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精选8篇)
“六个加强”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
农村文化阵地是传播、推广、培训、教育基层党员的重要基地。用“六个加强”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对促进我区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构建和谐昌盛的新农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各村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召开专题教育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用革命先烈、英雄人物、本地乡贤、当代公仆、各行各业贡献突出的精英等先进事迹,激励村民和年青下一代爱国、爱乡、爱民情怀。至8月份为止共召开座谈会74场,讲座65场,专题教育47场,共1500人次参加。
二、加强宣传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
各村干部深入群众,通过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起到广泛宣传国家对农政策的作用。包括计划生育、土地管理、耕地保护、退耕还林、山林改革、低保医保、村镇规划建设、水面土地承包等有关农村政策,宣传改革开放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帮助基层党员了解政策,贯彻落实政策。使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设立专题宣传板报360块,制作标语横幅1250条。
三、加强培育文明新风尚
在农村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广大党员群众起到培育文明新风尚的作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的重要作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通过开辟好人好事表扬栏和后进典型警示栏,倡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拾金不昧、捐资助学修路等传统美德和文明新风尚。共安放表扬栏120块,播放弘扬正气教育影片86场,专题座谈会287场。
四、加强民主法制宣传
建立民主管理、村规民约等章程,狠抓法律知识、消防知识、卫生防疫知识普及和教育,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护村队(巡逻队)、民事纠纷调解中心,通过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起到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共组建护村队65个,完善村规民约章程85条,播放教育警示影片694场。
五、加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收集、整理村落传说、衍脉与变迁、谱蝶文化、历代名人传记等资料,修复、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一村一品”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自身的历史自豪感、荣誉感。各村党员干部自筹资金,利用文化阵地开展书法比赛,共621人参加,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
2名、三等奖2名。
六、加强优秀人才的培育
一、领导重视, 基层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增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 各镇乡领导真抓实干, 将基层文化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 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组织保障。为各镇乡综合文化站认真落实人员编制, 使过去文化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的局面得到了扭转, 各镇乡年组织大中型活动都在6次以上, 小型文体活动经常开展。同时各镇乡基层单位积极组织搞好文艺、电影宣传演出, 构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良好局面。
二、加大投入, 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 整合基层宣传文体站资源, 布局合理, 设施完善
针对基层文体活动场所少、活动项目少的实际, 有效的实现了文体站与成教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合理整合。指导修缮了各类培训、活动室, 维修了电脑等器材, 垫平了体育场地。在文体站原有的办公室、排练厅、棋牌室、练歌房、健身室、器材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的基础上, 增设了门球场、篮球场、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培训室等。同时, 有计划、有安排的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定时指导文体站工作。由于实现资源整合, 文体站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达到了节约资金、资源共享、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 基层文体站已经成为集学习、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 为机关干部和全乡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
(二) 阵地合理配置, 改善娱乐环境
始终坚持把文化工作与文明生态村建设有机结合, 在抓文明生态村工作的同时, 将文体广场、图书室、活动室、宣传栏等建设作为文明生态村的重点工程来抓。各镇乡、村根据本区域实际, 充分利用镇乡、村内闲置场地或结合村部院内的改建, 全市每个村都建设了文体广场, 建设了健身路径;所有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全市全覆盖。农村阵地建设的完善, 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休闲娱乐环境, 调动了群众参与娱乐活动的积极性。在全国盛行广场舞之际, 我市镇乡、村的文化广场上, 每晚都有近百名群众来广场扭秧歌、跳集体舞、健身。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 吸引广大农民自觉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以活动为载体, 广泛发动群众, 营造文化氛围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为进一步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文体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 各镇乡、村都制定了全年文体工作计划, 成立了文体工作领导小组, 确保群众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文体活动。一是积极组织开展节假日的文体活动。除日常开展活动外, 每逢节假日, 如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七一、十一、重阳节、元旦等都举办棋牌赛、乒乓球赛、篮球赛、门球赛等活动。二是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紧紧抓住我市浓厚文化底蕴的有利条件, 采取典型带动、充分挖掘各村老艺人、传统文艺项目、非遗传承等, 在各镇乡、村成立文艺宣传队伍、文化志愿者, 推出了一批批远近闻名的文艺队。由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儿, 文艺队自编自演的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三是鼓励参加全市的文体活动。积极鼓励各镇乡、村参加全市的大中型文体活动。依靠全市的大中型文体活动, 通过为选拔、培训、辅导带动各镇乡、村的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的同时, 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水平也是一个检验与提高的的过程。目前我市基层文化队伍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队伍在不断扩大, 人员在不断增加, 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一片大好。
四、加强培训, 强化素质教育, 推进队伍建设
一是高度重视文体队伍的整体素质。谋划了百年树人的长远之计, 不断加强培训工作的力度, 有选择地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二次开发, 采取派人参加对口的短期培训班和请专家上课、短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完善人才队伍, 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对文体先进集中表彰, 表彰了明星文体站、明星村、明星文化企业、明星文化机关、明星学校、明星队伍和宣传文体站长标兵、基层文体指导员标兵、特色产业标兵、文体工作者标兵。二是充分利用图书室、综合文体活动室等阵地, 坚持教育与引导相结合, 坚持教育与活动并重的原则, 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在各镇乡轮流举办沼气池建设、科学种田、微机操作、健康知识讲座等培训班, 受教育群众达百万余人, 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使全市群众受到了较好的素质和技能教育, 提高了农民素质。也进一步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各村打架斗殴、赌博、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进一步的遏止, 娱乐、学习的氛围进一步浓厚。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
在过去的工作中, 我市基层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与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解决镇、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继续加大农村文化事业投入,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继续加大培训力度, 增强基层文化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更好地履行文化本职工作。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之魂。党的教育方针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行动准则和方向指南。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教育方针作出了明确表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指出了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可见,党的教育方针融入高校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扎根全体师生的头脑,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灵魂所在。为此,高校基层一要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校基层必须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将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全过程,贯穿于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引领作用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功能。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扎实推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头脑武装,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干部、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与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要挖掘、整合各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意识形态育人的协同互渗功能。三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師风建设。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要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发挥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的机制作用,使教师真正回归教书育人本质。
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之根。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意识形态阵地的根基所在。高校是文化生产传播和对外开放交流的窗口,也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汇聚、交锋与激荡的前沿阵地。为此,高校基层一要继承和创新先进文化。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新时代的实践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创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要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高校基层要高扬大学精神,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道德文化的标杆、科技创新的高地、思想文化的旗帜,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守护者、引领者、促推者。三是要加强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材,历史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高校基层要着力加强青年大学生对社会历史进程,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正确认识,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党史国史教育,帮助他们切实弄清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进一步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激发青年大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情与动力。
加强领导,抓好建设。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市委成立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村党(总)支书记为具体责
任人”的目标责任机制;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建立了镇领导挂钩联系社区工作责任制。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过“村党组织自筹一点、市镇(乡)补贴一点,集体资产盘活一点、结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各方筹措一点”的办法,组织部、民政局、建设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等多部门联合,积极整合资金和土地资源,先后分两批共投入建设资金720.86万元(其中市文秘杂烩网财政投入324万元)对54个村委会进行新(改)建。从2004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使全市农村和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础。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一是严格资产管理。各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安排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对党组织活动场所硬、软件设施的管理。二是规范内部配置。在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完善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内部设施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强化对农村、社区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的指导,为村级活动场所配备了统一标识和国旗,各村、社区也积极做好电教设备、宣传栏、学习报刊、党旗等配置及党建制度上墙工作,切实使行政村、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标准化。目前,全市83%以上的行政村和100%的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基本达到了“六有”标准。
2006年
网络潮头把好舵——如何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互联网有哪些新的变化?
如何看待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 对互联网怎样既用得好又管得住?
1987年中国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们迈入互联网时代。从1997年到2006年,不到10年间,我国网民人数从62万上升到1.11亿,增加近180倍。可以说,互联网已覆盖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人们对互联网内容健康性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的一次调查中,网民满意程度“一般”和“不满意”的占72.5%。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推动互联网进一步健康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网民发自内心的呼声。
近年来互联网有哪些新的变化?
自2005年开始,一个陌生的名词――“博客”频频进入大众的视野。许多网站推出博客频道,展开博客大赛。2006年2月13日某知名女影星在新浪网博客的点击量突破1000万。建博客、看博客的热潮,在网民中持续升温。“博客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互联网发生的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互联网的面貌已是今非昔比。对此,有的学者作了这样的概括: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过去是互联网1.0时代,表现为网民主要通过网站来获取信息;现在是互联网2.0时代,表现为网民与网民之间平等交流,信息在网民之间自由发布、流通。打个比方说,过去的互联网,就像大家共读一本书,网民们只能围着少数的网站转,从它们那里得到信息;现在的互联网,就像每人都自己写书,然后互相换着看,每个网民都可以轻松拥有一个自己的“网站”,自主地发布信息。这样的概括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它对互联网新变化的描述确有合理之处。
概括来讲,目前互联网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博客的大行其道。博客英文为BLOG,说白了就是你在网上的一个日记本或私人空间,一切由你作主。每天用几分钟,写下当天值得记录的人和事,发几张对你来说有趣或值得纪念的照片,等等。任何一个网民,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在网上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博客,抒发自己的感受、看法。据统计,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中国博客数量有1600万,而预计2006年年底中国博客数量将达到6000万。
二是播客的出现。播客一般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博客的“升级版”。博客是自己写东西,播客则是自己录和拍东西。如果说博客是个人网络报纸,那么播客就是个人网络电台和电视台。由于提供的信息量大,播客很有代替博客的潜力。2006年我国播客数量预计将达到50万。
三是即时通讯的广泛应用。即时通讯是指网民之间通过相应的软件实现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的实时交流。它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又比拨电话更节约、方便,是目前最方便的网络通讯方式。大家熟悉的“QQ”、“MSN”等都是即时通讯软件。只要拥有一个QQ号,就可以同亲朋好友保持即时的联系,十分方便迅捷。2005年我国即时通讯用户达到8500万,并且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后几年内,即时通讯将会超过电子邮件,成为网民最广泛使用的通讯手段。
四是对等联网的使用。“对等互联”听上去特专业,但理解起来并不难。很多人叫它“P2P”,意思是“伙伴对伙伴”,也就是说,不通过网站,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进行数据的互传共享,让高速下载、海量下载成为现实。近年来得到广泛使用的下载软件“电驴”、“电骡”和BT等,都属于对等联网技术的使用。
五是RSS的崭露头角。RSS是一种阅读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译名,但并不妨碍我们去使用它。形象地说,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邮递员,不停地把我们订阅的报刊送上门来。有了RSS,我们就可以自己订阅感兴趣的信息,不用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地去找了。而且一旦信息有了更新,它还会主动提醒,再也不用我们反复刷新网页了。
除以上这几种新的技术应用外,近年来互联网本身的“硬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是“道更宽”了。想想仅仅几年前,大多数网民使用的还是速度慢、不稳定的电话拨号上网,而今各种宽带迅速普及。2005年我国宽带用户已超过5300万。一个是从“有线”到“无线”。无线网络和手机上网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摆脱线缆的纠缠,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在线,互联网成为随身携带的工具。而且,互联网本身也在更新换代之中。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ERNET2)已经正式开通,速度和容量都有巨大的提升:速度提高1000倍以上,传输一部电影不到一秒钟;地址容量从2的32次方增加到2的128次方。有人戏言:世界上每一粒沙子将都会有一个IP地址!
新技术的应用,各种软硬件的整合,使得互联网的面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进一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0
如何看待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开通运行。这是我国网络发展史上的一个大事。从此,普通公民可以与中央政府“零距离接触”,标志着政府上网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深。
现在,很难设想离开了互联网,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虽然互联网的应用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但它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于思维方式都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了。很多人了解信息,他们直接去新闻网站、娱乐网站;学习查资料也不用总去图书馆了,“百度”一下收获就很大;嫌逛商场人多,可以去网上商城,价廉物美还送货上门;什么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以前缴费要排队,现在鼠标一点就轻松搞定;亲朋好友就算远在大洋彼岸,也不用担心高额电话费,QQ、MSN随时聊天,还可以视频;写写博客、上传自己录制的音频视频,没准哪天还真能一举成名呢„„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方便,让我们的一些梦想更容易实现。
不单是个人,我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深深地打下了网络时代的印记。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
展,网络也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途径。2006年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通自己的博客,与群众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强调群众通过互联网给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从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
然而,互联网让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笑脸,它更像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舒适,同样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无奈甚至陷阱。
一是网络不文明行为令人生厌。只要是经常上网的人,几乎都会遭遇如垃圾邮件、强制弹出广告等网络不文明行为的侵扰。这些骚扰行为看似小打小闹,但实际上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并不少。据统计,垃圾邮件给我国国民经济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60.69亿元人民币。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有的人在网络上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混淆视听;有的人在网络聊天室相互谩骂,站,它们假冒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正规网站,通过骗取用户账号密码而牟利,这种诈骗网站被称为“钓鱼”网站。网络诈骗呈现出案发数量与涉案金额大幅增长的趋势。
四是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他们利用互联网,无中生有,以偏赅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集中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我国的新闻制度、司法制度,妄图搞乱我们的社会,破坏我国的稳定。
互联网开放的特性,不可避免地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既要看到互联网发展的巨大潜力,充分利用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网络带来的负面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净化“网络天空”。
对互联网怎样既用得好又管得住?
2006年4月,在北京市少年劳教所举办的“网络不健康内容毒害与后果”专题报告会上,5名正处于花季的失足少年,用亲身经历控诉了网络不健康内容对他们的毒害,深深震撼了在场的近300名网站高级主管、编辑及网吧业主。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肩负起社会责任,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创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一场强调自律的“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热潮席卷神州大地。
互联网的复杂性,使得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对其不加引导、放任不管,区别只是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号称“自由之国”的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管理互联网的法律,但却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互联网实行严密的监控。法律授权政府或执法机构可以截取嫌疑人的互联网通信内容,网络公司有义务向政府提供网络用户的有关信息和背景。法国的网络管理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在电子商务的诚信及数字签名、互联网通信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均有立法,并实行实名上网,个人在网络公司登记的资料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在新加坡,对网络监管比较严格,设立了专门机构监控网络有害信息,要求内容提供商履行对色情、政治、宗教、种族方面的有害信息进行过滤的义务,对黑客、垃圾邮件、非法下载等行为的惩处非常严厉。当然,如何真正做到对互联网高效有力的管理,现在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有1亿多,居世界第二,并且还在快速增长。对如此广阔的虚拟空间进行管理,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应该说,从互联网产生初期开始,我国政府就十分重视互联网管理问题,在信息安全、域名管理、网络新闻发布等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互联网本身开放、高速、海量的特点,网络技术处于不断的迅速发展中,使许多问题还难以很快得到解决。在互联网管理方面,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体制。近年来,中央适时提出了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目标,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现在的关键,是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可喜的是,有些地方已在管理体制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成立了专门的网络综合管理机构,加大了网络监管的力度。
我国加强对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公约一览表 《文明上网自律公约》(2006年4月)《中国互联网版权自律公约》(2005年9月)
《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2005年7月)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2005年5月)
《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2005年3月)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2005年3月)《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2004年6月)
《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2003年7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12月)
同时,要在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中间,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切实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进一步推进行业自律,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始终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加快互联网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既做到有法可依,又加大执法力度。
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研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没有技术的保障,管理往往也会落空。需要加强对网络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防攻击入侵检测技术、不良信息监控过滤技术、加密与认证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的研究和开发,培养这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以应对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需要,构筑起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总之,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互联网的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用适应互联网特点的管理方法,就一定能够既大力促进互联网的应用,又保证其健康发展,从而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和良师益友!
2009年
褪尽“俗装”换“雅装”——怎么看网络反低俗行动
为什么要治理网络低俗之风? 为何网络低俗之风不易禁止? 如何才能使网络天空更洁净?
“迷信网站没头脑,网上暴力像魔爪,互联赌博是强盗,不良网站不得了,上来之后停不了,生活工作被打扰„„”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在“抵制网上低俗”主题班会上的一段陕板表演。目前,这样的主题班会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中小学陆续开展,同学们以辩论会、小品、情景剧等形式,讨论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呼唤网络褪尽“俗装”换“雅装”。
2OO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在全国展开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截至4月上旬,共曝光了十批存在低俗内容的网站,并依法关闭了严重违法违规的网站。重拳一出,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许多人或来信或在网上跟帖,纷纷对这一举措表示支持。
为什么要治理网络低俗之风? 1987年9月20日,中国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们迈人互联网时代。从1997年至今,我国网民人数从62万上升到3.38亿,增加了500多倍,居世界第一。网络,于无声处,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现在,一些人了解信息已经很少读报、看电视,他们直接去新闻网站、娱乐网站;学习查资料也不一定非要去图书馆了,“百度”一下收获就很大;工作中的培训、会议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省时省力省钱;觉得逛商场人多,可以去网上商城,价廉物美还送货上门;以前缴纳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要排队,现在鼠标一点就轻松搞定;亲朋好友就算远在大洋彼岸,QQ随时聊天,还可以视频;写写博客、上传自己录制的音频视频„„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方便,让我们的一些梦想更容易实现。不单是个人,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印记。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网游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步伐。网络也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途径。如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通自己的博客,与群众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互联网的作用,重视通过网络与网民在线交流。网络文化则展示了作为“平民文化”的魅力,网络小说、网络音乐等对传统图书与音像市场的影响已不容小视。
然而,互联网让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笑脸,它更像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舒适,同样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无奈甚至陷阱,低俗、色情、暴力的阴影也伴随着虚拟社会的成长日渐弥漫。有的网站在“播客”、“相册”、“聊天室”之类网页中播放有低级下流动作的视频,借“性开放”搞色情诱惑;有的网站借低俗内容传播极端自私自利的、没落颓废的腐朽价值观;一些影视网站、点对点网络和博客,下载、传播淫秽色情、血腥暴力、恶意谩骂、侮辱他人等内容;更有一些网上违法犯罪团伙利用视频聊天室组织网上淫秽色情服务。这些不堪入目的黄色低俗、血腥暴力的图片、文字和视听信息,严重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上秩序。
网上低俗暴力和淫秽内容日益浸染我们的生活,不仅严重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成为一种社会公害。2008年9月,一项“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选活动受到网友们热烈响应,最后,聊天室谩骂、网络色情聊天、传播他人隐私和下载、炒作低俗内容等赫然在列。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是时下最为人诟病的网络恶疾,而且已经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社会,成为扰乱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股力量。2008年,无论年初的“艳照门”事件,还是年底“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开庭审判,这些极端事件一次次地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侵犯人们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相关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网民对淫秽、色情、低俗信息的骚扰强烈不满,要求严惩违法违规网站。
网络低俗化和色情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令人担忧。中国3亿多网民中,30岁以下的人超过60%。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色情、暴力内容的吸引,一旦沉迷于其中便难以自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诱发犯罪。据媒体报道,成都市某位母亲反映,她十来岁的儿子学习成绩本来很好,就是因为痴迷网络,整天念叨上网,一回家就冲进自己的房间上网,甚至观看黄色电影,导致成绩一落干丈,她更担心儿子在现实中干出违法的事情。有资料显示,网络不良信息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80%的青少年犯罪和上网成瘾有关。
不能让低俗之风毁了互联网,更不能让低俗之风毁了孩子们17个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行动。许多网民表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为何网络低俗之风不易禁止?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让我爱你没商量,让我恨你太无奈!”这是许多网民对互联网的肺腑之言。与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一样,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往往会带来麻烦。在互联网出现不久、初步显示出其巨大发展潜力时,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确立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先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推动其健康发展。2004年,公安部成立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办公室,中国互联网协会也成立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这几年,相关部门发起了多场整治行动。2005年7月开始,历时3个多月,l4个部门组织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2007年4月,历时半年,10个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清理打击网络色情,并将无线互联网纳人整治范围;2008年1月至10月,10个部门又继续开展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行动,清理了一批网上传播的淫秽色情视听节目、图片、文字,破获了一批淫秽色情网站大要案,关闭了一批违法网站和网上信息服务栏目,依法严惩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虽然这几年保持了严打的态势,各项具体措施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网络低俗之风却难以除根,往往一阵严打之后又沉渣泛起。人们不禁要问:网络反低俗为什么这么难?是什么影响了网络整治的效果呢?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独特性,为低俗内容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是最容易实现信息传播自、最难控制的传播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3亿多网民,6亿多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信息 的制造者、提供者、传播者。而且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上网不需要身份识别和认证,这就使信息传播具有了一定的隐蔽性,溯源难度相当大。特别是互联网的无界性,需要国家间、地区间的协调,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比如,一些违法犯罪分子身在境外,或者把服务器转移至境外,这样,公安机关采取行动,只能把“下线”打掉,却很难捣毁整个淫秽网络。由此可见,互联网的监管难度之大,超出预想,与传统媒体不可同日而语,想把低俗内容拔草除根是很难的。
低俗内容界定难,使一些网站打“擦边球”有了空隙可钻。我们经常用的几个词,如淫秽、色情、低俗等,他们的内涵界定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相对淫秽、色情来讲,低俗内涵的界定就更难了。对于什么是低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度,往往有不同的标准。即使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在有关法律中作出了规定,但低俗又不完全是一个法律的范畴,其相关限制的表述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规范。这次整治行动涉及的13种低俗
内容,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听取互联网业界和专家的意见,并归纳一段时间以来公众举报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的。这一标准公布以来,社会各界的反映是积极的,互联网业界和广大公众是认可的,但是列举的方式不能穷尽网络中出现的新的现象,还有很多没有涵盖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
网络低俗之风难以根除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其独特的利益链。目前国内网站的基本营利模式还是以广告收入为主,而广告主要选择具有一 定浏览量和点击率的网站进行投放。一些网站以此为标准,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流量、争取广告,不但对论坛、博客、播客等互动环节的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低俗内容的传播,甚至主动迎合少部分人追逐低俗信息的要求,增加低俗内容的制作、传播,用各种庸俗撩人的字眼来吸引网民。网络低俗内容推动了广告市场,广告投放的高额利润又反过来助长了网络的不正之风。难以割舍的诱人利益使得不少网站消极待网络整治行动,有的能熬就熬、能拖就拖,和管理部门“捉迷藏”;有的干脆暂避“墙角”,打起了“游击战”;有的改头换面、巧立名目,玩起了“易容术”。这也增加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难度。
如何才能使网络天空更洁净? 冲刷网络尘埃,净化网络环境,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一场文明与腐朽的斗争。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疏,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扶正才能祛邪,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低俗内容失去“吸引力”;鼓励网站文明办网,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平台,使低俗内容无处存身;引导网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特别是家庭处于抵御网络低俗之风侵害青少年的第一线,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了解网络世界,一起面对网络中的问题,引导孩子适当地使用网络,不能任由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随意畅游”。堵,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网。一些网站有恃无恐地顶风贩俗,关键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加快完善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既要从国情出发,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治理互联网,又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加强对网络管理和网络内容的立法,使互联网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整治低俗之风的主要手段是“罚”,但很多网站罚完再犯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就需要出台更为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减少模糊地带,彻底清除低俗网站的“幸存”空间,使“擦边球”现象无藏身之地,让违反规定的网站知道“疼”、感到“怕”,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同时,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使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认真落实注册登记备案制度、年检制度、例行巡查制度、处理公示制度,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大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利用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智能搜索、内容监控等技术系统,推广安装使用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切实增强对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辨别能力、处置能力,依靠有效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平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把网民举报与技术监控结合起来。
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还需要网络运营者和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网德,是衡量上网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网络世界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产物。应该看到,我国大多数网站和网民已渐趋成熟,但是一些网站和网民的道德自律仍然比较欠缺。网络上的“相册”、“博客”、“贴图”、“社区”,是互联网最热闹、互动性最强的地方,也是低俗内容最容易藏身之地。作为网络文化的消费主体,广大网民应自觉遵守网上公约,不查阅、不制作、不传播淫秽色情等低俗内容。作为网络建设的生力军,网络运营者有责任、有义务筛选网民的文章和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和语言。
【时间:2012-09-14 00:00:00.0】
我局认真贯彻‚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加强国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全区民主法治建设水平,营造更加深厚的法治文化氛围。现将国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情况
(一)明确责任,强力推进。我局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区局与各分局(所)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确保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头。
(二)强化合作,形成合力。建立了由法制科牵头,各分局(所)为成员单位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年‛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制科,负责全区国土资源系统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形成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合力。
(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
1、四个固定阵地。我局着力国土法治文化阵地的固定化,增强影响力。一是我局积极整合各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运用图片、展板、文字等方式,通过电子显视屏、图板等宣传设施,利用办公楼墙面展示国土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二是我局利用江都国土网站阵地作用,及时发布国土新规新策,登载国土工作要闻,宣传开展各项活动,发挥网络宣传作用,扩大国土法治文化宣传覆盖面。三是我局利用坚武镇注重土地法治文化宣传的优势,于去年11月联合武坚镇政府,出资2万余元,把该镇繁华路段政和路打造成‚土地法治宣传一条街‛。走在宽阔的政和路上,喷绘在广告灯箱上的条条法律法规标语映入行人眼帘,有效地提升了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效果,营造出良好的土地法制氛围。四是开发区分局为让广大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到更多的国土资源法规知识和国家政策,设置了国土资源宣传栏,每两月一更新,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以及报批程序、基本农田的保护、国有土地的审批程序和典型案件等。由于宣传栏涉及的内容全面,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
2、三个流动阵地。我局着力国土法治文化阵地的流动化,增强引导力。一是国土法制漫画巡展。利用法制漫画可视性强、形象生动、雅俗共赏的特点,我局向全区乡镇、社区、企业和中小学送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图解》上千余册。今年5月,我局与‚法律六进‘四个一结对’‛七里小学联合打造了‚国土宣传长廊‛,将国土漫画制作成图板,张贴走廊墙上。把国土法律法规内容融进形象化、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之中,以事喻法,以案释法,以艺示法。二是扬剧大家唱巡演。今年6月,我局组织的‚寸土芳草心‛扬剧大家巡演团队深入社区、村庄、企业、学校巡演,运用扬州方言小品、相声、扬剧小戏、戏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国土法治文化送到乡间田头,送到百姓身边。三是普法工作人员巡讲。我局充分发挥普法工作人员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影响作用。组织各基层所(分局)负责人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及社区、小区、市场和街头巡讲,把法治文化建设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有效增强了法治文化的引导力。
3、两个特色阵地。我局着力国土法治文化阵地的特色化,增强感染力。我局注重将部门职能特色与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结合,把法治文化内容植入其中。一是今年5月,扬州首家国土资源巡回法庭在我局挂牌成立,开启了我区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征程,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巡回法庭这一新的载体使法治文化从展厅走入法庭,把法庭审判与法治文化相结合,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是今年6月,基层所(分局)配备了国土执法宣传车,土地动态巡查与宣讲法律法规相结合,提升了基层国土资源服务和监管水平,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下一步打算
(一)推进国土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建设。我局将在局内建设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以反映国土法治进程、弘扬国土法治精神、展示国土法治成果、传播国土法治文化为主题,运用图片、展板、文字等方式,展示我局近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程和成果。
(二)丰富国土法治文化阵地新载体。一是利用我局信息平台进行法治宣传。通过信息平台向干部群众发布国土法律法规信息,让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国土法律法规。二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法治宣传。我局将与清风频道联合制作国土执法记录片,通过电视广泛播放,宣传国土执法形势,起到教育、震慑土地违法行为的作用。
(一) 职工文化建设有利于满足职工群众的迫切需求。职工文化是由职工群众创造并享有的文化, 是反映施工群众生活、表达职工群众情感、体现职工群众思想价值的重要社会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事业职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期盼越来越迫切, 对精神文化的品位和层次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职工文化建设, 顺应了职工群众文化发展由低到高的自身规律和和发展形势, 能够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迫切需求。
(二) 职工文化建设是在新形势下凝聚发展力量的重要手段。企事业单位事业的发展, 需要凝心聚力, 而凝聚职工群众, 除了进行物质激励、思想动员和职业道德教育外, 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就是借助职工文化建设的力量。通过充分发挥各种平台和载体加强职工文化建设, 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提高职工群众的归属感, 从而为行政企事业单位凝聚起发展的强大活力。
(三) 职工文化建设是充分发挥工会群团组织部作用的本质要求。工会群团组织具有教育和教化的功能和职责, 承担着职业技能培训、核心价值观引领、审美情趣培养、思想政治引导等重要职责和功能, 职工文化建设需要以工会群团组织为依托。近年来, 在党的领导下, 我国工会群团组织积极履行职能, 快速发展并不断向新经济组织延伸, 在搭建平台、规范引领、服务指导职工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生了良好效果, 深得各种组织内职工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因此, 可以说职工文化建设成就, 是充分发挥工会群团组织作用的本质要求和必然结果。
二、工人文化宫在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一) 活动场地优势。工人文化宫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活动设施, 包括教室、图书馆、溜冰场、歌舞厅、棋牌室、剧场、电子阅览室等, 而且工人文化宫是公益性机构, 其内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活动场地和设施都是通过优惠甚至免费的方式向职工群众开放的, 使得职工群众能够积极借助工人文化宫这个平台参与活动, 实现愉悦身心、提升素质、增长才干的多种目标和效果。
(二) 文化传统优势。工人文化宫是工人举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承担着发展和繁荣工人文化的重要职能。此外, 工人文化宫在组织各种规模和类型的文化艺术活动方面具有明显的经验和传统优势, 能够支持或举办辐射范围广、影响面大的各种文艺活动, 具有很好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 文艺骨干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 工人文化宫大都团结和积累了大批老中青专兼职文艺人才, 为组织开展重大职工文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文艺人才基础。一方面, 工人文化宫可以充分发挥这批文艺骨干的创作才能, 生产出更多优秀作品;另一方面, 大量的文艺骨干是工人文化宫深入基层、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重要媒介和桥梁。
三、更好地发挥工人文化宫作用促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 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 积极探索, 努力改变文化建设理念陈旧、形式呆板传统、内容简单单一的现状, 让广大企事业职工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 积极搭建职工文化活动的平台。一方面, 要切实抓好工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 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秩序等方面积极创新, 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的“职工乐园”职能。另一方面, 要注重提升工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特质, 积极打造工人文化活动品牌, 充分体现工人文化宫活动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三) 充分展示职工文化建设成果。要突出工人文化宫的文化阵地作用, 积极举办富有思想性、时代性、导向性、示范性、参与性、互动性的职工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的重要宣传阵地作用, 在创造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展示职工风采方面的多出成果, 增强职工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 努力提升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工人文化宫是党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大学校”。因此, 要充分发挥好工人文化宫作为教育培训基地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积极举办各种培训班, 抓好文艺团队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基层职工文化创作和文化发展的辅导与指导, 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 切实发挥工人文化宫在服务职工群众成长进步中的特殊作用。
摘要:职工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社会意义。工人文化宫在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新形势、新阶段, 充分发挥好工人文化宫在加强文化引领、提升文化层次、追求更高艺术、平衡区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积极探索职工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
关键词:职工文化建设,文化宫,实践
参考文献
[1]乔东.工会如何开展职工文化建设[J].中国职工教育, 2014 (07) .
[2]田树玉.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培训, 2015 (14) .
[3]巩方林.关于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4 (02) .
关键字: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农村文化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基层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应以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为导向,以为农民提供最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不断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乡镇文化的建设。文化员要根据所辖区域的经济水平、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地位,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重要意义
1、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在党先进的指导方针下开展工作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组织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激发了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在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中得到了精神的提升,并深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培养,在农村逐渐形成了一种讲文化、讲道德、讲素质的良好氛围,适应时代旋律的步伐。
2、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它的主要职能作用就是为广大的农民群众组织、宣传文化活动,引导并示范农民加入到文化传播和学习的道路上来,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3、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宣传文化的主体,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接触,能够有效的立足于基层文化的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合适的文化服务,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不仅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升自己,还为农村营造了稳定的文化环境,提高了农民学习文化的意识,为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显示了自己作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体现了它的公益性本质。
二、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文化水平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由于受到地理、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制约,使得一些农村的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有的落后村落没有正规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开展文化活动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农村的发展相对城市来说都是滞后的,很多农村群众由于思想道德水平有限、法律意识不强,再加上精神生活的空虚,常常尊崇封建迷信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黑色文化,严重阻碍了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设施名存实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被人们热爱并积极使用的文化场地及设施都逐渐破旧,有很多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废弃了。农民在没有任何文化设施的情况下,渐渐把赌博、酗酒等不良休闲方式带入了他们空虚的业余生活,使农村的文化氛围遭到破坏,很多家庭还常常为此大打出手,不利于安定社会的构建。
2、文化队伍力量渺小。一支有素质、有文化、有理想的文化队伍是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但现在的农村中没有这样能够带领大家的骨干力量,很多青壮年都去了城市打工,那些有文化、有素质的能人又不甘心留在农村,所以导致农村文化队伍的失散。
3、文化资源未被利用。近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已经在很多乡镇投入了远程教育的建设,以提高农村的办公资源水平,但是很多农村并没有把国家提供的资源充分利用在文化建设上,而是将其改为乡镇领导的会议室或接待室,一些试点村从未开展过远程教育活动,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使那些文化资源成了点缀,形同虚设。
4、文化建设投入有限。文化活动想要顺利、有序的开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持,而农村由于集体经济水平较低,使很多文化活动无力开展。以前村委会总会定期为农民出钱播放电影或者请戏班唱戏,而现在,农民只能偶尔在一些富裕的个人或个体企业举办婚礼庆典、开业典礼或其他喜事儿的时候看到一场戏曲或文艺节目。即便有些乡镇经济水平较高,他们也是把工作重点放在铺路、修桥、建校等方面,文化建设始终被忽略,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
三、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再不用为温饱问题烦恼的新时期,农民已经对文化以及知识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以往文化站被动送文化下村社的体制已经不能在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文化站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主动为各村社送出文化,在农闲或者农民的业余时间为大家播放广场电影、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等等都是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很多乡镇还将一些农村的文艺骨干组织成文艺演出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演出,使农民不再觉得精神空虚,而是积极参加于各种文化活动中,这些文艺队不仅为农民们演出,还能辅导农民们自发的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有效的宣传了党的先进政策。
2、坚持文化传播的主导地位,发挥文化站的公益性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先进文化传播和宣传的载体,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沿阵地,文化站不仅为人民群众起到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更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乡镇文化在传播文化的时候,严格遵循党的指导方针政策,使人们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深受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熏陶,逐渐意识到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农民学习文化、了解科学、掌握技术的欲望,农村渐渐形成了讲科学、讲文明、讲文化的优良环境,人们不再受封建思想的干扰,而是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分显示其作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体现了它的公益性本质。
3、担负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争取改善文化设施。当前很多地方过分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文化的建设,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要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负责,努力改善文化设施的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内容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通过这些活动加大宣传我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引导大家与时俱进,跟上党前进的步伐,适应时代的主旋律。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推荐阅读:
创新基层法院文化建设06-12
部队基层文化建设规划07-05
乡镇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总结06-0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06-03
农村基层法律文化建设谈10-01
浅谈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现状09-20
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之我见10-09
西吉县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6-01
关于海关基层的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06-03
阵地建设文艺文化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