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推荐10篇)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篇1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所有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情感驱动人的活动,因此情感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动之以情可以起到一种信号功能,能给学生很多的感染,给以动力。在体育课堂上如果能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可以起到以情激趣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技术形成情况,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言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从而使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术。

一、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美国总统林肯讲过一段颇为精彩的话“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要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从这一句话中道出了情感的重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多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真正走到学生的心里,并把自己的教学以学生的感受传递给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学生在心里已经认可了老师的关心与受援,认为老师是自己学习上的好朋友,老师的做法让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自己的好朋友,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并且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有学习上的困难或者生活上的困难,要以实际行动给以帮助,给学生送去春风化雨般的温情,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精心设计课堂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一节快乐的体育课得到体验是无与伦比的,体育教学的氛围是不是和谐、宽松,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成长的沃土也是他们发展个性的土壤。课室氛围需要老师用自己的言行来营造,老师的语言幽默,给学生以亲近感,示范动作优美让学生跃跃欲试。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给课堂氛围的创造产生条件。如果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老师不要打击他们,而是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再试一试,等学生解决问题之后,他们那种喜悦感会很自然的流露出来。

三、运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情感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民间体育游戏经过历代人的实践提练而成,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民间体育游戲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运用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能表现出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让他们体验到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民间体育游戏风采特异、形式多样、趣味性强,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经常在体育课堂上融入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为情感教育提供了机会,经常做民间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从而更加热爱集体,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

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这些游戏规则简单,易于组织,而且积极同上,表现了解放军叔叔的勇敢、机智等优良品质,学生在练习中无意中学会了如何去遵守纪律、如何团结一致,从而形成相互帮助的好习惯。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特别是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因为胜负的问题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争执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伤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老师不要着急,而是关于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告诉他们通过比赛产生的同学情谊比输赢更为重要,希望同学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方法以更好的心态来迎接新的挑战。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群的性格

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强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群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中也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主,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分组是一门学问,分组的方法有多种,可以运用不同的分组模式,比如阶段分组、性别分组、随机分组、技术分组等等。并帮助学生建立合作规则,以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期间,要注重相互帮助,齐心协力的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完成自己分工的同学,要顾及到别的同学的任务。比如,在玩民间游戏《剪刀、石头、布》时,采用灵活分组的方法,让他们寻找自己理想的合作伙伴,因为这样才能相互默契的配合。游戏时,有的学生反应快,有的慢,你追我赶的场面热闹非凡。这种合作性的游戏有利于那种不合群的学生参与进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交往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青岛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我被选中去平度送一节英语课。我非常珍惜这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认真地进行了前期准备, 也满怀信心地登上讲台。始料未及的是农村孩子的语言基础低于我的想象, 整堂课的效果对我来说不尽人意。现在回味起来, 说始料未及是给自己找借口, 说语言基础低于想象, 也有推脱责任之嫌。我应该对农村孩子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 应该意识到孩子们面对陌生的老师时所有的羞怯、焦虑的心理, 应该更尊重、保护孩子们的情感, 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语言学家克拉申说过:“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 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 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可以说, 情感因素是决定外语能力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处在极不成熟阶段, 更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和关注。在不断的反思中, 我领悟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 运用英语时不怕犯错误, 大胆发言

这一点是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致命根源, 因为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少, 信息流通不方便, 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 胆量不大, 所以必须先鼓舞勇气, 克服害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一种学英语的气氛, 让孩子学得轻松自然, 教师一定得做好榜样, 尽可能用些委婉语气。必要时课堂教学可加些汉语, 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克服他们因不懂而出现的焦虑情绪。让学生觉得愉悦, 同时还应更多地创造运用英语的环境, 如课堂上值日报告的情景教学, 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方法之一, 可因材施教, 见机行事, 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这次送课的主题是谈论最喜欢的食物的阅读教学, 上课伊始, 我自编了一首歌“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I have….” (通过两个手偶演示) 我观察到孩子们饶有兴趣, 如果接下来能让孩子们作一个跟主题有关的值日报告, 互相用英语交换信息, 我多从积极方面给与肯定, 树立其信心, 逐渐形成积极参与、争相自由讨论问题的学习气氛, 从而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 提高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我会逐渐摸清他们的前置英语基础, 及时灵活地调整教案和教学策略, 学生们会慢慢卸下难开口的害羞心理负担, 这时再树立典型带动其他学生说英语, 起到传、帮、代的作用, 形成一种好风气, 浓厚的学习气氛会制止哑巴英语的蔓延, 从而人人爱讲英语。

二、激发学习动机, 产生积极的情绪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思维也会活跃开阔, 所学知识就容易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英语课是实践课, 工具课, 上课应“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即使是阅读教学, 也应在充满情趣的练习中, 完成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2. 教学内容新颖有趣。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 备课内容要有所选择, 灵活地设计教案,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意思, 好学、乐学。

3. 教学方法要生动。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 可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竞赛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 教师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激情、喜悦的心情上好每一节课,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同时有着改进英语教学的愿望, 善于运用各种能够激活学习兴趣、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兴趣感, 并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 信念上的自觉, 行动上的顺应, 目标上的认同, 达到教学活动的共振。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过程,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 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 心灵碰撞的过程, 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从情入手, 以情唤情, 以情激情, 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 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 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 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 而只有用真实的, 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 教师改变角色。

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 关爱他, 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 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穿着打扮简洁明快, 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 语言语调要洋气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每一个教师都要有爱,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爱护、宽容学生, 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 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学生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 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 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微笑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面带微笑, 从容而自信地步上讲台, 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 价值百万美元。”的确, 人与人相逢时, 各种表情中, 只有微笑才能最动人, 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 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

3. 多赞美, 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了解学生的优点, 并加以真诚的赞美、接受、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你说他行, 他就行;你说他不行, 他就不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多一份宽容、体贴和关怀, 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深切的爱心和多用“我相信你”、“你能行”、“你真行”等激励的语言去启迪他们的潜能, 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 就会使他们在爱的体验中肯定自己, 在爱的沐浴中克服困难, 战胜逆境, 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 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 获得的赞美越多, 就越希望做得更好, 慢慢地, 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总之, 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四、营造互帮互学的英语交际氛围,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实践探索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情感教育

G623.8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學生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情感的过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灵活地运用情感因素调控教学,师生之间友谊则可能得以升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将会得以激发,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一、情感教学方法能满足学生精神需要

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干巴巴地讲授,会使小学生本能的好奇心、参与欲望和表演能力受到压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生理、心理疲劳,严重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效率。若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的优势,课堂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形象、有趣味,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同时,教师教学热情高昂,语言简洁幽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那么学生就会津津有味地投入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激发出对学习的无限热情。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化的教学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感到锻炼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情感教学就在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无穷的推进力量。

二、从求知需要的满足中体验情感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对学生最有影响的,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这是由学生主导活动的性质和学生求知需要发展决定。因此,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产生快乐的情绪,是情感教学首先重视的问题。

同时情感教学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需要尽可能完善的匹配,教师必须从学生求知需要角度上审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将教材内容游戏化:体育教材由于学科的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大都具有一定的刚性,如:30米快速跑、立定跳远等。我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游戏化,以富有情趣的语言或通过拟人化的处理来使原本不含情感因素的体育教材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例“走”:我设计了游戏“勇过独木桥”这与原本的走直线练习方法从效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0米快速跑”:采用“绿化校园、换物接力和力争上游”等游戏练习,这比单纯技术练习的跑,更能被学生接受与喜欢。又例:对立定跳远教材的游戏化处理;教师创设“小青蛙找妈妈”的情景,学生扮演小青蛙,利用垫子当“荷叶”,教师通过生动语言、富有诗意的讲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求知的满足。

教材内容游戏化最大的优点在于“玩中学”,通过情境式的、游戏化的、趣味性的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方式,实现教和学有机统一。让原本单调、枯糙的体育教学单元内容,变得充满趣味与生机。教师的教,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的求知需求在寓趣味活动之中得以满足,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内心体验到体育锻炼带给的情感享受。

三、教师自身的情感培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马队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想正学生,首先正自身。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要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渲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堂教学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信息线路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恰当的情感,注重情感修养。加强教师情感的培养,更有助于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

四、培养学生个性化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因为成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兴趣的关键。同时将学习活动外的兴趣迁移到学习活动上,也是培养个性化兴趣的一条特殊途径。比如,如何引导一个学生从数学的兴趣改化为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这不是现成公式所能做到的。不过要求他观看篮球比赛时进行有关数字的统计:比赛时的人数、比赛时间、分值计算、投篮次数与命中率等,那么这就有可能使他把兴趣转到篮球运动方面,这同样也是使他对于体育活动发生兴趣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游戏和比赛,既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机智、勇敢进取的精神;对学生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与植物的教育;对学生废物利用意识的教育,通过比赛对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同时,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可以尝试崇拜效应法,即为人师表,做学生表率和利用先进任务的榜样作用,还可以运用巧抓时机法,即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和利用教材、项目的特殊性,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全方位教育。

参考文献:

[1]孙连国.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5).

[2]王清娟.从人的全面发展看当代中国的素质教育[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

[3]曹淑梅.从多元评价着手,促素质教育良性发展[J].青年科学,2010(1).

[4]杨文章.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青年科学,2010(1).

[5]李凯.摭谈“幼儿师范生物课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0(2).

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4

宋恋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然而,我觉得以情感为主题的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以情动人,让学生在产生情感的同时,主动、快乐地学习英语。

英语学习一直是很多学生的痛,也让很多英语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论你多努力,有些孩子的英语成绩就是不见起色。作为一名英语教育者,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学好英语呢?怎样才能更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英语学好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师生情感环境。教育的奥秘就是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依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喜欢哪位老师就愿意学哪门功课。古语亦云“亲其师”才“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投入,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亲和力,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一、情感态度作用于英语教学全过程

教学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过程。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英语,他们只是凭兴趣,好玩我就学,而且在学习中要受到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诸如他们的学习动机、意志特征、价值观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态度、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方式等等。这些情感因素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各种交流活动,并产生各种情感结果。最为明显的态度是乐学或厌学(积极主动的学或被动消极的学)。积极的情感能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心理最佳状态。相反,如果消极情感影响教学,就是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可见,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小学生学习英语起着很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既熟悉专业知识又熟悉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能够组织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可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好”和“差”也十分敏感,但关键是不理解为什么时好时差。这就是“教师”与“导师”的差异,“导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还积极钻研并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努力起到“导师“的作用。

1、反省自己在课堂听学生发言时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平时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只有肯定和否定的判断,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是他对学习心态和效果的有效诊断。

2、反省自己在课堂上讲话的方式、方法和态度。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导向。我们可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英语课堂教学英语化、交际化、礼貌化。在教学中,多用几个“Please.Thank you.Sorry.”说话语气亲切,面带微笑,尽量用委婉的语气:Would you---?Who will---?Can you---。所以在教孩子英语的过程中,多给孩子们一些亲切的语言,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调控自己内在的情感状态。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一个人每天所作的最富有勇气的决定就是保持良好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我们应努力把烦恼留在教室门外,用笑脸面对学生。

二、情感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用爱心和真诚,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氛围的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贯穿教学始终的语言艺术,激励学生,不断强化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哪些教育手段可以被使用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呢?

1、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应经常用实物、图片、录像、模型、简笔画、教学挂图、音乐、有针对性的导入问题等,给学生创设真实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新课,并力求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活泼。

2、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我让学生观看精彩的录像或直观、易懂的课件,使课文中描述性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使用多媒体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再加上用录音机,让学生听、模仿标准、地道的英语语言魅力。恰当、适时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形成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能创设一种和谐、高效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综合提高,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多的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

3、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的意识,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一般采用2人或4人一小组,每小组都注意不同能力学生组合搭配。每节课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会话、背诵、表演、讨论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语言实践练习的机会,同时优生可以帮助差生,从中又得到巩固,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活动完后,根据时间、内容决定哪些组当堂表演,哪些组会话等,并评出优胜组和最佳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避免了学生自己练习的单调,缓解了学生单独表演的害羞和紧张情绪,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篇5

论文摘要: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增强审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和审美教育统一起来。运用课文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动之以情”,用情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教师要用情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情弦,使他们在情感的激流中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审美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教学。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感染性和陶冶性,这是语文课的突出特征,根据这一特点以及学生情感的心理特征,现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作几点探讨。

1.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和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感受和理解教材,获得良好的语感并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径.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透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或激昂悲壮、或凄凉深沉,或清新明快,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才能体味到文章的丰富情感.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文中借志愿军战士之口,回忆了朝鲜大娘、大嫂、小金花与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亲人话别的感人场面,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啊,请你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几段文字字数不多,但它是文章情感的高潮,字里行间渗透了中朝两国人民和作者浓浓的情。教学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三段,结合对前面内容的理解,让他们从中感受中朝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那种依依难舍的深情。通过反复地、有感情的吟诵,学生完全体味出了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血肉之情,难舍之意.有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时,身临其境,竟泪如泉涌,有的同学是带着啜泣声朗读的: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又如《灯光》一课,指导学生把握好文章开头,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现在结尾又回到写灯光,与开头照应,西安的结构紧凑,目的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文章是语言和思想的统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他们大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或间接的体现,离开了具体的情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我们要探求课文的“意”必须首先入“境”只有入了“境”,才能探出作品中的“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他们仔细品味、咀嚼,受到感染和熏陶,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师首先要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学生入境,从而入情、移情。其次,还要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情境,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如录音、录像、幻灯、多媒体、大屏幕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课文情感强烈,内容包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教学时,应应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可让学生去想象: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同时。要加强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训练,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

3.态势语言,传递情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是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那就是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通过师生间的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信息的一种交流的辅助形式,用以传递师生间的难言之意和难语之情,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引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师如能恰当地使用态势语向学生传递情感,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态势语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表情语言。教学时,教师的态势语,尤其是教师的面部表情,应是课文内容的睛雨表。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如果能将生动多变的态势语与形象准确的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并能缩短师生距离,使师生共处在和谐、融恰的课堂氛围中,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够做教师”。教师和学生交流时,首先要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面带微笑,这是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它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喜怒哀乐要与文中作者的情感协调、同步,使学生随教学情境而发生感情共鸣,从而进入课文所表达的境界。有些教师上课时表情呆板,语言生硬,这就难以使学生走进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就对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造成了障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重文轻情的现象非常突出,本是一篇文情并茂、激情洋溢的文章,却被“字词句篇”图解得支离破碎,变成了寡情乏味的文字拼凑物。语文教学,即要重视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又要加强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从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课改的需要。

二、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根据阅读教学的要求和任务,以及课文特点和儿童特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情感性和审美性。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课文都具有审美教育作用,主要在于作者能把他从实践中体验的情感传达出来,影响读者。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课文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动之以情”,用情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教师要拨动学生的“情”弦,使他们在情感的“激流”中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1.初读课文感受美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完美、生动的艺术形象。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使他们能通过字、词、句、声调、语气等灵敏地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教师首先满怀激情地朗读作者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从而感悟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到过这样的总理吗?”

2.细读课文体验美

体验美的过程也是动情的过程。教学中,通过对文章字、词、句、段的阅读、分析,学生受情感的感染,体验到文章的美,人物心灵的美,意境的美。如教《中彩那天》时,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浏览3—9自然段,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给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复述故事内容,要关注学生在复述过程中的语言质量,并有意识地提示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如:“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时,首先要让学生反复阅读7、8两个自然段,懂得“到的难题”具体指的是什么,然后围绕“最后父亲是怎样解决这个道德难题的?父亲这样做值得吗?”等问题,使用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应给与正面引导,注意体现文本的价值取向。

3.精读课文理解美

理解文章的美,是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也是由情过渡到理的过程。教学时,要让学生精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重点情节和段落,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包含在其中的情感,才能达到理解美。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提问:“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里,为什么还会有一次次幻想?”通过学生的讨论,激起了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仇恨,认识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把情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4.熟读精思鉴赏美

有些课文,如文艺性的课文,它的文字精湛、语言优美,学生读完后还回味无穷,有兴趣的学生仍然在鉴赏文章的美。教师要善于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让他们从愉悦的情感中鉴赏美、享受美。如教《鸟的天堂》时,教师播放了“静态”与“动态”对比的录像、小电影。孩子们看到了静止的大榕树和大榕树上百鸟奋飞、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热闹景象,他们对活动着的鸟形、鸟色、鸟声有了直感,都情不自禁地读着课文,看着鸟飞,听着鸟声,很自然地鼓掌称快,似乎自己也是一只鸟,飞进了鸟的天堂,感受着鸟的天堂的情境美,享受着天堂的幸福、欢快的生活。动态性的电影,使同学们学得轻松愉快,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5.生活实践创造美

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是随理解课文的过程而逐步深入的,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培植学生创造美的萌芽。教学中,需要教师不仅善于生动形象地描述,还要善于给小学生以理性的指引。例如上例,当学生朗读课文,想像随着千姿百态的鸟儿奋飞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把这棵大榕树叫做‘鸟的天堂’”?于是学生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明确了题目的准确含义、作者选材布局的匠心,教师又可即席命题:“假如我是一只鸟”?让学生畅叙想像思维的成果。这时课堂上活跃、欢腾,学生争着表达自己的情怀,抒发自己的情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给学生以理性的指导,同时要给学生布置创造性作业,有意识地培植学生创造美的萌芽。另外,教师自己要善于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要从课文中帮学生寻找和创造美的情境。教师善于寻求美,创设美的情境,并非轻而易举的,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语文,属于语言的艺术,它是渗透美育的好材料,小学课文中的许多文章,为孩子们喜闻乐见。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知、情、意,有机地激发儿童的情感,渗透美育,不仅使教学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情有趣,同时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调动儿童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美育活动日趋重要,美育内容也将不断发展。

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小学语文教科书》

《山东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 篇6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会关心他人,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感脆弱,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为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寓教于乐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加强小孩子的团队意识,加强团结有爱的意识,摆脱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形象,使小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品德,融入大家庭中,提高小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对于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理解。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台上讲解深刻的大道理,台下当成催眠曲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在课堂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负责找到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故事或是电影,来使同学们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情感教育明白一些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处在小学时代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讲的一些故事或是影片中的一些思想品德高尚的英雄人物就会激发起小学生的模仿兴趣,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养,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讲到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说谎话,害处大”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班上几位同学来排练一个小故事《狼来了》,给同学们准备好台词本,由教师指导进行排练,分两组进行,一个是原著放羊的小孩由于说谎狼来了,欺骗山下的大人们,导致真的狼来了没人上山救助,导致羊被吃了,自身也有危险。另一个是小孩勤奋务实,从不说谎话,狼来了后,山下的大人们帮他赶走了狼。当同学演完小话剧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两个小孩遭遇的情况一样结局却有很大的不同,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的主题,诚实是最难得可贵的品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说谎话危害很大,同学们要争当说实话的好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使学生成为参与者,通过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游戏中懂得道理,提高自己对于教师情感教育的接受能力。

关注时事

当前教学模式还处在应试教育当中,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小学生背下来知识点,来应对考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往往忽略了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思想性的学科,重在对孩子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当前发生的时事结合在一起,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行心灵净化,减少高分低能的出现。正因为小学生的客观理解能力不好,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客观理解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时事来加强小学生的见闻,教师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小学生读书看报,观看新闻节目,上课时教师对小学生在观看时事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课上抽出时间让小学生分成小组,整理昨天自己记住的时事热点来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客观理解能力,还能通过对时事的了解学习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使自己的情感教育联系现实。

例如,讲到小学四年级的“为了祖国尊严”一章时,让小学生自主观看新闻报道,查阅资料,做一篇手抄报,之后由教师选出内容较好的进行适当奖励,把教师的情感教育联系时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于时事的理解,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课外实践

传统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把学生关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却没有实践来使知识融会贯通,如此教学不是新课标的要求模式。教师不仅要改变当前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还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使情感教育丰富化。

比如,在讲到二年级“粒粒粮食要爱惜”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同学们到农村土地里观看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也可以帮助农民伯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锻炼自己,使学生感到粮食粒粒来之不易,通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体会到节约的光荣,浪费的可耻,珍爱粒粒来之不易的粮食。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让教师的情感教育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

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感教育时,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情感教育能改变这样现状,让学生们在课上积极思考开放思维,在课下进行时事学习,喜爱上学习思想品德,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处于兴奋状态,思想品德的实践能使小学生快乐学习,通过教师情感教育的使用,来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习惯的祖国栋梁,让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绽放出美丽的花。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7

一、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文章是一个有情物。现在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 生动形象, 文情并茂, 无不包含着作者丰富的内心体验, 也就是情感。有些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如《走向生活》《鸟的天堂》《春天》;有的赞颂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种子》《丰碑》《金色的鱼钩》《詹天佑》;更有些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 如《桂林山水》《五彩池》《黄山奇松》等, 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 认真备课, 吃透教材, 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体验, 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比较有趣、有亲和力的课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地上。”我在教学《春天》一课时,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同学们高兴地在校园里观察着石榴树嫩叶, 抚摸着草坪上嫩绿的小草, 仰望着回归的燕子, 闻着花圃里的花香……当他们再读课文时, 他们就自然地将观察到的景物与课文中的景物联系起来。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录像:首先让学生欣赏惊心动魄的海景, 辽阔的大海, 波浪翻滚, 时而前呼后拥, 时而波浪排空, 气势宏伟壮观;接着欣赏轻风拂柳, 水平如镜的西湖;然后欣赏峰峦雄伟的泰山与红叶似火的香山, 感受其美。随之激情:同学们, 刚才你们看到的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确实很美, 但是它们都无法同桂林山水相比。你们看 (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画面) , 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 而且奇山围绕着碧水, 碧水倒映着奇山, 山水交融, 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 江上竹筏小舟, 就把这幅图画点缀得更美了。这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在这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学生用眼睛去凝望, 用耳朵去聆听, 用心灵去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

三、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学成于思, 思源于疑。因此, 设疑激趣, 可以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教学《五彩池》一文, 当学到五彩池池水呈五彩时, 我提问学生:同学们, 当你亲眼看到这么神奇的五彩池时, 会干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立刻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打开了学生们的情感闸门。同学们纷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作出回应, 有的蹲下身子用手假装舀一些清水看看, 有的用照相机佯装把这种神奇的画面拍下来, 有的禁不住发出一声声的感叹, 有的想用彩笔进行描绘……不管采用什么方式, 都表现了学生喜欢五彩池的情感,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当你遇到一篇感性的课文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地向学生道出自己的情感, 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 我很感慨, 说:“同学们, 邱少云这位年轻的战士, 为了整个班, 为了整个潜伏部队,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被烈火团团包围了半个多小时, 这是常人无法忍受的, 他居然没有挪动一寸地方, 没发出一声呻吟。我无法想象他是怎么挺过来的。你们能想象得出吗?同学们, 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我的一番话, 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他们的脸上个个流露出一种惊讶、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 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英雄的那份敬意。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感染等功能。而通过恰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有助于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情感,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大幅度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身体条件、认知水平等类来选择最合适学生的教学内容;其次对场地的布置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有得体的仪表。体育教学中,教师着装应整齐、清洁且朴素大方,说话简洁,声音宏亮,同时精神饱满。总之,教师应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羡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师要有优美的示范。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示范动作一定要有较大的感染力,要做得准确优美,这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四,教师要有生动的语言。教师在体育教学时,除了要讲解动作要领外,还应介绍一些所学动作对健美等的作用。讲解时,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准确,语调要亲切,同时还要注意节奏等。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要切记不能骂及讽刺挖苦学生,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而在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情感教育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前调整自己的情绪,这也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培养小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

三、对差生积极帮助、扶持

1、应多关心,尊重他们。对那些身体弱、素质差、技术水平不好的学生,教师应多关心他们,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多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其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另外,差生害怕对抗性强或单独表现的项目,怕丢面子,自尊心特强。因而在教学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对他们多一点尊重。切忌对完不成动作的差生横加指责,讽刺挖苦,要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2、应多表扬和鼓励。在实际中,差生往往因运动成绩差而与表扬无缘,这对差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教师的表扬,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成为今后学习的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差生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出要求,只要他们通过努力达到了要求,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去实现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3、应多讲究方法,强化手段。在转化差生过程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无论是讲解示范、练习方法、分组方式、保护帮助、批评方式等,都要充分考虑多做准备工作。方法多了,转化差生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四、根据年龄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情感

所谓年龄特征,是个体在发展的某一年龄阶段生理、心理上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因此,在确定课的内容、目的、运动量、运动组织形式时,必须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活泼好动、充满朝气,特别喜欢在活动中开展竞赛,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且有集群的倾向。因此,课的内容过于简单、运动量太小,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激发不起愉快的情绪,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产生松懈情绪。但运动量过大或组织形式不当,又会对学生的健康起不良影响,学生会丧失信心,畏难退却,这样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青少年热爱英雄,崇拜英雄,特别在活动中向英雄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除了根据学校的场地和当时气候外,要尽可能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进行。如尽可能将教材内容同有我国运动员参与的国际大赛相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实况,利用健儿们娴熟的技术和顽强的拼搏作风,激励学生为树立起振兴中华、为国争光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迷恋一时的兴趣,追求个人爱好,忽略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青少年偏爱球类运动,但是,他们却都想使自己的身体长得健美结实。因此,根据青少年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加强体育锻炼目的性的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身体的意义。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教材的其他内容。

五、运用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受到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影响。教师的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并能激发学生的潜藏的力量。反之,会使他们分散精力,削弱智力,变得消极、懒散。另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调动情感的前提。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是有时却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对待基础差的学生力求不简单粗暴,不急于求成,做到既耐心教育,又能严格要求,既热情帮助,又讲究方式方法。这样原来不爱运动、怕苦怕累的部分学生的学习情感就会被调动起来,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情感教學模式改革在这个急剧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有其独特的功效。它对于广大小学体育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是一场革命。本文通过搜集现有的小学体育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研究成果,对情感教学法中的自主学习现状进行了现状分析,重点阐述了情感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指导运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85-86

[2] 黄力生.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J].福建体育科技.2003.(2):15-17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篇9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如何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情感是小学音乐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作者从事多年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基础上,本文对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情感产生于一定生活场景中,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再次,通过引导,加强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音乐实践,丰富情感体验;另外,通过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潜移默化,从学生潜意识角度促进情感教育;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尤其还要注意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这关系到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改革与创新;同时,充分利用已有或就近资源,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加强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情感体验;情境创设;音乐实践;素质修养;校本资源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音乐艺术因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对情感的表达最为擅长。音乐表达的情感深刻而形象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完美表达出人类最普通的情感经历、对象和情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这样评述音乐的情感性:“在各个领域里,音乐能扩充到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的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1]域。” 乐由情而发,情由乐而动。宋代陆游《鹧鸪天》中“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与元代王士熙《李宫人琵琶引》中“莫对琵琶思往事,声声弹出断人肠”都是对音乐表达情感的描述。

小学音乐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处于情感品质和能力培养的最初阶段,其心智的发展需要美的教学、审美情感的培养和激发,因此在音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音乐课程设置的第一目标,注重以情感人、以乐动人、以美育人的情感教育越来越突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 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同时也是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里,在音乐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探索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情,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听之音、动之情、感之形、晓之理,从情感共鸣中体验到美,心中的美才能得到升华,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情感是小学音乐情感教育的关键。结合自身长期的音乐教学,笔者对小学音乐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情感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为探索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老师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2]学习。其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表达的情感产生在一定的场境中。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要表达情感进行形象性描述,再对其环境进行设置、模拟,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以激发学生对应的情感和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中,并进而学着使用各种丰富的音乐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因此,要想创设合适的情境,就需要音乐教师精心设计。例如,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时,先用孩子们较喜爱的《小鲤鱼历险记》的主题歌曲来组织课堂,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欢快愉悦的情景,让孩子们在歌唱、表演、讨论的过程中了解了“可爱动物”的主题,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再引导学生猜谜语、模仿孔雀,歌唱孔雀等活动让学生产生了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欲望,情感并得到延伸,让小学生们意识到只有保护好我们绿色家园,可爱的动物们才能生活的更好。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强烈的,它用旋律和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进而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情境中,使之感受音乐。悠扬的民族乐曲让学生感受其素淡、清远的韵味;奔放的旋律可使学生产生热烈、激情的震撼;轻松欢快的旋律令学生心情愉悦,产生欢跃的情境。在欣赏乐曲《小蜜蜂》的同时,使用多媒体播放花丛中小蜜蜂飞来飞去忙碌的画面,让学生从小提琴那纤细明亮的声音、紧密短促的节奏、上下颤动的旋律中,感受到蜜蜂轻盈的舞姿和上下飞舞、辛勤劳动的情境,从而激发其喜爱蜜蜂、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由此可见,将情境教育理论移植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情感教育中,可极大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情境创设方式有多种,如问题情境,追问情境,动态情境,语言情境,记忆、联想、类比情境,生活展示情境等。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的培养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将音乐的表现形式与音乐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二、加强音乐实践,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表明,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或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自身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情感共鸣的良好习惯。

在音乐教学中,可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各种亲身体验领略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音乐

[3]如感情一般,有波涛汹涌的时刻,也有宁静温和的时刻;有狂暴,也会安静”,就象我们的情绪一样丰富多彩,这种情绪变化体现在音乐节奏、旋律的变化上。在音乐课堂上,可通过引导学生多听、多唱对比性较强的音乐,使孩子在听觉上形成巨大的冲击,去检验不同情绪。

在音乐学习中,也可以结合音乐作品及其对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体验生活中的情感来理解、表现、欣赏作品,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各种生活感受。通过实践,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动作激发自己的情绪来补充、来联想,潜移默化中使学习音乐由简单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情感升华,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识别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塑造美好的心灵。如在教唱《大家来劳动》时,先以学生们身边的事情做引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家里都会做哪些家务,做家务时有哪些体会和感受,有没有通过劳动了解爸爸妈妈做家务的辛苦,是否懂得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看到过去成果有否有成就感,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先激发起学生劳动时的感受。同时播放作为背景音乐《大家来劳动》,孩子们一边聆听或歌唱一边模仿劳动动作,这样学生不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而且通过歌唱、表演等增加了对劳动的热爱,懂得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在音乐教学中,在学生欣赏和学习音乐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配以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打节奏、拍手、跺脚、拍肩等,制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增强情境创设的趣味;同时如果能即兴编一些学生喜欢的、容易接受的舞蹈动作,带领他们表演,使学生情绪更加高昂,更快的融入到欢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如学习节奏感强的《粉刷匠》、《春天举行音乐会》等歌曲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摇手铃,沙锤、碰钟或手、笔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配合节奏的进行,鼓励学生

大胆表演小小粉刷匠或春风、春雨、春雷的动作、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同时加深内心体验。这种方式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也赋予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会使学生特别容易接受。

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情感教育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前提,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反映着美好的情感,只有关系融洽了,才能使学生“信其师,受其道”。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么学生才更愿意和教师相处,从心理上才会积极接受老师的教诲;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的积极性。如在课堂上,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尽可能缩短和学生的距离,与学生一起游戏、讨论、唱歌、跳舞,一起导演、表演作品,一起分担角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个成员;教师可经常给与学生们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的鼓励、肯定和指导,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这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自学合作能力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实施情感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情感的传递者。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也关系到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改革与不断创新。

1.积极的情绪

教师外化的情绪总能渲染出一种特殊的课堂气氛,并借此将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时刻注意以饱满、高昂的情绪走进、贯穿课堂,也让学生潜意识中模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对待生活中各种问题;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以关爱、激励、正面的情感,用这些情感来激励、调动、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情绪上积极地、轻松地、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

2.丰富的、正确的生活情感体验

教师要注意生活情感体验。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包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情绪,教师本身也要真正理解,这样在传递情感过程中才能以自己的情带动学生的情,才能使学生在融入到老师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中时不会迷失方向,从而迅速提高和发展音乐学习的效率。

3.透彻理解音乐内涵

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对音乐作品的风格、内涵、思想性、艺术性等要仔细的品味,对其中的微妙情感寓意要有充分、透彻地理解。只有先做音乐作品欣赏者,才能做音乐作品的传播者。

4.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每一首歌都有自己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授课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以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要以丰富的语言、动人的演唱、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等生动、丰满地描述、塑造、表现作品形象,把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有趣,把抽象变成形象,以曲之情,发己之情,以己之情感染、激发学生之情,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自发、感由心发,真正体验到音乐表达的内涵,达到理解音乐作品,感受艺术形象的目的。

5.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要加强基本功的学习。以情传声,以乐育人,是音乐教师启发孩子智慧的最好方法。教师的范唱、范奏是否有感染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当教师对某一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描述、启迪,并通过富于激情的范唱、指挥或弹奏,这种情感便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顿悟、净化、升华。因此,每位音乐教师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时时刻刻进行基本功的练习。

6.积极的学习心态

对音乐作品的正确、透彻理解,丰富、生动的塑造以及有效、激情的范唱或范奏,需要教师不

断加强学习,要有积极接触新鲜事物的心态,这样才能接触、理解新的音乐作品、新的作品情感表达,才能有机会借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丰富、多彩。

五、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加强情感教育

音乐校本课程是学生最熟悉的资源,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内容,因此充分利用音乐校本资源是学校音乐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音乐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或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或借鉴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地方传统音乐形式,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创新,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塑造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充分、合理利用音乐校本资源可以促进音乐教学过程中主体性与实践性、过程性与合作性、开放性与融合性相统一以及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利用校本资源,还可使课程内容编排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趣味性与知识性、传统性与时代性、可读性与欣赏性相融合,又突显地方文

[4]化特色,传承地方文化,也可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地方音乐的开发与创作。

总之,音乐教育处处离不开情感唤醒、主观感受与体验,离不开情感层面及活动。它的一切活动,核心在于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音乐课的特点,以充分调动、激发、培养学生情感为指导思想,通过把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文化素养,让我们的孩子在音乐教育春风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 刘婕.浅谈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大舞台,2010,(01):121-122 [2] 黄美华.我的教学主张 情境课程让音乐课成为儿童的真爱[J].新课程(综合版),2008,(07):16-17。

[3] 黄丹妮.音乐情感教学的共鸣人—学生[J].好研,2010,(06)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0



贺艳 菊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项城市正泰博文学校九年级 贺艳菊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 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让学生亲近老师,进而热爱学习.(1)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谈教育要从人开始。人是一个整体: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生成的。这四个方面中“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情因素。这就是说,恰当地使用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而在当今我国的教育现状中“情感教育”显得尤为缺憾。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2)在人类的心理结构中,包括两种因素,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主客体关系的主观体验,它是心理活动的色彩和背景。人的生存和延续种族的过程中,有许多适应生存的方式和手段,而其中情感是最重要的。人的情感是行为的动力,积极情感,如:轻松,愉快等,是正动力;消极情感,如:沉闷厌烦等,则是负动力。

青少年时期往往是情绪和情感波动起伏比较大的时期,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暴风雨时期”,意思是说情绪、情感来得快也去得快,但强度很大,弄不好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饮恨终身。因此,情感教育在这一特殊的时期更显示出其重要性。情感教育应该与教育改革同行。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1)自从英语走进我国的教学课堂以来,作为一个新鲜事物,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并且有一定难度,因为它和汉语的区别很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的使用频率更高。人们能够认清他的重要性,因此人们把它比作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可见人们把英语提到了相当高的地位,如此重要的地位,摆在教师面前的是如何用最科学的方法教好它,如何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如,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遇到的情况,当前部分学生了解英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区别与汉语,理解起来也有些难度,尤其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时,薄弱的基础更加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的欲望愈加低落,然后渐渐地放弃英语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把学习英语当成是一件头痛的事情,不能很好的掌握学习语言的技巧,学起来很吃力,并且收效不大,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说明这些学生学习英语中在情感方面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来矫正学生情感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方法途径

(1)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具有治疗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相处要像朋友相处一样,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感情,倾听他们的意见,欣赏他们的能力,以诚相待,经常交流思想。譬如,上课前的问候语往往学生起立说:“Good morning, teacher.” 教师回答:“Good morning, sit down, please!”不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象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我们不妨改变这种问候方式——进入班级见到学生象见到老朋友一样面带微笑:“Hello,everyone.”或者“Hi, 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学生会非常热情的回应教师,这样轻松自在的进入主题。学生们的精神状态饱满,学习的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位好老师”,兴趣对于英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一直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活泼的形式、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电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例如:讲解语法虚拟语气举例说明时,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揣摩学生的心理。这样比较难理解,难讲授的语法专项就可以在笑声中被接受。

另外,还可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运用各种讨论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应利用青少年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进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踊跃表现自我,发挥特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Warming Up 和Speaking这两个部分,鼓励学生练习,不论表现好与坏都应该给予表扬,用活跃的课堂气氛感染学生。

此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英语习作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表演英语对话、由课文改编的英语短剧、及英语演讲比赛等等。此类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广泛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4)以鼓励、表扬为主但不失因材施教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表扬不仅对受表扬的学生有鼓励作用,还会给其它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指出努力方向。如:有的学生不重视语音语调,课堂上不愿开口,笔者就表扬语音语调好、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并安排一些情景在课堂上和同学对话。有的学生不重视书写,笔者就表扬书写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业拿给同学们看。这对表扬者无疑是一种高度的赞扬,也为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激励。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会使他们更加愉快积极地学习。再如:学生回答问题有紧张、压抑、恐慌的感觉时,教师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Please don‟t be shy!”回答正确时对他说 :“ Well done!”。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用夸奖、高亢的语调加以肯定,对于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也不要批评而应说:“I‟m sorry.But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等,同时也可用一些身体语言,如:微笑,点头等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5)事实求是处理问题

(6)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英语教学中应正确理解,进行情感教育

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似乎已成为衡量一名学生的唯一标准。师生之间的情感中,教师的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主导作用。教师似乎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更谈不上情感交融了。何况英语在学习,掌握和运用方面都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掉队”。因此教师要改变思想,重视情感教育,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情感教育中应注意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表现:

(1)很少与学生交流

一个教师若采用死守住三尺讲台,一手捧书,一手捏粉笔的呆板式教学方法,那学生连与你交流的机会都没有。而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讽刺,挖苦

所谓的“差生”进行挖苦,甚至侮辱其人格。教育学生应该要多鼓励,少挖苦,这样学生才愿接近你,才会愿意听你教育,才能成为鞭策差生的动力。

(3)对学生不闻不问

尤其对差生采取不闻不问,自生自灭的态度,差生往往遭到冷遇和白眼。这种教育方式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这时,他们便通过与别人打架、顶撞老师,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因此教师应善于摸清差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热情耐心地帮助差生树立信心,做差生的良师益友。

(4)无视学生的进步

无论学生取得怎样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表扬,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更应即使鼓励。不应该认为不真实,这种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他们心灰意懒,导致学习意志消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一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辅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

上一篇:铁路线路防护栅栏下一篇:策划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