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学科非常重要,它是学生释放个性的舞台。教师要遵循初中美术学科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平台,从而开启学生的个性之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个性飞扬。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论文 篇1:

浅析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

[摘 要] 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审美个性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的效果是最大的,它的任务也是很重的。因此,我们美术老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当做我们的教学核心,贯穿于我们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做到保持学生的活力。

[关键词] 个性;审美发展;美术教育

从当下来看我国在美术教育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像学生社会性培养高于个性培养的思想、一些教学模式等方面因素仍然非常严重的制约着学生审美个性发展,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已经成为现在相关工作人员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的一个。我认为老师要掌握一些独特的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加大老师与学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交流,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良好的创新思想、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也往好的方面发展,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最后让他们在审美个性方面也得到发展。每个人的审美感觉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一定的规律,在审美教育方面还有很多问题等待大家去解决。下面即将针对当下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研究中这些现象,从美术教学过程与学生审美个性培养的关系、审美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良好审美个性心理的形成、美术教学发展学生审美个性的方式和思路等一些内容,对美术教学中审美个性的培养进行以下研究。

一、审美个性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美术个性的概念

审美个性就是说我们人在美术的审美活动中因为身体和心里上的不一样表现出来和别人不一样而且比较平稳的个性特点。从人的个体发展来讲,审美个性是我们人人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个性主要由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能力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些美学家对审美态度都有一些一样的解释,一个心理学家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的概念来诠释审美态度,就是审美主体一定要和实用主义之间要有拉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个心距离的大小是多少,不好准确的说。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审美态度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要有一个空明的心境,即审美的心胸,这种说法比较文学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用美的眼光接受美的事物。

审美心理能力包括审美在注意力方面、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对审美的感觉、审美知觉能力对审美的知觉、对审美的联想、对审美的理解等一些方面。审美心理能力是一个人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每个人审美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的一个方面。它是随着人的不断发展,受到来自外界的环境、教育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二)审美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要学会尊重每个人的审美个性,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是目前教育理论的最基本的理念,这是由每个人所处的地位和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由于个体审美差异形成的审美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具表现。历史上的许多画家都是审美个性非常鲜明的例子,文人画家沈周、文征明、徐渭、八大山人,他们所处的时代与个人遭遇造成了他们风格迥异的画风。梵高的艺术有着强烈的个性,奔放的激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融合为他粗犷的笔触,炽热的色彩,形成了他独特的充满生命力的艺术语言,使他在现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现代艺术诸流派的先驱。大画家需要很强的审美个性,作为我们普通人,审美个性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当人们的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审美喜好达到一致时,社会将是一个毫无生机的社会,将会失去它丰富多姿和广纳包容的特点,每个个体也失去了他不同于别人的独特性,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都将受到怀疑。诚然,这只是假想,但却也从反面说明独特审美个性对于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尊重每个人独特的审美个性是审美个性发展的关键。

二、美术教育发展学生审美个性的途径与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差异

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画画的材料越来越多。在学生的美术绘画与创作中,也能清楚的看出他们想表达的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想象,反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很好的表现。这教会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做到坚持鼓励学生在作品中有自己的东西,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要他们大胆地去发现、去表现事物,多画自己喜欢在意的东西,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的画往往都会有一些不足,却能反映出学生的真挚的内心世界。也体现出他们的审美差异,对此,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审美差异。

(二)师生关系对于审美培养的重要性

以前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师只扮演教的角色,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麻木地接受老师所教的的一切内容,对教师所教的一切没有反抗,只是接受,样接受知,完全不存在独立性。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形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关系也从而形成。在学习中,大家应该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教师去引导,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就会使每个学生的想法、态度、思路不同,从而也就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作品。在一个美术教师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最重要主题,而且以这个为示范进行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充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让学生更加热爱艺术,从而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画画特色。

(三)寻找适应学生审美个性发展的方法

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美术审美个性是人各方面个性的一个小部分。美术新教材有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特点,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要考虑到学生身心的发展,分好主次。注重情感的交流,这个世界是人们依照一定的美的规律创造的,而且也依照美的规律让自己发展的更好。在美术教学和对学生审美教育的评价过程中,最好要做到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各个层次多方面的发展性评价原则,从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采用的方式、评价运用的媒介、等一些方面要突出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评价方面的多种功能,把美术评价看作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发展和美好个性的形成,教师在平时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实施探究式学习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让审美教育成为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真的体会到美的好处,把学生带到审美的境界中去,使他们顺其自然的创造,最后去实现美术的审美价值。

一个人个性的不同就是他区别于大众的因素,不同的个体生理条件会受到个人、家庭、环境、教育等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审美个性作为一个人个性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再审美前期起到主导作用。只有将审美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和美术教育紧密联系起来,美术教育才会更好的发展。从目前来看美术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透过对美的看法和感知,再去发现美、创造美,让大家在提升自己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受到心灵的启示、情感的陶冶和性格方面的发展。注重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为了这个方面各方面都要不停地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冬.论当前高校审美教育与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J].美术大观,2011,(5).

[2]杨同淑.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浅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5).

[3]周刚.试论美术教育与个性发展[J].美术大观,2004,(10).

作者简介:王威(1977-),男,汉族,吉林集安人,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王威

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论文 篇2: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

摘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学科非常重要,它是学生释放个性的舞台。教师要遵循初中美术学科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平台,从而开启学生的个性之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个性飞扬。

关键词:初中美术;个性培养;研究

引言

初中美术教学兼具创造性和自由性,对于培养学生个性特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美术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美术要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利用其学科特点,全面调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形成自主性、独特性、养成创造性思维和品格。

1初中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个性培养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的特长、性格特点等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将个性培养理念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挖掘学生想象力。纵观古今,国内外许多知名艺术家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至今颇受世人赞誉。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难以发挥想象力,缺乏创造灵感。因为个性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注重个性培养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认识自我价值,帮助学生自我完善。重视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掌握了基础的美术知识后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美”,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

2初中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的思路

2.1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平台

初中生的思维活跃,自我表现的欲望极其强烈,教师可通过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让学生在主动思索中展示不同的个性特点,尽情地展示自我。美术教师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抓住学生想展示自我的心理,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调动他们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外国肖像画赏析》的内容时,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之前,我们大家了解了肖像画的由来以及早期肖像画的作用,赏析了摄影术发明以后各种不同风格的肖像画,那么如何观察人物的五官,体会五官对人物性格以及内心精神世界起到的衬托作用呢?接着,给学生欣赏几幅五官的范图,然后提问:你们对这几幅范图有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问题,每一位学生都阐述了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在介绍几幅作品后,教师接着提问: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引导学生在画画时做到精神集中,适当调动自己的情感。学生可以选择画个人情绪,画人物的正面或者侧面,画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也可以采用夸张或变形的手段表现对象特征。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于一笔一画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此外,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不足之处,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不足,同时激发创作灵感,培养独特个性。

2.2因材施教

初一学生的学习还未定型,此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将会伴随学生很长的时间,甚至是一生。俗语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说。这里的本性就是指个性,接受的孩童教育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特点。而美术教师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师,美术教师因课程安排,更能与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更容易发现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错误、缺点。个性培养需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积极的去展现自己,这样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学习的弊病,并因材施教。因为学生条件不同,不同学生的美术功底也不尽相同,这是老师就需要做到统筹兼顾,或者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允许学生恰当使用线描、素描和色彩等各种方法进行练习。教师在对学生自主创作指导后让学生充分发挥,再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放缓或者加快课程,很可能会耽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如果把学生分做三部分,这个会让大多数学生能有个好的学习程度,再细分学生某方面能力的优缺点。例如,有的学生理论研究很厉害,但实际操作却不行了,而有的素描很好,但绘图却不好,针对性的辅导能更好的让学生成功。

2.3营造轻松、温馨的课堂氛围

相比沉闷、枯燥的课堂环境,学生更喜欢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通过有趣的课堂导入、教学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剪纸时,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前通过多媒体播放剪纸有关的纪录片或动画,并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自己对剪纸艺术进行定义,避免僵化学生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传授剪纸的基础技艺之后,以学生个人的形式进行比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对学生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创作思路,有利于美术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2.5采用个性化评价手段

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作品的评价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由于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存在知识和经验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判断和评价标准。同时,受性别、生活经验、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性格差异,如果采用“一刀切”教学评价方式,势必会扼杀学生个性天赋。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评价,尊重学生个性见解,理解学生个性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创作,这对于培养学生个性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不同地域的刺绣”为主题,让学生自主了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的不同特点。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刺绣的材料,让学生收集整理不同地域刺绣的学习资料,使学生对刺绣这一民间艺术作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资料,并展示一些刺绣作品,使学生更好掌握不同地域刺繡的不同风格特征。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个性化评价手段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从更全面、系统的角度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促使学生积极改进。运用个性化评价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有关刺绣的教学活动,进而活跃了教学氛围,提升了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并鼓励不同性格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展现自我;教师应培养学生个性,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个性发展研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和机会;教师应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要利用美术这把金钥匙,打开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冯杰.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个性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12.

[2]王丽丽.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的方法和研究[J].中外交流,2017(42):153-153.

[3]马丽.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发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7).

作者:宋鹏云

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化培养探讨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是符合小学美术教育发展需求的,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驱动力。教师要真正意识到个性化培养的关键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落实小学美术教学。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 个性培养

核心素养分为基础文化、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整体表现为人文内涵、科学文明、会学习、健康生活、承担责任、实践创新六个方面的素养,每个素养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弥补、互相推动,在不同的氛围下整体发挥作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属于一种宏观引导观念,从观念落实到学生身上,还应该把学科作为渠道。所以,从科目的角度出发,剖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关键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存在的不足

1、美术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

美术是一门开发学生个性和特色的课程,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指引的作用,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其他有创意的一切进行互动教学,指引学生更深入更透彻地创作。但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受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掉和学生互动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都是自己想要表达的,缺少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學生有时候理解不了老师想要传达出的教学意义,让这堂课只是老师的个人表演。同时,没有师生互动,学生感兴趣的点被抹杀了,教师不知道学生的闪光点在哪,就不能进行专门的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度。而且,通过对美术互动教学和不互动教学进行研究对比,我们发现,经过美术互动教学的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力和兴趣程度都比不互动教学的学生高出很多。

2、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想象力

创造力是人类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相对而言,艺术应该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同样一个事物,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是在统一教学下,学生失去了自我分析、自我想象的能力,变得统一化。同一事物,教师教授统一的画法,强调掌握理论知识和画画的技术方法,根本不在乎学生有什么想法,磨灭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逐渐失去创造力。

3、美术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干预较严重

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有些美术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并不明确,认为只要完成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不需要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模式就会落后,内容片面化、形式化,缺少特色。学生在学习中也是一味地听,不去理解和思考,创造力和想象力被禁锢,甚至还会受到批评和质疑。小学美术课,应该是轻松自在,培养孩子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通过对课程的设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美术的能力。但是,在现代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干预比较多。要让学生在规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作业,不需要学生过多的理解和创作,学生个性特点根本不能突出,作品几乎千篇一律,完全按照教师的想法和要求进行,目的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自己所具有的美术知识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体现出学生们不同的想法和想象力。否则,学生个性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例如削减作用,兴趣低下,创造力降低等等。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的实施对策

1、教给学生审美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审美层次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审美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层次。比如: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制作新年贺卡,通过作品可以看出,有的学生非常用心,突出自己的创意。也有的学生制作的贺卡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含义。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有的放矢,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对色彩、线条等的把握,把每个人的美术作品的特色突显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主见,思想纯净,没有任何别的杂质。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保留小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看待问题,通过画笔,展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特点,不断鼓励和激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创作,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质。比如,在教学《流动的风景线》一课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对画作中环境、场景、人物等方面的引导教学,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对家乡不同方面的描写展现出对家乡的热爱,表达出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然后通过对作品中色彩、创作手法的分析等美术专业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学会多样的方法进行创作,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热爱美术。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小学生其实都很喜欢涂涂抹抹,写写画画,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只是注重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态度。不仅不能激发和培养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甚至还会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偿失。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通过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例如小学美术教材《好看的装饰课》这一课中,课前要准备大量可供学生欣赏的、生动丰富的装饰画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真实感受到课程的主题,能够第一时间通过实质教学课件进行理解,学生在视觉、触觉双重的刺激下,更能激发起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有助于美术学习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4、塑造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

完善健康的人格是美术素养的基础。而美术是一门让人身心放松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让自己情绪放松,心情愉悦。小学美术目标指出: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对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精神生活、文化素养等人格各方面尽心培养。学生在心情低落时,通过美术创作把自己的情绪抒发出来,让心情变得放松;在心情愉悦时,通过美术创作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到别人,让人格更加完善。比如:在《水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出自己风格的画作,宣传节约用水。然后学生通过作品观赏,进行评选,互相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还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在对学生作品进行品评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作品介绍,然后其他学生说出作品中值得学习和不足的地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分析,学生个性突出的地方,要给予肯定,不足的地方,要进行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在美术核心素养中更加突出。

个性化的美术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更明显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摆在第一位。这需要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思路,认识到学生的个性与喜好要重点培育,使学生具备价值观与审美观,展现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美术的个性化培育逐渐变得重要。我国美术学科的个性化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美术的个性化培育是一种新时期的趋势,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曾 娇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愉快教学”策略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6):139-140.

[2]时 光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愉快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 文摘版00056-00056.

[3]苏晓萍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作业预设与调适》[J] 艺术教育 2017(12):109-111.

[4]周傲南《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 2017(18):148-148.

(象山丹城第五小学 浙江宁波)

作者:聂丹宇

上一篇: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年县妇联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