向。二要明确农村立法的价值取向。立法要坚持兼顾公平、适当倾斜的价值取向,改变以往城市发展优先的理念,有序推动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能够均等地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农业资源短缺以及开发过度、污染加重的态势下,法律规则的规定应当适当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倾斜,以推动城乡社会的整体性发展。三要构建完备的农村法律规范体系。除了制定农业基本法,还要在农业生产、农村治理与农民组织等方面制定专门法律和法规,同时为实施与管理“三农”特定行业制定专门的法规和部门规章。通过形成完备的农村法律体系,促进和推动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进步与农民权益的保障,使农业农村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㈡深化农村执法体制改革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包括土地管理、森林保护、植物检疫、渔政管理、畜禽防疫检疫、种子管理、农机监理和农业环境保护等在内的农业行政执法体制。农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促进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农业执法和执法监督存在薄弱环节。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农村执法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一要对农村执法的职责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到农村行政执法部门是政府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依法行使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权,是为农民群体提供服务的机构。要加强对农村执法机构成员的规范执法教育,强化农村行政执法者的社会责任,防止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偏差,最终导致思想蜕化的恶果出现。二要改革农村执法机构自收自支体制。当前农村执法机构大多是自收自支的执法单位,在执法过程中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时出现一些滥执法和乱执法的现象。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健全涉农行政执法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就是从经济驱动的源头遏制农村执法的乱象发生。三要加强农村执法的监管力度。农村行政执法部门违法执法很大部分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执法机构即使有主管部门负责监管,但关键时刻时常形同虚设,监督失控。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执法的监管力度,以便及时发现,有效纠正农村执法机构的违法行为。四要改革农村执法机构多头、力量分散状况。针对当前农村执法体制造成执法力量分散、管理弱化的现象,中央提出强化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积极探索农林水利等领域内的综合执法,必将推动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

㈢加强涉农法律服务与司法救助

在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过程中,对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如何进行合理、规范、多元的保障,以及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出让、租赁、入股权能的过程中,不损害农民和集体组织的根本利益,必须按照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部署,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这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着眼于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涉农法律服务与司法救助。一是从侧重事后法律救济向事前防范法律风险方向转变。农村法律工作者要主动参与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章程的制订工作,为农业生产订立合同、农民外出务工合同及农村土地转包、租赁、使用权入股合同等各类农业合同提供起草、审查和公证服务,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培训等。二是从农民被动寻找法律服务向主动给他们提供服务转变。基层政府应当根据农民对法律服务的实际需求,组织相关法律人士主动上门服务,各自然村通过挂牌成立村级法律服务室,设定“律师接待日”。“律师接待日”可以固定在每月的几天中,也可以根据村民需要随时调整时间,法律服务团的律师按照设定的接待日期,主动上门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三是从农民群体登门申诉转变为司法主动为民。司法机关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意识,不断改进工作,加大涉农司法救助力度,为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具体而言,就是司法机关要进一步完善涉农立案服务措施,实行“一站式”快捷立案,加强涉农诉讼指导,切实保障农民群体的诉权。基层法院要定期到各镇驻地就地巡回办案,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依法减免缓涉农诉讼费用,确保经济困难的农民群体打得起官司。

㈣健全现代农业法治体系

一是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制度。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应当尽快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构建起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健全农业支持保护的法律制度。农业既是基础产业,也是效益比较低的产业,面临自然灾害与市场恶化的双重风险。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建立起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其一,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与支持力度,构建起现代农业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其二,构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三,建立健全支农金融制度,实现金融支农渠道的多元化。其四,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其五,完善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其六,健全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制定外资进入涉农领域的管理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三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的法律制度。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导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团体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长效增长机制,构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机制,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从而有效促进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法律制度。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具体而言,我国必须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制度,全面建立起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资供应监督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是健全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必须要重视资源与环境保护,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必须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生态立法,将可持续发展原则具体化、规范化与可操作化,构建起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三农”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万人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重点是“三农”,关键在“三农”,成效看“三农”。我们要奋发进取,锐意创新,增添法治能量,运用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迎接“三农”发展新的春天。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以法治巩固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合法权利,弘扬和践行法治理念,为法治中国建设打牢深厚的群众基础。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农业、农村、农民的法治化程度影响着国家农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农业法治环境的建设。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 篇3

关键词:法治建设;公平正义;社会健康;幸福指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力推进和全面强化法治建设,是当前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前法治乏力是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目前法律法规在有效保障和服务经济发展、全面公正保护人民群众和各方面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一些细节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尤其在法治执行力方面更显薄弱。信访的居高不下,各类违法违规事件层出不穷包括刑事犯罪的高发,社会充斥暴戾之气,就是人们的正当要求和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维护,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震慑力的打击,社会价值取向扭曲而反映出来的一种典型的社会不健康现象。

二、当前法治乏力的成因

法治建设由于受时代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制因素、执政主体认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无论是在立法还是执法方面都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变革,因而在规范社会各方面行为和调节平衡及保护各方面合法权益上明显显得力不从心,权威性和威慑力不足。

从主观上来看,现行政府在社会管理上从理念到机制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问题。在管理理念上,相当部分党政领导对现代政治权力的运行要求在社会管理中坚持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取向认识不足,表现在社会管理中出现两个偏差:一是传统的管制型管理理念仍占相当地位,缺乏公仆意识,管理中“权”大于法和“人情”高于制度的现象较普遍。二是受西方国家“民主”、“人权”和所谓保护弱势群体的思想影响,脱离中国国情,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明显表现出只片面强调保护少数违法违规人包括各类犯罪嫌疑人的所谓“人权”与“权益”、而实际损害绝大多数民众权益乃至罔顾社会正义正气培养的倾向。在管理机制上,现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管理职能重叠或交叉、政策法规相互矛盾、权责利不统一、有利的事争相插手而对责任则相互推诿的现象较为突出,造成管理形不成合力,法规政策运行不畅,出现问题或难以处理或久拖不决,既使得矛盾冲突加剧或复杂化,也使得社会公众对政府和法律的信心下降。

三、新形势下全面强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全面强化法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

当前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多发期交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必须全面强化法治,依靠法治转变执政方式,同时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公民在社会活动中依法行事的自觉自律性,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才能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行,公正合理地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全面强化法治是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现实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使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有了更多地要求和期待。因此,解决好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和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全社会成员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发展和生活环境,必须全面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运行机制,才能使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得到实现,才能使社会各方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才能使社会真正有序运行和实现稳定和谐,才能使人民大众真正生活的更有尊严、更加舒心,对未来更有信心,从而真正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全面强化法治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首先在立法层面上,要在法规层面上明确界定政府的权力范围和责任,确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尤其是要强化政府执行公务方面的法规制度,行政机构出台的政令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既要使政府真正成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执行公务、依法协调社会关系、依法規范社会秩序、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和刑事犯罪、依法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依法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依法公平合理分配并使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第二要大力完善法律法规执行方面的法规制度包括监督制度。严格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和各类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及相关程序,通过切实严格有效的执法实际行动,在全社会确立起法律的权威,使一切社会行为主体对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都有明确的预期,才能阻止公权力的异变和堕落,才能增强公民自觉自律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减少违法违规和犯罪现象,才能切实改变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紊乱状况,才能遏制各类假冒伪劣产品、商品和食品的泛滥,才能切实纠正少部分人反复上访、越级上访、代理上访、无理取闹、不达目的纠缠不休的信访乱象和以各种形式威胁、要挟领导解决问题的现象,才能真正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引导社会诚信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第三要大力完善法院公开审判制度、独立审判制度,特别要着重完善法院审案中的人民监督制度。真正建立法院公开审判制度、独立审判制度和人民监督制度,是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必要措施;是提升法律在群众心目中地位的有力保障。要通过完善法院公开审判制度、独立审判制度和人民监督制度,切实消除各类事件和案件处理中司法人员腐败和行政干预现象,真正体现出法律的严肃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对法律仲裁的结果,一定要有切实的措施来保证落实,以真正在公众心目中确立起法律的权威和对法律的畏惧。第四要大力加强全民法治意识的培养。要通过各种载体和各种形式的普法学习、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公务员队伍中培养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要通过严格的执法,切实在全社会明确一切组织和个人、包括执政党和所有社会领导成员,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自觉依法行事,而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现代社会先进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和现代社会公民精神的重要体现,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

[2]《在不断创新中推进社会管理》(经济日报 2012年8月26日)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 篇4

xx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指引,我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履职尽责,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体情况如下:

一、依法履行行政职能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健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优化代建项目实施流程,完善代建项目多元激励机制,打造出政府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xx模式。截至目前,xx中心区辉煌新时代灯光秀、xx区空中连廊、xx中心凌空花带、学校“双十工程”、xx社区公园群、xx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一大批“网红打卡”项目和重大惠民项目都是代建制的作品,获得了媒体高度关注和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自此xx代建制正式进入“x.x时代”。二是建设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信息化系统,为审批单位、建设单位、协审单位、评审专家及后评价委托机构等各方主体搭建共享平台,xxxx年初投入使用以来,共有xxx个项目通过系统完成评审,实现评审业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和评审全过程留痕。

(二)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xx区xxxx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xx条,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便利企业融资、加强法治保障、加大受疫情影响企业扶持等xx个重要指标领域精确提升我区营商环境。积极筹建我区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集聚政府、企业、学界和专业机构多方力量,打造营商环境改革高端“参谋部”。扎实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对我区营商环境情况全面摸底并形成《xxxx年xx区优化营商环境报告》,对标“全球最佳实践”形成《xx区提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专项整改方案》,切实解决我区营商环境“痛点”、“堵点”。疫情期间,我局负责“福企”政策中的产业园区、商业楼宇租金减免支持以及商务和居民服务业生产经营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支持企业xxx家、支持金额xxxx.xx万元,有效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渡过难关。出台《xx市xx区支持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措施》《xx市xx区支持高端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截至目前累计支持企业xxx家、支持金额xxxx.xx万元,有力推动辖区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三)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我局无行政执法人员,两项行政许可均在职责权限内依法实施,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无现场执法和调查取证相关过程。本共作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行政许可xx个,固定资产节能审查行政许可x个。

二、坚持严格依法行政

(一)依法制定与清理规范性文件

经梳理,本我局制定或修订的规范性文件x个:xx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xx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咨询报告编制导则》《xx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计费参考体系(试行)》的通知。相关规范性文件均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切实履行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程序;文件设置有效期,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统一备案,并在xx政府在线上发布解读。

按区司法局要求,我局于x月、x月梳理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工作及开展涉及民法典相关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形成我局《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行政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清理建议)表》,目前由我局负责起草或负责实施的规范性文件有xx件,其中区级规范性文件x件,本单位规范性文件xx件。

(二)依法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年初,我局已按要求制定并报送xxxx重大行政决策及听证事项目录,并于x月调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及听证事项目录。我局本开展区级重大行政决策x项:xx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管理办法,同时该事项作为听证事项,听证会已于xx月xx日召开;本单位重大行政决策x项: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咨询报告编制导则及计费系统。

(三)健全法律顾问制度

我局完善法律顾问与法制专员的工作机制,设置法制专员,聘请xx深宝律师事务所为我局常年法律顾问,协助处理我局日常法律事务,切实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意识,在重大事项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前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及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重大事项中的参谋作用。

(四)依法接受行政监督

我局依法接受行政监督,按要求在官网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通讯地址、电子邮箱等重要信息,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及时掌握群众反馈意见,今年以来,我局无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事件发生。

三、切实保障依法行政

(一)积极开展普法工作

xxxx年,我局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开展法制专题培训和讲座。x月,我局组织举办政府投资条例全链条业务培训班,由专业人员授课讲解国务院《政府投资条例》及相关市、区规范性文件。x月,邀请市司法局普法和依法治理处处长刘伟东同志向全局工作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普法宣讲。按区司法局安排,积极参加旁听庭审和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学法考试,参考率和优秀率均达xxx%。

(二)部署及督查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

我局制定《xx区发展和改革局xxxx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实方案》,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在内完成。并于第四季度开展xx区发展和改革局法治政府建设进展情况内部督查。

四、其它事项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 篇5

綦江区公安局四举措服务发展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以打护企,及时侦破侵企案件。对涉企重特大案件,做到出警快、立案快、查处快,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2011年以来,共侦破涉企类案件143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374.7万元。二是以防安企,全面排除安全隐患。2011年以来,共组织经侦、治安、消防等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安全大检查134次,发现、督促整改安全隐患86处,有效落实“三防”措施,全力提升企业内保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净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1家,捣毁收销赃窝点1个,破获收销赃案件7件。三是以调稳企,排查调处涉企纠纷。紧紧围绕土地征用、劳资纠纷、债务纠纷等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重点人员和重点群体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积极为企业调处矛盾、化解纠纷,有力地维护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四是以便促企,开辟便企服务通道。出台便民措施13条,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服务对象服好务。(綦江区法制办 刘德洪)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 篇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先进的文化应当流淌着法治的血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离开法治文化的培育,“法治质检”也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法治文化的核心是依法而治,是国家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施法,所有社会成员依法行为的社会方式。站在行政机关角度,法治文化的核心就是依法行政。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建设法治质监就是要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各业务工作,加强质检内部建设,很多人觉得我们的工作很平凡,很普通,没错,我们既没有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豪迈,没有高山流水谈笑鸿儒般清雅,也没有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成就。但是我们平凡的工作却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我们担负着推动产品质量提高,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公共安全的多项职责。我们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把质监部门打造成政府信赖,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法治质监。海港区质监分局始终坚持“四化”建设,即学习教育制度化,权力运行公开化,执法办案程序化,普法宣传经常化。我们会定期的制定法治学习计划,做出学习安排,组织开展相关质检法制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全局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权力运行公开市推进法治质监工作的关键环节,我局在办公楼里也设置了公开栏,行政执全目录和流程图,做到一切公开公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我们严格落实执法案件办理程序,主动出示执法证,确保每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在普法宣传方面,我们更是一起组织了很多的活动,如安全月质量月开展质量安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为了更好地推进质监法制建设,我局号召大家一起观看315晚会,看了晚会以后,我的感触很深,不再只是以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而是作为一个行政执法人员来看,我深深的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当看到过期的食品,含有致癌物质的衣服,玩具,这些基本的我们生活必备的物品都存在着重大的质量问题,严重危害到人民的健康与安全我感触很深。次日我局立马围绕着“消费与安全”这一主题,就如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同时指出一定要把质量监督和打假工作提升到新高度,要提升意识,转变观念,深入基层,就人民反应最为强烈的质量问题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真正做到“监管一方辖区,保护一方群众”。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 篇7

一、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把依法治国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 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但是, 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 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 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问题累积是不少的, 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 从执法和司法领域看,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

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 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 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 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依然存在。三拍现象依然突出: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执行、拍屁股走人。这些问题, 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有些党员干部执法意识差, 虽然我国提出依法治国30多年了, 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里, 法律意识还是淡薄的。

(二) 从公民和社会的法治意识角度分析, 民众没有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我们长期以来人治观念影响很深, 特权思想、等级观念深深扎根。在西方国家, 一些公民出了问题, 首先会想着去找法律上的依据, 去看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或者哪儿没有错, 他们是寻求法律的帮助, 最后听从法律的裁决。虽然我国从1986年开始, 连续搞了6个普法教育, 力度很大, 虽然经过六个“五年计划”的普法, 但是很多老百姓、民众没有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所以, 要想增强法治观念、提升领导干部及全社会的法治思维能力, 尤其是要加强社会法治建设, 下一步重点的任务还是要怎么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关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二、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

(一)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以上带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 努力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执掌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公权力的特殊群体, 作为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 必须具有较高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 就像其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水平和能力一样。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是其法治意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 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 必须切实保护人民权利和尊重保障人权, 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因此,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 真正尊崇宪法和法律, 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人民群众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力量, 要通过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 并逐步深入人心。要创新法治宣传方式,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抵御错误观点的干扰和影响, 让社会公众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认识和信仰。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高度重视道德对社会公众的规范作用, 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

(三)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之中。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 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古语说, “理国要道, 在于公平正直。”在日新月异的改革时代, 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 折射出社会和谐发展对法治的更高要求。只有让“法治”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 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 弘扬法治信仰, 学校教育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人的法治意识不是靠上一堂课或者是旁听一个案件就可以增强的, 要有一个长期的熏陶, 耳濡目染, 所以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开始, 而且形式要生动活泼, 喜闻乐见, 小孩子能接受。现在跟孩子提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要有共产主义理想, 这些问题对孩子来说太宏观了, 他们理解不了。但是你讲要爱你的亲人、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 不能打架斗殴, 不能损害他人的权益, 过马路要看红绿灯, 告诉他们这些最起码的底线规则, 我觉得更重要一些。只要不断训练、不断提升, 他的意识会增强。所以, 无论是家庭教育, 还是学校教育, 在弘扬法治精神, 形成法治文化方面, 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但是, 目前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要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以上带下用, 要依靠制度形成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 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6—0098—01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

1.法治建设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法治建设是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一部分、环节都有一个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法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法制系统之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需要内在元素自身的协调,应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只有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依法各个部分或者环节的发展才是协调的和可持续的,也才具有强大的活力。从法律运行来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法律体系来看,各个法律部门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以构建和完善;从法律价值来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国法律的核心价值。

2.社会主义法治的整体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法治是由若干部分和环节构成的整体。这种整体性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做指导来建构,来维系,来发展更新。

3.法治建设与社会其它方面之间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法治发展是在社会主题环境之中进行的,必然有一个如何与社会其它方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如果没有与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协调,法治的发展就必然会遇到障碍。法治与相关社会现象之间的协调以及互动发展、相互促进,都需要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

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法律制度要更好地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我国的法治建设首先是法律制度建设。法律制度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特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充分保障人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

2.立法发展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立法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环节,科学发展观对于立法发展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成为立法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立法工作必须重视调查研究,重视民意、反映民意,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

3.法律实施要更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对法律实施提出了新任务。这个新的任务就是法律实施必须有力地保障和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法律从其本质上讲,既具有作为统治工具的一面,也有维护社会和平与和谐的另一面。这两个方面都是法的本质的体现。从化解社会纷争的意义上讲,法律实施也是促进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和谐中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的历史使命。

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障

1.法治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程序保障。决策是执行的前提,是执行的基础。正确的决策是正确行动的前提,错误的决策则是错误行为的先导。决策需要程序保障,尤其需要法律的程序保障。有法定的程序设置,人们就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把握决策过程,严格按照客观规律行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决策结果。行政与经济活动中的程序一旦法律化,就成为法定的程序,任何人都不得违反。相关项目得启动和实施都得依法进行,谁违反了相关的规定,谁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法治建设为重大失误提供救济程序。任何违反科学、违背客观规律的决策或行动都会导致失误。因此,纠错机制与补救措施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纠错措施并不能随意采取,为了使既有的错误决策能够被及时有效地正修正,又要防止因修正而导致新的失误,法律就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法律通过及时、严密的程序设定来加以防范、阻止和修正失误,是防止错误和正确纠错的最有效的程序保证。

3.法治建设为违反科学决策的行为确立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按照法律的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来加以确定的。我国的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做出了大量的规定。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往往都与某种决策违反科学要求有关,也同样与是否坚持科学决策有关。这些法律责任的追究,涉及的方面虽然不同,但是对于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利于警醒人们注意尊重科学,依法办事,自觉确立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意识,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 篇9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下面是在线 整理的年法治建设计划(3 篇),供大家参考!

年法治建设计划(3 篇)

年法治建设计划 1

20XX 年是实施五五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更好地发挥法制宣传在提升村民素质、推动建设法治化村落、构建***社会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根据镇党委下达的有关五五普法工作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五年的法制宣传,进一步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地位,充分发挥法律在调整和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和关系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村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营造人人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项事务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不断提高本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有关宪法和国家基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学习和宣传。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增强居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权威观念;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学习宣传国家的基本政治法律制度,培育现代村***识、爱国意识、***统一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强对村民基本权利的学习宣传,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二)深入开展与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整治关系民生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经济违法现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法律原则;学习宣传有关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提高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促进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深入开展与平安建设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居民守法、***的观念,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结

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防控体系建设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宣传,预防和减少犯罪;紧密结合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单位和平安校区的创建活动,加强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健康、劳动、受等权利以及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

(四)深入开展有关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加强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与循环经济、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处的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为建设遵纪守法、团结***的新禄村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基本途径

(一)围绕重要节点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继续做好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利用 3.8 妇女维权周、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等主题宣传,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努力拓展法制宣传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鼓励、支持、引导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法制与道德有机结合的新途径。

(二)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法制宣传工作机制。

成立或调整五五普法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建立法制宣传激励机制。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考核实施办法,定期开展规划实施的考核、评比工作。

(三)加强法制宣传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队伍。开展法制宣传工作者学习培训活动,增强专职法制宣传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调整充实法制宣传讲师团的成员,充分发挥其在法制宣传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法制宣传人才资源库,积极鼓励法律职业者和大学教师和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推进志愿者活动向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法制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年法治建设计划 2

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更好地发挥法制宣传在提升村民素质、推动建设法治化村落、构建和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根据镇党委下达普法工作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法制宣传,进一步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地位,充分发挥法律在调整和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和关系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村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营造人人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项事务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不断提高本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有关宪法和国家基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学习和宣传。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增强居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权威观念;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学习宣传国家的基本政治法律制度,培育爱国意识;加强对村民基本权利的学习宣传,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二)深入开展与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整治关系民生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经济违法现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法律原则;学习宣传有关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提高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促进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深入开展与平安建设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村民守法,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结合加强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的防控体系建设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宣传,预防和减少犯罪;紧密结合平安村的创建活动,加强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健康、劳动、受等权利以及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

(四)深入开展有关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加强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与循环经济、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为建设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村普法工作计划

20XX 年是六五普法的第一年,为了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提高全体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全力维护全村的社会稳定,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普法宣传的长效机制

建立以党总支为核心的普法领导小组,落实专门的普法宣传人员,制定普法宣传工作计划,把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解释有关司法条例,力争做到依法办事。

二、普法对象

六五普法宣传对象:凡是我村有接受能力的每个公民都是 20XX 年六五普法对象三、普法内容宪法、社会治安条例、个人所得税法、劳动合同法、土地管理法、环保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宣传中央发的反对邪教挂图和光盘、教材。

四、方法与步骤

1、利用各自然村宣传阵地,根据不同时期进行计生条例、治安处罚条例,土地法、税法等宣传。

2、利用各种大型的会议由街道领导、讲师等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利用宣传手册对各村民小组进行循环法法制宣传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制宣传。

3、请市、区、街道六五普法讲师团来我村上有关法制课。

五、推进普治并举,强化依法治理工作

在开展普法的同时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培育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民主素养和自治能力。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法制宣传力度,确保法制宣传持续性。结合普法知识,活学活用,及时解决民事纠纷,主动帮教归正人员,杜绝犯罪行为提高学法、用法、守法实效性,有总结,有评比,有奖惩措施,激励先进。

年法治建设计划 3

20XX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之年,我村在总结五五普法的基础上,结合六五普法制定我村 20XX 普法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深入开展普法。

根据区法制宣传工作要点,我村将重点围绕《宪法》、《法》、《劳动合同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知识,组织全体村民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使全校广大师生的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普法活动中,我们突出了以下重点:

1、坚持领导干部的定期学法制度。

我村理论组成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每月一次的领导干部学法活动组织好。要做到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三落实,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的过程中要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要通过不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领导干部要在学习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注意把学习法律知识与学习理论、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工作,要把学习《宪法》、《教师法》、《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点。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要在坚持积极参加有组织的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搞好自学活动,要努力在学习法律、法规方面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促进我村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的开展。

2、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学法活动。

要按照我村党委的统一要求,积极组织广大村民认真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要克服农忙,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把村民法律知识的学习活动组织好。村民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要坚持以本部门组织为主的原则,在确保每名村民全年参加集中学法的时间不少于 20 个小时。4、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提高他们遵纪守法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方面,特别是我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领导组把法制知识的宣传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活动。

二、普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推动普法工作不断发展

1、重点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我村将集中组织每学期一次的法制报告会,聘请在公安司法机关工作的同志为广大师生做法制专题报告。请他们采取以案说

法的形式增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在未成人权益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道路交通安全、治安处罚等方面的守法意识、公民意识、自护意识。

2、深入开展法律进酒村活动,扩大我村普法宣传力度。我村将依托酒村大讲堂这个平台,利用张贴法制宣传挂图、播放廉政警示片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酒村群众进行法律知识的宣讲和普及,增强普法宣传效果。

3、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村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内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力求使全校广大村民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4、结合系列活动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上一篇:审计机关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