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育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跨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实用性和双向互动的原则,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对文化的导入,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育论文 篇1:

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是创新德育工作的手段,是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特别是思想品德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和使命的内在要求。为本文对如何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强化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特别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使命。因此,我们学校把如何实施红色文化德育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科研课题来开展研究,紧扣时代脉搏,加强载体建设,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红色故事、红色诗词、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书画进校园、进课堂。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往往重在英语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西方文化的学习、了解等方面,很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中。为适应新形势,我们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并努力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高中教学之中特别是英语教学之中,从而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特别是思想品德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一、渗透红色教育,丰富英语教学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必须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作为教师,我们要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善于把红色教育资源和学科资源进行融合、提升,使其为教育教学服务。比如,我校作为一所百年府学,拥有两种引以为豪的“文化”:一是厚重的学堂文化,二是纯正的红色文化。其中,红色文化更是我校的一张靓丽名片。在百年办学历史中,我校孕育、培养了一批在广西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都很有影响力的革命仁人志士。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有五四先锋、广西第一位中共党员黄日葵,中共六大广西唯一代表、主席团成员胡福田,以及蔡碧珩、胡沛金、高鹏鹍,等等。他们的进步思想、英雄气概、斗争精神、革命故事都是我们在英语课堂上适时进行红色德育渗透的最佳素材和资源。

二、设置适当情景,适时融入红育

我们要与时俱进,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高中英语教师要用全新的教育观来教育、引领、感染、影响学生,激起他们对红色人物的敬仰,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学中融入的德育不同于政治课、思品课、历史课和班会课当中的德育,它是与英语知识教学相结合进行的,必须遵循英语语言教学规律,融思政教育于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当好创设者、组织者、资源准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我们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听好、读好、看好英雄故事,让他们受到革命理想、顽强斗争、艰苦奋斗、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等方面的教育。比如,每逢清明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烈士纪念日,我校都安排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碑祭拜、缅怀、追思;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了“黄日葵”杯征文大赛;组织观看英文字幕的红色电影;经常安排学生到学校建立的黄日葵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一个个为国捐躯、英勇献身的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以此感染、激励、教育学生。然后,在学生们对一些英雄的事迹、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素材积累后,教师适时在英语书面表达训练课上布置学生用英语写好英雄故事。最后,在学校社团创办的英语角上专设一个主题宣讲周:

用英语为“外国人”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我们还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恰当地融入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既把学生引入到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景中,又激发了学生的红色情感,还掌握了英语知识。可谓是德育智育两不误、双丰收。

三、规范学生行为,提高红育成效

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课堂常抓不懈的工作。英语课堂中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新型的课堂不可单一化,形式化,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地盘学生做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踊跃发言。充分体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引导、启发学生在创新思维的道路上前行。切实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红色文化教育为基准,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发展。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创业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重视学生的每一件细微的小事,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动之以情,使之以理重视习惯的养成,从而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课堂。

我们知道,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行为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效果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密切相关。要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内,以插入、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素材为主;在课外,以红色主题活动为主。课内课外互促共进,相得益彰。教师的角色是导演、组织、引导、评价。学生的角色是主动参与、思考探究、积极表达。在这些融入了红色素材的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学生体验了、感悟了、收获了,规范行为养成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提高了。

四、结束语

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要转变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手段;二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言传身教;三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出发,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艺术地融入红色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健全学生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知书达理、身心两健,能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贾冠杰.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张瑞华.英语教学与陕西红色文化的传播[J].鸭绿江(下半月).2019(09)

[5]黄娜.文化育人视角下英语教育融入红色文化的研究[J].经济师.2020,(12)

[6]郑建锋.运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价值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9(05)

[7]李红燕.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J].智库时代.2018(30)

[8]高燕.培育红色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实践探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6)

作者:江富新

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育论文 篇2:

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摘要]跨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实用性和双向互动的原则,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对文化的导入,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文化 语言

[作者简介]王利(1975-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与英语教学。(河北 廊坊 06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廊坊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SBY200707)

[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用以承载和传播文化信息的工具,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延伸至文化教育和英语教育,两者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门语言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敏锐的文化意识、充足的文化积累,是得体、准确地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必备基础。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鉴于英语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有必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在学术界历来有多种定义方法。笼统地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显性元素有服饰、建筑、交通工具等,隐性元素则包括了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学等。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主要是狭义的文化,即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行为标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跨文化教育是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指把目的语的习俗、历史知识、价值观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现代的英语教学,一向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人类学家海姆斯于1971年就曾指出:英语教学要培养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2000年3月,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应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种种因素影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更多关注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更是成了学生关注的核心,这也使与考试相关的技能训练成为教学的中心,文化教育则遭遇冷落。另一方面,文化教育的教学缺乏统一的、成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即使有些教师认识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其教学效果也往往千差万别,不尽如人意。

二、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文化教育导入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优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首先应该遵循实用性原则。由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文化这一概念所涉及的内容又繁多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挑选出最具实用性和普遍性的部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合理设置课程方面,学校应改变原有的“文化课等同于英美概况课”的思路,增加西方文化入门、中西方文化比较等课程,并根据教学重点和难易程度,对这些课程进行系统性的安排,穿插在英语教育的各个阶段。文化教学不能是空中楼阁,没有目的和边界的内容,因为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和方向,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目的性也非常重要,但文化教育的教学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应在精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授课内容而定。

2.加强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二是对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母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因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习者的背景和特征。所以,英语教学在导入目标语文化的同时,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元素——母语文化的导入。任何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的时候,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要想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也要注意提高他们的母语文化意识和文化素质。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必要因素,目的不是使学生的思想西方化,恰恰相反,母语文化的输入,才能真正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平等的,没有一种文化是优越于其他文化的,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不同文化之间还是存在某些共性的。这是跨文化交流得以开展的基础,因此,学习西方文化,绝不是否定中国文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交流越来越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英语也因此成为多向、多元的交流工具,人们利用英语,不仅是和美国人及英国人交流,还要和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交流。传统的英美文化输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跨文化意识,不单指对目的语文化的认知、了解和掌握,还应加强对目的语与母语文化差异的理解,英语作为一门被广泛使用的语言,不应只承载文化输入的任务。在与他人交际时,还要承载起母语文化输出的任务,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文化理解和文化宽容。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中国文化的输入,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塑造出真实的语境来方便学生的语言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化的双向互动。

三、提高学生文化敏感性的方法

1.创造文化语境,确立学生主体。教学思路体现了教学的指导思想,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最终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思路是以词汇和语法为主,辅之以大量的书面练习。这种教学思路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强化自身文化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对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的新要求。这就需要他们舍弃惯有的词汇+语法的教学方法,认识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出真实的语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倾向于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思路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基础知识扎实,语音语调准确,词汇量较大,应试能力较强,但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对语言学习者的要求,需要对其加以改革。同样的词汇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关注的是词汇的发音和搭配方法等,而新的教学思路,则强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克服文化差异障碍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重点词汇时,必须分析它们的特定文化背景,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创造出真实自然的文化语境,以方便学生学习,使他们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学习主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演示、采访或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材背景入手,多种角度渗透。文化这一定义所涵盖的内容错综复杂,如果没有适合的切入角度,学生在纷繁的话题中就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正如上文提到的,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文化一般是狭义的文化,主要包括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内容,教师应从中找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能体现出中西文化差异的话题。对此,教师可以从教材的背景中,发掘出与文化相关的资料。那些题材广泛、内容新颖的课文,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如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维信仰、社会习俗等。挖掘这些课文背后的信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积累,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交际技巧,包括非语言交际,教师都应适当涉及,挖掘背后的文化含义,以加强文化知识的渗透。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良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教师是教学的中心。简单的教学工具,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很难创造出真实的语境,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另外,由于教学手段落后,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是不能很好地进行文化教学。因此,有必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技术。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用声音和影像技术来辅助英语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强他们的直观了解,使他们尽可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学习。其次,在网络化的今天,网络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积累文化知识;利用网络,创造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困惑,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思想;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可以把有用的材料放到网上,和其他人分享,共同学习,分享经验。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异国他乡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展第二课堂,提升文化积累。鉴于文化知识的既广又杂和教学时间有限,笔者认为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正确合理利用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还可以迅速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以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周、文化月等交流活动,邀请外国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文化,或组织文化专题讲座,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另外,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体会文化差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还要引导他们进行与文化相关的实践,如开展社会调查、撰写与文化相关的论文和报告等。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原版电影,听英文歌曲,等等,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为解决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本土文化缺失的问题,在鼓励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通过适当的活

动,来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如观看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节目等,以增加他们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条件对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的今天,英语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应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加强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导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尽量消除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如此才能真正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消解学生的跨文化交流障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达到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申沁.母语文化导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多维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作者:王 利

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育论文 篇3:

新就业形式下如何开展高职英语教育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和社会的希望与责任,在高职院校内开展的英语教育也备受重视。在新就业形式下,为了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要积极地开展好高职英语教育。该文以实际的高职英语教育现状为基础,对高职英语教育进行分析,探讨新就业形式下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职英语教育,促进高职英语教育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与实际语用能力。

关键词:新就业形式 高职英语 方法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就业者,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国家与对外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日益增加,英语作为世界第一的通用语,其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培养出专业性、应用型的英语专业人才是我们高职英语教育的重要责任与义务。所谓新的就业形式,是指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着重点不应当仅仅放在理论知识或者纯书本的形式上,而是应当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要具备实用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流利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这些是新就业形式下高职英语教育需要进行重视和开展的重要任务。

1 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

1.1 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运用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与我们普通的高等院校的教学侧重点不同,它在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社会型、应用型人才,所教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是要进入一线工作的人员。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利用英语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财富,去完成好自身手头上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偏向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具体的实践运用,比如在英语教育中设置了大量的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语法课等,这些课程大部分都是单一地进行学生单方面的提高,并没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们都在拼考证书、考试、学分等方面,忽视了自身在口语、表达、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而纵观实际的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以等级证书为参考进行人才的筛选,所以这样的导向容易导致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我对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忽视,而这些学生往往毕业后很难适应实际的社会工作。

1.2 大同式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进入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都是一些中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教师更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并非如此,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赶课时,上完课就走,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每个人的不同水平,所以这就容易导致教育效果不佳。这种大同式的教学模式容易泯灭学生各方面的天赋,比如有些同学口语好,却没有得到及时的锻炼和培养,而有些同學在写作方面天赋很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缺乏写作的机会等。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同学习惯于教师的单向传授和思想灌输,总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没有形成自身的学习习惯。所以这样种种的因素结合,导致了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高。

1.3 教学环境和教师角色的扮演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中,其文化教育氛围显然是不太够的。英语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言水平与能力,以便增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选择中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实际的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其教学环境没有给学生带来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人只有确定好自身以后的方向位置才能有好的基础和方向进行拼搏。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不明白自身未来的方向,容易变得迷茫,甚至懒散。这样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各方面成长。再者,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师的自我定位也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课讲完就可以专心地搞科研、搞自己的业绩了。殊不知为人师,一定要对学生负责任,教书育人才是我们最为根本的责任与担当。

2 新就业形式下如何开展高职英语教育

在新的就业形式下,社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拘泥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输入,更是在于实际的语用能力和高技能运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高职院校培养的英语教育人才主要是为了能够让这些学生将自身所学应用于工作生活之中,以此来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该文根据实际的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现状为基础,探讨有关新就业形式下如何开展高职英语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

2.1 明确定位和方向

在新就业形式下开展好高职英语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高职英语教育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高职英语教育应当以就业、职业性为自身的教学方向和目标。因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场所,理应结合社会的各种需求性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如此可以有效地保障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就业竞争力大,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2.2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高职院校英语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在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他们具有高水的语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所以要在培养他们丰富的英语语言基础能力和理论的同时,还要附加实际的教学进行应用。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定期的微格教学、自我模拟课堂、微课堂、听课等实际课程来帮助他们进行理论应用化,在实际的交流与互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

2.3 创造氛围,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想要开展好英语教育,必须要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们融入其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在新就业形式下,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起一种就业意识,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创造氛围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此外,还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作用性非常之大,教师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可能性。因此教师应当树立一种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满怀教育激情地去辅导学生、教育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可以“一刀切”进行大同式教育。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就业形式下开展好高职英语教育不仅是我们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呼应,更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最好选择。为了适应新就业形式下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一定要学会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可过于偏重于理论教学,还应当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自身的能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还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学生加以辅导和帮助,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保障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史维维.根据当前高职发展趋势.推进高职英语课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237-238.

[2] 崔冬梅.浅析高职英语教育发展趋势[J].现代交际, 2018(5):163-164.

[3] 吴方芳.新就业形式下如何开展高职英语教育[J].智库时代,2018(38):215,217.

[4] 范跃芳.根据当前高职发展趋势 推进高职英语课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48-49.

作者:李娟

上一篇:镇上半年党委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