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水产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将PBL教学法应用到水产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对于改善传统PL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论文 篇1:

“双一流”背景下“水产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近年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等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和模仿,很难达到双一流教学的目标。因此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如双语教学,慕课,翻转课堂等多元现代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水产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双一流背景

微生物是分布最广、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生物物种之一,也是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微生物技术对生命科学重大理论的发现、研究技术的拓展及生物工程产品的开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良好的微生物学教学效果可对生物学专业学生后续重要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微生物学重要分支之一的水产微生物,是当前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微生物与水产养殖和水产动物疾病间的关系是其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结合“双一流”背景,通过教学内容、方法、实验内容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进,探讨了水产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策略,以期推动水产微生物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一、水产微生物学教学概述

(一)水产微生物学课程内容

水产微生物学是水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与外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传染与免疫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该对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有深入的了解。由于该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强化实验课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并通过实验教学以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书本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水产微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了解水产业生产中重要病原体的生物学基本特性与实验诊断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水产动物疾病行业打下良好基础,并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为预防、控制和消灭水产动物疾病,保障水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

通过课堂的理论集中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水产微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了解水产业生产中重要病原體的生物学基本特性与实验诊断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水产动物疾病行业打下良好基础,并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为预防、控制和消灭水产动物疾病,保障水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

(三)水产微生物学基本要求

水产微生物实验是与水产微生物学(理论)紧密结合的课程,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是构成本专业学生提高科研动手能力及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产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基本操作和技能方面得到训练。本课程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作为教学工作核心及教学改革重要内容的教学内容,由于水产微生物学起步晚、知识面广、发展速度快,再加上密切联系了实践应用的缘故,学科体系与框架分别存在不严谨、不清晰的问题,故而教学人员在具体教学期间,应立足于水产养殖专业特性,围绕教学大纲详细讲解教学重难点知识[2]。而因该学科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面,涉及了大量知识点,并未详尽的介绍具体概念,加之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存在,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帮助学生对学科前沿动向有所了解,相关教学人员应当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学科新动向、新知识,将教材基础内容有效结合学科新技术与新动向作为主要着手点:

一方面,需将教学课程系统性着重突出。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是由微生物、微生物生命活动及水产中的应用等三部分构成,微生物包含了原核、真核和非细胞类等微生物,其生命活动将微生物营养、繁殖遗传及代谢过程等充分涵盖在内,水产中的应用将其对水产品、水体生物及生态的影响全部涵盖在内。在有效整理各个章节关键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学人员能将不同概念间的联系有效掌握,后续知识点讲解中即可实现融会贯通的成效,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完整构建知识框架;另一方面,水产微生物学在课程内容方面,与生物化学、水产动物营养学等学科有一定交叉与联系存在,课程教学期间应当密切关注重复的内容。此外,该学科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教学人员在教学期间,应当在课堂中引入有关于教学内容的生活或生产活动实例,如此可在课堂趣味性增加的同时,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

如水产养殖专业开设内容中的“免疫学”章节,属于自学内容,十分重要。有关微生物的三大类中,应当将病毒、细菌和真菌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剩余类型的微生物仅需简单介绍即可;“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的主要内容大体上一致于《遗传学》中“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部分,故而可将该部分内容适当简化,或是引导学生自行学习;水产养殖专业中,也还有“水产动物的病原微生物”这一较为重要的内容,可在与实践相联系的基础上着重进行讲授[3]。总之,由于水产养殖学科有大体一致于其他学科的内容存在,具体教学中应当妥善处理,使学生对于重复内容无法感觉的同时,也能对学科间的相互关系有所了解。如实际教学中可将“鱼类免疫学”、“微生物的分类”和“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等一致于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删减,将有关于专业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基础知识及“水产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等当作重点讲授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水产微生物学教学期间,应当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具体如下:

首先,应当重视讲课艺术。教师教学期间,尽管具有渊博的知识,然而若是对讲课表达与技巧不够重视,仍然无法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第一堂课是最为关键的,该堂课通常是以课程绪论作为主要讲述内容,且是学生了解课程、教师教学态度、水平及方法的课堂。故而,在教学第一堂课时,对于讲授的内容应当确保通俗、形象、趣味性和科学性,以便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第一堂课应以图片形式教学为宜,将养殖中鱼类疾病与微生物的联系作为重点,在与相关事例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养殖中微生态制剂现有生产与使用情况进行介绍,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确保学生课上能够听懂、课后能够讲出。

其次,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教学期间,应以教学任务、学习客观规律为依据,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在多种方式的运用下,围绕学生思维的启发,将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使其能够生动、活泼地参与课堂学习,而这即是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该教学的运用下,应当对相关应用实例着重进行介绍,在课堂气氛的活跃下,将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使其能够充分思考、分析,并实现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提问的方式,不但能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同时还能以学生回答的问题为依据朝着本堂课教学内容转移[4]。而在启发式教学运用的基础上,实施对比式或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也能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如在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三大类基础知识讲授中,以各自特点为根据选择对比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将各微生物的异同点深刻理解。而在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讲授中,以课堂讨论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常见疾病的引发病原是什么”,当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再讲解、分析。

最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微生物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过于枯燥、抽象且乏味,若是在水产微生物学教学中能够有效融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必然能够得到优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下,教师可将相关文字、图片及图像提前备好,将传统板书时间节约,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多媒体技术十分生动、形象,如在对病毒、细菌及真菌结构或个别感染等进行介绍时,在图片和动画的运用下,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立体性、直观性,能将传统挂图难以显示的立体结构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性问题的理解。如在“微生物的结构”讲解中,通过图片帮助学生对微观世界进行直观感受。又如“病毒的侵染过程”,在模拟动画的方式运用下,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三)实验课内容重建

实验课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独立分析解决能力的重要培养与训练方法。故而,在设计实验课教学内容时,应当突出连贯性、逻辑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技能,全面掌握技能应用性。結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水产养殖行业提出的人才需求,并围绕学生未来岗位技能需求,以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等两个部分试验模块设计水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

基础实验是以综合实验为基础,由微生物检验操作技术及基本技能、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配制等技术,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及培养等[5]。基础实验中,需对操作连贯性予以充分考虑,并着重突出前后操作内容的衔接性。准备期间,需引导学生了解无菌操作概念,引导学生制作培养基,消毒、灭菌相关物品。随后,分离、培养、纯化并保藏微生物,在将相应菌株获取后实施观察及初步鉴定工作,具体包含:观察染色技术、形态,测定数量、大小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该过程中,应确保连续且完整的授课顺序,以便帮助学生能够整体认识微生物操作,为后续综合实验的开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综合实验则是建立在学生将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学时受限的缘故,可在后续内容中“水环境监测”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等综合实验课程中实施综合实验,学生在将微生物培养等基本操作熟练掌握之后,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运用下完成水质改良用微生态制剂或微生态饲料添加等的制备后,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制备出的产品,随后再开始其他综合实验。如此一来,能将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的作用应用充分体现,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在水产微生物课程有机结合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在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操作技能等方面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四)考核方式的改进

就考核方式而言,应当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日常学习及实验课程不重视、面对考试过度紧张等情况有效避免。而要想改进该目标实验,在考核方式方面可设计如下:首先,以7:3的比例划分理论课与实验课成绩[6]。其中,以实验课成绩而言,在具体评定过程中,应当参考实验内容的参与和重视程度,并结合实验操作考核,促使学生能够高度重视实验课,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二,日常成绩考核取消考勤次数,转以课堂学习、讨论中专业表现为主。通过此类方式的运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课堂主动发言次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三,笔试考卷命题方面,应以“综合技能测试”等可将学生综合素质客观反映的题型为主,如“水产养殖期间,疾病防治为何侧重于‘防’,有哪些‘防’的方式?”或“谈谈你对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的应用”等,此类题目能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情况有效避免,能对学生问题综合解决能力进行考查,有利于学生日常学习期间主动性的提升,并且也可推动学生课后分析总结能力的强化。

三、结束语

作为水产动物养殖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内容,旨在培养水产养殖教学、生产、研究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水产微生物与水产资源循环稳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与我国农业健康及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不可脱离,因此深入研究各类水体水产微生物的应用,能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通过优化、改进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及实验内容,以期培养出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更适应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兰兰,刘变枝,高春生.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34):192-192.

[2]宋霖,张娟,王权.高职院校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7):172-173.

[3]张俊杰,孟牒,孙新城,等.翻轉课堂模式下微生物学“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探索[J].轻工科技,2018(3).

[4]梁箫,杨金龙.“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108-109.

[5]王凡,刘海芳.互动式教学大纲在高校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内江科技,2018,39(09):23+151.

[6]孙红岩,但学明,刘丽,等.高校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7(6):222-223.

作者:刘晓丹

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论文 篇2:

PBL教学法在水产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初探与体会

摘要:水产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将PBL教学法应用到水产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对于改善传统PL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产微生物学;PBL教学法;理论教学

水产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基础课与专业课(如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品加工概论等)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微生物的总论部分和细菌、真菌、病毒的各论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琐碎,学生难以记忆掌握,尤其是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和鉴定技术容易混淆。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一直是主导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传授,学生容易掌握课程内容,但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20世纪70年代后被迅速推广应用,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法,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学习、学习小组的形式、以问题为焦点刺激学习、教师作为促进者和引导者角色等四项特征,教学过程大致为:提出问题—自学解疑—重点讲授—总结归纳[1-2]。本研究在LBL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PBL教学法,针对水产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改革,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驾驭知识技能的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与过程

1.教学对象。以水产养殖专业2008级本科班38名学生为对象,随机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6~7人。由于只有1个班,故未设定实验组/班与对照组/班进行比较,而是在进行同类教学内容时分别采用LBL与PBL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指导。

2.教学内容。选择水产微生物学理论课程中的第七章——水产动物的病原微生物作为比较研究内容,在前期已讲授的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基础上,针对容易混淆的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和鉴定技术,分别采用LBL和PBL两种方法,例如致水产动物肤霉病的真菌采用LBL教学模式,致水产动物内脏真菌病的真菌采用PBL教学模式。

3.PBL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针对所学习的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在教学开始前2周交予学习小组。(2)课前准备,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查阅资料,小组内先讨论,统一观点,并制作PPT,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3)课堂讨论,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陈述观点,时间限定在20分钟,组内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可帮助进行补充或修正;陈述完毕后,班上其他同学可以提问,由该组学生回答,若提出的问题比较难,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可作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4)教师总结,根据课堂讨论结果以及学生陈述观点与回答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利用20分钟的时间,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梳理教学内容,强化理解与掌握重点及难点部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思路。(5)教师评分,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和表现,教师当场客观地给每组学生进行评分,分数占期末考试成绩的20%。

二、教学效果评价

1.问卷调查信息反馈。在问卷调查表中,设置的内容包括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信息反馈结果显示:86.8%的学生赞同实施PBL教学法,而课堂上学生们明显增强的积极互动也是一个佐证,尤其是其中9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在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在期末的理论考试中,依据PBL和LBL两种教学模式针对同类的教学内容,设置了综合分析题,例如上述的致水产动物肤霉病的真菌采用LBL教学模式,致水产动物内脏真菌病的真菌采用PBL教学模式,在设置分析题时均按照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等主线,延伸至相应真菌病的防治方法及要点的总结。结果显示: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内容考试成绩显著高于采用LBL教学模式的内容考试成绩,PBL教学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

三、分析与讨论

在水产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传统的LBL教学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填鸭式”的灌输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PBL教学法则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更新知识,锻炼了包括归纳总结、口头表达、自觉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创新意识[3-4]。然而,在水产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的部分章节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PBL教学法虽然有LBL教学法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每门课程的性质不同,同一门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差异大,全盘套用PBL教学法则不足以收到良好的效果[5],同时PBL教学法的实施尚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思考和解决。

1.教师方面。(1)个性。面对性格温和、行为儒雅、风趣幽默的教师,学生会感觉轻松,课堂气氛就会活泼热烈,思维自然而然活跃发散,有利于语言表达和交流。反之,教师过于严厉与冷漠,缺乏亲和力,学生则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畏惧感,不愿积极主动地发言,阻碍了课堂讨论与交流,因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技能。在PBL教学模式中,虽然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但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则要求具有很高的教学技能,这与PBL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当然,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其受到的教育方式、专业知识水平、社会阅历、所参加的教学方法和质量的培训等有关。因此,在开展PBL教学法时,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PBL的理念,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一是对于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教案要重新准备,规划好课堂时间的利用和进度安排;二是精心查阅大量资料,慎重选择合适案例,要求案例既要具备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又要具备适当的难度;三是设计出有一定水准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具有真实性和立体性,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资源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展高水平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四是为能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必须掌握问题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学生可能提出的更多问题。从而才能良好地驾驭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6-7]。(3)经验。因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统一的、完整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无法完全进行课程体系的整合,教师只能根据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情况,独立开展PBL教学课程。因此,PBL教学法的教学内容设计难易程度不易把握,教案内容编写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有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作为基础,这恰是教师在实践PBL教学法中的一种磨炼。

2.学生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各级教育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在使用PBL教学模式之初,学生有些不适应,不知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尤其是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现象更为明显。虽然经过教师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了解问题所在并尽快解决,但有部分学生依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这可能因经济、文化、性别、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存在差异,从而显现出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和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学习小组成员中性格内向,学习风格独立,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偏多时,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就会显得很差,则难以达到PBL教学法的期望效果[8-9]。

3.管理方面。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教师没有权力任意改革教学的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的LBL教学法,PBL教学法对系统课程知识的传授确有影响,教学课时更是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对教师严格的定量监督和评估体系也不适合于PBL教学模式[5,10]。因此,PBL教学法目前仍难以获得管理层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PBL教学法的深入与推广。

通过在水产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的部分章节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初步实践的结果表明,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有效性较强,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要实现PBL教学法在水产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推广应用,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实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最终探索出一整套适合水产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Kilroy D A.Problem based learning[J].Emerg Med J,2004,(21):411-413.

[2]Susarla S M,Medina M N,Howell T H,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effects on standard outcomes[J].J Dent Educ,2003 ,67(9):1003-1010.

[3]Lane E A.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Veterinary Education[J].J Vet Med Educ,2008, 35(4):631-636.

[4]杨松史,丽华,隋慧,等.《兽医微生物学》PBL教学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01.

[5]谢芳艺.PBL和LBL教学法相结合提高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质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30-233.

[6]Chaves J F,Lantz M S,Lynch M D.Tutor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tutor’s role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J].J Dent Educ,2001 ,65(3):222-230.

[7]张文玲,冯晓,刘艳林.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6-117.

[8]刘彦平,李萍,高翔,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610-612.

[9]李晓华,黄小凤,曾怡,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探索与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4):572-577.

[10]杨伟平,陈万光.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64-265.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09jy091)

作者简介:李郁(1962-),女,教授,研究方向为预防兽医学。

作者:李郁,刘雪兰,孙裴,李槿年

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论文 篇3:

海洋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本文简述了海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海洋微生物学是以海洋水体为正常栖居环境的一切微生物,特别是海洋细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涉及了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又涵盖了海洋生物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一门海洋生物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俱佳的学科。在海洋微生物学课程中,理论教学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海洋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海洋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繁殖和生长、代谢及调控等,而实验教学则是将海洋微生物学理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重要载体。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对于海洋微生物学的教学都极为重要,两者相互依托,不可缺少。因此,对于研究海洋微生物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必须了解和掌握海洋微生物实验的研究、分析以及实际操作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海洋微生物学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随即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海洋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变革势在必行。在现代海洋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传统经典的微生物学相关内容来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成,同时也需要加入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来调节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其主观能动性和开放式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具有专业素质以及开创性精神的优质人才。因此,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总结以往教学中的问题,对海洋微生物学的课程进行了再建设,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修正。

一、海洋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教学内容。海洋作为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其复杂性和辽阔性造就了物种的丰富性,其中海洋微生物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因此,发挥高校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贡献力量的优势,在提高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的同时将科研成果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充实到本课程的教学中,无疑能推进海洋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认知视野,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经过几年的探索,将海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自主拓展新的内容。绪论中,在传统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将海洋微生物学的由来作为重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对课程内容准确定位。随后将一些以海洋细菌为研究对象的最前沿研究,以及一些海洋微生物在水产行业的实际应用穿插其中,既貼近了海洋类高校学生经常接触或了解到的水产养殖方面知识,又突出了海洋微生物与水产养殖以及海洋微生物与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既然是微生物,即便是在海洋中的微生物,也一定与人类的生活存在着利与弊的关系。在介绍这一方面的内容时,重点介绍海洋微生物在活性物质纯化、水产动物增养殖等方面好的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海洋微生物致病、腐蚀海洋基础设施等不好的一面[1]。这样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突出了海洋微生物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科技性。

2.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形式上,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引导作用[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主动要求学习。此外,海洋微生物学课程基础信息多、可视化资源丰富,因此有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的开发以及应用。通过录像、圖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系统的可视性、交互性,使课堂活跃起来,同时可以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而且趣味十足,将抽象变具体,将枯燥变生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师资队伍。高学历高水平年轻化的师资队伍对增加学生信赖度,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在师资队伍的组成上,应适当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安排具有不同研究背景的教师交叉合作,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以及质量。海洋微生物学的教学团队中,任课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1名,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2名,教龄在3年以上的教师1名。其中,所有任课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学习或研究的专业背景横跨水产养殖、水产动物医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相对年轻化的教学团队,可以减少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感,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当今大学生的喜好,同时对于科研方面的前沿信息也更加敏感,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在巩固理论课上所讲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通过相关的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教学内容。普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主要介绍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形态的观察、革兰氏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等基本实验[3]。在海洋微生物学的实验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海洋微生物学实验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同时也要培养其综合性的实验设计思维[4]。课程内容包括海洋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设备的操作指南、海洋细菌的染色方法、海洋微生物各种培养基的配制等基本内容。随后,引导学生根据理论课所学知识,结合兴趣设计一些有关联性的一系列研究性实验。最后,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总结与纠错。丰富形象的实验内容,可以让学生们将海洋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的大部分知识得以应用。

2.教学方式。一般的实验课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教师实验前讲解实验原理、目的以及实际操作步骤,随后教师演示一遍实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照葫芦画瓢的操作即可。这种机械式授课与学习模式其实只是模仿,多数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不去思考,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将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答,甚至让他们参与设计实验,查找资料,挑战传统的实验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考核方式。采取分段式考核可以完整、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成果。不单单以实验报告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将每次实验的每个重要环节都设置考核标准,并增加讨论部分,让学生们总结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也能充分得到教学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效果

通过近几年来的课程建设以及实际教学实践,海洋微生物学课程在上海海洋大学的教学中呈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在整体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相较于2010年课程建设初期时学生的成绩,近三年来每一年的海洋微生物学的学生成绩优秀率均比2010年时的成绩提高了30%。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均有提高。很多同学在大学三年级时已经开始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申请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也日益增多。毕业生中升学率和出国留学率也大幅提高。另外,近3年,海洋微生物学教学团队教师的评教排名均进入学院以及全校的前20%,在国内期刊发表教学教育论文9篇,师资队伍得到更新,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金龙,许丹,吕利群.海洋类高校海洋微生物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83-184.

[2]梁箫,杨金龙.论教师在海洋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146-148.

[3]李延红.关于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教育,2011,(26):217-219.

[4]杨金龙,许丹,吕利群.海洋类高校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60-361.

作者:杨金龙 沈和定 许丹 梁箫

上一篇:完善药品生产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铁路全局团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