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复习(共5篇)
热点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指出,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材料二: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22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材料三:2011年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对外宣布: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材料四:2011年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日益丰富,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奠定坚实基础。教材梳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它是鼓舞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考点链接
1.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2.正确认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4.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理解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典型例题
1.“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中公共文化建设七大重点工程包括: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西新工程”、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这七大重点工程()
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我国正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轮打击“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活动。回答2—3题
2.有效打击“三俗”需()
①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②强化相关媒体和机构的社会责任,切断“三俗”内容的传播渠道③大力扶持、培育健康、美好的文化产品④把整治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坚决抵制 “三俗”之风有利于()
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下列举措有利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
①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对互联网的管理②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③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④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唱“红歌”、诵“红诗”等系列庆祝活动。开展这些“红色”活动有利于()
①传承中华民族精神②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③培养爱国、爱党的情感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教育部2011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行动”试点。试点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此举()
A.有利于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C.会影响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学
D.有利于吸收我国的一切传统文化
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艰辛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②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④需要青少年继承和发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8.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桂林市举办了红色经典歌舞晚会、红色音乐会、“光辉的历程”群众红歌会等一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
A.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B.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C.扩展了人民的文化视野,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D.激发了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9.(多项选择题)近年来,一本本记录新中国发展变化的历史图书、一部部讲述开国领袖人生轨迹的人物传记悄然走俏很多学校。品读这些“红色书籍”有利于()
A.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B.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奉献精神
C.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D.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应对新时期的竞争和挑战
10.我们的民族近年来经历了太多的困难:雪灾、地震、金融危机、高温干旱 „„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盛典、GDP 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成绩„„一道道坎,一个个弯,都没有难倒中国人民;一次次跨越,一个个成功,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种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C.自强不息D.艰苦奋斗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共有54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表彰奖励。回答12-13题。
11.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属于()
A.经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C.民主法治建设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2.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
①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③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向世界,面向未来的,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化。()
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B.民族的科学的高雅的C.地方的科学的大众的D.民族的大众的通俗的14.2009年11月16日,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发祥地河南安阳开馆,它被誉为“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建成()
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②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值得保存的优秀文化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具体表现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③
15.时代的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英雄模范的道德楷模力量来推动。这是因为()
①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②道德力量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③道德力量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确保履行④道德楷模是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6.“有的时候。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感动;有的时候,我们铭记了感动;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到感动身边的人。”《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①有利于激发正义,弘扬正气②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多项选择题)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渝州大地广发开展。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A.市民树立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B.推动我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C.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建设和谐文化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8.(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有()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9.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努力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特性化发展。如曲阜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节”、洛阳的“牡丹文化节”等都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2)请说出几种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
20.材料一:时值徽班进京220周年和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际,2010年12月2日,安徽京剧院现代京剧《天地人心》在北京评剧大剧院上演,由此拉开了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序幕。作为一部史诗著作,《天地人心》全剧具有安徽风格、安徽气派,是一部展示徽风皖韵的优秀作品。
材料二:2011年1月5日,“建设文化强省,加速安徽崛起”恳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文化强省”已成为安徽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发展充满生机。
(1)请你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简要谈谈如何加强安徽文化建设。(提建议)
(2)青少年应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开放的安徽,诚邀八方来客。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你将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典型例题参考答案
AADCCBCAABCDBBCACBAABCDABCD
19.(1)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熠熠生辉,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一方面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2)剪纸、风筝、京剧、木偶等。
20.(1)把文化强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响徽文化品牌。大力扶持我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举办特色文化节,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我省文化旅游业(红色旅游)。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2)①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②对待我国的民族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全部吸引。要判断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结合时代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本专题是实施新课 程以来高 考考查的 重点, 试题多依托重大的社会热点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有关《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热点, 关注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 并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 培养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1.文化的特点
(1) 从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源于实践,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2) 从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来看,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体现出来, 可以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 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来看,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 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 觉学习、主动 接受文化 熏陶的过程。
(2) 深远持久: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的深远而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 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与深渊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
(1) 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2) 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促进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比较鉴别】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方面的关系
5.文化影响人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1) 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起着维系 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 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 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不竭的力量之源。
(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增强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 先进文化: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风尚, 抵制腐朽, 改造落后文化。
(6) 精神文明: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保障人民群众基 本的文化 权益, 提高思想 道德修养。
6.有关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与答题模板
(1) 宏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说明文化为什么具有……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推动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等。
答题模板:
文化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生。
(2) 微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结合材料分析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等。
答题模板:
1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2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文化实质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人 + 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3结合材料分析传 承传统文 化的重要 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 先进文化建设 + 思想道德建设。
【典型例题】
1. (2013·江苏)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 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 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1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2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3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12B.13
C.24 D.34
解析:从关注韩国歌手, 喜欢韩国, 再到购买韩国产品, 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说明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3应选。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不起决定作用, 2错误。4本身说法正确, 但题干强调的是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4不选。
答案:B
2. (2014·山东)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 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 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解析:题意强调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A正确。B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 只有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才能起推动作用。鲁商文化能体现齐鲁文化但不能全方位展示齐鲁文化, D观点错误。
答案:A
3. (2014·安徽) 近年来, 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 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 更改变了每一个人, 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1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2文化对人的影响,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3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促进社会发展
A.12 B.14
C.23 D.34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排除1。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排除4。文化事业的建设改变了每一个人, 可见题干强调的是文化与人的关系, 23正确且符合题干意思。
答案:C
4. (2013·新课标全国Ⅰ)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光荣称号, 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1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3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4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12 B.13
C.24 D.34
解析:小薇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称号, 逐渐摆脱了自卑心理, 增强了自信心, 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13正确。2错在“决定性”的说法, 4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答案:B
5. (2014·广东)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 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因此, 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 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 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解析: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A表述错误。小 李的主张 是支持“深阅读”, 反对“浅阅读”, B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管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都可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说法过于绝对。分析材料可以看出, 小张认为“深阅读”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D符合题意。
答案:D
6. (2013·福建)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 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 一点也不自暴自弃, 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 智慧, 揭示世界 本质, 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 情操, 丰富精神 世界, 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 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 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解析:青苔的花虽然小, 但是从不自惭形秽, 仍然自豪地活着, 这比喻人自强不息, 不服输的精神, 能够鼓舞 人心, 催人奋进, 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世界本质、追求真理、人生价值等知识, 故A、C、D不选。
答案:B
7. (2014·浙江)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 老鸭煲、贵州 雷山的糯 米稻花鱼等, 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 应时而作, 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 或煎, 或炸, 或煮, 或蒸, 或腌, 或酿, 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 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 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 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 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 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 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回答本题, 要注意设问要求 是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 的影响等 知识。首先阐述有关原理, 本题所涉及的原理有三个: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后结合相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 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 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激发精神力量。
8. (2013·重庆)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 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 败坏党风、政风和 社会风气。2012年12月, 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 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考点的具体内容, 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关于答题的思维方向上, 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坚持先进文化→身体力行上说明, 也可以从文化影响人→具体表现→呈现特点→践行上说明。
答案:答案示例一:1人创造文化,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塑造人生。2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 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3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1人创造文化, 文化影响人。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3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 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6月13日至7月13日, 第20届世界杯在巴西激情演绎。许多商家适时推出了各类展现巴西传统文化的足球纪念品, 深受世界各地球迷的喜爱, 这也让巴西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C.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成果
D.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运用《文化 生活》的知 识说明, 漫画 (图1) 表达的主旨思想是
A.文化源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B.文化作为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源自于对痛苦的反思与总结
D.文化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3.漫画 (图2)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1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2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3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4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 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12 B.14
C.23 D.34
4.在新加坡, 购房若靠近父母的住家, 政府则会给予优惠资助, 因为这既方便年轻夫妇照顾老人, 又能减轻老人的社会负担。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1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3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4文化具有 相对独立 性, 需要建设
A.13 B.14
C.24 D.23
5.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 提升了其国际地位。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 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凝聚 力越来越 成为文化 发展的源泉
C.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6.实现“中国梦”, 离不开文化的坚实支撑。坚守文化追求, 传播正能量, 建设软实力, 方能成就一个文明的厚度、深度和高度。这种说法是基于
1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2文化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3文化塑造着国家的优秀品格气质4优秀文化能滋养社会的道德心灵
A.13 B.14
C.24 D.23
7.“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 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 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1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抵制文化交流2必须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3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4要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12 B.23
C.13 D.34
8.当亚洲观众疯狂追捧《来自星星的你》的时候, 欧美地区却对这部来自韩国的电视剧反应冷淡。东方“星星”西方遇冷的原因可能是
1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2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人们经济地位的不同3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4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对事物认识不同
A.12 B.34
C.13 D.24
9.许多美国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智商、财商、情商的教育培养中, 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 因为在诸多成功中, 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 培养他们的财商。这体现了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过程
A.13 B.24
C.23 D.14
10.《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个大型的明星亲子旅行生存节目, 一经播出, 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说明文化
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但不强制的
B.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11.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 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 遇到老人, 会不会让 座?一张废纸, 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 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C.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12.“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 可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 可瞧瞧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 可欣赏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是基于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电影是一种重要物质力量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影视音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3.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 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
材料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4年5月22日宣布, 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 中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将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法理依据, 对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微信是一 款快速发 送文字和 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目前微信的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 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人担忧地指出, 如果有一天, 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 沉迷于用微信交流, 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 久而久之, 每个人将变成一座孤岛, 这个社会也就变得很冷漠。
(1)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说明我国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依据。
(2)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流行表示担忧。
14.平民英雄“模范范儿”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中国好路人、好军人、好司机、好干部等“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民道 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从一个好人的平凡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 甚至好人 微博群……“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1)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2) 从个人角度出发, 为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通过足球纪念品传播巴西文化, 体现了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选B, 其他说法不符合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
2.A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体现了实践决定文化, 树立“此处危险”的警示牌是文化指导实践的体现, A正确。B、D与材料无关, C观点错误。
3.B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载体而不是保障, 1应选, 2不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3不选。4正确且符 合题干的意思。
4.C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1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力量, 3错误。24正确且符合题干的意思。
5.D抓住题干中的“民族自豪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直接选出D。
6.B文化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优秀品格气质, 3说法错误。
7.D题干没有涉及文化霸权, 且正常的文化交流是必要的, 1不选。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 2说法本身错误。
8.B文化环境只是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 而不是决定, 1说法错误。文化差异并不能体现经济地位的不同, 2说法错误。
9.C题干中的关键在“要从小培养”, 所以, 14与题干主旨无关。另两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C。
10.C文化对 人的影响 不是有形、强 制的, 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 深远持久, 也没有说明文化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B、D不选。
11.D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体现了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深远持久的意思, A不选。B说法错在“有形”上, C说法不符合文化的内涵。
12.C通过观看电影可以增强学习动力,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选C。题干没有涉及丰富精神世界, A不选。电影是一种精神力量, B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D不选。
13. (1)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网络安全, 防止西方的不良文化渗透, 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提高综合国力。
(2) 1文化对人的影响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长期使用微信交流的方式, 会形成不利于面对面交流的文化氛围。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长期使用微信交流会削弱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14. (1) 1“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 民道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 同时又影响着每一个人。2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甚至好人微博群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的道德素养,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4“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2)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2加强自身的修养,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一、选择题
1.2015年9月11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由此可见()①只有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②社会主义文艺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是无条件的具体的 ③文化产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促进作用 ④深入群众生活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源泉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艺发展的相关知识。社会主义文艺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②错误。优秀的文化产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促进作用,③表述错误。
2.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转型与新兴媒体融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之所以成功“抢走”众多主流媒体的受众,关键在于依靠技术优势实现互动、参与,使单向的内容传送变成双向的交互传播。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新兴媒体的成功之处在于()①弘扬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②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④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技术优势。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近来,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为了提高收视率,粗制滥造,颠覆历史,将革命历史题材武侠化、快餐化,变为纯粹的娱乐品,罔顾公共理性。这启示我们()A.历史传承应该坚持与时俱进 B.影视创作应该坚持百花齐放 C.文化建设需要弘扬民族精神 D.影视创作需要注重社会效益
解析:选D 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创作不能只看收视率和经济效益,要重视社会效益。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据此回答4~5题。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我们要()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 ③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发展本土乡村文化 ④以文化强国为中心工作,全心全意搞好文化建设 A.①③ C.③④
B.①④ D.①②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下列能体现文化自觉的是()①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4.D 5.A 第4题,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①②正确;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向外来优秀文化学习,不能盲目排斥外来文化,③不科学,排除;以经济工作为中心,④错误。第5题,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②切题,③不切题;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而非全面继承,④错误。
6.近年来,某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该市形成市级支中心——区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格局,基本达到基层服务点资源全覆盖。该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A.拓展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视野 B.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 C.是抵御不良文化的重要举措 D.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解析:选B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有利于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拓展人民群众的文化视野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C项和题意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7.2015年12月5日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目前志愿者正成为美丽的“中国名片”。6 000余万志愿者亲切的微笑和活跃的身影,刻画下中国社会不断迈向文明进步的足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A.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B.能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C.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D.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A不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B符合题意;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C不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D错误。
8.近年来,W市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精心打造“名家论坛”,邀请梁晓声、易中天、李培根等一大批名流大家开展了数百场公益性文化讲座,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开阔了文化视野。这说明该市()①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 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弱化大众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到的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④错误,该市“弱化大众文化”的说法是错误的。
9.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①错误,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④错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0.2015年6月18日,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出版工作专题会,会上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选题120种,同时启动“百种经典抗战图书”重印再版计划,为纪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为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提供文化支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启动“百种经典抗战图书”重印再版计划是因为()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推动先进文化建设
②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③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④该出版计划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②是措施,不选;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1.2015年9月9日,习近平同志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研修班教师回信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国培计划”是指国家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国家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到2014年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00多万人次,实现了对中西部640万农村教师培训一轮的目标。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①教育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发展教育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 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①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12.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魄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魄健体”的措施有()①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③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 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属于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利于“强魄健体”,②④正确。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①说法错误。奏响主旋 律是指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说法错误。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年来,出现了《红高粱》、《南京1937》、《驼哥的旗》、《死无葬身之地》、《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这些优秀作品,总的来说有几点很突出,即写英雄力避简单化,写奉献力求人性化,写觉醒重在草根性,写历史善用辩证法。
与此同时,有些抗日剧出现很多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剧情被观众诟病不已,因此被网友称为“抗日神剧”。抗日神剧的特点可用“四化”形容: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
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作品的立意、思想与舞台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抗战文艺作品必须是严肃的,创作要做到“四有”,即“有神”“有骨”“有肉”“有心”,找准题材和主干,讲好故事,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增加艺术积累,潜心创作,厚积薄发,真正推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1)结合材料,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抗战文艺作品创作做到“四有”的意义。
(2)结合材料,请就如何减少“抗日神剧”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第(1)问考查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影响和作用等内容。在回答时,一定要从结合材料的“四有”进行回答。第(2)问是开放型试题,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
答案:(1)①抗战文艺作品创作做到“四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2)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对抗日剧进行审查,整治“抗日神剧”。文艺创作人员应强化社会责任感,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作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某地通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两大工程,传递正能量。一是实施孝德、诚德、仁德、爱德、礼德等“五德工程”。为推进这一工程,该区实施评选“孝德之星”“美德之星”活动,广泛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涌现了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通过设置光荣榜、编写通俗读物、印制宣传品、举办道德讲堂等形式,让这些 人的先进事迹走进千家万户,使各类先进人物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并受到应有的尊重。二是实施“春雨工程”,动员辖区文明单位向农村捐赠书报和文体器材,为文化基础薄弱的“干旱”地带“增雨”,进而实现城乡文明资源共享。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地实施的两大工程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解析:首先明确材料中该地实施的两大工程是什么,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开展各种评选活动,通过文化活动影响人;塑造典型人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文化实施建设,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工程的开展,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编号:F19编写人:王清华 王德春审核:隋旭玲 使用时间:2013年12月8日
【重点知识记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目标提出的背景依据?(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因)3.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及必要性)4.必由之路和文化强国的关系?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文化强国目标前进的关键是什么? 6.文化自觉含义?文化自信来源?两者表现?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根本任务?措施? 8.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整合提示】
(一)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②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③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方向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典型例题】
材料一: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材料二: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反馈练习】
1.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2.2012年11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叫停某地方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原因在于其违规制作播出低俗娱乐节目而造成不良影响。这告诫我们()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②要发展经典、高雅的大众文化 ③应弘扬主旋律,培育文明风尚④必须克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站在文化发展角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据此回答3-4题。3.当前,我国之所以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包括()①我国的社会制度②继承各种传统历史文化的要求 ③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④我国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某市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作出具体规划。这一规划中可能提出的发展措施()
①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将文化发展作为本市工作的中心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6.2012年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传递温暖”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档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2020年我国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
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年。这是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①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文 化发展规律、科学执政
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教育 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1周年。51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这说明学习雷锋精神有利于 ①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②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③传承其凝固不变的道德内涵④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材料一:2012年6月25日《甘肃日报》报道,《在浙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表明,47.9%的被调查者没参与过社区文化活动,33.6%没参与过单位文化活动,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开支主要用于上网、手机,主要的娱乐方式是喝酒吃饭、看电视、打牌和搓麻将。
材料二: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希望能够在业余时间得到技能培训;希望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希望有更多的文化场所免费开放……(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10分)
12、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而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我们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为什么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5:CBBDD6-10:CDCDC
11.[解析]解答第(1)问,可从“没参与过社区文化活动”、“没参与过单位文化活动”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第(2)问,可结合材料一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开支主要用于上网、手机”和材料二的“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开展技能培训等角度展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得不到满足。(2分)
(2)①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2分)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文体、志愿服务活动等。(2分)
③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更多的文化场所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娱乐生活需求。(2分)
④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以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2分)
⑤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支持企业和社区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他们合理规划和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创造条件。(2分)
12(1)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这一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③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之梦。(2)
①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而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就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了浓厚实践基础,这都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从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
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材料三: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课堂探究案答案: 第一问: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我国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④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增强,逐步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二问: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盐城大丰模拟)近年来,发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各种“草根文化”在全国呈燎原之势。“草根文化”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这启示我们()A.农民是“草根文化”的实践主体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必须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必须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2.从《亮剑》到《建国大业》,近年来屡创收视新高的影视作品,无不是记录了一个时代,讴歌了一代人的精神。这些影视作品贴近生活、真诚感人,让许多观众能感受到自己先辈的真实生活。这些作品的热播及被追捧说明()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要发展的先进文化 B.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C.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发展先进文化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
3.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讨会中,某同学认为依托微博、视频网站、手机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起来的“微电影”清新朴实、“短小精悍”,但是良莠不齐,冲击传统院线里的大电影,不利于文化建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微电影”是一种“快餐文化”,不宜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发展“微电影”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只要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应倡导和引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为确保2013年春节期间文化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营造健康向上、安定祥和的节日气氛,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净化了节日文化市场。这表明()A.发展大众文化必须提倡多样化原则 B.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2C.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D.要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材料一 时下,一些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美德缺敬少行;对琴棋书画等文化瑰宝及清明、端午等民情风俗不感兴趣,却盲目沉溺于美国大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文化习俗,津津乐道于占卜算命、烧香祈福和帝王文化。
材料二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作的贡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我国只占到2.6%。(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着哪些突出问题?(6分)(2)阅读分析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分)14.(26分)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面对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轧伤了的孩子无人敢救;做了好事反成肇事者,见义勇为反而走上被告席„„但也应当看到,这只是社会的个别行为和少数现象。近来,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而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他们的行为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青年学生应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草根文化”贴近农村生活,说明“草根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文化,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了“草根文化”受到农民的欢迎,这给我们的启示应该落脚在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故选C。2.【解析】选A。本题以一些影视作品的热播及被追捧为背景材料,考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A符合题意,只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要发展的先进文化。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3.【解析】选C。题中“微电影”促进了文化发展,说明了文化创新的作用,②正确;其清新朴实,但又有良莠之分,因此应该倡导和引导,④正确。①③都属于片面看法,不选。
4.【解析】选C。发展文化产业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排除B项,选C项。A项不符合题意。D项颠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关系。
5.【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A项明显是不正确的;B项说法错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C.要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D.要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
【解析】选C。漫画表明人们没有采取更直接的实际行动去救人,说明道德建设不能只是喊口号,而应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C项正确。A、B、D三项皆与题意不符。
13.【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文化生活状况和加强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第(1)问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存在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思想道德建设薄弱的问题;第(2)问应从文化对综合国力、人民精神需求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等方面回答。答案:(1)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思想道德建设薄弱。
(2)①解放文化生产力,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②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③解决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落、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现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4.【解析】本题考查青年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应根据材料暴露的问题和出现的感人事迹,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传统美德、改造主观世界、重在行动等方面回答。
答案:(1)青年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青年学生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习道德模范身上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时代气息,并发扬光大。
(3)青年学生要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复习】推荐阅读:
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07-06
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06-21
产业发展先进村09-26
什么是先进文化07-23
校园文化先进校总结12-06
不断提高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06-05
电业局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6-22
延安精神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06-10
文化站站长宣传思想先进个人事迹06-26
学生宿舍文化节先进集体申报材料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