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煤炭工业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煤炭工业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增长,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煤炭工业总体生产力水平低,落后的非机械化采煤工艺在小煤矿中普遍存在,也有一些煤炭企业片面追求产量,采肥丢瘦、采厚弃薄等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将国家规定应该开采的资源弃而不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当前经济形势下煤炭工业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前经济形势下煤炭工业论文 篇1:

煤炭资源耗减价值及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补偿机制研究

摘要 煤炭行业清费建税,资源税从价计征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热议,而资源耗减价值是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将资源回采率纳入使用者成本模型,科学计量了我国2000-2011年间煤炭资源的耗减价值。分析表明: 2000-2011年间,4%折现率下煤炭资源耗减价值增加了22倍之多,而资源税费却仅仅增长了7倍,煤炭资源耗减价值与资源税费实际征收额之间存在有巨大缺口得不到补偿;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与煤炭经济形势呈逆向分布,煤炭工业利润率的上升并没有带来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导致这种错位的原因与我国不合理的资源税收机制有很大关系;资源税税率的理论区间为1.11%-8.85%,与国家规定的2%-10%高度重合,从而说明国家决策的合理性。为使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与煤炭工业经济形势相“挂钩”,以资源税收入等于资源耗减价值为切入点,对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进行数理分析,求得了资源税税率与当期资源价格的关系,发现固定税率的资源税难以适应市场波动,于是提出“资源税+利润税”的组合税收工具,确定了利润税的起征点,计算得出了资源税和利润税的税率组合。该组合税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抑经济周期对煤炭工业造成的影响,同时又维护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从而实现国家与煤炭工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关键词 资源耗减价值;使用者成本法;资源所有者权益实现度;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资源租金是决定资源税征收规模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经济学中,所谓“资源租金”就是自然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而从企业角度看,“资源租金”又等同于企业在生产中所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简称“资源耗减价值”[1]。科学计量资源耗减价值是深化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

1 文献评述

资源耗减价值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法、净价格法、使用者成本法、可持续价格法、交易价格法、替代成本法、股价法等[2]。其中,净价格法和使用者成本法是目前被认为比较实际的方法[3]。净价格法以霍特林租(hoteling rent)为基础,注重资源储量和净利润的变化,但由于新增资源储量对资源折耗成本的巨大影响以及资源边际成本的不可获性,使得该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使用者成本法视资源为资本,考察资源资本价值随时间的变化量,但由于其对资源使用年限和贴现率的变化较为敏感,会出现资源折耗成本过大或过小的极端情况。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一些学者对使用者成本法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如:Hartwick等[3]提出了修正的使用者成本法用以计算贴现率为0时的资源耗减价值,Liu[4]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对修正的使用者成本法进行了调整。使用者成本法以净价格为起点,而净价格法是使用者成本法的一种特殊情况,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净价格法假设单位资源租金按照霍特林法则以贴现率大小逐年增长,而使用者成本法则假设单位资源租金保持不变[5]。同净价格法相比,使用者成本法的优势在于不含边际成本参数,因此不必担心会因使用平均成本而产生估计偏差,也不要求资源租金增长率与利率相等的假定成立[6]。

由于使用者成本法的诸多优点使其在实证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6-14],然而,现有研究以资源产出量为基础进行核算,未考虑资源损耗部分的价值,从而低估了实际的资源耗减价值。在具体参数设置方面,未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减弱了研究结果的政策参考意义,比如利用国际资源价格替代国内价格,贴现率的取值过大等。此外,缺乏对测算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说明,未根据资源经济发展的特征提出针对性强和量化的资源税改方案。以上这些不完善之处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切入点,将资源回采率纳入EISerafy的使用者成本测算模型,测算了我国煤炭资源耗减价值,计算得到了煤炭资源税税率的合理区间,在对资源所有者权益实现度数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税+利润税”的组合税收工具以实现国家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政策目标。

张炎治等:煤炭资源耗减价值及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补偿机制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年 第1期2 模型构建及参数说明

2.1 模型构建

根据EISerafy的使用者成本法,不可再生资源的耗减价值计算如下:

DCt=Rt-TIt=Rt(1+r)r

(1)

(1)式是以原煤采出量为基准来计算煤炭资源耗减价值的,没有考虑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损耗,如果考虑资源损耗,资源耗减价值将由(2)式计算。

DCt=Rt-Tlt=1cr·Rt(1+r)r

(2)

式(3)为我国煤炭资源耗减价值占煤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据此评估煤炭资源税税率的合理区间。

DRt=DCtGOPt

(3)

为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耗减价值的补偿程度,需将煤炭资源耗减价值与当年缴纳的资源税费总额进行比较,目前我国资源企业缴纳的资源性税费主要包括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2014年12月之前,煤炭资源税从量征收,税率区间为0.3-5元/t,取其中位数2.5元/t作为全国资源税平均税率。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公式为: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矿产品销售收入用工业总产值代替,补偿费费率国家规定煤炭为1%,开采回采率系数为核定开采回采率/实际开采回采率,本文假定为1。由此可以计算出每年我国应缴纳的煤炭资源税费总额为:

RCt=2.5×Qt+0.01×GOPt

(4)

公式中的变量含义见表1。

2.2 参数说明

(1)资源净收入。从EISerafy[15]的文献中能清晰获知:资源净收入指的是收入减成本的剩余部分,对应于资源工业增加值。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与当年资源税费额进行比较,评估资源税税率的合理区间,所以,煤炭工业增加值以当年价表示。

(2)资源价格。国内多数学者用国际资源价格代替国内价格,以满足使用者成本法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理论上,该处理方法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资源耗减价值;但现实上,用国际价格下的资源耗减价值代替国内价格下的资源耗减价值,脱离中国实际,难以作为当前阶段我国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文以国内煤炭价格为基础来测算我国煤炭资源的耗减价值,以期能够得到更加符合国情的研究结论。

(3)贴现率。贴现率的确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些学者倾向于采用高贴现率[16-17]。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Neumayer[17]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贴现率一般高于5%,李恒炜等[16]经测算得出中国的社会贴现率为6.3%。如果不考虑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负外部性和代际负外部性,高贴现率似乎与中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相符合,但是,由于现实中不完备的市场条件,人们对某些自然资源利用贴现率确定得过高,可能会做出“让资源最先灭绝”的决策,也就是说,现实贴现率高于最大可持续利用贴现率[18]。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本文倾向于选择较低的社会贴现率,在具体取值中主要参考央行再贷款利率。2003-2015年间,央行再贷款利率的变化区间为3.24%-4.68%,因此,本文主要考察贴现率为3%、4%、5%时煤炭资源的耗减价值。

(4)资源使用年限。2010年底,全国保有查明资源储量为13 412亿 t[19],按年产35亿 t原煤,资源回采率40%计算,我国的煤炭资源可供开采153年。按基础储量计算,2010年之前,煤炭储采比均在100年以上,2010年之后这一数值为62-88年。《BP能源统计年鉴(2015年6月)》表明:中国煤炭资源的储采比仅为30年[20]。综合各种结果,难以对我国煤炭资源的使用年限下一定论,但笔者认为,30年的使用年限未免过于悲观,考虑到我国新疆、内蒙等地煤炭资源储量正在进一步探明,加之我国所面临的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煤炭资源使用量会逐渐下降而不是节节攀高,因此,将我国煤炭资源的使用年限设定为100年。

(5)资源回采率。本文是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的煤炭资源耗减价值进行测算,因此,这里的资源回采率指的是矿井回采率。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中国能源蓝皮书》指出:中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21]。参考这个数据,将我国的煤炭资源回采率设为30%。

3 我国煤炭资源耗减价值测算及资源税税率的合理区间3.1 数据来源

模型测算用到的数据有:煤炭工业增加值、煤炭工业总产值和煤炭生产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煤炭工业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由于2012-2014年的煤炭工业总产值数据缺失,因此,模型测算的时间区间设定为2000-2011年。此外,由于2008年统计改革和其他原因,2004年,2008-2011年的煤炭工业增加值数据缺失,本文用对应年份的煤炭工业总产值乘以增加值率进行计算补充,煤炭工业增加值率用2000-2003,2005-2007这七年的平均值(47%)代替。

3.2 模型测算及结果分析

将相关数据分别代入式(2)、式(3)和式(4)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

3.2.1 煤炭资源耗减价值及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实现度

由表2可见,煤炭耗减价值逐年增加,但随着贴现率的增大,衰减迅速,这说明使用者成本法中资源耗减价值对贴现率的高度敏感性。以r=4%为例,煤炭耗减价值由2000年的38.48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897.09亿元,增加了22倍之多,但是资源税费却并没有同步增长,12年间仅仅增长了7倍,资源耗减价值与资源税费之间的巨大缺口得不到补偿,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遭到严重侵犯,当r=3%时情况更为糟糕。从表中数字看,当r=5%时资源耗减价值较小,小于资源税费实际征收额,但不能据此认为资源低价或无价,因为产生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者成本法对于贴现率的敏感性,以及我国煤炭开采的高年限,而这正是使用者成本法的局限所在。

如果用资源税费的实际征收额与资源耗减价值之比表示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如图1所示,2000-2011 年间,煤炭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持续下降,说明国家的资源权益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侵犯。与其相反,煤炭工业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在该期间则稳步增长,与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呈逆向分布。也就是说,在煤炭工业的“黄金十年”,国家的资源所有者权益流失严重,而企业利润则不断增加,导致这种矛盾的原因除了资源税从量计征之外,还与我国煤炭工业缺乏一种利润自调节的可持续发展税收机制有很大关系。

3.2.2 煤炭资源税税率的合理区间分析

2014年12月1日起,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具体税率由各省在2%-10%范围内自行确定,为了评估该税率区间的科学性,用煤炭资源耗减价值与煤炭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代表理论税率进行分析说明。表2显示,理论税率与贴现率呈负相关,贴现率越大,煤炭资源税的理论税率就越小,如:当r=5%时,理论税率为1.11%-1.29%;当r=3%时,理论税率为7.57%-8.85%。对于固定贴现率,煤炭资源税的理论税率表现稳定,没有大幅波动,说明该税率可以作为政府的决策依据。综合来看,在3%-5%的贴现率水平下,煤炭资源税的理论税率区间为1.11%-8.85%,与国家规定的2%-10%的税率区间高度重合,从而证明国家决策的科学性。

4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资源耗减价值补偿机制 理论上,在现行税费合一的煤炭资源税收机制下,当资源税收入等于资源耗减价值时,才能维护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和代际公平。但由于资源产品低供给弹性的特征,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相比其他产业,煤炭工业更易于产生超额利润或亏损,单单依靠资源税很难调节经济周期对煤炭工业利润的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税收机制,使得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与煤炭工业经济形势相“挂钩”,一方面,在经济繁荣时期,调节企业利润,扩大政府资源收益,另一方面,在经济萧条时期,平抑经济周期对煤炭工业造成的亏损,从而形成一种国家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下文在数理分析资源所有者权益实现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税+利润税”的组合税收工具。资源所有者权益实现度的计算公式如(7)式所示,推导过程中的符号含义分别为:RTt表示资源税收入,GDPt表示煤炭工业增加值,Pt表示资源产品价格,αt表示增加值率,v表示资源税税率,c表示吨煤中间投入,d表示吨煤应交增值税,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RTtDCt=v·pt·Qtαt·pt·Qt/cr(1+r)T

(5)

αt=GDPtGOPt=1-c-dPt

(6)

将(6)式代入(5)式,可得,

RTtDCt=v·cr(1+r)T1-c-dPt

(7)

令RTtDCt=1,可求得资源税税率v与当期资源价格Pt的对应关系,

v=(1-c-dPt)/cr(1+r)T

(8)

式(8)表明:资源税税率v与资源价格Pt呈正相关,即,资源价格上升,资源税税率也必须相应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补偿资源耗减价值,但不断调整资源税税率势必影响国家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不利于经济发展,这一点正是资源税从价计征的最大弊端,现实做法是将资源税长期稳定在一个固定税率上。式(7)中,如果v固定,则存在一个对应的资源价格P0,使得RTt=DCt成立,该价格为利润税的起征点。

P0=c-d1-v·cr(1+r)T

(9)

其中,当v<1cr(1+r)T,P0>0,具有实际意义。由式(7)可知,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当Pt>P0时,RTtDCt<1;当Pt1。也即,在经济繁荣时期,资源税收入小于资源租金,经济萧条时期,资源税收入大于资源租金。以上说明,在资源税固定税率下,资源税收入与煤炭经济形势“脱钩”,为了调节经济发展周期对煤炭工业资源税收的影响,在资源税的基础上,引入利润税,计算公式如下:

PTt=(Pt-P0)·Qt·γ

(10)

式中,PTt表示利润税收入,γ表示利润税税率。由公式可知,当Pt>P0时,利润税收入为正,表示资源所有者(国家)共享企业超额利润的部分,由资源企业上缴给国家;当Pt

γmax=PtPt-P0(αtcr(1+r)T-v)

(11)

于是可得γ的取值区间为[0,γmax],当γ=0时,说明资源企业独自享有超额利润和独自承担亏损;当γ=γmax时,说明资源所有者在获得全部资源租金的同时也承担经济不景气带给煤炭企业的全部亏损;当γ位于0与γmax两者之间时,说明资源所有者和资源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式(11)表明: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γmax是当期资源价格Pt的函数。本文测算了当r=3%和r=4%时,不同资源税税率下,资源价格在[200,800]区间内以步长5增加,γmax的取值。结果显示:相对于价格变化,γmax的值较为稳定(见表3)。

表3给出了在不同的资源税税率下,P0和γmax的对应值,政府在决定了“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比例β之后,就可以根据表3确定资源税和利润税的税率组合[v,βγmax]。

5 结 论

(1)2000-2011年间,我国煤炭资源耗减价值逐年增加,但随着贴现率的增大而快速衰减。煤炭资源所有者权益实现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与煤炭工业利润率逆向分布,说明在之前资源税费制度下,煤炭资源税费收入与煤炭利润水平“脱钩”。

(2)煤炭资源税的理论税率区间为1.11%-8.85%,与国家规定的2%-10%的税率区间高度重合,从而证明了国家决策的正确性。

(3)为了使得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与煤炭工业经济形势相“挂钩”,在现有资源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利润税的制度设计,并确定了资源税和利润税的税率组合。该税收组合可以在经济繁荣时期调节煤炭企业利润,在经济萧条时期平抑经济周期对煤炭工业造成的亏损,从而形成一种国家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

(编辑:田 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永瑜.资源租金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 2009, 26(5): 47-53.[Wang Yongyu.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Resource Rent Accounting[J]. Statistical Research, 2009,26(5):47-53.]

[2]Santopietro G D. Alternative Methods for Estimating Resource Rent and Depletion Cost: The Case of Argentina’s YPF[J]. Resources Policy,1998,24(1):39-48.

[3]Hartwick J, Hageman A. Economic Depreciation of Mineral Stock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l Serafy[C]//Toward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1993.

[4]Liu Xuelin. Adjusted Coal Accounts in China[J]. Resources Policy,1996,22(3):173-181.

[5]Young C E F, Sera da Motta R. Measuring Sustainable Income from Mineral Extraction in Brazil[J]. Resources Policy,1995,21(2): 113-125.

[6]林伯强, 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 2008, (5): 94-104.[Lin Boqiang, He Xiaoping. Chinese Oil and Gas Depletion Costs and Macroeconomic Impacts of Resource Tax[J]. Economy Research Journal, 2008, (5):94-104.]

[7]林伯强,刘希颖,邹楚沅,等.资源税改革:以煤炭为例的资源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12, (2): 58-78.[Lin Boqiang, Liu Xiying, Zou Chuyuan, et al. Resource Tax Reform: A Case Study of Co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Economics[J]. Social Scences in China, 2012,(2):58-78.]

[8]范超, 李萍, 陈东景, 等.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J].资源科学, 2011, 33(4): 736-742.[Fan Chao, Li Ping, Chen Dongjing, et al. Value Depletion Analysis of Oil Resourc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Based on the User Cost Approach[J]. Resources Science, 2011,33(4):736-742.]

[9]田颖, 赵翠薇.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煤炭资源价值损耗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4): 4-8.[Tian Ying, Zhao Cuiwei. A Case Study of Guizhou on the Coal Depletion Value Based on the User Cost Approach[J].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3,31(4):4-8.]

[10]冯宗宪, 姜昕, 王青.可耗竭资源价值理论与陕北能源资源价值补偿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 2010, 32(11): 2200-2209.[Feng Zongxian, Jiang Xin, Wang Qing. A Study on the Theory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 Value and Its Use in Evaluating the Value of Energy in Northern Shaanxi[J].Resources Science, 2010,32(11):2200-2209.]

[11]李国平, 张云, 吴迪.陕北地区油气资源价值的折耗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7, (1): 32-33.[Li Guoping, Zhang Yun, Wu Di. Analysis of Oil and Gas Depletion Values in Northern Shaanxi[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07,(1):32-33.]

[12]李国平, 吴迪.使用者成本法及其在煤炭资源价值折耗测算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 2004, 26(3): 123-129.[Li Guoping, Wu Di. User Cost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Measuring Depletion of Coal in China[J].Resources Science,2004,26(3):123-129.]

[13]耿建新, 张宏亮.基于企业视角的自然资源耗减估价的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软科学, 2006, 20(6): 10-14.[Geng Jian xin, Zhang Hong liang. Valu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Depletion: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 from the View of Company[J]. Soft Science, 2006,20(6):10-14.]

[14]耿建新, 张宏亮.资源性资产超额收益、隐性价值及其收益分配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 2008, 21(6): 88-95.[Geng Jianxin, Zhang Hongliang. Empirical Research on Excessive Return, Implicit Value of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and the Meaning of Income Distribu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2008,21(6):88-95.]

[15]EISerafy S. The Proper Calculation of Income from Depletable Natural Resources[C]// Y Ahmad, S EISerafy, E Lutz.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Sustainable Income.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1989: 10-18.

[16]李恒炜, 王美霞. 级差性、社会折现率与矿产资源租金估算:基于对中国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考察[J].经济学家, 2013, (8):56-64.[Li Hengwei, Wang Meixia. Defferential, Social Discount Rate and Estimation on Mineral Resource Rent:Examination on the Mineral Resource of Some Nonferrous Metal in China[J].Economist, 2013,(8): 56-64.]

[17]Neumayer E. Dose the ‘Resource Curse’ Hold for Growth in Genuine Income as Well?[J]. World Development, 2004,32(10):1627-1640.

[18]陈安宁. 自然资源利用贴现率探讨[J]. 资源科学, 2000, 22(3): 13-16.[Chen Anning. Approach to Issues of Discount Rate in th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J].Resources Science, 2000,22(3):13-16.]

[19]国家发展改革委.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2-03-18)[2012-03-22].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3/22/content_24961312.htm.[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The Twelfth Plan of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 [EB/OL]. (2012-03-18)[2012-03-22].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3/22/content_24961312.htm.]

[20]British Petroleum.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R/OL].(2015-06). http://www.bp.com.

[21]中国青年报.2007中国能源蓝皮书:煤炭开采20年浪费280亿吨[EB/OL]. [2007-04-20]. http://news.xinhuanet.com.[China Youth Daily. The Blue Book for Chinese Energy in 2007: 280 Hundred Million Coal Was Wasted in the 20 Year’s Extraction [EB/OL]. [2007-04-20].http://news.xinhuanet.com.]

Study on the Coal Depletion Value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Characterized as Benefit and Risk Sharing

ZHANG Yanzhi1,2 WEI Xiaoping1 FENG Ying1

(1.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2.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作者:张炎治 魏晓平 冯颖

当前经济形势下煤炭工业论文 篇2:

煤炭开采管理对策浅析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煤炭工业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增长,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煤炭工业总体生产力水平低,落后的非机械化采煤工艺在小煤矿中普遍存在,也有一些煤炭企业片面追求产量,采肥丢瘦、采厚弃薄等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将国家规定应该开采的资源弃而不采。一些地方疏于对煤炭资源开发的监管,有的甚至违反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将大型煤田分割成小块转让出去,人为地造成资源损失和浪费,影响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列举了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损失和浪费严重的表现,分析了主要原因,提出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是:加强煤炭资源回采率执法检查、健全煤炭资源开采监管体系、完善矿产资源资本化制度、理顺矿业权管理与煤炭发展规划的关系、加快提高煤炭工业整体素质。

关键词:煤炭 资源回收率 开采 浪费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又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的合理开发利用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我国煤炭资源可采储量虽居世界第三位,但开采条件在世界上属于中等偏下,且多数分布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加上我国煤田勘探资金投入少,矿井开发前期准备工作滞后,开采情况并不乐观。近几年,煤矿项目投资收益前景看好,争夺资源现象严重,缺乏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

1 煤炭资源开采存在的一些弊端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旺盛,煤炭经济形势好转,一些地方和煤矿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不惜增加开采损失、缩短矿井服务年限,资源损失浪费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挑肥拣瘦,人为丢弃煤炭资源

中西部地区一些矿区,煤层厚5~6m,如果采用分层开采工艺,采区回采率可以达到80%以上。但有的企业为了追求高效率,只开采4m左右(受综采支架采高限制),其余1~2m人为丢弃;有的采用人工炮采工艺,只能开采2m,丢弃的煤炭资源更多。还有一些煤炭企业,违反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把应该开采、可以开采的薄煤层列为非经济可采储量,名正言顺地弃而不采。

1.2 大块井田分割开发,人为增加开采损失

有的产煤地区违反国家规划,人为地将大块井田分割成小块开发,增加了矿井保安煤柱和工业广场煤柱,造成了更多的压煤损失。如山西离柳矿区,将国家批准规划的3个大型井田分割成7个块段,准备建设7个较小規模的矿井。据测算,这种不合理的井田划分,至少损失煤炭可采储量3~5亿t。

1.3 低水平盲目扩张,加快了开采损失速度

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小煤矿,鼓励建设现代化矿井。但是,一些产煤省区,仍然存在批准建设落后小煤矿、为小煤矿增划资源的现象。不少煤炭企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大生产规模,落后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规模越大,资源损失浪费得越快。一些煤矿采用回采率很低的房柱式采煤工艺开采厚煤层,井下用装载机装煤、中型卡车运输,资源损失和浪费的程度比一般乡镇小煤矿高得多。

2 解决对策

2.1 加强煤炭资源回采率执法检查

《矿产资源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处以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煤炭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开采煤炭资源未达到国务院煤炭管理部门规定的回采率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规定的回采率的,吊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要依法组织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执法检查,纠正和查处资源浪费行为,尽快扼制破坏和浪费煤炭资源的不法行为。当前,要突出履行管理部门职责,重点制止非法转让采矿权和承包开采、越层越界开采、违反开采顺序开采、不合理采煤方法开采。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对典型事例公开曝光。通过专项执法检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形成长期性、制度化的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2.2 健全煤炭资源开采监管体系

发展改革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要从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入手,促进煤炭资源回采率的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部门,要结合矿业权的管理,依法加强对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煤炭管理部门要在煤炭开发规划、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对资源回采率的监督管理。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要严格执行勘探技术规程,保障勘查工作质量,完善煤炭储量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制度,保障地质勘查成果的准确性。

贯彻煤矿设计规范和标准,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资源回采率。加大煤炭科研投入,依靠技术进步,促进资源回采率的提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不断完善行业技术标准,指导和帮助煤矿企业提高资源回采率。

煤炭生产企业要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健全资源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技术和管理人员,落实储量管理责任,严格按照《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履行煤炭资源储量注销、转出和损失的报批程序。要认真执行煤矿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不违反开采顺序,不超层越界开采,不得非法转让采矿权,不用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煤。

2.3 完善矿产资源资本化制度

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大多数实行矿产资源资本化制度,矿产资源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按市场机制进行配置。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资源开采主体所支付的资源税、资源补偿费和矿业权价款,远低于资源的使用价值。同时,生产企业过去获得的资源,大部分是无偿占有。这不仅造成了不公平竞争,而且随着煤炭企业产权多元化,必然造成国家资源资产的流失。因此,应进一步深化矿业权市场化改革,尽快形成完善的矿产资源资本化制度,从根本上形成激励企业节约资源的机制。在煤炭资源资本化管理的过程中,对承担社会职能的国有煤炭企业,可采取资源一次评估作价,分年度缴纳的方式。

2.4 理顺矿业权管理与煤炭发展规划的关系

煤炭发展规划是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的基础,矿业权市场化是配置煤炭资源的具体手段。矿业权的设置和交易,应当以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为依据,促进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的实施。要进一步完善煤炭地质勘察投资体制,由国家出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详查,并以此为基础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依据规划实行矿业权市场化转让,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各级煤炭管理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把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开办煤矿准入等与矿业权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保障煤炭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煤炭管理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时,应征求同级矿产资源部门的意见,并作为确定和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在设置矿业权时,应征求同级煤炭管理部门的意见,并作为设置采矿权的重要依据。

2.5 加快提高煤炭工业整体素质

煤炭工业最主要的问题是产业组织结构太分散,煤炭资源回采率低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参与同一市场竞争的个体数量,也就是要减少企业的数量,扩大单一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把煤炭产业内竞争度降低到合理水平。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则是减少竞争个体、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根本性措施。因此,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的人才、管理和融资等优势,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一方面减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促进合理竞争秩序的形成,使每个煤矿都能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节约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另一方面要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先进采煤方法,有计划地推进中小煤矿采煤工艺改革,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作者:石长春

当前经济形势下煤炭工业论文 篇3:

浅析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及我国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急剧下降,煤炭行业利润进一步下行。今年国内煤炭行业持续了上一年度的利润下滑趋势,全国大型煤炭企业近1/3出现亏损,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安徽等省份煤炭企业全行业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寻求转型发展不失为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

一、煤炭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

(一)市场需求增幅减少

尽管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煤炭市场,但并非致其萧条的罪魁祸首。在中国,未来数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能源燃料。追根溯源,煤炭需求增幅减少的原因在于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工业发展明显放缓,不能有效地拉动煤炭消费。

(二)产能过剩、价格下跌

在煤炭开采的“黄金十年”,这个行业炙手可热,诱人的财富回报吸引了大量企业加入到开采煤矿的大军中,导致我国采煤产能激增。2000~2005年期间,煤炭开发投资总额2000亿元,仅2012年,煤炭开发投资5290亿元。大量的资金投入,造成煤炭产能的集中释放。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通报,2012年年末,煤炭企业存煤8500万吨,同比增加3120万吨,增长58%;据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通报,截至2013年12月底,煤炭库存1.6亿吨,同比增加116万吨,从此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严重。

1.下游电厂库存仍在高位,供大于求形势未改变。2014年5月召开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报了当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4月份全国煤炭产运销全降,进入4月份以来,煤炭价格低位趋稳,但仍处于去年最低水平。4月份全国煤炭产量3.01亿吨,同比降1.31%,目前山西、陕西、内蒙古部分小煤矿已经停产。据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8.78亿吨,同比降1%,但是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同比增1.8%。4月份全国煤炭销量2.89亿吨,同比降1.29%。据统计,一季度全国煤炭销量8.44亿吨,同比降1.4%。4月份,全国重点发电企业日均耗煤334万吨,环比降10%,同比降3.1%。截至4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已经持续29个月在3亿吨以上。

2.钢铁及建材需求下降。作为煤炭销售主要对象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下游行业,由于国内基础建设领域投资稍微放缓,收益同样不太景气,需求持续低迷,降低了煤炭需求。目前,房地產开工率不足,导致钢铁及建材需求下降。而钢铁和建材也是煤炭重要客户。钢铁产能低谷增长造成钢铁行业煤炭需求下降。市场供大于求,煤炭价格持续下跌。

3.进口煤炭价格低廉,吸引用户。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好,全球经济衰退,煤炭进口国需求不足,国际煤市供大于求,从澳大利亚、南非、印尼等国进口的煤价格低廉,全力登陆国内市场,美国页岩气代替煤炭消耗减少,促使国际煤炭价格低于国内,部分火电厂纷纷改造机组,适应外煤的燃用。自2004年开始,国家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鼓励进口等政策相继出台,煤炭出口从免税变为征税,而煤炭进口从征税变为免税。2005年年初,我国将炼焦煤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下调为零,动力煤和无烟煤进口仍征收6%和3%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所有煤炭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下调为零;2012年1月1日,褐煤进口关税取消。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进口煤迎来了价格上的优势,促使我国进口煤数量逐年飙升。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预计未来几年,煤炭需求仍会适度增加,煤炭资源供给和运输不足的问题仍会存在,因此,进口煤仍会保持一定水平。进口煤的不断涌入,对国内煤市形成一定冲击。

综上所述,下游库存高位、钢铁及建材需求下降、进口煤暴增等三大主因使得沿海煤市并不紧张,市场呈现宽松的态势,而大量进口煤的涌入则进一步拉低了煤价,恶化了煤炭销售市场环境,短时间内,国内煤市的买方市场格局难以改变。一再下落的煤价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上银行紧缩银根,收紧向煤炭企业放贷,加剧了煤炭企业的困难,许多煤企都在负债经营,苦不堪言。

(三)税费不合理

煤矿的开采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企业必须缴纳资源税以保障当地民生和生态治理。在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下,资源税税率呈增长趋势实乃无可厚非,但煤矿企业除了资源税之外,还需上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与价款等。目前,煤炭行业各种税费超过百种,占每吨煤价格的30%左右。当前经济形势下,煤炭企业再也无法通过扩产和升价来提高总体效益,而复杂繁重的缴费更是使本就难以为继的企业步履维艰。这些征税项目不仅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而且全国各地资源税制并不统一,导致了企业之间不公平的税收负担和竞争状态。

(四)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率较低和专业人才奇缺

目前,煤炭行业有550万从业人员,而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为58 万,刚刚突破10%。人数众多的挖煤工平均文化水平较低,而企业又未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不仅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也为煤矿的开采埋下了安全隐患。企业技术更新迟缓,煤炭的开采和加工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压低成本,因而进口煤依旧冲击着国内煤炭市场。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程度低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奇缺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长远发展的瓶颈,也成为导致煤炭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煤炭企业亟需吸收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安全等级,此外,有些煤炭企业机构臃肿,仍然担负着各种社会职能,造成了管理困难和人力资源浪费。

(五)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不够完善

一些煤炭企业在过去十几年的粗放式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方面的投入微乎其微,未能塑造出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企业文化。企业在改善基层人员的薪酬和生活居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远远不够,每年都会流失大量的煤矿职工,增加了不必要的培训和人力资源开支。注重员工价值和福利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都会在无形中巩固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充分调动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以往的许多中小型煤炭企业都过于急功近利,一心注重眼前利益,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实施“三化”建设,提升竞争力

“三化”主要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煤炭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必须走高产高效之路,多上设备少上人,大力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合理集中生产。加强“三化”建设,合理集中生产,有以下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安全生产。矿井头面减少了,可以为矿井灾害治理腾出时间和空间,提高灾害治理的效率。二是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三是可以降低成本。总之,要通过抓“三化”,做到减人提效,为企业经济和安全压力松绑。

(二)强化管理,优化资本结构

严禁煤矿超能力生产,加强煤炭销售票证管理,以销定产供应相应的煤票,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在经济效益不佳的背景下,企业须明确其下属煤矿的亏盈状况,积极扩大优势资本,关停那些安全系数低且不能盈利的小型煤礦,集中人力物力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一旦发生亏损,要及时处理不良资产,控制生产规模,以市场为导向,吸收兼并有利资产,力求转亏为盈。

(三)建立煤炭产业信息渠道

煤炭产业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所有煤炭企业和国家调控共同解决。企业间要建立必要的信息通道,认真分析市场供需的起伏,对新上的大项目进行全方位衡量,缓解产能过剩。

(四)依托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这是煤炭转型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相对于过于饱和的传统煤化工市场,新型煤化工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通过煤炭深加工程序,可以不断提升煤炭产品的附加值;煤炭企业还可以通过“煤电”联营,或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等方式,向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发展,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传统煤化工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早已不能满足未来的经济发展需求,新型煤化工势必会逐步取代其地位,但是企业必须意识到我国煤炭加工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煤炭深加工产业并不成熟,有一定的风险,因而企业在投资生产前必须进行科学的调研论证和设计,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比如发展一个新兴产业需要的消费者认同、市场培育、体制改革、政策的调整等各种因素,从被动适应市场的企业战略转变为主动参与竞争合作的发展战略。否则,一时的大规模产能扩张冲动引发的产能过剩和行业持续低迷,企业生存就会存在问题。

(五)深化改革,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利用循环经济理论设计煤炭循环经济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资源回采比,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也可最大程度地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开采的良性循环再利用。煤炭开采与生产过程中的煤泥和煤可供热电厂进行发电,而矸石和灰渣则可用于制造建材产品,煤矸石可用来修复土地资源,矿井水经过处理后则用来供水。循环经济链挖掘了废弃资源的价值,有利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企业业绩的回升铺垫了道路。

(六)加强人文文化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员工文化教育和专业素质水平偏低是制约众多煤炭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煤炭企业缘何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 这一问题需要各个企业深刻反思。首先,企业要建立一个成熟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嘉奖,完善的晋升制度和奖惩规则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其次,企业要精简机构,对闲散人员采取减人提效和转产分流的方法,从而减轻庞大的人员管理培训费用。最后,要切实关心员工的生活,确保优质人才不流失,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到企业的建设中来。

对当前的中国煤炭行业来说,价格不振、利润下滑仍将持续一段时期,煤炭企业要在逆境中生存,就必须锻炼“内功”,积极谋求产业升级,并学会“冬泳”以渡过难关。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回暖以及国家政策调控和企业的不断努力, 煤炭企业必将会在磨砺中实现成功整合转型,迎来“柳暗花明”的发展新时期。

(作者单位: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超化煤矿)

作者:葛自敏

上一篇:工厂工作总结精选下一篇:中学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