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篇1

结课总结

经过八周忙碌而紧张的学习,我终于完成了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的学习。回顾这两个月以来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有收获,也有遗憾,令我感慨万千。

一直以来,我都怀揣着改变世界的美好理想,希望有机会施展抱负,让世界人民都能过上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富足的日子。然而,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别人并使别人实心实意帮你实现。首先,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但是,我从来是一个在陌生人面前内敛羞涩的女生,而且很多时候我无法清楚的阐述我心中所想使别人明白。带着一种试探的心理,我在上学期选了管理学原理这门课,但是因为时间太紧张,最后还是推掉了。经过一个学期的思考,我又在大二上学期选了这门课,希望能够学到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锻炼一下自己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第一天上课,竟然发现比起上学期一百多人的课堂,这学期人数明显减少了许多。但老师却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在我们这个来自各个院系专业的学生组成的选修课上运用团队研讨这种方式来激励我们自主学习创新。于是管理学原理这门课就分为了老师讲授和团队研讨两大部分内容。老师讲授了管理思想与理论、管理的四大职能、决策以及社会责任专题,内容丰富,叙述清晰明白,引人入胜,所举实例更是生动形象。团队研讨部分共分为七组,我被分在第七组,研讨的公司为巴斯夫。我们小组共七人,组长是热工的同学,而组员都是我们

勘查专业的同学,最后又加入了一个留学生,可谓人数众多。起初我对巴斯夫一无所知,而且听说还是外文网站,我心里有点儿担心。在组长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后,十一假期回到家里,我开始上网查阅有关巴斯夫公司的资料。巴斯夫是联邦德国大型化工公司,由F.恩格尔霍恩、克勒姆兄弟1865年创建于德国曼海姆。1945年法本公司解散后,又重建巴登苯胺纯碱公司1973年起改称巴斯夫公司该公司早期主要生产苯胺及其衍生物体系染料和纯碱(碳酸钠)等,历经发展壮大,如今已是一个经营范围很广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大型化学公司中名列第4位。他们恪守品质铸就品牌,服务贴近客户,环保造福公众的理念。产品一经面世,就以其优异的品质、完美的服务、出众的环保三大优势在市场掀起狂澜。我负责企业文化这一部分,了解了足够多的信息后,我开始组织材料,给文字和图片排版,制作我的演示文稿。我所用的资料几乎都来自于巴斯夫中国公司网站,连图片都是从上面截下来的,因为我觉得再没有比他们自己的图片更能体现巴斯夫精神的图了。

我们组这次研讨其实做的很不足。可能由于大家课程都很紧张,沟通不足,而且是最后一组研讨时间比较充裕导致小组成员比较懒散,造成了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当天大家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可能永远无法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但毕竟这又是一次锻炼我在人前讲话勇气的过程,我很乐于接受。通过这次研讨,让我对很多世界知名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开阔了我的知识面,使我增长了见识。这种方式很有助于提高我们学习的自觉性,激励我们不断创新。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篇2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书十载, 略有心得, 自感还行, 却在一次与学生不经意的交流中, 颇受启示, 久久思考。

当代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 具备较广泛的思维空间, 加之信息网络的普及, 学生早已不再满足教师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手段与照本宣科。所以教师的课堂艺术, 除了简单地讲好一堂课, 讲解清楚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外, 还应紧扣实际加强所授知识的运用与延伸, 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日益更新的知识结构。

笔者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为例, 通过融入设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自发式、自主型学习,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并通过调整教学合理性和现实性,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设问教学

设问是指教师在熟练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在教学的关隘之处, 有意识地创设疑问, 激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设问不是对学生的拷问, 而是对学生的引领和影响, 是教学的生命。设问教学的引入, 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能激发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 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学习, 并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最终实现课堂的组织管理,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运用

《城乡法》自颁布实施以来, 相关行业标准及规范均陆续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而教材的滞后、更新速度的缓慢, 对行业标准及规范修改内容不能及时调整到位, 以及教材中对国内外规划理论新现象、新思想介绍不能及时补充, 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全面掌握。

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城市规划的研究对象不断发展变化的现象, 笔者在教学中随时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改革。例如,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37 – 2011) , 就对城市用地分类做了较大调整, 将城乡用地分类调整为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两大类, 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分类进行了分类调整和代码明确。针对这些类似问题, 笔者均及时做出教学补充和说明, 重点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而对于教材及教学涉及到的城市化问题, 教材内容没有太多扩展与叙述, 而当前城市化问题又是广泛关注的话题。故而笔者在教学中, 以“当‘城市化’遇到‘逆城市化’”为主题, 展开了相应课堂讨论, 并设计问题, 如下:

你认为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有哪些表现?

你怎么看待“就地城镇化”?

你怎么看待“城市化”发展中的“城市病”问题?

你怎么看待“工业化”与“城市化”?

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城市对农民工来说只是暂时的居住场所”这一说法?

你怎么看待“小城镇配套不完善, 无法做乡镇化、城镇化, 必须大城市化”这一说法?

这类问题的提出, 主要是理解型、分析型与综合型设问, 学生通过广泛的资料查找, 较大范围地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理解型设问, 可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析、比较、归纳所学的知识, 从而把握知识的意义、本质和规律, 能比较和对照知识的异同, 将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达到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含义。分析型设问, 则可促使学生充分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分析知识的结构, 弄清事物之间的关系, 激发要求学生较高级的思维活动。而综合型设问, 则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种新的或创造性的方法组合起来, 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模式结构或是一种新的整体, 最终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 设问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并非随意提问, 而应有层次性和价值性。层次性, 是指围绕核心,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 有节奏, 由浅入深, 拾级而上;价值性, 则是要求提出的问题必须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这样才能起到训练思维的作用。

教学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统一。教学的最终推动, 需要教师不断在教授过程中不断总结, 运用一连串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和具体教学手段, 来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而设问教学仅是教师教学的普通教学手段之一, 但是该手段的成功运用和引领, 需要每一个教师深入研究和分析。所以笔者以所讲授的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为例, 对设问教学做出简单分析, 期望能有所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卫红.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08, 17 (1) :42~44.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篇3

【关键词】城镇建设专业 城市规划原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43-01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我校城镇建设专业众多课程中的基础性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拥有较强的理论性,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伴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开展,人们所能够享受到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越加关注的条件下,社会对于城乡规划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职学院的城镇建设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拥有专业知识,还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原理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有两种教学背景,分别是建筑学的工科背景与地理学的理科背景。我校城镇建设专业属于工科背景,从2013年开始招生,目前拥有学生200名左右。本专业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生教育计划与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具有城镇规划设计、城镇建设管理与施工、建筑设计与施工等专业相关领域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业方向为城乡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等。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属于基础性专业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大二的学生,整个课程一共为72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

2.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校城镇建设专业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一直秉持着为社会服务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教学,让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以往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2.1学生对于课程认识程度较低

目前,我校城镇建设专业在学生就业方面,主要对象是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单位等,希望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现在,城镇建设专业学生对于规划类课程拥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对于城市规划原理等理论性较高的课程学习积极性较低,学生往往存在只要学会设计就可以的观点,对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认识程度较低,所设计出来的图纸往往没有正确的城市规划原理理论作为基础。基于以上原因,城镇建设专业的学生对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对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认识程度。

2.2教学内容简单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较多,能够将成城乡规划、涉及方式方法、规划中所涉及到的经济性问题全部考虑在内。

例如,在城市规划原理教材的10章中,主要内容为四类,分别是城市规划学科、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类型。城市规划原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整个课程所拥有的课时仅仅是72节,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如此多的内容,教师经常为了赶教学进度,仅仅为学生讲解简单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情况较为忽视,学生对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重点及难点掌握程度较低。其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主要为理论讲解,整个教育与实践结合较少,学生也仅仅掌握城市规划理论性知识,并不会在实际设计中应用。

2.3教学方法单一

现阶段,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使用的教学模式有两种,分别是填鸭式与灌输式,主要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近几年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教学方式得到了一定提升,多媒体技术逐渐在教学中应用,对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但是多媒体技术所讲解的信息量较大,课程节奏较快,学生在快节奏的课程中对于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较低,再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程度低下,学生对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兴趣较低等原因,造成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急需教学改革。

3.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3.1优化教学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师团队较为年轻,实际教学时间短,但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任务却十分繁重,教师不能够很好的解答学生在学习上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我校城镇建设专业应该积极创建课程小组。课程小组是高等院校教育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成果,也是课程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标志。课程小组应该是由2到3名教师构成,形成传帮带的关系。年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教师请教,年轻教师还可以将先进教学方式传递给老教师,有效整合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最后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质量。

3.2培养学生说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学习观点中,学生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在一定背景情境下获取知识。大学生与小学生在学习上面最为显著差异就是大学生所拥有的自主学习能力较高,能够清晰分辨出事物变化的规律,了解事物本质,这些对于因素对于学生学习与自我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城镇建设专业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并且及时掌握学生对于教学重点及难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3.3将地方特点结合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

任何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具有一定特点,例如我校所在的城市就拥有众多交通主要干线,地域特点及文化十分丰富,学生主要都是本地生源,对城市比较熟悉。因此,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城市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征结合在内,让学生对于城市以及乡镇建设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对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调研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伴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性开展,笔者相信在未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孟光伟.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6).

[2]宋海静.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2,(19).

[3]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转型发展与城乡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吴志强,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职业生涯规划课结课通知 篇4

1. 考核方式:以考查形式进行。

结课作业要求:

(1)学生上交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

(2)不少于2000字,手写,统一使用稿纸。

(3)加封面:居中位置写文章题目,右下角注明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联系方式等。

(4)收取作业时间5月5日。

2.参考材料:

职业规划课作业模板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职业生涯规划书内容:

一、封面

1.图片设计

2.标题

3.班级、学号、姓名、专业等个人信息;

二、扉页

1.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xxx

性别:x

出生日期:xx

系部及专业:

联系电话: xxxxxxxxxxx

E-MAIL:xxxxxxxxxxxxxxx

2.计划书基本概况

规划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时间、目标介绍等

三、卷首语

四、目录

一. 自我分析

1.1 职业兴趣

1.2职业能力

1.3 个人特质

五、正文 1.4职业价值观 1.5 360度评估 1.6 自我认知小结 二. 职业分析 2.1社会环境分析 2.1.1家庭环境分析 2.1.2学校环境分析 2.1.3其它外部环境分析2.2目标职业环境分析 2.2.1行业分析 2.2.2企业分析 2.2.3岗位分析 2.2.4地域分析 2.3职业认知小结 三. 职业定位 3.1 SWOT分析 3.2职业目标 3.3职业发展路径 3.4具体路径 四. 计划实施 4.1计划一览表 4.2具体实施计划 五. 评估调整 5.1评估的内容 5.2评估的时间 5.3备选规划方案 六 结束语

一、自我分析

结合XX人才测评报告以及XX等分析方法,我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分析。

(一)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霍兰德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三项是XX型(X分)、XX型(X分)和XX型(X分)。这一职业兴趣类型的具体情况是……

(二)职业能力――能够干什么;MBTI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XX能力得分较高(X分),XX能力得分较低(X分)。我的具体情况是……

(三)个人特质――适合干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我的气质……,我的性格特征……

(四)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前三项是XX取向(X分)、XX取向(X分)和XX取向(X分)具体内容是……

(五)360度评估结果:

自我分析小结:

二、职业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以及通过XX等途径方法,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以及对本人的影响

2、学校环境分析

如学校特色、专业学习、实践经验等

3、其它外部社会环境分析

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竞争对手等

4、职业环境分析

? 行业分析

(如XX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人业匹配分析)

? 岗位分析

(如XX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发展前景,人岗匹配分析)

? 企业分析

(如XX单位类型、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发展阶段、产品服务、员工素质、工作氛围等,人企匹配分析)

? 地域分析

(如XX工作城市的发展前景、文化特点、气候水土、人际关系等,人城匹配分析)

职业分析小结:

三、职业定位

综合第一部分(自我分析)及第二部分(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得出本人职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四、计划实施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详细执行计划如下:

本人现正就读大学(研究生)x年级,我的大学计划是……

五、评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1、评估的内容:

职业目标评估(是否需要重新选择职业?)假如一直……,那么我将……

职业路径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发展方向?)当出现……的时候,我就……

实施策略评估(是否需要改变行动策略?)如果……,我就…… ? 其它因素评估(身体、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机遇、意外情况的及时评估)

2、评估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定期(半年或一年)评估规划;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篇5

随着现代城市步伐的加快,交通管理滞后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大规模的项目建设搞好后,更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内容、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安全管理

目录

第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意义.....................................3 1.1 车站安全管理.........................................................3 1.1.1 车站安全管理原则...............................................3 1.1.2 车站安全管理关键...............................................3 1.2 班组安全管理.........................................................4 1.2.1 班组安全管理原则...............................................4 1.2.2 班组安全管理内容...............................................4 1.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意义...........................................5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5 2.1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5 2.2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6 2.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7 第三章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8 3.1 人的因素.............................................................8 3.2 车辆因素.............................................................8 3.3 线路因素.............................................................9 3.4 法律因素.............................................................9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9 4.1加强城市轨遗交通规划、建设、运管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10 4.2制定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10 4.3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推进设备技术国产化..............................10 4.4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0 4.5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11 4.6加强运营设施保泽,提高运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1 4.7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社会”......................11 第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发展的方向..........................................12 参考文献...................................................................13 致 谢...................................................................13

第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内容和

意义

1.1 车站安全管理

加强车站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人员、设备、材料、作业过程、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提高现场自控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1.1.1 车站安全管理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关系千百万乘客生命安全,确保安全是重中之重;二是要把安全管理的压力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统一起来,注意关心职工的正当权益和合法诉求,尽可能满足职工的合理需求。

第二,抓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抓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体现了生产和安全的辩证关系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必须要坚持“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必须要有安全生产的内容。企业的生产、技术、物资、财务以及党、政、工、团等部门的工作范围内,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的工作内容。

第三,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奖惩制度,把思想工作同行政、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在奖励上,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在处罚上,持以教育为主,惩教结合的原则;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可以并处。

1.1.2 车站安全管理关键

第一,落实干部逐级负责制。逐级负责制要求除遇紧急、重大、特殊情况外,实行“逐级汇报、越级检查”的办法。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旨在落实分工负责,是针对领导班子;谁分管谁负责,旨在落实专业负责,是针对车间和机关干部;谁的岗位谁负责,旨在落实岗位负责,是针对广大职工。对安全问题,按其性质实行分层管理:车站领导班子,主要控制超前性、关键性、倾向性和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安全室,主要负责前沿性、基础性、达标性的问题;班组,主要负责岗位性、随机性问题。

第二,实施安全百日考核。安全百日考核为车站大百日考核、班组百日考核和个人岗位百日考核。实施的目的是要将安全工作的要求落实到每个车站、班组和岗位。

第三,细化干部的工作标准。解决干部队伍中工作标准不高、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症结。

1.2 班组安全管理 1.2.1 班组安全管理原则

第一,防微杜渐的原则。小事故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抓小”就是不放过任何小事故和事故苗头,防患于未然,其目的在于防止大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事故,要如实汇报,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过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组织对大事故及以上和认为必要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订防范措施,严肃认真处理。

第二,责、权、利的统一对等和规范原则。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保持班组安全的长期有序可控,首先要保证班组责权利的统一和对等,明确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确定统一考核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奖罚分明。

1.2.2 班组安全管理内容

第一,乘客运输安全:保证乘客在车站和旅行中不发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

第二,人身安全: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和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行车安全:是衡量生产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行车发生任何差错和事故,直接关系到乘客安全,影响企业声誉和城市交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第四,设备安全:是保证运输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必须管好、用好、养护好设备。

第五,防火安全:在站内和列车运行途中,不发生任何火灾事故。第六,防止路外安全:防止进出站口事故、列车撞人、乘客丢掷物等。

1.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意义

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直接关系乘客安全。它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又是城市拥有良好交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符合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过去,由于行车人员工作失职、设备故障、乘客安全意识不强等造成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因此,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乘客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等,以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无污染、噪声小,符合社会环保要求;二是安全性好、便捷,符合出行者的需求。

第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有益于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生产中的应用。把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安全信息化、装备机械化作为保障安全、发展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以安全为轴心、以生产为中心、以管理为重心、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方略,促进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的同步提高。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

2.1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

12月28日8点半起,北京地铁5号线的立水桥站、惠新西街北口站先后出现故障,导致5号线列车走走停停,直到9点才最终恢复正常。

同样是在这一天16时20分许,长春市位于临河街与卫星路交汇处的轻轨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7日中午11时31分,长春两辆轻轨车发生追尾,造成46人受伤,其中两人伤势较重。经过安监等相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为一辆轻轨救援车刹车失灵,撞上停车上客的另一辆轻轨车。

12月22日5点50分,上海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至人民广场区间突发供电触网跳闸故障,造成该区列车停驶,经初步检查,是由于地铁隧道内风大、震动强度高,导致该区间隧道顶部碳纤维脱落造成的短路。

官方资料显示,近两年来,杭州、南京、西安、深圳等城市发生多起轨道交通建设事故,特别是杭州去年发生的“11.15”地铁工程事故,造成21人死亡。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发生的事故也越来越多。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到2015年前后,将建设87条线路、总里程2495公里,总投资9886亿元。而在今年4月至5月,住建部在全国18个城市开展的47个在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抽查中,未办理施工许可证占一半以上,达26个之多。

据了解,此次抽查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也赫然可见,如地铁线路的勘察设计周期长则1年,短则几个月,不能满足勘察设计工作的基本需要;一些工程由于征地、拆迁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滞后,合同约定的施工工期实际上被压缩;一些工程受行政过度干预,设定关门工期,或者不顾客观实际,倒排工期。

不难想象,上述问题一旦出现,今后地铁在实际运营中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2.2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硬件方面突出预防为主的概念。例如,车厢使用阻燃材料,电缆电线也是阻燃的。如果燃烧起来也是能使冒烟,不能着火。站区间工程均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属一级耐火建筑。

在管理方面,2002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此法适用于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单位,理所当然也是用于交通部门,包括轨道交通运输部门。《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寒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1999年12月成立了上海市交通管理处。该部门是上海市交通管理局领导下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行政执法管理,前期专业规划管理等具体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

轨道交通管理处通过制定规章,通过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的综合作用来实现轨道安全管理。其主要职责有:

第一,指导并监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制度的建立,实施;

第二,通过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对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做出修改; 第三,合理配置安全设施资源,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第四,协调各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安全管理的问题。

2.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韩国大邱市地铁事故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火灾。但是火灾发生后,当时有很多安全管理措施不得力,包括指挥调度不当、司机失职、乘客缺乏逃生知识等,造成了灾害后果的扩大。

从硬件设备上来看,我国轨道交通都把安全问题放在了第一位,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防和救的结合。但是从管理角度看,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却还存在一些问题。从1999年和2000年两年中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分类统计看,轨道交通中一般性事故与险性事故的比例为5∶4。从事故原因来看,一般性事故多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安全乘车规则造成的;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此外还存在借车运营产生事故隐患的问题。

从以上轨道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以发现存在于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随着体制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安全监管的范围、人员、规章制度也都在变,这样就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漏洞,出现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安全考核和相关措施不到位的情况。

第二,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缺乏必要的手段,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实施。第三,虽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防灾意识有待提高。

第四,对乘客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大,乘客缺乏发生事故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有关知识。

第三章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

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线路以及法律等因素。

3.1 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据韩国专家和媒体分析,导致大邱地铁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了火灾发生后司机失职行为。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3.2 车辆因素

在大邱地铁中虽然车站上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淋水灭火装置,但是车厢内为了防止触电均没有安装这种装置;此外,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3 线路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3.4 法律因素

在韩国,现行的《消防法》只注重固定建筑和设备,而忽略了交通工具的安全法律政策。同样,在我国现有的轨道交通政策法规中,对安全管理虽有原则的、定性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及定量的衡量标准,也缺少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政策。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快速交通工具,安全状况是其管理水平和各种质量的综合反映。“安全第一”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和首要标准。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除了一些突发性事故外,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有前兆的。为了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以下各方面着手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4.1加强城市轨遗交通规划、建设、运管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

理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前参与到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性论证工作;施工审查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安全强制性条文的审查力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也应将运营安全保障前移,提前参与前期各项安全审查工作。

4.2制定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

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4.3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推进设备技术国产化

设施设备的可靠性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制定统一、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运营设备符合接口的技术要求,切实满足运营的实际需要,为运营安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运营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国产化的推进力度,强化运营设施设备保障,不断提高运营安全质量。

4.4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地铁运营安全需要相应的监控和评估体系来保证。应逐步建立起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营安全评估体系及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在内的大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形成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员工。

4.5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按地铁运营的具体特点,完善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供电等单位沟通联系的地铁灾害抢险救援联动机制与指挥体系。通过演练,达到各种设备与各级员工之间的“联调”,提高多工种共同配合抢险作业的能力及地铁运营管理人员紧急应变能力,同时也检验设备维保质量和应急功能状态。

4.6加强运营设施保泽,提高运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方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白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的系统设备,提高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维修过程中的工时、物料、定额、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维修计划的落实,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维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维修质量,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

4.7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社会”

大力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建设运营安全文化,努力提高全体地铁员工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通过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员工、地铁家庭、地铁乘客,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全员”概念延伸为“全民、全社会”,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的社会”,从而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第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发展的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牵涉到多种技术领域,由多种设备、多种硬软件、多种设施组成的复杂系统。根据国外经验,大型系统全面和完善的安全性、可靠性研究与应用,需要有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并且有专门的工作部门专项负责安全性或可靠性的研究与措施的落实。我国在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同时,必须不断地研究和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大力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建设运营安全文化,努力提高全体地铁员工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通过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员工、地铁家庭、地铁乘客,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全员”概念延伸为“全民、全社会”,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的社会”,从而确保地铁运营安全。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城市轨道将会给崭新的姿态面向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科技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的安全也会越来越合理化,确保城市轨道的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建质防函[2005]74号.关于印发王铁宏、徐波同志在全国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络员会议上讲话的通知.[2]谢正光.北京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讨会.2004.7.[3]卢光霖.广州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讨会.2004.7.[4]周淮.上海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计会.2004.7.[5]戴行信.交通安全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6]季令,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7]周立新.有轨交通线路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8]胡志晖,叶霞飞,蔡蔚.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的适用性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3):62~65 [9]李启荣,黎少其.地铁列车着火时旅客双向撤离的系统保障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3):34 [10]罗一新,熊仁钦,张红波.关于我国安全防范措施的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2)[11]张海燕,李家稳,曾学贵等.高速铁路事故预防措施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3)

致 谢

城市规划原理 篇6

及解决方法

学院:

班级:

老师:

学号:

姓名:时间:

概述:

昆明市,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存在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现在尤为紧张的是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如何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是政府和相关专业的人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研究,提出有效方法协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交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从而为市民营造一个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一个舒适的城市生活。

正文:

昆明市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积15942平方公里,建成区98平方公里,直辖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四个区、东川区和呈贡、晋宁、安宁、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禄劝八个县,人口363万多人。从公元13世纪起,昆明成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内地连接东南亚“古南方丝绸之路”以及四川-云南-越南的枢纽和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云南省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及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口岸。昆明机场是中国五大国际航空港之一,约40条航线国际航线,以及省内的7条航线。昆明的公路四通八达,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以滇池为中心,实施“环湖交通”,实行以往的龟城交通路线。昆明市内现有 沪昆铁路、成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昆丽铁路、昆玉铁路、昆河铁路等12条铁路干支线。昆明市内道路总长10000余千米,京昆高速、沪昆高速、汕昆高速、广昆高速、渝昆高速、杭瑞高速、昆明绕城高速。昆明市现有公交线路290多条,日运量250万人次,共有6951辆出租车。云南80%的运量依靠公路运输,昆明因而拥有多达17个汽车客运站,在2010年新建完成投入使用六大汽车客运站,原来17个汽车客运站调整并优化至这六大汽车客运站内。

昆明市交通存在的若干问题

昆明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圈层扩展”模式,这一模式导致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对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关系这一论题的长期探讨,而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作用关系是城市生长、变化的重要内因,这一点已经成为规划界的共识。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不相同, 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形态。快速私人交通使城市有分散发展的倾向, 而公共交通与慢速交通使城市布局紧凑。公共交通线路站式布局及与步行交通的大量联系, 决定了城市高密度带状、簇状的布局形态。昆明现在的交通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堵塞现象严重。近几年随着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水平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昆明市因交通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加上城市空间的限制,主要是道路需求与土地供给间的矛盾。这种长时间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了城市交通的堵塞拥挤。尤其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堵塞尤为明显。在大都市存在的问题还有:因主城区规划不合理,建筑物密度过大,加上自身的地形因素影响,导致城市道路狭窄,致使人流车流拥挤、交通拥堵;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缺乏,超车挤道导致交通混乱等。

第二、故屡屡发生。着居民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而交通发展的相对落后,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大幅增加,这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十年,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都呈上升趋势。

第三、共交通存在的问题。(1)因为城市的道路规划大多滞后,甚至存在公共交通用地被侵占或改为其他用途等情况,造成了多种交通方式运转之间不能充分衔接协调。(2)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不足。城市中,公交车数量的增长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导致公交车系统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另外,因为对公共交通的调度不够,在高峰期,公交车不能满足市民需求;而非高峰期时又无法有效使用,就造成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第四、昆明处在云南高原山区地带,轨道交通较少,进出物资多数是靠公路运输,这也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路运输的压力,增加了公路拥堵、事故的频发率。

解决城市发展与交通矛盾的对策

第一、展公交系统。公交车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乘行工具,发展好公交系统可大大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如根据城市地形合理规划交通路线,避免交通路线的重复建设、过度聚集;城市交通实施立体覆盖,增开公交线路和车辆缓解上下班高峰期对公交的需求,以分解人流和缓解拥堵;根据城市情况,开辟公交专用路线,路线内只可行驶公交车辆其他车辆不得驶入,以保证公交车行驶速度,提高运输效率,这样可吸引更多乘客,也减轻了交通压力。

第二、制私家车的数量。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即是私家车数量过多。在城市里,私家车往往与公交车互相占道。因此可通过限制车牌单双号来控制私家车出行数量,还可通过提高停车位收费标准控制小汽车数量;另外提高汽车购买的税收、调控油价、严格控制排污指标都可抑制消费者的买车欲望。这样对缓解交通压力也有很好的帮助。

第三、理规划停车。理规划停车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汽车数量却在日益增加。所以停车规划要因地制宜考虑多方因素。无论在城市商业区、居民区或是其他公共场所,公共停车库要结合当地的交通线路和规划来合理设置。如果有条件则可采用立体停车库以减少土地空间的占用。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有时也可适当划定路边停车区。总之,做好车辆停放工作,也是对缓解交通压力的有力支持。

第四、展节能交通。城市要发展就会消耗资源,而交通则是消耗资源的领域之一,所以发展节能交通是对城市发展的巨大贡献。首先想到的就是汽车对汽油的消耗问题。汽油是非再生资源,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则节能环保就必须提倡。另外,加强研究找到节能高效环保的新燃料,如压缩的天然气、乙醇汽油等,以及已经出现的电动汽车。这些都是对节能环保有利的。

在日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地铁电气铁道新干线新交通系统组成了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整体化网络与便捷的换乘交通枢绍,变通换乘方便使得人们不

必出站即可到达全国任何太中城市.由于交通发达城市间的联系变得轻而易举中小城市围绕大城市不断形。在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在昆明,以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两轴是中心城——海口,昆明——晋宁。两带是向东北、东南。推进国内其他城市与昆明的高铁连接,并逐渐向东南亚扩展,完善各个城市之间的各种交通联系。

城市要发展则必然考虑城市的交通。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辅助的关系。只有认真研究,提出有效方法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发展,从而为市民营造一个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一个舒适的城市生活。

文献检索:

《城市发展与交通关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科教导刊

《日本城市交通现代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URBAN PLANNING OVERSEAS 《昆明市未来12年总体规划修编》昆明日报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篇7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与发展, 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用地不断增多, 使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 我国便首次把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法律制度确立下来。然而由于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增长速度过快, 尤其是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计划的实施造成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 相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国内未能有效开展。因此开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广义的环境评价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的方面, 狭义的环境评价仅指环境方面。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任务是由各级省、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当地环境现状和预期达到的环境标准,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检查验收等方式来引导、影响当地土地利用规模和使用方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进行建设项目审批时, 都需要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先, 要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引致的环境问题为导向;其次, 要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引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噪声影响评价以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方面;最后, 要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应, 不同层次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时间尺度、空间范围、详细程度及定量化水平上应当做到因地制宜。

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应放在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的合理性评价方面, 将规划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潜在水土流失地区分布图、草地退化地区分布图、水资源分布图、自然保护区图、湿地分布图等图件叠加, 分析、预测和评价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调整带来的环境影响。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

1、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如图1所示) 展开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第三阶段:报告书编写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确定规划环境影响预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收集的资料包括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 以及环保、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包括自然保护区面积、分布与规划;水土流失区面积与分布, 潜在水土流失区面积与分布情况;水资源数量与分布等) 。

第二阶段: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为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分区, 参与规划方案草拟并制订替代方案, 然后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第三阶段:报告书编写阶段。编写报告或环境影响评价的篇章或说明。

2、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具备明确的科学内涵、较好的度量性的同时, 还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易于从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相关部门资料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有资料中获取, 便于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使用等特点。

目前多采用综合分析法, 即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再运用专家系统对其进行赋分, 然后运用加权法计算并比较结果, 以此判断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好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单一因素的片面性, 能够平衡多个指标;缺点与此相对应, 由于加权必定会在突出一些指标的同时掩盖或削弱一些指标的重要性, 从而影响整体的实质评价结果。

可以看出权值选择是综合分析法的关键, 权值的选择应该根据经验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专家意见进行选取, 权重的条件是当地重点关注的指标。这里将指标对环境的影响划分为5个档次, 分别是正面影响较大、正面影响中等、正面影响较小、负面影响较小、负面影响较大, 并将所有的指标按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归类。5个档次每个档次相差10分, 以零分为基准, 正面影响为正值, 负面影响为负值。通过专家以及经验具体为这5个档次中的每一项指标赋值。

在进行综合评价后, 需要对环境影响的指标赋予了分值和权重,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两者的乘积求和, 得到的结果就是城市土地利用目标对于该评价指标的最终得分。其表达式为: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篇8

关键词:绿色城市;设计原理;规划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6-0052-02

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条件日益提高,我们的生态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为此,“绿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即当前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和谐是绿色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理念,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与有机发展各个方面,强调和谐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笔者将结合个人多年的规划设计实践经验,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绿色理念及其应用问题加以概述。

1 绿色城市设计原理在规划设计实践中遵循的原则

1.1 节能原则

绿色建筑首要遵循的设计原则便是节能,要保证在运作过程中的无污染、无害化,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所选用的建筑材料要保证是容易降解和再生的。同时还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材料不存在辐射、污染等问题,另外材料还需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耐久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2 生态原则

在构建绿色城市的过程中需要与自然有足够的关系,这也充分体现着环境共生意识。生态原则要求在进行城市设计时要注重对周边的植物、树木以及水资源等和人类关系的分析,实现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共生。规划师要充分认识到城市不仅仅是环境当中的一部分,更应该以一种谦逊的态度来对待自然。

1.3 人本原则

城市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城市中的建筑最终的使用者是人类,建筑是人们每天起居生活最为重要的场所,它的品质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与工作质量。所以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重视环保的同时也要重视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4 一般性城市设计原则

绿色城市在设计时,还需要遵循一般性城市设计的原则,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活力,要保证城市具有安全、和谐以及生存延续性等方面的特点;

其次是感知性,人通过与场所的交互活动,获得一定的感受,要在体验城市之后有一种独特的体会;

最后是适宜性,保证空间和人的活动是相互协调的,不仅涉及到物质功能方面,同时还要做好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2 绿色城市设计原理设计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锦绣新城——铜川市保障房集中建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引入了绿色化城市设计原理,保留并利用原有水系,即利用现有以农业灌溉为主要功能的“高干渠”,规划在其两侧布置绿化带并结合水体设置景观小品,形成一条贯穿全区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景观绿带。并在规划区内部设计专类公园(新区植物园),面积 46.94 hm2,公园绿地建设能够满足该地区大容量高密度建筑对空间和自然环境的需求。如图1和图2所示。

首先,因地制宜,规划时,考虑到绿色城市节能、环保、节地理念,保留并合理利用了地域内自然河流和水面开放的空间,让它们能够和区域内部的交通骨架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结构整体。

本次规划设计利用现有以农业灌溉为主要功能的“高干渠”,规划在其两侧布置绿化带并结合水体设置景观小品,形成一条贯穿全区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景观绿带。

其次,规划设计以发展新型居住社区为主要目标,结合铜川地区当地环境、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因素,以多层住宅、小高层为主,高层住宅适量为原则,采取中心公共绿地与组团绿化中心相结合的景观系统,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居住社区。在景观设计时,点、线、面、结合,大面积公园绿地形成“绿心”,贯穿规划区的自然水系形成“绿带”,居住片区内引入水系形成小区内部水体景观。

最后,规划设计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与休闲要求,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绿色居住空间。

在植物配置上,充分注重结构层次和疏密的关系,随着视点的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优美空间。植物选择上注重季相与色相的搭配,充分显示植物的形态美与色彩美,形成安静、优美的休憩空间。创造一个满足人们生活、生理、心理,社会交往及精神需要的高质量的绿色居住环境。

3 心得体会

我国人多地少、城市布局极不平衡,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与城市的发展空间需求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理想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规划会涉及到公平、环境、效率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要想在实践过程当中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是十分不易的,因为效益最优和生态最优的结果往往是不能够兼容的。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规划将会一直处在一个转型期,我国的绿色城市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这些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也包括物质性资源与非物质性资源,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4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绿色城市设计原理在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可以了解到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在进行规划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重视环境的建设工作,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确保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色城市设计需要遵循节能原则、生态原则、人本原则以及一般性城市设计原则。通过实际案例中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绿色城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居民健康、社会经济效益同自然环境的兼容性,需要特别注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且做到利用要节制。

参考文献:

[1] 祝海明.城市道路沿线公共空间绿色规划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 戴德艺.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北京:中国 地质大学,2014.

[3] 杨芊芊.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初步思考[D].北京:北京林 业大学,2011.

上一篇:对成功的认识作文250字下一篇:现行电仪车间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