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精选10篇)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篇1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1】

摘 要 在学前教育的各个专业里,钢琴专业是集技术性、实践性、主动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学科。

平时在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也应加强学生各项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以本文力求通过对钢琴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学生的基本特征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探,希望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钢琴教学 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

1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基础课程之一。

对于学习音乐的其它课程也有帮助作用,那么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钢琴课必须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现代幼儿教师队伍。

那么从钢琴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专业知识,就显得意义重大了。

对于钢琴教学来说,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练习,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弹琴的方法、姿态、弹奏技巧等等。

还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读谱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专业的钢琴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通过对钢琴基础技巧的训练,还可以为学生在高年级时所学的即兴儿童弹唱打好基础。

2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

2.1 师资力量匮乏

高师院校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学生数量远远超出于教师的数量,现在钢琴教师非常缺乏,以致于任教的钢琴教师非常辛苦,也是超负荷地进行教学工作,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

没有一个高质量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来。

2.2 学生基础弱

刚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没有学习过钢琴的,很多学生都是初学者,所以在钢琴这方面,他们的基础都比较薄弱。

所以,如果前期教师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去授课,大部分的学生会很难跟上教学进度的。

2.3 教学设施落后

大多数学校所拥有的钢琴的数量非常少,并且还有些钢琴残缺不堪,损坏非常严重,根本就不能满足学生的上琴要求。

2.4 教材内容更新不足

现在钢琴教材不能满足新课改后的教学目标,内容非常陈旧,没有把教学要求和所学的技术要求结合起来,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所以,现在的钢琴教材需要进一步的修订。

2.5 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钢琴的课时非常少,钢琴专业的学生一个星期才一节小课,那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是一个星期全班才上一节课,根本得不到充足的学习和锻炼,课时的限制会使学生学到的东西非常之少,而且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要求,其实学生学习钢琴的欲望还是很强烈的。

所以要加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3 学生的基本特征和教学方法

在钢琴教学上,进入学校的学生大多已经错过了学习钢琴的黄金时间,骨骼已经成形,与别的从小学习钢琴的学生相比,他们手指的灵活度和速度都跟不上,加之学校的各方面条件跟不上,导致学生的钢琴练习进度跟不上去,这些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困难,那么我们就要慢慢地提高和调整钢琴教学的步骤。

3.1 让学生真正地练习投入到钢琴教学中

老师应提醒学生强加钢琴练习,并且把全班的集体授课改为小组授课,可以把一个人的课改为两个学生共同完成,这样,可以取长补短,能较快地提高弹奏质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还增强了钢琴教学的课堂氛围。

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种弹奏手法。

通过这样的改变,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钢琴练习当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练习钢琴。

使钢琴练习变得有趣起来,便于提高钢琴演奏能力。

3.2 兴趣的培养

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的钢琴曲充满兴趣,使其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它,那么老师就应该先把让学生先听一遍曲子,给他们一个初步印象,并且多弹一些他们听过或是非常流行的音乐作品,这样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应该认真备课,尤其要注意应好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练琴时所遇到的问题,增强师生的互动。

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大大地增强学生练习钢琴的动力。

4 钢琴课的教学模式

钢琴教学是基础课程也是技巧课程,它和学前各个专业都是相辅相成的,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加强唱、舞、画、弹等几个方面训练。

4.1 巩固学生的钢琴基础

在钢琴练习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基础练习。

但是在进行基础技巧训练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掌握。

如:配合节拍器进行练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以后的成品曲练习奠定基础。

4.2 掌握好音乐风格

在进行钢琴弹奏和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老师还应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使他们的理解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欣赏不同风格的曲目时,可以增强其鉴赏能力。

学生学习钢琴时,要提醒学生多多注意在演奏时的左手伴奏型,这样可以积累很多的伴奏类型,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作品应该用什么风格的伴奏类型。

为高年级学习歌曲弹唱奠定基础。

4.3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篇2

一、现状分析

(一) 教学模式落后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大多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缺乏有效的参考模式, 基本上沿用传统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 这必然导致钢琴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呆板化, 难以保证素质教育要求下师生有效互动交流的有效实现, 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调动,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难以有效发挥, 更难以保证教师通过这种模式将钢琴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这种钢琴教学模式下, 很多学生学习钢琴的结果是会弹不会教, 实际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这都是由于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模式传统落后、人才培养模式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 无法适应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需求所导致的, 而且,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有限, 无法实现突破, 教学特色与优势更是少之又少。

(二) 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传统、落后直接影响到课程设置, 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和不规范性, 体现出重技能训练、轻综合素养培养的倾向, 这显然是不利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的, 也不符合师范院校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钢琴教学的课程设置中专业知识比重过大, 文化知识比重偏小, 既没有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也不符合高师院校的客观教学规律, 导致学生难以实现专业课程学习与其他相关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 既难以实现钢琴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 有难以实现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 难以累积必要的教学经验。

(三) 缺乏科学的实践方法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不合理课程设置的制约, 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过多地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 而对于学生理论素养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 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教师, 教师是需要将知识付诸实践的职业,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论作指导, 如何付诸实践呢?可是, 在现实的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 很多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 已经习惯了被动式学习, 习惯接收钢琴知识和技能教学, 而且也确实是没有过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进行锻炼。即使有一些合适的实践锻炼机遇, 也还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途径, 学生仍然无法适应实践锻炼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导致难以取得有效的实践效果。

二、改革措施

(一)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

鉴于传统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所以, 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要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力求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使钢琴教学授课形式多样化。具体到教学中, 高师钢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对一授课、一对多授课、集体课。针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钢琴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钢琴教师可以运用大小课相结合的方式, 以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为基础, 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每学期的学习程度, 钢琴教师既可以灵活运用这三种授课形式, 又可以将其进行相互渗透, 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此外, 在钢琴教材的选择上, 钢琴教师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既要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 又要考虑到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在节省资源的基础上, 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钢琴学习积极性, 又能有效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二) 课程设置要力求体现师范特征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由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 重视专业性和技能性、忽略师范性, 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师范教学目标要求。因而, 高师钢琴教学应该力求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 不但要重视学生钢琴技能的培养, 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要与社会实际发展相适应, 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应切实加大师范课程比重, 还应该加入《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性理论课, 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充足的条件。

(三)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钢琴理论知识, 在努力提高钢琴技能的基础上, 更多地参与教学实践。为此, 我们要重视钢琴实践课的重要性, 要开设更多的实践课,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进行锻炼的机会,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实践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钢琴技能的有机结合, 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这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 为了提高高师院校钢琴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们要积极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使高师音乐教育能更好地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摘要:作为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钢琴课既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也是非钢琴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然而,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具有音乐特长的高中毕业生, 这些学生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 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学开展得总是差强人意, 尤其在初始阶段。鉴于此, 本文从高等师范院开展钢琴教学的目的入手, 之后分析钢琴教学存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对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的改革措施, 以期能促进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师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燕如.对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10 (4) .

[2]孙达天.高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之我见[J].艺术教育, 2011 (9) .

[3]邓永业.浅谈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对初中起点五年制音乐大专钢琴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南方论刊, 2009 (4) .

[4]耿家林, 曹晓凤.高师钢琴教学改革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9) .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数码钢琴集体课 教学现状 发展策略

数码钢琴是数码科技与传统钢琴相结合的产物,既具备传统钢琴的性能又具有多种音色、多种节奏、内存曲目、实时录音等功能。自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美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校普及了键盘集体课。1996年华东师大建立起了我国第一个现代电子数码钢琴教室,成为国内示范教育实验基地。发展至今,数码钢琴集体课以其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音乐院校钢琴专业教学上已见成效。随着发展这种新兴教学模式逐渐走进高师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中,在新旧教学形式交替过程中会产生认识偏差和方式方法的不完善。因而分析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现状,对其教学进行相应的探索性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现状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沿用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模式而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对学生综合应用键盘乐器并作为一件得心应手的幼儿教学工具的能力培养却显得薄弱了一些,这也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这一新教学模式引入,一些问题与困难也相应出现:

(一)对于数码钢琴集体课认识的片面性

一些教师因在数码钢琴上找不到机械钢琴的音质和触键感觉,认为数码钢琴练习不能替代传统钢琴的弹奏训练。对数码钢琴操作的不熟悉而产生了这样片面的认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磨合之后,这种不适应随之消失。同样,学生认为数码钢琴是课堂上临时替代机械钢琴的工具,短时间对数码钢琴的接触促使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数码钢琴的优越性,反而在演奏时显得更蹩脚,使得学生极少主动接触数码钢琴。

(二)教学方法的陈旧性

部分老师认为数码钢琴集体课业余,层次偏低,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数码科技优势。持有“换汤不换药”的方式继续采用原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统一教授内容,在学生完成作业后一对一的检查作业,每个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数码钢琴也只是充当弹奏的工具。结果是两节课下来,学生感到没学到位,而老师又很辛苦。这样只是对传统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延续。因人数众多, 时间一久学生也产生顾虑,怕吃亏学不到东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教学理论上的单一性

部分老师认为数码钢琴集体课就是用来在短时间内,促使毫无基础的学生掌握钢琴弹奏和儿歌伴奏的能力,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我们要抓住集体“钢琴”特征,在课上讲解钢琴弹奏的共性问题,分析个别学生弹奏问题,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并加入浅易的视奏、伴奏及曲式分析等知识,以提高学生对键盘的综合操作能力。

(四)教学实践上运用不充分

在我们看到的多数数码钢琴集体课上,教师与学生都将实践注意力集中于单一弹奏,而数码钢琴所具备的硬件功能却被忽视。数码钢琴既有机械钢琴的音色又具备电子乐器的特点,应充分运用其音色的转变及信息化的存储的功能。如运用录音与播放功能,促使学生自己分析并找出弹奏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避免发生类似错误。

二、调整观念探索适合高师学前教育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策略與方法

(一)对数码钢琴集体课再认识

数码钢琴集体课打破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一位教师可以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授课,运用现代科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将知识覆盖面的最大化并节省师资,避免重复性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将数码钢琴与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相结合优化教学方式,如学生配戴耳机练习弹奏而不会影响到他人。声音画面相结合促成全方位立体化教学,展现更加丰富实用的教学内容。

(二)结合数码钢琴优势更新教学方法

1. “群体动力”式的教学方法。数码钢琴集体课突破传统“一对一”的保姆式教学方式。这样既避免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促使学生变依赖心理为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又可以充分发挥“群体动力”的心理暗示效应。集体课上采用齐奏及分声部分组的合奏,学生之间互相聆听观察和分析领会,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多声部听觉能力、节奏感、视奏能力、默契配合的综合实用键盘技术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多样化”表现作品的教学方法。数码钢琴的音色优美逼真,先进的音频采样及优秀的D/A转换技术产生的音色可与传统钢琴相媲美,并同时具备多种音色选择,如:“古钢琴、管风琴、羽管键琴”等,使得学生在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就有了传统钢琴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演奏巴赫时代钢琴作品,可以调至古钢琴或管风琴的音色,使学生切身体会17世纪的音乐风格。演奏近现代的作品或为儿歌伴奏时可选用钢琴、电子琴音色,使其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3. 多种形式的集体回课。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回课应摆脱逐个检查学生作业及单独纠正问题的影子,跳出个别教学的圈子。在回课时,运用数码钢琴的录音功能采用先让学生自查的方式,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可采用齐奏、伴奏、接力、分组竞赛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公开表演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潜质及创造力,增强学生现场发挥的心理素质。

(三)多元化教材运用与教师的学习再提高相结合

为丰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在沿用传统的文字基础教材还应加入如即兴伴奏、重奏、四手连弹等辅助教材;为配合全方位立体化教学加入音像教材如:磁带、音像光盘、幻灯片等。教师不仅要学习阅读关于钢琴教育教学文献资料提高其自身教学水平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程序,对数码钢琴所配备的中控台、摄像头、音响等设备运用自如,制作开发新的教学课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四)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制

以往对于学生的考核只限于具体某首钢琴曲的演奏和固定儿歌的弹唱,对于学生综合应用钢琴的能力不得而知,而且这样的考核过于片面忽视了学生平时表现。针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学生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30%、期中占30%的方式。平时成绩中应包含学生每次回课成绩、进步的程度、学习的态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中期末考核中除弹奏固定曲目外,还应加入试奏、儿歌即兴伴奏等内容。注重学习进度和质量,做到质与量的结合。

总之,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传统钢琴教学与数码科技相结合的新生体。它是在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其自然的延伸,并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数码钢琴教学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以促使数码钢琴教学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谈高师钢琴实用性教学 篇4

【摘要】高师钢琴教学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除讲授和示范正确的弹奏方法以外,还要把钢琴弹奏的训练内容及乐曲合理归类,去繁就简,因材施教,制定一套具有实用性、分组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因为多数学生在进校前没有进行过规范的钢琴训练,有些还未接触过钢琴。但要充分利用成人学生特有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喜欢的曲目,加大钢琴伴奏的练习,使其具备独奏、伴奏和教学的钢琴实用性能力。

【关键字】高师钢琴实用性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伴奏能力;

一、高师钢琴教学分析

高师钢琴教学不同于给小学生上课,也不同于给专业院校的钢琴专业学生上课,它是在弹奏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带有速成性,实用性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钢琴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同时又是专业技术含量特别高的乐器。高师音乐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学习音乐较晚,部分同学在高考前没有钢琴基础,有些同学来自农村,由于干农活手指比较僵硬,面对这样的生源,怎样在二年或三年的时间里将一个基本不会弹奏钢琴的成人培养成合格的具有一定钢琴演奏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就这个问题我谈一点粗浅的感受,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从思想上形成一种实用性能力的培养观念,高师很难培养出钢琴演奏家,因为生源有限。在教师教学评价上不要只考虑个别学生在某个比赛上取得什么奖项,或者只是一场独奏音乐会,而是所教的学生既能正确演奏一些独奏曲,又能较好的进行钢琴伴奏(以即兴为主,线谱、简谱结合),还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钢琴教师,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明确了。

2,教师要爱专业、爱学生,要有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良好品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规律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或小组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寻求一套因材施教,容易操作的教学方法。

3、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好正确弹琴的方法,还要让其怎样教学生,以保证学生将来到社会上传承正确的钢琴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这是高师钢琴教学应突出的师范性特点,也是普及高雅音乐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工作。

4,教师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程度的钢琴演奏能力和初中级曲目的示范能力,更重要的使培养他们有较强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结合师范性特点,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是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不可缺少的,也是高师学生必须学到的能力之一。

5、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结构,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伴奏和教学能力外,要加强声乐、合唱指挥及其他器乐的学习,使其成,为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成为下一代音乐人才的发现者和初级阶段的培养者。

三、加强基础训练。突出实用性教学

1,训练内容程序化。钢琴弹奏技术包括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臂技术等,在初学阶段,教师应把钢琴弹奏的训练内容合理归类,去繁就简,整理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合理性、针对性的练习程序,从弹奏姿势,手型练习等入手,逐步进行五指练习及音阶,和弦、琶音,踏板,主复调音乐等内容进行系统教学。

2、钢琴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示范性教学,对成人学生来说是直观的,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对一年级学生要从他们的心理状态、进校基础、个人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分别对待,不要只对学生只说不做,要让学生从理性上明白之所以这样做的缘由和道理。教师要示范,讲解,启发、鼓励四到位,同时要严格指出不足,使学生明白对于错的区别。采取钢琴理论知识和弹奏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把基本练习内容安排成一个课题,明确地、有步骤地进行讲解和训练,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

3,手指训练的重要性。成人学生骨骼的发育已定型,由于缺少弹性,各指伸张不充分,很难灵巧自如的进行弹奏(个别有基础的同学除外)特别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手指由于干农活比较僵硬,这已成为一大障碍。对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一些灵活手指和伸张手指的训『练。笔者认为对没有基础的学生每次练琴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练习,效果均为明显:

程序一:双手五指固定手型练习部分(主要针对一年级初学者),学生在每次练琴时,先正确的进行双手固定手型慢速练习(包括三度双音固定手型练习),或在能力达到的情况下可逐渐加快速度,手指不必要抬的很高,大部分成人的手指比较僵硬,不需要做更多的力度练习,只要放松正确弹奏就可以了,目的是训练手指的灵活度。

程序二:《哈农》练习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练习前20条,第二部分主要是音阶,琶音练习。首先要放松,手型要规范,速度要适中,其次可以变换节奏,内容由少到多,达到练习效果即可。

在弹奏音阶和琶音时,学生可从c调开始,根据自己的程度从一个八度到四个八度进行放松慢弹练习,在换指无痕迹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还可以双手交替进行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的练习,音阶,琶音和节奏型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学生熟悉键盘和提高钢琴伴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程序三:练习曲,乐曲

每次练琴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复习以上练琴程序,包括所弹过的练习曲及乐曲,再进行弹奏新的练习曲和乐曲。这样,手指就能够做到比较自如了,同时也会获得很好的练习效果。

四、加强钢琴即兴伴奏教学

钢琴即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学生钢琴基础较差,教材和教学内容没有达到规范等客观原因,使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从整体上讲提高的比较慢,为了加强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练习与提高:

1、正确认识钢琴伴奏的作用,即兴伴奏是一种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并具有逻辑思维的活动,对于伴奏者来说,在短时间、晦角自己所学的和声知识、节奏型,钢琴弹奏能力完成符合歌曲情绪要求韵钢琴伴奏工作是有些难度,它使对歌(乐)曲进行的二次创作,是没有修改机会的连贯性弹奏。这对一名没有钢琴基础的高师学生来说,难度增加了,要求也高了,但他们必须通过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加强理论实践相结合,达到钢琴伴奏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工作。

2,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最能体现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多分析正谱伴奏中的和声织体及节奏型的运用,多听不同时期的歌曲及伴奏编配。另外老师要多示范,多启发,使学生从理性上提高认识,同时加强不同节拍,不同风格、不同速度的节奏型练习,提高综合素养,达到理论与实践快速反应,快速结合的钢琴伴奏能力。

五、要培养学生在钢琴弹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作曲家通过音符把他们的内心感受记写在谱子上。对高师学生来说,只有经过演奏,通过声音的再现,才能感受到作曲家的心理意图。我们演奏钢琴不能只顾演奏音符,更重要的是通过演奏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要表达出的音乐情感!这就是要多看书、多学习,多聆听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才能把自己的钢琴弹奏技术和乐曲的内涵表现出来。高师学生除了具备一定难度的钢琴弹奏和伴奏能力外,还必须学习很多的相关知识,这对体会音乐中丰富的立体音响色彩,把握作品风格,表现出作曲家鲜明的个性特点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音乐表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要想获得提高就必须具备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素养,还要不断在舞台、讲台锻炼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成为一名有经验的,有专业水平的、有音乐表现力的中小学音乐师资。

六、加强小组课教学

由于高师钢琴课的教学时常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般都由教师单独处理,这样容易使学生养成惰性,依赖性和孤僻性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钢琴教学的基础阶段,采取小组课讲解和个别辅导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组课上,教师对弹奏原理,弹奏方法进行讲解,并作示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加观摩并展开讨论,对别人的弹奏进行评价,使每一位观摩者得到自我训练和自我提高的机会:教师在个别课上就可以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集中有效地解决。这样,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教与学中互相总结,互相提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篇5

关键词: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实用性;分类教学;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99-02

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形式中一种最实际、最常用、最快捷的演奏技能,它要求伴奏者将钢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条件的限制下,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艺术再创作。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已成为全国各师范院校的必修课,是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钢琴即兴伴奏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是声乐伴奏、舞蹈伴奏、视唱练耳、乐理、和声课程的课堂教学及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以后作为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音乐教学技能。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只有体现实用性,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技能,从而真正从根本上缓解当前音乐教师因缺乏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而制约音乐课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个现状。

如何根据它的实用性进行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从教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在钢琴即兴伴奏基本功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声乐伴奏、舞蹈伴奏、少儿歌曲伴奏、合唱伴奏版块的分类教学

(一)声乐伴奏板块

在声乐艺术的表演实践中,钢琴伴奏是音乐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无数优秀的艺术歌曲更是以重要的钢琴伴奏作为歌曲发展的纽带和基础。然而不是所有声乐作品都附有钢琴伴奏谱,我国很多声乐教材上的曲谱甚至是单旋律的简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或者伴奏者掌握熟练的钢琴即兴伴奏技能。

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伴奏中的运用,主要指简谱声乐作品这部分。简谱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应如何教学?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首调唱名法及移调能力。对钢琴上的12个大小调的位置,要求熟练掌握,能快速地反应并奏出。这就要求学生对12个大小调的每一级音,调内的每一个和弦及功能在钢琴键盘上能够熟练奏出。这不是一两天时间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时间积累,可以从《粉刷匠》、《小星星》这类旋律、和弦、织体编配都非常简单的歌曲入手,从c大调开始,逐渐增加调号进行练习。

其次,要求学生具备歌曲中前奏、间奏、尾奏的创作能力。有些歌曲只有主题部分,学生要学会创作出前奏、间奏及尾奏,让歌曲达到完整的效果。如何创作前奏、间奏及尾奏呢?最简易的方法是,重复歌曲最后一个乐句作为前奏和尾奏,尾奏还可根据需要移低或移高一个八度进行重复。或者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进行模仿创作。间奏的创作要注意与前后段落的承上启下。前奏、间奏和尾奏不仅能使歌曲更完整,还能给演唱者起到提醒的作用。

再者,要求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与情感,选择合适的伴奏织体进行编配。伴奏织体即伴奏音型,伴奏织体一般情况下分为三种:柱式和弦音型、半分解和弦音型与分解和弦音型(琶音)。

柱式和弦音型多用于表达豪迈、庄重、气势雄浑的风格与情感,如《长江之歌》;半分解和弦音型多用于表达活泼、灵巧、跳跃的风格与情感,如《蓝精灵》这类儿童歌曲;分解和弦音型多用于表达抒情、连绵、悠长的风格与情感,是最常见的织体,如《走进新时代》。伴奏织体的适当运用,在声乐伴奏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运用得当,就会导致伴奏与歌曲的风格与情感不符,从而影响整首声乐作品的表达。但不是每一首歌曲都用一种伴奏织体,而要根据歌曲不同段落、不同乐句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而编配相应的织体。

最后,声乐伴奏要配合好声乐演唱而进行,不能喧宾夺主。这就要求学生在伴奏过程中做好静与动的处理。一般情况下,采取你静我动,你动我静的形式,即演唱者在演唱时,伴奏者静下来,演唱者停下来或演唱长时值的音符时,伴奏者才动起来。静与动可用音的弱与强、音符的少与多来处理。

(二)舞蹈伴奏板块

钢琴即兴伴奏在舞蹈伴奏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舞蹈基本功教学的训练动作调整中。在舞蹈教学课堂上,由于舞蹈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将训练动作调整或把几个动作或几个技巧融合在一起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伴奏者有较强的即兴伴奏能力,能够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迅速对伴奏音乐作出调整,处理好乐句的结束、节奏型的转换、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有时还得满足舞蹈教师临时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需求。因此,伴奏者的即兴伴奏能力在舞蹈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时,要注重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积累大量的舞蹈伴奏曲目,使之能够在舞蹈教师在做教学的动作调整时,挑选与该动作相符合的伴奏曲,在挑选好曲目后,能够将曲目进行缩减、扩充或拼接组合,使之与舞蹈动作相配合。比如教师把擦地和踢腿组合起来训练,擦地要求两个八拍,踢腿要求四个八拍时,伴奏者要在挑选好擦地和踢腿的伴奏曲目后,将擦地的伴奏曲缩减成两个八拍,踢腿的伴奏曲缩减成四个八拍,再将两首曲目进行拼接组合,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伴奏曲,为了配合舞蹈基本功动作的节奏时长,有时还需要将原曲进行改编,使之能在同一时间与舞蹈动作结束。

其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编曲能力,能够根据舞蹈基本功训练动作的风格编写相对应的伴奏曲,这就要求伴奏者必须了解舞蹈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动作类型及每种基本功的动作要领。舞蹈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动作类型有擦地、蹲、踢腿、弹腿、跳跃、转、翻身、控制等,伴奏者在编曲时要根据每一种动作的动作要领来编写相应的音乐作为伴奏曲。比如平转这个训练动作的伴奏,应选用与该动作相匹配的音乐形象来编写伴奏曲,可以选用十六分音符的音阶作为旋律,选用半分解和弦音型作为伴奏音型,体现灵活、动感的动作特点。

(三)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歌曲伴奏板块与合唱歌曲伴奏板块

钢琴即兴伴奏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少儿歌曲伴奏和合唱歌曲伴奏方面。

少儿歌曲钢琴伴奏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各个音乐院校中的各种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中均有体现,可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中小学音乐教材上的歌曲 “不会配弹伴奏”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笔者经过多年从教经验,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症下药”——学生不会配弹中小学音乐教材上歌曲的伴奏,那教师就教中小学音乐教材上歌曲的伴奏。其次,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移调能力。当学生学习的歌曲不在他们的音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时,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进行移调,从而避免学生因达不到音域还使劲唱,造成学生对歌曲乃至对音乐产生畏惧感甚至厌恶感。

合唱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要注意的是和弦的选择。合唱歌曲不像单旋律的声乐歌曲,它至少由两个声部构成,这就要求学生在伴奏时,不能只根据主旋律声部进行和弦编配,而要考虑其他声部与主旋律声部构成的纵向和声关系来进行和弦编配。其实合唱歌曲伴奏的和弦编配较单旋律声乐歌曲伴奏的和弦编配更容易,特别是四声部合唱歌曲,因为四个声部的音符即构成了和弦内的音符。所以我们在编配和弦时,就根据合唱声部纵向的和声来进行即可,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合唱歌曲声部中隐藏和弦音的情况,这时还得根据和弦编配原则——横向和弦的功能序进来进行编配。

二、各科音乐理论课程与钢琴即兴伴奏融合教学

音乐理论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课程,在这些理论课程中,都有涉及到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理论知识,如乐理学科中的音程、和弦、调式等知识是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如果我们在教授音乐理论知识时,能结合钢琴即兴伴奏进行融合教学,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达到相互促进教学成效的作用。这种融合教学方式,不会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课程时,因为纸张谈兵的枯燥教学方式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又是进行钢琴即兴伴奏这类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前提,也不会使学生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这类实践操作技能课程时,因为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没有很好的掌握而影响到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得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如何进行各科音乐理论课程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融合教学呢?

以乐理课程为例,在教授和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先把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运用以演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弹奏一曲学生感兴趣的乐曲,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和弦在音乐中的魅力,再从理性上讲解和弦的概念、类型、色彩、构成方法等,待学生掌握好和弦的基础知识后,再教学生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枯燥的乐理知识,且可为学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好该节课重难点内容后,可加入视唱曲目的钢琴即兴伴奏配弹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视唱,同时还学会了对视唱曲目进行即兴配弹,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更为学生今后成为“会教又会弹”的视唱练耳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篇6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由于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进校大多是18岁左右的成年人,由于生理条件、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再加上目前大多数钢琴教学方法及教材,基本都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幼儿开始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编配,缺乏一套完整的成人学习钢琴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上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学生很难在钢琴演奏技能、技巧方面有很高造诣,而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全面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本文将对如何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渗透伴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作一些探讨。

弹奏钢琴的技术技巧犹如浩瀚的海洋,包罗万象,种类很多(在本文不作专门的论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一些学生可以完成一些高难度的练习曲和乐曲,但对一些简单的歌曲伴奏,却不能完成,这就说明是一味的追求技术技巧,而忽略了实际运用能力的学习。为此,笔者将从五个方面的钢琴教学内容来谈一些体会。

一、基本练习——音阶、琶音的学习

音阶、琶音的弹奏是我们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音阶、琶音的学习,使我们的手指从十个变成几十个流畅的弹奏。很多学生学习两三年以后,基本都能流畅并快速的跑动常用大小调的音阶和琶音。但学生在熟练跑动音阶琶音的过程中,并不能运用于实际,主要表现在:首调概念不明确、对各种不同调的音级的键盘位置不熟练、不能很快的找出指定的音级,结果进入伴奏学习阶段后,加上和声的运用,学生就显得非常困难,这就说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忽略了弹奏音阶琶音。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过音阶琶音的练习,熟悉、掌握各种不同调的各音级在键盘上的位置,为以后的即兴伴奏打下基础。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在弹奏一个新调的音阶、琶音之前,首先让学生照着乐谱反复用首调唱名法唱出音阶琶音及终止式,然后按照指法“空弹”(在假想的键盘上弹奏)音阶琶音及终止式,仔细想象每一个音级在键盘上位置,边弹边唱,并找出该调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音级,并记住在键盘上的位置,学生基本熟悉以后,就可以在键盘上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叫学生停在某一个音上,让学生马上说出该音级在该调中的级数,并用首调唱名法唱出来,如此反复训练以后,学生就会基本熟悉该调各音级在键盘上的位置,然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儿歌或者是简单的练习曲,让学生在该调上弹奏,要求指法要流畅,正确分句。随着练习曲调的增多,就可以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调上做移调练习,这样坚持练习,学生就会熟悉所弹奏的每一个调的音阶,为以后的即兴伴奏学习打下基础。

二、练习曲的学习

练习曲的弹奏是学生学习、掌握弹奏技术技巧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大量的技术技巧都要通过练习曲的学习才能得到,在练习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练习曲中所练习的技术技巧是什么,通过这首练习曲的学习,要掌握什么样的技术技巧,还要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乐谱,包括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伴奏音型等内容。在学习了和弦等乐理知识后,还要对和声进行分析,明确所使用的和弦。车尔尼599之29、38、40、56、65等以及849之6、11等这些练习曲左手的伴奏音型就是我们常说的半分解的伴奏音型,比较适合用在情绪活泼、欢快,舞蹈性节奏较强的歌曲伴奏中;如车尔尼599之25、55、58、84,849之26等一些练习曲,左手连奏的伴奏音型听起来比较柔和、连贯,但又有较强的节奏感,适合用于比较抒情,节奏感柔和的舞蹈音乐和抒情歌曲;再如车尔尼599之14、20、23、28等一些练习曲左手的伴奏音型是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采用断奏的方法,这种伴典音型和声织体较疏,容易突出主旋律,适合用于轻快、活滚的儿童歌曲;再如:车尔尼599之30、31、36、54等练习曲,左手的全分解琶音音型伴奏非常的柔和、连贯,可以用于节奏舒缓,抒情性较强的歌曲伴奏之中。

三、乐曲的学习

在乐曲的学习中,除了技术方面和音乐表现方面的问题以外,还应该着重强调音乐的句法感和层次感,因为在歌曲伴奏中,这两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伴奏是为演唱者服务的,是为了烘托歌曲的情绪,丰富歌曲、演唱者的表现力,伴奏者就要很好的把握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歌曲和演唱者的需要,恰如其分的处理好伴奏音乐的语气、语调、句法和层次,养成一种严格遵守音乐的语气、语调、句法的习惯,特别是古典时期的小奏鸣曲和奏鸣曲,在这几个方面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节奏上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学习能够做到严格的要求自己,仔细的进行练习,那么在今后的伴奏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四、踏板的运用

“适宜的踏板法是一位具有艺术才能和高超理解力的标志。踏板法——为音色,为洪亮度,为延续某些音——是一门艺术,但它必须基于历史的考虑以及作曲家意图的理解”,这是美国一位国际公认的音乐会钢琴家、录音艺术家和钢琴教师约瑟夫·班诺维茨在他的《钢琴踏板法指导》一书中,对钢琴踏板作用的精练的描述。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就要严格的按照作品的要求、风格恰当的使用踏板,并随时充分的运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辩踏板的效果,以便

在伴奏中能很好的适当的使用踏板。

五、复调作品的学习

钢琴伴奏中最重要的是和声织体,而和声织体是多层次、多线条、立体化的,那么,我们在弹伴奏时就必须具备立体化的思维。复调作品就是对学生进行立体化思维训练最好的教材,特别是巴赫的创意曲和平均律,这也是目前钢琴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学生注意作品中声音的层次、各声部的旋律线条以及和声的织体结构,强调学生要善于用听觉去感受、去鉴别,形成多声部的思维,这样长期坚持练习,学生就会在件奏中随时注意伴奏音乐的声音层次、和声织体的结构等因素,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的视奏能力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这样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总之,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渗透伴奏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每一位高师的钢琴教师去研究和努力,以培养出符合我们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高索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篇7

从我上大学到当教师,历时二十多年。期间,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不同教师的钢琴专业课教学。尤其是近年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不由得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小课平日的教学安排想发表点自己的看法,不知是否恰当,望老师、同行指正。

许多老师都习惯于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便把本学期每个学生的所有各类作业(包括练习曲、复调、乐曲)都一下子布置下来。而且,其中的内容大部分是本学期期中或期末的考试内容。这种教学安排,看似教师很有计划、对学生了如指掌、很是负责的一种教学。如果这样,那么教师就可以按自己的计划去备课、上课。众所周知,高师钢琴专业课的上课形式绝大部分为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小课模式。上课的内容、进度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有直接的联系。确切的说,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模式决定了上课内容与进度的随意性。即:学生完成作业好,那么进度就可能快些;学生因方方面面的原因没有弹好,那么相应地每节课的内容就要大大缩减。如此一来,教师提前的计划就要做相应的变化,那么,教师最早的安排就要重新做调整,实际上等于教师原来的工作安排大打折扣。纵观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且一般是计划的多,完成的少。另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多数学生一旦将考试作业拿到手。那么,本学期就不慌不忙地慢慢练习,等把考试曲目完成好了.本学期也就临进放假了,学生一学期学的东西那真是少的可怜,根本达不到一个大学生的要求。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只能做罢!照此下去,四年能学多少呢?还有一些老师一般是提前不做计划,也不用去备课,一切随意。学生弹到哪儿,就布置到哪儿,直到弹考试的曲目为止。那么,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等考试完毕方能知晓。也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兴,自己也省事,就让学生自己挑选曲目,随便选自己喜欢的曲目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量在哪?质又如何保证?同样,还有一部分教师,因考虑到学生每周的上课时间和学期的考试内容,于是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平日只留要考的练习曲、复调和音阶琶音,考前两个月左右再加上一首考试乐曲。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的学习面太窄、量太少。

总之,以上所述,不论是有计划的安排,还是无计划的实施,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主科来说,都是不完全合理的教学方法。纠其原因:其一,教师本着不负责的教学态度,其结果可想而知;其二,教师不注重平日的教学安排,那么质量又如何能保证?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宗旨、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所需,我认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主修学生的日常教学安排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做工作常认真而又细致的研究工作。因为在大学四年中,专业课上课时间实际仅有三年半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使每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质的飞跃,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纵观多少年,我认为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主修学生日常教学的安排应该是这样的:每逢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安排为自己学生的专业集体课。课上,要对每位学生上学期的表现包括平时学习情况、期中期末考试情况,从小范围内同学互相之间的横向比较到每个学生自己纵向的比较等等教师都要一一做以分析。随后,应对每位同学的现状提出不同的新的要求,同时安排本学期的计划即共同的学期作业和不同的本周作业。共同的学期作业有:1,每人每学期必弹四首正谱伴奏(包括声乐与器乐),曲目自定,学生自己安排练习时间,随时可让老师检查,待学期结束时,必须全部完成。2,每人每天必须练习视奏3 0分钟,曲目由老师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定,当然大部分是短小的小型乐曲。3,每人每天必须阅读3 0分钟的音乐方面的书,同时要记笔记,学期最后一节课将书和笔记拿来,老师检查。4,每人自备p3或p4或其它可听的录音设备,每天临睡前要听近半个小时,内容只要是音乐方面的皆可。5,每人每学期必须为声乐和器乐学生弹伴奏至少各一人。每人每周不同的作业类型有:基本功类、练习曲类、复调类、大型乐曲、小型乐曲(包括外国作品、中国作品)、歌曲(主要是高等师范教材中的歌曲伴奏曲目,为学生日后的即兴伴奏打基础)。这六大类型作业穿插布置,一般是前四类必须有,后两类循环布置。基本功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进度而定所练习的作业,内容包括单音、双音、和弦的断奏、连奏、跳奏;小连线奏法;2 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各个调的属七、减七分解和弦;半音阶及隔开三或六度的各种半音阶进行;三度、六度、八度和弦以及它们的分解和弦练习;各种装饰音练习等等,可以说涵盖了《哈农》以及《每日1 2首练习》中的全部练习。练习曲类也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从《拜厄》、《布格谬勒》、车尔尼5 99、849、299、740、克拉莫、克列门蒂、肖帮、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练习曲书中选学。一周几条或几周一条或一学期几条要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定。复调类从《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巴赫小前奏与赋格曲》、《巴赫创意曲集》、《巴赫平均律》、》《斯卡拉蒂奏鸣曲》及一些中国作品中选学。以三部创意曲为例学习的步骤依次是:分声部练习、找主题及变化练习、两个两个声部的结合练习(1 2,1 3,23)、分手练习、合手练习。大型乐曲类以《小奏鸣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柏特等人的奏鸣曲以及一些中外作曲家的变奏曲、回旋曲、协奏曲等等为内容选学。一学期至少要学3-5首大型类乐曲。小型乐曲类以外国作品为主,辅以个别中国作品,外国作品一般要学4-5首,中国作品1-2首,外国作品选学的内容包括一切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中国作品也是从很多优秀的钢琴独奏曲中选学。歌曲类作业主要是学弹一些中外歌曲伴奏曲目,有旋律、有伴奏,曲目主要从高等师范教材中选学,一学期至少弹1 0首左右。按以上的内容安排.学生每周的作业种类繁多、量也颇大,但针对他们是师范生这一特点,教师只能如此。

试想一想,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的目标是未来合格的中小学生音乐教师。而中小学音乐教师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必须是全才式的复合型人才。所谓全才式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指不管你是钢琴主修也好,或是其它主修也好,不要求你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有多么高的造诣,而要求你要学的广、懂得多,即只要是音乐方面的你得都会、都懂。如果你是钢琴主修学生,那么你就得会弹听者所要听的任何类型的作品。即便是弹不出听者要求的具体的那一首作品,但同类型的作品你得都有会弹的,以飨听者。这样就大大地削弱了对学生专业高深的要求,而需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广度上的特别关注和训练。而我们的现状是各综合大学的音乐院(系)不管是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几乎都还是按音乐院校的培养模式安排教学、设置课程,使得学生毕业后学的用的不多,而要用的学生又不太会,这样让许多已毕业的学生常常会遇上非常尴尬的僵局。根据毕业多年、近两年已毕业但未参加正式工作以及在校大学生现状调查显示,音乐专业学生所学与所用相脱节现象非常严重,亟待各师范院(系)专管教学的领导对这一现象予以重视,那么在未改革课程的制度下,学生只能靠专业教师,对学生日常教学的安排做一调整,以使学生应对毕业后的工作所需。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篇8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钢琴作品;内容因素

内容因素会通过钢琴演奏来表达审美愉悦与享受,对高校音乐教育意义重大。内容因素,即从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多声部层次等内容方面加以理解分析,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并结合科学的技术训练,从多角度培养良好的音乐素质。

一、感受无穷尽的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进行的主导。要弹好一首乐曲,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善于捕捉起基础作用的主导的旋律变成音调,因为它是旋律的最小独立单位,当它形成了具有特定旋律与特征和意义片段时,它就成了旋律的主题音调,并发挥着旋律变化的导向作用。而决定旋律音响运动的关键,还在于音高关系。音高的起伏与波动,形成了一定高和低、升或降、平直或曲折、上行或下行等变化多端的音响流动线。演奏者就是需要感受并把握这些旋律线的丰富变化,才可能在音色处理中把握变化。

二、感受复杂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时间形式,是音乐的骨架。音响的长短时值与强弱等不同表现,正形成了旋律的节奏关系。演奏者要善于感受和理解节奏的强弱力度,长短力度,以及快慢速度的感受,并以和谐有致的演奏去抒情达意。抓住不用节奏复杂多变的特点及其自身个性,体会强弱效果,适度表现。旋律要依附于节奏,不能离开这个音乐之“骨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钢琴练习中,我们要把握音值长短和强弱拍位律动的规律,把握不同作品的节奏特征与风格,而且还要运用长短、强弱、徐疾、张弛、动静的对比、平衡等种种感基本训练,挖掘音响节奏与肢体节奏的通感。从而达到织体节奏与音乐审美的融合,即具体与抽象的协调统一。

三、感受美妙的和声

和声是多声部旋律结构的有机构成体。音乐和声有着丰富的表现形态,演奏者要善于在多声部组合中明确自身的声部位置和应予密切配合的关系,或主导,或辅助,从而创造出具有整体和声的和谐效果。而和声感本身正是协调不同声部去创造完美统一音响的重要心理素质。在钢琴练习过程中,要用心体会和声的倾向性、旋律性、色彩性和立体感。需要表现高音旋律的部分,我们把它当作一组和声的表层来对待;需要借助和声表现印象与绘画的,我们要细致倾听和声色彩,创造一种非常独特的和声与音乐结构体系。弹奏19世纪作品是要倾听高声部中的旋律线条,而弹奏20世纪印象派作品时,注意感受其级富表现的和声色彩。在技能方面通过调整重心、远近距离、平衡受力、前后支点等来把握和声。

四、感受丰富的音色

音色直译为声音的颜色与色彩。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同一件乐器用不同方法也能表现出不同音色。演奏者通过听觉器官感受各种音色,但往往带有一定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各种音色分别注入了不同的物化意向和感情色彩,并在此审美经验的基础上联想建立了不同的音色标准。不同的颜色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觉,不同的乐器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色彩感和情绪。在钢琴练习中,演奏者对音色的把握与处理更是尤为重要。手指触键的速度快慢、触键高低不同的方法、深浅不一的力度演奏,都能使钢琴发出清亮、坚定或雄壮或抒情或静谧的音色。可见,对音色的选择与应用不单是方法、技术和形式的问题,而是在一定审美理念指导下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

五、感受多声部的层次

乐曲多声部的层次,在整个乐器作品中出现的几率非常大。层次,包括旋律曲调本身、和声整体效果、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系三方面层次。如何培养正确的声部审美观?一方面,培养主体内心听觉的主动性,从练习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学会去听。把旋律本身的和声分出层次,就像在聆听管弦乐作品中多乐器演奏一样,学会用不同乐器的音色来表现音乐,这样,整个作品才会表现得更丰富与生动。针对多声部的层次,尤指复调作品的演奏,层次感的把握更为重要。在强调每个声部主题的同时,不能忽视与其他声部的平衡对称。注意旋律的层次感,使主题鲜明。在保证主题线条鲜明的同时,又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对称,当然,要做到这几点,要求手指要有很强的控制力和表现力,这些都要靠演奏者的听觉来感受、判断与调整。

总之,由于音乐的时间性特性,音乐内容内容因素只有通过表演才能得以存在。演奏者所创造的音乐音响美感,必须和人自身形成一种和谐、自然的关系。也是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思维心理过程。完成这个严谨的过程,内容因素的把握与体会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素质的具备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德索.美学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篇9

来源:《文科爱好者》2009年第4期供稿文/于瑞华 [导读]关注成功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是探索具有“学前特色”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西安文理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目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缺乏学前教育特色,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幼教人才在音乐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关注成功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是探索具有“学前特色”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J 60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118-02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教育中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音乐师范专业的音乐教学是有区别的。目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模式中,缺乏学前教育特色,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幼教人才在音乐教学技能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对教学效率的珍视就是对教育价值的珍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想要发展,必须思考、探索具有“学前特色”的学前专业音乐教学。笔者认为,关注一些成功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是探索具有“学前特色”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笔者将探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从该体系的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为切入点,谈谈对高师学前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音乐教学缺乏学前教育特色,导致音乐技能教学效率低下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没有专业学习音乐的经历。学前专业音乐教学如何让学生迅速掌握音乐技能,已经对音乐教学发起挑战。但目前的现状是,学前专业音乐教学多数还是“模仿秀”,照搬高师音乐教育的技能教学模式,缺乏学前特色,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是学生提升音乐素养、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特性和幼儿音乐教学手段的过程。所以,只是粗浅的学些音乐技能,只能造就音乐操作者,而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二)音乐教学理念与国家艺术教育理念的发展存在差距

学前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中最能生动体现国家艺术教育思想与先进理念的时期。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理念,必须能够紧跟艺术教育发展趋势,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但实际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模式,都与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存在明显差距。例如:高师学前教育的教学还是以简单的技能教学为主,音乐教学缺乏综合的课程模式;学前专业的音乐教材陈旧,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相脱节等等。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不能满足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有两个目的。一则能承担幼儿园音乐兴趣班辅导任务,再则是能够顺利实施音乐教学。从这个目的来审视高师学前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师学前音乐教学中,对幼儿园的教学实际需要关注不够。在音乐教学中对属于幼儿领域的音乐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音乐内容,乃至教学理念知之甚少。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还要进行“纠偏”,才能够适应幼儿园的工作环境。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学习方式的特征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是一种以节奏为核心的原本性儿童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体系强调音乐教育中,一种儿童语言、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这种综合形态,使儿童直接参与创造性活动这一原则与其教育目标紧密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融合,把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教学已成为其最主要的特色,它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有以下特点:

(一)学习方式之综合特征

奥尔夫提出:“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语言、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音乐学习行为也遵照这种原本综合的音乐形式,通过综合的音乐行为来育人。所以,奥尔夫的音乐教学通常是从一个很小的语言动机进入,发展到音乐、动作,最终在一个综合的音乐领域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习方式之充分参与特征

奥尔夫提出:“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被动的作为听众,而是主动的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学习过程必须是学生的亲自感受、亲自体验、亲自“做乐”。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音乐与学生都不是作为教育的客体存在,而是作为教育的主体存在,其原本性教育理念正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感受和体验来回归人本,所以它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境界。

(三)学习方式之即兴特征

即兴是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核心,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奥尔夫音乐教学通常是将即兴融入到语言、动作、奏唱、创作等其它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即兴创作和即兴表演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学生通常从游戏式的自由即兴开始,随之演奏(唱)自己设计的音乐,或者通过学生亲自设计的音乐而形成不同的固定音型,并将这些固定音型逐渐发展为多声部的即兴演奏、情境小品、音乐戏剧等更为大型的、综合的音乐形式。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师学前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有机的将人类原本表达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行为方式融和起来,体现了生活化、社会化、文化化的音乐学习方式。它给我国高师学前专业音乐教学带来了以下启示:

(一)音乐课程要综合化发展,发挥学科优势

目前,国际教育界普遍公认课程的综合化特征,能够使学科之间形成一种生机勃发、持续发展的学科系统。从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学生学习方式的特征来看,也体现了课程综合化这一国际教育发展特征。因此,高师学前专业音乐教学只有做到课程结构的完美重组,才能够真正使艺术各学科之间达到最佳组合,发挥学科的优势。学前专业音乐课程,基本分为音乐技能课程和音乐理论课程,可以考虑适当进行一些课程综合。例如:在钢琴的技能学习当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即兴伴奏和音乐创作的知识进行整合,融入到钢琴教学中。这样,钢琴教学就增强了实用价值。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还可以尝试跨学科的综合,这不仅与奥尔夫音乐教学不谋而合,这种理念还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分领域课程结构特征。

(二)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目前,高师学前专业音乐教学内容,有很多教学内容都存在缺陷,实用性不强。例如:在声乐教学方面,学生对幼儿的发声方法、幼儿的演唱技巧、幼儿合唱等方面的知识都非常缺乏;音乐理论课程方面,对适合幼儿的音乐欣赏作品的积累,也存在不足。所以,要在教学中不断从实践中拓展、更新教学内容。

好的音乐教育是具有意向性思维的艺术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亦如此。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即兴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意向性思维不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然而,我国高师学前专业的音乐教学,在课程改革中转型比较滞后,使得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感觉、灵性、直觉、想象等意向性思维,在追求规则和技术的束缚中收到了限制。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参与学习的方式启示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在一些技能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创编。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之后,来创编一些小的童话歌剧、钢琴童话故事等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音乐教学要拓宽视野,体现人文精神,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使世界越来越多的民族音乐文化在它的教育体系中被尊重和弘扬。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有责任将多元文化形态和优秀音乐艺术传递给幼儿。所以,高师学前专业的音乐课程也应该拓宽艺术视野。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打破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大量补充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和世界各地优秀音乐文化。在音乐欣赏、儿童民间音乐等方面拓宽音乐理论视野。其次,高师学前专业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创新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启发。例如:在音乐教法课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来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实践环节。在技能教学当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技能教学的审美性。

高师学前专业的音乐教学,应该更多的借鉴先进音乐教育的优点,不断发展、完善,最终为培养音乐素养高、教学理念先进的优秀幼儿教育师资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 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1.[3]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4]何 璐.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音乐习得的方式[J].中国艺术教育,2009(3)[5]王秀萍.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于瑞华(1977-),女,河南封丘人,西安文理学院幼儿师范学院音乐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和综合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 篇10

【摘要】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给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结合社会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字】学前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培养目标是指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规格,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落脚点,它不仅影响课程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也影响本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我国传统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受到“教师本位”“课程本位”思想的影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要求。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幼儿教师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幼教专门人才,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这必将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改革的趋势。

学前教育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幼儿园的数量逐年增多,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在逐年提高,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个体私立幼儿园,幼师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足,在英语、音乐、舞蹈、美术、管理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缺口较大。所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以服务地方学前教育和社会发展为落脚点,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前景,培养立足本地区,面向全国,突出思想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突出“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瞄准高职探新路、规模办学增效益、围绕市场找出路、重在素质育英才”的办学指导思想。

二、以学校、幼儿园结合为主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明确的目标指向是幼儿园教育。我们与幼儿园进行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此建设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把学生综合实践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本着“互利互惠,相互参与”的原则,从中选择方便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家幼儿园,建立起了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教学。

(一)优化课程体系,推动专业建设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集中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图。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不断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与用人单位共建课程,最大化的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发展。我校坚持 “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教学原则,优化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整合,确立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职业能力拓展、隐性课程五大模块。有些职业能力拓展通过开设选修课来实现,隐性课程通过多年探索形成的系列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专业技能成果汇报展,毕业生汇报演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实现。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践教学模式,把“教学做”渗透到五个领域的活动设计中,渗透到技能培训中。

(二)互惠互利,以智力支持用人单位

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是合作关系,开展应用性研究,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幼儿教育第一线,为用人单位提供智力支持,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潜在动力。在广泛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考查论证,我们采取产学研联动形式,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分方向人才培养研究。把学前教育专业分方向培养实行“三段式”目标:即第一学年打好学前教育专业和能力基础,课程设置以职业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课程为主;第二学年重点培养方向,以职业方向课程为主;第三学年拓展职业能力,展示个性和特长,以职业能力拓展和实践实训课程为主。隐性课程渗透在每个学年。

三、以特色办学为目标,推进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体现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以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反馈信息、意见和建议为出发点;以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基点,实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构筑起以能力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原有基础、求知兴趣和能力需求为基点,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和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广泛采访、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不断明确培养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第二,召开有关教学内容改革的专题讨论会、论证会,形成共识,确定学期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联系学科特点删减教学内容。第三,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每个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写出授课计划,通过集体备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集思广益。第四,进一步修订、完善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不断明确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师教有依据,评有标准。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总体上保证学生学完所有教学计划安排的内容,使所有学生达到基本人才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素质差异在舞蹈、声乐、钢琴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实施专项培养,成立“兴趣小组”,由专任教师指导,培养品牌学生。运用观摩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真实情境。通过“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问题解决法、“学、创、教、评”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讲述、轻实践分析的弊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突出过程及发展性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转变一次考试定分数的观念,变总结性评价为过程及发展性评价,把学生最后应得的分数分散到平时的课堂上、实践环节上、和完成“任务”的质量上,赋予相应的权重,按照质量打分,平时过程的积累为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督促学生的过程学习,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达到激励学习的目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

(四)实施动态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堂

学前教育专业既有对口高职生,也有普通高职生,学生个体差异很大。为了尊重差异,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在摸底考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选择,课程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把学生分两个层次,由不同的教师,用同样的教材,按不同的进度进行教学。学期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意愿,实行动态管理。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课堂上充溢着自信心和责任感,在选择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起点,有了选择才有了动力,有了选择便就有了责任、便有了不同的成长。

(五)开展“四进”课堂活动,尽快实现学生能力与幼儿园需求的零对接

“四进”课堂活动,是我校“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教学原则在具体工作中的延伸,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是我校深化内涵建设,加快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做到了把幼儿园教材带进课堂,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入幼儿园课堂,进行听课、指导、调研。我们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幼儿园听课,要求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及听课总结,听课总结主要针对如何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对实习学校教师观摩教学、组织活动进行指导,体现期末总结中,通过学习调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授课计划。目前深入的幼儿园有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市委机关幼儿园、喜洋洋幼儿园、车辆厂幼儿园、外县区幼儿园等等;在幼儿园教师进课堂方面,我们通过实习实训联谊活动进行了交流,教法课中的个别实

上一篇:1开题报告样本下一篇:院感工作督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