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精选10篇)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管理被普遍认为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制度是企业人为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企业的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高效.规范的标志和保障,那么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该如何处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呢?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关系.1.企业文化没有强制力,它是软性的,靠员工自觉来运行,企业文化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企业经营的道德规范,员工行为违反企业文化,会遭到~的谴责;而企业制度具有强制力,它是刚性的,它的正常运行要有强制力来保证,企业制度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企业的法律,员工违反制度,就会遭到制度的处罚.2.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既有统一,也有对立.统一面表现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须的,就像社会治理既需要道德规范,但也需要法律一样,而且法律所规定的都基本上符合道德规范的,同时两者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立面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作用的方式不同,一个行为符合企业文化,但不一定符合企业制度.同样符合企业制度但不一定符合企业文化.3.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跨越腾飞的基础,而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稳定.规范.持续.高效的保障.企业文化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可以使企业生成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同时对企业的战略.策略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和默契;企业制度通过强制力的保证可以使员工在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行事,长期形成习惯,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和高效,企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能使确保经营管理稳定和持续.4.好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反之坏的企业文化却妨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好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能促使好的企业文化形成,不好的.不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却会导致企业形成不好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形成员工遵守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容易进行,如果企业形不成员工遵守企业制度的文化,那么就会对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形成障碍,甚至使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无法进行;好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有利于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但是不好的.不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却容易让员工意识混乱,对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利,甚至离心离德.5.企业文化应指导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企业制度应去规范企业文化.这就是要保持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一致性.二.那么企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该如何处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关系呢?

1.首先不要把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混为一谈,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2.要知道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不是那个比那个重要,而是同样重要,要坚持两条腿走路.3.企业提出的价值观和口号.目标和希望如果没有融入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就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但是企业可以将他们通过企业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细化到制度融入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企业的文化.4.企业要建立相对开放的企业文化,欢迎各种先进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但是企业的"根本大法"(对企业的整体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的制度)要相对保守.现在企业不断的从别处引进职业经理人,但是中国又出现一种职业经理人一般不会在一个企业停留太长时间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引进,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先进的文化,但同时会出现对企业的战略和制度带来一定影响,如果两种文化的冲突上升到企业"根本大法"的高度,就会对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企业即便是引进职业经理人,企业也可以学习他引进的先进文化,但是必须要求他的行为要受企业"根本大法"的制约,不能让他的行为践踏企业的"根本大法".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战略的连续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稳定性.5.企业文化有好坏之分,所以企业要对自己的文化经常进行检讨.好的文化要发扬,但是坏的文化要抛弃,就像有的企业中的爱岗敬业的文化,那就要发扬,并且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好的就像时间观念差,效率低下的文化.企业就要用制度的强制力去扭转,比如一个工作要求什么时候完成就得上升到制度去考核,完不成要如何处理.开会经常迟到,影响会议议程进行的要按照制度去处理.通过制度去扭转不好的文化,使其向好方向发展.6.制度也有好坏和合适不合适之分,所以企业也要经常对制度进行检讨.能够促进企业形成好文化的制度要保留和发扬,比如能够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的制度等;但是防碍企业好文化形成的制度要修改.7.企业文化有主文化和次文化的分解,企业制度有"根本大法"和部门制度的区别.这样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时,要进行相互对应.主文化要与"根本大法"相适应,次文化要与部门制度相适应.这样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就会出现协调性,减少许多矛盾.8.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用先进的制度来促进优秀文化的形成.9.企业的先进优秀文化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和发扬.企业制度要为企业文化做好服务.10.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报纸.杂志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2

一、制度与文化的内在关系

(一) 制度到文化是一种升华

制度的本质是人类利益博弈的一种均衡。从制度的发生过程看, 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博弈, 是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从制度的功能看, 制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准则, 进而使人们形成不同的行为预期, 提供了不同的激励。从制度的具体表现看, 制度体现为人类合作的一种共同知识。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 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当然, 并不是企业的任何管理空间都需要制度的存在。随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软性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员工的行为习惯。如果员工都有“爱我公司, 勇创第一”的意念, 那么员工的行为定然会朝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前进, 又何须制度约束?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长时间的凝练和积累。但是企业文化的萌芽却离不开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因为这些是形成企业员工行为方式标准的源泉。所以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必须从正确的制度开始。因此, 制度到文化是一种升华。

(二) 制度到文化是人的行为由被动到主动

制度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塑造精神文化的根本保证。精神所倡导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必须依靠制度的保证去实现, 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人们的行为, 并使精神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 并对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制度的建立, 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 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新的精神文化这一螺旋上升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 作为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能够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竞争是人才竞争, 是制胜关键。但文化才是真正的关键。文化似胶如漆, 是纽带将人才凝聚连接在一起, 否则一如散沙。人才并不必然构成生产力, “人才+好的文化”才是生产力。既要重视人的身体和智力, 又要重视价值观的培养。制度并非条条框框, 而是人们内心活动的潜规则。制度的精神重于形式。制度是文化的显件, 文化是制度的隐件。企业内人与人如果缺乏诚信、友爱与合作的文化, 靠制度防范是不起作用的, 内耗型文化损害经济增长。科技是生产力, 文化也是生产力。

二、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

(一) 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管理

1. 企业发展需要先进的企业领导。

先进的企业领导能够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目标与步骤, 为企业发展谋划措施, 为企业发展组织人、财、物力, 能够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 企业发展需要广大员工共同努力。

广大员工不仅是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执行主体, 而且应该是企业不同层次发展的决策主体。企业中方方面面的决策很多。企业领导不应该也不可能独揽所有决策权力, 而应该积极动员并热情鼓励广大员工投身于企业发展。广大员工只要拥有一定的创新权力、承担相应创新责任、享受应得的创新利益, 那么企业发展将获得强大动力。

3. 企业发展需要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略。整体性发展、长远性发展对企业具有重大意义。

4. 企业发展需要创新意识, 尤其需要企业领导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而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行为。

先进的企业领导、员工的努力、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创新意识, 这些都是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企业管理是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或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以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可见,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企业发展是企业管理好坏的评价标准。

(二) 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到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实质是以文化为手段, 以管理为目的。它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理论, 将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制度上升到文化层面, 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创举, 给企业管理理念和实践带来生机和活力。企业中的管理实践变革, 必然带来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变革挑战, 企业文化要随之改变, 创造支持变革并使变革维持下来的企业环境。企业是人的组织, 只有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改变了, 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创新。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企业的管理实践在不断地受到变革创新的挑战, 企业的员工追求的意义和价值也在变化。企业文化要适时地做出变革, 从管理变革中发展企业文化, 创造出产生更高工作满意度和价值的企业生活方式。

三、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文化

(一) 财务管理制度到财务文化的升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想顺利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取得盈利, 就必须加强财务工作。在现代企业制度中,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这就要求企业将财务管理置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更新观念, 转换机制, 实现由财务制度到财务文化的升华, 促使企业目标价值的实现。

财务管理制度就是要求一定范围内的成员共同遵守和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财务规程和规范。一提到财务管理制度, 我们往往把它定义为财务行为规范或规则, 财务管理制度的变革也就是要改变规范或规则。由于我们过分强调财务管理规则的重要性而忽视其效果, 最后走进了制订财务管理规则, 修改规则, 再制订规则的怪圈。其实财务管理制度应当成为人们对于财务行为规则的“共享的信念”, 即人们如果不相信给定的财务管理规则, 那么就不能说有了财务管理制度。如果人们不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当一回事, 那些成文的财务管理制度就不构成我们制度的一部分。同样, 我们经常看到从外部引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往往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

财务管理制度是在博弈中形成的, 其变化是人们对博弈规则的“共享的信念”发生变化的结果。人们“共享的信念”真正发生变化应该是相当缓慢的过程。财务管理制度的变迁常常就是文化和财务文化的变迁,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法律的因素都将发挥作用。

企业财务文化则是指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 企业财务部门和全体员工在长期理财活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理财物质成果、理财制度成果和精神成果表现形态的总和。外延包括财务物质文化、财务制度文化和财务精神文化。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复合体, 同时也是企业文化中影响很大有显著特点而又丰富多彩的一部分。

(二) 企业财务文化的功能

1. 帮助对企业的认知, 借助于符号系统的记录, 人们可

以了解和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的历史、现状, 了解和认识与其他企业的差异, 考察自身财务管理的具体运行过程, 探求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只有了解了一个企业的财务文化, 才算真正认清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真面目, 也只有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才能真正把握住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神实质, 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

2. 加强企业内部凝聚, 每个企业的内部都有一种或大或小的向心力、凝聚力, 这是文化凝聚功能的具体体现。

企业财务文化系统存在着一种双向辐射现象, 一种是内辐射, 产生向心力, 发挥凝聚功能;一种是外辐射, 产生发散力, 发挥融合功能。这两种功能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 相辅相成, 是企业财务文化形态保持相对独立、相对完整, 同时又在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首先是“凝”, 即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财务文化的作用下呈现出一致性和一体化状态。其次是“聚”, 即由共同的财务文化活动所导致的原来并不在一起, 甚至思想并不一致的人们, 在企业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间内趋向同一种财务行为。

(三) 企业财务文化的建立和实施

1. 财务文化建立的原则。

企业集团要保持财务文化和企业文化、集团和成员公司财务文化的协调, 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不冲突原则。即财务管理文化不与集团的企业文化发生冲突;成员公司的财务管理文化不与集团的财务管理文化发生冲突;专业化原则。即财务文化要充分利用财务的专业特色, 财务文化要充分利用财务的专业表现形式;细分化原则。即在与企业文化不冲突的前提下, 财务系统可以细分。

2. 财务文化的内容。

精神文化是财务文化的核心, 一般地说, 它包括财务价值观, 财务精神、财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心里素质、理想、信念、作风等各种内在的精神现象。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对财务管理内涵的认识、财务价值观、财务人员的使命、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财务人员观念和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等。

3. 财务文化的推行

企业财务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把这些财务精神文化明确描述出来, 在企业范围内予以统一, 并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推行。统一对财务管理内涵的认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财务与会计的涵义、关系、职能、目标等基本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必须在财务人员当中形成统一认识;统一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 是企业文化和财务文化的核心, 同时也是财务人员价值观和对企业价值观的专业诠释和具体化;统一财务人员使命。使命是一个组织及其成员所承诺要承担的重大责任, 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鼓励和引导组织的活动与其长远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财务人员的使命就是财务人员对所在组织承担的重大责任。企业的财务系统必须明确其财务人员了解其所承担的责任, 增强责任感;统一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道德就是对财务职业活动提出的特殊道德规范;统一财务人员基本观念。财务人员的观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财务管理行为, 错误的观念会导致财务的错误行为, 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财务人员要树立创新观念、现场观念、成本观念、程序观念、服务观念等, 使所有财务人员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学英.煤炭企业财务文化优化分析 (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 (11) .

[2]曾麓.试论企业财务文化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4) .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建设整合初探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整合

一、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形成制度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价值观是形成制度的直接依据。因为,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实践,所以实践才是制度产生的发生论根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纵观国内外任何一个优秀企业,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背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的价值文化、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整合而成的企业综合实力。当前,市场竞争单靠物质力量较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通过企业文化力整合的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因此,加强企业制度建设,需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来优化整合企业的意识形态资源,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培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制度强化文化

一个制度的形成,是以某种理论为指导的,这个制度被不断强化的过程,也就是价值观念不断被宣传、认识和认同的过程。制度对文化观念的强化,既包括量的扩张,也包括质的飞跃。观念一旦被制度强化,便成为一种“文化”,它意味某种理念的普遍化、某种发展目标的确定,因而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南。研究表明,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部分,制度执行力的程度受到企业文化的反作用。没有良好的制度管理,制度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失去刚性,企业文化就会朝着低劣的方向发展。经盛国际管理咨询机构总裁叶生在《给中国式企业文化画像》一文中谈到:“在没有良好的制度管理基础时,强调企业文化的作用容易导向人治主义和虚无主义,企业文化的基础是科学的管理制度。”众多企业管理者知道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各种制度,但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过程监督、控制与处置等管理环节的断裂,形不成所谓的“闭环管理”,有的缺乏对管理者的管理,有时制度的制定者竟然成为制度的率先破坏者。如此,制度的执行便成了“贯彻在口头上,落实在文字中”。制度执行环节力度的缺失,必然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表象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空中楼阁”。

二、企业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与分析

(一)执行制度,各取所需

缺乏企业整体利益意识,工作中率性而为。在同一制度面前,不能全面地贯彻执行,而是进行随意的曲解或“变通”,对自己或小集体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或小集体无利的就不执行。这是导致企业管理混乱的重要因素。

(二)同一错误,重复发生

缺乏制度约束意识,无视企业规章制度的存在,个人或小集体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人为错误,多次被纠正而又多次重复,甚至造成较大失误时仍对有关制度抱麻木态度,没有抑制错误再度发生的整改措施。

(三)常换制度,疲于堵漏

管理制度在于管理,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起来没有刚性,就不会按照企业管理的初设轨迹运行。而且,执行者又常常采取行为变异的形式对付制度。在这种状态下,就只好再换一种管理制度去约束执行者变异的行为。如此,企业管理就成了“救火”式的管理。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建设整合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和稽核部门的权威性

执行企业规章制度的宽严程度不能因人而异,要标准一致,一视同仁。要在全员中树立“制度平等,违规自纠”意识,不搞“下不为例”。稽核部门人员更要秉公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的稽核。“一个计划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设计,更在于执行。(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152页)”制度执行亦然。

(二)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纪律,培养严明的工作作风

纪律是保证执行力的先决条件,什么是纪律?纪律首先是服从,下级服从上级、部门服从公司、公司服从集团。令行禁止,决定的事和布置的工作必须有反应、有落实、有结果、有答复。各项工作要杜绝有工作没计划,有计划没任务,有任务没执行,有执行没督办,有督办没结果,有结果没奖惩。

(三)加强执行制度的过程控制

制度的实施过程要科学、规范,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制度的初衷,因此,必须加强执行制度的过程控制,并随时进行“对标”和“纠偏”。企业管理的大忌,就是失去事物的过程控制而任其随意发展或自生自灭,最终导致结果与初衷的相悖。实践证明,失去过程控制的管理,是没有效果甚至有负面效果的低级管理。

(四)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其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任何制度随着人员的不断更替,随着时间的不断延伸,随着内外管理形势的变化,都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或新的不适应。从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出发适时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其针对性和科学性,应当是企业自动自发的行为,这有利于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刚性,是组织管理、行为管理和经营管理有序的重要一环。

(五)加强对管理者的管理,促进领导力的提升

提高企业制度执行力的刚性,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加强对管理者的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对高层管理者的管理。高层管理者,是制度执行的操作者与监督者,如果高层管理者在执行制度中发生过失或人为地进行变形,就会直接撼动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从基础上破坏制度的执行力,管理的层次越高,对制度执行力的破坏与负面影响越大。加强对管理者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敏感区和不可或缺的管理要素。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落地与制度建设 篇4

——从“李磊上交古剑被奖励500元”谈企业文化落地

摘要: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不管你重视或无视或忽视,它像空气一样存在着、影响着企业的员工一言一行甚至企业的生存发展。我们看到一些企业有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但是这些似乎离员工很遥远。企业也不乏口号、满墙的标语和一摞摞包装精美的文化手册,但是员工并未像企业想象的和企业一条心。文化理念是一种假设,并通过原则和制度落地。本文从“李磊上交古剑被奖励500元”谈企业文化落地与制度建设。

10月26日,丹凤县粘土工李磊捡到一把青铜剑,上交到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被奖励了500元人民币。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因奖励金额与文物本身的价值(十几万元)相比差异较大, 就“奖励500元”是否能促使大家“公民继续主动上交文物”这一重要目的上,引发了各地媒体包括《人民网》、《党报》等代表国家官方思想的权威媒体的讨论。分析者指出,观望着可能将不再上交,这样更加导致私藏文物和走私猖獗,进而导致文物流失或者国家以更大代价收回文物。我们不能要求公民都有李磊这样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标准,毕竟,李磊只有一个。要想鼓励公民主动上交文物的积极性,恐怕政策也应该与时俱进!

“500元现象”折射的是国家文化形成中与国家制度落实执行的矛盾。在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希望公民像六七十年代那样无私奉献是超越一般道德标准的,普通人很难做到。无论是国家制度还是企业制度,都是针对普通人制定的,不是为雷锋、焦裕禄式的道德模范定的,雷锋毕竟是极少数。反过来说,希望人们无私奉献,那是否国家或企业创造了无私奉献的土壤呢?

制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的载体

“500元现象”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落地非常相似。企业文化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其实是一个假设或者美好的希望。比如公司倡导奉献(不是“无私”奉献)精神,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如何才能使员工有奉献精神呢?人是有惰性和私心的,企业要给员工一个“学雷锋(奉献)不吃亏”的原则指引,也必须建立一套鼓励、激发员工奉献的保障机制。这时候员工会将信将疑:学雷锋不吃亏,那我试试吧!经过尝试一段时间后得出一个结论:学雷锋真的不吃亏!于是大家纷纷学雷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奉献”的企业精神就沉淀下来了。

反过来,如果企业只是有奉献的企业文化,但是没有原则和制度,员工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久而久之,“奉献精神”就成了弱势文化,奉献精神就成了真正的口号。同样的,员工如果学了雷锋之后发现,老板看不见,奖金没人多,升迁也没他,偷奸耍滑的反而成了老板的红人。于是原来奉献的员工要么消极怠工,要么进入偷奸耍滑员工的行列,从此奉献的员工越来越少。这是典型的企业文化与制度两张皮,自说自话。

因此我们就有这样的结论:文化理念是一种假设,通过原则和制度落地。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原则必须覆盖企业文化,否则文化手册再厚再精美,也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

非正式制度同样影响企业文化

非正式的制度有公司做事的原则、方式、行为准则等。它是企业内部的行为指南,大家做事公认的行为准则,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

为什么有的企业讲诚信,但是总有员工不诚信的事情发生。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特别是老板的倡导与示范,在企业制度不健全的时候,老板的话就是制度,老板的做事方式就是原则。一旦老板的承诺兑现不了,做事方式有违大多数员工的认知和价值观,不良的文化风气就会蔓延,负能量丛生,进而侵蚀公司健康的机体,甚至危及公司的生存发展。有企业的老板抱怨“为什么员工没有主人翁精神,这些年轻人都怎么了”。其实不是“懒人、坏人都到某个企业来了”,老板做事的原则方法和公司的制度不健全、不能得到贯彻执行,文化建设不能以人为本才是根源。

有健全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仍需要与时俱进

企业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在基本完善的前提下,还应做到: 消化吸收。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之一,与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承,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具体提炼。因此,务必让每位员工全面理解规章制度的细则,进而理解本公司的文化精髓。灵活创新。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让一家企业充满活力,就是在矛盾中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我们的制度和文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以期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始终一贯。任何制度,不能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我们的管理者,尤其是老板,应带头做好榜样,始终坚持一贯的立场和工作作风。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5

文章导读:在企业管理中,经过一定的程序正式颁布的规章制度是正式制度,而藏在脑子里的表现为集体潜意识的文化是非正式制度,两者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关系非常紧密。那么在企业文化咨询、企业文化建设中,何为企业的制度文化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呢?此文将为您一一作答。

正式的制度是组织的“法典”,是维护组织核心价值观的武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的约束性力量,正式制度代表正式约束,是可以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是对各种关系处理的明晰的规定,并不解释为什么的问题。

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用意志“人造的”,是保护某种利益的产物。而非正式制度是组织的文化,在企业就是企业文化,是制度层面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制度文化对于企业行为是非正式的约束力量,即是一种非正式约束,是在观念上,舆论上,气氛上,道德上,精神上左右企业行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两股力量的合一才能使组织力量强大。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相互作用并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正式制度体现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企业文化要与正式制度相匹配。如果两者相互脱离,正式制度不能体现核心价值观,或偏离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则组织正式制度在实践中必然会遭遇来自文化的无形抵抗。

使正式制度降低或失去效用。相反,如果非正式制度的企业文化不能与正式制度所需要确立的文化相协调,则这种文化自会成为正式制度实践的阻力,使正式制度遭遇“滑铁垆”。这时,或是应该变革文化,或是应该检讨制度是否高出了组织成员能承受的文化心理,修订制度的不适宜部分,或加大心理调适的“修正”,或使制度的“演变”循序渐进。

“企业的制度需要通过正式组织网络传递并起作用,但不可能达至的地方就得靠制度文化的作用。但没有刚性的制度,制度文化也是没有附着力的。企

业的制度文化是通过观念、信念、精神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传递和影响。他是企业看不见的网。”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正式制度的重要补充,没有这种补充,正式制度往往很难发生效用。一般说,正式的、有形的制度要通过无形的制度来“匹配”,作为意识形态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不能忽视的无形的制度安排。强调与制度和谐一体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为了使管理更加柔性化,增加管理的弹性度,也是为了加大管理的密度,“文化是无所不在的”,只有借助文化的力量才足以织成管理格局中那张疏而不漏、厚薄均匀的网。维持一个组织的“稳态”主要靠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

小贴士:深圳市上员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由精于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战略管理、营销策划和企业品牌规划的多位权威人士和相关机构共同组建而成,汇聚具备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和曾经在国际知名公司任职的众多优秀人才。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6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形式来规范的,基本形成了“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应如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保证作用,便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制度

一、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

1.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

2.会计人员素质有限。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出于个人利益驱动无视会计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对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参与贪污、挪用公款、盗窃资金等违法违纪活动。会计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无法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3.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高层管理者是实质上的“自由人”。同时,对受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受限。其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有关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在内,经常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简单理解为会计监督,而且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未能发挥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些都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

从有关定义中看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可以说“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也是内部控制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与会计信息产生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而高质量的会计规制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高质量的会计规制,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会计规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由于执行人员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二是执行人员故意违背会计规制。相应地,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即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会计规制制定者将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制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这是由会计规制质量的高低所决定的,不属于内部控制所能影响的范围;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规制的基本要求而运用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由此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则是指出于主观故意或外部压力弄虚作假、粉饰舞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是内部控制应着重关注并加以防范的失真。

针对“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目标,内部控制要对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规制性失真进行治理。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现有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停止使用。这个过程使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增大。首先,新准则规定下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格式及编制要求等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准则的应用指南于2006年底正式发布,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及掌握新会计准则,并做出适当的衔接调整。相比现行会计规制而言,会计人员若对新准则理解不够准确、专业判断有失偏差都可能增加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其次,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存在很多讨论。国际趋同后的会计准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更多的专业判断,这些选择空间本身就增大了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因此,按照我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的内部控制的思路,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控制”中最基本的环节就向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则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项顽症,其与真实会计信息的偏差程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后果也比另外两类失真更加严重。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已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从完善法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的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风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其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容忽视,只有使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

2.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对于普通员工,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的原则、职能、方法与措施基本都得到了贯彻实施,但还会频频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改变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性,遏制“内部人控制”和“管理者越权”现象。其次,完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再次,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并建立、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引入外界有关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合理监督,减少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操控,为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7

一、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笔者认为要实现对企业的管理, 应该重点从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对这两个方面有个整体的了解。

1. 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 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 公司目标与战略, 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它以制度的形式来实现对企业中人的约束进而实现对企业的管理, 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硬性约束, 是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与约束, 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 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 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 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 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地讲, 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 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 习惯成了自然, 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 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 又会反作用于 (约束) 大家的行为, 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 随企业产生, 随企业消亡而消亡。即使没有总结或提出外在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依然是存在的。也就是说,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约束, 不具有强制性。企业的兴衰在管理, 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发挥、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人成为企业管理的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 促进人在组织管理中实现人生价值, 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并存, 共同作用于企业中的人, 它们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两者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和丰富企业管理制度。二者内部和二者之间的协调, 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与存亡。

1.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包涵、相互联系的。

两者“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首先,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不管是企业的外在表现, 还是内在精神, 都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管理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其次, 企业管理制度本身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中规定了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 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 而且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 所以企业管理制度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

2.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首先, 企业管理制度化过程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 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 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体现企业核心理念的企业制度可以强化企业文化, 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与完善, 最终使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 成为员工共同认可的思想。相反, 不适宜的管理制度则会使企业偏离其核心, 与企业文化建设方向背道而驰。其次, 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制度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形成之前, 制度的执行只能靠外在的监督进行约束, 一旦监督不力员工就极有可能不按要求去做, 管理成本很高;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员工的行动就会变成一种自愿的行为, 无须加强监管。可见, 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自律意识”, 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当一些有形的制度真正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那么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可以说,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长期坚持和积累的结果。然而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会出现,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根据新环境创造出更好的保存企业核心理念的管理制度。

三、实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融合的建议

通过深入探讨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以制定相应的企业管理体系, 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

1. 创造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共生环境。

在企业中,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存在有以下几种情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不一致, 即是二者方向不一致, 相互冲突, 根本没有处于共生的状态;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一致, 即处于共生状态, 但也有高度一致和低度一致的区别。当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较为一致时, 二者处于共生的状态,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共生是企业所追求和应该实现的, 不良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则诱使企业不当行为, 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乃至破产。所以, 必须为两者创造良好的共生环境。方法如下:第一, 选择符合企业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员工有利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共生, 且能推进二者共生, 从而更加有力地推进企业的发展。第二, 用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培育员工。企业如果能够选择到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 是非常有利的。但多数情况下, 是很难的。所以企业更应该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培育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 并保留这些员工。

2. 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培育企业文化、丰富企业管理体制的内涵。

企业文化只有建立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定的, 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一个企业把自己倡导的理念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持之以恒, 积淀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但要使这种文化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 还必须把它制度化, 使企业的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及员工的价值观等都充分地体现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鉴于此,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建立管理体制, 引导实践活动。企业的生命在于管理, 管理的核心是文化, 培育企业文化, 需要企业员工共同实施, 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行为。企业要采取多样的形式, 提高广大员工参与和实施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从而建立一整套企业的管理体制, 并用管理的竞争力推动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落实。其次, 在实践管理中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形成团队精神。企业的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 是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 通过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而形成的。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自我行为与集体行为结合、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并重”的企业价值观理念, 引导员工认同团队, 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知识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企业要想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与管理体制一定要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在建立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的同时, 能够注重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用企业的核心精神理念统一员工的利益观和价值观。要将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 人性化地激发企业员工的行为动力, 从而使员工能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自觉自愿地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企业利益为重。只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良性地激励员工的自我行为动力, 才能真正使员工自我行为指针始终指向员工个体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 并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 共命运, 一朝着企业既定的宏伟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焦峰峰.试述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5 (15)

[2].任相文.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4 (9)

[3].张道永.论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之间的关系.现代商业.2008 (9)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执行

一个企业的稳固发展离不开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坚决贯彻规章制度的强有力的执行力。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能够使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有序的进行,为企业职工提供工作导向,为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营造出平等、互利的工作氛围。在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后,如果企业无法贯彻执行,就只能是废纸一张,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对企业的长久发展也毫无益处。但凡成功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上都有一套完善的相关制度,并且在制度出台后,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制度以及制度执行力是长久发展的必备条件。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生产经营等环境因素不断变换的情况下,企业的制度本身也需要因时制宜,以顺应企业前进发展的潮流。任何制度在制定之初都是为了企业管理服务,虽然初期可能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业绩,但是它的时效性和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永远完美无缺。在与时俱进对企业原有制度进行实践、完善的前提下,企业还要根据内部与外部情况的变化不断建立新的规章制度。

企业在管理制度建设中虽然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是只要认识到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坚决贯彻“法治”思想,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笔者认为企业的制度建设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管理部门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避免的需要经历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在发展初期,因经营规模、生产水平、职工素质等因素,或许依靠简单的“人治”就能完全管理企业,但是随着经营规模的壮大、部门分类的增多、职员增加等情况,简单的“人治”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更甚者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从“人治”的道路转向“法治”,利用规章制度的标准化管理去约束职工,科学引导企业生产与发展。所谓的“法治”,其实也就是科学管理的最高阶段标准化管理,它将企业至于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匡扶校正,限制去除影响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涉及多个环节,不管是市场、后勤还是经营决策部门,都应该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工作规章制度,做到管理体系系统化,这样不仅能在工作中约束职工的行为,同时也使得企业内部运营井井有条,从而在对外竞争中事半功倍。前文曾经提过,任何制度都有其本身的时效性与局限性,所以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必须有一个对制度进行建设监督的管理部门,这是很多企业在完善制度管理时容易忽视的。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制度建设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监督审查企业内部制度的管理与执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但能及时予以解决,而且在制度實践的过程中也能更直接接触到制度运行出现的问题,从而对制度本身不断进行修改完善,统筹部门间的制度运行与管理。

(二)制度管理的弹性化

企业的管理我们提倡“法治”与标准化,但在真正落实到工作当中时却经常困难重重,即是有着好的出发点,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法治”标准化的前提下,做到“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可以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软性变通,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如果片面追求制度化,忽视企业利益与运营,就显得本末倒置得不偿失。“柔性管理”也是工作中我们一直倡导的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的个性与特长,给予他们合适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工作,不仅有益于人际关系,同时也更能体现企业的文化魅力,凝聚人心。

企业运营的中心在于“人”,不管是主管还是职工,都只是企业运营中一颗螺丝钉,企业所要做的,就是使这些螺丝钉各司其职。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最终目的就是凝聚这些螺丝钉的力量,使企业这艘大船能扛过狂风暴雨,驰骋于市场的海洋。所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信任感,让他们真正处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企业制度的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落实,再好再完美的制度也只是废纸一张,没有任何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企业都存在令行不通,制度荒废现象,这对于企业的管理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如何加强企业的制度执行力,强化制度落实,就是我们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点。

“执行”是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点,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层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确保制度合理的前提下,才有执行的可能性与空间,但是仅靠这些就推动制度的贯彻落实,仍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其他相对应的措施。

(一)制度的培训

制度制定之后,如果不能被员工熟知,在工作中形成明确的制度意识,制度的执行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员工进行制度培训是每个企业都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制度的培训有三个必须:新人必须培训;制度的变更增添必须培训;对职工必须要进行循环培训。对企业来说,新人的输入不仅能增加企业活力,同时也能宣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营造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新人的入职培训只是基本,关于岗位个性化的培训则更多依靠老职工,因此对所有员工的循环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循环培训不断强化职工的制度意识,不仅能营造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风气,同时也能感染新进员工,强化制度在工作中的执行与落实。在企业制度有所变动时,周到及时的培训能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经营管理与生产运营环节事半功倍。

(二)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企业管理层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在很多时候也是制度的破坏者,制度在企业内无法顺利推行,与管理层本身无法以身作则脱不了干系。“权力大于制度”是制度执行中的一颗毒瘤,只有树立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的意识,由管理层开始坚决执行,以身作则,才能使基层职工上行下效,在企业内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意识。

(三)制度执行的奖惩考核机制

在企业中,对制度的执行必须进行监督和考核。监督是为了提高职工的紧张感,在工作中保持制度意识,而考核,则是为了对职工执行制度的行为进行奖惩。奖惩机制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职工的自觉性,对遵守制度的行为有激励作用,同时也能保持制度的权威性,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

每个企业中都有破坏制度的害群之马,同时也有遵守制度的先进分子,如果不对这些行为进行适当的奖励惩处,就会导致员工形成执不执行都一样的思维,不管前期筹建工作用了多少努力,到头来都只是付诸流水。

制度本身就是约束人的行为,职工很容易产生抗拒感,如果在推行过程中做不到有功奖、有过惩,只会导致职工抗拒感更加严重,更甚者还会影响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同时,在奖惩机制下,所有的职工都应一视同仁,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基层职工,都是奖惩机制的作用对象,只有像这样尊重制度,严格贯彻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制度执行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企业的管理制度重在建设,贵在执行。只有上至领导层下至基层员工人人以身作则,才能坚持不懈地加强制度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益处,让制度成为企业稳定的基石,执行成为企业发展的保障。总之,在企业管理中,既要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又要坚决贯彻制度的执行,保证企业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拥利.提高企业制度执行力问题初探[J].经济论坛.2009,(452):95-96.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9

作者:王小彬 高级会计师,迁安联钢增洲钢管有限公司财务部长

【摘要】随着钢铁企业利润水平的不断降低,导致各项税收指标的下降,而钢铁做为国家和一些地方财政支柱产业地位并未改变,税务风险越来越明显。本文从钢铁企业的特点和税务风险现状入手,阐述了钢铁企业内控制度设计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方法。【关键词】税收内控 税务风险 防范

一 税收内部控制与企业税务风险

(一)税收内部控制与企业税务风险涵义剖析

税收内部控制,它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管理或决策机构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企业实现“在防范税收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收价值”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内部流程、规范等控制活动。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执行发生偏差,从而遭受税务稽查等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法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管理在运用税法方面不当,因未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或多缴税款而加重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二)税收内部控制与企业税务风险之间关系

企业税务风险是一个比税收内部控制更为广泛的概念,企业税务风险是建立在税收内部控制基础之上,是对税收内部控制的自然延伸,它涵盖的范围比税收内部控制的范围更为广泛,企业税务风险包括税收内部控制。但税收内部控制是企业税务风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企业税务风险的目的是要防止危险和及时地发现风险,最重要的是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并设法把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的程度。税收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防范税务风险,设计好税收内部控制是防范税务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长效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风险越大,越有必要设置适当的税收内部控制措施。在社会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税收内部控制与企业税务风险必然会统筹安排、协调,直至统一。

二 结合钢铁企业特点来看设计税收内控、防范税务风险的必要性

(一)钢铁企业自身特点

1生产流程复杂。钢铁企业(不含采矿选矿)通常包括烧结、炼铁、炼钢、轧钢,还包括动力、制氧、机修等多分厂联合制造。因此其生产过程是多段生产、运输、存储;而且从原料投入到最终加工成钢材,整个流程环节多、流程复杂。

2生产过程中信息量大。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随着原料、燃料、辅料的信息变化,及生产过程中各节点之间保持相互作业需要进行过长的衔接而产生的大量信息。因此生产过程中信息量大。

3财务核算复杂。成本核算是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预算,我国多数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很少顾及到产品生产工序的准确记录。对成本不合理的损耗不够重视,认为成本控制没有必要,使得成本核算信息失真。这种不精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增加了钢铁企业的产品成本。

(二)税收内控设计、防范税务风险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钢铁行业,据笔者调查,在我市当地共有14家钢铁企业,占国税收入的65%,2011年缴纳增值税超过亿元的钢铁企业6家,其中三家企业年实现税金超过了5亿元。

由于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与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信息量和财务核算复杂多变,使得钢铁企业涉税问题越来越多,防范税务风险是解决当前钢铁企业诸多风险中的首要矛盾。完善钢铁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不仅是钢铁企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现代企业税收管理的基础要求。而且我国现在的管理模式是“税收征稽”,税收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现阶段企业的涉税违法行为仍然比较普遍,一旦遇到税收稽查,给企业带来的涉税风险,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内部控制尽管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部控制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内控体系,才能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钢铁企业只有加强税收内部控制的设计,规范运营流程,提高钢铁企业的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才能保证钢铁企业的长久、顺利发展。三 钢铁企业税务风险现状

(一)钢铁企业税务风险观念不强,纳税意识薄弱

我国多数钢铁企业是中央或者地方投资参与控制的国有性质企业。这些企业有“吃皇粮”的思想,认为国有企业税收和利润理论上都上交国家,收税多此一举。还有企业一味迎合税务机关使得企业在利益受损或者没有享受赢得的税收利益时,缺乏相应的维权意识,税务风险因此产生。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纳税意识及风险观念不科学,思维模式陈旧,跟不上对税务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对税务风险缺少有效的设计。导致该缴的税未缴,不该缴的税反而缴了,给企业

带来不必要税务风险。

(二)钢铁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影响可供筹划的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从钢铁企业自身特点看出:钢铁企业生产工序复杂,各个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税务监控,容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在诸如资金收付、账务核对和凭证审查等这些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引发核算风险;在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等资本活动中管理决策出现差错,也有可能导致财务管理风险。

(三)税收政策的变动导致税务风险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税收法律制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运行适时做出调整,具有较短的时效性。所以,税收政策时常发生变化,这样就增加了钢铁企业把握税收政策的难度,企业税收人员有可能没有及时掌握新的税收法规而使精心安排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税务法规滥用、错用,从而给钢铁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四 如何设计并运用税收内控防范税收风险

一项好的制度,必须要有好的应用才能保证其运行效果与效率。税收内控作为防范税收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设计是防范或减小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方法。成功的税收管理应该既能够确保遵守税法,控制税收风险,又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好的节税建议,创造税收价值。

(一)强化钢铁企业内部税收管理标准,规范各环节业务流程

内部税收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涉税会体现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环节,因此,要实现企业税收价值的最大化,就应该加强税收工作的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

一是要在钢铁企业内部树立税收筹划观念。对钢铁企业采购、生产、财务等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税法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收业务水平。并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及时作出判断并进行税收筹划更新和调整。实践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根据业务的变化对其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找出业务流程的控制点,分析在失控状态下产生涉税风险的大小;然后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一个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税收内控手册,按照业务发展和运行逻辑关系合理安排工序,以保证交易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可复制性。一旦控制住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即使具体办事人员不懂税收知识,只要能按设计好的程序操作,同样能将涉税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

二是加强发票管理。钢铁企业在对外采购中,有时会遇到对方开具不符合规定发票的情况。

如钢铁企业采购原料、材料的运费,对方开具“代理业服务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使得企业按增值税率抵扣的部分不得不按照运费税率来抵扣,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加大对运费发票的审核力度,积极联系、协商,要求对方开具运费发票。对于地方的特殊规定也要引起重视,比如在迁安地区要采购锰矿、莹石、膨润土要有资源税乙种证明,运输发票上要注明运输的车牌号等,这些都属于地方政策,也要加强学习,注视培训传达到业务部门。

三是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钢铁企业中对原材料、备品备件,在结账基建、技改技措工程项目领用物料时,要将领用的物料还原为实际成本后,在计算进项税转出,计入工程成本。

(二)完善内部税收风险测评体系

内部税收风险测评体系,是税收内控中最核心的环节。对任何大企业而言,风险的防控永远优于应对。钢铁企业可以通过正确评价税务风险、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适时预警等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控制机制。使钢铁企业形成较为系统的风险测评体系。

一是正确评价税务风险。评估预测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在钢铁企业经营过程中,应积极识别和评价企业未来的税务风险,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统地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二是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适时预警。以正确评价税务风险为基础,钢铁企业还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进行预警监控,尤其在纳税义务发生前,采集财收、会计、税收数据,计算出指标值,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发现可能存在风险的领域与项目,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完整的测评指标是一个体系,较为庞大,钢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有限的相应指标。税收风险的控制更是如此,只有将风险消除在潜在阶段才是最好的风险控制。这些风险指标在当地的钢铁企业税务管理办法中都能找到,企业应当认真对标加以分析。

总之,税务风险是钢铁企业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的风险之一。2011年7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11]71号),这是继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又一个关于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文件。

我公司被列为河北省154家大企业之一,2011年9月7日至9月19日河北省国税局对我公司进行了为期13天的纳税评估。此次评估是在国税总局机构改革,税务信息化不断提高,管

理重点和管理资源不断向大企业倾斜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河北省国税局大企业处根据我公司纳税申报资料、综合征管软件、税收管理员平台数据提取纳税指标不正常的企业,发现了我公司在2010年共有11个风险点,我公司都做出解释,为此财务部制定了《税务管理制度》和《税务发票管理办法》,不断提高税务风险内控水平。省局评估既是对以前财务税务管理工作的检验,也为今后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国税总局提出的扁平化管理,我公司被列为154户大企业名单中,各级国税对我公司的检查都将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我公司不断完善财务内控和税务风险防范体系。

2012年5月,省局又在国税总局培训中心组织了《大企业税收风险防范研讨班》,对大企业税风险管理做了重要讲解,企业通过结合文件精神,通过规范的税收内控制度设计,以此来防范控制钢铁企业的税务风险。使钢铁企业能保持一种长期健康的发展态势。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10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在形成之中,有人把企业文化归纳为在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向上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企业精神,以及管理制度等等,作为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合是有道理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属于社会主义企业中特有的党的政治工作系统,主要任务是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启发全体职工的思想觉悟,培育“四有”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正面灌输、系统教育、个别谈心等方法,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尽管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概念上有某种差异,两者又有着许多共同点和交叉点。从某种角度看,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你不能代替我,我不能代替你。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加强和创新。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企业和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企业精神,强化企业凝聚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出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有助于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协调、和谐和互相理解的氛围,为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服务。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下达到统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不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变得越来越讲究实际。特别是人们的文化心理、精神追求的多样化、复杂化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上一篇:国企军训个人心得下一篇:女宝宝满月贺词祝福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