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担任着培养高素质幼教专业人才的任务,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需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论文 篇1: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更加重视英语教学,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对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在学前教育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需要加快英语教学改革,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满足幼儿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不高,达不到要求,是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才能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

1. 主观因素

普遍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英语阅读语感较差。这些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 客观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很难提高英语水平,除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之外,客观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例如教学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设备等。本文主要分析两个重要的客观因素:教材因素和教学设备因素。

首先,教材因素。从实际学习情况看,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着差异,单一的英语教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师范专业各类学生的需求。

其次,教学设备因素。互联网时代,网络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所以,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灵活应用互联网。教学设备要进行更新,跟上时代的脚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便利。有些师范院校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语音室老化,图书馆藏书陈旧,机房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教学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1.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职学校进行教学时,要考查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高校的教学更加注重教学相长,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外,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亦师亦友,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 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学生在学习方法、接受程度上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为学生构建一个实践交流的平台。例如,让学生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实习,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学生在教学实习中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3.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的进度、方向等进行指导。

首先,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其次,教师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英语新闻解析、英语歌曲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对教学设备进行优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发展,学校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这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基础。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语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积极性降低等原因,已经成为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障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因此,学校要积极響应教改,加强英语教学的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课堂更加高效。同时,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必然能够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高峰.高师学前教育类专业英语教学刍议[J].高教论坛,2015(6).

[2]周沫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作者:邱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论文 篇2: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担任着培养高素质幼教专业人才的任务,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需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前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收稿日期:2010-03-01

作者简介:唐敏(1964-),女,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学前教育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研究;王建华(1964-),男,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思想政治教学与科研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哲学研究;粘淑玫(1964-),女,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舞蹈教学研究。

幼儿教师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要求教师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做支撑,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它要求教师把幼儿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动的准则;它要求教师能“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判断、决策,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专科或本科层次的学前专业,培养的应该是专业程度比较高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将会成为幼儿园教师或其他幼教部门的专业人员。而学前教育专业程度高的三个标志都与专业理论有关,作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在学前教育专科或本科层次的课程计划中,专业理论课程占有很大的比例和很重的位置,其中主干课程就有十多门,如: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这些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技能,为其将来的专业工作和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学术性,显得较为枯燥、乏味;从理论到理论,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作基础,较为抽象、生涩难懂;有些教材理论观点滞后,难以反映现代教育的思想和信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以讲解和灌输为主;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学习的效益较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影响学生将来的专业化程度和专业化发展。因此,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正确定位学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传统教学较为普遍的受到接受式教育观的支配和影响,通常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在这样“三中心”思想的影响下,一直以来学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也几乎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方式进行着,由此可能带来这样的消极的后果:一是教师认为把知识毫无遗漏地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故以“灌输”为主,致使学生缺少独立思考、探究和钻研的余地;二是认为教师自身是知识的权威与教育的主体,故独占讲台,让学生被动接受,惟师是听,惟书是从,致使学生养成依赖和懒于思考的习性;三是认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忽视课外和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致使学生的发展带有片面性。不可否认,专业理论课程中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但掌握知识决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唯一结果,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才是最终的目的。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位学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传统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指导下,一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则指的是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则等,它们主要体现在教材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讲解讲授将理论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是学习的客观对象,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它,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觉、记忆、理解它的过程。由此,学前专业理论知识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与学习者的经验和认知方式无关的客观存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也是围绕该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系统进行,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度,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学习,所以这样的学习很难内化为学生的需要,也很难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实践能力。

学校在学生学习共同体中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如社会的、监管的和组织的,因此,它们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理解新现象,并在遇到新情境是学会如何设定目标并管理自己的学习,也即学会如何学习。[1] (P. 7) 从这一角度看,学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就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应该定位为: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理论课程的兴趣和信心,帮助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学习等。学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承载于教材之中的那些知识点和理论体系,而应该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所获得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行为方式等。它们体现在学生所实际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和问题情境之中,而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工具,而不是束缚教学的唯一标准。教学中就要求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尽力挖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态度和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行为方式、自主学习获取基础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参与课程活动接触这些内容,最终通过内化而积累学习经验,促成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前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但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尽管我们说教育是一种知识传递的活动,但它又具体地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但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才能真正自主、有效地学习。这是“以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也是当前教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体现。为了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出挑战性任务,引发学生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冲突,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经过努力,最终能顺利完成任务。[2](P. 101)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重新定位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幼教工作者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等。

(一)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照本宣科,仅忠实于教材,而是敢于大胆突破,围绕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拓展内容,将学前教育具有前沿性的、具有学术价值的、与教育改革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融合到教学当中,这样才能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使课堂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前或课后阅读的案例、书目、报章杂志上的重要或热点文章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着重运用基本理论来分析最新的动态与发展,融会贯通地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还意味着除这些理论知识和最新的信息以外,还包括来自于幼儿园教育一线许多优秀园长和教师的实践经验,来自于一些专家的学术报告和演讲,以及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所获得的最新的信息和资料,这些都能极大地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授的书本知识,还要有很强的整合多方面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的多元化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进步主义教育家建议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杜威以及其他进步主义思想家认为学习产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和人群中。而大部分当代教育家和教师则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努力,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构建起一种“学习者社会”学校中的学习是师生之间以伙伴关系的一种互助学习。[3]( P. 157 )专业理论课程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除必要的课堂讲授外,还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模拟试做、专题讨论、参观见习、小组辩论、尝试科研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案例分析法中,重要的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或教条式的答案,而是围绕某一个精心选择的案例,教师事先做好准备,采用提问、对话、讨论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分析思考,学到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运用相应的工具进行分析,得出独立的结论,并敢于对案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评价。案例分析同时也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熟悉书本知识,而且要查阅相关资料,思考重点问题,做好笔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如,在到幼儿园的参观见习中,为了让学生能看到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实际教学活动,教师一方面要与幼儿园教师一起策划和准备,力求使见习的内容满足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学生观摩结束之后,还需要与授课教师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设计意图和课后的反思,再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在模拟试教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制作教具、模拟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相互分析评议并打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有机会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等。

再如,在专题讨论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分组和集体的形式进行专题研究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教师直接对话和探讨,形成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尝试科研中,教师结合科研方法这门学科的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拟定研究课题、获取背景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组员分工,查找资料、设计问卷、实地调查与研究,到最后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教育科研的全过程,在理论学习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尝试科研加强了学生团队组织、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设计上,打破传统的以理论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要求日益提高。许多高校都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懂得学前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综合能力,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管理工作的现代复合应用型幼教人才。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职业的认同和接纳的情感、从事教育实践的智能和技能等方面,具有其他教育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突出和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应用型幼教人才、形成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以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互作用的双主体的课程体系成为重要工作,其中包括构建与幼儿教师素质要求相吻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全学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等方面。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培养出既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做支撑,又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在工作中能“专业自主”,即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判断、决策,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高素质幼教人才。因此在组织实施方式上围绕每一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和实操实做有机结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运做模式。

(四)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既然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目标价值追求和教学内容需要变革,那么对教学效果的检测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变革。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主要以标准化考试为主,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也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但却看不到其他,如学生的情感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独特表现等等。因此,在每个学科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不能只以闭卷分数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指标,而更多的应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查为主,包括对学生的每一次综合实践的作业和表现的考查,甚至学生的课堂发言,这样的考查应该占总成绩的30%—40%,甚至50%,这样也才能使学生高度重视每一次的实践,珍惜在实践中充分表现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总之,专业理论课程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未来的幼教工作者专业程度的高低,由此也关系到整个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只有转变观念、探究适宜的方法、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专业理论课程在培养合格幼教人才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维•乔纳森,简•豪兰.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Fielstein, L. & P. Phelps.教师教育新概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周来顺]

作者:唐 敏,王建华,粘淑玫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论文 篇3: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幼教师资培养的基地,是决定师资水平的关键。音乐能力作为幼儿教师的必备能力,是师资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二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分析《钢琴》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在近年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幼儿教师,音乐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是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的必备技能。《钢琴》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现状

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地方性二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拥有省级教学团队,每年平均有250名本科毕业生,遍布全国,是黔北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

1.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对遵义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687名学生的调查,其中634人来自贵州省内,占总人数的92.3%,53人来自其他省份,占总人数的7.7%;其中农村生源564人,占总学生数的8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多数为省内生源,农村生源数量占优。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音乐能力的调查中,在入校前有过专业音乐方面学习的同学只有29人,不足总人数的5%,有钢琴演奏学习经历的学生只有7人,不足2%,学生音乐基本知识水平偏低,钢琴演奏基本上是零基础。

2. 《钢琴》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根据遵义师范学院2015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共开设四个学期,考核方式为考试,周课时2节,每学期开课12周,共24学时,四个学期共96学时,6个学分。

《钢琴》课程的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教学一对多的形式进行,课程由音乐学院专业钢琴教师执教,主要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不适宜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的钢琴演奏能力,能够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的未来幼儿教师。根据遵义师范学院2015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共开设四个学期,考核方式为考试,周课时2节,每学期开课12周,共24学时,四个学期共96学时,6个学分。教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调式:C大调、G大调、D大调、F大调、bB大调基本音阶、琶音、和弦、练习曲和乐曲的演奏,教师教学重点集中在对学生钢琴演奏基本技能的训练。

幼儿教师教学活动中必须的钢琴演奏能力主要体现在:第一,幼儿歌曲弹唱,能够完整、有感情的进行幼儿歌曲边弹边唱示范及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幼儿乐曲弹奏,能够流畅、完整地弹奏简单的幼儿律动曲和乐曲;第三,有一定的即兴演奏和伴奏能力。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不能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内容相同,现在的教学内容不适宜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要求。

2. 教学形式较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教学一对多的形式进行。在教学中,教师更注重钢琴演奏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学形式也是以传统的讲授—示范—练习的模式进行,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所有的同学同一个进度。学生零基础,在教学初期可以在同一进度下学习,但随着学习地深入,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差异,使得统一的进度无法满足不同学习速度和水平的同学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对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很好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

3. 考核方式不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考核主要是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将考核成绩按70%、30%比例进行核算。期末考核内容由教师根据本学期授课的内容,布置相应的考试曲目,学生练习后,在期末考试时演奏,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打分。平时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出勤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出勤考核根据学生上课情况进行考核,有请假、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扣相应的分数。平时作业成绩是教师课堂中教授的演奏曲目,学生通过课堂和课后的练习,在下周上课时进行演奏,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打分。课程成绩构成中期末考试成绩比例较高,使学生更注重期末曲目的练习,在日常教学中练习时间不够;平时练习刻苦,期末考试中由于紧张等其他原因弹奏欠佳的同学,成绩就会不够理想,考核成绩不能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钢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适宜、教学形式较单一、考核方式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课程教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钢琴》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具备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必备的钢琴演奏知识和基本的音乐素质,如识谱、视奏、儿歌伴奏和弹唱、儿童乐曲演奏等。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选择。首先,选择钢琴演奏基本技能的练习内容,如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练习;其次,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曲巩固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曲目可以是儿童乐曲或经典的练习曲,数量不宜过多;再次,选择相应的儿童歌曲,将基本演奏技能与儿歌弹唱相结合,提高学生合理分配大脑思维的能力,使钢琴演奏与歌曲演唱双通道同时进行,协调配合;最后选择儿童歌曲,练习伴奏的编配和视奏,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也可选择学生喜欢的乐曲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2. 对分课堂与分层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获得所期望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可运用对分课堂的方式,将集体教学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传统的说教变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将教学的中心由老师转向学生,将一个个问题或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形成多元、个性的音乐表现和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演奏能力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这一问题,可以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将学生按照能力分成快、中、慢三组,在钢琴演奏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可用集体教学的方式,三个组同时学习相同的内容;在練习曲儿歌演奏的学习中,可为三个组选择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为不同能力的同学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目标,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能,并获得成就感。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及时变化,形成动态的分组方案,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提高平时成绩比例,丰富考核方式

首先,提高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比例,使成绩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学活动要看结果,即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钢琴演奏的兴趣、学习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提升音乐综合素质。提高平时成绩比例可以更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评价。

其次,丰富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日常的考核方式可形式多样,如课前五分钟可进行个人自选曲目演奏表演;课中的还课可采用集体演奏、教学系统中随机抽查的方式,或小组演奏、接龙演奏等方式。期末的考核形式可更加灵活,如举办音乐会、儿歌弹唱比赛等,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现音乐作品,如四手联弹、多声部合奏等。考试曲目的选择应更灵活,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让学生将所学的钢琴演奏技能与幼儿教师的教学需要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原发动力就是对钢琴演奏的兴趣,其次是对将要从事的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认同和学生这一身份的学习任务。只有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考核手段,才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劲的学习动力,达到课程教学预期的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合格师资。

此文为遵义师范学院2016年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应用性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Z2016054

作者:秦建勋

上一篇:墓园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