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精选7篇)
考试内容范围
一、城市规划原理部分
1、城市发展过程与城市化;
2、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理念转变;
3、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4、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5、城市绿地、景观及公共空间系统;
6、控制性详细规划;
7、城市设计与住区规划设计;
8、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9、《城乡规划法》(2008、1实施)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实施)。
二、建筑设计原理部分
1、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概念及基本理论;
2、建筑设计内容及图示内容;
3、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4、场地及总体设计;
5、建筑形式美与构图原理;
6、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特征
7、大型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与疏散;
8、建筑结构基本类型与选型;
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使用者的需求是导致建筑物产生的原因, 因此建筑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建筑物是组成城市的细胞, 因此建筑也会受到城市的规划、城市的文化以及自然条件、地区环境的影响。信息时代的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 不少建筑物借助建筑物本身与城市规划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其特有的辉煌, 成为一个城市个性鲜明、功能完美的代表物。同时也应该看到有些建筑物由于在设计时脱离城市的规划, 导致最后无法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而被遗弃。因此能够成就辉煌的建筑物必须要做到建筑的设计与城市的统一和协调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这个方面来说, 了解建筑的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 建筑设计的含义及作用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首要步骤, 此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成功解决建筑建设过程中点与面的关系, 做到以建设任务的基本要求为前提, 建设技术为手段, 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设想, 依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对建筑的详细尺寸和大小、空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建筑材料等具体建筑信息进行详细的设计。因此可以看出, 建筑设计对建筑的内部、外部等景观进行详细的设计, 就满足了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一个点和面的设计, 为构成城市这个整体奠定了基础。
(二) 城市规划的含义及作用
城市的规划就是为了动态解决存在于城市中的各种建成环境的关系, 实现建成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但是又构成整体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建成环境是指存在于城市中的不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环境, 而是由人工建造而成的诸如街道、桥梁、建筑物等。城市的规划必须要从生态的角度、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延续城市文化历史的目的出发进行城市未来的计划。城市规划体现了建筑设计的特色。例如:建筑设计师过于追求美, 将较大地块分配给规格、大小不一的建筑, 这就使得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就会出现建筑物参差不齐, 高低相异的现象, 这就有违公平和统一的原则, 不符合低价运行的相关经济学的规律, 这就使得建筑物所构成的被人们所领会的城市空间变得不被人们所理解, 使得城市在时间、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 影响到城市的整体美感和综合价值。
(三) 设计与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设计与规划是紧密相连的, 并且产生了建筑规划设计这一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为一体的综合性使用学科。可见建筑的设计和城市的规划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因此设计和规划之间既相互制约也互相扶持。对于一个合理的城市空间的建设, 建筑的设计和城市的规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能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而对于建筑的设计而言, 只有与建筑所处的环境相结合才能展现设计过程中的特点, 才能体现其使用价值, 从而实现作品的设计理念, 成为有用的建筑。对于城市的规划而言, 也要考虑到建筑设计, 因此就需要用规划来完成对建筑物整体的把握、设计来实现建筑的实际功能。
二、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特点
城市建筑设计在我国是一个能够体现国家和城市文化的标志。当前首先对城市进行产业布局即城市规划的点状规划, 然后进行交通布局即现状设计来实现更好的城市居住环境, 最后进行改善工作条件和居住的面状规划来实现城市规划的三步规划。这种城市规划并未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被广大建筑设计者舍弃, 并且在不断尝试新的符合城市立体与整体的发展要求。当前广泛被认可的城市规划模式是“自然—空间—人类系统”整体规划理念。在实际的操作中将建筑设计作为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建筑的整体设计上, 城市与周边的建筑明显会出现对比, 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与现有建筑物的对比和协调, 在流线上要不违背环境的机理, 在人的感觉上要注重局部环境同整体大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规划上要满足人对建筑物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
重视过去的实际经验是过去我国城市规划的重要特点,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经验控制也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 我国的建筑物施工也得到了加速, 因此不再是城市规划引导建筑设计, 并且逐步出现建筑设计促进城市规划的现象。建筑设计对影响城市美观和功能的所有因素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设计, 这包括了广场中的景观设计, 建筑体的分布方式以及街道同建筑物的尺度大小等。
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建筑设计特点就在于对于建筑的处理上, 强调立面上的虚实结合, 色彩上的对比, 以达到同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 比如:高层建筑顶部和屋顶对于城市的整体印象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其有一定的秩序, 因此在设计时就从墙面的倾斜、用局部小环境加高处理的方式来对人的视线进行控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一定要保证城市的空间环境、体型质量相互协调统一, 设计出一批能够体现城市规划和能够体现时代风貌的城市设计, 并且在设计中要注重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视城市文化的保持和维护。这种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理是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 有着极大发展潜力和适应力的规划设计特点。
对于我国的城市规划, 主要的特点有四点。坚持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重视以人为本, 注重城市建筑的自然采光, 强调建筑物的自然通风;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 尝试新技术和新材料, 从技术和材料上进行创新;多学科融合, 将城市规划学原理同空间规划、管理学知识相结合, 力求在审美方面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 在质量上能够保证市民的快捷出行。
三、建筑设计同城市规划的协调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 建筑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以城市规划为基础, 从建筑技术、业主要求为基准点, 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建筑分布的设计和规划。通过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可以看出,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着不少矛盾的地方, 因此协调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 明确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从本质上说, 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建筑物实体的产生打下基础, 建筑物实体的出现则是为了达到规划预期的功能, 因此可以看出建筑设计应当成为城市规划的载体。从工作内容上说,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都包含了对布局的设计, 并且都是采用相似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分析, 利用色彩渲染来进行建筑物体型设计。这也就是说, 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目的,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其次从环境因素上说, 城市功能的体现极大程度上会受到建筑技术、人文观念等因素影响, 例如:建筑物的施工地点除了要对周边的交通环境、配套条件进行考虑, 还要对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文化进行考察, 保证作品能够满足业主使用的要求, 同时还要不违背当地地域文化特点, 体现时代特征的条件, 表现民族的风俗和区域建筑物的和谐统一。因此建筑设计理当成为城市规划的基础。
(二) 建筑设计要服从城市规划的要求
建筑物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建筑在城市中占据主体地理位置并且能够体现城市文化, 因此有人将建筑物称为城市的象征, 在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安排, 综合考虑城市整体的平衡和空间资源, 以定性、定量的方式来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三) 重视城市规划同建筑设计的统一
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作为构建一个美好城市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 在整个过程中的技术运用以及理论分析等方面都有相互渗透和融合, 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的能力。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对城市规划进行小范围的调整以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另外, 还要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 由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 在设计规划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掌握多种学科知识, 综合运用对于提高建筑设计能力和城市规划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本文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涵义出发, 分析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了我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 注重实际的使用效果和城市特色的体现, 这种健康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城市规划起到了积极良好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对于协调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城市 规划 建筑 设计
前言:城市规划对人类活动空间与其他空间起着协调作用。建筑设计主要解决了室内空间里的经济与美观的相关要求。如何展现出在不同的时代下体现出的不同的风格,则是城市的规划以及城市的历史相协调发展的结果。
1、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整体规划概述
1.1城市建筑設计。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一般向高层建筑与大型建筑方向进行,这与国内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城市人口剧增市内用地紧张有关。高层建筑的设计一般在城市的民用住宅或者商业办公写字楼较常见。大型建筑级层数不高但是单层建筑面积过大的建筑设计多用于城市市内的商业性建筑上。而在市政建筑上或者公共建筑在近年来越来越国际化,大量采用国外的建筑设计风格。虽然国内城市的建筑依据不同的公用目的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但是建筑的设计都是依据于城市的建设规划,为满足城市各项功用而进行设计的。在建筑外部,其目的在于反映建筑外在的美观效果和建筑所暗含的特色,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特定的人文历史特点,并且整体的建筑设计要与建筑周围的环境相适宜,并且能够服从城市的整体建筑规划;在建筑内部,其目的在于解决实用性、美观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其能够为人们的居住、办公、购物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所以说现代建筑是对城市市内微观层次上的规划设计,它所关注的要点是建筑室内和室外以及城市建筑群、城市整体规划向互协调相互统一。
1.2城市整体规划。
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时代社会的进步,使得城市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其城市功能不断增加和完善。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城市的土地、经济、城市上层空间和城市发展的综合性部署工程。它从一个城市的历史特点、城市属性特点和城市未来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经济能力来对城市空间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具体的设计。它是城市各区域空间相互协调,各区域空间相互融洽的一个过程。建筑作为城市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总的来说城市的规划设计旨在对城市建筑进行统一规划,是各建筑间相互协调的过程,在满足建筑功用的前提下能够迎合城市规划的特色。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整合城市资源,充分反映城市特色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1一般而言,场地的设计是为了迎合某个建设项目的需求,根据基地的实际条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组织场地上的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相关设计活动。场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这一环节使场地中的各个要素,特别是整体的建筑物与这些要素之间能够形成有机的一个整体。场地设计即是整个的建筑设计中除了单个的建筑物详细的设计外,还有其他所有元素的相关设计活动。
2.2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是,业主先确定一个建设的项目,并规划大致的建设用地,准备好之后再由建筑师来规划设计,建筑师要根据业主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地基条件上进行设计工作。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要进行具体的规划并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详细规划项目的组成内容,而且对其中内容的,具体的形式作出具体的规定,最后与业主协商取得业主的同意。
2.3城市规划对于场地设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城市的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影响以及在布局结构上的控制影响。在具体的详细规划中,控制规划的要求使具体的内容,对于场地的设计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场地设计必须对于控制规划的详细规划必须做出明确的回馈信息。比如,建筑、绿化的覆盖率,建筑的高度等方面,这些会对场地的设计,尤其是场地的布局形态的确定有着决定性影响。
2.4城市规划对于工程概预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计的变更。如果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不符合城市的长远规划,就会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开工,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利于城市发展的问题出现,设计随意改动、变更频繁,这不仅影响了工程预算的效果,而且预算成本也大幅增加。因此,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设计的时候,必须严格的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以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的标准,有效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
2.5在所用地性质的规划上,如具体的建设项目的选址工作,控制规划的详细规定上规定,项目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来选择基地,对选择的场地进行设计,而且在详细规划上明确规定,场地只能用于某一性质的用地,不能中途更改。规划过程是由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来共同完成的,而且对于土地的用地强度是通过绿化的覆盖率等来实现的。
3.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3.1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有间接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的总任务目标是为市内各种生产生活活动提供空间结构上的支持,它包括对城市外观、性质、工业产业分工发展布局、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城市规模和区域性分工(工业区、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生活区、商业区、休闲旅游区等)等。城市的规划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涉及多学科综合。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诚实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在实际中具有相互独立的关系,其各自都有自身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设计原理方法。但是,建筑设计的进行需要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城市建设任务的要求和能够利用的技术条件,在解决建筑市内各项基本的要求下,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建筑结构设计使在外部的建筑风格样式上与建筑周围的环境保持相互协调,并且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特点,最终与城市的规划相和谐。
3.2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相互作用。
城市的整体规划能从整体上动态的解决和协调市内各建筑之间的关系、区域性建筑群的特点形象,最终以接近生态理念、亲近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来继承和延续城市的发展。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要素,其设计要符合城市规划的内容,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就相当于点与面的关系,不同的建筑构成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规划又指导着城市建设的进行,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建筑的设计不应该脱离城市的规划,尤其是要充分的利用城市的环境、人文特点、历史特色和城市所要反映的城市主体。这种与城市内涵相呼应的建筑设计才是真正适合城市发展的最好建筑设计形式。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的区域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而近年来各大城市的建筑都在沿用国外的一些建筑形式和理念,这使得国内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不相合。如何走出一条属于城市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各方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应当明确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建筑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的内在功能要求还可以协调好建筑与城市间的关系,使城市走出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单春明.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科学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于元飞,毛德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我见[J].网络财富,2010(14).
[3]李国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艺术构想[J].科技与企业.2012(6).
学生姓名:
xxxx 学 号: 班 级: 学 部: 学年学期:
*** 13城管本1班 公共管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城市规划与设计
2015年12月22日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目录
一、前言.................................................4
二、北京城市学院介绍.....................................4
三、北京城市学院各个校区的空间布局特征...................5
(一)、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5
1、地理位置...........................................5
2、人口分布...........................................5
3、交通分布...........................................5
(二)、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6
1、地理位置...........................................6
2、人口分布...........................................6
3、交通分布...........................................6
(三)、北京城市学院大学城校区...........................6
1、地理位置...........................................6
2、交通分布...........................................7
3、校区分布...........................................7
(四)、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杨镇校区.........................8
1、地理位置...........................................8
2、校区分布...........................................8
四、北京城市学院校区的规划发展特征.......................9
(一)、北京城市学院建设的顺义新校区的发展...............9
(二)、老校区的发展.....................................9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三)、北京城市学院的发展现状..........................10
五、教育产业在城市中的布局特点..........................10
(一)、教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0
1、地理位置因素......................................10
2、社会因素..........................................11
3、经济因素..........................................11
(二)、教育产业布局的主要特点..........................11
1、国家越来越趋向按人口分布来配置特殊教育资源........11
2、教育产业空间分布是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并存的........12
3、教育产业的集中性和分散性并存......................12
4、教育产业呈条块状分布..............................12
六、关于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规划建议......................13
(一)、北京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应该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13
(二)、建设北京城市学院发展战略规划....................14
(三)、进行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规划......14
(四)、校园建设规划....................................14
七、总结................................................15 参考文献:..............................................15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一、前言
城乡规划具有面向政治统治、面向经济发展和面向社会发展三个阶段或者三种功能类型。北京城市学院作为北京市教育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在面向社会发展阶段中,其各个校区的空间布局也有各自的特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
二、北京城市学院介绍
北京城市大学(原北京城市学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教育产业。1984年,创建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大学前身);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2011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拥有硕士研究生院的民办教育产业。截至2015年6月,该校有中关村校区、航天城校区、大学城校区和顺义杨镇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约1250亩,教学设备总值达 2.3亿元;学校馆藏图书215余万册,实验实训室百余个;设置理工、文法、财经、艺术、外语、管理、医药等学科门类百余个专业;有教工17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三、北京城市学院各个校区的空间布局特征
(一)、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
1、地理位置
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北京气象学院内),是原北京城市学院的本部校区,地址位置极其优越,在北四环的中部地区,四周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等多所教育产业的聚集。
2、人口分布
同时还处于中关村的繁华地段,临近大型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齐全的地区,所以该地区的人流量特别大。在中关村校区附近还有各种大型社区的存在,所以该地区的人口数量大,是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区。
3、交通分布
中关村校区是呈集中式分布的,在校区的南北东西都有教育产业、医院、商场等各种公共设施的分布,它相当于一个中心点,所以中关村校区的交通非常的便捷,附近有公交和地铁站的分布,学生出行非常的方便快捷,同时中关村校区处于各大教育产业的保卫之中,这有利于各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方便学生们取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一般中关村校区还会进行师资力量的交流与合作,会进行跨校的讲座和教学,便于教育理论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二)、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1、地理位置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路6号,离市区距离较远,靠近北京的硅谷地区,离各大型企业的距离较近。
2、人口分布
航天城校区处于郊区,校区周围的居民区由于近几年来都被拆迁或者修路等的行为已经减少,同时校区周围还有大量的军事用地,附近的商场和建筑都较少,所以该校区的人流量较小,人口数量较少,但学生的人流量较大,人口数目较多。
3、交通分布
航天城校区的分布是集中分布的,离市区距离远,同时离各种公共设施的距离也很远。四周没有大型商场、医院和学校的聚集,是处于一个独立的状态的。航天城校区的交通不是特别的便捷,校区周围的交通枢纽较少,学生出行不便利,同时校区周围的道路数量较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不利于出行。
(三)、北京城市学院大学城校区
1、地理位置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北京城市学院大学城校区位于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远离北京市区,接近河北等地区。
2、交通分布
接近京、津、唐的高速公路,北京市805路公交车直达校园,南北通衢,交通便捷。但由于处于北京郊区,离市区距离远,并且公交路线较少,所以该校区的交通较为便利。
3、校区分布
大学城校区是北京城市学院最大的校区,占地25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校区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篮球场、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及数十个语言实验室、表演、绘画等专业教室;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53万册,计算机1200多台,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数万台件,并已开通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校区还有完善的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广播站以及食堂、招待所、商店、浴室等各种生活设施。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学子读书,生活和享受教育、提高素质的理想场所。
4、人口分布
目前,北京城市学院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城市建设、艺术、表演四大学部以及空乘专业设在大学城校区。共有34个本科专业和41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近5000人。大学城校区汇聚多方英才,已形成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在授课教师中,现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有教授10人,副教授80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27.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硕士学位157人,占57.1%,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1、地理位置
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地区木燕路,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拥有2200平方米的汽车实训中心、1700平方米的制造实训中心、500平方米的物流实训中心、7个专业机房的计算机实训中心、建筑面积6635.8平方米的图书馆,及各类实验室和实习场所22个共计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2015年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学部和其他几个专业的新生将搬往顺义校区学习。
2、校区分布
顺义校区建成后,学校将中关村校区的师生迁至顺义校区。一期工程顺义校区已入驻2015级新生和2014级部分老生共计5000余名,主要是信息技术类、文化创意类、国际商贸类、现代服务类、城市建设与环境管理及城市交通运营服务类、航空服务类学生。按计划,顺义校区将在2016年9月完成二期工程,届时将从城区疏解近万名学生。2018年三期工程完工后,2万名本、专科全部入驻顺义。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四、北京城市学院校区的规划发展特征
(一)、北京城市学院建设的顺义新校区的发展
北京城市学院的中关村老校区在北四环中关村大街附近,教学区相对集中,宿舍区较为分散,学校多数学生在此校区就学,由于地处交通要塞,早晚高峰经常造成北四环路拥堵,给周边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学校领导在多次实地考察后,决定将新校址选在顺义杨镇,这填补了北京东北部无教育产业的空白。
如今,顺义校区(一期工程)已入住2015级新生和2014级部分老生共计5000余名。目前,顺义校区正在申报二期工程(宿舍、图书馆),将在2016年9月完成二期工程,届时将从城区疏解近万名学生。到2018年三期工程完工后,2万名本科、专科学生将全部入驻顺义。
(二)、老校区的发展
在北京城市学院的顺义校区建成之后,北京城市学院的其他老校区的发展也在继续,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按照市政府要求改建为“聚人少、效益高”的研发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将不再承担任何教学功能,改建为公共服务性质的创业园区,北京3D打印研究院、国家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亚洲文化设计中心和“云医疗”等项目将陆续入驻,而且上述园区的孵化成果和研发成果将最终要落户顺义杨镇,使位于中关村这个创业园区与杨镇地区形成良性互动,即:“中关村孵化+杨镇落地”,走出一条中心城区疏解与郊区城镇发展相融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合的新路。
北京城市学院疏解的另处一个亮点在于,顺义区原有两所中职校划转成为北京城市学院中专部,北京城市学院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包括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贯通式教育模式,使北京市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北京城市学院入驻顺义杨镇,填补了北京东北部,潮白河以东占市域面积的六分之一的区域无教育产业的空白。
(三)、北京城市学院的发展现状
就北京城市学院的额目前发展来看,城市学院还处于开发阶段,航天城校区是较中关村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之后建成的,现在还在进行进一步的扩建和发展,而在2015年,北京城市学院再次建立了一个新校区顺义校区,所以北京城市学院目前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对航天城校区和顺义校区进行同时发展,同时不忘将老校区中关村校区和大学城校区进行规划发展,将中关村校区逐步迁出,大学城校区继续原来的模式发展,航天城校区是进行扩建和改造,不断的更新学校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育产业在城市中的布局特点
(一)、教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1、地理位置因素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经济、社会环境也会不同,这就会影响教育产业的分布不同。一般教育产业大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生活环境较安静的地区,同时教育产业还会分布在地形较平坦、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
2、社会因素
大部分的教育产业分布在人口较为密集、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内,有利于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政治也会对教育产业产生影响,政府或者国家有时候会指定某个区域作为教育产业的基地或者希望工程等的方面的影响。另外传统因素也会影响到教育产业的分布,比如某个地区很久以前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那么这个地区的教育产业就会偏多一点等。
3、经济因素
教育产业的布局受到区域分工的支配,区域分工决定着产业布局以及国际产业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大部分的教育产业分布在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一般的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产业都相对分布较少,同时,基础设施较齐全的地区的教育产业分布较广。
(二)、教育产业布局的主要特点
1、国家越来越趋向按人口分布来配置特殊教育资源
特殊教育形式开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开始形成以一定数量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多种办学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有机会上学。随着纲要配套实施方案的实施,特殊教育资源越来越趋向按人口分布来配置。20世纪90年代末特殊教育集中指数的再次迅速下降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特殊教育布局日趋合理。
2、教育产业空间分布是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并存的
就教育产业而言,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是共生共存的,它们既反映教育产业空间分布规律性的一面,也表现驾驭产业的空间分布存在随机性。以教育产业的的层次、类型、数量等方面为参考,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产业的空间分布大体呈现出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共存的现象和特点。均匀分布主要是指教育产业在某一地区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相当,即在学校层次、类型和数量等方面表现出“趋同”现象。
3、教育产业的集中性和分散性并存
在地理空间上,集中与分散的范围是相对的。具体来说,教育产业的空间分布在省域之间和省域内两个层面所呈现的特点,可概括为大分散与小集中的分布特点。从大的空间范围看,教育产业分散于各个省之间,但从某个小的空间范围观察,则主要集中在部分经济、文化较发达的省份或城市。这两种方式是教育产业的布局结构在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反映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水平和教育产业区位空间的发展过程。
4、教育产业呈条块状分布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就我国得教育产业的空间分布,“条”和“块”从宏观区位上反映出教育产业的静态布局结构的特征。“条”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一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形成东、中、西三大地带,教育产业的空间分布大体上以此为基础也形成三条较为明显的地带。在总体上,东部地区教育产业的数量较多、发展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教育产业数量较少、发展水平低下。二是指在大河、大江、大海,以及交通发达的公路、铁路主干线,由于天然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使得许多教育产业在此扎根,宏观空间上也大致形成“条”形分布特点。处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京广铁路线和京哈铁路线的各个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地带。这些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发展起来之后,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实力,带动和促进本地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进而增加该地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诉求,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互动关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产业空间分布有显著且非常深刻的影响。除受经济因素影响之外,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对我国教育产业空间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从而使得教育产业在宏观上呈现出条状分布特征。
六、关于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规划建议
(一)、北京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应该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展
北京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后弦应该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的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例如,继续建设顺义校区,同时可以将老旧校区前往北京的东北部,填补北京东北部缺乏教育产业的问题。
(二)、建设北京城市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发展战略是指导发展全局的计划或者策略,所以北京城市学院应当建立一份北京姑娘城市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打造一份关于北京城市学院应当如何建设有特色的北城的总体解决方案。
(三)、进行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规划
北京城市学院应当建立一个有自己的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以学科为突破口,以学科建设为主要依托,突出学校的特色学科。同时,北京城市学院应该立足国家需求和学科特点,合理分配资源来建设特色学科或者重点学科,从而形成优势。
(四)、校园建设规划
校园环境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代表一个学校的氛围,同时,校园还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其环境和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未来,北京城市学院要注重校园建设的规划,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同时要注重校园内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比如城市学院应该将校园宿舍的环境进行改善,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校园图书馆的质量,保证学校的供电供水系统的完好等等一系列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七、总结
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这门学科,我了解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座城市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的合理的前期规划与设计,然后再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计划,以达到最佳的状态。同样,学校的发展就是一个小型的城市,也一样需要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校空间分布特征探析》2011年,陈慧清。
【摘要】山地城市由于地形地貌及地质等自然条件的约束,道路系统独具特色,道路规划与道路设计也存在一些鲜明差异。在道路规划和实际建设过程中,山地城市有别于平原城市,需要研究探索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制定对策,以达到道路规划与设计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作者简介:陈星斗(1974-),男,四川南充人,曾任职于重庆市规划局,现任职于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工学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对于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根据交通需求分析,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1],规划设计人员一般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划规范进行规划设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是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城市道路项目具体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在城市道路工程进入项目层面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要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在开展道路设计时,设计单位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和控规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边坡、桥隧结构、交叉等方面进行工程设计。对于平原城市,由于道路多为直线、地形起伏不大等原因,城市道路一般都能够按照控规确定的道路规划参数进行设计,并满足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但是对于山地城市,由于其地形高差大,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质地貌也十分复杂,规划的道路网络通常依山就势,呈现出自由式和组团式布局的特点,道路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因为与控规编制时所依据的设计规范不同、设计深度要求不同、项目所在区域建设内容综合配合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满足控规所确定的道路技术参数,比如重庆、攀枝花等西部山地城市,以及青岛等一些东部城市。笔者在本文中将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主要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1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规范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笔者通过梳理道路设计规范和道路规划规范,现将两者存在的一些主要差异阐述如下:
1.1平面线形
缓和曲线:系曲率渐变的曲线,一般采用回旋线,以使与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时行驶顺畅,不存在曲率突变。加宽:按道路设计规范,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内侧加宽,其加宽值经过计算确定,并在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以适应行车转弯时的横向宽度需求。平面线形方面的差异,导致控规成果既有可能圆曲线和直线在半径、长度等线形方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也有可能在道路宽度等方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致使道路设计与控规成果有很大的差异。
1.2纵断面
由于变坡点设置、坡度、坡长、合成坡度、平均坡度等方面的不同,实际设计标高与规划道路标高会有较大出入,影响规划道路本身和周边地块高程。
1.3横断面
实际设计横断面可能会超越控规确定的道路宽度,或者只有缩减控规确定的道路宽度。
1.4平纵横断面线形协调方面
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按规范进行平纵断面的协调设计,如平曲线和竖曲线应尽量重合,以避免所产生的.视线诱导突变和排水困难;平曲线和竖曲线大小要保持均衡;避免在凸型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型竖曲线的底部,设计小半径的平曲线和反向曲线的变曲点,否则会引起视线诱导错误而引发危险;在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凹凸,即避免规划多个变坡点等等[2]。而上述原则,在规划规范中没有要求,规划设计通常没有考虑。
1.5其他交通设施方面
道路设计规范对停车港、展宽段等设施均有直线和缓和曲线长度、转弯半径大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而规划规范没有详细的设计技术要求。因此,在道路设计时,这些设施的平面线位将会与控规确定的平面有一定出入,从而影响道路本身和周边地块用地。
2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其他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2.1工程地质方面
在规划设计阶段,没有进行工程地质勘探,也基本无法考虑工程地质对道路的影响。而在道路设计阶段,因为工程地质勘探,可能会造成道路方案重大变更。笔者曾在重庆某一地区开展道路设计时,先按规划道路进行设计(图3中实线所示),在K0+700-K0+850段有高挖方,将产生四级边坡,防护工程量巨大。同时,地质勘探表明该路左侧山体属于顺层地质,道路将位于顺层中间,将会较高切割顺层岩层,极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规划道路在设计阶段出现了工程量和地质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调整道路平面线形和道路设计标高,线路向右偏移约30多米,既使得道路平面位于山体底部,又使得设计标高与岩层标高相适应,从而不切割岩层,保障了道路安全,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调整该条道路设计,将引起该路和涉及周边规划道路的规划参数调整。
2.2土石方方面
在控规阶段,道路主要依据地形制定规划标高,没有进行道路和周边地块的土石方详细测算。但是在道路设计阶段,一般不仅会对道路本身土石方平衡进行设计,还会综合周边地块开发性质进行一定区域的土石方平衡设计。比如,一般而言,对于工业仓储等需要地块平整的土地,需要考虑其场平土石方,对于居住地块,由于开发商的开发模式和建筑形态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一般不考虑其场平土石方。在综合了道路土石方和地块土石方情况后,出于经济考虑和工程实际需求,道路设计标高可能会对控规道路标高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
3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差异的对策探讨
由以上不难看出,在山地城市中,道路规划与道路设计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设计时所依据的规范不同以及设计深度不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道路规划主要是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规范规定进行路网系统的规划,而这些规范规定并没有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提供设计层面的具体技术性规范性要求。同时,受设计阶段、编制费用、技术力量、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道路规划不可能达到道路设计深度。但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参数相比较地块性质、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其恰恰又具有外部控制性、精确性等特点,在规划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规划管理日趋精细化、精准化和程式化的今天,这就形成了目前道路规划在山地城市中的最大问题,即规划成果不能达到具体项目规划管理要求的深度,导致在山地城市实际道路建设和规划管理中,经常需要用道路设计成果来修正控规,增加规划管理流程,并增加了修改规划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经济成本等不必要的社会成本,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尽最大努力消除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差异,从而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笔者试图提出以下对策以供探讨:
3.1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增加工程设计部分内容
山地城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可以增加道路网络工程设计部分内容。该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设计和片区土石方平衡设计。在道路工程设计部分,增加片区地质初步勘探,对每条道路进行工程设计,包括平纵横设计、交叉口设计、边坡设计等内容;在片区土石方平衡部分,对道路、周边地块进行土石方平衡综合考虑,修正道路设计标高。道路工程设计与片区土石方平衡两者应紧密配合,相互协调。
3.2研究制定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规范
重点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方面研究制定道路规划规范,可在道路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提炼简化,并适当放宽标准,以便道路设计时有充分余地,而不致重新按程序调整控规道路规划引起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等社会成本的无谓增加。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浪费部分道路沿线用地,造成用地利用不经济,因此,需要出台灵活的用地管理政策。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平原城市存在很多不同,本文仅对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我们还需要对山地城市中竖向规划、地形适应性、建筑物与交通设施关系、滨水临山地区等很多独具特色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于形成完整的山地城市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化建设,景观建设,新型概念城市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国家或者城市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融入了更多的科学因素,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保护城市的环境。随着我国不断的实行开放的政策以及走出去和引进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
1 对我国整体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析
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我国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对以往城市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为以后的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也可以结合新的技术和原则对新的建筑设计进行指导。总的来说,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性详细规则,我们只有控制好细部的规则,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能够达到规划中的要求,使我们设计的结果更加科学。但是由于很多的城市以及省份,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往往忽略这些重要的步骤。这样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就会造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我们把这类现象发生的原因归为以下两点:第一,我们在进行实际建设的时候,施工方为了缩减成本,就会进行成本的缩减,这样就会使整个工程的而成本降低,自己的利润变大,所以在实际施工的时候,不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进行施工一部按照城市规划的总章程进行建设,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了失衡的状态。第二,有的地方政府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为了自己的政绩,就对城市建设进行大幅的干预,这样就会使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失衡的现象。本人认为,我们必须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中做出努力,就会使城市在建设的时候,减少失误的发生。
2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随着城市城市化进程的而加快,人们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涉及的方面与行业越来越多。我们对城市规划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大致上分为,建筑的设计、市政方面的设计、园林景观的设计等等。所以说,我们进行城市规划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本文是就建筑设计进行的分析,当然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是需要和其他方面进行结合,处理好建筑与市政以及园林景观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是我们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的设计,我们进行建筑设计的最初目的是进行城市建设,我们最终的结果就是保证这栋建筑具有设计时的功能。当建筑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我们再结合其他方面进行设计,最终打造出现代化的城市。总来来说,城市规划使进行建筑设计的基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城市和规划来进行的;那么我们的城市规划是通过建筑设计完成的。所以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2.1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有约束作用
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飞速的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大多数是参考了西方先进国家的建设方法以及规划政策。西方国家在进行城市内部建筑设计的时候是通过强制性指标组合的方法进行建筑设计,总的来说就是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严格的按照国家规定的以及城市规划中的标准进行设计。但是这种情况容易缩小进行建筑设计的范围,这样就会局限在城市规划的框框里。本人认为,我们应该减少一些强制性的要求,尽可能的扩大建筑设计的范围,使建筑设计的结果尽可能的符合规划的目标。
2.2建筑设计是对城市规划论证的过程
目前,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都是通过以城市规划为基础进行的,我们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是需要分析城市规划的内容,按照城市规划的内容进行设计。最终的结果就是符合城市规划的内容。换言之,城市规划的内容是通过建筑设计来实现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对城市规划的内容进行实践认证。
2.3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二者相辅相成
现代化的城市的特点就是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是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我们需要通过规划,对整个城市的布局进行布置,最后我们需要对整个工程中的经济进行科学的安排;那么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就是对城市进行一个合理的安排,使设计的结果符合规划的总方向。总的来说,就是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城市规划进行的。建筑设计的结果需要实现城市规划中的具体目标。
3 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3.1 认真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规划的工作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大多数是通过对城市规划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使建筑设计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那么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新的科学技术,对整合城市中所有的以及需要建设的市政或者景观进行结合,做到城市内部的规划符合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是需要结合新的技术对城市内部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做到符合时代的发展。
3.2 建筑设计要依赖于城市规划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计,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科学的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容有所了解,更要对整个规划的内容熟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按照城市规划的大纲进行,当然建筑设计人员和也需要积极的更新自身的知识,使自身的设计能力达到先进的水平,不落后时代的发展。近几年,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是需要不断的结合科学技术进行发展的,我们在发展城市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宗旨就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城市规划进行。
3.3 建立健全的建筑设计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的结果是需要我们进行评审的,换言之,建筑设计的结果是需要符合城市规划的,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城市规划的大纲,对建筑设计尽心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按照城市规划的大纲以及每个城市的现状进行分析,编制符合这个城市的评审标准以及制度。其次,我们应该按照评审制度培训一支专业的评审队伍。最后,在评审的时候严格的按照评审制度进行评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正常的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城市规划进行设计。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需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好城市建设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白宁,段德罡.引入规划设计条件与建筑计划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教学改革[J].城市规划,2011,(12):70-74+90.
[2]辛颖.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3]周秀梅.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056000;2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 056000
摘要: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协调发展
前言
城市建设的总纲就是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建筑是构成城市的重要基础,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建筑设计,才能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所以,好的设计师,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和个性,也要与城市的规划协调适应,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深入。
一、相关概念和作用
1、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土地、资源、空间等综合部署,形成人类活动区域空间。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独立的原理和方法。规划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延续城市历史,发展城市未来。
城市规划涉及到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命脉,城市规划中的合理布局、资源合理分配、部门权利分配等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它是根据国家发展建设方针而进行区域规划和长远计划,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实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效方式,是国家和政府调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对城市的规划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2、建筑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前提下,设计者以建筑整体目的和整体条件为基础,对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建筑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
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规划,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建筑,具体来说是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据。建筑设计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度,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统一
城市规划设计总目的在于为城市发展的各种活动划分和提供空间结构。城市规划涵盖的范围十分广阔,包括整个城市性质、外观、功能区布局、公共设施、规模资金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政策和管理等。这一活动基本由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完成。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设计,安排城市发展规划及景观、建筑设计的关系,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方法与原则。
建筑设计针对的是室内合理空间与室外和谐关系以及建筑空间组合的方式、构造、尺寸和材料安排等问题。这一活动基本可以由建筑公司的工程师队伍完成。作为建筑业的一部分,建筑设计有着其自身的专业性与设计标准、审美追求。但与此同时,建筑设计要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配合城市规划的需求。这样才能构成城市这一整体对象。
2、建筑设计服从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宏观把握,而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空间规划的微观把握。建筑物是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应当服从于城市内容。城市规划设计实际上对建筑物也有所规划与要求,只不过这一规划是大范围地对建筑群体的总体规划。而建筑设计是小范围地对单个建筑物的具体规划,显然应当在服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整体风格、功能的定位以及对建筑行业提出的标准与要求。
3、城市规划影响建筑设计风格
城市规划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对建筑用地发展方向的影响,以及对建筑在布局结构上的控制影响。在具体的详细规划中,控制规划的要求是具体的内容,对于建筑的设计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建筑设计必须对于详细的规划做出明确的回馈信息。比如,建筑、绿化的覆盖率,建筑的高度等方面,这些会对建筑的设计,尤其是建筑的布局风格的确定有着决定性影响。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
三、协调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措施
1、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的根本。城市规划的内容十分复杂,但是各种因素趋向综合,方法的包容性增强,已经从单纯的形态设计向综合设计转变。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线路,同时也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色彩、材料使用等问题。所以,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强调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合理结合,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设计者需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也要很好的考虑物体的关联性。城市建设的效果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水平高低是有直接联系的,由于城市规划时建设的基础,因此城市规划时设计师拥有科学对待的态度。
2、立足建筑设计需求,整体布局城市规划
在城市中,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就是要对建筑群进行组合,在进行建筑规划时城市的建筑要结合当地的环境,从城市的规划出发来考虑建筑物是否与整体的环境相适应。在建筑的形态上,要跟周围的建筑相互呼应,在对比、色彩和环境格调上都要协调。另外还要从居民的感觉出发处理建筑物的局部环境,通过人们对空间的心理感受来进行设计。建筑物的造型要有独特的风格,整体性要不断的增强,简单和复杂要相互穿插,从而在简单中实现更多的变化。
3、城市规划与建筑进行创新性设计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都要沿着意识的轨道前行,只有设计人员的意识中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思维,他们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所突破,才会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出与以往的所有设计都不一样的创新设计。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了已经形成的主客观规律,在以各种规章制度所构成的主观规律和生态文化环境长时间以来,所形成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再创造,把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局部建筑统一起来,设计中不失所有城市建设的共性而又富有个性,就可以打造出一个符合规律的创新性城市。
4、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
结 语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因素,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严格以城市规划设计为依据和准绳。如此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能有效的提高整个城市的建设风貌。有关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要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来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葛道新,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与协调发展[D]门窗2012
[2]张佳临,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D]科技与企业2013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推荐阅读:
建筑规划方案设计06-29
建筑规划设计成果11-02
概念规划建筑设计协议09-19
城乡规划建筑设计12-09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快题总结11-0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大学生职业规划09-12
自我设计与规划06-17
《网络规划与设计》设计方案报告要求10-14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11-29
网站规划与设计论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