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推荐11篇)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或由于照看儿童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出于无奈,为了工作更多的人将幼儿园作为看护孩子的主要场所。所以,幼儿园的安全问题成为众多家长最为忧心的地方。

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推动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快速部署,民办幼儿园教育机构深入到各个城市乡镇。但民办幼儿园自身建设条件并不完善,群体特殊性消防意识差、自防自救能力低,易发生突发事故。幼儿园的儿童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本文在解析幼儿园现存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紧扣主题,结合幼儿园的潜在危险性与管理现状的漏洞,提出相应的加强管理和教育的措施。

以促进我国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有效完善,通过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幼儿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幼儿园的合理发展与安全规范。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而作为幼儿安全的基本保障――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该何去何从呢?由于幼儿是社会上比较弱小的群体,自我保护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因此在幼儿园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给学校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损失。这些频繁的幼儿园安全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重视幼儿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减少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存在的问题

1.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低下,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幼儿年纪小,对许多事情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次,幼儿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加上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在活动中常常不能预见和规避危险事物,所以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比如,有些幼儿园周围没有护栏圈起来,一些小朋友就喜欢跑到对面的马路上玩耍,等有车辆过来时,幼儿只顾着玩对危险物反应过慢,所以不能及时躲避车辆。

2 .家庭教育过于溺爱,保护过度。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每个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和心肝宝贝,给予过分的疼爱。在家里,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对幼儿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所以孩子的依赖意识过重。其次,很多家庭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孩子安全防范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3.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并不严格。这些从幼师学校直接招聘的应届大专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更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不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上岗后很难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频繁出现违规事件。譬如幼儿园近期出现的打人虐生事件。这就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说明大多民办教育机构的幼儿教师是缺乏专业教学能力与职业道德的,为此对幼儿教师的考核应该是我国普查学前教育的重点。还有保洁人员大多是大龄员工,这些人根本不具备幼儿卫生防护知识及经验,只是做表面的保洁工作,对于群体疾病的防护、儿童玩具的消毒、睡铺的集中消毒处理等卫生标准一概不知,根本是流于形式的幼儿园卫生管理。

4 .幼儿园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到位。许多幼儿园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属于违法办学,幼儿冈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比如,有一些幼儿园没有门卫,孩子稍微不注意就溜到别处游玩,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还有一些幼儿园有专门的接送车辆,这些接送车辆往往质量不是很好,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的小孩子挤成一堆,属于严重超载,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幼儿园里,一些设施往往不是按一定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的,比如,有些小课桌的桌角非常锋利,极容易割到小朋友的手、胳膊,等等。还有楼梯设计得过窄、过高,在小朋友挤小楼梯时,很容易出现从楼梯上滑下来的事故。

二、加强管理和教育的措施

1 .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规范幼儿园教研行为,使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结合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对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加强幼儿园对儿童的安全教学课程;二是幼儿园要完善安全制度的建设。加强园内秩序管理,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和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三是加强幼儿园食堂卫生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并且安排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四是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与幼儿教师签订协议书,确保在园儿童的健康发展;五是对幼儿园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定期检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保证各项安全措施有效到位。在幼儿园,要定期、定点、定人对幼儿同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设立同长、门卫、保教人员、医务、炊事、幼儿司机等职位,明确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进行同长值班、门卫放哨、司机负责幼儿接送等制度,做到每个人职责明确,将具体责任分工到个人。

2 .加强幼儿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园长一定要严把幼儿园食品安全卫生的大关,首先从食品的进货渠道开始做起。对于新进的幼儿食物,同长一定要检测这些食品是否干净卫生,有没有过期或者腐烂,是否新鲜,农药有没有超标。在这些要求都满足之后,才能购进。此外,对于炊事员来说,一定要保证厨具的清洁、卫生,将厨具上的杂物清洗干净,对幼儿餐具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出现幼儿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此外,炊事员还要对幼儿的营养负责,合理搭配荤素,进行科学烹调,保证幼儿的营养。

3 .规范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幼儿同在设计之初,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室内和室外幼儿设施设备设计,减少由于设施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在营业之后,要定期加强对设施设备的检查,如果检查出这些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

4 .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知识教育主要是指加强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运动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自救安全教育,等等。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和形象生动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增加自己的安全防患意识。比如,老师可将手指划破的图片挂在黑板上,然后让幼儿认识手指划破的原因,有哪些物体可以划破手指,手指划破了该怎么办,等等。

让幼儿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学习安全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编故事、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提高安全知识。比如,一只小乌龟,它想爬过斑马线,到对面的商场,那么它该怎么办呢?老师可让每一位幼儿想出一个办法,然后老师进行评价,评出哪种办法最好,从而让幼儿明白实际生活中的交通安全知识。此外,家长也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同时补充和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篇2

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管理的现状

高校教育经费是指维持高校教学活动正常运转的经费, 它是保障高校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前提, 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在其来源、数量与管理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1. 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 在1978年以前,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98%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高等教育的转型, 使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逐渐多元化。目前, 我国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 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管理体制。其主要经费来源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其他教育经费。

2. 高校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不断增长, 总体呈上升趋势, 从2001年的2.79%上升到2012年的4%, 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2012年达到4%”的目标。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大幅度的提高,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也“水涨船高”, 其占到全国教育经费的四分之一左右。

3. 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复杂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和高校大规模的扩招, 使高校由原来单纯收与付的经费管理模式, 逐步形成对高校经费合理计划、高效经营管理和有效使用等复杂化的管理模式。其体现在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时, 既要考虑高校长远发展的所需, 又要考虑近期维护高校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既要保证教学、科研等高校重点工作的投入, 又要满足行政、后勤服务等一般工作顺利开展的开支。

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管理面临的障碍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促使高校开始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但也存在诸多障碍。

1. 高校教育经费不足且分配不均衡

目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虽已达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规定的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 但与世界平均水平5.1%相比仍处于低位。而且由于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增, 使得生均教育经费不断下降, 高校教育经费的增长基本上被高校扩招所抵消。同时, 我国教育经费在分配上也存在严重的不均现象, 表现为对东中部经济发达区域高校投入的教育经费多, 而对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高校经费的投入不足, 致使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贫乏, 生均经费低。

2. 高校教育经费管理规章制度陈旧

随着高校经费管理内容的复杂化, 现有规章制度不仅不能对一些现象进行规范, 且其中相当部分的内容已过时, 很难满足高校的实际要求。如目前很多高校所执行的还是90年代的规章制度, 完全不能适应高校改革发展要求。在这种无章可循的状况下, 管理人员只能依照个人的主观臆断去管理, 从而使经费管理不规范、不合理, 未能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3. 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率不高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 由于高校管理者及教职工对高校教育经费管理能力差、责任意识不强, 导致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 如高校盲目的购进大量无实际效用的仪器设备, 使相当数量的仪器设备闲置或是由于利用率低下而提前报废。目前, 全国高校的仪器设备20%都闲置着, 仅中关村地区的部分高校5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不开机达40%。同时, 在我国高校行政后勤等人员的配置高于专职教师, 这使相当一部分的教育经费用在非教学和教师身上, 从而使用于教育教学的经费大幅度减少, 阻碍了高教事业的发展。

4. 高校教育经费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使高校在人、财、物等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由于自主权的不断扩大, 要实现教育经费的最大效益, 堵塞经费管理漏洞, 有效地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高校教育经费运行监督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经费运行监督观念淡薄, 从而使教育经费在实际使用时, 不按规定使用, 截留、挪用教学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健全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已直接影响到了高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高校教学经费管理已成为高校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

1.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

一方面, 政府应完善“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绩效支出预算”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机制, 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改革。另一方面, 高校应广纳财源, 拓宽筹资渠道。首先, 增加办班收入。学校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积极举办成人继续教育、招收专业硕士生等增加收入;其次, 争取捐赠收入。高校培养出了众多有识之士, 其应与他们保持联系, 建立校友捐助渠道, 使他们为母校建设发展出一份力;同时, 高校还应与其有过合作关系的企业及爱心企业家密切联系, 为高校拉赞助;最后, 做大做强校办企业和后勤集团,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经济资源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增加办学经费。

2.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纵观国内外教育法与教育发展史, 教育经费都单独立法。因此, 一方面我国应制定专门的《教育经费法》、《教育投入法》及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制约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管理与监督。另一方面, 高校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健全教育经费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确保经费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应组织管理者深入研究日常经费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在不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的情况下, 及时更新经费管理中陈旧过时的内容, 弥补日常管理所暴露的欠缺部分。

3. 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降低教育成本

首先, 必须加强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学校应聘用既会管理又会经营, 既能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 又能考虑社会效益的高校管理者。其次, 明确教育经费的使用范围。比如划拨到各学院的教学经费, 应由各学院掌握使用, 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用于与教学无关的开支。最后, 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学校可设相应的采购部门集中采购教学设备, 并将这些设备购买及应用的情况汇编成册, 以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所用, 从而避免资金的浪费, 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4. 建立高校教育经费监督体系, 保障经费有效运行

科学而合理的高校教育经费监督体系是高校经费正常运行的坚实保障。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监督的主体有政府、教师和学生。政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体系, 对高校教学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并将评估结果与政府财政拨款相联系, 引导高校教学经费的投入与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同时, 教师和学生也应加强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监督。如果学生对高校教育经费运行和使用中存在疑问, 完全可以像买商品一样向供给者发出质疑, 要求合理的解答, 还可对滥用经费者进行举报等。

参考文献

[1].史万兵.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谢军占.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

[3].王杨.浅议高等院校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致富时代, 2009 (10) .

[4].苏天佑.高校教育经费的积极筹措与合理使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3) .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14-01

安全不仅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中的根本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存在及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能否全面的掌握安全知识,灵活的运用安全技能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既是大学生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保证,也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同时,也存在了一些令人扼腕的事情。大学生被称为高智商、高素质的人才,却因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纷纷触犯法律,使自己深陷囹圄,不得不中断自己的未来,这一切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和损失。由此可见,对于处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1 高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校社会化程度日益加强和社会治安问题复杂化的大背景下,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安全教育是高校稳定、持续、文明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高校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 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而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最传统的层面上。大学生全面准确的认识国家安全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同时,当今和平的环境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是国家赋予大学生的新的使命和任务。

1.2 加強高校安全教育,是高校建立“平安校园”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校不再是从前的封闭式办学,而逐步的走向开放式办学,由传统的教学、科研机构转变为集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为一体的多元化、范围广的社会机构。而大学也具有了新的特征,办学形式多样化,管理方式社会化,学生结构复杂,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使我们的校园治安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而又严峻。

1.3 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的需要

近些年,校园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频频发生,究其原因虽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部分当事人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一些坏人坏事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被一些不法之徒轻易的欺骗或者利用。同时,他们都缺乏安全防范的意识,从而埋下了许多安全事故的隐患。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可以预防犯罪,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

2 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安全问题侧重管理而忽视教育

当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高校安全主要在于管理,而忽视了教育。事实上,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存在很大差别的。安全管理主要目的是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安全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安全管理是从外部机制着手,其效果更加直接,但其治标不治本。各高校都意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不断的加强自身安全管理工作,但这丝毫减少不了高校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而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其管理较为生硬,并不能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从而达到自觉自愿的程度。只有深入的安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安全素质,增强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才能无形中消除安全问题的隐患。

2.2 高校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校安全教育应具有组织性、系统性与计划性。在这个体系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领导,责任到位;严格的教育计划,使得安全教育日常化;严格的教学内容,多学科、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教育;严格的考核制度,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而在实际工作中,当前高校安全教育教学体系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组织机制,权责不清,同时对学生缺乏深入性、系统性的教育。

2.3 安全教育缺乏长期性和实效性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但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只将其付诸与形式上而已,缺乏长期性。同时,由于高校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中方法单一,安全设施过于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队伍、专业课本等原因,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和实效性存在很大问题。

3 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

3.1 不断探索安全教育新内容

首先,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课相结合;其次,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高校应不断地加强网络建设,从而提高网络监管水平,防止有害信息进入;再次,在安全教育中应与其它教育相结合,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最大化;最后,加大法律、法规及案例宣传教育力度,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 不断探索安全教育新途径

安全教育需要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新体系。安全教育工作要从学校、学院、系及学生管理部门多管齐下,共同承担。把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常规工作,将安全事件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把一般的安全教育、专门安全教育和特别的安全教育结合起来,把个人安全教育和集体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安全教育的日常化、专项化和网络化。构建一个上下齐抓共管的、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体系。

3.3 不断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

高校应建立、完善、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层层签订和贯彻落实安全责任书,层层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同时,将高校安全教育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积极推进高校安全教育常规化的实现。最后,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学校应建立健全危机心理的预警机制,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一套专门化的事故信息传播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事故发生后的人力资源调配模式。通过有效合理的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来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4 结语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面对高校安全教育新的挑战,我们要探索安全教育本质规律,与时俱进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安全教育科学体系,从而确保学生健康、安全的成长、学习,保障平安和谐校园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进强,朱建国,理阳阳.大学生安全教育[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篇4

摘要:幼儿园常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有效的管理是为了从幼儿园的环境、从教师的管理、从幼儿的安全以及幼儿教育管理等方面入手来为幼儿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我们要从多角度入手来进行管理工作, 以确保幼儿在轻松地、安全的环境下真正成为幼儿园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幼儿园; 管理工作; 教师管理; 安全管理; 教学管理;

幼儿园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是幼儿健康成长中的保障。但是,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我们并不太注意幼儿园管理工作, 导致很多幼儿并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 也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提升。如何确保婴幼儿在健全的管理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呢?

一、教师管理工作

近年来, 网络上常常会出现幼儿被教师伤害的事件, 追根究底是因为教师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在发生这些事情之后, 很多教师表示都是因为幼儿不听话, 或者是其他外在的因素, 却没有从自身的因素入手。既然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个行业, 就应该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群“不听管理”“听不懂话”的幼儿, 这是他们现阶段的特点,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要求2/3岁、4/5的幼儿向8/9、11/12岁的小学生一样, 什么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所以, 不听话等外在的因素是不能成为伤害的理由的。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 也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管理质量, 我们首先就是要做好幼儿教师的选拔和管理工作, 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教育的顺利开展。

例如, 在幼儿教师的选拔节中, 我们不能简单的依据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从业资格证来判断是否能成为幼师, 而是要从综合素质的考评来决定是否拥有成为幼师的资格。又如, 作为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幼儿教师不是看孩子的保姆, 我们的任务是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为幼儿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等等。总之, 在幼儿教师的管理工作中, 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来提高幼儿园的管理质量, 进而为幼儿健康地成长, 做好保障性工作。

二、安全管理工作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成为了幼儿园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也是幼儿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 在幼儿园管理中,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进行安全管理呢?在笔者看来, 我们应该从卫生安全、行为安全等方面入手来为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 在卫生安全方面, 需从下面几点入手:首先, 学校卫生。学校卫生应该从学校的环境, 学生的活动区域的卫生等方面入手来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 食品卫生。食品卫生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 所谓的病从口入也说明了这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 在幼儿的食品卫生管理中, 我们不仅要做好食堂环境、食堂服务人员的卫生管理, 还要对餐具的洁净程度, 是否消毒;学生食用的.蔬菜、水果是否新鲜等问题进行管理, 做出明确的指示和监督, 切记不能出现欺上瞒下的现象, 否则, 既影响幼儿的健康, 也不利于幼儿园竞争力的提高。所以, 在卫生安全方面, 我们要从细节入手, 通过多方面的管理来提高幼儿管理的质量。

又如, 行为安全方面的管理。所谓的行为安全管理是指幼儿日常活动的管理。比如, 幼儿活动区域内一些玩具、一些游戏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都要定期进行检查;又如, 一些危险动作的安全隐患排除等, 如在上滑梯的时候容易出现拥挤, 这时教师要做好管理, 要让幼儿有序排队,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起遵守秩序的思想, 而且对幼儿管理质量的提高, 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教育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工作是为了确保幼儿园存在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幼儿教育注重的都是幼儿对一些简单计算、简单诗歌的学习, 要求幼儿通过死记硬背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甚至可以说是为了得到家长的满意。但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 明确要求幼儿教育中不能涉及这些教学, 而是要注重幼儿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使幼儿在轻松地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比如,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幼儿个性的培养, 等等, 这些活动的组织和能力的培养, 对幼儿是幼儿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改基本理念, 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有效地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来为幼儿健康的成长做好保障性工作。当然, 还要搞好家校之间的合作, 这也是保障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基础。

总之, 在新时期的幼儿园管理中, 我们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给幼儿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安全的、健康的环境, 进而, 使幼儿在主动参与幼儿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 也为幼儿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丹丹.如何强化幼儿园常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J].吉林教育, , (19) .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篇5

一、打开IE浏览器(指的是系统自带的IE,不是第三方IE浏览器)

在桌面找到Internet Explorer图标

右键单击,弹出快捷菜单,找到属性

Internet属性中找到:“删除”按钮,删除浏览历史记录

Internet属性中找到“高级”,要重置一下浏览器,像原始的IE一样。

二、设置本地计算机的“本地连接”的DNS

在桌面上找到:“网上邻居”,右键单击,弹出快捷菜单,找到属性

右键单击,弹出快捷菜单,找到属性

在“本地连接”属性中找到TCP/IP协议,点“属性”按钮

在“1”部分自动获得,只针对拔号用户和自动获取IP地址用户,可以不填写;如果你的IP是手动填写IP,必须填写是你的IP地址;在“2”部分填写上DNS:8.8.8.8即可。登陆网络版本:http://xqcas.emis.edu.cn/cas/login.jsp 看问题是否已经解决!1.找到如下文件: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2.用计事本程序打开hosts文件。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篇6

2009级学前教育 李宝琳

【摘要】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形成与发展。但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在经费、师资、规模以及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为进一步理清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思路,更好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本文提出如下相关解决对策,如:明确经费体制,改善教师队伍,扩大办园规模,提高办园质量,完善监督机制,优化教学活动等。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何为这些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使之成长为保障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合格劳动者是关系国家前途的重要问题。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涉及感官、语言、秩序和社会规范、阅读能力和心理发展等。

虽然遗传和基因等内在因素构成了大脑发育与复杂功能的基础,但是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对于大脑的发育与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1至7岁是大脑思维急剧增长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的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将可能导致终生难以补偿的缺陷。因此,学前教育的质量关乎儿童今后的成长与和发展。如能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将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效益。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这是学前教育问题首次出现在党代会上。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关注下,学前教育事业有了持续发展,但农村地区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形式、办学条件、师资、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得不到保证,使得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滞后,很难满足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也让我们感受到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不实行相应的解决措施,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前教育经费不足,使学前教育缺乏物质保证。目前,学前教育属于非

义务教育,国家不纳入财政统筹中,因此教育经费得不到保证。同时,国家只要求各级办园单位有责任对所办幼儿园给予扶持和支持,但没有统一明确规定各地区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比例,各地仅靠收费和视财力情况给予专项补助很难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此外,由于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收费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收费过低,许多乡镇和村都不愿承担办学责任,再加上随着农村教育附加费被取消,更加剧了农村幼儿园经费的短缺,使得学前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2.幼师学历层次偏低。目前,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多以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学历为主,缺乏专业的训练,学习培训机会少,造成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教师幼儿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这种情况会影响教学质量。此外,由于农村幼师工资过低,大多数没有正式编制,且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这种情况使得近年来幼儿教师毕业生基本无人到农村幼儿园工作,严重影响了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根据湖南省2007年教师队伍规划统计数据显示:在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165人,中级职称的8530人,而未评定的有2084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只占33.7%,而未评定职称的占66.3%,且这些未被评定的教师95.6%都在农村。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幼儿园中的老中青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农村中还有大量的民办教师,且发现很多大龄教师出现占岗现象,造成教师老龄化等问题。

4.农村办园规模不大,学前教育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收费低、生源少、使得农村以村办园为主,因此规模难以扩大。其次,目前农村地区办园主体不明确。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区缺乏灵活的办学体制和监督机制,使得农村办园缺乏整体规划,从而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再次,由于办园规模无法扩大,造成教学设备不足,办学条件普遍比较差。据调查统计,我国农村部分校舍存在房屋长久失修,漏雨、漏风、光线不足、桌椅不符合标准等问题。除此之外,农村地区80%的学前班基本没有配备室内外体育活动器材,幼儿玩具,图书、教学用的录音机风琴、幼儿卫生饮水和洗手等设备也都严重不足。

5.幼儿园管理不到位,学前教育缺乏有力监督。近年来,各种社会力量办园发展很快,但由于缺乏应有的规范,对这些幼儿园承办者的资格、办园条件、教师资格、登记注册、收费标准、办园质量与视导评估等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教育部门制定的管理政策,在实际的落实中存在着乡镇政府管理不力的现象,特别是城乡个体不经登记注册非法办园的比例越来越大,造成幼儿园登记工作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学前班不具备条件也注了册。其次,某些农村地区的学前班以盈利为目的进行乱收费,不符合收费标准,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有些收取费用根本没有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

6.教学活动存在“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缺乏质量保证。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前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直接使用小学一年级教材,以学拼音、写字、做数学题为主。并用幼儿园考试成绩来判定教师水平的高低。二是教学形式小学化,室内活动与小学上课同步进行,农村80%的幼儿园每天4~5节课,每周20~25节课,上课时间为4o分钟,阎严格、单调的授课制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三是教学方法小学化。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缺乏有效地开发智力的教学方法,且幼师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轻创造,忽视培养幼儿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

1.明确建立稳定经费筹措机制,保证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要保证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固定经费作保障。发展学前教育,最好把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强制义务教育范围,必须畅通幼儿园的经费来源渠道。根据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渠道:

(1)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教育部要求,把学前教育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国家也要从具体拨给农村教育的经费中划出一部分投入到学前教育,帮助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

(2)国家还可以在农村、贫困地区运用以直接拨款为主,地方政府管理的资金筹集管理模式。确保农村幼儿平等地享受公共资源。

(3)逐步提高家庭缴费在农村学前教育成本中的比例,农民自己花钱办园,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谁受益谁负担” 的模式,从而利用家庭收费来提高办园质量。

(4)政府可以通过发放家庭津贴和幼儿教育券。对贫困地区家庭进行重点扶持,还可以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学费减免、税收优惠等形式来保证农村地区儿童获得学前教育的机会,从而扩大教育公平。

2.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提高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1)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学前师范生培养规模。政府应加大对学前师范教育的投入,制订学前师范院校的刚性拨款标准和经费使用比例及其奖励措施,从而保证办学经费,扩大学前师范生的培养规模。(2)加强在岗幼师培训机制,建 和完善幼师培训的经费保障体系。强化幼师在职培训的义务性和强制性.拓宽幼师培训渠道,可以在当地的师范院校,各区县职业中专学校开设成人幼师中专班,培养在岗幼师.提高幼师的专业水平,以改善幼师专业素质较差的现状。(3)各地政府要运用财政及政策支持来提高学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解决农村幼师工资低的问题。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幼教工作,实现人才流动,同时,各地政府还应运用财政拨款对农村幼师进行按月补贴,为其购买商业保险,完善教师社会保障体系。

3.扩大办园规模和形式,优化学前教育的发展环境。

(1)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考虑农村幼儿入学实际需要.应采取以政府办园和县村办园为主体,个人依法办园为补充,各类组织团体、公民、个人等符合规定办学条件并经所在人民政府批准,都可以开办幼儿园,并在教育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实行自主办园、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使农村幼儿园办出个性,办出特色。

(2)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大、且分散,农村中的大村可以独立办园,几个附近的小村可以联合办园,便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更好地取得规模效益。对于合并村的统一幼儿园,政府要明确各村在建园和维护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适时适度调整其布局,实现各地区幼儿园的协调发展。

4.完善依法治教和规范管理,适应新形式的学前教育发展。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强主管意识,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的需要,制定出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各级管理成员应按

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支持配合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并落实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定。

(2)县、乡政府要派专人或兼职干部抓好学前教育工作。例如,学前班的登记注册,规范收费等问题.未登记的幼儿园要抓紧时问完成登记。对于已注册的幼儿园,监管人员要按各地教委下达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扫除乱收费的现象,确保资金有效用于提高办园条件,购置教育资源上。

5.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儿童智力启蒙。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受地域和经济条件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更应注重教育活动,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遵守教学规律,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杜绝“小学化”倾向。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既是农村幼儿园集体社会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开展农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

(1)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创设活动区角,如角色游戏区、美工区、音乐区、语言区、阅读区等。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自由交往、大胆表达、共同合作、探索发现的机会和空间。如教师可以专门辟出一个积木区,投放一些需要儿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游戏材料.指导和鼓励儿童共同协商、分工合作,进而培养儿童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针对儿童近阶段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开展社会新闻话题漫谈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晨间活动或某个固定的活动时间里,正确引导幼儿围绕一个社会新闻自由谈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儿童的是非判断能力。(2)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行为的发展.使其社会角色意识和规范得到强化。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现实需要,通过学前儿童扮演的社会角色,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为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比如,扮演医生角色,学习医生对人的关爱、耐心,以及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扮演警察角色,学习警察爱憎分明、公私分明、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更好地启迪孩子智慧,还可以开展以下活动:① 记忆游戏:快乐翻牌(数字牌)、猜零食、英语文字记忆、记忆动作等。② 听力游戏:视唱(听音)、听语言重复表达等。③ 考眼力:找不同、寻找兔子等。④ 动手能力

游戏:投掷游戏、搬运、滚皮球等。⑤ 情商游戏,交往能力:卖东西、配合搬运、分苹果等。⑥平衡能力游戏:过独木桥、单脚跳等。

参考文献:

【1】王化敏.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Ⅱ.早期教育.2003.

【2】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03,8.

【3】【4】【5】章柳英.江西省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江西教育科研.1999

【6】彭世华,皮军功.学前教育研究,2006 【7】第五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综述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篇7

一、农村小学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 校园内部设施陈旧老化

在日常的体育运动或者户外活动中, 学校内部设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东西, 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校园中, 篮球架、单杠、双杠等学生经常游戏的体育器材却存在着陈旧、老化、易倒塌等危险, 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近些年, 发生过多起学生在攀爬篮球架等体育设施的过程中设施坍塌的事件, 校园内部设施的维护整修问题应得到校方的高度重视。

(二) 自然灾害与火灾的发生

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的发生也对学生的校园安全造成威胁。在正常的教学期间, 校园是人员极为密集的场所, 一旦突发自然灾害, 学生的疏散和安顿将是学校面临的重要工作。学生对于教学楼内部的逃生路线还欠缺了解, 学校一方也缺乏定期的逃生演习, 人为与自然因素都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三) 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 校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和心理落差, 造成社会中某些人的心理扭曲, 将对生活和社会的不满情绪用暴力的手段报复给校园。近年来, 我国的一些小学校园曾经发生过社会人员持刀砍杀、砍伤小学生的事件,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二、影响校园安全的多方因素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大事, 安全的校园环境的建设需要多方的努力, 而影响校园安全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一) 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职责落实不彻底

安全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杂, 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目前, 农村小学存在着对工作职责的落实不彻底, 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农村小学仍然将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任务, 对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仍然不够甚至会有疏忽。农村小学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到位, 没有设计安全便捷的教学楼逃生路线, 也没有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以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传递足够的安全内容, 学生的安全知识缺乏, 自我保护的意识差。

(二) 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

在农村的大部分家庭中, 安全教育是少之又少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低, 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学生受到家长或者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安全意识也会减弱。同时, 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 孩子则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 与父母相比, 祖父母的照顾较为溺爱, 当孩子进行危险游戏或者有不安全行为时, 常常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 社会层面对于校园安全的关注欠缺

校园的安全教育不是靠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 社会的关注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相较于城市而言, 农村地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政府部门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上, 而忽视对教育, 特别是安全教育的发展。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经常会选择学校这种人员密集, 并且抵抗力较弱的场所进行破坏,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加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建设的对策

(一) 提高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度和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 重在落实。学校必须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落实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做好对于校园内部设施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小组, 制定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 设计最方便快捷的逃生路线, 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和校园安全讲座等活动, 使得校园安全教育系统化、制度化, 真正把安全教育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保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 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力

学校的安全教育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配合。家长或者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以身作则, 增强自身的安全知识, 为孩子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言传身教。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除学习成绩外还应当关心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课余生活。学校可以安排家长会或者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 集中对家长进行培训, 使家长可以有效地接收学校所传达的安全教育宗旨, 积极合作, 共同维护孩子的成长

(三) 提高社会对于校园安全的支持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义务。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支持。首先在经济上, 政府应当给予学校充分的经费支持, 使得学校有财力维护校园设施, 及时更换老旧的器材。此外, 相关部门应当投入足够的人员保障校园的安全, 杜绝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为学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 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基础。

四、结语

总之, 良好的校园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人人树立安全意识, 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 并认真地落实好安全工作, 才能真正保护我们学生的安全, 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摘要:安全重于一切。一直以来安全问题都是每一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学校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 其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本文从当前农村小学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出发, 分析影响小学校园安全的因素, 并结合农村小学的现状提出安全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段强.关于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J].资治文摘, 2011.

[2]刘亚轩.国外小学安全教育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 2011.

[3]温志旺.刍议小学安全管理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 2011.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篇8

一、引言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安全问题,学校体育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体育伤害事故连连不断,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进行。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大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安全工作,我国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的文件。

二、学校体育教育安全问题的现状

1.学生安全状态的总体现状。在安全认识方面,学生对体育课安全的认识程度较高,在谈到“您认为安全在体育课中的重要程度”上学生普遍选择“比较重要”,说明学生在体育课中主观意识上很重视安全。

在安全情感方面,学生安全情感较低。学生不喜欢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也不是很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学生更喜欢“放羊式”的比较自由的教学,喜欢自己玩,不喜欢教师讲解安全知识,不喜欢正规教学的体育教师和他所上的体育课,导致他们的安全情感低下。

在安全意志方面,学生安全意志较低。学生不能够保持对体育课的兴趣,不能长时间保持对体育课的热爱,学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够长时间对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保持重视,不能坚持对安全知识的学习。

2.体育教师安全状态分析。大部分体育教师能很好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上课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手段,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上课前大部分老师会先检查场地、器材,检查学生的服饰和进行准备活动,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强调一些上课时的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天气合理的安排体育课内容;指导学生的放松活动,使学生尽快恢复体力,避免发生运动伤害;进行课后总结,课后总结包括对场地器材的维修、对学生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的了解以及体育教师本身的教学情况等等,吸取每堂课的经验是顺利开展学校体育教学,保证学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名体育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场地器材状况。通过对学校场地器材设施进行调查,学校场地器材比较充足。这说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基本上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有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和室内体育馆,其他设施如单杠、双杆、篮球场、乒乓球桌也较为齐全。

在场地器材检查更新方面,学校偶尔或从来没有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评价,对场地器材的情况也不是很不了解,增加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4.同时上课班级间的干扰情况。同时上课班级数量较多,单位班级人数较多,学生的单位活动空间变小,体育活动时极易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三、建议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讲座、板报、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方式,多渠道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宣传,提高领导、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和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l)教学内容:体育基本知识(体育的作用、特点、技术学习的规律、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等)、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预防和处理损伤的方法等。(2)教学形式:采用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室内教学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培训、讲座的形式,室外教学可以采取技术练习、技能比赛的形式等。(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一是选择一些教师,自学或送外培训、进修深造等,保证他们尽快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安全教育工作;二是设法吸引或聘请一些目前在能够胜任的专业人才,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安全知识和较强的安全技能,开展相应的教学或讲座。

2.加快场地器材建设,消除安全隐患。加快场地器材建设,消除安全隐患,(1)要定期检查和维修。教师要经常或定期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程度,损坏的和不安全的器械要及时修理或拆除,跑道、沙坑、踏跳板、单双杠、跳箱和山羊应列为重点检查项目,同时应建立体育设施维修与保养制度,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和维修;(2)要增加场地器材的面积和数量,使每位学生都占有足够的场地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3)购买质量好的体育用品,防止伪劣产品,因为体育产品质量与安全责任伤害事故有直接关系。

3.端正教师工作态度,增强教师责任心。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控制者、安全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者,担任着组织、教育、指导、纠正的任务等,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端正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1)体育教师要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2)让体育教师清楚学校体育教学中潜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学习、宣传等方法让教师了解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并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事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国华.构成安全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

[2]崔运坤.福州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4).

关于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 篇9

关于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

一、课题名称:隔代教育利与弊问题浅探

二、研究的内容

一)拟研究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由祖父母这一代对第三代子孙进行教育的隔代教育便不断增多。

所谓隔代教育,是相对于亲子教育而言的,主要是由祖辈承担起对孩子实施教育抚养责任。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们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可是我国的调查显示,有五成以上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越小,与祖辈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然而,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自我实现意识,效益观不断增强,在城市里年轻的父母父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无暇照顾孩子,于是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在农村由于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现状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待在身边,由此引发的“隔代教育”问题成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3~6岁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忽视了这种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障碍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而较为常见的主要在行为、情绪、社会适应性及习惯等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以行动冲动,动作过多过度忧虑、嫉妒、攻击性、厌食、挑食、偏食、任性等过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方式,父母祖辈的教育方法,态度有关。

二)具体研究内容

为更好地完成研究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应用价值和可

推广性,我们将分成以下三个部分来研究隔代教育的问题。

1、指导祖辈家长探索学习不同年龄段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规律。

2、了解祖辈家长的一般典型的教养方式与不同文化背景祖辈家庭教养方式中存在的优势与弱势,并探索指导策略。

3、探讨幼儿典型的消极情绪表现并研究提炼促进幼儿积极情绪养成的良好方法与途径。

三)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分析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是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

四)主要观点

虽然隔代教育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如祖辈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有过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且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好的耐心,从而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然而“存在”的并非是合理的,与亲子教育相比较,隔代教育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当然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相比起弊端而言,弊端更为严重。

三、研究现状分析

一)该主题有没有人研究过

对于隔代教育利与弊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人研究过,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二)本选题及科研设计的创新之处

因为我是来自上海崇明的,隶属上海郊区城镇,相对于上海市区而言,隔代 教育的情况更为普遍,具有典型性。由于农村地处偏僻、经济不发达,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去闯上海、下广洲,而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从而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因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是由祖父母照顾,管教尺度的难以掌握,使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只能听之任之。再加之长时间的娇生惯养,纵容、迁就,使得一些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不良习惯,故该群体的教育状况成为一种令人堪忧的社会现象。

四、选题意义

(1)隔代教育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建构产生重要影响。

在开展情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幼儿积极情绪形成的过程中易出现反复性,因此,家庭的配合教育也是促进孩子积极情绪发展的一个良好途径。

(2)现具有优化幼儿情绪教育课题研究的良好基础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影响幼儿积极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则是隔代教育。祖辈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优化情绪稳定持久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他们的自身言行举止与情绪情感表现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是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下,应用认知科学新成果,从感知、表达、调控三个纬度出发,以隔代特色教育为载体,针对幼儿的典型情绪表现开展促进“幼儿情绪体验、“幼儿情绪表达”、“幼儿情绪调控”的案例研究,针对性地指导帮助祖辈家长优化教养方式,加强对幼儿积极情绪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推行与完善本园特色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和实施,构建以幼儿为核心的幼儿园—幼儿—家庭培养系统,促进教师、祖辈家长、幼儿的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显现我们一贯的“以人发展为本”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家园互动的质量,促进教师、祖辈、幼儿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五、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分为五种方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法

二)研究步骤

1、访谈法:对家长在活动中或者家中面对孩子的各类情绪问题采取的教育行为以及孩子的转变进行访谈。

2、问卷法:调查祖辈和父母家长对我园优化情绪教育研究的认识以及行为跟进的情况。

3、观察法:通自然观察的方法,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其情绪的表现,作为幼儿相关的评估以及教育作用的监测。

4、行动研究法:通过在各年龄段寻找并确定家庭、幼儿为研究对象,建立档案、连续、跟踪的研究,期望研究出一套比较好的指导方法和措施。

5、个案法: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对个案分析、追踪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的健康情绪。

三)时间安排

访谈法和问卷法在第一天完成,第二天进行统计相应的数据,第二天同时开展观察法,并持续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内结合访谈法通过寻找研究对象建立个人档案,以便跟踪研究。

四)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1、优势

优势一:不少祖辈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原因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对于孩子在不同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都能及时的处理。

优势二:祖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优势三:祖辈的子女都各自成家立业很少有时间陪两老,可是他们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人的身边不但能够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还能够补充老人的时间,使他们身边有个开心的伴,而老人也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照顾孩子,利于祖孙两代身心健康。

2、弊端

弊端

一、容易形成溺爱

多数祖辈家长常因自己年轻时时工作和生活条件所限制,没有给予自己很好的照顾,而想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他们对孩子宠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了他们的任性,依赖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低下。使他们有许多不良的表现。

弊端

二、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经发生了改变,仍然用陈旧的老观点要求孩子,交给孩子老经验,老想法,致使孩子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为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的给孩子传授了很多封建迷信的东西,无疑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弊端

三、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理,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的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情绪对立,使正常的教育难以进行。

弊端

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祖辈家长因为思想观念等的影响总是无意识的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少问题孩子都是祖辈带大的,有资料显示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家庭暴力和隔代教育成较高发状态。解决各代教育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一定要统一认识。

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认识上的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还应该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方法

二、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方法

三、年轻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应该把孩子的抚养教育权全部交给祖辈。

方法

四、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性和独立性。

方法

五、祖辈家长要理智的控制感情,分清溺爱和爱的界限,要爱的适度。积极

创造机会让孩子和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建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六、参考文献

庭中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方案http:///html/2012/22/2012221125848.shtml 幼 儿 隔 代 教 育 现 状 的 利 弊 分 析

http:///Read/Read.aspx?id=41397791

中 华 隔 代 教 育 家 庭 研 究 中 心 http:///u/48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篇10

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学校进行的教学活动与所提倡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概念大相径庭。学校也只对考试有关的科目重视,对于美术、音乐、德育这些课就觉得不重要。这样就出现了课表上是校本、综合、兴趣活动课等等的课被不同的任课老师安排。下课后为了自己的教学进程也拖堂。换言之,学生就是学习的工具。

反之,教师又怎么样呢?较多数学生在学校里没有很好的得到自我的肯定,教师更多的事关注成绩较好的,或许因为家庭经济等各方面原因,没有站在一个教师该拥有的职业角度来对待不同的学生,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没有尊重学生。学校教师趋于老龄化,勤学业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知识蜕化、观念保守、素质薄弱,以“抄教案、搬教参、老样子、老方法”来维持现状,教学方法陈旧,还是原来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致使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能力差,知识面狭窄。新教师或许能创新,变着法吸引学生,但是经验不足,对待不同学生一样的方式,不能从更好的层次上引导学生。

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比任课老师更多,有些学校鼓励让新教师当班主任,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遇到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件时常常想的是学生不争气,没给他们长脸。课堂上就乱发脾气,说学生怎样吵闹,自己不要脸什么的,对学生的精神进行摧残。

这些应该是每个学校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管理者,为了让学校的升学率甚至其它的更完美就一味地只让学生学习的方法正确吗?还有了解每一个老师的教学吗?大多数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应该怎么去改变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让各位教师再一次真正认真地学习一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他们明白怎样才是上面的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生学习。让所有老师畅谈自己的体会,加深教师自己加深印象。接下来就是落实占课情况,让教师只按课表上进行授课。课外活动课应让学生自己班级组织活动,邀请老师参与其中,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让大家一起分享。就算与学习无关的,但有助于学生成长,拓展知识面的都可以,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爱因斯坦,莫扎特。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一颗拒绝在春天发芽的种子不一定是坏种子,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

新教师没有充分的教学经验且管理方面薄弱,学校应倡导“老帮新”风气。现在很多教师都暗自拼斗,眼里容不下一颗沙子。教书育人,终极目标都是让学生更加完善发展。新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请教,老教师也应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双方可以互补。

教师的方面做了工作,还要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同。由于各方面原因,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满足于物质的需求,没有从精神角度进行关怀。对于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关心也只局限于成绩。要做的就是呼吁所有家长配合老师的改变,同时也提醒家长自己和孩子多交流。

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决策民主化

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只要讲究民主化,不仅管理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为了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作决定;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人员,分管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校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人员与相关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校委会讨论或召开教师座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学校教职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执行规范化

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在执行过程中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内容要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学校管理者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三)评价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应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上。一是教师自评,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教师都要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学校内部的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边村小学及教职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平时,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

二、小学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能在无形中熏陶、感染学生,起着桃李不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此,学校在整体布局上追求创新。意蕴深远的标语,独具匠心的特色绿化园地,温馨典雅的走廊、墙砖,别具一格的个性宣传牌,各具特色的室内设计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无不折射出师生创新灵感与艺术文化交融的璀璨。另外,学校还在文化内涵里渗透创新。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区分别设置了科幻画、想象画,并配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温馨提示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学校倡导班级文化建设以一班一风格,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创新特色文化,倡导不拘一格,个性化的班级形象。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在重视校园硬件环境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内容展示的同时,学校更加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和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型的管理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学校将创新教育融入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发展和提升师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不仅可以在校园广播里,增添校园特色音乐,浸润师生心灵;还可以精心设计小学校园文化手册,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美设计收纳其中,深刻地阐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及文化内涵。

(三)课堂建设

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发展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生成的主渠道。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从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敢于标新立异人手,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诱导、熏陶学生,逐步生成创新人格。其次,拓宽教育渠道。学校鼓励学生多读书,制定各年级必读书目和必背篇章,让学生多积累。最后要坚持学创结合的学习模式,以智力活动为基点,把创造思维训练落实于日常中,强调平等的师生对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助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长知识、增智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

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主动意识,打破以前管理中出现的专政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平时的情绪变化,不要让他们有奴役的感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发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管理者平时加强对教师的尊重,使人性化与管理制度相配合。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平时应该多与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因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最了解,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坚持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次,建立科学的测评办法和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师测评办法往往是采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教师,这种测评办法是有缺陷的,应该摒弃这种测评方式。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独立自我管理能力,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学习作为评价标准。同时采用评分制,这里包括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评分,使教师真正发现自己在授课和其它方面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升。小学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放手让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去探究一些新的小学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第三,针对一些青年教师,他们不缺少专业的知识,而是缺少实际的授课经验,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将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相结合,总结出更为科学的授课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由于小学教育存在它的特殊性,所以小学阶段的课程设计要合理,既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又要使学生的心理成长得到保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必须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小学要进行人本主义的管理,还要注意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互相之间的结合。过去的教学管理比较注意服从,这样在教育管理之下,会让一线教师容易产生消极应对心态,从而无法获得尊重和满足,在工作过程当中就不容易进行配合以及服从。而人性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被管理的一线教师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一线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进一步地取长补短,在情感上进行互动,最终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一线教师更加配合以及服从。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工作自主倾向性,并且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促进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对教师理解以及尊重,最终以人性管理配合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可斌.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2]李峰.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6)

上一篇:和动物的作文600字下一篇:白银话术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