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精选10篇)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篇1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对一个民族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其意义非常重大,培养具备优秀综合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离不开舞蹈专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舞蹈基础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之前接受过业余舞蹈训练,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有的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较好,理解力强,但他们头一次接触舞蹈,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因此采取传统的、同一种模式开展舞蹈教学,往往效果不理想,只有依据学生不同的舞蹈基础及各自特点,展开分层式舞蹈教学,才能体现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灵魂,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效果[1]。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分层教育

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临床及实践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梳理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来创造性的开展具体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中,既要重视教学效果的统一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整体教学过程具有一定层次性[2]。

一、分层教学法作用

1.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化需求

分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基础的,使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彻底扭转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灵魂。

2.有助于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面对的是基础功底不同、思想理念不同、充满个体差异,而且紧随潮流而动的学生,因此教学活动不应该继续沿袭“老套路”、搞“一刀切”,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教育并培养学生。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储物箱,教学过程,成了“满堂灌”,甚至“一言堂”;而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就开始具体地研究每个学生,依据其不同的基础、个性特点等,有目标、分层次地展开教学,体现出丰富、具体、层次感的授课与学习感受。因此,分层教学法,可使教师转变成为教学研究者,这也符合教育届不断要求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普遍要求。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舞蹈学习非常艰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常见的舞蹈基础理论,还要抽空苦练舞蹈动作要领,更需培养舞蹈创编的基本素养;此外,学生们还有其他繁重的课业需要学习,负担比较大。舞蹈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整教学模式,时间长了,就可能会使学生滋生厌倦甚至畏惧舞蹈学习的不良心理,使舞蹈学习及动作训练成为一种负担。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舞蹈教师可开展分层教学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随之降低,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提高。

二、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教学目标分层

首先是对不同年级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我系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的是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可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但教学目标比较类似,两个梯队的学生都需扎实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培养基本舞蹈素养,训练常见舞蹈形体及动作要领等,只是在程度上会有所区分。到二年级时,教学的重点是民族民间舞,以及幼儿舞蹈创编,此时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次分层,这一阶段要把舞蹈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适应未来幼教工作的需求。其次是对教学目标制定过程进行分层,既保持整体教学目标,也要实现分层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我们对某个具体班级的学生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为: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努力做到的一般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是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对舞蹈动作的进一步拓展;提高性目标是为那些有舞蹈动作发展潜力的学生制定的,其舞蹈动作不仅要求标准,而且要有内涵、有底蕴、有情感,富有艺术美感。

2.教学内容分层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舞蹈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常见舞蹈动作训练两个部分。但具体包括的舞蹈教学内容比较多,例如舞蹈基础理论,就包括舞蹈发展史、舞蹈美学理论、幼儿舞蹈创编理论,舞蹈作品赏析等;舞蹈动作训练包括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训练等。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应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幼儿教师岗位的合格毕业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学应培养学生不仅能自己表演,而且同时应该具备舞蹈创编的基本素养。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应该依据这一未来的实际要求,针对不同舞蹈基础条件的学生个体,选择适合不同层次,符合不同要求,个体化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而言,应该是一种自我挑战。(1)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分层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舞姿特点,同时初步掌握一部分常见的民族民间舞。在这一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应该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规范的舞蹈形体训练、常见民族民间舞,包括东北秧歌、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等。(2)二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分层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要求掌握民族民间舞,及儿童舞蹈创编的基本理论及实践,使学生不仅会跳舞,而且也会创编舞蹈。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除了应该继续开展包括胶州秧歌、维族舞蹈、傣族舞蹈的`实践教学,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独立创编儿童舞蹈的能力,使舞蹈基础理论、形体训练、舞蹈动作训练与舞蹈创编、舞蹈美学赏析等融会贯通。

3.教学方法分层

舞蹈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舞蹈基础的学生群体,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分层展开。对于舞蹈基础较弱,形体动作训练不积极的学生,教师应该主要以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爱好为主,鼓励学生对于舞蹈专业学习的热情,尽可能降低舞蹈形体动作的难度系数,帮助学生建立舞蹈学习的信心。而对于那些初步具备一定舞蹈动作基础,甚至掌握了常见舞步动作,舞蹈综合素养较好的学生,应更多的培养其正确的舞蹈动作学习与训练技巧,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舞蹈学习效率,使其能够迅速掌握舞蹈动作。

4.教学评价分层

实施教学评价分层,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考评机制,不能继续沿袭原有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搞“一刀切”、“一个模式”,把所有学生的舞蹈学习状况,都按一个考量标准进行评价,这样容易使学生们的心理上受到打击,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影响。因此,应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考评内容,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有效考评。实行分层教学评价后,原本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形体动作较差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到相对较高的分数,可以真正的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弥补学生的不足。

三、分层教学模式对舞蹈教师的要求

分层教学模式对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既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都有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甚至教案也可以只书写一套,按部就班的展开教学。但如要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就要首先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特点,并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这在无形当中,就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地讲,教师需要认真了解带教班里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环节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灵魂。因此,要想成功的开展分层教学,舞蹈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刻苦的实践总结,或者请教其他老师,逐步摸索出个性鲜明、效果良好的分层教学方法并加以运用[3]。

四、结语

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刻不容缓,这对广大教师,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舞蹈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学习及编演的兴趣,一直是大家探寻的重要问题。本篇文章介绍的分层教学法,正是着眼实际,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从广大学生舞蹈基础、个性特点不同的实际问题出发,展开全方位的分层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获得不断地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受到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广大舞蹈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才能成功的开展分层教学,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当代教育理念[4]。

参考文献:

[1]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周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分层教学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5:26-29.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篇2

一、产生原因

笔者承担职业学校的服装制图与服装工艺课程已多年,发现有一个现象很值得研究:很多同学在刚开始上这两门课程的时候都是兴致勃勃,为自己设计出非常美好的蓝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的深入,就有一部分同学的兴趣逐渐减退,甚至觉得这门课很枯燥,而且这部分同学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强与较差的两类学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深入的调查、与学生的交流,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每次课程我都是边讲解边演示,同时让学生作记录或同步操作,然后再安排一些配合知识点的课堂练习。演示的速度与练习的难度一般是符合大多数同学的水平的。同样的练习,很多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很快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无事可做,而较慢的同学有时到下课也无法全部完成;教师无法兼顾两面,长此以往,好同学的个性难以发展、学习潜力无法发挥、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较差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品,尤其是在操作性较强的工艺课上,常会看到个别学生无所事事。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初步实验与研究分析,认为将“分层教学”的理论用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教学活动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二、分析现状

(一)分析学生

分层教学法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必须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再进行合理的分层。我在分层之前,用了两周的时间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解。比如通过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再利用一次简单的操作测试:让学生将曲线板的图形描绘在纸上,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缉线任务,通过简单的操作可观察学生学习基础、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实际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加以分层: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二)明确目标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行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对于A层学生,教师应注意扩大其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加强其空间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B层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其基础款式的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C层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该课程的正确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层备课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制定适合职校学生的教学目标,分解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演示教学也应从三层学生着手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安排每一个教学程序,制定每组学生每一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要求。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学内容准备,力求使每个学生均能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三、实践应用

(一)理论教学

在分层授课中要把握好保证在一节课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也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环节。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点为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

在课堂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过程分层的: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先进行集体授课,通过讲解计划教学中的一些制图和部件工艺,为学生提供方法上的示范或思路上的启迪。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新内容的学习。中低层的学生继续由教师指导、演示,而高层次的学生开始自学。自学的内容一般难度不大,且由计划教学中的结构内容延伸而来,思路明显,并由先前的方法指导和示范。教师在对中低层次的学生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小步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逐步培养自学能力。自学与导学的内容结束后,教师讲评小结,整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女筒裤的斜插袋缝制工艺”时,先利用前期的旧知识---直插袋工艺,简单讲解缝制过程,要求B、C层学生按照讲解与演示,完成并掌握基本方法;要求A层学生再开动脑筋,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构思袋口装饰工艺的设计;鼓励B、C层学生自己可以先模仿,然后逐步引导他们向较难层次发展。两组学生引导学习过程完成后,进行简要的总结与讲评,理清学生的思路,揭示重点、难点。教学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了分层次教学让差生转化、优生提高这一目的要求。

(二)操作训练

为巩固分层次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合理安排实践操作练习的层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将操作训练内容设计成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基本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中等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设计能力的提高题三种类型。要求A层学生会做全部练习题,B层学生做前两类题,C层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基本要求;鼓励B、C层学生选做较难类型的习题,并加以适当辅导,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向高层次递进。例如在“实裁短裙纸样”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西服裙的基础结构制图知识,将教师给出的两款变化图形进行1:1实裁训练习;要求A层学生不仅掌握实训技能,还要自行设计并实裁同类短裙;要求B层学生熟练掌握两款结构图的实训技能;要求C层学生熟练掌握西服裙的实训技能并任选其一款式进行实裁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分层教学法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帮助中差生树立了信心,缩小了学生间知识差距,提高了学习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篇3

【关键词】分层异步;小学数学;实践探讨

分层异步教学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做出等级划分,把具备相同标准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层次内,然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在学习时结合自身的需求与兴趣,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也要根据以往经验结合实际对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异步分层。

一、小学数学中开设分层异步教学的意义

分层异步教学主要把相同层次的学生放到一起开展教学,这样的优势是避免班级中优等生和差生在一起由于待遇不同产生自卑或者消极的学习状况,相同层次学生放到一起可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整组学生的学习程度相差无几,从情感上面尊重学生的需求,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会处于压抑状况,其实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方面不同,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所以常常有自卑心理,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孩子每次考完试都会问父亲自己是不是很笨,也很努力学习但是不如其他同龄孩子,但是孩子的父亲每次都鼓励孩子,一次走路孩子时父亲让孩子看杉树和杨树,告诉孩子其实这两类树是同一时间种植的,但是孩子发现他们的成长速度不一样,杨树已经张到半人高了,但是杉树只张了一点点,父亲告诉孩子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珍贵的东西慢慢成长,孩子一直很努力,尽管不是最优秀的,当孩子上初中后孩子成绩是班级中游,孩子上高中后一直在十几名左右,但是孩子一直记得珍贵的东西慢慢成长的道理,一直不敢放弃努力,终于在高考时取得优异成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学阶段学生的差异性不是永久的,只是暂时的,因而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能有效规避教学中的抵触情绪,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应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找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教学过程适宜从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式,打牢数学基础。

二、分层异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合理分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状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从感性因素考虑问题,对学生做分层处理,有的学生比较感兴趣数学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对数学和焦虑,针对这两种情感,教师可以从情感方面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运用学生认知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在分层时一定切忌一点,教学分层的依据只能教师自己清楚,不要公布分层原因,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那么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开展将失去意义。并且这种分层形式不是固定不变是需要根据学生的状况作出适度调整的,在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内就要调整教学状况,当然对学生开展分组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比较常用的是运用同质分层或者异质分层,教师教学中结合教学情况和教学实际,采取适合的分组方式。

2.分层设问

分层异步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环节提出分层设问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提问中。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是,教师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分别思考不同的问题,为了不伤害学生自尊,教师可以将问题都写在题签内,做好标记让学生上前自行抽取,然后要求不同的小组根据题签问题开展讨论。另外在提问时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走入预定的教学内容,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让学生提出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然后提问这一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回答;针对学习层次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计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求出周长;要求学习能力好的学生通过三角形,推理出其他图形像平行四边形或者梯形的面积。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不同的理论知识,通过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提问方法,让问题更具连贯性,学生可以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先给学生提出大众性的问题呈现,然后再引出难度稍大的问题,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想法,然后教师根据问题回答情况辅导能力较低的学生,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

3.合作互助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积极和学生互助,由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而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经常面临的困惑,然后不断的挖掘课堂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挖掘相关学习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可以体现出集体教学的优势。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讨论共性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有效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应补充问题或者补充答案,其实学生说的问题也许并不深刻,但是会很普遍,学生说的答案也许不准确,但必然是经过思考。另外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优带差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互动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大致相同,因而同龄之间的沟通往往要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一方面是都是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很多问题他们敢于问,另外一方面是可能某一个同学遇到的学习困惑,其他同学也曾经碰见过,所以能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师给出的建议都是来源于教学实践和以往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每一个学生,通过生生间互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课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4.开展练习活动矫正学习习惯

分层异教中定期开展知识练习活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境。知识练习仔细深究主要包括选择式练习活动、剥离式练习活动。通过练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然后根据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在课下也会主动学习,并且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让学生全面和深刻的把握各项知识。小学生的个人习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切实影响。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以及个人学习习惯,让学生逐步适应学习,不是一味的灌输,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结语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以及教学理念也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满堂灌”和统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小学教学中开始普及分层异步教学法,替换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趋于主导地位,不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带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东.浅谈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有效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6-8

[2]沈国军.“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藏教育.2015(05):3-6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篇4

分层教学被视为是一种更有针对性,同时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有所收获的教学模式。 然而,分层教学的方式要得当。 如果分层教学不注重技巧,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让学生的心理受挫,影响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隐性分层教学更有技巧,值得教师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隐性分层

在分层教学时,需要对于教学目标有合理的分层设置,这也是隐性分层教学首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前要对于这部分知识点有透彻的分析,要确定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并且要确立合适的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要能够正确预期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难度与障碍,并且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确立不一样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有更好的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隐性分层与传统的分层教学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隐性分层教学时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要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要灵活地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讲“集合的基本运算”时,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可以有一个分层设计。 对学困生而言,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如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掌握并集、交集、补集的符号表示和图形表示等; 中等生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引例的观察、比较、分析,探究并集、交集、补集三种运算所含元素的特征,掌握图形的直观性及符号运算名称的会意性;优等生要引导其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学困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非常牢固,并且学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尝试进行深层次的知识学习。

二、探究活动中的隐性分层

在创设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隐性分层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给学生创设不一样的活动目标,给学生设置差异化的探究任务,让不同层面以及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逐层递进的探究活动,这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也可以给分层教学提供一定的空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问题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究,在简单的学习活动完成后,要勇于尝试后面更为复杂的探究任务。 教师只有不断给予学生鼓励,才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积极发展自己的能力,进而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例如,在讲“集合的表示与含义”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分层教学。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于集合的含义透彻掌握,再把集合与元素间的对应关系了解清楚,这样才能够记清专用记号与常用的数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集合元素的无序性、互异性和确定性,这样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于集合的表示与含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时时关注,这样才能让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得到体现。

三、布置作业时的隐性分层

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体现隐性分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基础水平的不同,如果教师对于所有学生都布置同样的课后作业与学习任务,这不仅达不到训练目标,有的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还会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非常吃力。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作业布置的隐性分层,要给学生创设更多开放化的作业设置,这对于知识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为了能够体现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设置两种试题,一种是必须完成的试题,必做题; 另一种是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的试题,选做题。 必做题在一般情况下,是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深印象,巩固思维,是基本的训练数学思想的方式,之所以将其定义为必做题,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将基础知识透彻掌握。 相对而言,选做题是稍有难度的试题,一些学习能力较强、数学思维较广阔的学生是最适合尝试的。 在完成这类试题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作业布置的隐性分层设计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教学方式,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且发展了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学习能力。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篇5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 巩固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时候, 因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 如果是较为抽象的概念, 学生难以清楚的解读。通过运用分层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基础得以巩固。因化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大的难度, 初中生学习的思维能力有限, 如果没有跟随教师的进度, 将不利于后续的进步。在化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开展基础知识教学, 使其稳固学习的意识, 同时也能扎实掌握基本概念, 保证给后续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 重视效率的提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可保证教学效率有所提高。针对于初中生来说, 化学知识比较困难, 如果单纯依靠讲解, 学生无法准确的.解读, 所以借助于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能够鼓励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体系, 同时又能稳步的提高教学水平, 获取更为优质的教学成果。

(三) 强化学生的信心

化学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具备着一定的难度, 如果遇到学习的困难, 学生很容易一蹶不振, 在课堂上难以投入学习, 学习兴趣急剧下降, 影响到学习成绩[2]。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特别是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的展开指导, 可以强化其学习的信心, 使其获得优质学习成果,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 实现科学的层次划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适当运用分层教学法展开教学, 需要教师对学生展开全面的了解, 尤其是对其学习状况加以分析, 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成绩等均能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将其合理分类, 明确他们在不同阶段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 合理的使用教学方针, 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实践中, 教师还应该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 落实教学任务的设计

教师要依照划分得当的学生层次, 明确教学任务的科学化设计。在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中, 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化学知识。学生的层次划分至关重要, 可以方便教师的任务设计。比如在《制取氧气》的教学时, 针对于优等生, 教师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任务, 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 倡导着学生积极实践, 这将对其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开拓发散思维有帮助, 确保学习成绩稳步的提高。后进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只需强调让他们认真观察思考, 提示学生应该重点关注那些变化, 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掌握学习方法, 针对于基础知识, 还需要逐步巩固积累, 稳步提升学习难度, 确保学习成果得以优化。

(三) 积极做好分层评价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应该重视学习阶段获取的成果, 明确教学评价在教学全过程扮演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 化学教师还是采用了成绩评定法,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关键点, 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境况和发展状况。这种方式并不适宜, 属于片面的评价方式, 很容易对学生造成打击, 使其逐渐失去热爱化学的信心。在分层教学法的影响下, 教师应该正视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 采取正确的评价手段, 让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优化。比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后, 对优等生, 教师应该在分析其学习成绩的时候, 发现其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如针对典型化学反应质量守恒进行详情分析并给予解说, 增加优等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以此避免其过于骄傲, 影响到后续的发展。针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 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否定, 需要适时的鼓励, 督促其更积极的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 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在共同的努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教师的激励, 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多给予肯定的态度, 使其可以更好的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明确自身的不足和优势, 通过取长补短, 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分层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阶段认识化学知识, 夯实化学的基础, 提升学习效率, 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活动中, 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巩固基础, 努力的成长为更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忠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 (10) :16.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讨论文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幼儿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学前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这个趋势,学前教学发展非常迅速,与此同时的配套教学也需要不断提高。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舞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幼儿素质教育的成败。

一、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模式

基于我国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当前很多学前舞蹈教育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不够规范、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努力实践“美舞融合”、推崇“我要学”,坚持“德育为先”、“身教优先”的先进理念,进一步寻求出贴切实际的教学模式。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学习与实践现状

(一)缺乏系统的教材

教学过程教材必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教材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教学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掌握程度,进一步决定了舞蹈教学的实践能力。教材属于理论依据,但是当前学前舞蹈教学在教材选择上具有一定局限性,更多的实际情况则是,即使教材能够选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也无法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便导致了部分学校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不参照教材,而是教师自由发挥自己的舞蹈能力。如果没有合理的教材,又没有正确的教学大纲,在这样的模式下不可能培养出适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人才。

(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教师的舞蹈教学能力,更看重的是实践能力,例如,幼儿舞蹈编舞能力,但是与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不能相提并论。当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部分舞蹈教师没有根据幼儿舞蹈教学特点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反而是通过专业舞蹈教学目标来培养幼儿教师,这样出现的后果就是幼儿教师仅仅是对专业的舞蹈动作进行基本的模仿,导致对幼儿舞蹈的理解以及实际编舞能力低下,无法在实践工作中真正发挥舞蹈教学的功效。

(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式的教学过程,如很多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如何来模仿这个动作”的教学手段。没有重视学生的兴趣,简单机械的模仿,必然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缺乏适应能力,缺乏创新能力,不利于舞蹈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发展策略

(一)以学生特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材

充分结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并考虑到学前教育阶段的现实意义,对教材合理的选择能有效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材的选择方面,结合当前幼儿园教学的现实情况,加之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更加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材,笔者认为基训、民族民间舞蹈选择影响大普及面广、经典性的舞蹈组合,适合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发展以及实际应用的舞蹈教材;尤其是在舞蹈选择上一定要重视其实践性,才能在未来的幼儿舞蹈教学中充分运用。例如,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当中涉及到的舞蹈动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尤其是幼儿舞蹈的动作形象、活泼、可爱。这类教材有示范也有表演,而且音乐都是采用当前比较普及的幼儿歌曲,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舞蹈创作也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可以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舞蹈教学知识进行幼儿教学的高素质人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最终受益的对象是幼儿。因此,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这点。所以,教学目标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特殊性,促进将来在幼儿舞蹈教学工作中能有更好的实践与创新。最终,教学目标应该重视基训教学,并且在注重民族舞蹈学习的基础上,逐步转化到幼儿舞蹈的学习与幼儿舞蹈的编排。

(三)从忽视教学方法逐步转化为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篇7

一、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课程设置

高质量超额完成《大纲》教学任务,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占据重要作用的课程设置, 是与专业教学和研发密切相关, 相补相成。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多元性和实用性, 是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成败的重要因素, 更是检验我们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是否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倡导独立自主的学习思想理念。通过独立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使创新、潜能等全面发展, 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角。全面培养学生学科理论基础扎实, 专业技术精堪, 艺术素质过硬的综合型高素质舞蹈艺术人才。

当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和不实用等问题, 突显不出自身优势和特色, 严重影响到舞蹈艺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 在认真落实执行教学大纲各项要求, 学习吸取兄弟院校经验和方法之外, 切实联系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际, 发挥民族地域的优势, 充分挖掘民族地区艺术特色作用, 开发与创编、优化与整合资源, 探索适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元化结构体系。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区域, 几千年积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浩如渊海, 源远流长, 民间舞蹈艺术种类繁多且内容丰富, 气息淳朴、特色浓郁、风格独特、内涵深远, 是民间艺术遗产的宝贵财富。针对广西区域壮族、苗族、瑶族、京族、侗族、水族等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种类, 开设广西地方特色民间舞蹈、民间艺术采风课程, 组织学生深入壮乡村屯、侗家、瑶胞和鱼家水乡的生活生产第一线感受地气, 近距离接触民间舞蹈艺术, 向民间艺术家、老艺人访问学习, 抢救稀少濒危的艺术品种。通过系统的收集和挖掘、归纳和整理, 了解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精神内核、艺术特征, 亲身感受民间舞蹈艺术的内在魅力、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广泛积累丰硕的原生态材料, 从中涉猎那无价的甘蜜, 丰富自身营养, 为学生即将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新时期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彰显学科特色, 完善教学体系

当今信息化社会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更综合化。传统模式的男女大班或是模仿网络媒体“画葫芦”式, 或是教师一个动作学生模仿一个动作等教学方式, 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高校招生的连年扩大, 学生翻倍增长, 教学课时少;而教学设备的硬件和软件没有丝毫增添, 师资队伍没有按生均比例配备, 教学资源的匮缺或日趋陈旧而仍超负荷的工作。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实用, 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同或重叠, 舞蹈教学与专业必修 (选修) 课或文化公共课之间的产生不合理的问题等, 使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得不面对现实, 重新调整、优化整合, 展开对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创新。如采取男女分组、基功组合、舞种组合、成品组合等多形式多样化、灵活机动授课。在基本功训练课中改变以往单元或阶段性的授课形式, 采用两个星期为一个授新课单元的模式;而舞蹈组合和节目排练课, 则单周完成一套组合, 双周完成一个舞蹈节目作为教学要求;注重突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少儿舞蹈节目, 以及社会阶层、厂矿和社区急需的各种舞蹈节目。有计划安排好上半段、中段、下半段的教学工作检侧, 期末考试 (查) 验收等。这样的教学既连贯又紧凑, 既有针对性又具有灵活性的实施舞蹈基本技能、组合与节目成品的排练, 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彰显学科特色和优势, 完善学科教学体系, 是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技能, 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主要手段。

三、强调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通过有组织的积极主动参与, 独立思考, 亲身实践, 合作交流, 收集和处理知识技能, 并在自主探究和构建知识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新问题。通过认知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成为创新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主人翁。舞蹈艺术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创造思维过程, 从收集材料的一度创作到舞者加工、塑造和雕琢打磨的二度创作、再到演出修改的三度创作, 即创作、实践、再创作再实践过程。舞蹈艺术材料来源于生活生产劳动, 若想让自己舞蹈作品构思独特, 艺术特色浓郁且生命力强, 就必须要坚持深入生活生产第一线, 体验生产劳动多姿多彩韵味和丰富的节奏韵律, 让心与物碰撞出灵感火花, 升华到肢体艺术并融汇到舞蹈艺术创作当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身体会舞蹈肢体艺术形象的内在感官, 深刻理解舞蹈肢体动作艺术表现的感觉, 并通过不断思考、实践与拓展, 用全新思维、多角想象、创造贴近生活并具有新意的舞蹈艺术形象。因此, 我们要大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田野采风、平时观察和发现, 收集和整理民间舞蹈艺术魂宝, 引导广大学生借助先进创作手法与独特的民间艺术元素相结合, 改编和创作新颖的韵味浓厚的舞蹈艺术作品, 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关注和学习不同民族, 不同舞种的艺术形式, 关心本专业的知识信息, 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潜力和能量。同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友爱、独立创作、互相交流的学习氛围, 敢于让学生发挥专长亲自策划、自编自演的能力, 多以支持和肯定的点评, 称赞学生艺术创新精神, 艺术思维和创作亮点, 关心和爱护学生艺术个性和发展空间, 以平等友善、包容理解、谦虚负责的态度, 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定精神, 促进学生学习全面发展。

四、更新思想观念, 注重艺术实践

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努力将教学过程当作与学生交流知识、合作探究、沟通情感的人生平台, 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者”思想, 变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员, 成为学生学习研讨的鼓励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一是, 要解放思想, 废除传统教学观念和落后管理制度, 开发和运用现代教学管理理念, 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深入调查与分析、改革与创新;二是根据信息化社会文化大发展的要求和自身条件, 不断更新人才教育方向, 从长期受专业舞蹈院校教学套路影响中摆脱出来, 建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论体系, 注重舞蹈艺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巧相结合, 加强对舞蹈编导课程基础知识引入, 开展实施和研讨等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 规范学科教学结构体系;三是舞蹈其高度的综合了表演性、艺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 课堂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都要通过“大舞台”实证验证。因此, 广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到社会的大熔炉, 经受各种层次的实践和锻炼,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相结合, 从中获取课堂无法学到的知识, 增长个人阅历。如校园文化艺术节 (艺苑杯) 、班级汇报晚会、毕业汇报晚会、五项全能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 从舞蹈表演艺术、心理素质进行培养, 积累丰厚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舞蹈技术技能水平, 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成为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栋梁。

五、实施竞争机制, 强化师资建设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大发展, 要求我们改变旧的教育理念和偏、难、繁的教学内容。教师肩负着国家和民族昌盛, 造就开拓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 更应具备与时代精神相融汇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 对教学工作的本质、责任、目的、要求和特点具有独到理解。具有拓展课程领域, 广集课程资源, 研发课程内涵, 变“教课本”为“用课本”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内容与方法、排练与演出、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等实践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充分体现在教师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钻研, 学习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提高综合素养, 而最终体现在教师之间的竞争、教学水平的竞争。由于历史原因,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师队伍在人员结构、梯队建设不科学、不合理, 严重阻碍了舞蹈教学向高层次发展。虽然有个别经过努力取得了部级、国家级或规模较大的大型表演活动奖, 技术技能、艺术表现力等堪称完美。但是, 由于绝大多数的舞蹈教师从孩童起就进行舞蹈基本功练习, 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甚至硕士研究生, 文化课学习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和影响, 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素质极为贫缺和浅薄, 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较低, 学术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低, 面对自己熟悉专业感到无从下手, 力不从心。这种不协调的现象不仅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师, 在综合大学的舞蹈教师乃至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师都比较突出。如何改善这一严重的问题呢?这就要求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以及教师自身, 要脚踏实地、负责任的做好各环节工作, 加强自学提高、进修培训、观摩取经, 做好职业形象、知识结构、工作作风和态度等素质转变。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和探索精神, 丰富和拓宽文化理论知识, 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 要与时俱进, 博览群书, 不断的充实和武装自己的头脑, 使自己成为现代社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六、结语

现代信息社会的飞跃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 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 结合具体情况, 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的作用。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 教会学生舞蹈技能,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事。要持之以恒, 刻苦钻研, 增强文化修养。认真总结、深刻反思, 提高舞蹈教学、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大文化及其大发展和大繁荣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屠姣姣.《艺术教育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J].科技信息, 2009.

[3]李文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舞蹈学院学报, 2002.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男生 舞蹈教学

随着幼儿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机构发现,其自身的教师机构有着很大的问题:长期以来,幼儿机构往往是以女老师为基础,因此,幼儿生活在一个女老师“一统天下”的环境当中。虽然女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男孩的教育出现了“瓶颈”。在女老师的教育下,男孩往往体现出缺乏阳刚之气、缺乏自信等心理弱点,因此,越来越多的男教师已经成为幼儿机构人才争夺的焦点。所以,对于学前教育来说,需要针对男生教学提出部分新的教学观点。

一、结合培养目标和男性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男生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内容

基本功训练是舞蹈训练和舞蹈课程的基础,对于塑造学生的形体和气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基本功训练能够解决学生的身体软开度,为学习高年级舞蹈提供基本条件。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往往处于青春期,大都是15~20 岁的青少年,其骨骼往往较重,且韧性较差,但他们有着良好的肌肉力量、弹跳能力和爆发力,十分适合进行力量和弹跳的基础训练。

因此,针对男生的身体和生理特征,在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当中,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比如说,在对男生进行柔韧性训练时,需要降低对男生的要求,尤其是静态与动态的拉伸力度;但是在进行弹跳力和身体爆发力的基本功训练时上,需要提高对男生的要求。与此同时,要让男生充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训练要领和技术规范,比如在芭蕾舞的训练当中,可以结合男生的性别特点,培养男生身体的挺拔感,提高他们的气质,增强男生的自信心,并进一步的提高舞蹈基本能力。

二、结合男生性别特征,改善民舞的教学

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民间舞蹈的学习,首先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舞蹈技巧的基础上,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为以后的舞蹈创编工作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反复练习民间舞组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各部位的灵活度,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优美,以增加民族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但是在民舞的教学当中,男生和女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舞蹈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把握学生的一般要求,并针对男生的性别特征,注重民舞的舞蹈风格对男子汉气质和性格的培养。比如在藏族舞蹈当中,男性一般是以踢踏、热巴弦子、 牧区舞等舞蹈动作为基础,这些舞蹈动作突出膝部的训练,尤其是膝部不同颤动程度的把握。一般来说,是以膝部以下的颤动为主要动律,所以在体态上,男性在藏族舞蹈当中具有外开性、懈胯、垂臂等体态,不但能够表现出男生的男子汉气质,并且能够表现出自身轻盈的体态特征。而与此同时,蒙古族作为典型的马背民族,千里草原塑造出蒙古男子豪迈粗犷的性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扬男生的阳刚之气,并对基本的舞蹈动作进行讲解和演示等。

三、 在编舞技法的学习和幼儿舞蹈的创编中激发男生的创造力

幼儿舞蹈创编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技能,其学习目的是通过相应的编舞技法和幼儿舞蹈创编实践的能力培养来更大程度的启发幼儿舞蹈的想象力,激发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创造潜力。因此,在进行幼儿舞蹈的编舞过程当中,需要有以下的专业素养:(1)良好的舞蹈基础和知识素养;(2)良好的幼儿心理、生理学专业知识;(3)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4)较高的音乐鉴赏水平。所以,在舞蹈的编排上,尤其是幼儿舞蹈的编排上,只有利用以上四个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有效驾驭舞蹈的三大要素——姿态、节奏和构图。并且,在男生进行舞蹈创编前,需要多多观赏男性舞蹈作品,如《奔腾》《狼图腾》等,从而充分地领悟到男性舞蹈的神态和情感,了解男性舞蹈的基本特点,从而为以后舞蹈的创编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幼儿舞蹈的创编首先要结合文学构思,确定舞蹈的体裁、主题、内容、结构及表现形式等,然后进行舞蹈音乐的选择。最后结合文学的构思、所选音乐特点和幼儿自身的舞蹈动作水平,进行舞蹈形象和动作的编排。但我们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往往舞蹈基础较差,且课时较少,所以许多学生没有相应的舞蹈创编意识,且创编能力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在进行舞蹈创编的教学过程当中,一般可采用“素材重组”的模式。首先,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让幼儿感悟音乐,并通过舞蹈动作及其队形变换等方法,进行舞蹈注意的突出。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了解,然后结合自身舞蹈创编的经验,将例子融合在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并能大胆地表现自我、 展示自我,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日常教学当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舞蹈教学进行提升,从而改进男生舞蹈的表现力和编创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改善教学模式,为学前教育和幼教事业的兴旺和发展尽到自己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郜大琨等. 中国古典舞基训[M]. 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材料,1989.

[2]潘志涛.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吕艺生. 舞蹈教育学[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计划1 篇9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我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从未接触过舞蹈,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而且初中学习文化课使她们逐渐养成了驼背的姿态。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还需得到提高以适应后期各种舞蹈的学习。因此,本学期将从基础部分开始,不仅让学生初步具备舞蹈需要的各种身体素质,还需了解舞蹈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主要教学内容

1、舞蹈基础知识部分

2、芭蕾舞基本训练

四、教学重点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舞蹈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学科的特点及作用;理解并掌握学习过程中常用舞蹈术语和舞蹈记录方法;激发学习舞蹈兴趣,明确学习舞蹈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通过芭蕾舞基本训练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具备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提高学生舞蹈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为以后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现各种风格的舞蹈打下基础。

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美育,提高自身舞蹈素养,初步掌握幼儿舞蹈职业教育的技能,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创设条件。

六、阶段性教学计划

1、第一阶段教学内容:(1)舞蹈的概述

(2)舞蹈的起源和发展(3)舞蹈的构成要素(4)舞蹈常用术语

(5)人体结构各部位的名称

(6)芭蕾舞基本手型、手位、脚位介绍,以及组合练习(7)扶把的方法和要求

(8)扶把的基本动作

2、第二阶段教学内容

(1)介绍擦地的动作要领,以及擦地组合练习

(2)介绍蹲的动作要领,以及蹲的组合练习

(3)介绍小踢腿的动作要领,以及小踢腿组合练习(4)介绍大踢腿的动作要领,以及大踢腿组合练习(5)舞姿训练组合

(6)地面软开度训练(含双人练习):地面勾绷脚、地面压腿、踢腿、地面压垮及横竖叉、俯卧下后腰、跪下腰等

3、第三阶段教学内容

(1)身体各部位基本动作:头颈、肩部、手腕、胸腰、旁腰、跨、前腰、腿、膝、脚(2)身体各部位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3)把上软开训练(含双人练习):压肩、压胸腰、压腿、踢腿(4)毯功技巧:前滚翻、后滚翻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篇10

第一年 第一学期

一、舞蹈理论(1/2/3)

学前专业的舞蹈理论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舞蹈艺术的时代特征等问题。舞蹈理论共分两大类:一是舞蹈基础理论,包括舞蹈哲学。舞蹈社会学。舞蹈形态学。舞蹈美学等内容;二是舞蹈应用理论,包括舞蹈编导学,舞蹈表演学,舞蹈教育学等内容。

第一章 舞蹈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节 舞蹈的发生

一、舞蹈从何时发生

二、为什么舞蹈

(一)为求得精神寄托而舞蹈

(二)为得到情感宣泄而舞蹈

第二节 舞蹈的发展

一、从纵向角度看,舞蹈的发展遵循舞蹈要适应时代需求的规律。

(一)时势造舞蹈

(二)舞蹈助时势

二、从横向角度看,舞蹈发展遵循在传播与交流中为我所用的规律。

(一)直接引进外来舞蹈,丰富本国民族舞蹈生活内容。

(二)对其他民族的舞蹈文化进行自我理解,并借题发挥为自我的舞蹈主张。

(三)参考其他舞蹈种类的训练体系,学习他们的创作经验,完善民族的舞蹈教育,提高创作和表演水平。

三、从辩证角度看,舞蹈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第二章 舞蹈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舞蹈的基本载体

一、人体有节律的表情动作是舞蹈的基本载体

(一)舞蹈的物质载体

(二)人体动作的特性

(三)舞蹈动作

(四)人体有节律的表情性动作是舞蹈的基本载体

二、舞蹈语言

(一)舞蹈词汇

(二)舞蹈语句

(三)舞蹈段落

第二节 舞蹈的其他构成要素

一、舞蹈音乐

二、舞蹈服饰

三、舞蹈道具

四、舞蹈灯光

五、舞蹈布景

第三章 舞蹈审美

第一节 舞蹈审美的建构

一、舞蹈审美的历程

(一)在“体悟”中审美

(二)在“观赏”中审美

(三)在“审丑”中“审美”

二、舞蹈美的构成(一)人体美

(二)人体动态美

(三)人体动态意象美

第二节 舞蹈审美的心理

一、舞蹈审美的心理过程

(一)审美客体

(二)审美主体

二、建立正确的舞蹈审美态度

(一)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二)建立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审美心向

1、本篇学习的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舞蹈理论”,使学生初步了解第一章“舞蹈的发生和发展”,第二章“舞蹈审美”,要求学生从中具体掌握更多的舞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舞蹈素质和对舞蹈的认识,目的是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来面对今后的学习生和工作。

二、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一)人体自身及各部位运动

(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

兰花掌、虎口掌、巴掌、半握拳、实心拳

单指、剑指

勾脚、绷脚、脚

山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扬掌位

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虚步

(三)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基本姿态和动作

1.手臂的基本姿态,这是手臂的完整姿态,也是做各种动作和物资时不能离开的基本手臂姿态,它是在单手臂基本位置上由双手配合而成,它已经包括完整的身体方向,头,眼,和动作的韵律。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托按掌、山膀按掌、斜托掌、冲掌、提襟

2.单手基本动作;无论手臂怎样移动,动作路线要圆,臂行呈弧线。动手先动腕,以腕带动手,这是很重要的规律。

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晃手、摇臂、云手、盘手、小五花

(四)达标要求:了解人体自身及各部位运动规律,掌握舞蹈动作术语。舞姿时动手先动腕,先由手腕拎起,以腕带动手,强调手眼、身法的配合,动作刚柔相济。

三、基本动作、技能训练

(一)身体各部位的中间活动训练

使学生学会动作自然,协调,并同音乐和谐一致.促进全身的发展,增强所有动作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节奏感和对动作的敏感.头颈部、肩带、腰部、胯部、腿部柔韧练习

达标要求:掌握正确的压腿、踢腿姿势和下腰姿态,做到横叉、竖叉、下后腰。

(二)把上基本动作训练:是为了克服学生自然体态,使学生在舞蹈时具有正确姿势,规范动作,为今后幼儿舞蹈的表现,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打下身体基础

基本站姿:收腹提臀两肩下压.擦地勾绷脚 :锻炼脚背脚腕的力量,后背的正直,从脚尖到大腿肌肉收紧,把全身稳住.小踢腿:急速的踢起,在25度时有力的顿住.对于锻炼腿部肌肉,后背的力量很有作用.蹲:应在一种内在的对抗力中进行,蹲起力量必须是平均的连贯,具有柔软性.腰:把上腰的训练主要增强腰的软度和控制能力及灵活性.大踢腿:强调动作的软度和爆发力

达标要求:培养健美体态,动作规范、准确、优美。

(三)舞蹈技巧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为今后的舞蹈学习打下基础.从单一动作训练过度到动作组合训练.转——是舞蹈技术领域中非常富有表现力的一部分技巧动作,注意身体的平衡,控制动力,留头甩头。

1.旋转;上体特别是后背保持挺直,立腰提气旋转。

2.平转;两脚上步要一样大,始终在半脚掌上进行,身体重心不能起伏,偏倾。

踏步翻身;横踏步的脚位要准确,翻身过程始终靠双脚掌碾转。注意头一直看前下方,先留头后甩头。

基本舞步——舞步是对舞姿,舞蹈技巧动作具有连接和辅助作用的动作,舞步本身就具有艺术的表现力。

1.云步;移动时双脚力量要均衡,臀部和胯不要左右摆动。正八字时两脚脚尖里膝关节放松,上体正直保持平稳。

2.圆场:动作时后背控制,上体不许前后摆动,上下颠伏,走动前要深吸气,然后尽量屏住气息,走动时慢慢呼出。

3.花帮步:小腿放松,移动时要连惯、轻巧、平稳,上体不能抖动,上步的脚不能托地。

达标要求:动作准确,优美.作业要求:每堂课后复习,每月一次随堂考试.(1/2/3)

第一年

第二学期

幼儿舞蹈(1/2/3)

一、幼儿基本舞步

幼儿基本舞步是根据幼儿动作发展一般规律和我国幼儿舞蹈中实际运用的步法,只是基本不是全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基本舞步的速度,重心,节奏,行走方向,步幅大小等不同的变化,以及舞步的分解和交替综合运用

1.走步 :一拍一步,手臂可前后交替或左右横摆。

2.碎步:动作时,双脚跟抬起,双脚掌快速均匀交替,膝关节要放松.3.进退步 :动作时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向前上一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同时左,腿屈膝,左脚离地,后半拍左脚掌落地,身体重心移植至左脚,同时右脚离地 .

4.错步:要求双脚掌做错步,走出舞步的咐点节奏

5.十字步 :训练时注意身体重心的平稳饿双臂上身,腰的协调配合。

6.踵趾步 :第一拍左脚向右斜前方伸出,脚跟落地。右腿向2点屈膝,身体向左后群斜,面向2点上方。第二拍右腿直立,左脚向6点撤步,脚尖点地,脚面向外,身体稍前。

7.点步:动作时主力腿膝关节 随音乐节拍原地曲伸。

8.踏踮步 :膝关节曲伸要柔和,身体重心随膝关节曲伸上下自然起伏,不可左右摇晃。

9.交替步:训练时起步脚绷脚,脚面向外侧,三步的节奏要均匀,上身腰注意协调配合,舞步动作优美,挺拔。

10、小跑步:做小跑步时两腿交替向前提膝,脚尖自然下垂,前脚掌落地,给人以紧张轻盈之感

11、后踢步:原地或行进间双脚交替匀速后踢小腿,蹦脚面。

12、跑跳步 :左右腿起步都可以,跳起落地时应用脚掌,后背要立住

达标规定:除了单一的动作练习,还要原地、变换方向、旋转或加入上肢动作进行综合练习。要求四肢与身体协调动作规范,并能加入各种舞蹈形象练习。

完成作业量:除每节课后复习所学舞步之外,每人创编2—3个新的幼儿舞步组合,音乐不限。

幼儿律动:

幼儿律动是根据幼儿心理和生理及动作发展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舞蹈动作。是指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有规律的动律动作。

1、拍手:练习过程中,注意由易到难,主要培养幼儿音乐和动作的节奏感。

2、走步:训练幼儿行走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以及随音乐节奏变化,调整自己动作速度的能力,和表现不同情绪的行走。

3、开火车:训练过程中加强游戏性,提高幼儿学习律动的兴趣。

4、鸟飞:训练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即兴表演能力。

5、兔跳:练习时可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即兴表演兔跳。

6.马跑:在单独马跑练习的基础上,可加入各种骑马的模仿律动,如:勒马、加鞭等动作。

7、狐狸走: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创造性的表演狐狸动作。

8、小海军:在幼儿熟悉了解一些海军的模仿动作后,在律动组合练习时,个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音乐表演各种模仿海军的律动动作。

达标规定:准确而形象的模仿各类律动。

完成作业量:除掌握以上几个幼儿律动外,每个创编2个幼儿律动。

幼儿歌表演、集体舞

(一)中国不同年龄班、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歌表演和集体舞作品。

小班歌表演:《摇呀摇》

小班双圈集体舞:《小蜜蜂》

小班邀请集体舞:《找朋友》

小、中班歌表演:《小弟弟,早早起》

中、大班歌表演:《蝴蝶花》

中班双圈集体舞:《友谊花开万里香》

中班邀请集体舞:《猜拳游戏舞》、《火车舞》

大班双圈集体舞:《拍手舞》

大班歌舞表演:《成长在社会主义花园里》

10、大班集体舞:《嘀哩嘀哩》、《小鸭子》、《黄牛与铁牛》

(二)、外国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儿童集体舞蹈作品。

兰鸟(美国)

旋转木马(瑞典)

鞋匠(丹麦)

蜗牛(法国)

七步(澳大利亚)

伦敦桥(英国)

铃儿响叮当(美国)

幸福拍手舞(日本)

三套马车(俄罗斯)

达标规定:要求动作与音乐表现和谐一致,提高对音乐形象、舞蹈动作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现的能力。

完成作业量:除掌握以上所列儿童集体舞之外,每人创编2—3个幼儿歌表演、集体舞。幼儿表演舞

幼儿童话舞剧《白雪公主》

舞蹈主题:通过幼儿熟悉的童话故事,歌颂真、善、美。教育幼儿只有团结友爱、真诚帮助,才能中用邪恶。

舞蹈动作提示:

公主独舞

七个小矮人与公主的舞蹈

公主与皇后的舞蹈

小矮人与公主的舞蹈

达标规定:掌握对不同角色情绪表达的创造性动作和形象设计与表现。

完成作业量:创编一个童话舞剧或舞剧片断。

幼儿舞蹈基本理论

(一)舞蹈教育与幼儿发展:幼儿舞蹈就是用幼儿身体,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歌舞,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接受。

(二)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目标: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优良心理品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想象力,提高审美力。

(三)幼儿园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律动 歌表演 集体舞 表演舞 即兴舞蹈

(四)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提示:示范法 练习法 分解组合法 观察模仿法 游戏法 语言提示,讲解,口令法

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选材 备课 舞蹈动作有易到难

幼儿舞蹈的创编知识;应善于从幼儿实际生活中提炼加工,多形象模仿动作,可以从其他形式的舞蹈中借鉴,改编为幼儿舞蹈。

达标规定:全面了解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完成作业量: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写一篇幼儿舞蹈课教案,内容要求新颖、有创意。

舞蹈基训

舞蹈基训,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人们具备较强的舞蹈表现力和动态美,为学会和熟练求胜舞蹈艺术语言打下基础。本部分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扩展舞蹈艺术语言,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解放身躯,提高舞蹈表现力等方面,不但作了详细深入的讲解,而且还吸纳安排了多种科学有效的实际训练方法,包括中国古典舞地面、把杆、身韵、技巧训练。第四章 中国古典舞训练

第一节 软开度训练

脚——绷脚、勾脚、半勾脚、另脚、环绕脚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胯——坐开小胯、坐开大胯、俯开小胯、大胯环动、(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腿——前腿、旁腿、后脚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腰——上腰(胸腰)、旁腰、中腰、拧腰、板腰

(一)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综合训练

(一)跳法说明

(二)教学建议

第二节 扶把训练

一位擦地组合二、蹲组合小踢腿组合四、单腿蹲组合五、腰组合六、控制组合七、大踢腿组合(二)教学建议

第三节 身韵训练

地面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中间综合训练

(一)跳法说明

(二)教学建议

第四节 技巧训练

转圈——平转、吸腿转、射雁转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跳跃——射雁跳、前端腿跳、吸腿跳、单腿变身跳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翻身——踏步翻身、点步翻身、吸腿翻身

基本动作

(二)跳法说明

(三)教学建议

目的要求:第二篇舞蹈基训其中只有一个章节《中国古典舞训练》共分四个小节,即“软开度训练”,“扶把训练”、“身韵训练”、“技巧训练”。

1、软开度训练是幼师舞蹈基训课的组合部分,是对学生身体各关节的运动幅度的练习。通过训练可使身体各关节从自然僵硬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完成舞姿造型等动作时达到高质量的要求。

2、把杆训练中,吸收了芭蕾的许多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在力度、开度、直立感,动作伸展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3、身韵训练,使学生对舞蹈的韵律、感受有更深刻的感受。

4、技巧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技巧的运动规律、丰富其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舞蹈中的能力。

作业布置:每周一至二次抽查、学完一个单元测验一次。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所学舞蹈组合。

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汉族五大民间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四至六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动作基本韵律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和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舞蹈的能力,丰富和发展我国幼儿舞蹈的表现力.藏族舞

简介藏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藏族生活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善于以歌述怀,借舞抒情,歌舞在他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点是歌与舞的联系十分密切,多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体态动律特点

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而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如:踢踏舞中的第一基本步和踢踏步、弦子舞中的平步、靠步和拖步。体态动律练习可结合基本舞步进行练习。

三、基本舞步

1、踢踏舞:身体动律重拍向下,双膝始终要保持松驰状态,随步法每拍自然颤动二次。

(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抬踢步

(4)嘀嗒步(5)连三步(6)七下退踏步

2、弦子舞基本舞:身体动律是重拍向上,膝关节的屈伸应有韧性。

(1)平步(2)靠步(3)单撩步(4)拖步

臂基本动作

撩袖

2、摆袖

3、掏甩袖

组合训练

踢踏组合2、弦子组合达标要求

通过藏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藏族舞的风格动 作特点、基本舞步、舞蹈造型、动律特点等。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

蒙古族民间舞

简介蒙古族民间舞的确风格和动作特点

在辽阔草原上,世代蒙古族人民“逐水草而居”,从事狩猎游 牧劳动,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创造了蒙古族人民古老而灿烂的草原文化。蒙古族民间舞蹈就是草原文化园地中一支奇葩。几种蒙古族民间舞形式和特点:

筷子舞是男子舞蹈,样式多样。

盅碗舞一般属于礼仪舞蹈,多出现在庆典、酒宴上、是女子舞蹈。

安代舞是一群大众性的即兴舞,人数不限。

体态动律特点: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明显,女子舞体态为后点部位,男子舞为前点步,上身稍后,颈部稍后枕。造型动作典型,在动作流动中也不失这一基本特点。

常用手位,脚位:前侧位、鹰式位、叉腰位、勒马位。点步位,踏步位。

三.基本舞步平步 蹋垫步 马步

四.基本动作硬腕 揉腕 硬肩 耸肩 笑肩 圆肩 颤肩碎肩

五.硬腕手位组合

达标要求:通过蒙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蒙族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动律特点

维吾尔族舞

风格和动作特点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开朗、奔放,舞蹈造型优美、挺拔,舞蹈中擅长运用手和头的动作,通过移项、头部的摇动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动作,在加上昂首、挺胸、立腰等姿态,并且与眼神巧妙配合。“微颤”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富有特色的动作。

体态动律特点

腰背挺拔是贯穿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始终;摇身点颤是女性舞蹈中的一种基本动律。

常用手型:女,立腕,手指松弛,中指、拇指靠近

常用手位:叉腰位、提裙位、山膀立腕位、双托位、双按位、托按位、顺风旗位、脱帽位、敬礼位等。

傣族舞

风格和动作特点

舞蹈中膝部匀称颤动,上身随之左右微摆,抬脚时有力、落地时轻稳。“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舞姿有雕塑感、动作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情感含蓄。

基本手型和脚位、手位、掌型、冠型、爪型、嘴型、叶型、曲掌

正步、丁字步、之字部

低展翅、平展翅、高展翅、顺展翅、侧展翅、双合翅、合抱翅、双抱翅

手、头、肩的基本动作

翻腕、内曲、外掏、晃手翻腕、轮手左右动头、左右歪头、碎抖肩、单耸肩、双耸肩、单转肩

基本舞步

平步、踮步、三点步、嘎点步

组合训练

达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基本舞步、动律特点。

汉族民间舞蹈

风格和动作特点

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纷繁的舞蹈体系。

东北秧歌体态动律练习

1、双压脚跟:压脚跟的腿要求直膝,音乐强拍时压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长.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膝,软屈膝.3、上体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由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既为常用的稳相.常用手巾花

挽花、片花、碎绕花、小五花、单臂花、交替花、双臂花、十字花、展翅花、扁担花

基本舞步

前踢步、后踢步、走场步、秧歌垫步、墩步、踢毽步 组合训练

达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动律特点、基本舞步。

作业要求:每堂课后复习,每月一次随堂考试.(1/2/3)

第二年 第三学期

幼儿舞蹈创编(1/2/3)

训练项目:

一、幼儿舞蹈创编基础知识

1、舞蹈编导与幼儿舞蹈编导的含义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的作者。幼儿舞蹈编导除了具有成人编导相同的职责之外,还须按幼教专业的特征及其自身发展的工作规律,尊重幼儿发展特征,心理、生理特点进行舞蹈创作。

2、幼儿舞蹈编导的专业要求

作为一个幼儿舞蹈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了解幼儿思想、生活规律,掌握幼儿生理与心理特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创作适合幼儿需要的舞蹈。

3、舞蹈创作和演出的四个阶段

创作演出工作的四个阶段分别为:

A、准备阶段

首先做好一切排演的案头工作。例如:确定演员及排练日程表等。

B、排演阶段

与演出讲述作品意图,分析舞蹈中的情节、主题与音乐舞美等方面人员进行讨论,提出具体要求。

C、合成阶段

舞蹈排练完毕,让演员合乐、走台、试穿服装等各方面工作。

D、演出阶段

演出之前,编导要落实与演出有关的事宜。

达标规定:以上章节的学习达标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础知识,明确要做一名幼儿舞蹈编导所应完成的几个阶段,为创编舞蹈作品打下基础。

二、幼儿舞蹈创编技术过程

1、构思

A、触发灵感

灵感是从生活中来的。多了解幼儿,深入幼儿的情感世界中,捕捉有创作潜力的 形象。

B、展开想象

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思维活跃起来。

C、找出形式

儿童舞蹈丰富多彩,找准最适合作品主题的形式很重要。

2、题材

A、题材的基本概念是指舞蹈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生活材料。

B、选择题材、发现题材的方法:

准确地判断,善于捕捉生活形象中与题材所要表现的寓意吻合的创意。对生活观察体验要敏感。面对生活,应注重自己的情感和发挥情趣的作用。

3、结构

A、结构的基本概念

结构分为两大类:纵向结构法和横向结构法。

B、常见结构形式及内涵:情节结构、情绪结构

C、结构三段体、结构再现、结构的展开、结构中的并列、结构中的环节、结构中的结尾。

4、编舞

A、从观察生活中找形象

B、从生活中提炼和组织动作

C、舞蹈时序处理

D、编舞常用手法:重复、对比、夸张、美化。

5、构图

A、舞台线条和舞台画面的情感性问题。

B、舞蹈编导的画面处理技巧:均称、聚散、对比、纵深。

达标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理论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幼儿舞蹈创作构思。

三、幼儿舞蹈创编技法——课堂教学范例。

训练项目:

步伐变化练习

曲步、跑跳步、踏随步、交叉步、跺步、单、双脚跳步等。

动作变化练习

节奏变化练习

造型变化练习 音乐即兴练习

音乐结构练习

舞句接力练习

舞蹈小品练习

达标规定:从理论到实践,加强创编实践性。使学生艺术潜能得到充分调动。在实践中加深对舞蹈创编规律特点的理解,基本掌握编导能力。

舞蹈赏析: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

训练项目:

舞蹈赏析是舞蹈传播和美育交流的艺术感化和教育过程。通过对舞蹈的欣赏,从中认识到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之美,体味出人们对自然、社会、艺术之美以及人体、人性、人格之美的不断探索和追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掌握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欣赏舞蹈是作为幼儿教师的一个最基本的素质。

一、古典舞的特征

各地区、国家或民族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加工整理,留传下来的许多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

(一)中国古典舞蹈特征

明丽雍容,精神严谨,手、眼、身、法、步高度统一,具有鲜明的造型性,节奏上注意内外统一,形成曲、圆、收的审美特征。

(二)西方古典舞特征

1581年诞生于法国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西方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古典芭蕾以其向外伸展的舞姿,形成了开绷直的审美特征。

(三)中国古典舞作品赏析

A、《霓裳羽衣舞》

B、《小溪、江河、大海》女子群舞

C、《江河水》女子独舞

D、《春江花月夜》女子独舞

E、《金山战鼓》三人舞

二、民间舞蹈赏析

民间舞是指在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传承流传至今的舞蹈形式。其特点是:

1、继承性

2、群众性

3、自娱性

4、即兴性

5、适应性

表现形式:

1、汉民族舞东北秧歌、云南花灯、江西采茶等。

2、少数民族舞朝鲜族舞、藏族舞、蒙族舞、维吾尔族舞等。

三、外国民间舞特征

1、俄罗斯民间舞、西班牙民间舞、墨西哥民间舞

特征:舞蹈以各种形式,表现了本国的习俗、风尚、性格、生活方式、服装特点,东方国家的民间舞上身上肢动作多,西方国家的民间舞强调下肢动作和肢体表情。

2、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

A、《一个扭秧歌的人》独舞、群舞

B、《奔腾》群舞

C、《月牙五更》民间舞蹈系列剧

D、《母亲》独舞

E、《丝路花雨》民族舞剧

四、芭蕾舞赏析

芭蕾舞是指一种形式感很强的舞蹈样式。风格特征主要在腿、胯动作运用,其方法尖、开、直、绷。结构形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

芭蕾舞作品赏析:

A、《仙女》舞剧

B、《天鹅湖》舞剧

C、《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

D、《天鹅之死》独舞

五、现代舞赏析

(一)现代舞特征

现代舞追求创新,以个人真实感受为依据,强调空间过程,身体重量,韵味的顿挫。这些特点都是对西方传统舞蹈审美形态的背离。

(二)现代舞蹈技术原则:能量、空间、节奏和形式。

1、现代舞中的能量表现。

2、现代舞开辟了新空间。

3、现代舞的不均匀节奏,不协合节奏与节奏断裂。

4、现代舞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代表人物

1、现代舞之母:依沙多拉.邓肯

2、新先锋派代表人物:默斯.坎宁汉

3、粉碎了舞蹈剧——德国先锋派皮娜.包希

(四)现代舞作品赏析

A、《绿棠》(死神之舞)

B、《炫耀与变化》群舞

C、《本体》群舞

达标规定:通过赏析课程,使学生们从不了解到精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用科学分析方法看待舞蹈艺术。(1/2/3)

第二年 第四学期

上一篇:党支部党建工作思路下一篇:生活需要快乐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