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美育教育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课堂中的美育教育(共11篇)

数学课堂中的美育教育 篇1

一、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美育

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扎实, 在课堂里向学生传授知识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完全正确, 让学生完全相信你的知识具有权威性.同时, 数学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同时, 要根据学生的实行情况和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 不应该完全拘泥于教材, 要联系生活实际情况, 对教材做适当的改变和调整, 切近与生活实际中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 应依据教学内容, 结合数学图形美的特点, 善于抓住教材内容美的部分引申.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 抓住上新课的良好开端,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在学习中感受到美育教育.例如, 平面几何中通过平移、与轴对称的变换构成了变换无穷的图形, 反映了数学的对称美、变换美;黄金分割有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直角坐标系的对称分析充分反映了数形结合的统一美……在数学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把数学中美学本质精心设计好,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使学生得到真的启示、善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在教师语言和板书中渗透美育

教师语言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运用得恰当, 能直接激发起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因此,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简洁、生动、形象、情趣, 而且一定要富有感染力和情感性, 尽最大能力做到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特别是作为中学数学教师, 语言表达更是美育教学的生命, 必须使我们的语言具有情感美和音乐美, 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精神专注在学习上,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课堂数学教学目的, 数学教师的板书要认真做到简洁、流畅、明快、准确、层次分明和有条有理, 构成图形美, 线条美.有条理的简洁板书, 给学生以语言、书写美的示范, 能够起到启发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

三、在教师的形象中渗透美育

教师良好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是指教师自身形象,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本人形象是学生感知的第一对象, 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整洁的仪表, 着装得体, 大方的举止, 镇定自如的神态外表形象美.数学教师本身要成为美的示范, 教师走进课堂那笑容可掬的面孔, 潇洒大方的举止, 口齿伶俐的言语, 清秀的一手好字, 美观整齐的板书, 抑扬顿挫的语调, 加之妙用的电教辅助, 无不构成一种课堂教学的和谐美.这些美好的外表美形象深深触动着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以人格美的学习榜样,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师的形象除了外表形象以外, 还有教师的内在形象, 教师的内在形象是教师的高尚品德.每位教师都应该严于律己, 以身立教, 向自己提出高水平的道德要求, 建立起较高的威信, 使教师成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良好典范.

四、在培养思维能力中渗透美育

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好学上进, 敢提问, 会提问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一题多种解答技巧来证明数学中的灵活美,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想法, 从中找出最好的解题方法.数学教师要创造能够培养思维能力的环境, 运用数学中图形美来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灵感思维, 让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美的喜悦和乐趣,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在发掘数学之美和陶冶思想情操中渗透美育

数学课堂中的美育 篇2

一、课堂设计渗透美

在数学课堂設计中,首先应考虑如何让孩子在维美的数学世界中感悟数学原则,得到某种启迪,培养对维美数学的探索兴趣。

课堂设计渗透美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前提。对不同内容的设计均要考虑其特殊性。如:教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运用了具有动感美与色彩美的多媒体来展示地球、月亮、太阳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说明一年有12个月,让孩子感受这世界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通过数学方式来解释的。通过“题外话”的诱导提高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总之,具有美感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工作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加强语言的提炼

任何教学内容离不开教师对语言的运用。只有通过教师恰当的语言表述,教学内容才会较快进入孩子的认知世界。由此可见,语言运用的技巧性与重要性。数学内容与现实的联系紧密,但有时必须通过资料整理才会领悟,所以,数学课堂的语言更应“直奔主题”,精炼而具有吸引力。

三、板书整齐美观

许多教学内容必须借助板书,才能一目了然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起到直观的效果。总的来说,简洁明快的板书更具吸引力;有艺术性的板书会让孩子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如:教阿拉伯数字时,可庄重书写,也可活泼书写,也可从传统书法中吸取营养,一定会比“我”字体更有魅力。对图形的处理,不仅要准,更要摆得恰当,色彩和谐,让学生看了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四、组织活动有序

无论是知识游戏,还是趣味游戏,都应在有序中进行。队形,动作、语言等都要体现数学原则。这是培养学生有序认知世界的过程,也是课堂组织教学的要求。如:教“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时,我就采用了游戏进行巩固和拓展。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孩子们能较准确地理解运用,但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理解不透。在认识这些方向时,先让部分孩子对照“米”字形方向标,上台用肢体语言整齐有序地摆出来,让方向感较弱的孩子也能准确认知。孩子们通过活动感受到了数学世界的有趣,增强了探求信心。由此可见,组织活动整齐有序对提高教育质量是有帮助的。

数学课堂是探求知识的乐园,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只有通过欣赏美,才能创造美。教师的精心设计,一定会使课堂更具魅力。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书楼镇中心校)

初中数学教育与美育分析论文 篇3

摘要: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地培育学生的多方位素质,落实高效课堂的建设是我们目前应该去探究的关键课题,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指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育和美育,阐述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美育的重要意义,并详细阐述了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了哪些美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美育

引言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精妙、烦琐的科目,还是一门极具美感的科目。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了曾经单一、传统的教学形式,把更多鲜活的方式、全新的方法融入了教学课程当中。在这样的状况下,数学就可以充分地展现其所具备的美学特征,让学生在体验到美的同时还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效。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美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美,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能力。数学本来就是一门严谨、周密的科学,增强对数学美的领悟,可以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数学知识,培育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生成具有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生成

在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当中,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推动三维统一,让三维目标最终落实的首要原动力,因此教师不可以只考虑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还应该重视让学生领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生成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

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会带动深入的思维感知,这种智力上的发掘是美育所独有的作用。学生在找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衍生了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成就感,还会衍生一种思维顺应性,这对于发掘学生的智力,优化他们的认知体系而言是十分有利的[1]。

(四)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高尚的数学价值观

数学价值观的教育指标是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高尚、正确的数学理念和数学观点。数学观点和数学意识是指主体自动、自主地从数学思维的视角去分析和观察现实问题,并且用数学知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精神状态。数学的公式看起来很单一,但是每个公式都蕴藏着一种美,这种美不仅展现出了人的理性光芒,还展现出了人的主观积极能动性,并且还是对大自然的现实反映。经过数学老师的有力指引,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数学美,从而养成高尚的数学价值观。

(五)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课本中蕴含着大量有关美的信息,同时在信息量的持续增长过程中,学生对于美的分析和组合以及积累会衍生出一种质的飞跃,会萌生一种领悟或者一种灵感,衍生全新的思想和结果,所以说对美的持续追求可以推动学生们持续地创造。数学美感是数学创造能力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创造能力主要展现在对现在的成效满不满意,由已知推向未知,从烦琐变成简单,把分散加以统一等,这些都要求利用美感去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2]。

二、初中数学教育当中的美育

(一)自然之美

数学是一门对数量关系还有空间模式开展探究的科学,是对社会规律还有自然规则进行描绘的有力工具。而恰恰是这种特征让其具备了优良的自然特征。对于社会、自然的体会可以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经验,其和我们之后所生成的观念还有思想都可以更加真切、清楚地被我们所体会。因此,教师在现实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尽量地把古板的公式、观念等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同时从生活当中最为朴实、常见的事物出发,对有关理念的意义和规律进行揭露,从而让学生可以在现实事物的关联根基之上对这些数学理念、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地多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数学自然元素,比如,蜂房内部构成、树的年轮还有向日葵籽的.排列状况等,借此帮助学生在观察以后发掘生活当中的数学因素,同时凭此可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黄金分割为例,老师可以就长方形有关知识向学生们介绍黄金分割的有关理念,同时把其特征1:0。618告诉学生们,随后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当中具有黄金分割特性的物体,如窗框、书镜框、画面等,帮助学生在体会到数学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深化了他们对有关数学知识的印象[3]。

(二)科学之美

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美也是大量存在的,每门科目都蕴藏着各式各样的科学美的元素。数学本来就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加强科学美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智慧成果,体验到智慧之美。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问题开展探究学习,学生在处理老师提出的疑问时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提高自身思考能力及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课时,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预备一些平面图形的纸张,可以是三角形、长方形、六边形、多边形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想象自己的桌子就是自己家里的地板,让学生自己设计家里地板的图案,这个时候的学生必然都是热情高涨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带动起来了。这个时候的学生也是乐于去思考的,他们会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图形纸在书桌上开动脑筋,对各式各样的多边形进行不断的拼接重组。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奥妙,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对密铺条件有更好的、详细的认知。

(三)和谐之美

我们所说的和谐美,就是在占比、对称、秩序还有平衡层面存在着和谐的特点,可以说是不同因素共同衍生的一种妥当的协调性。而在初中数学中,其所存在的和谐之美就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构成方面所具备的秩序性与紧密性,比如,自然数到整数、复数还有不同数学领域层面的数;最根本的就是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所衍生的一种从简单到烦琐、由浅到深的特点;平面几何的相交弦定论、切割线定论、切线长定论的统一特点;排列、数列、三角函数、曲线层面的和谐因素,等等。数学所具备的这种和谐特点,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对其萌生领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是美育的整个过程,学生经过做数学练习题,将他们所学的知识经过内化、汲取变成数学能力,之后去处理数学问题,搭建数学雏形,同时可以将数学思想予以引申。这一经过是学生养成数学能力,对数学美开展二次创造的过程。学生经过这样实际的联系,在长时间的数学练习中逐渐养成了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抽象本身、概述规律、推理论据、现实运用、发展创造的认知规律。学生一旦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变成了数学能力,那么他们的数学审美水平也就随之提升了。

[参考文献]

[1]刘震。生活化数学教学之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01):195—196。

[2]常洁。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让学生“悟”到数学美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4):234。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篇4

474166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 王光海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尤其要注重美育的渗透。那么,作为语文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渗透审美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第一、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感悟自然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景观,感受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壮丽雄浑美,茂林修竹,绿草鲜花的生机勃发美,珍禽异兽的独特美,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激发起对祖国河山的爱,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如在教学郦道元《三峡》时,我引导学生领悟整体布局的结构美,音韵的和谐美,正面、侧面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美,更从中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那隐天蔽日的群峰,乘奔御风的江流,雪白的浪花,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奇松怪柏,林寒涧肃,一幅幅画面摇曳多姿,清新俊雅,让人着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为现代自然环境所不及。从而使学生的人格气质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美。1

当然,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去感悟自然美的伟大,净化心灵也是一本较好的教材„„

第二、着力创设感染情境,激发美感。

1、加强诵读,由读引情。

朱自清先生说过“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可见,朗读能够把作者的言语生动地“复现”为听得到的动人话语,它具有移情的作用,能激发美感。在讲授《春》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把语文书放在投影上,为学生示范朗读。把作者的感情的运动直接诉诸学生的感觉,加之伴随着语义的理解,故能摇荡人心,打动感情。为他们作完示范,让他们自己结合自己看到春天的感受来读,然后小组读,学生之间互相指导,最后指名来读学生和我一起来指正。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审美教育也得到了渗透。

2、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

多媒体最能展现光、色、形、声的丰富变化与组合,对于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春》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课上,讲解每一幅图画的时候,都适时出示了相应的精致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感受,直接感受到“春”的美。学生有的能当堂课背诵其中的一段。这就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境美,产生了强烈的效应。

第三、启迪想象、入境动情、入境求美。

黑格尔认为:“对于艺术家来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

本领就是想象。”在教学《春》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课件展示的图片和自己亲身的经历,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描写春天的各种景物,我适时的为他们补充、指导,课下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想象的春天,并让他们讲一讲画中的景物。这样学生就能“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内涵,这样,学生眼前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字里行间就会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审美形象的深深的感染,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第四、在写作教学中,表现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就是学生心灵的外化。在作文指导中要渗透审美素质教育,让学生写作的同时,感受审美的愉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积累的美感材料,通过思维的加工,熔铸笔端写好作文来表达美。

在写作课上除教给学生以写作技巧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感知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如笔者在春游活动中组织学生游览花州书院、卧龙岗,游览丹江水库,参观博物馆时,就有意指点学生从形态、色彩、光线等角度去感受、发现山石的奇特、湖水的清澈、林木的葱郁、庙宇的古朴等美的事物,从中积累美的表象,成为作文中表现美的材料。在社会实践时我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厂矿企业参观实习,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的美。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意蕴,更提高了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在课外活动中,创造美。

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校内和校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在校内课外活动中可组织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办手抄报、黑板报,举行演讲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学生会在各种活动中自然地去表现美、创造美。在校外课外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实习,观看电影、演出或文体比赛等,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审美领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第六、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

英语中的美育教育 篇5

总之,从多方面充分发掘新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中蕴含的各种各样的美,是中学外语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言、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

三,在朗读教学中体验美、领悟美。

首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具有语言的美感,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美,让他们在跟读时模仿抑扬顿挫折的语调,在对话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朗读时注重轻重缓急的节奏。朗读,是一门艺术。通过朗读,准确传神地读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使课文形象化、生动化。这除了要有准确的语音、语调的基本功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朗读时,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要统一在一定的感情基调上,即统一在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这一基调上。如Martin Luther King,JR.一文,作者的思想就一直沉浸在悲痛、庄严、愤怒的感情中。因而朗读这篇课文时,就应把握住这种感情而确定一种深沉、悲愤、激昂的语调朗读。读到文中感情较平静处,可读得流畅明快些;读到文中感情激动处,则朗读时可加强语气,加大音量,读出内涵,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创造出一个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有教师有表情地范读、领读或配乐朗读;也可有学生仿读、齐读、轮读或分角色读。朗读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而应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设计。如The Necklace这篇文章就适合分角色朗读。而A Garden of Poems一文就适宜配乐朗读。一句话,无论何种形式的朗读,都应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验美,领悟美。

总之,让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想修养,增强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感情的升华,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完美的自我。

如何在高等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 篇6

那么, 如何在高等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呢?

一、教师是美育的传播者

(一) 教师的语言之美

课堂教学的氛围轻松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若能借助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语调的抑扬等来表达课程内容, 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感受语言之美、获取知识, 这将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因此, 我们要注意教师的课堂语言, 这本身就是门艺术。同时, 由于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语言上, 教师应注意语言的逻辑性、规范性、严谨性, 同时也要兼顾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将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让学生在置身于数学语言环境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美感, 培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二) 教师的教态之美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而且肩负着育人的重责。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 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尤其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态美也就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神态举止的稳重、文雅、朴实。如在授课过程中自己的着装要大方得体, 要学会适时借助手势等非语言信号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学会用“眼神”关照学生, 让学生感受温暖等等。若能做到这些, 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消除个别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恐惧感、厌倦感。

(三) 教师的板书之美

教师站在讲台上除了语言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外, 还有一项很重要展示的就是板书。板书是教师教学思路的缩影, 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在如今多媒体教学盛行的情况下, 很多老师忽视了板书, 用多媒体进行满堂灌, 固然多媒体教学尤其独特的优势, 但也尤其不足。比如, 数学本身就是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若一堂课全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多媒体授课速度较快, 留给学生的时间较短, 势必减少学生对问题的思索。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板书却能弥补这方面的空缺。教师通过板书,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思索问题, 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在板书中教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及时调整课程方案。因此, 教师应该重视板书之美, 这不仅单指粉笔字的好坏,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板书设计。教师的板书, 应该能够体现课堂内容的重点, 分清主次, 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从而教师通过板书, 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产生对美的探索。和谐美观的板书, 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 是课堂进行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是美育的接受者

(一) 挖掘教材中的美

美, 无处不在。数学之美是逻辑之美、深奥之美、理性之美。优秀的高等数学教材, 宛如佳酿一般, 是越品越有味道。学生要善于从中挖掘, 通过反复阅读、实例应用等感受高等数学的大千世界, 同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感受高等数学的独特魅力。当然, 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钻研, 也更加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通过教材的合理编排, 难易平衡, 实例拓展等, 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二) 体验实践活动的美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将高等数学应用于生活, 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 也学到了许多其他知识, 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高等数学的应用之美, 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改变以往的“为学而学”的思想, 让学生真正的热爱高等数学。

(三) 感受课堂情景的美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等其他辅助手段, 创设审美情景,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如在多媒体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 将高等数学抽象的疑难知识点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同时, 多媒体有鲜明的色彩、优美的背景、悦耳的音效, 加上多媒体独有的动画效果, 将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

三、思索

美育通过传授美的知识, 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意识的培养最能引起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愉悦之情。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板书、课堂教学安排等均要还有美的因素, 只有这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其努力思考, 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感染。

在高等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 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尽的责任,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从自身方面着手,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让自己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使学生更好的领悟美、创造美。

摘要: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信息的广泛化, 审美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美育称为时代的客观要求。高等数学教育在进行德育、智育教育的同时, 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美育。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 促进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美。

关键词:高等数学,美育,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参考文献

【1】陈青龙.谈大学应该称为科教兴国的强大主力军.中国高等教育, 1998

【2】朱法贞.教师理论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试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 小学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25-02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的特殊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表面上看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然而数学家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作为最富创造性的学科,其中所蕴含的美妙和奇趣,又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媲美的。由此可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渗透美育,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中蕴含之美,发挥数学学科“于无声处润物”的美育功能,继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正在努力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下面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就如下几点试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与广大教育同人探讨交流:

一、巧妙提炼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因素,适时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中所孕育的美

数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硕果,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定义、公式、法则、符号以及运算推理等形成一种神奇的艺术形式来彰显美,因此数学中的图形、结构和形式无不彰显着数学中美的要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数学教学的美育平台,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美的享受,还可以收获知识,启迪智慧,促进“德”与“智”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将空间位置关系、数量关系、推理论证过程及运算规律作为数学教学中体现美的平台,不失时机的利用数学的美育因素,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将文本中静态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起来,彰显出数学的对称美、符号美、想像美等特征,展示人类文化的多姿多彩与神奇魅力,引领学生融入美的广阔空间,领略数学中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

如在《对称图形》这一节的教学时,先以学生感兴趣的食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欣赏数学的对称美。如秋天的树叶、梅花鹿的鹿角、翩翩起舞的蝴蝶、小伙伴的体型等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是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进而初步建立“对称”的认知。然后再列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中所蕴藏的对称美。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会画对称轴,从而逐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到对对称美的理解、感知。并利用数学对称美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使对称美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染于学生的心灵,以达到“以美启智,寓智于美”的教育目的。

二、适时组织开展数学美育实践活动,大胆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美

数学之美主要是借助于微妙的数学语言来彰显的,其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涵,具有一定的隐现性和间接性。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美育中引导学生实现对数学美的追求,更要使他们逐步体验到数学之美,从直觉体验到知觉认知,再从知觉认知到理解感悟,从而真正让孩子领悟到数学美的真谛。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薄弱,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思维体验,从而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于数学美有了理解。加之带领学生参与实践,亲历体验数学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从数学的显性美提高对数学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数学美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应以开展数学美育实践活动为基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神奇魅力,从而获得更为真实的审美体验。

如为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之应用美,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来开展数学美育教学。

师:今年王阿姨家的大葱获得了大丰收,可是王阿姨却在为大葱的事儿发愁呢。同学们想知道王阿姨愁什么吗?

师:有位商人要将王阿姨家的大葱全部收购,大葱一共600斤,每捆可装20斤,每捆大葱商人付12元购买,后来他答应付给王阿姨350元,王阿姨却不知道合算不合算,聪明的你能否帮王阿姨算算呢?

生:通过对数学除法知识的运用,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孩子们脸上都露出喜悦之情。

这样,教师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之美,从而理解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引导学生巧妙掌握数学美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大胆的创造数学之美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美育的渗透,教师往往采用“从感知到体验再到创造”的规律去实现美育。因此,数学美的创造是数学美育工作的深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提供学生创造美的契机,激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途径多样性的快乐。从而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体会到创造美的价值,从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要求――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

参考文献:

[1] 郑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J].数学周刊, 2013、8.

[2] 徐华.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J]. 教育科研与实践, 2015.6.

[3] 张梅.小学数学美育初探[J].基础教育,2015、3.

环保教育在美育中的渗透 篇8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二小学 汤小洁

作者职务: 教师 文章类别:教学经验类 单位地址: 克拉玛依市南新路16号 邮 编: 834000 联系电话: 0990—6858439(办)电子邮箱:28006342 qq@.com 集体组织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教育局

集体组织单位地址: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教育局林园路38号 邮 编:834000 集体组织负责人姓名:丁中秋 电话: ***

环保教育在美育中的渗透

学校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学校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理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认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保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本学科的一些特点,努力探索与实践把环保教育渗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巧用废旧材料

教学中的废旧材料主要是指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例如:牙膏盒、饮料罐等。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掉,但也有个别环保意识较强的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其实,每一种废旧材料只要合理、安全的进行利用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

1、废纸类

纸类废品由于特点的不同,低段学生更容易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平时让学生所收集的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进行各种练习利用,例如:一年级《太阳》这一课,利用平时收集的废旧报纸和其他彩纸进行课堂练习,我先让学生们把自己所收集的报纸揉成球状,然后再用彩纸粘贴上眼睛、鼻子、太阳的光芒等,通过这课的练习,学生即训练了眼手协调能力,更在无形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制作的成功感。又如:一年级《漂亮的瓶子》这一课,学生根据平时收集到的各种废旧纸张、挂历,撕成各种形状然后进行重新的组合。学生在撕贴的各种过程中,即培养了学生重新组合的创造力,又培养了学生眼手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做事的自信心等。

2、棍棒类

利用冰棍棒、吸管等废旧材料进行各种练习。例如:在《冰棍棒玩具》这一课中,学生利用收集来的冰棍棒进行设计制作,有的同学把冰棍棒相互交叉连接,做成一个可以活动的X形状,粘贴上牙齿、翅膀,做成也一只活灵活现的大鸟。还有的同学把冰棍棒制作成会走动的小人等。吸管可以剪成小段,穿出漂亮的饰品,也可以进行一些拼贴的练习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即培养了学生的眼手协调能力,又增进了做事的耐心。

3、包装盒类

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又有不同的作用,较大的盒子可以在游戏中制作成为小房子,电视机,甚至还可以作成盔甲穿在身上等。较小的盒子同学们可以相互合作,组合成为各种各样的物品等。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4、塑料瓶类

利用瓶子进行制作,例如:《瓶子》一课,我就利用瓶子的外形特点进行自由装饰,学生可以综合使用各种材料,有的同学使用到了橡皮泥,还有的同学把自己玩具娃娃的衣服穿在了瓶子的身上等。

由于这些材料取材方便,学生重复练习的机会较多,即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又减轻了学生家庭使用学具的家庭负担,在完成使命后,还可以集体回收,保护环境,增加班级收入。让学生在点滴生活中感受,只要合理使用,废物也能变成宝。

二、巧授环保小常识

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在平常的课中抓住各种机会传授环保的一些小常识。

1、废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同学的作业掉页、画错撕掉的现象,利用这一特点,告诉同学们一吨废纸,经过加工,可变成800千克的再生纸,比生产同样多的纸,节约100吨水,可减少35%的水后污染,还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提倡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来为拯救大树做贡献。学生听了后大为吃惊,自发的在班级后面放置了一个大箱子,把平时的废纸放在里面,学期结束后卖给回收站,进行客观、统一的回收利用。通过点滴之道,培养学生的废物再生知识。

2、突发事件

利用课中发生突发事件进行随时随地的环保教育,例如:有一次我在上二年级的课时,看见有一个孩子低着头,在玩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他在玩一枚电池,我就抓住这个了机会进行环保教育。我问:你知道电池有毒吗?这位学生一听吓了一跳,手中的电池掉在了地上,于是我就捡起电池告诉大家,电池虽然在我们的生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也是一种有毒品,废旧电池在自然状态下分解速度很慢,如果随意丢弃即污染土地又会污染饮用水。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废旧电池找个新家呢?就让我们把它们放进学校的废电池回收箱里吧。

3、节日、纪念日

在教学中穿插节日、纪念日的讲解。例如:

4、22地球日:内容给学生渗透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只有一个,提出“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的口号。

6、5环境日内容:了解周围环境如何、怎样保护环境。

3、22水日内容:了解水的重要性,通过各种资料,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短缺,非洲等国家因没水而导致很多人死亡。“水就是生命之缘”,我国水污染严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篇9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的美育教育是必要的,对体育运动中美的内容和形式作了阐述,并说明在教学中怎样进行美育教育.这是当代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作 者:吴文敏 作者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基部体育组,湖北随州,44133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4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美育教育

高中数学教育与美育初探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美育;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1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66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表面上看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事实上它却有着丰富的感性内容和审美意蕴。数学的结构、体系、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向学生揭示出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产生美的情感,得到美的享受,并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美学知识,具有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和技巧。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领会数学的“美”呢?数学美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又如何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简洁美

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简洁给人以简捷、明快、准确、精练之美感。爱因期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数学的简洁之美主要来自于数学命题独特的表达形式,如:“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是数列的定义,它表达了这样两个含义:第一、数列是一列数;第二、这些数按一定次序排列。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理解定义,从中得到简洁美的享受。

数学的简洁性还表现在数学公式上,例如函数y = f(x)这一简单的表达式,将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应法则f,并且用等号连接在一起,体现了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对称美

魏尔所说过:“对称是一种思想,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希望借助它来解释和创造秩序、美和完善。它着重追求的是数学对象乃至整个数学体系的合理、匀称与协调。”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运算、数学方程式、,数学结论甚至数学方法中,都蕴涵着奇妙的对称性。 对称作为协调的特例,给人以平衡感,从而作为审美对象能使人产生对称美的感觉。

例如,讲到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教师板书

(a + b)1…………… 1 1

(a + b)2…………… 1 2 1

(a + b)3…………… 1 3 3 1

(a + b)4…………… 1 4 6 4 1

(a + b)5…………… 1 5 10 10 5 1

(a + b)6…………… 1 6 15 20 15 6 1

…………………… ………………………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美的观念去观察二项式系数对称排列的特点,自然得出结论象三角形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著名的“杨辉三角”。通过观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杨辉三角” 的对称美。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杨辉三角”的规律,并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规律美。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使学生心旷神怡。。此外,圆锥曲线等几何还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典型的视觉对称美。

三、奇异美

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例如,立体几何学习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两个点,能确定几个平面?不共线的三个点,能确定几个平面?不共线的四个点,能确定几个平面?五个呢?……从而引导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感觉到数学的奇异美。

四、精确美

精确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精确完美的数学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得到了数学的定义、定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精确美。例如,:平面解析几何中,将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统一概括为: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的动点的轨迹。其中,01时,是双曲线。通过概括总结,使学生体会其中数学语言的高度精确美。

五、巧妙美

解题教学中,比较巧妙地由解决一个问题发展到解决一类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是如此神奇奥妙,瑰丽迷人。例如,不等式中,均值定理应用举例:1.直接应用;2.变形应用;3.条件变化应用;4.实际应用等等,由一个到一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巧妙,从而产生美的感受。

六、统一美

毕达哥拉斯说过:“凡是美的东西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这就是组成部分彼此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间固有的协调一致。”这协调一致产生的和谐美,在每一座数学大厦中都得到了体现。数学中,很多相关内容都能体现知识的内在统一。例如,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时,引导学生将其变形得an = dn + (a1 - d),并指出其显然是一次函数y = dx + (a1 - d)的特殊情况,充分说明了数学知识的统一美。

七、逻辑美

严谨、有序的逻辑结构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定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及应用等,使学生从严密的推理过程中,领略到数学的逻辑美。例如,立体几何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定理的证明等,处处体现了数学的逻辑美。

另外,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关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深刻地反映了数学的静态美、动态美;数学符号显示出符号美;各种比例关系的和谐美等等……正所谓:“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中的美挖掘出来,注重用美的观点去讲解概念、分析解题、概括规律,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美的兴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养成用数学美的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

总之,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数学课堂中的美育教育 篇11

一、运用数学哲理培养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抽象与模型, 许多的教学内容, 都可以从生活入手, 充分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 把数学知识的本质还原到生活中, 在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乐趣和成就感, 从而激励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例如, 我们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章数学内容是丰富的图形世界, 有一节内容是几何体的三视图, 对于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把握其精髓和实质, 因此我举“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例子, 这首诗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同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就不相同, 学生把握了三视图的本质, 同时认识到了解人和事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观察, 才能正确全面掌握本质, 防止以偏赅全.

二、善于运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在人类探索知识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数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岁月, 它的发展影响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对此, 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有关材料, 向学生介绍数学家对知识的发现和严密的推理、分析过程,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热烈的向往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 先让学生查阅资料, 搜集这个定理的产生过程和不同的证明方法, 以及它在生活上的应用, 让学生自己撰写小论文, 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机会, 使学生在学会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还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文化教育.

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首先将它最本质的内涵传达给学生, 它通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形成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 由它的两个坐标 (横坐标、纵坐标) 确定下来.因此有了直角坐标系以后, 人们才得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从而达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而这种巧妙的方法和技艺是谁创立的呢?这时候同学们的好奇心就完全被吸引过来了, 专注的神情表明想和我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创始人是笛卡儿, 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点的位置, 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 使几何问题不仅可以归结成为代数形式, 还可以利用代数变换来发现和证明几何性质, 把曲线看成点的运动的轨迹, 不仅建立了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 而且把“形”和“数”两个对立的对象统一起来, 建立了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不断的思索和实践, 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的习惯.还可以把我们的人生比做一个无形的坐标系,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此在我们整个人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 要确立远大目标, 用自己的努力和踏实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三、寓数学课堂教学于美育

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中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所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中, 很多老师对于概念课的讲授都有同样的感受, 就是学生经常对概念和定义的理解模糊, 因此在讲解定义和概念时, 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体味其语言的精炼、准确,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有意识地分析和挖掘蕴藏在公式、定理、法则背后的数学美, 深刻感受数学内在奇妙结构的完美的和谐统一性, 例如三角形虽然形式千变万化, 但内角和始终不变.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 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和身心满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讲授黄金分割时, 我先给同学们展示了几幅蕴含了黄金分割知识的漂亮图片, 再把黄金分割的概念给学生, 但是对于这个概念和比例式学生经常会混淆, 很难扎实掌握, 因此我给学生们讲述了黄金分割的神奇魅力:

1. 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 形似方锥, 大小各异.但这些金字塔底面的边长与高都是黄金比例.

2. 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头和两肩在整幅画面中都完美地体现了黄金分割, 使得这幅油画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和完美.

3. 我们的国旗上就有五颗星, 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 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五角星中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

有了以上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理解黄金分割的实质是一种比例关系就很容易接受了, 同学们听着这些知识的讲解时兴奋不已, 就在这个时候我对学生说:“心动不如行动,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 然后利用你所学习的知识, 自己找出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四、数学德育与美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该强化德育和美育意识

“身正为师, 学高为范”, 因此一定要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 才能站在较高的认知水平上分析和处理教材.以前对于教师有这样一种要求:“如果你想要给学生一杯水, 那首先你自己应该有一桶水.”然而在当今的新时代背景下, 我想现在的教师应该是一眼灵动的泉, 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汩汩流淌, 滋润和浇灌着每一名学生的心田.

2. 进行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要注意把握一个“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也要注意策略性, 不能喧宾夺主, 有些教师为了教育而教育, 生搬硬套, 不能与教材的实际内容相联系, 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 还可能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我想在教学中, 多思考多学习, 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 适时地、适当地渗透德育和美育, 与学科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才能收获春雨般“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数学是“人类精神最精致的花朵之一, 是世世代代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一座永恒的知识的大教堂”,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与美育的渗透,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形成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也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达到课堂教育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本文从数学哲理、数学史、教师文化素养等方面阐述了一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美育

参考文献

[1]朱美玉.浅谈数学的德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9.9.

[2]百度笛卡儿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704.htm.

[3]百度黄金分割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179603.html.

[4]魏衍军.科教导刊, 2010 (1) (上)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1.

上一篇:企业一套表先进个人材料下一篇:初三学生教师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