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认识理解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心理辅导十分重要,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咨询认识理解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咨询认识理解论文 篇1:

“捍卫理想”引出的愤怒

陈晨一走进咨询室,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老师,我想请你看一下,我的人品到底怎么样?”

“怎么会想到要鉴别自己的人品呢?”

“最近,有三个同学向老师打我的小报告,说我瞧不起其他同学,不适合当班长。”

我看他说话时似乎在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就试探地问:“你很愤怒?”

“是,特别是面对这种莫须有的罪名……”陈晨开始向我详细讲述事情原委。

班长屡次被打小报告

原来,刚升入高一的陈晨,因学习成绩优异,被班主任任命为班长。谁知,开学才一个月,他就被三个同学打了小报告。班主任因此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更关心、团结同学,做好班级工作。从老师办公室回来,陈晨非常恼火,一想起被人打了小报告,就有发脾气的冲动。这甚至影响到了他的学习,使他上课和写作业时都无法集中注意力。

陈晨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别人的意见你要多听,如果真的存在,就努力改正。谁会不犯错误呢?”

“妈妈的话我明白,我也不是不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如果别人是为我好,他说得对的意见我会听从,错的我也不会责怪对方。”

“我这个人其实对人挺真诚的,别人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去帮助,平时对同学也很和善。”

“我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不管和谁,都要努力处好关系。”

“我是班长,班主任既然把这个责任交给了我,我就应该把这个工作做好。在班里,我非常注意团结同学。”

陈晨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还说了很多关于做人的道理。

我听着听着,逐渐感觉不太对头:陈晨是在说他自己吗?

认识真实的自己

“陈晨,你现在说的肯定就是现在的自己吗?”在他喝水的空当,我直接将疑问抛给了他。

陈晨愣了一下,半天没说话,我也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等着。

“不是,我说的不完全是现在的自己。有一部分我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我承认,我还是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的。”

“那我想听听你的客观看法: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在纸上写下你对自己的判断。”

“好。”

于是,我将刚才陈晨谈到的对自己的评价拿出来和他讨论,并让他在纸上记下每条评价的正确度。

“你说自己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这很好,你确定百分之百地做到了吗?”

“没有,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地做到。”

“那你觉得自己做到了百分之多少?”

“百分之七八十吧!”

“七十还是八十?”

“八十。”

“那还有百分之二十没有做到?”

“是。”

“可以给我举个例子吗?”

陈晨稍微思考了一下,说:“我的英语不太好,感到背单词有困难,网上有很多背单词的经验,我觉得那些经验很好,可就是不能坚持使用,所以直到现在,背单词对我来说,仍旧是痛苦的事情。”

“好,记下来:80%的时候,我会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20%的时候我做不到。”

“你说自己对人真诚,别人有困难你就会去帮助。你确定百分之百做到了吗?”

“我想也没有,我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百分之八十吧。”

“那,也举一个没有做到的例子吧。”

“上次有个同学跟我借手机,我没借。不知道这算不算?”

“如果严格地看待这条标准,这个例子可以算。但我想你不借给他肯定有你的理由。”

“是,我不喜欢把手机借给别人用。”

“我理解,不过对方有可能不理解。”

“是的。”

“好,请在纸上记下来:80%的时候,我会尽力帮助别人,但有20%的时候我做不到。”

和陈晨讨论完他的自我评价后,我问:“你现在的自我认识和咨询前的自我认识有什么不同?”

“好像没有那么高大了,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

“对自己彻底失望了?”

“这倒没有。我只是觉得需要重新认识一下自己。”

“你是否愿意听听我的想法?”

“好啊。”

“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理想的自己,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把这个理想的我当成现实的我,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去认识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技术特长、情绪习惯、言行表现等,我们只有真实地认识了它们,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所在,才知道怎样扬长避短。”

“那么,我该怎么认识真实的自己呢?”

“现实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

“我不太理解。”

“就说你被打小报告感到很愤怒的事情吧,这事让你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对我有意见可以当面提,为什么要背着我给老师打小报告?这让我感觉自己被人从后面捅了一刀。”

“还有呢?”

“我没想到会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小报告,以前我觉得自己待人挺真诚的。”

“还有呢?”

“暂时没有了。”

“我们都认同打小报告的行为不对,但也无法阻止别人在背后批评我们。”

“我知道这是事实,可就是不喜欢。”

“你不喜欢我可以理解,只是如果对不喜欢的东西就感到愤怒,那你的生活压力会很大。”

“嗯,我的反应有点过激了。”

“现在,我们来看你愤怒的第二个原因: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小报告。你知道莫须有这个词的意思吗?”

“知道,无中生有。”说到这里,陈晨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你笑了,想到什么了?”

“我没想到我会用莫须有这个词,也许我觉得他们批评我不对。”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吗?”

“没有了。我没想到自己会对批评的反应这么强烈,我还一直认为我是个很能接受别人批评的人呢。”

“在我看来,你确实是一个可以和别人友好沟通的人,只是你给自己定的高标准妨碍了你的交流。”

“什么意思?”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百分之百真诚的,那么别人有一次说你不真诚,你能坦然接受吗?”

“好像不能。”

“相比较而言,如果你认为自己百分之八十是真诚的,百分之二十暂时做不到,那么别人有一次说你不真诚,你能坦然接受吗?”

“可能做不到坦然,但会容易接受些。”

“那么下面这两点:我在人际交往中会犯错,别人会在背后批评我,在你的生活中存在吗?”

“存在。”

“在这两点存在的情况下,你被人打了小报告,反应如何?”

“可能会有些生气,但不至于愤怒。”

“那你现在还感到愤怒吗?”

“好多了。现实生活中,被别人打小报告在所难免吧。”

“我想这几次小报告对你来说,是一面特别的镜子。一方面让你看到你对自己的评价、要求过高,这会让你在生活中更容易碰壁;另一方面也说明确实有人对你有意见,这也是你今后需要不断检讨的地方,看看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是的。”

咨询到最后,我和陈晨一起分享了如何接受真实的自己,我鼓励他对此次咨询的内容做个总结。

“你可以对我们的讨论做个总结吗?包括我们讨论了哪些话题,以及你现在的观点是什么?我需要你给一个反馈意见。”

“我们主要讨论了对自己的认识问题。我一开始对自己的认识不太符合实际情况,那只是理想的我,并不是真实的我。不管理想的我多么完美,但现实中的自己肯定会有缺点,别人也会批评我,我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如果我能承认,并看到自己的缺点,那么当别人指出这些缺点时,我就不会感到特别愤怒,而只会感到有些难过,但很快会振作起来。”

“那你现在还感到愤怒吗?”

“已经不感到愤怒了。我想我需要回去补一下这段时间落下的功课,和同学的关系也需要重新认识。或许,我可以找班主任谈谈,了解一下别人到底说了我什么。”

别让孩子迷失自我

这次咨询结束了,我知道对陈晨来说,他将面对人生的一个重要任务:重新认识自己。这个过程对他来说,也许并不容易,但我相信,卸下沉重包袱的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定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让真实的我更靠近理想的我,让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

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会不断接纳、吸收社会价值标准,比如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事……这些标准会构成一个理想的我。有些父母为了激励孩子成长,给孩子设立一个理想和完美的目标,告诉孩子一些正确的道理,却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以至于孩子的大脑里被灌输了一堆正确的道理。孩子用这些道理去看待、分析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

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仅仅有一个理想的我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我来与之对应。现实的我,是人们对自己真实的能力、兴趣、情绪、行为习惯的认识,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确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才能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做好自己能做的和喜欢做的事情。

长期被灌输一大堆道理的人,有时会将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混淆起来,认为自己就是理想中的那个角色。但现实生活中,他的言行表现以及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反馈,毫无疑问地会和理想中的角色发生冲突。当他遭到别人否定时,就会产生防御心态,并表现出愤怒情绪。

在处理本案时,我从三个方面来消除陈晨的愤怒:

1.让他认识到,他对自己的理想化描述并不是真实的他;

2.让他认识到,他的愤怒来自于别人对他理想化自我的否定;

3.和他一起分享如何接受真实的自己。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陈晨终于认识到,自己是个平凡、有缺点的人,被别人打小报告感到愤怒,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这种愤怒情绪不应该持续太久,更不应该严重到影响和妨碍学习的地步。

看着陈晨释然离去,我感到很欣慰。今后,也许他还会遇到类似情况,但他会逐渐接纳,并慢慢认识真实的自己。

我在这里也想提醒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向他们讲授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标准很重要,但也要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真实水平,以免孩子在复杂的社会中迷失了自己。

【编辑:杨子】

作者:郭奔

咨询认识理解论文 篇2:

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

摘要: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心理辅导十分重要,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辅导

社会的进步、变革和科技的发展,职业精细化、技术更新和转换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到各种竞争当中去,这就必然会给人们带来种种心理障碍,造成各种心理疾病。同时,而这种状态也反映到青少年学生群体上,也必然会反映到高职院校的各类工作中。

按目前情况,学校心理辅导就其辅导的内容来说,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生修养辅导、性格修养辅导、择业辅导等方面。这些方面,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心理困扰和实际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他们内心的直接呼唤。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技巧,帮助当事人减轻他们由于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帮助他们学习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习面对困难、分析困难、排除困扰的能力,使他们在困惑中学会前进,促进他们自我完善,促进他们自我成长。

一、从心理角度认识、了解学生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辅导员习惯于从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去认识学生,很少从心理角度去分析了解学生。比如学生说谎、考试作弊的行为,辅导员一般认为是学生品德不好,不诚实;较少认识到这是学生心理上害怕惩罚、躲避痛苦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再比如,辅导员鼓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班长竞选,学生却说不想当班长。辅导员多半会认为这个学生骄傲自满,不愿意为大家服务,很少想到他可能在这方面缺乏自信心,害怕选不上,自尊心受伤害,才表现出不想当班长。辅导员认识学生的角度不同,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教育效果也不一样。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要求辅导员多从心理角度去认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辅导员工作更理性化、科学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就是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对发展较好的学生,采取措施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发展不好的学生,要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只是暂时发展不良,他们仍有积极的一面,仍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能把他们看死,应积极采取措施,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另外,高校辅导员强化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会增强信心,增加自我价值感,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采取心理辅导的方法教育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表现出特别强的个性特点,辅导员做起工作来感到很棘手。另外,学生表现出的问题,也不再单纯是思想品德问题,更多的是心理品质问题。因此,辅导员只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以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教育效果不会太理想。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要求辅导员更多的时候是以心理辅导员身份去面对学生,在教育方法上,也以心理辅导方法为主。心理辅导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原理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心理辅导方法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所采用的专业的心理学手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因此,效果十分明显。比如,对主体意识比较强、或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要他们接受某种意见,改变某种行为,如果只给他们讲道理、提要求,或奖惩,作用不大。但结合心理辅导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或参加实际活动,增强体验,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再比如,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辅导员除了找到其他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外,从心理辅导方面加强注意力集中训练也很重要。对打游戏、上网成瘾的学生,辅导员只讲厉害关系不行,必须从行为入手,采用心理辅导中的行为疗法,如厌恶疗法、代币法等,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辅导员加强心理辅导工作,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辅导,比如记忆方法的指导、思维能力的训练、意志力的训练等。总之,现代学生的特点与发展,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重视心理辅导方法的灵活运用,以保证实效。

四、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

辅导员的威信、与学生的关系,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根据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等特点,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中必须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加深了对人的了解,也更能理解、接受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心理学十分重视人文关怀,特别是心理辅导与咨询更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有这样的体会,觉得学心理学的、搞心理专业的人比一般人更能理解人、尊重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辅导员加强心理辅导能力,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人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去理解、尊重学生,放下教育者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做好辅导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积极尝试利用网络途径的心理辅导

传统的心理辅导模式,收到时间、空间、环境因素的限制,有些同学往往不能说出心里话,辅导效果不理想,而网络现在已经普遍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网络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传统的一对一心理咨询面谈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大大拓宽了心理咨询的时间和空间,无须预约,无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前往固定的谈话地点。它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提供了一个面向和接触学生的全新渠道,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网络心理咨询可以让辅导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发现并约谈出现心理危机的同学,是高校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途径;网上心理服务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是学生们的心灵氧吧。

总之,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浅析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J].华夏教育,2009,(9).

[2]王强,狄玉峰.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机器对策[J].职业时空,2007,(15).

[3]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

[4]冯清梅.论高校辅导员简直心理咨询的若干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2002,(1).

作者:朱琦

咨询认识理解论文 篇3: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应包含更高层次的数学美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教出来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感受到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①把握数学概念的实质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根本。②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精髓。③感悟与运用数学特有思维方式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④对数学美的体验与鉴赏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辅助。⑤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研水平的精进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保证。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与家长打交道,有一些家长甚至是学习好的孩子的家长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戴老师,你说学习数学除了高考和购物时有用,其他还有什么用啊?”还有一些同行教师的观点是“初中数学包含所有小学数学内容,小学不用学数学,浪费时间”。我也陷入思考:学习数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的确,有数据表明,学生在学校毕业后研究数学和从事数学教育的人仅占1%,经常使用数学的人约占29%,基本不用或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这是不是恰好说明数学作用不大呢?数学学习真的可有可无吗?其实这完全是人们对于数学的一种误解,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认识、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完数学后留下的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和人生”,这就是数学素养。华罗庚说过,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数学家克莱因也说过:“音乐能激发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这里的“一切”我想也就是指数学让人们获得的一切素养和智慧。

一、对“数学素养”的理解

当前,在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中,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极为重视,教师与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片面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忽略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也难怪人们对于数学无法认同和理解。

所谓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获得一定数学知识、形成一定数学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自觉的数学意识和行为。小学生除了应具备《课标》规定的十大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数学的美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的提高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切实做好数学教学,才能为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因而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教学赋予学生的一种学数学、用数学、创新数学的修养和品质。

二、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但人们学习数学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上,课堂也就成为提升人们数学素养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成为提升数学素养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活动之一。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把握數學概念的实质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根本

概念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细胞,认识数学概念的实质与应用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数学概念的教学核心就是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教学准备:为什么学习这一概念?它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它在数学、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分别是什么?它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它与其他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对概念理解的越深刻,准备的越充分,孩子们对概念的把握还会浅吗?

案例一:“1——5”的认识

1.量的认识

师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给每组准备了不同礼物,给每组内每位组员准备了相同的礼物。

师: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小礼物,打开信封看看是什么?有几个?

生:一颗糖,一支铅笔,一盒瓜子……

师:礼物的种类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只有1个。

师:凡是像这样:1颗糖,1支铅笔,1根小棒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适时引出一个班、一个组、一个家庭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师:请孩子们用小棒摆数字“1”。

师:借助计数器表示数量1,应该拨几颗珠子呢?

生:拨1颗。

师在1的下面点一点。

师:1颗再添1颗是几颗?(充分让学生感受1添上1是2的过程)

师在2的下面点两个点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3、4、5)

2.序的认识

活动一:给1——5排队。

师:按“点子图”从少到多的顺序将这五个数排排队。(让学生感受这五个数的大小以及排序的位置)

师:1在()的后面。

2的前面是(),后面是()。

与3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活动二:选5个孩子排队(分清1和第一,2和第二……的概念)

师指着每一个位置孩子问:这有几个人?他站第几个?

由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清1和第一的区别。

“数”的概念是数学内容中比重最大的内容。“自然数的认识”教学1——5的认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基础,很多孩子接触数学都是从数字“1”开始的。1是认“数”这个概念的基本之基本,“1”理解的不深刻,对其他数的认识也是一片模糊。有很多同行与朋友经常咨询我,说孩子在数学方面没有天赋,给孩子教了很多遍“1像铅笔能写字”,但是她就是只认识数字1,不会用,不知道什么时候用数字“1”来表示。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只注重1的书写形式,而忽略数字“1”的数学意义,忽略它的数学本质。因此,在认识1的教学活动中,我从量与序两个方面让学生理解数字“1”的数学本质,培养了孩子们的数感,而不是停留在1的书写形式上,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孩子们认识的1——5才是立体的,丰满的。

再比如平均数的教学。以往在教学平均数时,重点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几乎不考虑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如此教学的后果就是生产很多的高分低能儿。现在的教材编写者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改版后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的认识》就非常好,它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这个统计中的最常用指标,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由此,学生自发联想到各班比成绩的平均分就是一个平均数,同时自发体会到极端数据对平均分的影响,良性反应是学完平均数后,大家自发帮助考试成绩落后的孩子,督促他认真完成作业,尽量少影响班级平均成绩,成绩落后的孩子为了集体的荣誉,也开始发奋努力,迎头赶上。这样的数学教学是有价值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感受到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有效种植了数据分析观念。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精髓

数学基本概念背后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生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感受与领悟数学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重要的思维方式,以解决面临的更多问题。数学思想方法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思想方法博大精深,在小学阶段主要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和符号化思想等。这里面的很多思想方法渗透在人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这些思想方法的存在。

比如分类思想方法,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无处不在。再比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小数的意义时,就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米尺、线段图、方格图等图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当初我在准备《小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产生过疑问,用人民币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经验认识0.1、0.01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也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什么教材偏偏选择米尺作为认识小数意义的情境呢?通过前后教材的研修,领会到教材编写者的苦心与用意,因为:①米尺上的刻度能更直观地展示0.1、0.01、0.001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它们的进率是十。②方便米尺抽象为数轴,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让数与点一一对应,将小数与整数結合起来,把小数放在数这个整体中学习,深化对小数的认识,发展数感。③教材前后一致,在认识小数的性质也用到了米尺图,同时为解决单位换算问题建立图形支撑。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就是为了让教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利用米尺图,渗透图形结合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对教材的这个认识,我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米尺图,以及由它抽象出的数轴,不仅为学生解决问题建立了图形支撑,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符号意识也是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很多人认为小学阶段中《用字母表示数》才是渗透符号意识的开始,其实非也,从小学一年级认识“+”“-”“=”“>”“<”号起,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了。正是因为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渗透,才有了下面这个同学解决问题的思路,看到这样的解题过程,相信每一个老师都会欣慰,因为这个孩子已具备符号意识的数学素养。

数学的确是一种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感受并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并掌握这些思想方法,自觉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使生活更美好。

(三)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与运用是提升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自古以来,数学就享有锻炼思维体操的美誉,被称为启迪智慧的钥匙。数学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小学阶段常用的思维方式有:比较、观察、类比、抽象、概括、猜测、验证、推理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这些活动过程,会快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案例二: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活动片断

1.猜测

师出示四组数据,猜测哪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单位:cm)

①6、7、8 ②4、5、9

③3、6、10 ④8、11、11

學生各种猜。

2.验证

师:孩子们做出了种种猜测,到底谁猜的对呢?我们分组验证一下。

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验证一组数据。

3.反馈交流

小组一:骄傲地摆出三角形。

小组二:无论怎么摆只能摆出两条一样长的线段,摆不出三角形,情绪低落。

小组三:组长哭了,说第一次摆三角形不成功,以为剪的纸条的长度不对,亲手又剪了第二遍,还是没摆成功,面对不成功的实验,忍不住哭了。

小组四:骄傲地摆出三角形。

面对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情绪,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对比四组数据,思考为什么有的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数据就不行呢,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再加上刚才不成功的记忆,孩子们发现第二组数据中4+5=9,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无法鼓起来围成三角形。第三组数据中3+6<10,端点无法相联,更围不成三角形,原来原因在这呢,哭泣的孩子擦干眼泪,不怪他,怪老师的数据做怪。

4.归纳概括

师:什么情况下三条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师:这就是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概念延伸

师:以第三组数据为例,已知三角形两条边分别是6、10,要想围成一个三角形,第三条边可以是多少厘米?

生:当学生争相说完5——15所有的数后保持沉默了

我问:你们怎么不说了?

生:没有了

师:看来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第三条边的长度是有范围的,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生1:最大是比两条边相加的和少1,最小是比两条边相减的差多1。

生2:我总结了一个方法,最大:两边之和-1,最小是两边之差+1,便于记忆,简称为和-差+。

我根据回答立即板书:最大:a+b-1,最小:a-b+1。

学生们立即点头表示赞同。

我的思考:多么精彩的生长点啊,多么有效的数学活动,我的预设只到“最大是比两条边相加的和少1,最小是比两条边相减的差多1。”他们的数学素养已经提前于我的预设,既有符号意识又有概括能力,而且还带动一批学生像他一样思考,这样的数學思考太有价值,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是徒劳无功浪费时间,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感悟运用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当这种思维能力积累到一定的量时,就会爆发出无限生命力。

(四)对数学美的体验与鉴赏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辅助

数学是美的,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案,图形的对称美,鸡兔同笼问题的古典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结果的精准美等都是学生进行数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

我在讲《鸡兔同笼》时做的PPT中运用古典中式背景,辅以《孙子算经》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灿烂。

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展示许多有对称美的剪纸、建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的力量,数学变得有趣了。

学习运算定律后,感受到简便运算的方便,不再惧怕计算了,周围的一切顿时变得美好起来。

有的学生忍不住提议,让戴老师给我们上一节语文课吧,肯定特美!这种建议就是对数学美的共鸣,对美的一种向往。

(五)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研水平的精进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保证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塑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做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就应当将新课标理念熟记于心,在教学中深挖学科教学内涵,在实践中自我创新,自觉地去超越固有的教学观念,把教学中蕴含的行动智慧与力量还给学生。

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体验的、慢慢积淀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更多的关注如何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设计富有邏辑性的数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学会数学思维,领悟数学精神,体验数学价值,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林.《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小学教育教学》,2009年第6期.

[2]刘加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

作者:戴青

上一篇:酒店保安年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新时代生态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