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保密制度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咨询保密制度(精选10篇)

心理咨询保密制度 篇1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咨询者的隐私权。

3、咨询环境安静,无打扰,能够做到保护隐私;

4、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记录与求询者个人识别特征有关的信息;不得接受对有关求询者感染情况的调查;

5、未经求询者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姓名、住址和有关个人、家庭、工作、检测结果、治疗、求助、转介等信息情况向外界公布或传播。

6、咨询者所有咨询资料(病历、登记表、化验单等)由专人、专室、专柜保管,任何无关人员不得查阅资料。

7、咨询者在咨询时任何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咨询室。

8、受检者有权知道检测结果信息,但也有改变自己不安全行为的道德义务。

9、当感染者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出现矛盾,保密工作必须与医学道德准则和有关的法律条文一致。

10、对咨询内容、检测结果以及求询者前来咨询这件事均要保密。

11、在咨询门诊(室)的环境布置、咨询过程、检测报告、转介服务、档案记录和计算机信息等各个管理与服务环节中未做好保密,泄露隐私,对求询者造成伤害的相关责任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心理咨询保密制度 篇2

关键词:保密干部,心理问题,解决措施

保密干部作为各级保密委员会成员和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保密工作机构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 在各行业主动贯彻落实有关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保密规定要求, 积极部署开展各项保密业务活动, 及时发现、制止并消除各类泄密和窃密隐患, 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为国家保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国内形势日益严峻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国家保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 保密干部时刻面对纷繁复杂的境遇和难缠棘手的问题, 领导要求高、工作任务重、保密规定严、情况变化快、时限节奏紧, 在日常工作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除了在体力脑力方面, 相比以往更多额外的辛劳付出外, 通常还承受着诸如不安、焦虑、抑郁等由于保密职业所带来较为严重的紧张情绪和不良因素, 保密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承受能力均不同程度地释放出了预警信号, 容易出现心理偏差和心理问题。

一、保密干部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和行为表现

1. 对保密工作缺乏热情, 认为前景黯淡、前途迷茫

保密干部在日常业务中面对大量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 往往千差万别, 又或盘根错节, 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对个人耐性和细心程度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如果长期重复如式简单、机械的工作势必会使人感到失落和迷茫, 以至于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

2. 缺乏保密工作成就感, 心猿意马、不思进取

保密工作由于业务本身特点, 各项规定条款比较刚性, 保密干部的工作程序、流程和步骤通常都已经被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要求所严格限定, 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有限, 长此以往个人对职业期望就会产生低成就感的预期, 容易产生心猿意马、消极厌倦心态。

3.对保密工作认同感下降, 消极对待其他人和事

保密干部照章办事通常容易给人一种冷酷无情、不懂变通的“不良”印象, 甚至会被误解为不通人情世故, 保密工作的单调、乏味伴随着他人的曲解、抵制甚至口诛笔伐, 各种负面情绪势必给保密干部行为造成消极影响, 经受不住挫折, 产生莫名的失落感。

4. 保密职业本身魅力和吸引力“有限”

保密干部除了职业声望“欠佳”以外, 受领导重视程度、个人晋升机会和福利水平与其他业务职能部门员工也存在一定差距, 当下不尽如人意的“边缘化”职业社会地位会使保密干部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同时家庭生活负担和压力逐渐加大, 使保密干部深感身心疲惫、力不从心。

二、保密干部存在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1.与保密职业性质和特点有关

保密工作是围绕秘密信息的保护而开展的专门性工作, 一方面国家秘密的重要性决定了保密工作必须实现“精准化”“最小化”和“集中化”等原则, 保密干部从业人员较少, 外界关注度有限;另一方面保密职业活动主要是一项具有相当“隐蔽性”的管理和服务类工作, 总体要求和原则是“不说多做、少说多做”, 在各单位内部也不直接创造经济、利用和使用价值, 天然缺乏社会广泛爱护和支持, 注定了保密职业本身始终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生存状态。

2. 部分单位对保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单位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高, 某些员工甚至是个别领导干部都仍停留在“保密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消极错误观念中, 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未将保密工作纳入单位领导或党委中心组成员的议事日程, 只是依靠保密工作机构来落实整个单位的保密工作, 保密干部势单力孤、阻力巨大、困难重重, 很多深层次问题和隐患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窃密和泄密风险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3.不能充分发挥主动能力、缺少个人发展机会

传统的保密工作严格遵守各项保密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要求, 固化程序和流程居多, 即使个别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或可商榷的保密条款规则也必须恪守遵照执行, 不能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使保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只能“望洋兴叹”。同时, 在日常保密工作过程中能提供给保密干部进修、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少之又少, 获取专业技能知识和业务提升能力的机会十分有限, 在单位内部保密干部的行政职务、技术职称的晋升难度也明显大于其他职位。

4.个人素质有待提高、自我调整能力不强

个别保密干部不能正确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 不为自身制定正确、合理、健康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人生奋斗目标, 过分幻想追求物质奢靡享乐, 只考虑回报、不愿意付出, 又或只想明哲保身,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 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不能摆正心态去冷静客观的思考解决的方法, 不敢于剖析批评自己的不足, 刻意回避自己的错误, 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 不善于排解压力, 不愿意与其他人进行必要和有效的情感沟通交流。

三、解决保密干部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从国家层面, 要加大对保密工作宣传教育普及力度, 增强保密职业的社会认同感和认可度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客观原因, 保密工作在大多数人心中仍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国家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牢固树立保密防范意识、增强敌情观念, 逐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保密工作氛围, 要不断扩大保密工作的影响力, 使全社会都认识到保密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保密职业的社会地位, 使保密干部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能获得广泛认可, 能让保密干部从“后台”走向“前台”, 使保密职业成为一项真正受人尊重的职业。

2.从企事业单位层面, 要建立健全保密工作长效机制, 维护保密干部的合法权益

各级企事业单位要深化落实《保密法》《保密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有关规定要求, 积极落实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责任制, 积极推进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 建立健全保密工作长效机制, 不断加大对保密工作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投入, 在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发生“冲突”时, 能客观冷静的分析解决问题, 能理解和支持保密工作, 能为保密干部撑腰, 能不断树立保密干部在本单位内部的威信、地位和形象, 保障保密干部的各项权益不受损害, 特别是在进修培训、福利待遇、评奖表彰等方面要能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3.从保密管理部门层面, 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 增加相互间交流沟通疏通渠道

保密管理部门要主动创造“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主动构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 主动营造一个时刻体现着团结、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 部门领导与下属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坦诚相待, 部门同事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关爱、和睦相处, 大家要坚持解决工作问题、生活难题与心理状况相互结合的方式, 互相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彼此间加强沟通交流, 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安慰和疏导, 排解忧愁、调动保密干部心理上的积极因素, 消除内心积累的负面情绪。

4.从保密干部个体层面, 要不断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增强自我调整适应能力

面对目前保密工作的职场环境, 保密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正确评价认识自己, 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要调整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任何事情都从好的方面入手思考, 直面压力, 不选择逃避, 要主动处理和解决问题, 变压力为动力, 化被动为主动, 要注意日常自我心理调整, 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始终保持一份自然平和的心态, 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冷静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培养“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高尚职业情操, 除做好本职工作外, 保密干部还应注意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情趣。

新形势下保密工作任务将日益繁重, 保密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必将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要做好面对挫折和磨难的充足心理准备。从国家、单位到部门要加大对保密工作、保密职业和保密干部的关心和支持力度, 搭建适合保密干部大展拳脚的舞台。

保密干部更应不断培养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 建立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智心态, 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合理制定人生奋斗目标, 开阔视野, 提升境界, 懂得自我安慰和保护, 消除心理忧虑和障碍, 保持身心健康, 获得人生乐趣。

参考文献

[1]国家保密局培训教材编写组.保密工作概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3:143-146.

[2]国家保密局培训教材编写组.全国保密干部全员培训讲义参考[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3:216-226.

[3]封化民, 等.保密管理概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3:12-14.

[4]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3-7.

瑞士银行业保密制度面临挑战 篇3

瑞士银行业一直在设法维持自己的金融形象——保护客户个人资料至上。但最近几年,国际社会对瑞士金融业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提供更高的透明度。早在2008年,瑞银集团因类似问题被美国当局起诉,后以支付7.8亿美金而免于起诉,并提交了4450名美国客户的名字。《经济学人》认为,今后,寻求转型将是瑞士银行业的大趋势。

韦格林被控是全面调查的前奏

一个月前,位于瑞士圣加伦市的韦格林银行合伙人康拉德·胡姆勒信誓旦旦地说,美国司法部不可能因税务问题起诉韦格林银行。当时,韦格林银行有三位负责管理美国客户账户的雇员刚刚受到指控。胡姆勒说,起诉银行雇员还可以接受,如果起诉韦格林银行,将对整个瑞士银行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司法部显然对此毫不理会,不久便对韦格林银行提起诉讼。

美国司法部称,韦格林银行在2002年至2011年期间帮助美国纳税人逃税12亿美元,其中韦格林银行的三名客户经理帮助至少100名美国纳税人逃税。公诉人在起诉书中称,这些客户经理通常会开设假账户来掩盖纳税人的真实身份,并告诉客户,银行在美国没有办事处,不受美国法律的约束。根据美国法律,美国纳税人必须申报在一年内的任何时间超过1万美元的海外账户。

成立于1741年的韦格林银行是瑞士最古老的银行。如今,美国司法部的一纸诉状,可能让韦格林银行命运骤变。

据悉,美国司法部已通过韦格林银行设在美国斯坦福的瑞银集团分行的账户,扣押了其至少1600万美元的资产。如果相关罪名成立,韦格林银行可能面临最高50万美元罚金,三名客户经理则可面临最高五年有期徒刑和25万美元罚金。

尽管韦格林银行坚称,美国司法部对该行的指控“毫无实质性威胁”,但瑞士一家报纸报道称,因为法律风险,客户已经从韦格林银行撤资40亿瑞郎,此举实际上足以迫使其关门。另外,从韦格林银行最近的行动,也能看出这一指控对其打击巨大。1月27日,韦格林银行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将其在美国以外的所有资产,出让给另外一家瑞士银行。韦格林银行方面说,希望用这种方式来保护韦格林银行客户与雇员的利益。“即便韦格林银行最终败诉,美国司法部对韦格林银行展开全面调查,已出售的韦格林银行欧洲客户也不会在调查之列。”瑞士《新苏黎世报》对韦格林银行的境遇深表同情,称“美国司法部的一个威胁,已经毁了这家瑞士最古老的银行”。

韦格林银行遭到指控,仅仅被认为是美国对瑞士银行业展开全面调查的前奏。据说,美国已圈定11家瑞士银行,将以税务原因展开调查。《经济学人》说:“瑞士银行业会受到更大挑战,而韦格林银行只是这场大战的‘马前卒’。”

瑞士的离岸中心地位将被削弱

瑞士是历史最悠及最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瑞士银行业协会201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金融行业贡献了瑞士GDP的11%,其中银行业贡献了6.7%,保险业贡献4.3%;瑞士的劳动人口中有6%从事金融行业,同时,瑞士金融机构还有10万余名海外雇员。多年来,瑞士银行业遵循着对客户资金承担无限责任的原则。如韦格林银行一样,一些瑞士私人银行已经拥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们对客户信息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有着在国际上良好的口碑。瑞士也是少数几个区分“逃税”与“避税”概念的国家之一:伪造文书是欺诈,不告之是避税。

不过,最近几年,国际社会正对瑞士金融业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提供更高的透明度——

2007年,美国对瑞银集团的内部人士交易以及其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展开调查。据说,因瑞士等避税天堂的存在,美国每年损失1000亿美元税金。美国要求瑞银集团披露5.2万名美国公民一年内的账户信息。

2008年,瑞银集团因帮助美国人逃税等问题被美国当局起诉,最终瑞银迫于压力,以支付7.8亿美金免于起诉,并提交了4450名美国客户的名字。

2009年,因经合组织将瑞士列入不合作避税天堂,瑞士被迫作出让步,与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签署了18项合约,表示如果其它国家提供有关个案的详细要求,那么瑞士就可以与其共享信息。

2011年,瑞士与英国达成突破性协议,允许英国对部分瑞士账户征税。同年,因数百名资金来源不明的客户信息泄露,瑞士信贷与瑞士宝盛不得不分别向德国支付2亿美元与6600万美元罚款。

《经济学人》称,在2008年的瑞银事件之后,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受到巨大冲击。美国显然并不满足于追查瑞银这样的“巨鳄”,只能算是条‘小鱼’的韦格林银行也将被迫拆分。预计调查税务问题的雪球会越滚越大,不过,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不会消亡——或者说,至少不会很快消亡。瑞士也不会在短期内丧失全球主要离岸资产中心的地位,但将会被逐步削弱。

瑞士银行业转型是大趋势

眼看着银行业赖以生存的保密制度正在被“瓦解”,瑞士政府正在作积极努力。《商业周刊》说,一方面它希望维护保密传统,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平息海外政府的怒气。毕竟,瑞士只是小国。《经济学人》透露,自从2008年瑞银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后,瑞士与美国就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瑞士方面愿意拿出一笔巨款,约20亿至100亿美元,一次性支付给美国,以换取对瑞士所有银行的“放行”。瑞士财长维德默·施龙普夫日前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呼吁,希望双方尽快达成这一协议。不过,眼下美国的态度依然强硬。路透社认为,任何以为瑞士可以平和地解决与美国之间的查税争执的幻想,都应该像夏天阿尔卑斯山上的雪一样消融了。

瑞士银行业不仅受到来自海外政府要求提高透明度的压力,还遭遇其它银行保密制度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的挑战。将银行保密制度写入法律的不止瑞士一家,新加坡、卢森堡、黎巴嫩等其他离岸金融中心,都有严格的保密和泄密处罚规定。有报道称,从2008年1月到2009年11月,在瑞士拥有银行账户的外国人减少了28.1%。新加坡、阿联酋的迪拜和卢森堡等新兴离岸金融中心,正在从瑞士银行手中抢夺客户资源。

面对竞争和压力,有着百年基业的瑞士银行开始谋变。很多瑞士银行都意识到,不转型难有出路。普华永道合伙人约翰·塔特萨尔表示:“瑞士银行业也开始审时度势,对透明度的重视程度比以往要高得多。”一些瑞士私人银行开始对位于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在岸”分行网点进行投资。这些银行这样解释自己的“烧钱”行为:尽管此类“在岸”服务要完全透明,并遵守所在国的法律,但以瑞士银行的形象和声誉,依然会为它们带来有价值的客户群。

保密工作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权利和利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 公司各部门及职员都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第四条 综合办公室是公司保密工作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各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保密教育,调查处理失密、泄密事件。

第二章 保密范围

第五条 公司秘密包括本制度第二条规定的下列秘密事项:

(一)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

(二)公司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等证照,采掘规划、井上下各场所的资料图纸、设计资料、技术资料和生产情况。

(三)公司的工作总结、财务预算决算报告、缴纳税款、各种综合统计报表、有关销售业务资料、供应商资信调查登记资料、各类工作报告、汇报材料等。

(四)公司、法人代表的印章、财务印章、合同章、财务专用章等印章、部门章等印章;

(五)公司各部门人员编制、调整、员工福利待遇及薪酬资料、员工个人信息。

(六)公司各类加盖公章或部门章的文件、报告、会议纪要等资料。

(七)公司收到的检举、投诉资料,调查材料,发生案件,事故的调查登记资料。

(八)其他经公司确认应当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六条 保密资料的知晓范围只限负责公司该项保密工 作的主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知晓。

第七条 需要保密的资料、信息不得私自复制,复制后 的涉密资料、信息要按原件保密要求进行管理;相关部门保 管的公司证件需经公司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印或借出。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八条 公司成立保密委员会。

主 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常务副主任:总经理

副 主 任:工会主席、纪委书记、财务总监、经营经理、生产经理、总工程师、安全经理、机电经理、通风经理、洗选经理

委 员: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纪检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计划企管部、后勤服务部、生产技术部、调度室、地质测量部、通风部、安全监察部、机电装备部、洗选运销部等部门负责人

保密委员会下设保密办公室,保密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保密办在公司保密委员会领导下,行使保密工作日常管理职能。

保密办公室主任由综合办公室主任兼任,专职保密员兼检查员由主任指定办公室相关人员担任。

第四章 保密规定

第九条 基本原则:

1.不该说的秘密不说;

2.不该问的秘密不问;

3.不该看的秘密不看;

4.不该记录的秘密不记录;

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

6.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秘密;

7.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8.不以任何形式传达秘密事项;

9.不在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收发和存放涉及秘密的信 息。

第十条 涉密文件管理

1.收进的涉密文件、资料,必须登记、编号,在交接时,必须履行签字手续;外出开会发的秘密文件,要妥善保管,回单位后及时交给机要人员处理;

2.涉密文件、资料应专册登记、专柜存放,由各单位机要保密人员统一管理,个人不得私自保存涉密文件资料;

3.传阅涉密文件、资料,不得通过网上发送,由机要人员直接传递,不得逾越机要人员任意横传;阅办涉密文件必须在办公室或者安全保密的场所进行,因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的,要向机要人员办理手续;

4.涉密文件、资料,不经发文单位同意,不得自行扩大 阅读范围,不得自行复印、翻印或转载,不得向规定范围以 外的人员泄露;

5.涉密文件、资料实行定期清查、归档,按期清退、销 毁的制度。清查涉密文件,每季度进行一次,每年归档一次,涉密文件资料发现丢失,及时汇报并立即追查处理;严禁将 各类涉密载体或者内部资料、刊物当废品出售,需要销毁的 涉密文件资料,交由公司保密办公室统一集中销毁,个人均 不可自行、随意销毁。

6.内部运转的需进行保密管理的文件、资料,必须登记、编号,在交接时,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7.内部运转的需保密的文件、资料,如需公司邮箱进行 发送,各单位要做好防范措施,指定专人管理电子邮箱,指 派专人负责文件、资料的接收、保管,并采用相应的保密措 施;

8.内部运转的需进行保密管理的文件、资料,不经发文 单位同意,不得自行扩大阅读范围,不得让无关人员进行复印、翻印、全抄、录音或转载;

9.干部职工调动工作时,应将自己使用的文件、资料进行清理,全部移交。

第十一条 新媒体保密管理

1.各部门因工作需要建设、认证并作为信息平台运行的新媒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QQ、钉钉、短视频APP及其他移动客户端等均纳入公司保密管理工作范畴。

2.新媒体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公司各项相关规章制度,按照“谁主办(创建),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把关发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和时效性,负责发布信息的保密管理。

3.主要用于工作交流,传播内容主要涉及单位工作事务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如QQ群、QQ工作组、微信群、钉钉群、图文识别小程序等,实行创建人负责制,纳入公司统一管理,公司级各类平台(工作群)的创建必须经公司领导班子审议同意后方可创建、运行,部门内部各类平台(工作群),应合理设置,控制平台(工作群)数量,并报综合办公室进行备案。

4.各类平台(工作群)的新建、注销、整合、关闭需及时向综合办公室报备,严禁出现擅自开设或设而不管、变相脱离监管的行为。

5.各类平台(工作群)不得擅自发布尚未公开发布的情况和文件,严禁编发没有根据的谣言或未经核实的传言,不得发布有可能影响企业安全稳定运作的信息。

6.严格“内部资料”或“工作动态”发布。对不属于企业秘密但不宜公开的文件资料要标注“内部资料”,对工作敏感动态信息要按工作秘密管理,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或发布在新媒体上。发布内部信息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充分考虑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防止由于数据串联、累积、汇聚而企业秘密或内部敏感信息。

第五章 责任与考核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对有关部门或人员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1.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经济损失的,考核部门负责人100元,责任人200元,责任部门当月绩效分1分;

2.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经济 损失的,考核部门负责人300元,责任人500元,责任部门当月绩效分2分;

3.违反本制度规定,为他人窃取、刺探、收买或提供公 司秘密的,考核部门负责人500元,责任人1000元,责任部门当月绩效分5分;

4.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考核责任人500元。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1:保密承诺书

附件2:工作群登记申请表

附件1:

保 密 承 诺 书

我了解有关保密法则制度,知悉应当承担的保密义务和 法律责任。本人庄重承诺:

一、认真遵守公司保密制度,履行保密义务;

二、不提供虚假个人信息,自愿接受保密审查;

三、不违规记录、存储、复制公司秘密信息,不违规留 存公司秘密载体;

四、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触和知悉的公司秘密;

五、未经单位审查批准,不擅自发表涉及未公开工作内 容的文章、著述;

六、离岗时,自愿接受脱密期管理,签订保密承诺书。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后果。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

附件2:

工作群登记申请表

部门: 时间: 年 月 日

平 台

名 称

用 途

创 建 人

人 数

人员范畴

部门意见

分管领导

意 见

办 公 室

意 见

主要领导

保密审查制度 篇5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泄露国家秘密和其他不应公开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

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均应进行保密审查。本规定所称保密审查,是指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的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对本机关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可以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第三条 保密审查应当遵循“全面、及时、准确、规范”的原则,既要保障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能够顺利公开,又要确保不应公开的政府信息不被公开。

第四条 保密审查工作实行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行政

机关业务工作部门负责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或不公开。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应当建立符合本机关工作实际的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保密审查的工作程序和责任。

第六条 街道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街道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公开后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报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确定。

第七条 保密审查依据《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相关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规定、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信息载体上的国家秘密标志。

审查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应依据行政机关与权利人的有关约定或者权利人的事先声明;认为需要,应征求权利人的意见。

第八条 经审查,确定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除符合本规定第九条规定之外,应当公开。

第九条 经审查,确定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公开后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应公开。

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

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公开。

第十条 经审查,对是否可以公开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区保密局确定。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信息,按《保密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和《保密法》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在保密审查过程中,信息公开机构对标有国家秘密标志且在保密期限内的政府信息,认为符合《保密法》第十五条规定的解密条件,可以提出解密意见,按法定程序解密后可以公开。

第十二条 在保密审查过程中,信息公开机构对含有不应公开内容的政府信息,认为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作区分处理,删除不应公开的内容后可以公开

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区分处理,处理结果应当经乡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

第十三条 在保密审查过程中,信息公开机构认为需要,可以征求本机关内与被审查信息有关的部门意见,被征求意见的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作答复。

第十四条 保密审查必须有文字记载。文字记载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审查信息的标题及文号或者内容摘要;

(二)保密审查认为不应公开的依据;

(三)保密审查的结论或者处理意见;

(四)保密审查承办人的签名、日期;

(五)本机关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的签名、日期;

(六)本机关认为应当记载的其他内容。

保密审查文字记载自产生之日起,应当保存三年以上。第十五条 需要报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区保密局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申请机关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确定的政府信息文本;

(二)说明不能确定原因的申请公文;

(三)有关主管部门认为确定工作需要参考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的七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在原期限届满前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七个工作日。法律、法规、规章或省级以上政府或部门文件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提起的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可以就有关政府信息是否应当公开提请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提请确定时,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供有关政府信息的文本和争议双方的理由。

街道办事处应按前条的规定作出答复。

第十八条 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应当在政府信息形成的同时,根据《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相关的保密范围规定,确定其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属于国家秘密的,同时确定其密级、保密期限,并按规定在其载体上标注国家秘密标志。

第十九条 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对本机关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清理,对符合《保密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应当及时按法定程序解密。

前款规定的清理工作,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

第二十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前的保密审查,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一条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公共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体检中心保密制度 篇6

第一章

总则

1、目的:为规范人员管理和提高中心服务标准,保障顾客的隐私权,根据中心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中心全体员工 第二章

制度内容

1、不得与无关人员谈论顾客病情及检查结果。

2、不得随意泄露顾客个人信息。

3、不得在公共场所谈论涉及顾客隐私的话题。

4、前台工作人员采集顾客信息的便条,录完信息后及时销毁,不得随意放置和做其他用途。

5、体检系统各个账号仅限权限人自己使用,不得随意告知其他人,如因特殊原因,需账号权限人在场方可使用。

6、体检系统每位权限人如离开工作岗位,应及时退出程序。

7、顾客在体检部各诊疗室的检查结果,须有诊疗室负责人自己录入,不得随意委托他人。

8、各工作岗位有关顾客信息的各类登记本必须妥善保管,不能随意放置。用完的登记本需交至部门主管处统一保管。

9、顾客体检报告统一在总检室完成。

10、体检报告的移交必须有书面交接程序。

11、体检部、总检专家、前厅部,移交到手的体检报告需锁入柜中谨慎保管。如因岗位需要,书面交接柜子钥匙和体检报告。

12、体检报告不得出现在总检室、总检专家办公室、前厅部吧台之外的地方,如因特殊原因,需业务部主任同意方可使用,用完后立即归还。

13、错误的纸质版体检报告需销毁后方可做垃圾处理。

14、体检报告由顾客本人领取并签字确认,如顾客本人不方便自己领取,需电话告知本中心说明情况及代理人姓名,并写书面委托书委托代理人领取,代理人需出示身份证,中心留复印件和委托书做记录。

15、电话告知顾客取体检报告时,避免谈论体检报告内容。第三章 附则

1、本制度由总经理批示后办公室负责下发执行。

心理咨询保密制度 篇7

1 仲裁保密性制度的负面影响

1.1 保密性不利于国际商事惯例的形成。

因国际商事仲裁具有很好的保密性, 这使得初期国际商事产生了某些惯例。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世界性的商业活动日趋频繁, 如今的国际商事仲裁保密性不仅强调仲裁时的信息与材料不对外披露, 而且还强调了裁决结果不对外公开。假如裁决结果不对外发布, 新商事惯例很难产生, 并且当前商事惯例也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 那么仲裁决议将无法获得纠纷当事人的认同与接受, 长此以往, 商人们便不可能采用仲裁来处理纷争, 国际商事仲裁也就不可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形势与成效。

1.2 保密性可能对仲裁的公正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仲裁的保密性要求不允许知情人对外透露仲裁内容有关的信息。最形象的例子是, 甲顾客在乙商场购买了某个商品, 因商品存在某种质量缺陷, 造成了买卖纠纷, 涉案当事人采用商事仲裁的方式克服了这一矛盾, 依据仲裁保密性要求, 禁止甲向案件以外的人员透露仲裁的相应内容, 若还有其他购买此种产品的顾客, 则该顾客便无法获悉仲裁裁决的赔款金额, 也就很难得到仲裁赔偿, 即便在同一仲裁机构, 由委员会做出了针对该产品质量问题的裁决, 利益受损当事人也很难获得同样的赔偿, 从而出现了同机构同案件的不同裁决结果, 失去了仲裁裁决的公正性。

1.3 保密性造成双方当事人的保护不平等。

当事人认同仲裁协议中的保密条款, 其目的是通过这些约束条款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不被侵害, 然而在签订合同时的疏漏, 以及实际环境中当事双方讨价还价水平的高低, 经常会使得协议中缺乏保密要求或者偏颇性保密保护。部分条款貌似是公正的, 但其协议结果时常会向那些有着丰富仲裁经验的公司或组织倾斜。由于这类当事人经常通过仲裁解决商事纠纷, 所以有能力和经验去拟定一些格式化的保护条款, 进而维护自身利益, 因为仲裁过程中, 当事人的利益具有对抗性, 这些经验丰富的公司或组织会极力让对方获取更少的权益, 从而极易暴露个人的敏感资料。第一次经历冲裁的当事人无法保持足够的精力与资源, 进而和对方展开更好的谈判, 也就不可能签订更有效的保密条约, 也就难以保护自身权益。

2 保密性制度的改良路径

2.1 通过合同加以约定。

国际商事仲裁跟诉讼相比有更多显而易见的优势, 当事人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确定在哪个地方进行仲裁裁决, 也能由自己的意愿来确定仲裁庭的成员组建情况, 也能合理要求用哪一国家的法规为背景来进行裁决, 包括需不需要在裁决里公开裁决理由也是当事人能够根据自己个人意愿所决定的, 既然这样, 当事人也完全能够利用合同来约定仲裁的保密性规定。

2.2 通过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加以规定。

借助仲裁机构所制定的一些相关规定对国际商事仲裁的保密性予以严格规范是相对行之有效的。首先, 绝大多数仲裁机构里有较多相关专家, 这些专家们都或多或少有较多的裁决经验, 处理过大大小小的仲裁案例, 他们很清楚采用怎样的方法能更好的维护仲裁的保密性, 同时又不伤害到公共利益, 更有能力很好的平衡当事人与公共利益间的关系。其次, 所有的仲裁机构于当事人来讲是绝对中立的第三方机构, 其所规定的保密性规范不会刻意偏袒当事人中的任意一方, 对于双方间的保密性利益能公允的掌握好平衡度, 这样可以很好的规避不平等保护的情况出现。再次, 以仲裁机构的相关规则为基础对仲裁保密性予以把控从技术角度出发更具可行性, 国际仲裁组织所制定的相关仲裁规定大多经自己拟定, 无需多方参与。

2.3 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时应公开仲裁报告。

立案、裁决、结案等仲裁程序原则上应在保密状态下进行。所有的仲裁相关情况都不能对未被允许告知的第三方透露, 一切裁决相关信息不对外开放, 这是基于绝大多数当事人私人性的愿望。这种愿望属性通常能加快仲裁效率, 且一般不影响仲裁裁决的公允性。与此同时还能辅助修复双方当事人间的关系, 而若是采用诉讼等手段来处理两方之间的矛盾, 那么双方当事人以后再也难以回到以前的合作关系了。

2.4 保护个人和私有信息的保密性。

正如多数人所想, 未曾有更多相关仲裁实践以及相关资源的当事人没办法更好的维护其自身的保密利益。而且, 虽然有些企业能够利用合同来维护其商业保密信息, 但是其他企业却未在他们的仲裁合同里明确到这一点。在这种环境下, 作出仲裁裁决的机构的规则要求维护商业信息的保密性就变得意义重大了。企业以及个人保密性维护在很早前就有案例可依, 国际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慢慢重视企业以及个人的保密意愿, 认为他们有权维护其不想被曝光的商业信息以及个人信息, 还因此拟定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

摘要:保密性被认为国际商事仲裁的一个关键特点,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制定的条款与世界各国的仲裁法均无一例外的对仲裁保密性进行重要说明。但因为每个国家对保密性的理解和要求不尽一致, 而且某些例外条款也使得保密性呈现出不确定性, 为公众、当事人以及国际商事仲裁蒙上一层阴影。所以, 采用仲裁规则、法律与合约等形式对保密性制度予以改善便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保密性,负面影响,改良路径

参考文献

[1]艾伦·蕾德芬, 马丁·亨特等著, 林一飞, 宋连斌等译.国际商事仲裁法律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28.

[2]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514.

公司保密制度 篇8

一、目的

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对象

公司相关岗位的员工。

三、定义及内涵

公司秘密是指关系公司权利和利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无论是口头、书面或是电子文件等形式,都属于公司秘密。具体包括下列秘密事项:

(一)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

(三)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四)公司的各种合同、协议、意见书及可行性报告、主要会议记录;

(五)业务往来文件、业务洽谈情况及投资和业务开展意向;各种联营与合作的计划及材料、业务洽谈备忘录及有关资料;

(六)与公司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相关资料;

(七)公司所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以及公司营销策略与操作手段;

(八)公司员工人事档案,工资性、劳务性收入及资料;

(九)公司各类会议内容、纪要及管理文件;

(十)其他经公司确定应当保密的事项。

四、公司密级分类

公司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一)绝密是最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利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利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为绝密级;

(二)机密是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权利和利益遭受到严重的损害;公司的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为机密级;

(三)秘密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利和利益遭受损害。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职员工资性收入、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为秘密级。

五、公司秘密的处理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所在公司负责人委托专人执行;采用电脑技术存取、处理、传递的公司秘密由专管部门负责保密。

(一)对于机密级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1、对于公司机密级文件材料,应统一由行政办或所涉及部门责成专人打印、分发,并及时归档。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复制、摘抄、转借机密性资料,以防泄密;

2、公司总部,由行政办管理机密性资料;各子公司、办事处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员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对于发往外地子公司、办事处的机密文件,应事先电话联系,接收方派专人及时接收,以防丢失及泄密,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

4、机密性文件材料的借阅,须经总经理批准;

5、所有计算机应设置开机密码,重要子目录应加开机口令

6、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事项或公司对外需发布各类信息、资料的,应当事先经所在公司总经理批准。

(二)具有属于公司秘密内容的会议和其他活动,主办部门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1、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2、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对参加涉及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

3、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

4、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三)会议工作人员不得随意传播会议内容,特别是涉及人事、机构以及有争议的问题。会议记录(或录音)要集中管理,未经批准不得外借。

(四)严守秘密,员工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公司内外无关人员散布、泄露公司机密或涉及公司机密。不得向公司其他员工窥探、过问非本人工作职责内的公司机密。公司员工离开办公

室时,必须将文件放入抽屉和文件柜中。调职、离职时,必须将自己监管的秘密文件或其他东西,移交至指定的公司人员。

(五)公司工作人员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行政办;行政办接到报告,应立即作出处理。

(六)对于具有保密义务的岗位人员,如财务、策划、人力资源、行政办、信息中心等部门人员,公司可要求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六、违反保密制度的处罚

(一)因过失泄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100—5000元的罚款,并给予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故意泄露公司机密且给公司造成损失或影响者,公司予以开除处理,并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单位保密制度 篇9

为了加强综治保密工作,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切实做到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秘密,绝对不问;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秘密,绝对不记录;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秘密;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秘密;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递秘密事项;不携带秘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要时刻提高警惕,严守保密纪律。

二、加强保密文件的日常管理,健全手续。保密文件、资料的收发、登记、编号、传阅和保管,一律由办公室保密员负责。

三、秘密文件、资料要单独保管,确保安全,未经批准严禁携带秘密文件、资料外出。

四、秘密文件要及时送领导批示,紧急密件、密电要随到随送、不过夜;一般密件要在三天内处理完毕。领导阅办完毕,及时退回办公室。收、退秘密文件都要履行签字手续。对领导批示需要送有关人员阅看的保密文件,由保密员通知有关人员到办公室阅看,严禁将密级文件带走。

五、机关工作人员外出参加会议带回的秘密文件、资料要及时交办公室登记保存,个人不得存放。

六、查阅秘密文件、资料、档案,要认真遵守保密规定和有关制度,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阅、摘录和引用。

七、翻印、复印文件、资料必须报经原设密单位的批准,且翻印、复印件和原件一样进行严格管理。

八、不准在社会上的印刷厂和营业场所印刷秘密文件、资料。

九、文秘人员对收到和发出的文件要按规定进行清退。凡需销毁的保密文件、资料,必须交回办公室,由办公室进行销毁统一处理。销毁涉密文件、资料,应由2人同时在场,并履行销毁和监销手续。

十、凡不易公开的工作业务等重要事项,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十一、加强会议保密管理。要严格控制与会人员。属内部会议的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得随意散播。

十二、加强通讯工具使用保密管理,涉密人员不准使用他人赠送的手机,不准将手机带入涉密会场,不准在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中谈论国家秘密。

十三、加强计算机保密管理。涉密材料完成打印后,要及时存放到其它介质上,并采取加密措施,存放到安全地点。临时存放在计算机硬盘中,要采取稳妥地加密措施,防止其他人调阅。禁止在能进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中存放涉密文件、资料。

十四、加强保密工作的领导。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专人担任保密员。

十五、对违反保密纪律造成失密、泄密和损失的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故意泄密并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篇10

第35条: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管理办法

1、建立密码共设协管制度 1)、his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密码,由院长和信息科专职人员共同设置并定期更改,保证信息中心单人无法擅自进入服务器。2)、his系统数据密码,由院长和信息科专职人员共同设置并定期更改,确保信息科单人无法擅自登入his系统数据。

2、建立调用敏感数据申报制度 1)、药械科工作人员调用药品销售(科室、医技)相关报表,由药剂科主任负责确认每个工作人员具体调用范围,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院长审批后,交由信息中心授予相关权限。如申报批准授予权限后发生数据泄露,由药械科负责人解释及承担责任。2)、其他科室工作人员无权调用敏感数据,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信息科授予相关权限。如有发生,信息科有权拒绝授予并报告院长。3)、网络管理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提供统方信息,一旦发生将严肃处理。

3、建立机房准入制度

确需进入信息机房参观的非本科室工作人员,必须经院领导批准后可入内参观,进入信息网络机房后必须听从网络管理人员的安排。

4、签订信息安全保密协议书 1)、医院同his厂家签订信息安全保密协议书,约束his厂家泄露信息。2)、同厂家工程实施人员签订信息安全保密保证书,约束实施人员不泄露信息,如有发生,由his厂家承担全部责任。3)、信息中心和his厂家双方共同对现有医生、护士工作站及药库、药房子系统进行清查,凡涉及敏感数据项,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予以屏蔽。4)、his厂家负责监督信息中心,取消信息中心授予敏感数据权限的功能,并由his厂家出具相关证明。

为保障本实施办法的有效执行及公证严明,本实施办法由院方及第三方厂家共同负责监督落实。

第36条:信息网络机房管理制度

1、信息网络机房直接由院长管理,在院长和院办室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全院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

2、信息网络机房是医院网络数据的储存、交换中心、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确需进入网络机房参观的非本室工作人员,必须经医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入内参观,进入网络机房后必须听从网络管理员的安排。

3、网络机房设备、门窗、水电暖安全每天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4、网络机房的卫生每天清洁一次。严禁在网络机房内吸烟。

5、网络机房工作人员不得在机房内会客,不得将易燃、易腐蚀品带入机房,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6、机房工作人员离开时必须检查电源、设备、严防人为事故的发生。

7、建立健全和落实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信息网络系统操作规程、升级、维护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信息网络系统应急制度。

8、负责医院管理信息网络的维护工作,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9、负责医院医疗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反馈,保证信息流通渠道的畅通。加强职工信息化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0、负责医院门户网站建设与管理,及时更新医院网站。及时完成医院下达的临时性工作任务。篇二: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为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服务的管理,保障通过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传播信息安全,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制定如下规定: 第一条 公司设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由公司领导和相

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负责信息内容审核,信息发布登记,网络安全技术防范与管理等工作。

第二条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小组进行信息内容审核,信息发

布登记,电子公告系统审计,违法犯罪案件保安等工作,并采取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保证网络的安全。

第三条 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

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 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 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 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第五条 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 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及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 网络资源的;

(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 改或者增加的;

(三)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 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 加的;

(四)故意制作、传输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五)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

第六条 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七条 公司设立网络安全管理员,每天对网上信息惊醒检

查,发现有异常信息须立即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发现有不良信息,应立即删除并做好备份及详细记录; 第八条

第九条发现有违反犯罪现象立即按照规定处理并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在24小时内向公安部门报告。自觉接收公安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和知道。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安全操作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各项违法犯罪行为。入网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并送交公安机关备案。篇三: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为保守秘密,防止泄密问题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1)为防止病毒造成严重后果,对外来光盘、软件要严格管理,坚决不允许外来光盘、软件在公安专网计算机上使用。

(2)接入公安专网的计算机严禁将计算机设定为网络共享,严禁将机内文件设定为网络共享文件。

(3)为防止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的侵袭,接入公安专网的计算机一律安装杀毒软件,并要定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4)禁止将保密文件存放在网络硬盘上。

(5)禁止将涉密办公计算机擅自联接国际互联网。(6)保密级别在秘密以下的材料可通过电子信箱传递和报送,严禁保密级别在秘密以上的材料通过警综平台传递和报送。

(7)涉密计算机严禁直接或间接连接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必须实行物理隔离。(8)要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要有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信息上网必须经过所领导严格审查,并经主管领导批准。

(9)国际互联网必须与涉密计算机系统实行物理隔离。

(10)在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信息设备上不得存储、处理和传输任何涉密信息。

(11)应加强对上网人员的保密意识教育,提高上网人员保密观念,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执行保密规定。

(12)涉密人员在其它场所上国际互联网时,要提高保密意识,不得在聊天室、电子公告系统、网络新闻上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使用电子函件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利用电子函件传递、转发或抄送国家秘密信息。(13)严禁互联网计算机接入公安专网。(14)严禁公安业务计算机接入互联网。

二、涉密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

(1)涉密存储介质是指存储了涉密信息的硬盘、光盘、软盘、移动硬盘及u盘等。(2)存有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不得接入或安装在非涉密计算机或低密级的计算机上,不得转借他人,存放在本单位指定的密码柜中。(3)需归档的涉密存储介质,因及时归档。

(4)各部门负责管理其使用的各类涉密存储介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密级及保密期限,并视同纸制文件,按相应密级的文件进行分密级管理,严格借阅、使用、保管及销毁制度。借阅、复制、传递和清退等必须严格履行手续,不能降低密级使用。

(5)涉密存储介质的维修应保证信息不被泄露,由各涉密部门负责人负责。需外送维修的,要经领导批准,到国家保密主管部门指定的维修点维修,并有保密人员在场。(6)不再使用的涉密存储介质应由使用者提出报告,由所领导批准后,交保密办公室负责销毁。

三、计算机维修维护管理规定

(1)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发生故障时,应当向所信息中心提出维修申请,经批准后到指定维修地点修理,一般应当由本局内部维修人员实施,须由外部人员到现场维修时,整个过程应当由有关人员全程旁站陪同,禁止外来维修人员读取和复制被维修设备中的涉密信息,维修后应当进行保密检查。

(2)凡需外送修理的涉密设备,必须经保密小组和主管领导批准,并将涉密信息进行不可恢复性删除处理后方可实施。

(3)高密级设备调换到低密级单位使用,要进行降密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设备转移和降密记录。(4)由局保密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办公室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严禁使用者私自安装计算机软件和擅自拆卸计算机设备。

四、用户密码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1)用户密码管理的范围是指办公室所有涉密计算机所使用的密码。(2)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密码管理由涉密科室负责人负责,秘密级涉密计算机的密码管理由使用人负责。(3)密码必须由数字、字符和特殊字符组成,秘密级计算机设置的密码长度不能少于8个字符,机密级计算机设置的密码长度不得少于10个字符,密码更换周期不得超过60天。(4)秘密级计算机设置的用户密码由使用人自行保存,严禁将自用密码转告他人;若工作需要必须转告,应请示所保密委员会负责人认可。

五、涉密电子文件保密管理规定

(1)涉密电子文件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生成、存储、处理的机密、秘密和内部的文件、图纸、程序、数据、声像资料等。

(2)电子文件必须定期、完整、真实、准确地存储到不可更改的介质上,并集中保存,然后从计算机上彻底删除。

上一篇:词语不知不觉的造句下一篇:观大国崛起之美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