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简单自荐书(精选8篇)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我是xx学院20xx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我十分想到贵单位供职。希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希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经过四年多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磨炼,进校时天真、幼稚的我现已变得沉着和冷静。为了立足社会,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四年中我不断努力学习,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期间获得年度院单项奖学金,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计算机过国家一级,并通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考试。
能力培养也必不可少。四年多来,为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积累教育经验,从大二开始,我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家教实践活动,力争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教学实践,我已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素质,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地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自学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期盼能得到您的回音!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1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惑
1.1 传统观念的阻滞
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 是陈旧的就业观念与国家政策转型的矛盾。打破“统包统分”的传统就业模式, 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 是众望所归、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为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所理解和接受的,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忧患意识和就业紧迫感, 仍然“高枕无忧”, 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 等待分配, 而一旦就业来临, 就会陷入被动, 束手无策。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向是体育教师, 在传统观念影响的情况下, 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大胆创新、突破重围, 为体育教育事业添新姿。
1.2 高校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另一因素是高校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 教学方法仍采取填鸭式, 这虽然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上有优点, 但严重妨碍了学生追求创新的意识;其次, 许多高校在专业上划分的太细, 体育教育专业就是如此, 把学生死死地框限在专业范围内, 知识面狭窄, 这与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有所矛盾;再次, 毕业生就业信息不畅通, 学校在此方面没有做到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盲目寻找就业岗位, 既浪费财力, 又使毕业生的自信心遭受严重打击, 这是值得深思的一面。
1.3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3.1 就业的盲目性和依赖性大
据有关资料报道, 有79.83%的大学毕业生对我国现行就业政策不甚了解和不了解, 完全了解的只占20.17%。由于对就业政策认识不足,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很大, 大部分仍希望“依靠国家给予合理安排”。由此看来, 大学毕业生主动就业的意识还不够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更是如此, 在校期间, 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 重视课外实践学习, 虽然热爱体育教师这一职位, 但长期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使其很少了解本专业的就业趋向, 始终以一颗热诚的心去等待, 去观望, 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1.3.2 缺乏主动学习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精神
俗话说:“学得轻松, 学习就有劲”。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特点所决定, 如:学生中有一些特招生、体育尖子、退役运动员等, 大多数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基础差,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功课持应付态度, 学习被动。要跟上学习进度和各项文化课达标, 需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因此主动学习和开发潜能受到极大影响。如:外语、计算机通过率远不及其他专业。更极少有人愿意跨学科去学习, 这必然形成了本专业学生技术、理论知识强, 而学生综合素质、知识面、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1.3.3 缺乏竞争意识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 意味着人才竞争激烈,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竞争”的概念仍然模糊, 仍存在着“打好篮球, 一辈子不愁”的唯专业论的想法, 在4年大学学习中未能充分发挥他们在竞技场上力争上游的优势, 表现为:不想, 对4年后的择业就业考虑很少, 或根本不考虑;不动, 不积极主动去选修课程, 对附加技能的外语、计算机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率低;不干, 对社会活动, 竞选班干部不感兴趣, 认为多干花时间、花精力, 影响学习。所有的这些都是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 未能从就业、择业深度去考虑问题和提高自己。实际上竞争无处不在, 它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中, 谁能在平时抓住机会锻炼开发自己, 谁就能在就业中得到极大的回报。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此, 在于过高估计自己, 缺乏就业意识, 没有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去考虑问题, 往往影响了就业率。
2 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2.1 政府应发挥行政职能作用
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后, 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一直扮演一个模糊微妙的角色。政府放弃在大学生就业领域的行政权力, 将使那些贫困落后地区在人才输送上完全“断奶”, 人才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将更加严重, 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则如释重负, 认为政府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大学毕业生就业已“市场化”, 政府在这方面也该“全面退休”了。面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既不能像以前那样,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领域行使完全的行政权力, 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政策指导和监督的职能作用。如允许在全国范围内自主择业, 政府应采取各种政策, 鼓励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去乡镇发展, 不仅能解决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问题, 而且对相对落后的乡镇是一次大规模的“人才输血”, 将极大地推进社会体育的发展。
2.2 高校要深化体育教育改革
首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适应社会需要,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献身的精神;另外, 加强计算机、外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 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加强在校社会实践。因为很多单位在用人上看重是否有经验, 是否有工作能力, 用人的标准更注重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是党员、优秀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是否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与社会接轨。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忽视这一点, 这也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一个因素。所以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高校必须在培养模式上深化教育改革。
2.3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要准确定位和主动就业
2.3.1 主动面对就业市场
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就业和择业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就业是择业的基础, 而择业是就业的延伸。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首先应考虑就业, 为自己找到社会的立足点和发展点, 才能拥有广阔的选择空间, 反之则较困难。先就业后择业, 要打破“一次就业是终生”的观念。现在是开放年代, 观念、思想、意识, 决定自己以后的出路。如果不能准确给自己定位, 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 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将引起严重后果。
2.3.2 勿盲目攀比, 应降低门槛
每一个毕业生的情况不同, 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应根据个人、家庭情况自主选择, 不可盲目攀比或期望值过高, 结果错过了好机会。比如有的学生不找工作, 是因为人家有自己的计划, 考研或继续深造;另外, 有的同学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工作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这些人现在不是盲目而是悠闲。再次, 针对目前就业难的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应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不要都去追求大城市、沿海开放地区、重点高中等, 应根据实际, 到乡镇、民办及欠发达地区去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这不仅解决就业, 更能在基层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这样在基层能得到重用, 也有机会改教从政, 完成自己的更大目标。同时, 西部大开发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支援西部体育教育事业是很多有志青年的梦想, 同样是为社会做贡献。教师职业是最佳的选择, 而其本质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学习知识, 得到信息。我们把知识和信息的种子播下, 回报我们的将是桃李满天下。
2.3.3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可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分流
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已屡见不鲜, 而中国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则较落后, 但已有一部分先行者在创业方面成为成功人士。网易老总丁磊的成功就是一例, 所以针对体育专业, 头脑反应灵敏、心态积极、勇于开拓、有勇有谋等各方面优势。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创业将是新时期一条成功之路, 有待开发。这不仅解决了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而且也大大地为政府和社会减负。况且政府已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创业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3 结语
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涉及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高校、社会体制改革及政府职能的发挥3个方面, 要想更好解决就业问题, 必须理顺学生、社会和政府这三者的关系, 只有这样,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始终站在就业选择的最前列, 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文飞, 徐玲.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2) :52-55.
[2]谭成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浅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2 (2) :71-74.
[3]钟秋明.“三观”择业观和就业指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0 (6) :6-7.
关键词:就业状况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生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加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推进,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加凸显。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32万,2009年达到611万,2010年达到631万,2011年达到660万。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预示着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日前江西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在未来十年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与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对策和建议,为高校的就业指导提供参考,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了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1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于2011年9月13日~9月16日期间对该校学前教育专业6月底毕业的2011届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是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以往的研究设计,经多次校对最后得以确定,由客观题与主观题共21题组成。客观题主要调查学生的就业单位、就业地区、就业渠道等项目,主观题主要调查学生在工作期间内有何困难。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1届毕业班共三个班级,合计144人。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04份,其中废卷2份,有效率为85%。为了统计方便,随机选取了10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时间在9月份毕业生已经开始工作之际,毕业生对问卷内容有了更深切身体会。因此,问卷贴近学生实际,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数据处理。对数据的统计及处理主要采用Excel软件。
调查对象分析。100名调查对象中,男生0人,女生100人;入校前农村户口学生70人,城镇户口学生30人。
二、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1.就业情况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在所有被调查的2011届毕业生中,有84%的学生已经在工作,有2%的学生通过专升本进行深造,其余14%的学生正在找工作。而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处在毕业前夕统计(6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为96.5%,两者并不一致。就业处统计的是签约率,而现实生活中,签约并不等同于就业。正在找工作的学生反映,一部分学生当时签约仅仅是为应付学校,依靠亲戚、朋友的关系,随便找了一家单位进行签约,签约单位并不想接收他们或者他们并不想去该单位工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反映,工作没多久或对单位的薪酬不满意,或嫌平日的工作量太大,或与同事、家长关系处理不当而辞职,打算另找工作。
2.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单位性质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在国家机关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有8人,在公立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有22人,在民办幼儿园工作的有28人,其余26人在其他领域工作(其中4人在民办幼教机构工作)。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管理的学生比例达到73.8%。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大专学历的幼儿教育师资和幼教科研、管理人员。从调查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在幼儿教育和幼教科研、管理领域工作,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该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了较好体现。
同时也可以从调查中看出,在从事幼儿教育、管理的这部分毕业生中,有近半数是在私立幼儿园或民办机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公立幼儿园采取了“逢进必考”的措施,通过面向社会统一招聘考试来筛选人才。应届专科毕业生学历起点较低、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与本科生相比各方面的能力还是相对较弱,所以考入公立幼儿园的难度较大。近几年随着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缺口大,很多民办幼儿园甚至招聘一些下岗工人、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等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人员来充当幼儿教师。与这些非专业人员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很受民办幼儿园的欢迎,这是近几年的一个巨大变化。
3.毕业生的就业地区
调查数据表明,在本省省会工作的毕业生有36人,在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有20人,在内陆中小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有44人(大部分是在家乡工作),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数为0人。目前国家对大学生赴西部工作有很多优惠政策,但从调查情况上看,却没有毕业生去西部工作。这种情况还出现在下一届的毕业生身上。笔者曾对2012届100名毕业生做了就业意向调查,调查显示,有54%的毕业生愿意选择在本省省会就业,有34%的毕业生愿意选择在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愿意选择在内地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只有2%,而西部地区竟然没有学生选择。看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校、社会任重而道远。
4.毕业生工资待遇分析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为9人,1001~2000元的达到73人,2001~3000元的达到18人,3000元以上的为0人。笔者对2012届100名毕业生做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有70%的学生月薪期望在2000元以上。看来,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5.毕业生求职方式
经调查,毕业生求职方式前三位依次为:“校内大型招聘会”“老师、亲友介绍”“自主寻访”。校内大型招聘会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最佳途径,招聘单位上门,节省了大量的求职时间和资金,成功率也相对较高。从往年该校举办的招聘会后学生签约率统计来看,大约有40%左右的学生能够签约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悠久,许多校友都已成为幼教战线的精英,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召开校内大型招聘会,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这与2012届毕业生的首选求职方式一致。
(二)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分析
1.影响择业行为的首要因素
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因素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对口”“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笔者对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显示,影响择业行为的首要因素为“地理位置是否好”“薪酬”“行业保障”,两者差异明显。
未毕业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憧憬,一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艰辛的求职过程中,慢慢清楚了自己的定位,评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择业更加理性。
2.影响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
您好!我叫xiexiebang,我是XX师范学院2012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我十分想到贵单位供职。希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希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经过四年多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磨炼,进校时天真、幼稚的我现已变得沉着和冷静。为了立足社会,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四年中我不断努力学习,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期间获得2002院单项奖学金,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计算机过国家一级,并通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考试。同时在课余,我还注意不断扩大知识面,辅修了教师职业技能(中学数学教育),熟练掌握了从师的基本技能。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2002办公软件,能熟练运用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学习固然重要,但能力培养也必不可少。三年多来,为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积累教育经验,从大二开始,我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家教实践活动,为多名数学跛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进行数学补习,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为进一步积累系统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到武钢大冶铁矿一中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初中数学教育实习工作,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我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注意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表达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
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教学实践,我已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素质,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地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自学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的我已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此致
敬礼!
本人是XX大学物理系教育专业XX级学生,现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业已达到一名合格毕业生的要求。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父辈们辛勤耕作的生活。艰苦的生活条件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品格,因此,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生活结束,我始终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大学期间,我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异,年年获专业奖学金。课余时间,我在吉林工业大学旁听了计算机课程,现已基本掌握了WINDOWS 98和WORD等计算机技能。我深知,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个人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传授、解惑是关键。这几年中,我一直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基本技能。在读书期间我一直从事家教工作,在这过程中我逐步掌握了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规律,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与家长很高的评价。再有,我利用三年级下半年的试讲和四年级上半年的教育实习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对板书、教案、教学方法等多加练习,多加揣摩,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教师基本素质。尤其在长春市重点初中实习期间得到了指导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优异的实习成绩。
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大一时做班级学委工作期间,多次组织活动,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在担任寝室长期间,任劳任怨,团结同学,寝室被评为优秀寝室,我也被评为优秀寝室长。在工作中,我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我热爱教师这一职业,97年高考我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全是师范院校,我觉得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一名真正的教师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就象师大附中的校训所说的,不做教书匠,只做教育家。
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在这四年大学学习生活中,我不但很好地掌握了本系的专业知识,熟悉了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并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我的各方面能力均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相信今后在社会上,我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您好!十分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并在百忙中抽空来阅读我的自荐书。今天,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向您推荐自己,我自信能给您一个惊喜,希望我的表现能令您满意。
我叫xiexiebang,是广东教育学院2011届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我深知:作为一名师范生,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当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大学四年里,我始终以“进德修业,为人师表”为奋斗目标,经过学校的悉心栽培和自身的锐意进取,我已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学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得学院三奖学金。同时,我还不断拓展知识面,注重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能熟练制作教学课件,并慢慢形成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以确保跟上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
此外,我大量阅读了历史、教育、心理等书籍,开拓视野,积累了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需的广泛知识。读书期间,利用寒暑假从事家教工作,在试讲和教育实习期间积极锻炼自己,对板书、教案等多加揣摩,进一步掌握了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规律。在广州天秀中学实习期间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并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感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所以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院各种社团活动,先后担任过院、班上的各种职位,组织策划过校园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了我的交际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我积极地参加各种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还大胆地走出校园,参与各种服务社区表演活动、进行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活动……借以丰富的社会经验来充实教学、科研修养。
辛勤付出收获了累累的硕果,由于我综合能力强,表现突出,连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社团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团员、优秀社联干部、优秀个人等称号。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现在的我,就捧着一颗炽热的心,企盼加入贵校的教师队伍行列。为此,恳请贵校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我定当竭尽所学,将最优秀的一面展现!
感谢您在百忙中所给予我的关注,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真诚的学子,恳盼您的回音,等待您的考验。
此致
敬礼!
中职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如何针对区域内物流企业员工的素质状况,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开展物流专业定位与特色化教学研究, 培养合格的、企业能留得住的物流毕业生, 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物流公司员工敬业度现状及原因分析
了解中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敬业度情况反馈对于改进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调研, 我们认为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毕业生个人因素、企业本身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
(一) 毕业生个人因素
敬业度是员工个体对待工作的态度, 因而很大程度受到自身特性的影响。在毕业生个人因素对敬业度影响因素的调研中, 我们发现, 毕业生对物流企业的认同感相当强, 尤其是对“我不会轻易离开这家公司”“我愿意向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推荐本公司”“我能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出一种成就感”这三项的内容获得了大多数员工的认同 (见表1所示) 。
通过分析表1数据以及随后对毕业生的访谈得知, 毕业生个体自身对工作意义、工作安全、工作收获的认识影响着其敬业度的高低。员工敬业度与员工的职业发展阶段、年龄、工作类型和服务年限等有很大关系。此外, 毕业生自身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 是否具有责任感、自律性, 承受压力的程度都影响毕业生对工作的敬业程度。
总的看来, 由于工作与个体的利益关系不同、个体价值观的差异, 个体在组织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程度也不相同。当个体自身的价值观、目标与企业的价值观、愿景相一致, 并且了解自己的工作对企业做出的贡献的重要性, 了解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之间的密切关系, 并且认为工作能够给自身带来技能培训、晋升、发展空间时, 毕业生就会产生敬业感, 敬业度明显增强。反之, 当毕业生的价值观与企业冲突, 在工作中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的需求时, 则敬业度不会高。
(二) 企业本身因素
我们认为, 中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要通过企业才能得以满足, 毕业生的行为受到企业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因而, 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敬业度。在调查中我们同时发现, 毕业生比较看重的企业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位列前三名的分别是“相对于为公司做出的贡献, 我的薪酬水准较合理”“公司的使命和目标为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公司非常重视培训工作, 各层次人员都进行定期培训” (见表2所示) 。
由此可见, 当企业制定出能够满足毕业生需求、促进毕业生成长、使企业与毕业生共同成长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 则毕业生会在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敬业度。同时, 通过对企业管理层及一般员工的访谈表明, 企业的规模和发展前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裁员措施、工作环境以及企业管理者对待毕业生的态度等企业因素影响着毕业生的敬业度。在企业影响毕业生敬业度的因素中, 与毕业生生存和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因素起着首要的作用。一方面, 薪酬对毕业生敬业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毕业生的能力及所产生的绩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时, 毕业生敬业度低则难以避免;另一方面, 企业能否为毕业生制订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能否在企业中得到成长与毕业生敬业度的高低密切相关。此外, 由于雇佣关系与员工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也密切相关, 因而对毕业生敬业度产生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三)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对毕业生敬业度的影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能提供高薪酬的企业应该是一家好企业”, 其后依次是“我比较认同社会上员工的跳槽行为”“公司的使命应与社会的利益一致”“我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身处竞争社会, 我比较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 (见表3所示) 。
以上数据反映了社会环境因素不仅制约着企业的制度和行为, 而且影响着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和职业价值取向, 因而也影响着毕业生敬业度的形成和变化。一般而言, 市场环境、社会风气、市场化的就业机制、社会约束机制和国家政策导向都对毕业生敬业度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 有95%的员工对“提供高薪酬的企业”感兴趣, 因此, 如何应对当前社会大众对金钱的盲目需求,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知道“要想得到的越多, 付出的也应越多”的道理, 又要让学生懂得“除了金钱, 还有许多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这些值得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的深思和研究。
二、物流企业对员工敬业度的要求
通过以上对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我们发现物流企业尽管在如何留住核心员工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但收效甚微, 因此必须进一步对员工敬业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建设, 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概括起来, 区域物流业对员工敬业度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求对企业较高的忠诚度
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构建需要忠诚度高的员工做支撑。员工只有在认同企业文化以及相信企业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 才会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 从而为企业创造高的利润。忠诚度高的员工具有较强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 他们会主动为顾客提供服务, 而不是被动地工作着;忠诚度高的员工愿意留在自己所在的企业, 认为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同时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企业。
(二) 要求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
较高的工作热情表现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 从主动迎接客户的送货单到积极为客户提供服务, 包括帮助客户解决困难。如果没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员工就会表现出对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这种不好的情绪会直接传递到客户那里。物流业作为服务行业, 其竞争优势更多体现在工作的热情与否上面。所以让客户感受到员工热情的工作态度以及周到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三) 要求具备较强的稳定性
员工的稳定性是评测和衡量员工敬业度的重要尺度和标准。物流业基层员工流动性很强, 员工对企业的敬业度低, 这必然会影响员工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进而影响到顾客忠诚, 最终反映到企业的利润上, 因此员工的稳定性对于物流企业尤为重要。稳定性高的员工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经营成本下降和企业利润增加, 还能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 创造出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服务。
(四) 要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员工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客户感知的关键, 尤其是物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 好的服务质量会较直观地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 建立长久的客户关系, 必须保持一批固定的客源。而客户的忠诚度主要受服务质量、价格以及交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服务质量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因此,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对物流基层从业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
三、培育与提升毕业生敬业度的工作重点
提高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 牵涉企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 这一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学校教育整体事业的进退和千家万户家庭的稳定幸福。就学校层面而言, 尽管多年来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实地探访, 发现在毕业生敬业度上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 我们认为培育与提升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的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明确培养目标
21世纪初, 教育部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界定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即必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 工学结合, 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 必须明确物流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从物流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来看, 物流人员既要能懂得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动操作, 又要能对物流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要素进行管理。因此, 中职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职业素质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安心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 并特别注重岗位工作中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塑造等, 这些要求可以通过文化基础课与基本技能课模块以及第二课堂来实现和加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则体现在:一是掌握物流基础与物流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二是知晓物流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方面的技能;三是懂得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方面的技能;四是具备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的技能。
(三) 加快课程改革力度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来看,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只是满足于培养具有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而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 中职物流专业的课程结构以及相关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 都不能只是停留在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上, 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一种综合素质, 特别是敬业意识、敬业精神的养成, 帮助学生去探寻无穷尽的新问题、新知识、新技能、新领域, 从素质教育中受益终生。
(四) 加强敬业意识、敬业精神的培育
敬业教育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 学校可利用各种宣传工具, 反复宣传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宗旨, 让敬业意识深入人心, 比如通过举办各类企业成功人士的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沙龙, 增强学生的敬业意识。另外,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和校园环境的优化, 布置鼓励敬业精神的名言警句, 张贴优秀毕业生的成就榜、风采照等, 营造一种敬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 培养一大批具有强烈敬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优秀职高物流专业毕业生。
当前, 许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整体素质, 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问题, 作为员工整体素质构成部分之一的敬业度问题普遍在许多企业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来抓。掌握和分析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情况, 理论上说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职业教育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 从而更充分地认识建构素质教育的意义。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 我们对区域外贸仓储企业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的情况做了初步的统计和了解, 这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部署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摘要:当前, 许多物流企业普遍面临基层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现有员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 如何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提高员工敬业度, 已成为众多物流企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的调研, 分析了物流专业毕业生敬业度现状及原因, 同时, 为区域中职教育在毕业生敬业度的培育和提升方面提出若干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物流毕业生,敬业度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基于员工满意的物流企业激励体系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 2006.
[2]江波.员工满意度、敬业度、忠诚度培育与建设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 2004.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主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
1. 应注重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坚定的思想观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能表明自己的音乐观、教育观和教育思想;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来鉴别、评价音乐艺术作品,帮助学生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各个方面来欣赏、理解音乐,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 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音乐教师应具有“讲、写、唱、奏、演”五个方面的能力。“讲”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板书能力,二是指撰写工作总结和科研论文的能力;“唱”是指教师的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奏”是指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演”是指舞蹈表演能力,教师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和音乐“第二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这样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声乐技能与歌曲演唱,键盘乐的弹奏与即兴伴奏民族舞蹈与儿童舞蹈编导,合唱队训练,指挥常识,少年鼓号队训练,文艺晚会的排练,组织与节目排演,良好的乐理,较好的口才和组织能力等。
3.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要懂得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著名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掌握并能运用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中外音乐史等有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欣赏、合唱、合奏等能力;要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或两门的外国语言;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二、改革建议
1. 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出发点。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声乐教学中,要“唱”“教”结合,也就是说既要让高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会唱歌,又要学会教别人唱歌。不仅要掌握声乐艺术规律,而更需要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高师的声乐教学课程应纠正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适当开设原有的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增设和充实以声乐基础理论和教学法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内容。
2. 挖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潜能,改进教学方法
(1)高师音乐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是运用“传授”和“灌输”的方式,这种方法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分开。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及其与现在学习的关系,只是到最后一年的教学法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时才开始体验教师角色,才开始对自己是否已经具备教师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会弹会唱是不行的,关键是学会怎样教人会弹会唱。可根据学生的程度编成若干学习小组,相互讲解、辅导,激励学生的自我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变“教会学生”为“学生会教”,求得知识与应用的统一。
(2)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提倡“基础理论相互渗透,基本技能交叉运用”的教学原则,比如讲“合唱”贯穿“和声学”,融入“和声”的知识;练“视唱”时增加钢琴曲的“旋律”;上“钢琴”课时锻炼“视唱”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的学习中,增加多维的视角,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找相关的结合点。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偏于“专、深、窄”的现象。特别是技能课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的求深,让学生不合实际地练大型曲目,其结果只能是“一学期唱几首咏叹调,一年弹几首奏鸣曲。”需要强调的是在多能的基础上去实现“专”,力求“通才”与“专才”的统一。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结合新音乐课程标准,提高自身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可采取以下措施: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新教材的使用;了解“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课程目标的学习;将新课程纳入《音乐教育学》课程中。音乐教育学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它涵盖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并和教育改革有实际联系;要组织师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音乐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在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标准,实施自我掌握运用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简单自荐书】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的英文自荐信09-16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求职自荐信12-18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求职信11-26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作业12-20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日记06-22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论证报告11-20
学前教育自荐信范文07-04
学前教育求职自荐信11-07
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