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设计现状及存在哪些问题?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设计现状及存在哪些问题?(精选6篇)

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设计现状及存在哪些问题? 篇1

民以居为安”,近40年来,中国的住宅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80年代以来,住宅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人们的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纯关注住宅内部环境移向外部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对环境质量的追求,亦已从基本

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渐推向更高层次的心理和文化领域,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居住区绿地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1.表现在理念的炒作上是不惜余力

从欧 洲 小 镇风情到美洲的阳光海岸,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到巴厘岛的椰风树影,似乎要把世界各地的风光美景都搬到几公顷的住区中。这样,往往出现两种结果:一是过于简陋,名不副实;二是过于豪华,把住区环境做成了舞台布景,或是类似于主题公园的微缩景观。前者让消费者有受骗上当之嫌,后者则忽视了住区中居住、生活的第一需求。二者失败的关键在于没有把握好一个“度”字。其实在住区景观设计中加入一些异国情调的元素和设定一个主题风格本无可厚非,但需要在超前的理念和实际情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通过具体的设计工作加以落实。

2,表现在对环境的“喜新厌旧”

城市居住区绿地是对住宅建筑自然生态的恢复,是对城市人工环境中自然生态的恢复,是对城市人工环境中的自然氛围的补充。然而,在目前城市住区的规划建设中,常常忽视住区原址环境中有价值的信息,如水体、生物种类、地形地貌、景观等,认为人工植树铺草就是高水准、现代化。因此,不论原基址自然条件如何,一律首先填沟堆山,将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一概抹去,代之以全新的布置。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毁坏,绿地成为规划建筑师建筑设计的形象点缀。

3.表现在重视觉轻功能

城市居住区绿地设计更多的是将注意力停留在视觉观赏的层面,而对其生态调控功能认识不足,导致绿化设计“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例如许多城市新建的住区中,把草坪多、树木少看作是“洋化”、“设计新”、“水平高”的典范大加推崇,殊不知以草坪为主的住宅区。不但绿地空间所创造的生态功能大打折扣,同时也给开发商后期的养护管理,从资金和人力方面带来更多的投入和困难。另外,开发商为了提高住区环境的“身价”,追求“卖点”,在绿化配置中片面追求观赏性、稀缺性的名贵品种,不管成活率如何,不惜重金从异地移植古树名花,而轻视易生易长、环保效益显著的地方经济性品种。

4.表现在住区环境设计极尽衰华之能事

现在 有 些 住宅项目开发商热衷于在小区里做大广场,小区园林极尽豪华之能事,求大求奇,有什么空中花园、空中巴比伦之类。试想若用户意识到这项投资与日后的维护费用由他们来出的话,他们会作何选择。我国明代学者李鱼早就说过“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简朴,即王公贵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

企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含富丽无所见长,

5.表现在没有突出地方特色,适应地方气候

近来受欧美影响,亲水住宅风行一时。北方城市也不例外,一些新建住区作大片水景,忽视了“夏季蒸发大,冬季易结冰,北方缺水,成本难控制”的问题,致使一些水景在建成后无法使用,不仅没有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满足居民的“亲水情结”,反而违背了原本设计意图,破坏了景观效果的整体性,而且还浪费了投资。

城市居住区绿地是整个住区最直接形象的外在表现之一,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对其外在形象的评价,来感知和判断住区的格调和品质。如何形成优美的居住区绿地?这决不是单纯地种植花草可以做到的,而需要对住区绿地进行系统而完整的专业景观设计。之所以会有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存在着观念上和方法上的误区:一是,对居民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研究不够。受我国国情与设计体制的影响,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人的研究,致使设计成果不被使用者接受。目前的居住环境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流于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等,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居住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居民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二是,在整个居住区规划中,环境设计一直处于配角的次要地位。不少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在规划布局单体方案完全定稿后,甚至开工或快要竣工时,景观设计人员才介入,绿地设计只是对住宅布置完成之后留下的“剩余空间”的处理,或者是对建造意义及功能不明确的“建筑空地”的处理。由于两个阶段由不同人员去设计,往往致使在主题构思、空间效果及整体风格的把握等方面脱节,造成不协调,形成不了整体感;再者,缺乏投资来源也使精心设计的环境设施得不到完全的实施,也或者由于缺乏对居民对美的欣赏的引导,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维持手段,使设施不久就面目全非。

后两个问题应由开发商或行业管理部门来解决,请他们在开发一个新的住宅区时,多一些对使用者的关怀,少一些利益的追求,将建筑与景观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开发之前注意解决好资金的来源与分配问题,这不仅不会影响利益,反而对利益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与其相比,更重要的是景观设计师本身的问题,设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性化设计融入到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当中去,使其更加符合居民的要求,不再产生这样的现象:

居住区安排有绿地、活动场所、凳椅,却无人光顾;面对单调乏味千篇 一律的绿地犹如进入迷宫而无法辨认自己的家门;住在一个单元里的居民互不相识,咳嗽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偷窃之事常有发生,没有安全感,这种“隐性危机” 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息息相关,不可能通过硬性规定来规范,因此需要设计者在进行绿地设计时更多地对人性予以关怀。

五、)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设计现状及存在哪些问题? 篇2

1.1 人性化设计方法

1.1.1 组织空间立意

人性化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 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 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 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舞台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 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 人性化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1.1.2 注意点线面相结合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点, 是整个景观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铺地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 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段, 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 面是居住区中景观汇聚的高潮。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 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 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1) 亲绿空间, 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

(2) 亲地空间, 增加届民接触地面的机会, 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

(3) 亲水空间, 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 体现东方理水文化, 营造出人们观水、亲水、听水、戏水的空间场所

(4) 亲子空间, 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 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

1.1.3 使用地方材料, 体现地方特征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 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 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人性化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距甚远,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 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特点, 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1.2 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措施

1.2.1 体现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 是设计的首要目的。首先在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 让人们都能够享受这些优美环境, 共享居住区的环境资源, 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安全的居住环境。

1.2.2 满足居民审美需求的多元化

居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应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和舒适性, 不仅为人所赏, 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 实现人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

1.2.3 突出传统文脉的延续性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居住景观人性化设计的一大特点, 开发商和设计师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 而是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策划和规划, 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庭院空间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华, 能够承接阳光雨露, 日月精华, 纳气通风, 院落空间较好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空间。

1.2.4 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 还要体现生态性的一面。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 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声、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 实现居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居住区环境中可适当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 来有效地调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吸尘滞尘、消减噪声等方面。因此, 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 要求我们特别注重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 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的设计。

2 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人性化设计

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关键在于它能否给居民提供一个方便的居住环境, 能否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人性空间。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的绿化未能做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很多楼盘用绿地作隔离带, 虽增加了绿化率, 但忽视了人们步行的便捷性, 原来较短的路程绕行很远;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很少考虑无障碍设计, 忽视残疾人的行动方式, 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充分考虑居住对象的年龄阶段, 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等。有些住宅区的绿化甚至为防止人们进入绿地, 用围栏包围草坪、花坛、绿地景观, 致使绿地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休闲娱乐功能, 造成居民心理上的不适感。而积极、成功的住区环境能够鼓励、吸引人们在户外逗留, 增加邻居、住户之间的相遇和交谈机会, 增强住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2.2 忽视生态绿化, 脱离原有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有的小区规划中提出“生态”的口号却流于空泛, 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一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 并没有从因地制宜、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现实设计中常常忽略原有环境中有价值的资源, 如水体、生物种类、地形地貌、景观等, 不论原基址自然条件如何, 一律先填沟堆山, 将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一概抹去, 代之以全新的布置, 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绿化成为规划建筑师建筑设计的形象点缀。

2.3 居住区中关于水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首先是水的缺失, 大面积开挖水体的水源问题, 在后期日常维护过程中, 许多水景由于缺水而成为旱景, 水景只是一种摆设, 甚至破坏了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再者是水质恶化, 水体在日常使用中, 疏于管理, 以致浑浊不堪, 甚至发出难闻的气味, 严重破坏住区景观效果。

2.4 居住区室外环境小品设计的现状

地方性、形象性不强, 情感依附性欠缺, 不同地区的环境都应存在有别于其他的自身特色、风格和性格, 有其自身的文化延续, 就像有它独特的风土人情一样, 这是由它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诸因素的差别形成的。而在现今小区环境小品建设中, 因为商业炒作等造成盲目跟从、忽视本土文化、照搬、照抄等问题。

3 结束语

分析了当前居住区传统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并介绍了人性化设计方法及其措施, 从而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室外景观环境。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 也是居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

现代居住区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需求, 还要从环境景观的设计上考虑对人的真正关怀, 挖掘和重视住区人群的心理状态。人们通过共同生活, 创造了共同的文化, 而这种文化在今天应该反过来引领人们的思维, 在住区环境的设计中创造充满趣味和人情味的交往空间, 增加人群对彼此的依赖和重视, 寻找情感寄托, 重现当年邻里相帮、相助的珍贵情谊, 让住区的生活更富情趣。

居住区是城市的延伸, 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 规划设计要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所谓“人性化”, 就是指在设计中能及时把握人们居住心理的变化, 充分挖掘人们潜在的居住需求, 以务实的态度考虑居住细节, 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同时, 更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需要。人性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 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的需要, 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室外景观环境。

摘要: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同于一般城市公众性的景观设计, 它的服务对象基本上是居住区的居民, 有较强的针对性, 也更接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 还要求从安全、方便、卫生、舒适、美观等方面考虑, 提高住宅的内部及外部整体环境质量, 使之达到科学化、合理化。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存在的问题,景观规划

参考文献

[1]GB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设计现状及存在哪些问题? 篇3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新建城市园林绿地的边缘化问题

前些年,由于重视经济建设而使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未规划保留足够规模的绿化用地,使得各大中城市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均达不到30%的绿地率,而若在已建成区开辟新的规模化园林绿地,其拆迁建设费用过高且难度过大。各城市往往采用从开发城市边缘转向尚未建成的环城地带进行园林绿地建设。而我国城市的外围常常具备共有的特点:都市型村庄林立,通常还有一条围城的垃圾带。这样新规划的城市园林绿地建成后,其功能的发挥和管理随着固有的问题也随之突显。首先,其功能的发挥要打折扣,由于绿地建设在城市外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游憩的居民有限,往往是平日里冷冷清清,节假日游人密集,给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居住在建成区腹地的居民日常仍得不到休闲锻炼的理想绿地。其次,在城市外围建设的这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因其负有增加城市绿地率的巨大任务,一般面积都较大,加之周围都市村庄的人员组成流动较为复杂,城市绿地建成后常常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破坏,增加维护管理成本,同时极易成为治安案件的高发地带。建在围城垃圾带上的绿地往往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绿地地表60~70cm以下是垃圾填层,绿地建成3~5年后,随着水土流失的发生,埋藏在地表下的垃圾显露,绿地又面临新一轮的改造,很难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使本不丰裕的绿化资金捉襟见肘。

1.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对园林生态问题的忽视

园林绿地无疑是城市改善景观的重要手段,但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首先要遵循园林生态的基本规律。园林绿地的建设本应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如果不能遵循基本的生态规律,这些绿地的建设不但起不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反而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新的负担。如近年来广泛应用引进草种建设的大面积草坪,每年病虫害大规模发生,超量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引起对城市水体、土地、空气的严重污染;居民区绿化树种单一,配置不合理,导致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而一般的物业管理部门目前尚无能力防护,从而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如此引起的投诉已屡见不鲜。

1.3新建城市园林绿地中草坪面积设置过大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流行大草坪,这本是向国外学习的经验,适当建一些本无可厚非,但目前已发展到流行照搬的地步,几乎新建的城市园林绿地主体均为大草坪,如此的城市园林绿地使得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打折扣,而且几乎所有草坪草种均为国外引进,其地域适应性千差万别,病虫害在各地几乎年年都有大规模的发生,在这种条件下,现在的草坪每2~3年就需重新改造,加之草坪草本身根系较浅,浇水费时费水,由此造成的浪费已成为园林绿地管理极大的负担。

1.4建成区园林绿地的管理问题

各城市建成区原有大型园林绿地一般都是公园,因而公园绿地的管理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绿地效益的发挥。过去公园绿地是国家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体制正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被打破,大多数公园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这样一来,各公园都采取了一些“自救”措施,从而对公园绿地管理造成许多不利因素。如园内游乐设施、绿营项目、营业摊点等日增月加,使游人休闲散步空间愈显紧张。种种经营项目摊位增多,又使得水体得不到及时净化,异味冲天,污染环境,既不利于游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水上活动的开展。游乐设施的运转,摊位的吵杂,使游人如置身闹市,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于各公园的双休节假日。

1.5城市园林绿地的肆意侵占

城市园林绿地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的公共绿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常常被挤占而改变用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急需加宽,一旦城市道路实施改造,常常是原有的绿化带被挤占、截断,城区道路绿化带将变得残缺不堪、难以成线。随着公园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现存城区中心地带的公园,几乎都演变为一种模式,即周围围墙改造成商业用房,园内建有大量游乐设施项目、经营性商业摊位,加上管理用房、道路、硬化广场及职工家属房等几乎要挤占原有规划面积的1/2左右,这样使得这些老公园大部分绿地率已达不到规划时的要求。更有甚者,一些特权部门、个人以各种名义占用公共绿地,随意进行商业性开发,这在各地并不鲜见。

2.实现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城市新建园林绿地要合理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建设不仅要重视城市新区的规划布局,更要重视结合旧城区改造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政府可通过加强其他基础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引导房地产商在社区绿地周围进行大规模的商位楼开发,从而促使旧城区居民向外围社区转移,以改革旧城区的居住环境。

2.2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要遵循生态规律

城市园林绿地不仅是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是环境改善的前提,只有规划建设出符合园林生态学相对稳定的园林生态系统,才不仅不会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负担,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致于遗祸后代。

2.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建设应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在设置上不可过度单一,应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进入崇尚个性化的时代,园林绿地的建设不可照抄照搬,千篇一律,而要求不同绿地应具有不同特色,做到一园一韵,一街一景,真正达到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丰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2.4系统内合理调配

随着城市园林绿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做好系统内调配,减轻原有公园的经济压力,逐步恢复其功能成为当务之急。城市老公园近年来功能改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其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城市园林绿地的扩大,可此从老公园抽调部分人员进入新建绿地的管理岗位,以提高系统内的劳动生产率,解决老公园的经济负担,从而使其有可能恢复到原有功能。

2.5加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教育,提高环境认识水平

城市园林绿地是为居民服务的,只有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园林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才能顺畅地进行,这是一项长期不可松懈的素质教育工作,可以从学校、单位、社会等方方面面给予关注,形成长期重视的局面将利于城市园林绿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6尊重园林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和园林生态合理性布局

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设计现状及存在哪些问题? 篇4

摘要:城市绿地是我们这些众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不可缺少的自然空间,生活在这样一个钢筋混凝土深林的我们对于绿色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我们需要绿地。众所周知,城市里最缺的就是绿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汽车、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地等能带给我们新鲜空气的植被和绿地却越来越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汽车尾气越来越多。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了“酸雨”、“温室效应”、“城市效应”,少了植被和绿地,我们的城市生活将变得更加不健康。其实,不光是在身体健康这一块,植被和绿地的减少,从另一层面,也增加了我们的生活的精神压力。所以,由此可见绿地对我们的重要性。本文就城市绿地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做了一定的相关探析。

关键词:城市;绿地养护;问题;对策。

我们的城市需要绿地就像鱼儿需要水一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绿色,离不开自然。也许,我们城市中那一小块的草坪就是我们城市的最后的自然了。本来就离开乡村,为了城市富裕的生活的而进城的我们的生活本来就缺少绿色和自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也需要自然。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把自然锁进自然博物馆和动物园、植物园。但在城市的绿地养护这一块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其主要问题还是我们生活在这城市中的人不注意保护,明明知道绿地对我们有多么重要,却又偏偏的伤害和破坏我们的绿地,这让我们情何以堪。美好的城市需要我们的共同建设,美好的空气需要我们共同呼吸,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打造。就此,本文对我们城市绿地养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加强城市居民对绿地的保护意识

美好的城市需要我们的共同建设,美好的空气需要我们共同呼吸,美好的生 活需要我们共同打造。城市的绿地养护不单单是几个园林工人的责任,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我们城市的绿地。我们需要绿地。众所周知,城市里最缺的就是绿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汽车、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地等能带给我们新鲜空气的植被和绿地却越来越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汽车尾气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将无路可走。城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依据本城市的相关特点对本城的居民进行绿地保护意识的教育或其他措施。比如:

(一)发放宣传册

通过挨个居民区发放居民绿地保护宣传册,可普及居民了解绿地对城市的作 用的基本知识,从本质上提高居民对保护绿地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绿地养护难的问题,因为绿地的保护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那些园林工人的责任。只有全体城市居民的绿地养护的意识提高了后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城市绿地养护难的问题。

但发放宣传册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问题,不要因为宣传册的发放,而进一步更加的影响了城市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们在发放宣传册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城市卫生,尽量保证宣传册的不浪费、不乱扔,尽量保证让每一份宣传册都能够有效的送到居民的手中,而且告诫居民在看完后要尽力把宣传册亲手放到垃圾桶或废物再利用,不要乱扔。

(二)开展有关绿地保护的相关社区活动

可一开展一些有关绿地保护的相关社区活动,这样,在宣传了绿地保护的同时,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让居民们在活动中循序渐进的了解绿地的对城市的重要,加强绿地保护意识,知道绿地对于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是多么重要。让居民真正的了解城市的绿地养护不单单是几个园林工人的责任,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我们城市的绿地。我们需要绿地。众所周知,城市里最缺的就是绿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汽车、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地等能带给我们新鲜空气的植被和绿地却越来越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这样下去,我们的城市生活将是多么的水深火热。

(三)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

城市的健康发展是需要人民的自觉维护的,但仅仅靠政府的宣传和督促也是 达不到作用的,在宣传的同时也必须制定一些相关的处罚措施,这样才能软硬兼施,更好的促进绿地养护的问题的解决,换城市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给人们一个干净的天空,降低人们的生活压力,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做到良性循环。

当然,我们还是应以积极的宣传为主,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为辅,做到能够让居民在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下提高居民的绿地养护意识,解决城市绿地养护难的问题。

二、增加绿地养护工人的数量,提高绿地养护工人的工资

我们的绿地需要绿地养护工人的维护,是他们的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为着我们的城市绿地做着主要的贡献,我们应该对他们表以感谢。

但由于城市绿地养护工人的工作比较辛苦,工资较低,导致了绿地养护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绿地养护工人的人手不足,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城市绿地养护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人手不足。所以我们市政府要积极的引进绿地养护养护工人的数量,发动乡村的务工人员,给他们工作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城市绿地养护的工作中来,壮大养护工人力量。这样,在另一方面,也能给解决很大部分的农民工问题,提高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农村的劳动力在绿地养护这块是比较擅长的,在保证的了绿地养护的专业话的基础上,也能节约政府的资金投入,因为我们都知道,农村的劳动力相对城市的劳动力,是相对便宜的。这样,在解决农民工务工难、带动农村经济和节约政府资金的问题上,肯定会帮助不小。

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在城市绿地养护这块的资金投入,因为,我们知道,城市绿地养护工人之所以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资少,待遇不好,所以,政府若是想真正的把城市绿地养护做好,必须要加大资金和其他投入的,毕竟没有付出哪来收货嘛。我们的城市需要绿地就像鱼儿需要水一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绿色,离不开自然。也许,我们城市中那一小块的草坪就是我们城市的最后的自然了。本来就离开乡村,为了城市富裕的生活的而进城的我们的生活本来就缺少绿色和自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也需要自然。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把自然锁进自然博物馆和动物园、植物园。我们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也要注重城市绿化的健康发展。不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而城市的污染也上去了,一定要给我们的城市居民一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减少重工业或着让重工业区远离城市绿化地

我们知道,城市绿地的主要污染源就是那些排放着黑色烟雾的重工业工厂,重工业不仅仅对城市绿地的污染极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的生活水平。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无不让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我们一定要认清重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危害。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我们可以把减少重工业区的设置,或者将重工业区放在理城市较远的郊区,这样就能在保护绿地的同时,并发展了城市经济。城市重工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绿地建设造成了巨大压力,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不仅导致了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而且容易引发多种呼吸性的疾病,所以,就算不为城市绿地的养护问题考虑,也要为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所考虑。经济发展和城市绿化两不误,真正的做到绿色的经济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了居民的城市生活,给城市一片蓝色的天空,让人们能够呼吸到一口纯正的空气,也给这个钢筋混凝土的深林添点绿色。城市的绿化需要人们的保护,也需要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做到官为民想,建设绿色的城市,真正的把城市绿地养护的问题给彻底解决。

四、结语

所以,我们要切实落实好绿化城市、建设健康城市的相关政策。加强城市居民对绿地的保护意识、增加城市绿地养护工人的工作岗位人数和改善其工作待遇、减少重工业或者让重工业区远离城市绿化地等。我们需要绿地。众所周知,城市里最缺的就是绿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汽车、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地等能带给我们新鲜空气的植被和绿地却越来越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汽车尾气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将无路可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也需要自然。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把自然锁进自然博物馆和动物园、植物园。我们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也要注重城市绿化的健康发展。不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而城市的污染也上去了,一定要给我们的城市居民一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闫淑秋.道路系统绿化美化[J].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05)

[2] 覃继慧.绿化树木病虫毒害[R].中国林出版社.2007(12)

[3] 王晓明.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安徽林业.2008(11)

[4] 徐文晖.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7(05)

居住区水景空间存在哪些问题? 篇5

1尺度不当使活动体验质量下降

同一活动在不同环境中发生给人的体验不同,如划船,在城市河流、公园湖泊、山区河流中划船,给人体验完全不同,一个游憩地应能满足多种体验,在这些体验中,生理和心理体验占的份额很大。户外体验质量与游憩空间密切相关,任何活动都需要使用空间,空间面积多大,什么性质的空间取决于活动的特征,另一方面,同样大小的空间,其背景不同,在里面活动的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这说明活动空间的外围环境对使用者的体验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外围空间即影子空间〔penumbra of space),这种空间需求随活动的不同而不同,在活动体验评价中有重要作用。

现今居住区的建设多为一次性规划,在短期内分期实施,居住区建筑风格相对同一。由于从设计到建设的时间紧迫,在居住区水景空间的设计上,往往没有太仔细的推敲。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尺度过大,且没有人活动的水景空间。

2不适当的建设

正确认识居住区水景空间,是做好设计工作的前提,对居住区水景空间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学角度的“风景如画”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居住区水景空间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因此,一个好的居住区水景空间是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它是居住区中理想的生态带,

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目前一些居住区的水岸设计,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排污等。将滨水区的环境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居住区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景观设计多采取传统的工程措施,即截湾取直,石砌护坡,高筑岸堤等。此举确能立竿见影,使水岸看上去显得很“整洁”、“干净”,但是却忽略了许多缓慢而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典型的“U”字形硬质岸线结构,完全改变了一个动态的自然景观系统。使水景空间这个居住区中最具生态价值的环境失去了活力,成为钢筋混凝土的渠道。 设计者必须以新的观念重新审视已有环境中这份宝贵的资源,从整个居住区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景观规划,把居民们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把居住区的其它空间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使滨水景观真正成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真正意义的居住区水景空间。

3与居住区特有的文化气息相背离

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设计现状及存在哪些问题? 篇6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 在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 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 遵循生态原则, 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要素:例如立地环境、水系、植物、动物、微生物、气候天象、时空变幻等。要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 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环境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 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 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 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 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 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 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 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 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1) 规划设计中的立地环境要素

(1) 原生态土质的重要性。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 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 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 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 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 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 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 而以往在住宅区的开发建设中常常忽视这一点, 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 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住宅区本土是住宅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 (山、水、树) , 同时也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 尽可能保留野生生物, 顺着绿脉而得以生存繁衍。人作为城市和住宅区的生物主体也和其他生物一起共生共存。因此在住宅空间规划时同样既要注意借景 (山、水、树) , 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 又要做好地形地貌, 保持原生态水土流失。

(2) 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 形成起伏的地形, 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 因为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 而森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 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住宅区来说, 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 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 有利于地表径流, 有利于排水, 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 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 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 丰富景观层次, 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 有阴面和阳面, 有抑扬顿挫之感, 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 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2) 水景的生态设计原则

水是生命的起源, 如果把植物比喻是“水塔”, 那水就是其源泉和本底。湿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 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湿地系统也是孕育生命的生态系统。建设住宅的水景湿地有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 水系利用原则:住宅区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缓释和灌溉利用。

(2) 从生态的角度:水有较大的热容量, 不仅增加空气湿度, 而且可起到调节气温的功效;

(3) 人的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 从飞机上看地球, 绿色的山峦、弯曲的河流和绵延的海滩常连在一起, 人类聚居最向往的地方往往是海滨、河谷, 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 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模拟自然的溪流, 从跌落、流动、水位变化, 完全是大自然的缩影。在菊园、天安花园、浦江花园、河滨豪园都用了水景。所以模拟自然的溪流、瀑布、人造湖泊, 通过水位变化的水流是人工再现的自然水流, 形式上是一种人造湿地, 从人类原本行为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4) 视觉上美感原则:创造水、绿景观交响曲, 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可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 成为居民流连的场所。

(5) 环境指示原则:在一些大型的住宅区可应用水体, 如溪流或小河, 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 不仅可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 更重要是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例如天安花园就成功应用了水体并种植了水生植物, 水中倒映着柳树, 水面上盛开着粉红色的睡莲花。因为水是生命之源,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水可以调节气温, 可以使周围空气新鲜、清新, 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有了水就可以造就出更多供人们观赏的景观, 有了水的景观能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态清爽、心旷神怡的感觉。2 1世纪生态住宅区应通过建设喷泉、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住宅区公园, 以美丽的湖光水色, 实现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3) 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 也是观赏的要素;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植物能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 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特别是多用乡土树种, 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 构成生态美景。

城市绿地中植物的搭配有着丰富的类型: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 在居住区绿化中这些类型的搭配几乎都能用到。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 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阳, 活动广场采用高大乔木遮阳;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观赏结合散步游览的绿地可采用乔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防护型的绿地可采用灌木篱或复层的群落搭配。

在居住区中应用人工群落, 主要用来改善人工环境。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绿地改善小气候产生可感效应的最小规模为0.5至1公顷。绿地中树木的数量越少, 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也越低。由少量草坪和低矮灌木组成的小片装饰性绿地, 生态效益也不佳。以乔、灌、草组成的人工拟自然群落, 由于层次丰富、绿叶面积增加, 提高了单位叶面积指数, 从而增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另外, 采用拟自然的生态群落式配置, 利用生态位进行组合, 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 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 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 构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植物群体。居住区内的环境, 由于建筑密集和人类活动频繁, 不利于植物生长, 经合理配置, 利用共生原理组合群落, 可明显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居住区内应尽可能开辟较大面积的绿地应用复层结构的种植模式。这种结构分上木、中木、下木或地被三至四个层次, 对处于不同层次的植物在生态习性上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上木要求具备观赏价值高, 耐阴喜阳, 冠形端正, 株形较为峭立, 枝下较高或枝叶稀疏等条件的高大乔木;中木以植物耐阴性的强弱为选择依据, 并兼顾植物的观赏性和耐粗放管理性, 以灌木为主;下木和地被层多为耐阴性更强的低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

下面列举在学习期间调查的处于不同气候带的几个城市的人工植物群落搭配的应用模式, 以供参考:

1.北京:

作上木的树种有:银杏、白蜡、臭椿、合欢、槐树、栾树、刺槐、悬铃木、元宝枫、柿树、杜仲、流苏、旱柳、山桃、晚樱、毛白杨、白榆、皂荚、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油松、华山松、玉兰、洋白蜡等。

作中木在林下较阴的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有:鸡麻、连翘、小花溲疏、溲疏、大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蓝荆子、金银木、珍珠梅、柳叶绣线菊、棣棠、四照花、大叶黄杨、粗榧等。在较疏的林下或全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木有:矮紫杉、紫荆、小叶黄杨、猬实、太平花、紫叶小檗、圆锥绣球、珍珠梅等。

作下木地被的植物有:阔叶土麦冬、崂峪苔草、土麦冬、垂盆草、络石、大花萱草、玉簪、紫萼、二月兰、紫花地丁、地锦等。

适合应用的植物群落模式:

(1) 毛白杨——元宝枫+碧桃+山楂——榆叶梅+金银花+紫枝忍冬+白皮松 (幼) ——玉簪+大花萱草;

(2) 银杏+合欢——金银木+小叶女贞——品种月季——早熟禾;

(3) 国槐+桧柏——裂叶丁香+天目琼花——崂峪苔草;

(4) 毛白杨+栾树+云杉——珍珠梅+金银木——崂峪苔草;

(5) 臭椿+元宝枫——榆叶梅+太平花+连翘+白丁香——美国地锦+崂峪苔草;

(6) 毛白杨+桧柏——天目琼花+金银木——紫花地丁+阔叶土麦冬;

(7) 华山松+馒头柳+西府海棠——紫丁香+紫珠+连翘——崂峪苔草+早熟禾;

(8) 国槐+白皮松——花石榴+金叶女贞+太平花——崂峪苔草;

(9) 大叶白蜡+馒头柳+桧柏——麻叶锈线菊+连翘+丁香——宽叶麦冬;

(10) 悬铃木+银杏+桧柏——胶东卫矛+棣棠+金银木——扶芳藤+崂峪苔草。

2.杭州、苏州、扬州:

作上木的有:广玉兰、合欢、薄壳山核桃、杂种鹅掌楸、鸡爪槭、朴、珊瑚朴、樱花、玉兰、七叶树、枫香、香樟、梧桐、无患子、楸树、南酸枣、乌桕、喜树、枫杨、雪松等。

作中木的有:香榧、三尖杉、罗汉松、竹柏、桂花、含笑、粗榧、山茶、油茶、厚皮香、大叶冬青、红茴香、海桐、麻叶绣球、圆锥八仙花、伞形八仙花、木绣球、琼花、野珠兰、马银花、毛白杜鹃、锦绣杜鹃、杂种杜鹃、棕榈、棣棠、箬竹等。

作地被的有:吉祥草、土麦冬、沿阶草、石菖蒲、连钱草、红花酢浆草、石蒜、苍竹、蝴蝶花、萱草、大吴风花、单花紫菀、山白菊、蛇根草、八角莲、二月兰、石菖蒲、玉簪、紫萼、垂盆草、圆叶景天、鸢尾、博落洄、富贵草、鱼腥草、葱兰、马蹄金、白花三叶草、野碗豆、刺果毛茛等。

适合应用的植物群落模式:

(1) 麻栎——厚皮香——沿阶草;

(2) 枫香+麻栎——厚皮香+红茴香——南天竹——沿阶草;

(3) 广玉兰+白玉兰——山茶——阔叶麦冬;

(4) 枫香——桂花——水桅子+蝴蝶花;

(5) 黑松——棣棠+杜鹃——蝴蝶花;

(6) 香樟——小叶黄杨+洒金东瀛珊瑚——石菖蒲;

(7) 水杉+日本柳杉——山麻杆+桂花+紫叶桃——白花三叶草+小叶野决明;

(8) 雪松+广玉兰——杜鹃——土麦冬+二月兰+酢浆草;

(9) 悬铃木——杜鹃——紫叶小檗+金丝梅——沿阶草;

(10) 雪松——红叶李+红枫+罗汉松——火棘+结香——玉簪+紫萼+马蹄金。

3.深圳、广州:

作上木的有郁香、榕属、桉属、台湾相思、红花羊蹄甲、洋紫荆、凤凰木、黄槿、木麻黄、悬铃木、银桦、马尾松、大王椰子、椰子、蒲葵、木菠萝、扁桃、兰花楹、南洋楹、幌罗伞、大花紫薇、荔枝、盆架子、白千层、芒果、人面子、蝴蝶果、石栗、白兰、桃花心木、木棉、蒲桃、荷树、秋枫等。

作中木的有竹柏、长叶竹柏、香榧、三尖杉、粗榧、罗汉松、红茴香、米兰、九里香、红背桂、鹰瓜花、山茶、油茶、大叶茶、桂花、含笑、海桐、南天竹、桅子、水桅子、八角金盘、冬红、阴绣球、小檗属、十大功劳属、毛茉莉、虎刺、云南黄馨、桃叶珊瑚、构骨、紫珠、马银花、紫金牛、木兰、剑叶铁、软枝刺葵、燕尾棕, 散尾葵、棕竹、金栗兰、朱蕉、六月雪、罗伞树、金栗兰、三药槟榔等。

作下木和地被的有仙茅、大叶仙茅、一叶兰、水鬼蕉、虎尾兰、中华常春藤、洋常春藤、长柄合果芋、络石、南五味子、海芋、水塔花、紫背竹芋、吉祥草、石菖蒲、广东万年青、垂盆草、红花酢浆草、地毯草、翠云草、黄堇、紫堇、艳山姜、花叶良姜、秋海棠类、鸭趾草、水塔花、红背桂、蜘蛛兰、鹅掌柴、蚌兰等。

适合应用的植物群落模式:

(1) 红花羊蹄甲——山茶——海芋+艳山姜——两耳草;

(2) 白兰——油茶+大头菜——虎尾兰;

(3) 白千层—九里香——沿阶草;

(4) 蒲葵——南天竹+海桐——大叶仙柔+红花酢浆草;

(5) 南洋楹——鹰爪花+含笑+山茶——地毯草;

(6) 大叶桉——长叶竹柏——棕竹——地毯草;

(7) 白兰——大叶米兰——珠兰;

(8) 白兰+黄兰+木莲+广玉兰+花木荷+银木荷——夜合+木兰——垂盆草+石菖蒲;

(9) 粉单竹——黑桫椤——地毯草;

(10) 半枫荷——冬红+毛茉莉——地毯草。

(4) 将底层架空造绿是现代绿地景观生态型住宅区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人类密集的时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 但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建设地面车库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 将车库转入地下, 或者转向立体停车库, 即使在绿地活动空间比较富余的别墅小区内也应这样做, 既可减少噪音、降低污染, 又可确保人类的交通安全, 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 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场所是现代生态住宅区发展的方向。

(5) 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是住宅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之一

在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初, 就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 诸如会所的屋顶, 大楼的顶层, 可根据实际情况, 使绿化得到延伸, 使绿地长厚、长宽、长高, 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滨豪园绿化就是明显一例, 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的绿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 成了苏州河边绿带的代表。

(6)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的保留是文化气息的体现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 是文化的积淀, 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应将他们尽量保留、保护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 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 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改变的话, 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 所以必须统一规划, 必要时为树木专设排水系统。例如文化花园内有一株千年古银杏, 2000年规划中特意保留了这株古活化石, 并在其周围规划成了一个古银杏景观生态家园, 让人感受到了文化气息, 生态保护是一个地方高度文明的象征;另外巡逻的保安骑在马上, 水车不停地转动, 使人想到了远古时代的自然景象。文化名人的头像栩栩如生, 草坪中随意的几块石头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乡村气息。

(7) 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

我们将住宅区的资源环境生态诸要素结合起来, 把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尺度和树木的尺度合理地量化, 从空间、时间、自然、人文诸要素来规划住宅区的绿色生态系统。适度的户外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需的, 人与自然对话、与人对话交流中需要户外空间, 如果说“居”具有私密性, 那“聚”就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 没有人参与、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缺少品位的, 所以说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是聚集活动的需要, 由自然园路相连的“植物园天地”、“亲子乐园”、“探险者之路”、“鸟类乐园”、戏水池、茶室平台等, 在住宅小区中是相当重要的, 人们生活、聚居8+8+8方式的形成是人类的向往:8小时室内、8小时工作、8小时户外娱乐活动, 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小区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容量是在住宅规划中确立的。

上一篇:网络营销评价指标下一篇:广美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