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学校办学质量较差,导致当地贫困人口缺乏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和技能。通过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专业设置与地方民族特色产业不匹配,职业教育在当地的认可度很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等发展困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论文 篇1:

“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

【摘要】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给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情况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广西毗邻东盟,又有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支撑,受政策的影响和支持力度也比全国大多数省份要更大一些。本文用真实可靠的数据阐述了现在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现存在的规模困境、发展不平衡的困境和教育质量上的困境。然后从经济上、社会上等各方面分析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广西各行业都得到不少发展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却有如此困境的原因,同时,列出即使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来说暂时有相当的困难,然而由于“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也同样存在着令人欣喜的地方,最后对于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给出依托东盟发展、利用政府平台采集更多资源和通过社会的团体参与壮大自身力量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困境;“一带一路”政策

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执行,对西部地区的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而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国民教育的支柱,也是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然而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的发展却出现了相对的下滑,至少来说,十年前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辉煌——招生大大超出计划,以至于没有教室和宿舍腾给学生的光景早已不在,虽然广西政府一直对广西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予以重视,但是目前来说,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

“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广西与东盟互动增加,在文化教育上的往来也逐渐增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市场也因此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停滞不前,表现出来的现象主要是数量和质量的不高,甚至是一年不如一年。

1、广西中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困境

近5年来,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数,和招生人数都在逐年下降,其中学校数从2010年额357所下降到2015年的280所,年均下降12.8所,也就是说,广西近5年来,平均每年就减少近13所中职院校。招生数从2010年的809508人减少至2015年的736360人。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的广西教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来说,2015年中等职业在校生人数应达到87万人,而本来2012年已经完成的目标由于在校生人数的倒退,距离目标来说,相去甚远,这样的差距值得我们去反省。

2、广西中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困境

整个广西地区一共有262所中职学校,在校人数约78万人,平均2987人一所学校,而拥有中职院校学校数最多的地区是首府南宁,一共77所,其次是桂林市,一共35所,最少学校的地区是防城港市,仅有3所,与学校数最多的南宁市相比相差了74所。广西各地教育资源占有数的区别相当大,而且利用率也有相当大的区别,个别地区学校很多,就读的人数很少,个别地区的就读人数很多,但学校很少,因此,教育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

3、广西中职的教育质量困境

生师比反映的是一个学校中教师团队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从中大概能够了解一个老师的工作量的大小,因此生师比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很重要的指标。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基本没有学校达到“十二五”的标准,生师比下降也是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困境。

二、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经过数据调查与分析,不难发现,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产生的原因并非偶然,本文将从教育投入、教师年龄老年化、社会观念以及行業缺口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1、教育投入

广西的地理位置毗邻东盟,从位置上来说,是中国前往东盟的“大门”之所在,也因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家对广西的重视程度日益上升,拖入各行各业的经费也逐年上涨,然而,广西近年来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却有两个特点,首先是教育投入低下,其次是各个地区的教育投入不均衡,前一个问题导致了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缓慢,跟不上其他地区的应有水平,后一个问题则导致了广西各个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发展不平衡。

2、中等职业院校教师老年化趋势

尽管因为“一路一带”“北部湾同城化”等国家政策的支持,广西的发展越来越好,许多优秀的年轻学者都愿意前往广西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就目前来说,广西中职院校的教师近几年来程老年化趋势增长,2015年与2014年相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51-55岁的人数在增加,增长了19.84%,其余年龄段的教师人数都在减少,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人数降低了2.88%,41-45岁的教师人数降低了0.06%,46-50岁的教师人数降低了1.60%,56-60岁的教师人数降低了0.42%,61岁以上的教师人数降低了17.65%;

老年化教师虽然有教学经验丰富、学识较渊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弊端,比如惰于接受新鲜知识、缺乏教学热情以及体力精力不足的缺点。51—55岁人群的教师人数的增多,而其他年龄层的教师人数下降的趋势会导致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教学质量容易下降,教学质量下降的结果则会导致招生规模的缩小等系列弊端。

3、社会观念因素

广西的经济在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地得到发展,但是短期内却改变人们无法对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看法。传统的社会观念因素让中职教育在大众的心中变得无足轻重,高考的逐年降分、社会对中职教育根深蒂固的观念、中职毕业生在市场招聘中的劣势地位、以及国家强力推动高职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的现状。使得中职困境越发严重,甚至难以翻身。

(1)高考的逐年降分

自从2010年开始,广西的一本二本三本各个批次的分数均有所下降,到了2015年,二本和三本分數合并,分数线甚至比不上2014年的三本分数线高。专科线更是进一步降低到直到180分。在高考普遍降分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能够就读大专高职甚至是本科院校的几率大大提高。比较中职学校的学习和高职的学习甚至是本科的学历,无论是市场认可度还是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无疑是后者更有优势。因此,接受高中三年教育之后再进一步深造变成了更多人的首选也就并不那么让人意外了。

(2)社会对中职教育根深蒂固的观念

由于十年前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有过一段辉煌的时光,那个时候的广西中职教育一度红极一时,据2004年光明日报的报道:“据自治区教育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1日止,广西部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就已招收学生6.9万人,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地增加。据自治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培训就业处负责人介绍,广西技工学校的招生从1999年开始,就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今年更是特别火爆。截至9月6日,广西技工学校的招生人数已经突破2.6万。”这段时间的扩招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升,因为学生数量的过多,导致了教室使用率的紧张,同时,实验室和设施设备的供给也不足,人数的增长也对学生的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又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因此毕业生的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也不难预见了,社会因此也对中职学生不那么友好了。

4、社会职业缺口正在被填充

近几年来,由于“一带一路”政策上的需要,广西在交通运输行业、通信类的行业上的人才缺口前所未有的大,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并不是那么的稀缺了,高收入行业的缺口也正在被受过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才填满,而一些低收入但比较稳定的行业则成为了中职教育人才的最终归宿。通运输类行业一直都维持着不错的高增长,主要是归功于广西近几年来由于依托东盟的发展,又有“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不断地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好几条高铁线路已经开通,广西首府南宁也即将开通地铁,人才缺口依旧庞大。而前三甲的加工制造和信息技术行业已经在一直下落的颓势之中。

三、广西中职教育困境中的机遇

虽然表面上看来,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十分的严重,然而,广西作为我国中西部发展潜力巨大的一个省份,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广西发展的后劲不可小觑。因此广西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依旧被看好。

1、教师质量的逐步上涨

虽然前文说到,广西中职教育的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的趋势,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广西中职教师的结构同时也在呈现越来越高水平化的发展趋势。2015年与2014年相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人数下降了30.43%;硕士学历的教师增长了10.78%;本科学历的教师增长了0.17%;专科学历的教师下降了11.09%;高中阶段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下降了10.83%。其中,博士人数和硕士人数的增长是令人鼓舞的,而本科学历的教师依然占据着中职教师学历结构的大多数。本科以下的人才逐渐减少。总体来说,中职教师的学历这几年来越来越高,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能力越强,则在教书育人方面也会更加的优秀,基于此,广西中职教育的未来值得期待。

2、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西南出海和与东盟连接的国际大通道,不仅承载了本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更担当着维护边疆稳定的职责。近年来,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快速,GDP年均增幅较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目前,广西不仅需要高端的管理型人才,更急需具有极强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职业技术型人才。对于青壮年的劳动力,让他们接受适当的教育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虽然说现阶段许多岗位正在被填补,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涌现出更多的岗位出来,不同的人才适应不同的岗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培养自己的人才,打造自己的天地。

四、对策与建议

综合了广西中职教育的困境、原因和可以发展的机遇,要使得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依托东盟的合作发展

广西是中国毗邻东盟的一个省,肩负着目前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中建立和东盟邻国发展友好伙伴关系的重要任务,而这个任务明显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机遇,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果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发展必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目前来说,中国的职业教育与东盟的密切合作已经初步,比如在2014年9月份的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职业教育首次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议程,并且成为了这一次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次交流周会议上签署了18个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项目。

贵州方面因为举办交流周的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和东盟国家建立了许多联系,给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基于已经搭建好的更加完善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平台,对于东盟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以及人才需求方面有更深层次上的理解,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如果和东盟展开教育上的合作,必然有其他地区享受不到的好处和优势。

2、利用政府平台,吸收多方资源参与

诸如经费、实训基地、实习机会等资源短缺是制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瓶颈之一,而吸引多渠道的职业教育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政府可以通过树立典范,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如对每年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并取得突出成果的企业,政府可设立奖项,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更新企业观念,让企业意识到参与职业教育不仅是义务,也十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除增加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支出外,还需要用各種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公民个人以及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并对这些资助和捐赠给予配套资助、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支持。

此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国际化。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非义务教育必然放开。广西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国外资源,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同时促进职业技术人才市场的国际化。

3、增大社会团体的参与

社会团体是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其中,行业协会是行业性社团中的一种,是由同行业经济组织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也是社会团体中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由于自身的组织特性,行业协会对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职业资格的界定更有发言权,其是政府和企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纽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一带一路”政策上的支持,以及国家对广西的重视度的上升,广西社会组织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高于全国每年5%的增长速度。截至2015年1季度,据广西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统计,在广西各级民政部门登记和备案的社会组织有2.1万多个。这些社会组织不仅给广西带来了成百上千亿的投资,还吸纳了近10万人就业。

这些社会组织承担了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目前广西全区兴办了4500多所民办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博物馆、艺术馆、研究院等,已成为当地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社会团体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校企合作,企业内部培训机构。

【参考文献】

[1] 秦 斌. 广西教育事业数据分析[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2] 刘 昆.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再度火爆[N]. 光明日报, 2004-09-11.

[3] 郎艳林. 教育交流构筑长远合作基础——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综述[J]. 当代贵州, 2014,9(26):23-25.

[4] 王 峰. 广西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 广西南宁: 广西大学, 2012.

[5] 于小淋.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资助问题研究[D]. 广西南宁: 广西大学, 2012.

[6] 江 波. 社会组织参与广西职业教育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14,26(4):70-76.

【作者简介】

刘源(1990—),男,汉族,广西桂平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刘源 金鹤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论文 篇2: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学校办学质量较差,导致当地贫困人口缺乏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和技能。通过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专业设置与地方民族特色产业不匹配,职业教育在当地的认可度很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等发展困境。需要紧扣地方民族特色产业来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师资队伍;云南省怒江州

2017 年 6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他在会上明确提出:“脱贫攻坚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深度贫困的区域“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于一体”,主要是一些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包括西藏、四川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怒江州、甘肃省临夏州等地区(简称“三区三州”),以及一些深度贫困县和贫困村。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学校办学质量较差,导致当地贫困人口缺乏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和技能。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特定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为获得从业资格认定做准备的教育,它能够精准对接就业,对消除因就业胜任力薄弱所导致的贫困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职业教育将为每一个走向工作岗位的社会个体尤其是贫困家庭成员提供职业培养机会,为其成功就业助力提能[1]。基于此,课题组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怒江州职业教育概况

怒江州全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辖4个县(市)、29个乡镇和255个村委会,总人口54.4万人,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特征于一体的自治州。怒江州下辖的4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截至2018年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2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2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56倍,是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17倍。怒江州属于典型的民族“直过区”(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全州29个乡(镇)中,有26个属“直过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5年,目前仍有40%的少数民族群众不会讲普通话。

目前,怒江州仅有2所职业技术学校,即位于泸水市的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及位于兰坪县的兰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福贡县和贡山县均没有开办职业技术学校。

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72年。该校现挂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怒江开放学院、怒江州技工学校三块牌子。截至2018年12月,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195人(其中五年制大专1001人、中专1209人,技工597人,开放学院388人),有缅甸籍留学生82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74人,生师比为18.3∶1。专任教师中,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者163人;高级讲师61人,讲师64人,助理讲师49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0.94∶1,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0.35∶1。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75人,38位教師具备职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3%。目前,学校全日制专业20个,其中,中专层次有护理等10个专业,技工学校有计算机网络应用等4个专业。专科层次有开放学院护理专业,五年制大专有与保山学院联合办学的学前教育专业,与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的护理专业,与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的会计专业,与德宏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兰坪县职业高级中学于1993年成立,挂牌在兰坪县教师进修学校。1995年,政府征地74亩,新建兰坪县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位于兰坪县城区金江路园丁小区。1998年2月迁入新校址,2009年4月更名为“兰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兰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目前主要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电子电工4个专业。截至2018年底,兰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为3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9人),国家开放大学兰坪教学点学员33人,2018年招生人数为122人。因学校办学条件有限,起步晚,师资队伍整体偏弱,专业教学能力不强,加上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不高,每年都有部分学生流失,巩固率一般保持在75%左右。

二、怒江州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与普通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契合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2]。职业教育见效快、针对性强,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最有效且直接的手段[3]。对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来说,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当前怒江州职业教育的发展比较滞后,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民族特色产业不匹配

从农民自身的发展需求来说,新一代的农民已经逐渐失去父辈对于土地的依恋情绪,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倾向,从而导致职业技术学校以农为主的专业基本上面临招生困难,招生规模滑坡现象严重的困境[4],而这种现象在怒江州表现得非常明显。怒江州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明显与地方民族特色产业不匹配,涉农专业较少。由于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与地方民族特色产业的关联度不高,导致其对学生、家长和社会都缺乏吸引力。

怒江州产业以农业为主,当地政府目前重点扶持的是草果、特色养殖、中草药、蔬菜、砂仁、核桃、漆树、花椒八大产业,同时还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着力解决农副产品产销不对路、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此外,怒江州还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和民族节庆品牌,大力建设民族旅游文化村,培育民族旅游文化经营户,加快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农贸市场改造和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在目前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开办的专业中,有1个与第一产业相关,有5个与第二产业相关,其余均与第三产业相关。但是,与第一产业相关的是“园林技术”专业,与当地大力发展的地方特色农业关联性太低。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虽然开设较多,但是与当地需要大力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民族文化旅游等产业实际上的关联度也不高。

兰坪县当前大力发展的是高山杂粮、特色经济作物、山地畜牧、生态林业等特色农业,加快光伏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澜沧江300万千瓦水电开发带,优化升级铅锌产业,培育银、铁、铜、锑等新的矿冶产业。但是,兰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仅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电子电工4个专业,明显与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相去甚远。

(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很低

贫困地区民众由于长期经受劳动的艰辛及传统思想的浸润,对职业教育往往持轻视态度,认为其低人一等,一般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会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当前我国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生源不足、生源质量差的状况,这更加剧了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认识,严重制约了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尽管从中央到省、州、县一直强调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但改变怒江州当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课题组调查的239户少数民族学生家庭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80户(其中有66户为低保户),占75.31%,非贫困户为59户,占24.69%,也就是说,3/4的被调查家庭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39位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家长中,性别结构方面,男性144人,女性95人;年龄结构方面,30岁以下27人,31~40岁84人,41~50岁77人,51岁以上51人;文化程度结构方面,没读过书的48人,小学学历107人,初中学历71人,高中学历11人,大专以上学历2人;民族结构方面,怒族和傈僳族家庭是最多的,分别有87户和83户,具體的学生家庭民族结构如表2所示。

(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对于当地职业教育的评价明显偏低

课题组还对怒江州2所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兰坪县职业技术学校有24名教师接受了问卷调查,其中,专科学历教师2人、本科学历教师22人;男教师7人,女教师17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人,中级职称12人,高级职称7人;25岁以下0人,26~35岁3人,36~50岁16人,51岁以上5人。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有29名教师接受了问卷调查,其中,高中学历教师2人、专科学历教师5人、本科学历教师22人;男教师22人,女教师7人;初级及以下职称9人,中级11人,高级职称9人;25岁以下4人,26~35岁8人,36~50岁10人,51岁以上7人。在53名接受问卷调查的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当中,人数最多的是白族,其次分别是彝族、傈僳族、汉族、普米族、怒族和其他民族,见表4。

兰坪县中职学校的24名教师对当地职业教育总体发展状况给予“比较好”评价的有10人,“一般”评价的14人。在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对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给予“比较好”评价的有14人,给予“一般”评价的有12人,给予“比较差”评价的有3人。总体来看,给予“较好”评价的教师仅有24人,还不到被调查教师总数的一半,见表6。

(四)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

职业教育要肩负起推进我国脱贫攻坚的使命,不能仅仅依赖于外部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与支持,关键还在于其自身内部建设优化和加强。其中,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薄弱,甚至是稀缺资源,成为限制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短板[6]。

怒江州的职业学校比较缺乏专业课教师,教师队伍中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的现象比较突出,而在专业课教师中,又存在理论课教师多、技能型教师少的现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这种现象导致在校学生学理论的时间多,学技术的时间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培养。

兰坪县职业技术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40名,本科学历教师34人(占85%),但是其中27人是通过函授方式获得本科学历的,高级职称教师16人(占40%),10名教师属于“双师型”教师(占25%),“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最小的教师30岁,最大的56岁,平均年龄明显偏大(达到45.2岁)。40名专任教师中,有12人是从普通乡镇中学调入的,完全没有职业教育的工作经历和专业背景。兰坪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电子电工4个专业,但是从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来看,旅游管理专业2人、计算机专业2人、园艺专业1人、经济管理专业1人(合计仅占教师总数的15%),其余均为学术型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化学、生物、教育学等)背景,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学校所开办专业的关联度非常低。

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75人,38位教师具备职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3%,比例较低;在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174名教师中,45岁以上的教师68人,整体年龄偏大;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有163人,其中高级讲师61名、讲师64名、助理讲师49人。文化基础课教师84人,专业课教师90人,专业课教师比例明显偏低。

三、政策建议

(一)紧扣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职业教育

怒江州的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来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职业教育扶贫是脱贫效果最为显著的扶贫方式之一,需要从与产业扶贫规划相衔接、服务于民族和地方特色产业等方面探讨如何完善怒江州的职业教育。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但是怒江州的4个县(市)都拥有很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方特色产业。例如,贡山县依托优质的动植物资源,不断壮大中草药、特色畜禽养殖业和油料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草果、漆树、重楼、贡山蜂蜜、山药、独龙牛、独龙鸡、黑山羊、高黎贡山猪等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场竞争力大为提升,其中普拉底草果、独龙牛、贡山蜂蜜等品牌在全省农产品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7]。

因此,怒江州的2所职业技术学校需要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培养与怒江州的特色产业发展相符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助力脱贫攻坚,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少数民族文化、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

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93.6%,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截至2018年12月,怒江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项,代表性传承人3人,还有3人已公示但尚未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代表性传承人36人(已去世11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7项,代表性传承人74人(已去世6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3项,代表性传承人148人。但是,目前怒江州的民族文化传承人队伍基本上以5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年轻人极少,传承人队伍面临断代的危险。

在当前情况下,怒江州要真正培养出新一代的民族文化传承人,需要借助学校的力量。怒江州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使其在校园这块土壤得以传承和发展。但在现实中,怒江州下辖的4个县(市)在具体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时的差别比较大,基本上是各个学校自主安排,没有相应的标准,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还不规范。

基于此,建议怒江州在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专业,大力培养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人才,毕业后及时补充到民族文化工作部门,或者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新一代传承人。此外,还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优惠待遇,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保护和激励怒江州的民族文化传承人自觉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对于职业教育的鄙视态度

一个很明显的现实是,即便是怒江州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后都去读高中,以怒江州当前的高中教育质量,这些学生也很难有比较好的升学前景。例如,2018年怒江州共有3209名学生参加高考,实际参加高考人数为2881人,其中理科最高分为688分(在云南省排名第118位),文科最高分644分(在云南省排名第462位)。怒江州一本有147人上线,上线率为5.82%;本科(含一本及预科)有721人上线,上线率为28.33%。与全省相比,怒江州的一本上线率只有云南省平均值(17.74%)的1/3,为全省倒数第一。本科上线率只有全省平均值(55.04%)的1/2。2018年,怒江州一本上线学生比2017年减少了13人,下降幅度为8.1%,本科上线学生比2017年减少了200人,下降幅度达到21.7%。通过表9可以清晰地看出怒江州的高中教育质量在云南省的16个州市中明显处于垫底位置。

(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在53名接受问卷调查的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有40人选择“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37人选择“多引进高水平的优秀新教师”,34人选择“切实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30人选择“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29人选择“完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排名前5位的选项中,有4个都与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相关,这充分显现出怒江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接受问卷调查的怒江州的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提到最多的就是“加强专任教师的培训”。二是尽快引进优秀的青年专业教师。怒江州的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跨专业教学的现象,加上教师队伍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出于优化年龄和专业结构的考虑,迫切需要引进高水平的年轻教师。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引入能工巧匠型专业技能人才进入怒江州的职业技术学校任教,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另一方面,通过协调云南省属高校对怒江州实施单列招生计划,为怒江州定向培养“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

参 考 文 献

[1]司树杰,王文静,李兴洲.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69-170.

[2]何丕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0):5-7.

[3]董香君,陈维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 SWOT分析及其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55-59.

[4]王飞跃,樊黔江,等.职业教育保障与反贫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84.

[5]郑小春,曾会华.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关联、羁绊与出路[J].职教论坛,2019(4):132.

[6]王文静,李兴洲.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81-182.

[7]鄭信哲.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32.

作者:刘苏荣

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论文 篇3:

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从实践逻辑视角看,职业教育面临着相关利益群体对于职业教育的惯习以消极惯习为主、职业教育场域不完善、职业教育符号资本弱化的困境。职业教育相关部门需要从塑造对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社会惯习,完善职业教育场域,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地位以积累职业学校符号资本三方面寻求走出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惯习;场域;资本;实践逻辑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规划课题“职业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研究”(项目编号:HE3017)

作者简介:郭达,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许艳丽,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性别;徐美玲,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逻辑”理论强调要回归到实践当中去,寻找实践的逻辑来指导实践,非常契合职业教育特性。实践本身具有的特性决定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金科玉律终将被打破。“实践逻辑”理论为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和快速地发展。

一、“实践逻辑”的意蕴

作为继雷蒙·阿隆之后的法国最为杰出的社会学家布迪厄(P.Bourdieu),其对教育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提出了“实践逻辑”理论。实践逻辑理论提出的背景是布迪厄对二元论的批判和关系主义方法论的提出。布迪厄一再强调,因为实践具有紧迫性、模糊性和总体性的特点,所以不能用理论的逻辑去解释实践的逻辑。其中实践的紧迫性是实践最为突出的特点,“通过紧迫性我们可以理解实践的独特性和静态结构层面上不具有的品格。因为这种特性和品格在实践的活动发生之前是并不存在的。只有在实践中才出现了时空的问题,紧迫性才会出现”。[1]因此,布迪厄提出实践逻辑理论,向理论指导实践的金科玉律发起挑战。实践逻辑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核心概念:惯习(Habitus)、场域(Field)和资本(Capital)。

(一)惯习

惯习旨在说明实践者心理和身体对实践者自身实践过程产生的影响,惯习所导致的实践行为是一种“适得其所”的历史积淀和“合情合理”的经验潜在。[2]惯习具有历史性与生成性,惯习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惯习又不断地生成着历史。用布迪厄自己的话说,惯习就是一种“外在性的内在化”过程。

(二)场域

场域是存在于社会空间的一个抽象概念,社会空间是由许多不同的场域构成的,如文化场域、经济场域和教育场域,等等,不同场域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因此,很难对场域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布迪厄认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惯习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场域这个概念意在解释外在客观条件常常以惯习发挥作用后的结果来影响惯习,也就是所谓的“内在性的外在化”过程。结合惯习的含义,可以推知,实践逻辑理论要同时,考虑外在性的内在化,内在性的外在化的双重过程。[3]

(三)资本

布迪厄认为,资本产生于特定的场域,反过来又不断支配、生产与再生产特定场域的结构性特征。他将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种基本形式。后来,布迪厄又添加了符号资本。所谓符号资本其实就是由被认可的权威构成的资本,例如,学历文凭就是一种很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资本。在布迪厄看来,不同资本形式之间的可兑换性和兑换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3]也就是说,各种资本类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符号资本向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的转化。最常见的形式是按照学历高低制定工资发放的等级。因此,布迪厄关心的不仅仅是某种单一形态的资本类型,更加关注各种资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总之,实践逻辑理论寻求解释个体实践与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求回到实践中去,用实践的逻辑去解释实践。布迪厄认为:“社会规则内化成个体信念,也就是在实践中的惯习,这种惯习会与场域的规则进行互动,形成一种即时性的实践感来支配实践者的行为选择,实践者就是根据实践感产生的策略重新组合自己的行为,来实现最终的目的,这个过程展现出来的实践面貌就是所谓的实践逻辑”。[4]如果将其理论核心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实践逻辑是个体或是群体内在所拥有的惯习,具体的使用依据他们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并在特定的场域中,出现了特定的行为。[5]下面就以实践逻辑理论中惯习、场域和资本三个核心概念及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为理论分析框架,来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实践逻辑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分析

依据布迪厄实践逻辑理论的分析框架,结合当前职业教育总体的发展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各利益相关者对于职业教育的惯习以消极惯习和中性惯习为主、职业教育场域不完善和职业教育资本符号弱化三方面的困境。

(一)职业教育中的消极惯习与中性惯习

1.职业教育的消极惯习。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沉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隐形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选择。这种文化传统可以从社会物质基础、思想与价值和政治制度三个层面进行分析。(1)在物质基础层面,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主要是一种农耕自然经济,其表现形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耕作,根本不需要工业时代的这种职业教育,鄙薄职业教育观念的传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2)在思想与价值层面,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其君子不器的观点更是支配着人们对待技术的态度。所谓“君子不器”,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去追求道。(3)在政治制度层面,封建专制时代的中国是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非常强烈的国家。在整个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成为人们的信条。而产生鄙薄技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科学技术意味着自由独立思想的充分发展和劳动工具、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导致封建统治阶级对科学技术存有戒惧。

2.职业教育的中性惯习。我们将对职业教育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的惯习称为中性惯习。例如,我国人口众多,人们参加中高考选拔的意愿十分强烈。人们普遍认为,不经过考试就可以入学的学校就不是正规的学校,只有经过考试升学,才是唯一的正道。这种社会惯习既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这种社会惯习使应试教育的改革举步维艰;而积极的一面是,如果利用好这种社会惯习,职业学校不仅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对于接受高中阶段学校教育和高等学校教育的需求,也有利于规模化的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教育场域不完善

职业教育场域边界难以界定是职业教育场域不够完善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这一点我们从职业教育名称的演变就可以看出。国际上,“职业教育”传统的名称为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VE)或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VT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VET),世界银行和发展银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使用(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从职业教育的称谓演变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场域范围是不断扩大的。场域范围不断地演变,使得职业教育场域的界限,以及职业教育场域与其他类型教育场域的关系很难确定。这导致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往往只是给相关理论加上“职业”的前缀,而研究的实质却沦为普通教育的附庸,这十分不利于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自身的构建与发展。

(三)职业教育的符号资本弱势

对于职业教育场域中的资本问题,在这里只探讨符号资本。普通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资本是学历文凭,而职业教育的符号资本则重点强调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普通教育学历文凭的社会地位。因此,职业教育的符号资本转化成的经济资本,根本无法与普通教育的符号资本转化成的经济资本相提并论,最终造成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使职业教育无法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

三、实践逻辑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对策探析

依据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惯习、场域和资本三个核心要素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职业教育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上论述的三方面问题,将消极惯习和中性惯习转变为积极惯习,完善职业教育场域,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地位,使职业教育的符号资本与普通教育的符号资本等值融通。

(一)塑造对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社会惯习

根据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塑造积极性的社会惯习,促使积极性的社会惯习内化为个体的信念,从而使个体在实践中表现出积极性的实践行为。社会性的惯习一旦形成,就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形成一种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结构,产生强大的历史惯性。但是,惯习虽然是稳定持久的,但不是永远不变的。[6]就当前来说,促进社会形成对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社会惯习的主要途径有如下三点。

1.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例如,在职业道德方面,职业教育着重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义利统一”的工作观、“真诚守信”的工作准则、“爱岗敬业”的事业态度。[7]最终实现黄炎培所提倡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

2.积极推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尤其是要促进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使各利益相关群体在参与过程中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只有使职业教育这颗树苗深深地植根于社会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它才能吸取充足的养分,得以茁壮成长,进而通过支撑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自身的价值,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

3.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职业教育要提高学科的自觉性,推动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这才是职业教育塑造积极的社会惯习之根本所在。

(二)完善职业教育场域

在塑造对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社会惯习之后,这种积极性的社会惯习会与职业教育场域中的规则进行互动,逐渐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特有的场域。为了推动和完善职业教育场域的形成,首先必须在宏观上理清职业教育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关系,以明晰职业教育场域的边界。

国民教育体系是指由国家为本国公民举办的颁发国家学历文凭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学校教育的总和。职业教育体系总体上包括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组成要素,根据国民教育体系的定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学校学历教育显然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的非学历部分即职业培训则不属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范畴。

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建立一个教育体系的全面组织原则,而这个原则又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中。按照终身教育的观点,职业教育体系不应该是一种早期终结型教育,而应该是一种贯穿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体系,应该是使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们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得到各种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7]因此,无论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学校学历教育还是职业培训,都应该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和国民教育以及终身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寻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符号资本的等值

在实践的场域中,惯习与场域中的规则互动,形成一种即时性的实践感来支配实践者的行为选择,根据实践感产生的策略来争夺场域中的各种资本,来实现占有资源和提高地位的最终目的。作为整个教育场域中的一个主体,职业教育必然会与普通教育等其它教育类型的教育场域进行符号资本的争夺。因此,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地位使之与普通教育的学历文凭地位平等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设计上必须寻求与学历教育证书等值,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印度的先进经验。

图1职业教育和国民教育以及终身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

印度职业教育同时沿着学历证书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并行向上延伸。2012年9月3日,印度发布《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文件》,正式建立“国家职业教育资格框架”(见表1)。

表1印度国家职业教育资格框架结构[8]

资格等级职业证书学历证书认证机构

10八级国家能力证书博士学位大学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9七级国家能力证书

8六级国家能力证书硕士学位

职业教育硕士学位大学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大学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7五级国家能力证书

6四级国家能力证书

5三级国家能力证书

4二级国家能力证书

3一级国家能力证书

学士学位

职业教育学士学位

证书、文凭

十二年级

十一年级

技术教育委员会和行业技能委员会、大学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技术教育委员会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学校委员会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2二级国家工作准备证书十年级学校委员会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1一级国家工作准备证书九年级学校委员会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先前学习认证先前学习认可2八年级国家开放教育学校、邦开放学校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先前学习认可1五年级国家开放教育学校、邦开放学校和行业技能委员会

在印度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中,职业教育证书体系由两个等级的先前学习认可证书、两个等级的国家准备证书和8个等级的国家能力证书构成,其中五级以上国家能力证书分别对应于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为职业证书和学历证书的等值提供了依据,拓展了职业教育层次向上延伸的空间,并且印度在学历证书体系内设立了职业教育学士学位和职业教育研究生学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需要重新设计,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本土化,采用能与国际资格对接的并与学历证书体系相对应的8级结构,在高等职业教育终端环节的设计上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高移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同一起点上争夺场域中的资本,最终达到整个教育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教育整体上的公平。

参考文献:

[1]孙立平.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5):83-96.

[2]娄元元.论对话教学实施的困境——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理论的分析[J].西南教育论丛,2009(2):26-28.

[3]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82,286.

[4]姜艳.实践逻辑下的社会资本产生——浅读布迪厄《实践感》[J].世纪桥,2007(5):40.

[5]丁小晶.中小学“家校合作”低效的归探析——以布迪厄的理论视角为切入[J].怀化学院学报,2009(4):110-112.

[6][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64.

[7]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1,137.

[8]孙诚.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28.

作者:郭达 许艳丽 徐美玲

上一篇:乡纪委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信息技术期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