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研究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的定义,综合分析和探讨我国城市设计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设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和预测,为我國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城市设计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 篇1:

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研究

摘 要:城市特色即一个城市的特点和个性,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也是城市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特征反映。城市设计是一种综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建筑、交通、绿化体系等都是其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同时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对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塑造城市形象具有独特的作用。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设计是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特色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为城市设计指引方向,并通过城市设计来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以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城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策略,以打造和凸显城市设计的特色。

关键词:城市特色;城市设计;城市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作为对城市整体环境的一种系统设计,在提升城市环境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所以如何通过城市设计凸显城市特色值得人们深刻思考和探索。

一、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的关系

(一)城市特色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城市特色是城市所特有的要素,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建筑、环境等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化特征,且涉及范围广,内容较为复杂。城市的内涵及外在表现都能够体现出城市特色,而且还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关键。城市特色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城市都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在城市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人情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都有自身立足于社会环境的名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巨大动力。城市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为大众营造舒适、健康、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其重要目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大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通过城市设计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已然不能满足当代大众的需求。因此,在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能否体现城市特色,能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城市特色成为大众对于城市设计的重要关注点,也是衡量城市设计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城市设计是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

城市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设计、交通体系设计以及公共空间设计等多方面的设计,旨在改善城市形象与提高环境质量。因此,城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塑造城市物质空间的有效载体,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等都可以为城市特色的塑造提供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实践性等支撑,通过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塑造可以落实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城市特色,打造城市独一无二的靓丽名片。因此,城市设计是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二、当前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突出

我国地域广阔,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且风景秀美的现代城市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而成为旅游城市,以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走上了特色化城市发展道路。我国具有靓丽名片的城市有很多,但是很多城市的建筑、公共空间等比较雷同,布局比较单一,城市设计中的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比如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毫无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等,“千城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城市形象大同小异,缺乏特色。

(二)城市文化符号的挖掘和融入程度不足

我国的地域文化灿烂多元,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点,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较为独特的城市文化,这为很多城市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为建设和发展特色化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城市设计是一项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科学性、规划性的工程,文化资源在城市设计中的巧妙、合理运用可以塑造出鲜明的城市特征,同时也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然而,当前我国的城市设计中对城市文化符号的挖掘和融入程度不足,不管是城市建筑,还是公共艺术,抑或是其他方面,都缺少城市文化特色。

(三)自然特色缺失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城市独特的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等都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而当前的城市设计中存在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符号融入程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自然特色的缺失,导致很多城市在特色化城市的发展道路上难以走得更远,甚至还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

三、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个性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

个性化的城市设计能让城市面貌不再千篇一律,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既要注重个性化,又要重视统一性和整体性,所以正确处理好个性化和统一性的问题尤为重要。在城市设计中,部分设计者将设计作为展示自己创作个性的舞台,在设计中过多地突出自己的设计个性,而对设计的统一性缺乏必要的重视,虽然设计作品展现出了城市特色,但是却造成了整体环境的不和谐,设计效果不佳。比如,在建筑设计中,部分建筑师过于强调作品的个性,而忽视了建筑周围环境的统一性,以致于很多作品虽然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但却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从整体上来看显得格格不入,虽然突出了特色,但是却不能呈现出整体美、和谐美。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者在塑造城市个性亮点的同时也要注重统一的形象特征,城市建筑、公共空间环境等的雷同必然会使大众感到单调和乏味,而各自展现自身个性特点的建筑或者公共艺术等也会使城市环境显得杂乱無章。因此,在城市设计中,设计部门和设计者要正确处理好个性化和统一性的问题,要注重个性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力求在统一中求立异,从而塑造出具有城市整体特色美的城市环境。

(二)因地制宜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能盲目,而要因地制宜。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更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地方特色,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众所周知,城市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别,在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设计者要尊重城市的地域性差异,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建设,使城市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

(三)以人为本

现如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人是城市的核心,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大众提供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所以城市的一切都是服务于大众的,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靓丽名片更有助于提升城市大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因此,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城市大众的多样化需求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的思想引领,以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特色等为有效依托,以城市的特色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导向,开发和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使城市特色成为城市大众的骄傲,使生活在具有个性化特征城市中的大众能充分感受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四、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策略

(一)树立创新设计的理念

在21世纪,不管是城市建筑设计,还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大都呈现出现代化设计风格。城市设计的同质化现象需要人们进行反思,设计者要重视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的有效融合,营造个性化的城市环境,进而实现城市设计的创新,这对改善当前的城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特色是城市的个性化象征,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要求设计者树立创新设计的理念,进而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在设计中融入具有城市特色的元素和符号,将城市特色在设计中完美地展现出来,尽可能地避免“千城一面”现象的出现。

(二)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提取有价值的城市文化符号

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应大力建设特色城市,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作为城市设计的主体,设计部门和设计者要注重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并提取有价值的城市文化符号,将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作为城市开发的重要资源,并赋予城市鲜明的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每一座城市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都留下了文化发展的印记,这些既是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的资源,也是开发和建设特色城市所需要的宝贵财富。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和设计者要对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积极寻求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的契合点,在設计中巧妙地融入有价值的城市文化符号,进而设计出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公共艺术作品等,开发出具有城市文化风貌的产业,不断促进城市的特色化发展。

(三)城市设计与自然特色的有效融合

对于城市的长期良好发展而言,城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相互依托,二者的相互结合是新时期城市设计的必然要求。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不仅要注重对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符号进行挖掘和提取,而且要重视富有地域性特色的资源的融入,以开发和建设出具有独特地域自然美、生态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在实现城市设计创新的同时,提升城市设计的效果和质量。每个城市都存在着地域差异,气候、地形地貌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城市设计者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和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城市原有的地形地貌或者人文景观的基础上适当对城市进行开发和建设,进而在突出地域性特色的同时增加设计的亮点。

五、结语

城市设计中对城市特色的塑造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设计者应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整体性等多种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设计者需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文化、城市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城市交通等多方面进行集中分析和研究,在传承和弘扬优秀城市文化、保护城市生态等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特色城市,进而提升城市大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刘涛.城市设计与城市特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1-3.

[2]潘浩,朱倩,车文婷.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分析[J].门窗,2015(4):126.

[3]陈亦新.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策略探究[J].安徽建筑,2020(10):34,117.

作者单位: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作者:苏醒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 篇2:

我国城市设计研究现状与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的定义,综合分析和探讨我国城市设计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设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和预测,为我國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设计,定义,现状,问题

1.城市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是通过一定的设计理论和手段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布局进行设计的方法,是一种对城市建设行为的连续性决策过程[1]。城市设计质量的好与坏,将直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高质量的城市设计方案可以增加城市空间的物质完整性与延续性,会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并获得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城市设计的主要因素包含物质要素和活动要素等,而其追求的目标是在城市空间中形成和谐、活力高、过程美的城市特色。

2.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问题研究

综合分析和研究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可以发现在城市设计中存在着如下几个发展问题:

(1)城市设计的操作主体存在分歧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城市规划设计学科,其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先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并拟定相应的城市规划指导大纲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建议和指导,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城市设计的操作主体是规划设计师;在城市空间中直接设计具体建筑和外部空间来达到城市规划的目的,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城市设计的操作主体是是建筑师。城市设计实现途径的二元化决定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以规划师为操作主体的城市设计指导大纲在实践中具体建筑和外部环境的设计可能无法很好地落实;以建筑师为操作主体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案,缺乏系统性和整体规划性,不能很好地做到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在城市设计的具体实践中,不同的专业的设计角度会使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存在着相对的局限性。对于规划设计师来说,注意力多集中于整体和系统的城市布局规划,无法很好地落实具体建筑和外部环境的设计;对于建筑师而言,主要从建筑学角度进行城市设计工作,注重建筑本身的设计,往往会忽略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容易造成城市建设的建筑化。

(2) 城市设计控制手段的研究缺乏有效性

城市开发项目的管制是我国的城市设计管理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及建设过程中,仅有很少的设计时间能够做到在整个城市管理控制体系嵌入城市设计成果,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因此,我国基于城市设计控制手段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进程中。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多是直接将城市设计成果作为控制城市空间形态的依据。但城市设计具有较为明显的研究性质和长期性特征,不但要根据规划上的新问题进行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而且对城市的主体开发区域和局部开发区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管理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活动进行协调和统一。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主要通过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和城市的具体功能划分的管理实现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控制,往往会对变化中的城市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在我国城市设计实践成果缺乏相应规范标准评价和衡量是造成管理和监督实施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2]。

(3)城市设计成果的调研基础和客观目标缺乏深入性

深入而又细致的资料收集及现场调研的缺乏,是我国诸多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这往往会造成城市设计偏重于形象设计、缺乏高质量内容等缺陷。由于设计进度短、工作量大等压力影响的缘故,往往会造成城市设计任务为了保证设计进度而大幅减少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在我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往往会成为表现政绩的手段,导致城市设计成为地方行政部门相互之间争夺的资源。因此,城市设计成果缺乏从总体上对整个城市未来的前瞻,缺乏对城市所面临挑战及存在问题的深入认识和把握,也缺乏针对城市设计成果的实施的手段和长效反馈机制[3]。

3.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方向

(1)实行建构协调与公众听证相结合

城市作为一个各种利益的综合的集合体,其规划和发展必须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并使城市的市民、公司企业、职能部门等都能够从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受益。因此,在城市设计实践进程中亟需构建一个拥有不同行业人才,能够做到以城市规划和建设为工作核心,兼顾各个团体的利益的协调机构,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项目进行长期的监督和反馈,以保证城市设计成果实施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定期召开关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公众听证会,以了解公众的意见和想法,并进行收集和归纳,以满足公众对城市设计成果的期望。

(2)重视技术性和制度性因素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城市设计成果质量的高低主要受到技术性因素和制定因素的双重影响。技术性因素主要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设计技术提取城市空间中的特殊元素,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布局处理,并制定适当的引导和和控制措施,从而满足得到高质量的城市设计成果的目的。而制度性因素主要依照制度对城市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影响,而且以技术性因素作为控制和操作手段。在未来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中要加强对技术性和制度性因素对城市设计的影响的重视程度。

(3)城市设计与生态环保结合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城市设计实践活动中,应将生态环保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设计内容之一。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生态环保理念,以生态学中的相关思想、原则作为指导思想,深入探讨和分析城市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在设计实践中制定最优策略,从设计和管理两方面协调好自然环境与人工建设环境的关系,构建出自然环境良好、生活质量高的城市空间环境。

4.结语

本文明确了城市设计的基本定义,综合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设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预测,为我国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柏椿.我国城市设计研究现状与问题[J].城市规划.2008(08):66-69.

[2]阎树鑫,关也彤.面向多元开发主体的实施性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7(l1):21-26.

[3]唐雁.吴唯佳.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的争议与悖论[J].城市规划.2009(02):72-77.

作者:韩瑞凯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 篇3:

城市智慧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外表愈发美观,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城市发展的短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城市排水系统领域,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城市智慧排水系统构建进行探讨,对城市智慧排水系统的建设内容和所需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对城市智慧排水系统进行智慧化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智慧排水系统;海绵城市;城市设计

引言: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强调“建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强智慧平台建设”。2021年4月,住建部发布GB50014-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新增了信息化、智能化等智慧排水系统的内容。随着城市规模高速发展,排水行业的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管理手段单一,运营技术落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自动化程度不高,系统联调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排水系统管理而言,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对运维单位的远程监控、生产调度、数据挖掘、信息统计等,使排水业务管理由分散转向集中,由粗放转向精细化和信息化,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术,逐步在与城市治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各个行业相融合。在排水管理领域,通过大数据、物联网、GIS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实现对排水与污水处理信息的实时掌控,能有效解决监管不及时的问题,对突发情况能及时作出处置。

一、海绵城市与智慧排水系统概述

海绵城市可以对过量雨水进行吸纳和回收利用,这一过程与海绵的性质类似。与传统的粗放式城市设计建设不同,海绵城市的设计和建设更侧重于精细化,力求更好地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实现对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海绵城市中的智慧排水系统可以对排水系统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测,监测得到的数据可以实时反映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便于及时调度排水设施。通过数据整理可以反映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为城市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安全的后续阶段评估和改善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有效消除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畅问题,有效避免建设管理过程中重复工作。拥有城市智慧排水系统的海绵城市与传统意义上的海绵城市有一定区别。在信息获取方面,拥有城市智慧排水系统的海绵城市能够收集更全面系统的实时信息,避免传统海绵城市数据信息获取滞后的问题。在信息共享方面,拥有城市智慧排水系统的海绵城市通过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反馈。在方案制定方面,拥有城市智慧排水系统的海绵城市能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GIS技术等各种新技术进行模拟运行,确保决策更为准确,有效突破经验决策的局限性。在设施维护方面,拥有城市智慧排水系统的海绵城市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或隐患,有效解决人工巡检效率低的问题。

二、海绵城市智慧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内容

2.1设计的关键技术

(1)GIS技术。

智慧排水系统中涉及大量的地下管线,包含大量的空间和属性信息,需要采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以及和网络分析功能,实现排水管线的维护、巡检和抢先调度,为智慧排水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2)物联网技术。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排水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全面互联,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的优势,及时传输和分析相关数据信息,达到智能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显著解决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3)数据库技术。在智慧排水系统设计中,主要采用多源异构数据建库技术,包括联邦数据库、Wrapper/Mediator中间件结构以及数据仓库结构三部分。采用这种数据库技术,能够提升数据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方便添加局部数据之间的异构。(4)移动终端技术。通过相关的App或小程序,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移动通信工具查看智慧排水系统的GIS地图、管网管理、视频监控、水位流量监控、水质监控、排水口监控、养护和巡检监控等多项内容,实现相应的管理维护功能,实现随时随地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2.2泵站数据监控及控制系统

为实现泵站的自动化控制,排水系统的各个泵站应当以PLC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使用SCADA软件对各个泵站进行组网。通过查看软件显示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各泵站水位、水泵启停状态、设备运行状态等重要信息。该系统应采用B/S结构,确保能够实现画面浏览、远程控制、历史存储和超限报警等功能,自动生成周期性报表,以供工作人员查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以往人工环节的不足。排水系统中的泵站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运行。(1)对水泵的自动控制。根据水泵的状态、水位、电网状况以及闸门位置等参数信息,合理确定泵站的工作数量和工作时间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确保整个系统在节能高效的情况下运行。自动控制中,主要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作业,避免出现某些水泵过度使用或闲置的情况。泵站运行过程中,泵站的运行参数会实时上传至系统调度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监控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泵站运行参数进行自动调整,必要时可以由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手动调整,确保泵站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2)设备的自动保护控制。在系统中,必须配备完善的自动保护功能,包括电气故障保护、阀门开启故障保护和自动停机保护等,确保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停止运行,避免故障影响其他设备。功能仍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系统应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可以使用TCP/IP协议对距离较远的泵站进行控制。

2.3应用层

应用层将泵站、排水管网、污水厂及相关信息汇总到数据中心,以实现厂、站、网一体化的排水业务N个应用,实现远程管理与控制一体化。通过泵站的控制系統优化设计或改造,实现泵站全自动化运行。同时,实现排水设施的有效管理和实时监控,掌握排水系统实时运行状况。针对关键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形成联合巡检、运维及应急预案联动的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智能算法、系统优化方法,结合控制仿真模型,实现污水提升泵站群的联合调度,充分发挥污水泵站、传输管网的功能及其互相配合的作用。为取得防涝、控制溢流最大效益为目标,满足不同工况的联合优化调度方案,实现不同排水情况下合理动态地调配水量和负荷,为运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泵站自控改造,主要包括PLC改造及安防系统建设,构建泵站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人员成本和人为干扰,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科学模型构建,选取辖区内内涝重要区域作为排水分区,进行模型建模分析,对重点设施区域进行控制仿真模型构建,支撑排水管网运行调度,积累排水设施联合运行调度经验。建设智慧排水系统,对数据统一收集、存储、管理、共享服务、查询、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包括数据仓库建设、数据治理工具建设、一张蓝图建设等内容。其中,通过一张蓝图的建设,实时掌握城市排水体系信息,辅助决策者全面掌控排水运行数据变化态势,增强水务服务和管控的能力和水平。两个中心,报警中心作为整个平台的神经枢纽,可为防汛应急人员提供有效、精准的内涝和溢流预警预报服务;指挥调度中心,满足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的实体化运行需求。排水N个应用包括联合调度、防汛应急调度、排水设施资产运维、用户权限、项目工程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排水户监管管理系统、移动端应用等应用系统。

总结:

通过智慧排水系统建设,实现排水设施运行实时监控,实现厂、站、网联合调度和汛期下合理动态地调配水量负荷,提高排水系统运行管理水平,为保障排水系统稳定运行。通过在关键排水设施和城市关键位置安装的在线监测设备,可及时发现排水系统的异常情况,结合有效的巡查养护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减少城市内涝、污水溢流等现象,提高了环境质量。特别是通过智慧排水建设,为探索排水设施自动化改造及联合调度运行经验,形成先进的智能控制管理技术,为其他城市的智能排水提供有效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黄帅. 城市排水管网排查综述[J].山西建筑,2020,46(04):95-97.

[2]鄢琳,荣宏伟,谭锦欣,等.“源-网-厂-河”一体化智慧排水系统的构建设计[J].给水排水,2021,57(03):150-154.

[3]殷殷,姜月,冯爽.排水管网模型在城市内涝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2):116.

作者:王威金

上一篇:市场电力管理论文下一篇:油田企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