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感染力,创造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育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育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篇1:

小学语文美育教育初探

一、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美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笔者以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如《台湾蝴蝶甲天下》、《火烧云》、《万里长城》、《黄山奇石》等。

(二)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语文教材中相关这方面的篇章也有很多,如《飞夺泸定桥》体现了战斗之美,《忆铁人》体现风尚之美,《张海迪和她的妹妹》体现人格之美,《养花》体现了生活之美……

(三)科学美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相关于这类的科普小品文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如《火龙出水》、《会说话的灯》、《意想不到的灾害》等。这类文章通过文学的手段,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

(四)艺术美

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语文美育的特征

(一)形象性

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聪明可爱、机智勇敢的雨来等。

(二)情感性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早发白帝城》描写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时喜悦畅快的心情,教学时应把握李白当时的心情,层层推进,以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达成共识,从而受到感染,领悟诗意。

三、语文美育的审美心理要素

(一)审美感知

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美,在大脑中描摹作品的形象,体味文中美的章节,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

(二)审美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部和外部复杂而有系统的反映,儿童的想象力量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想象来再现教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生活场景,从而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产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篇》)的效果。自觉的审美教学操作在教学目标中同时认定审美目标。

(三)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从感知,想象发展到审美理性阶段的心理活动,是理性的直觉,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更侧重于形象思维,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把理性因素溶入直觉之中进行形象思维,即教师对教材中美的形象作出相应的理性判断,让学生融和理性的判断,细细去体会,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凡卡》等文章,教师应相应地向学生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阅读时融入理性的判断。

四、语文美育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融入文章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一)教学结构要系统化

事物的有机统一性、完整性是美;反之杂乱无章、残缺不全、苍白无力则不美。教学结构也是同样需要完整、严密。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要稳定

变幻的风格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应不断摸索形成适应自己的风格,并稳定下来,不要忽而这样,忽而那样,花样百出,弄得学生手忙脚乱。

(三)教学活动要有节奏

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

(四)教学气氛要富有情趣

教师进入课堂就应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这样学生自然就有精神,并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情绪听课。

(五)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

(六)课堂教学要结合课外阅读欣赏

语文美育光靠课内的若干篇文章来开展是有限的,只读课本,不广泛涉猎是不够的。课内是流,课外是源,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美文,让学生颂读,使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教师可利用课堂前5分钟由学生带读并讲解一首古诗。

(七)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

创造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的美感更强烈更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引起主体认知系统最大的主动性,使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并使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

作者:李玉芬

美育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篇2:

小学语文美育教育初探

摘要: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感染力,创造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美育教育

一、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美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笔者以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如《台湾蝴蝶甲天下》、《火烧云》、《万里长城》、《黄山奇石》等。

(二)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语文教材中相关这方面的篇章也有很多,如《飞夺泸定桥》体现了战斗之美,《忆铁人》体现风尚之美,《张海迪和她的妹妹》体现人格之美,《养花》体现了生活之美……

(三)科学美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相关于这类的科普小品文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如《火龙出水》、《会说话的灯》、《意想不到的灾害》等。这类文章通过文学的手段,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

(四)艺术美

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语文美育的特征

(一)形象性

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聪明可爱、机智勇敢的雨来等。

(二)情感性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早发白帝城》描写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时喜悦畅快的心情,教学时应把握李白当时的心情,层层推进,以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达成共识,从而受到感染,领悟诗意。

三、语文美育的审美心理要素

(一)审美感知

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美,在大脑中描摹作品的形象,体味文中美的章节,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

(二)审美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部和外部复杂而有系统的反映,儿童的想象力量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想象来再现教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生活场景,从而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产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篇》)的效果。自觉的审美教学操作在教学目标中同时认定审美目标。

(三)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从感知,想象发展到审美理性阶段的心理活动,是理性的直觉,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更侧重于形象思维,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把理性因素溶入直觉之中进行形象思维,即教师对教材中美的形象作出相应的理性判断,让学生融和理性的判断,细细去体会,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凡卡》等文章,教师应相应地向学生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阅读时融入理性的判断。

四、语文美育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融入文章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一)教学结构要系统化

事物的有机统一性、完整性是美;反之杂乱无章、残缺不全、苍白无力则不美。教学结构也是同样需要完整、严密。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要稳定

变幻的风格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应不断摸索形成适应自己的风格,并稳定下来,不要忽而这样,忽而那样,花样百出,弄得学生手忙脚乱。

(三)教学活动要有节奏

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

(四)教学气氛要富有情趣

教师进入课堂就应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这样学生自然就有精神,并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情绪听课。

(五)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

(六)课堂教学要结合课外阅读欣赏

语文美育光靠课内的若干篇文章来开展是有限的,只读课本,不广泛涉猎是不够的。课内是流,课外是源,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美文,让学生颂读,使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教师可利用课堂前5分钟由学生带读并讲解一首古诗。

(七)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

创造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的美感更强烈更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引起主体认知系统最大的主动性,使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并使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

(作者单位:河北省晋州市总十庄镇胡士庄小学)

作者:葛胜华

美育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

【摘 要】美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想增强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就必须强化美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美育功能

尽管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但是小学教育依旧具备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的内容主要涉及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但在小学的实际教学中,学校及教师常忽视美育的发展。目前,国内小学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有人认为审美是人的天性,是无法通过后天学习的;(2)在人们看来,世上根本没有衡量美的标准,对于小学生而言,只需懂得美就可以,无须提倡美育。而这些观点太过绝对化,在现代小学教育中发展美育是极其必要的。

一 小学语文教育中发展美育的意义

进行小学美育教学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美育迎合了这一需求,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还能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美育过程中,学生能实现审美意识的提升,真正感受美,所以说,美育是促进感性与理性相互转换的重要载体。美育在升华人的感性、培养人的情趣以及塑造优秀人格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小学语文教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育者可以根据美育的多元化特征开展美育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校外,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唯美;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转移至生活,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引导学生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中感知人间的世态炎凉、真情厚意,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尽管学生可以在社会环境中和文字学习中认知美,但是相对而言,后者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只有在小学阶段就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才能为学生在后期的高层次美育学习中奠定基础。现今的小学美育主要是注重对艺术的审美,所以实行美育的最好方法是强化有关艺术的审美教育。

而事实上,学校往往重视文化教育而忽略艺术教育,不少学校将更多的课时划分给文化科目,尤其是语文占的课时比重最大,加之,语文学科本身就具备多样性,涵盖的内容较多,因此,语文教育是实现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 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美育的措施

1.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认识美

古今中外,每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人佳作,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阐述了人生哲理。作者借助文章中的情境描写寄托了自身的某种思想情感,而阅读文章的人也能从中品味到某种情感。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必须注意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不同的思想领域中迸发出内心情感,感受美的韵味。

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语言表述通俗易懂,乍看可能不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但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自行预习,进行多次阅读,熟悉文章内容,结合实际经验领悟其中的情感,效果就另当别论了。曾有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语文课堂上,有一学生在读到“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时,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时竟然抽泣起来,老师为此也满含热泪。课后才知道,该生的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与孩子见不了几次面。他从小学时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对妈妈的思念可想而知,每年只有寒暑假时才能和母亲待上一段时间。正是因为季羡林在文章中表述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才点燃了学生内心的情感火花,想到了很久没见的妈妈。阅读时,对妈妈的思念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从而实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学习。

2.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领悟美

在小学教育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辞藻华美,语文教师都会布置些精彩段落让学生朗读背诵,如《山中访友》、《彩色的翅膀》、《老人与海鸥》、《顶碗少年》、《最后一头战象》、《怀念母亲》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做好标记,摘抄优美段落,设计阅读提纲,做好阅读笔记。通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悟词句的美。这一环节需借助学生的眼、手、脑、口、心共同发挥作用,以实现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进而理解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总之,美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美育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引导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通过美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上所述,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想增强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就必须强化美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策略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李光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5)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徐发银

上一篇:电力企业物资管理论文下一篇:幼儿教师师德心得体会(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