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学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从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性方面阐述了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学论文 篇1:

信息技术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分析

摘 要:对于教育心理学而言,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但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消极的影响。为此,本文通过相应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一些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建议,主要有以下3点:(1)构建信息技术的教育环境;(2)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3)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而提高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学习;技术;信息技术;学生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智慧、智能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方法都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便利和实惠。近些年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十分火热的话题[12]。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给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埋下了新的种子,点燃了新的希望。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技,尤其是建立在相应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之上,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感测技术;

(2)通信技术;

(3)计算机技术;

(4)控制技术等[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也在持续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各种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之下,教育心理学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首先是教学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其次是教育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推陈出新,更加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3]。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心理学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之中,相关人员应该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进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效率和效果[13]。

信息技术图

1 信息技术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简称IT或者ICT),通常是指用计算机和相应的通信技术来管理以及处理信息的技术[34]。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尤其是教育行业。对于教育心理学而言,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产生了以下两种影响:

1.1 积极性的影响

信息技术可以给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注入新的血液,可以为学生带来比较积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

(1)相对于教育心理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信息技术采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打破了之前单向灌输的方式,使教学方式和模式愈加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信息技术在潜移默化之中也为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其变得更为生活化、更具活力以及趣味性[3]。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钉钉等互联网手机软件建立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交流群,让学生们在课上课后都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利用这种虚拟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教学参与度,另一方面让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情况,有利于老师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进而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让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最终提高教师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水平;

(2)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而言,信息技术打破了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和学习者之间的各种限制,一方面可以让这些人员进行教育心理学的各种信息交流,让他们可以及时了解世界各国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动态,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论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先进技术手段,可以让从事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人员联系得更加紧密,使其思想上有所碰撞[45]。

1.2 消極性的影响

对于教育心理学而言,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刀,在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4点:

(1)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前者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超后者,例如一些学生难以抵抗网络的诱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2)在网络直播的影响下,学习无用论盛行,部分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3)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言,虽然信息技术可以对教育心理学的教育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但是也不可以因此而忽视和弱化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具有虚拟的特点,不能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很难真正洞察对方的心理,该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不但要让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更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坦诚相待的重要意义;

(4)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之中,时常出现错用、滥用的问题,如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如很多老师不再进行课堂板书,而是采用PowerPoint形式,教学速度过快,部分学生完全跟不上教学速度,不但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效果,而且也降低了学生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且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意义[35]。

2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建议

2.1 构建信息技术的教育环境

老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育心理学的课本内容,不断丰富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可以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2)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渗透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

(3)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构建信息技术的教育环境,转变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信息化的学习理念[46]。

2.2 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中包含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都是教育心理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6]。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整合以及优化,为自己和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以及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源并予以有效整合,进而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2)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更易接受,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尊重学生,创新和优化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自愿并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3,6]。待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资源整合完之后,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QQ、钉钉等,与学生共享相关的各种资源,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尽可能地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心理学中的使用价值。

2.3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心理学应用的不断深入,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主要有以下四点:

(1)选派优秀的老师去高校进修,专门学习信息技术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知识或者技能,然后让这些老师回校给其他老师培训,以此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

(2)在招聘的过程中,不但具备较好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要灵活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并且可以将其融入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3)每年定期聘请大专院校或者研究机构的专家到校讲座或者培训,让老师可以了解和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4)及时更新学校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并且让相关企业安排专门人员来给老师培训相关的操作技能[67]。

3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每一次技术革新,对各行各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信息技术对教育心理学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提供多种可能性、各种技术方法、数据的搜集、数据分析、信息化设计、虚拟教学环节的构建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教育心理学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学生沉迷于网络、弱化教育教学的功能等。因此,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之中,应该结合现实情况,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尽可能地将其积极影响进行不断放大,削弱其对教育工作产生的消极影响,以此提高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喜军.信息时代教育心理学改革的探讨——评《教育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5(14):73.

[2]钟志宏.分析信息技术影响下教育心理学的影响[J].数码世界,2020(07):225.

[3]李凡繁.信息技术影响下教育心理学的机遇与挑战——评《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论文,2019,14(12):1387.

[4]干朝輝.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助力作用分析[J].科技风,2020(26):6667.

[5]李丽,王京.信息技术影响下教育心理学的机遇和挑战[J].求知导刊,2015(10):52.

[6]唐海宏.信息化背景下满足高校师生教与学需要的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33):139140.

[7]杨秀玉.“互联网+”时代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探析[J].科技风,2020(22):73+76.

作者简介:刘芳菲(1991— ),女,汉族,天津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作者:刘芳菲

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学论文 篇2:

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整合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从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性方面阐述了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课堂操练是《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一个环节。用 Authorware制成课件,学生可直接在电脑平台的学生端上演练,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这样,学生像在玩游戏一样,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教师制作这类课件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案例讲解,到解决实际问题,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很多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纳,将知识穿成串、连成网,使之系统化。熟悉几何画板、CAD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CAD把所学内容绘制知识流程图或思维导图,鼠标一动,图形立现,效果相当好。这种有形的图形是十分系统的、清晰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巩固。

2.化抽象为直观。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的概念、观点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概念、观点,只有靠强化记忆来掌握概念、观点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如在讲授“什么是情绪与情感?”这个内容时,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事先设计四个(喜、怒、哀、惧)Flash动画,或借助QQ系统中的表情图片。并根据直观画面进行生动地讲解(或学生即兴表演)。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图画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如在讲授“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时,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幼儿情绪与情感控制力差。

4.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即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讲授儿童心理发展的“三大学习理论”时,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各项比较项目:理论代表人物、来自国家、实验名称和理论观点,输入 Excel表格;或用CAD设计各项比较项目,然后进行排列。这样,一目了然,既方便学生对比学习,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问题、多角度理解问题的机会,开阔学生对知识探索的视野。比如在讲授“什么是性格?”这个内容时,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视频片段“西游记”,把学生引进一个鲜活的情境之中,并提出探究问题:“西游记中的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去西天取经过程中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源,搜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雷锋、守株待兔中的农夫、红楼梦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四个人物形象等等),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性格的表现形式,并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发现”网页、博客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这样,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 ,在“我的发现”网页、博客中列举出性格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对“什么是性格”就能更好理解和巩固了。

当然,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优化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课程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整合参考文献:

[1]朱永海.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三个层次[J].中国远程教育,2009(3).

[2]郭志勇.信息技术与中职德育课程整合的途径及问题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作者:曾小苑

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学论文 篇3:

网络信息传播时代心理学教育发展的展望

陈琦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第二版)》(2011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所扩列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具有普适性,它适用于各个历史分期、各个年龄阶段不同的教育心理,而在当下网络信息传播时代,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值得我们展望。

一、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内容

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讲的自然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过程,主要研究学校中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发展过程与规律的一般科学。广义上讲,教育心理学是各个领域各个年龄阶段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规律。一般而言,它从教育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展开,并且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加以补充。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多层面的多种多样的,其中机体的成熟与成长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方面。除此之外,日常练习和从练习中所总结的经验教训也尤为重要,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自我反思能力对人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对教育的推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也认为,一个人从儿童到长大成年,在外在环境与教育的帮助下,低级的心理机制逐渐走向高级,通过教与学的过程,使儿童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且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与想法,因而指导未来的教育与实践的发展以及心理的成熟。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的推进对心理产生的影响,研究教与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产生变化的一门一般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本质特征与重要价值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人是通过环境与教育逐渐成长起来的,没有教育、没有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传授,就不会有独立人格的产生,也不会有高尚品格或者成熟心理的出现,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研究教育与心理的关系,研究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人的身心变化,研究儿童的认知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建立独立准确认知的,研究人的身心变化轨迹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规律去了解世界,去发现世界。

三、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时代悄然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变革,还促使经济的腾飞,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掀起了一阵巨浪。而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心理学与信息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来精确分析心理学领域的问题,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呢。网络信息的加入,有利于更好地调动数据,更好地解释心理学相关教育术语的信息化意义,更进一步系统而具体地分析高级的、以往没有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不能完成的相关调查与研究,为揭示更加复杂更加高难度的思维过程或儿童教育认知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上的巨大帮助。

四、网络化与心理学教育有機结合

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另一个层面上也存在着隐患。大量的网络数据网络调查是否会代替传统研究的地位?智能化的心理研究又是否会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想要避开网络应用中的弊端,促进网络信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将现代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与以教育心理为分支的社会科学理论有机统一起来,使科学技术为采集并且研究海量的大数据提供便利,使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为教育心理学的进步谋福利,使儿童的认知发展更符合当代规律,为教与学中所带来的教育发展及心理变化注入新鲜血液,进而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进步。

五、未来教育心理学发展新方向

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腾飞获取大量的数据,用以前所不曾有的海量研究数据助力科学研究,助力教育心理学不断发展,助推该领域的进步。当代的教育心理学应当立足于时代的高起点,立足于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通过新方法、新技术、新数据来推动学科发展。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认知规律,了解心理变化并总结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为教育心理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教育心理学与网络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善于利用科学技术给我们的海量数据,轻松计算调查,在研究实践主体的活动中取得更大的进展,使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自己的发展过程,了解自己的认知程度以及认知水平的发展,进而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推波助澜,同时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王祥君/硕士,湖北商贸学院讲师)

作者:王祥君

上一篇:教学常规工作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职称工作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