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精选8篇)
作业要求: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年级专业: 工商110
1学生姓名: 郭楠楠
学 号: 201117910128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摘要: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在当今社会,国家间对权力与实力的追求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战时期国与国的军备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其竞争本质是不变的。当前的国际政治正逐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关键词:政治本质、多极化趋势、安全挑战、和平崛起
一、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为了追求权力与实力
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但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以黎以乱局为例。以色列的精确制导武器与先秦时期的冷兵器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以军侵黎与古代历史上大国入侵小国的军事冲突却无本质区别,国际社会一直没有形成垄断全部军事力量的中央政府,因此国家间发生战争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强者战胜弱者的概率远大于弱者战胜强者,而战胜方又必将是战后规则的制定者。在这种客观规律的支配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的基础,仍是国际社会的行为法则。[1]友好与敌对之间的分界限并不总是十分清晰。存在一个模糊的区域,在此区域中,政府很难判断一种脆弱的友好关系是否已让位于敌对关系,反之亦然。即便是在最为友好的国家之间,通常也存在一种潜在冲突,它有可能突然被激活。[2]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中法关系上。
所以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二、当今社会的政治局势
冷战结束以后,大国割据基本上处于人们常说的“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一般是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美国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无一能够与其比肩,造成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状态。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定时期,但大国间正发生着力量消长的变化,逐步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1、国际关系新变化
美国凭借自己超强的实力,奉行狂妄的单边主义,妄图长期独霸全球。2004年8月宣布了进行全球部署大调整计划,力图在新形势下加强控制,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与安全。表面上看,美国霸气十足,不可一世,但在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后面,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美国内心缺乏足够自信。“9.11”时间给美国敲了一响悲惨的警钟,而对伊拉克的战争,不仅没有增加美国的安全感,反而危机四伏,安全缺乏保证。美国人民大选中最终选择了布什,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悍然发动了“打伊倒萨”战争,如意算盘是按照美国的“自由民主”改造伊拉克,进而以此规模改造中东,牢固控制中东地区以及石油资源。[3]但事与愿违。“多强”中最大的变化是欧盟的第五次扩大,虽然欧盟内部的“磨合”尚需较长时日,提高一体化的程度仍面临诸多困难,但其要害是内部还存在各种分歧,不能处处事事用“一个声音讲话。”但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庞大的“超级国家联盟“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还有中国的发展,俄罗斯的复兴势头,日本经济走出低谷以及对大国地位的强烈追求,都是影响大国关系格局的新因素。印度、巴西、南非等十来个国家,虽非传统概念上的强国,但他们的发展也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以上各种变化,是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之间这种软硬势力的相对此消彼长,表明多边主义是一种客观现实,无疑将对单边主义的行经形成不同程度的遏止,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国际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布什在纪念“9.11事件”五周年的集会上说“今天的美国比五年前更加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嘲弄。各种迹象表明,无论国际范围还是在美国本土,攻击或威胁这个超级大国的势力(及其人数),最近的这些年不断增多,美国变得更加不安全了。[4]的确,在当今社会,威胁国际安全的因素还存在很多。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也持续紧张,冲突此起彼伏;非传统威胁也有增无减。与地区热点问题相比,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则更是任重道远。此外,世界还遭受着其他类别的安全威胁。04年的禽流感、印尼大海啸,07年的美国飓风,乃至当今中国的汶川地震以及印度的风灾,都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丧生,造成了各种损失更是无法估计。但是这些严峻形式与冷战时期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就拿冷战时期两极对抗格局为例。冷战时期是美国与苏联的东西方阵营对抗的两极格局,而后冷战时期的是美国(及其盟友)和主要是伊斯兰世界的强硬反美势力(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对抗势头。冷战的特点之一是它是在国家层面展开,盟友也是国家的行为体。而目前新的对抗趋势,既有国家之间的摩擦,也有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之间的较量,如“基地”组织等其他蒙面敌人与美国的抗争。
3、中日钓鱼之争
钓鱼岛问题之所以出现当前的复杂局面,日本是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美国也难辞其咎。首先,日本趁中日甲午战争于1895年窃取了钓鱼诸岛,制造了钓鱼岛问题。其次,二战后,日美两国于1951年和1971年分别以“交由美国托管”和“归还冲绳”名义,两次将中国的钓鱼诸岛私相授受,埋下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种子。第三,美国先是单方面宣称日本拥有对于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继而公然声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使中日钓鱼岛争端进一步复杂化。在过去100余年间,日本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野心。但日本企图将中国的钓鱼岛主权据为己有,并拿美日安保条约当护身符,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
其一,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历史脉络十分清晰、连贯,日本的强词夺理根本无法撼动大量历史事实以及《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的庄严规定。即使在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发生最为激烈的交锋时,美方也多次声明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
其二,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是,中国人民决不允许钓鱼岛主权旁落。钓鱼岛问题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痛。日本如果以为有了什么靠山,有了什么护身符,胆敢在钓鱼岛问题上升级,必将自食其果。在中国人民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面前,美日安保条约不是日本窃取钓鱼岛主权的护身符。
4、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中国通过改革开放29年持续地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增大,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关联;中国持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势力与各国平等互利合作,不单追求中方利益,而是立主双赢,并积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不断为促进全球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原则,伸张正义,更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和支援其他国家,充分发挥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国际影响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疑虑与敌视。中国发展在世界上存在正反两种反响,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大。[5] 三:结语
大国间有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也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大国之间的相互摩擦、争斗、协调、合作的复杂关系状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平与发展也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而且随着国际各种力量的均衡化发展,必然使国际关系更加稳定。所以,虽然国际间竞争的本质没有改变,仍然是为了追求各自的权力与利益,但随着和平发展主题的深入人心,大多数国家或组织还是会遵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因为现在各国在国际上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状态,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就无法谋求长期的发展,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自己的权利。而且,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会加快世界的和平发展。因此,可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现在的世界各国正在逐步建立一个共荣圈,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较以往的国际政治,当今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参考文献:
[1]《环球时报》:2006年08月03日
目前, 很多教师和学生对高中政治教育都有着认识上的误区。从教师方面讲, 有些教师认为政治教育就是讲考点—背考点—做练习—讲练习这四部曲, 政治课堂就是“教师围着书本转, 学生围着教师转”的完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 认为这种完全由教师掌控的课堂能出成绩、有效果。从学生方面讲, 很多学生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认为政治课堂学生就是陪坐、陪听、陪看的“三陪”模式, 就是左手拿直尺, 右手拿笔, 然后教师说什么他就划什么, 全然一划书机器人。这样的误区导致政治课堂变成了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 滔滔不绝地讲述, 似乎是一个演说家, 只是一个人孤独地唱着独脚戏。没有互动, 没有探讨, 大家关注的只是考点有哪些, 学生要背出哪些, 然后就是做不完的题目, 学生在反反复复的题目刺激下记住了要考的内容。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课堂要完成三个方面的目标, 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旧的课堂模式下只能完成知识目标, 而能力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根本无法培养出来的。因此,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步伐,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摸索, 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结合本校提出的15—20—10的有效课堂模式, 把政治课堂定位为“二效、三段、五环节”。“二效”就是前35分钟保证学生学会, 后10分钟达到学生会学。“三段”就是:自学交流15分钟;提升、小节、检测20分钟;预习指导10分钟。“五环节”就是展示交流, 训练提升, 评价小结, 检测反馈, 预习指导。要真正达到高效的目的, 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五步。
一、编制学案
要编制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坚持明确目标、梳理知识、学以致用、自我检测、总结提升、学后反思六个方面。
1. 明确目标。
学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 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且要体现政治课的直接现实性。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 因此要对本班的学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从而确定相应的目标。
2. 梳理知识。
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中包括本课要掌握哪些重要概念, 把握这些重要概念的注意点是什么, 这些概念与曾经学过的什么概念容易混淆, 如何把它们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对教材的自学, 尝试着总结概括, 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的联络图, 并能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分散的知识构成知识网络,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以及学活用活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学时明确对本课知识有哪些困惑, 有哪些新的发现, 并在学案上作必要的记载。
3. 学以致用。
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这样的学案才能让学生有兴趣钻研下去, 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任务。
4. 自我检测。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初步的检测, 自我检测的内容要依据本课的教学的内容来设定, 要注重能力培养的目标, 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之, 自我检测要坚持灵活性、思辨性、层次性和梯度性。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总结归纳;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切身感受;记录学生从每节课中获得的“实惠”——学习经历: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 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 留下思维发展的痕迹。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在这堂课学完了以后进行总结归纳。
6. 学后反思。
让学生在学完新课后自觉反思一些问题, 比如:成功的体验和经验有哪些?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学习前的预习目标相差多少?学后有什么新的认识?有什么新的困惑?等类似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与书本与老师产生共鸣。这是教育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状态。
二、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的预习过程不是孤立的过程, 是需要老师作必要的提醒和指导的。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 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 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3. 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 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三、教师检查学案, 二次备课
教师要把学生预习的学案收上来看, 并且把学生做的自我检测进行批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这课内容的了解程度, 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在课堂上主要和学生一起解决他们普遍存在的疑问, 并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 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激发他们自己要学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
政治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的。在政治课堂上第一步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同伴之间互助合作并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有些问题学生之间完全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解决。但也会有大家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在讨论过程中就要记录下来。在学生预习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的就是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 教师在此发挥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议题、过程控制、及时评价、适时点拨、合作技巧的指导。第二步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有了前面的过程, 学生肯定都十分迫切地想解决自己的疑问, 听课效果一定好。这个时候教师就一定要对本课的疑点、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来理解书本知识, 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一方面, 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的焦点和热点, 思考教材与这些焦点、热点的联系, 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焦点和热点问题。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教材, 观察教材中哪些知识明显与现实脱节, 及时更新知识, 形成科学的认识。第三步是当堂检测, 它是及时反馈的有效形式, 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的必要环节, 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检测反馈的目的在于矫正, 课堂教育中要强化“矫正意识”引导和指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馈矫正。在当堂检测的基础上, 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 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 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 总结方法, 概括规律。
五、课后延伸
在课堂讲授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就有关时事作相应讨论, 完成一些小的政治论文。这样学生既能巩固知识, 又能提高写作的能力。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始终在一个十分紧张的状态下寻找自己的疑点, 解决自己的疑点。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会只是等着教师讲, 看着教师表演的“三陪”角色。我认为在这样紧凑的安排下教师起到的是指导的作用, 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角。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置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传统战争及局部冲突危险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文明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领域危险相对降低,大国之间大规模军事冲突及爆发世界大战可能性明显减小。但因众多原有国际地缘敏感及争议问题根源尚未消除,发生传统局部冲突与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如目前一些地区国家之间还存在着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宗教矛盾、资源争夺等方面问题,局部地区还存在着冷战时期遗留下的军事对峙,这些地区局部冲突和战争会时常发生,严重破坏和影响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发展。此外国际霸权势力“民主”干预和颠覆渗透,也会引发一些主权国家**及战争。
(二)非传统安全危险上升形式多样
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危险相对降低,非传统安全危险相对上升而突出。当前全球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国际能源与环境安全、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等。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国际间真诚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
(三)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四)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 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五)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当前,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正在进行二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其主要
目的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 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正如上述所说,由于各国之间的利害冲突会长期存在,因而在安全领域的竞争和斗争也会持续下去,使安全合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出现曲折和反复。但是各国之间除利害冲突外,也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促使它们进行合作的一面。例如希望保持稳定就是一个共同点,因此即使互相视为主要潜在对手的国家也不愿看到对方发生大**,因为这也会危害自身的利益。而且从长远看,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威胁安全的因素终究不会占上风,增进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有着广阔前途。现在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准备,力争抓住经济发展高潮的机遇和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经过世纪之交,国际安全和安全合作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面貌。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通过媒体等手段相比以前能够更加清楚知道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以及现在国际上发生的事情。让我们能够对国家的发展关系中有自己的想法跟判断。下面谈谈我对当前我国国际环境与关系的分析。
中国在世界的角色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一个受压迫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此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使得各种外部阻力也随之增加。而我国周边环境的安全形势特点是,我国不但与14个国家相邻其中包括朝鲜、俄罗斯、越南等国家,而且还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隔海相望。而谈到中国的周边安全时不得不提的就是与我国相距很远却又对我国影响甚大的国家,美国。
我国国土辽阔,邻国众多,潜在的危险时时刻刻的存在着我们周围。虽然美国与我国不接壤,但从美国的战略目标、政策走向来看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上升为世界强国地位的速度。为此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鼓动、唆使我国周边国家与我国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我威胁最大的国家。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企图将我国纳入美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军事上,对我全面遏制和防范。美国利用其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绝对经济和军事优势,不断对我周边国家进行军事渗透,逐步缩小对我的军事包围圈。
日本作为美国的拥护者,一直以来都与美国一同不断地打压、攻击中国。在当时侵华战争中曾做出了屠杀三十万人的历史惨案——南京大屠杀。更令人不齿的是到了现在,日本政府还不敢承认其做出了这令人发聩的行为,修改教科书、首相带头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切一切的行为都不断的激起了我们中国人的血性。到了近几年,日本在与我国争夺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已经与我国在外交方面开始了好几场无硝烟的战争。登岛、派出驱逐舰、发表声明等,这几个热词早已霸占了许多新闻的头条。
朝鲜自新一任朝鲜的国家领导人金正恩上台后,一反他父亲的外交特点,向世界表示了“非要把核武器搞出来”的观点,令整个朝鲜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中日美韩俄各国一同向朝鲜施压,意图阻止他这危险的行为,但朝鲜还是不改变其研发核武器的决心,令各国的苦心毁于一旦。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中国将面临复杂局面:中朝关系友好,需要维护;朝鲜核问题,又不能坐视不管;
论文题目:当前国际安全形势
参考资料:《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7年10月15日)
《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学生:外语系10级8班42号刘超
时间:2011年11月28日-----2011年12月1日
对于这样一个相当具有战略高度的政治话题,要完成好“当前国际安全形势”这一论文,必需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和理论思维并以一个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头脑来分析。首次遇见这种具有重大挑战的论文并要以严谨务实、对学术负责的态度分析好“当前国际安全形势”,这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当代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达到一目了然、逻辑清楚的效果,请允许我将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一)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现状
(二)世界大国相继调整本国国家安全战略
(三)局部地区动荡和冲突加剧
(四)传统安全威胁面临挑战
(五)非传统安全威胁出现新的动向
(六)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安全,构建和谐世界
(七)全球热点分析——动荡中的西亚北非局势
(八)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九)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下面是我的阐述:
(一)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现状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二)世界大国相继调整本国国家安全战略
自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2001年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分子劫持四架波音客机撞击美国世贸大厦的“9·11”事件为标志,恐怖主义开始抬头并不断挑战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9·11”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遭受重创。
自2001年“9·11”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大国相继调整本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自进入“后拉登时代”,美国积极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十分重视国家安全。现在的奥巴马政府更是改变自老布什政府以来延续的传统的“后发制人战略”,特别强调经济、外交、发展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作用;对于俄罗斯这个亚欧大国,它不可能独立于欧洲之外,俄罗斯在更多关注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同时始终坚持加大与北约的合作。它特别把维护经济安全提到保证国家安全的首位并且已经首批成立了6个经济特区;对于北约和欧盟,北约确立了“新战略概念”,以法国为主导的北约国家对利比亚的制裁就是一个经典例子,而欧盟更是着力推动共同安全和防务建设,积极介入全球安全事务;而东亚的日本,它日益将国家安全防范对象转向中国,建立日美同盟以及不久前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事件就印证了这一点。
(三)局部地区动荡和冲突加剧
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稳定,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性大战。但局部地区的动荡和局部战争始终存在,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印巴冲突。
当前局部地区动荡和冲突加剧主要体现在两个地区: 一是西亚北非地区陷入动荡,这也是当前2011年全球的热点问题。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支持这一地区的民主活动以求得海湾地区的稳定,加上欧洲各国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涉,推行“新干涉主义”,将导致西亚北非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印巴冲突,因为民族冲突、领土争端、宗教极端主义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南亚地区安全局势仍然很严峻。阿富汗局势也不容乐观——因为塔利班势力仍然存在而且卡尔扎伊政府十分脆弱。二是亚洲地区热点问题升温。例如“六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朝韩僵持状态以及中国的南海问题争端。特别是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加剧了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
(四)传统安全威胁面临挑战
传统安全威胁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军备继续呈现上升态势。美国一直是全球军备增长的主导力量,俄罗斯这个军事大国的增速也在持续上升,而且南亚大国印度已经成为俄罗斯第三大武器出口对象国。二是核裁军、防扩散形势不容乐观。大国核裁军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很多变故,而且朝核、伊朗核问题前景更为复杂,全球的核走私也十分频繁。三是领土和领海争端日益突出。比如:北极5国对北冰洋的争夺、因一座寺庙而引起的泰柬边境问题、南海主权的争夺。
(五)非传统安全威胁出现新的动向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而言的,指的是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中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恐怖主义与反恐进入“后拉登时代”,恐怖主义的最新特点表现为分散化、信息化、本土化、低成本小规模。(2)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敲响了核能安全的警钟,急需催生新的国际核能安全机制。(3)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网络争夺步入新阶段。当今世界,网络空间的军事化和政治化趋势加剧,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显得更为重要。(4)粮食安全问题突出,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埃及发生的开罗人民游行示威,抗议食品价格上涨就是一个活教材。
(六)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安全,构建和谐世界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面对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威胁的日益多元化,各国应更新安全理念,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创新安全机制应遵循的原则,比如:发展原则、公正原则、合作原则、以限制求安全原则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要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同时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最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七)全球热点分析——动荡中的西亚北非局势
毫无疑问,利比亚是2011年全球频率最高词汇。整个2011年,利比亚一直是国际社会和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西亚北非地区在“二战”后经历了“茉莉花革命”,国家政权长期是强人政治,长期当政,家族统治,君主世袭,子承父业。仅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就独裁达42年。这一地区之所以长期动荡不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贫富两极分化、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长期的独裁统治。当前的利比亚局面就是这些深刻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西亚北非地区的革命不是偶然的,这是一场必然的内生性的、阿拉伯性的社会革命。当前的西亚北非革命是继西亚北非20世纪50、60代民族民主革命和70、8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之后的继续和发展。而“利比亚革命”就是这第三次浪潮中的高潮部分。总之,这一地区的长期动荡和冲突将对西亚北非和国际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剧地区和世界局势动荡,分权化。最糟糕的是将激起西亚北非国家强烈的民族主义。
(八)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我国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有利于我国政府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国面领着机遇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进步已经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世界局部地区的冲突和动荡是明显存在的。但不管南风吹还是北风吹,我们都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国内方面,我们应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际方面,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综合当前国际形势,留给我们的启示,简言之,就是: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多边合作,强化意识形态,维护世界和平。(九)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多元化,社会责任感
世界是属于青年的, 青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而青年群体则是现代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创意和潜能的社会群体, 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当代青年的思想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形势。面对这些情况和问题, 要想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 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从而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开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本文从当前青年的基本特点,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改进三个方面, 浅谈了当前形势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想法,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代青年思想的基本特点
青年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他们有着敏锐的社会感受力和惊人的社会创造力。这种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能力, 只要我们进行合理的引导、正确的开发, 并给予积极推动, 就可以成为青年服务社会的动因。
总体上说, 当代青年群体具有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等特点, 他们绝大多数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 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高教普及化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客观上说, 当代青年思想主流积极向上, 但思想的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高度关注个人价值, 人生追求趋于现实;信仰追求与思想困惑同在, 理想信念趋于淡薄;自主意识强烈, 思想独立性明显增强;烦恼和压力增加, 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当代青年思想的基本特点和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他们成长环境的新变化, 世界已经是地球村, 国际和国内环境正不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其次是他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最后是他们政治意识的新变化, 常态下政治意识淡化, 出现重大事件时会有极端化表达。
当前, 青年在企业职工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他们是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主力军, 他们的思想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 思想引导存在困难。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飞速发展, 青年了解世界、接触外面信息的途径和机会越来越多, 速度也更加快捷, 外来思想、观念的涌入对青年的信仰产生巨大的冲击, 青年信仰和价值取向日趋向多元化, 自我意识强烈, 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对其思想引导存在困难。二是青年思想逐步世俗化, 思想政治工作力量影响日微。随着企业市场竞争和员工职业竞争的加剧, 青年承受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青年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下, 功利化、世俗化思想日益明显, 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 务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其影响日渐式微。
二、当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1、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力抓手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思维都非常活跃, 与以往不同的是, 在当前企业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经济利益的情况下, 青年们的诉求也大都集中在经济利益上, 这就导致了当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力的抓手,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亟待改进。在此, 可以介绍当前比较流行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就是坚持一切从人出发, 充分调动和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认识人的价值, 发挥人的潜力, 激发人的活力, 特别是要在工作中结合行业的特点以激励为主, 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的敬业精神、争先意识和内在动力, 使他们积极在工作中奉献青春。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中, 懂得激励是关键。
2、青年自身辨证思维能力有所缺失
当前, 大多数青年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知识层次较高, 政治素质较好, 爱国热情高, 渴望在自己的岗位上施展才华。但是, 由于年纪较轻, 阅历较浅, 他们中一部分人的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 加之没有新旧社会的纵向比较经验, 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辨证思维的能力不足,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从而时常表现出一种盲目性和动摇性, 造成较为突出的心理矛盾。比如, 有的对未来、对社会“期望值”很高, 但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却充满了疑惑;有的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辨证认识, 出现偏激情绪。针对这一情况, 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通过耐心讲解、认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通过积极健康的事例引导青年走上正道, 以克服他们自身辨证思维能力缺失的不足。
3、青年社会责任感淡化责任意识弱
成长在改革开放历史环境中的当代青年, 他们经过多年勤奋苦读后, 步入工作岗位时大都有干一番事业的打算和决心。但是, 他们往往忽视了这些理想追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而且还要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 当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 其中少数人就觉得怀才不遇, 感到压抑, 容易灰心丧气。表现在工作上无所用心, 得过且过, 能推则推, 能拖则拖, 缺乏责任感。心态决定一切, 以上不良心态造成的恶果, 只会让青年在面对利益相关的问题时, 社会责任感淡化, 责任意识减弱。针对这一情况, 作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 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 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青年,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着想, 时刻身先士卒, 以良好的个人形象感染和打动青年, 鼓励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三、改进当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1、深入调查研究, 切准青年思想脉搏
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 要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方法去认识青年的思想状况, 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青年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 还要充分调动广大青年的工作积极性, 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通过思想宣传、思想发动、思想教育和一系列他们喜闻乐见的, 又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联系的活动来释疑解惑, 给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切准他们的思想脉搏, 使其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2、坚持以人为本,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 就是要确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理解人就是要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 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 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人的行为。关心人, 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教育者心中要始终关心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做到施之以爱。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最终要落脚到帮助人上。是否热心、真诚帮助人, 是检验是否做到人文关怀的关键。
3、加强工作创新,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工作创新的核心, 只有将单一教育型向综合多元教育管理型转变,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才有可能真正把工作做到青年的心坎上,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必须立足教育, 辅之管理, 同时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把思想教育与法律约束、行政监督、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要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彻底纠正对思想政治工作“谈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 采取一人一事谈心、家庭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 把握青年思想变化,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戴莉.对新形势下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8 (3) .
[2]张果.略论增强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重庆行政, 2009, (12) .
关键词:思想政治;安全;廉政;创新
在当前乃至今后长期时间内,振兴经济是煤企的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项意识形态工作,在煤企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西山煤电集团官地矿始终坚持以煤炭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建设同时推进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着力打造现代化企业。
一、当前煤企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毋庸置疑,转型跨越和优化结构成为煤企建设的重要课题。然而,对于历经十年黄金发展期的煤企而言,职工的思想状况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针对企业效益下降,煤企员工内心纷乱,思想复杂。多数员工很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具有强烈的危机感。然而,受传统观念和转型进度的影响,部分职工缺乏危机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表现为:
1.部分职工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企业的体制改革认识不到位,认为企业无论怎样整合,只是换块牌子,对自己影响不大,心存侥幸,认为改革不管怎样改,也改不到自己头上。
2.长期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阻碍了职工危机感的形成,对目前岗位的压力认识不足,心里存在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越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思想,缺乏一定的危机感。
3.部分职工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弱化,认为企业发展的好坏是领导的事,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因对现有的薪酬机制不满意,始终持有“打工者”的心态,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因此,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4.政工人员因自身素质的局限性造成在工作中不敢讲理论或者言之无物,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说服力。
5.部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灌输教育多、自我教育少;夸夸其谈多、身体力行少;消极批评多、激励表扬少;墨守成规多、创新方法少等问题,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说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支配行动。思想通了,一通百通。在当前形势下,职工思想最为活跃,极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文化心态。如果不良心态不能及时得到调适,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积淀成企业发展中的阻力,从而影响煤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1.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体企业员工脚踏实地、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鼓励并指导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学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技能解决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煤企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和向心力。因此,在企业转型重组发展的今天,只有全面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并加以分析,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成为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2.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身先士卒,起到示范作用
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把企业员工团结和凝聚在攻艰克难,奋力拼搏的战略目标之下。要发扬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至上的“山西煤炭精神”,加强煤企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煤企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员工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消除职工的模糊认识和矛盾心理,就必须通过领导的示范效应,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对职工的心理形成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职工思想、心理和行为受到不同形式的影响。从而使职工开阔视野、调整心态、更新观念、顺应时势,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
3.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塑造职工的积极心态
在全面应对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做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职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前新形势和新任务。宣传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思想工作者。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为职工答疑解惑,理顺情绪,确保职工心理和谐。当前,煤企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人员调动频繁,而且事事都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部分职工会因此产生烦燥、焦虑、冲动甚至抵触情绪,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和心理疏导的着力点放在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的困惑和疑虑。
三、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在长期实践中,煤企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凡事贵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和手段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方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煤企一线。
1.以安全文化为前提。安全是煤企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煤企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石。思想政治建设是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因此,煤企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建设的重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煤企更需要在安全理念、安全文化上想办法。安全作为煤炭企业的重中之重,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旦离开这个保障,其它工作无法进行。安全管理是个动态管理,尤其是井下工作面的条件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煤企必须及时调整思路,改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巧妙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效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让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层面上增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强烈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发展观,逐步规范作业行为,促进安全生产。
2.以廉政建设为重点。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班子成立后,加大反腐力度,顺民心,得民意。近段时期以来,能源领域有多名高官落马,为业界敲响警钟。 廉政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的重要举措。推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和范围,更有利于企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廉政建设必须面向全体员工,动员广大员工广泛参与,要进机关、进社区、进车间,把该项工作辐射到职工群众中,并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产生互动效果,从而为构建惩防腐败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培育与企业发展相配套、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政理念,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要以树立廉政理念为灵魂,以建立廉政制度体系为基础,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动力,推动煤企健康持续发展。
3.以创新推动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煤企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煤企建设重点,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构建转型、安全、和谐煤企目标而奋斗。要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各项宣传教育,引导员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矿工心声统一起来,凝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植煤企的精神家园,增强煤企的凝聚力向心力;继续深化矿区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煤企文化软实力。煤企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以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队伍。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推荐阅读:
当前维稳工作形势分析06-01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06-13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06-09
中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09-28
当前世界反恐斗争形势11-10
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11-22
论中国当前经济形势07-09
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策略11-25
当前形势下教师如何调整心态10-27
浅论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