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通用3篇)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中,对政府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作了界定,主要包括7个方面:
⑴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和行政管理(水产养殖许可、水产种苗生产许可等);
⑵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⑶水产养殖病虫害及疫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
⑷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的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疫; ⑸渔业资源、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投入品(鱼药、饲料等)使用的监测;
⑹渔业公共信息服务、渔民的公共培训教育;
随着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 福建省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多种形式的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渔区应运而生。截止2010年, 福建省依法登记且比较规范的渔民专业合作社达1 500多个。这些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有效促进了当地渔业经营规模化、产业化, 提高了渔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渔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 其合法权益也进一步得到维护和保障。
1.1 渔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类型及组织方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 我省渔民专业合作社已有能人大户、龙头企业、村组集体领办等多种类型, 无论哪种类型的合作组织, 都有比较规范的章程和民主管理的制度、互助互利的利益机制, “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得到了较好体现。许多渔业合作组织实行了订单生产、保价收购、交易返利、二次分配等措施。
全省渔业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由科技能人或经纪人牵头, 技术部门协调支持, 以科技服务为重点的技术服务型合作组织, 即“专业协会+ (渔) 农户”的模式;二是以水产品养殖企业牵头的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 即“龙头企业 (大户) + (渔) 农户”的模式;三是村委会牵头的围绕特色产业开发, 以生产基地为主的产业带动型合作组织, 即“基地+渔农”的模式;四是由运销大户 (经纪人) 或服务机构牵头, 水产品运销为主的流通服务型合作组织, 即“经纪人+ (渔) 农户”的模式。其中能人大户领办是主要类型。合作社涉及养殖、加工、销售、运输、休闲等多种经营项目, 其中养殖是最主要的经营项目, 占到绝大部分。
1.2 运行情况
从总体上看, 渔业合作社大多数运行良好, 在促进渔业标准化生产、提升水产品质量、促进渔民增产增收上取得了很大成效, 对发展渔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了渔业企业和农户之间的联系;二是强化了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信息交流;三是通过合作组织的运行形成产品规模化营销, 促进品牌的形成, 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通过种苗、渔需物资的统一供应, 降低了生产成本。
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合作方式上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不影响自主经营的权利;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三是在组织管理上, 实行自愿结合、民主办社, 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四是在利益分配上, 让利于社员, 实行按股分红和按产品投售量享受二次分利的利益分配办法。
1.3 扶持政策
2008年起,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有关处室, 对全省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并明确省厅政策法规处作为业务主管处室, 出台了《关于促进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 就规范渔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内部管理、扶持渔民合作社发展现代渔业、开拓市场、加强金融服务、落实税收政策、加强闽台交流、保障社员权益等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一是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拨出的专项资金2009年达50万元, 2010年达100万元, 2011年增加到200万元, 重点扶持产业基础较牢、经营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质量安全较好、品牌效益较高的合作社, 以此引导和带动其他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项目扶持。近几年来, 福建省在安排财政支持现代渔业生产发展、标准化池塘改造、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时, 始终坚持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渔民专业合作社, 使渔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 帮助他们开展生产与发展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流通条件改善、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应对水产品市场风险能力。三是在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中, 鼓励各地每年优先挑选合作社成员作为渔业科技示范户, 通过技术指导、物化补贴发放等扶持政策, 促进提高合作社科技应用水平, 增产增收, 并通过示范作用, 辐射带动周边广大水产养殖户。
1.4 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 福建省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与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 内部管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渔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不足, 资金缺乏, 服务层次低, 市场竞争力不强, 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科技支撑, 合作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较差等。
2 渔民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在目前中国农村民间权威资源稀缺的情况下, 农村民间组织难以在现有的政治和法律框架下大量自发地产生。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打破原生态的权力结构, 农村民间组织才有可能实际建立起来。外界帮助的作用包括:解决集体行动的初始成本问题;初步树立合作社在农民心目中的合法性;起步阶段的经费问题。畜牧合作社的稳定发展需要法律地位的保障、共同的利益基础、稳定的经费来源、内部组织机构的民主化。渔民合作社的设立, 如果仅仅依靠渔民自发的力量, 将面临缺乏人才、资金、技术、网络、信息等一系列问题, 成本高, 风险大, 困难重重。渔民合作社在成立之初, 必须尽可能利用传统组织资源的人力、物质资产和社会网络。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服务网络和能力。截至2010年底, 全省共设置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782个, 其中省级站1个、市级站9个、县级站77个, 乡镇站695个。全省现有34个水技站在国家的资助下成立了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机构。全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1 855名, 现有水产技术推广人员1 157人, 其中省级站24人、市级站87人、县级站399人, 乡镇站647人;县乡两级在职人员中水产专业技术人员962人,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40人, 占56.1%, 其中具有水产专业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302人, 具有水产专业中、高级职称共计264人, 占实有人数的27.5%。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参与和指导渔民合作社, 可以很快建立起渔民合作社承担经营服务的基本力量, 使合作社在成立之初获得一定的技术服务、人才、组织网络等资源, 解决合作社的初始成本, 降低合作社的风险。同时, 依靠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优势, 为渔民合作社成员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促进渔民合作社发展壮大, 增加成员收入。
3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式
3.1 加强对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教育和培训
这是技术推广机构指导服务渔民合作社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 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贯彻落实, 广泛传播新型合作社的典型经验, 通过培训激活渔民自身的自主意识和群体意识, 培育渔民的合作精神、契约精神, 增强渔民群众新型合作的理念和依法办社的意识, 全面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3.2 为渔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信息支持
2008年以来, 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意见》精神, 积极参与渔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作, 为渔民专业合作社争取示范社建设资金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同时, 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渔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承担或参与承担省部级、省厅级的重点项目以及“五新”推广项目, 做好水产项目与扶持合作社相结合, 通过合作社, 使广大渔民享受到国家支农资金的阳光雨露,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广大水产技术推广干部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机补贴的政策, 向渔民专业合作社推荐信誉好、售后服务优的渔业机械生产企业, 帮助渔民合作社办理渔业机械补贴有关手续, 向农业部门积极争取更多的渔业机械补贴配额, 受到广大渔民合作社的广泛认同。
3.3 为渔民合作社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多年来, 福建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立足承担的公益性职能, 发挥技术服务能力强的优势, 优先为渔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帮助合作社进行新品种改良;为合作社成员搞好养殖技术培训, 运用手机短信平台为合作社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服务, 指导合作社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安排;帮助合作社搞好产品销售和养殖环境治理;优先为渔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病害防治服务, 指导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 不断完善产地环境、渔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销售等各环节的系列化标准, 通过现场会演示、基地示范、编发资料、基层指导等多种途径, 引导合作社推广应用“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资供应、统一经营品牌、统一产品销售”服务, 实现粗放型生产向标准化经营转变, 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引导和支持渔民合作社为水产品注册商标, 积极为合作社进行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申报和认证,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渔业合作社的竞争力。
4 提升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渔民合作社服务能力的政策建议
4.1 加强宣传, 提高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对渔民专业合作社在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渔民专业合作社不但是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也是水产技术推广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双重身份”决定了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优先做好与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发展, 才能实现共赢。渔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发挥其组织优势, 为成员提供统一的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社会化服务, 在促进合作社自身发展壮大和成员收入增加的同时, 帮助水产技术推广站更好地履行技术推广、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益性职能, 促进水产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 国有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通过发挥技术、人力和资金优势指导服务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 带动广大渔民从渔民专业合作社吸取关键技术和管理理念, 实现增收的目的。因此, 要在广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中大力宣传渔民合作社的重要性, 以及技术推广机构联合渔民合作社协力推广的模式与方法, 促进渔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4.2 赋予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对渔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更多的话语权
目前, 各地渔民合作社管理一般归属于地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从管理角度上讲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每年都从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 特别是在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上设立了专项资金, 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逐步推开。但在示范社推荐的程序上大都绕开了水产技术推广部门, 由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层层上报。示范社的评选有严格的标准, 如果没有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意见, 就可能导致示范社的评选结果“失真”的状况。在合作社承担一些水产项目时, 同样也应该充分征求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意见。因此, 建议成立渔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 挂靠水产技术推广部门, 并明确水产技术推广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通过开展省级示范社认定, 培育选拔省级示范社, 并且每年对认定的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开展动态评估, 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增强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
4.3 将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工作列入水产技术推广公共培训职能之中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出席由中央组织部委托、农业部主办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题研究班开班式上做了主题报告, 他指出, “要把培训作为指导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继续加强干部培训的同时, 把合作社人才培养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统筹规划, 分层实施, 加大投入, 加速推进, 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培养造就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业务工作本领强、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辅导员队伍。”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承担着渔民公共培训的公益性职能, 完全具备陈晓华副部长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辅导员队伍”的相关条件。因此, 建议政府安排专项培训资金, 由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组织承担具体培训任务。
摘要:本文阐述了福建省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列举了当前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渔民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式, 剖析了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与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 从而提出多途径提升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渔民合作社的政策建议, 供参考。
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 2012年水产品总产量达5907.68万吨, 约占全球水产品总量的38%, 连续24年位居世界第一。在这巨额的水产品中, 来自于滩涂、池塘、网箱等的养殖产品占据了重要的份额。据最新的统计资料, 2012年中国水产养殖的总面积为808.84万公顷, 养殖总产量达4288.36万吨, 占中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2.59%, 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且养殖产量仍在继续快速增长中[1]。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提高, 同时不断地促进了水产科研事业的发展。中国水产科研的主要承担者是水产科研机构和一部分的高校。我国水产科研机构的设立按国家、省级和地市级三级设置。至2010年, 我国地市级以上的水产科研机构数量为127个, 专业技术人员约4000多人, 这些机构为水产养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
水产科研机构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其科研成果上, 而科研成果的取得, 除了研究经费、研究条件的保障外, 人才是最根本的保证。为了促进科研实力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下足了功夫。近几年, 我国省级以上的水产科研机构在招录新进人员时, 学历是首选条件。一般需硕士研究生为起点, 多数要求为博士研究生。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当然能快速提高科研实力, 尽快创造科研成果。但如果人才匹配不合理, 往往效果不显著, 并会加剧岗位竞聘、职称晋升等矛盾, 造成人才浪费等问题。尤其对于水产科研而言, 其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研究事业, 合理结构的人才配置是决定其新成果的获得、推广应用的成效等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水产科研机构人才结构多样性的评价十分重要。这就促使相关人员从人才的分类、人才的结构、人才的组合等方面来考虑建立一种有效评价水产科研机构人才结构多样性的方法, 以便为相关部门进行人才招聘、人才调整等一系列的人才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文章借鉴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类型多样性指数的评价系统[3,4,5], 对某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2009年-2013年间人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进行了分析评价, 便于为相关机构的人才资源管理提供新思路。
1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的获取
水产科研机构人才结构多样性评价的方法, 是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类型多样性指数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修订。在运用该方法进行评价前, 首先需构建水产科研机构人员组成与人才分类的指标体系, 然后得出各类人员的比例, 在此基础上获得各类人才出现的丰富度和均匀度, 得到一个统计得分, 最终给出适宜的分值范围。而水产科研机构人员组成与人才分类的指标体系构建, 是根据人事部、科技部对科研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立的[6], 具有统一性。水产科研机构中的人员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人才分类, 分别分为研究生学历人才、本科学历人才和其他学历人才。上述指标均为当年的即年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研究选择了一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我国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2009-2013年的人才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该研究所成立至今有36年的历史, 属我国创新体系的研究所, 是一所成长型的研究所, 近年来科研成果日益突出, 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其2009-2013年5年间人才的具体数据见图1。
由图1可见, 2009-2013年间, 该研究机构的人员总数由178人增至188人, 呈逐年小幅递增的趋势, 但总体上相对较稳定。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74人至84人间变动, 管理人员数量在40人至50人间变动, 而工勤人员在53人至62人间变动, 故累计增加的10人均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在这增加人员的学历中, 本科以下是没有增加, 本科学历人员仅增加20~30%, 而研究生学历人员增加了70~80%。这主要是与该研究机构人才引进的策略有关。近5年来, 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展, 该研究机构严控工勤人员指标, 故工勤人员呈负增长。而新进人员原则上须有研究生学历。但水产科研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科研事业, 其根本目的是为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既需要进行实验室内相关理论的实验研究, 更需要在养殖水体中进行示范推广,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的人才配置十分重要。各种层次人员的配置是否合理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
2 水产科研机构人才多样性指数的分析评价
2.1 水产科研机构人才多样性指数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水产科研机构人才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是在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类型多样性指数的评价系统上进行的。首先建立水产科研机构人员组成与人才分类的指标体系, 然后得出各类人员的比例, 在此基础上获得各类人才出现的丰富度和均匀度, 得到一个统计得分, 最终给出适宜的分值范围。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 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优良的物种多样性的表现是物种的丰富性和均匀性, 即需要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出现的物种数量较为丰富, 而不同物种的个体数相对均匀, 这样可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一个水产科研机构而言, 其本身是具社会属性的一个生态系统。对于其人员配置而言, 只有发挥不同层次人员的特性, 人尽其才, 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人力资源。过度消费学历或过于依赖某一类型的人员都是短期行为, 必然会导致内部系统的失调。故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可为人才多样性评价借鉴。
评价生物多样性指数主要有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 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比较常用。Shannonwiener指数是基于物种数量反映群落种类多样性, 群落中生物种类增多代表了群落的复杂程度增高, 种数越多, 各种个体分配越均匀, 群落多样性越好。Shannon-Wiener指数用H′表示, H′=-∑Pilog2Pi。H′值愈大, 群落所含的信息量愈大[7,8]。
考虑到水产科研院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 但工勤人员在整个人员队伍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故在进行人才多样性的评价时, 对上述公式进行了修正, 增加了不同类型人员对人才比例的贡献率。修正后的公式如下:人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由多样性指数H表示:
式中:Wi为某类人员比例, Pi为某类人才的比例, 分别由公式 (1) 和公式 (2) 获得。
其中:Ci为某类人员的总人数, S为机构总人数, Ai为某类人才的总人数。
对上述公式进行分析, 如果仅有一种人才, 则H=0, 是不可能完成科研工作的, 表明人才多样性严重缺失, 如果只有2种人才, 且各占50%, 那么0
运用上述方法和评判依据, 对某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2009~2013年间人才多样性进行分析。具体数据通过相关软件计算后汇总于表2。表2数据显示, 2009-2013年, 某水产科研机构人才多样性指数H为1.0117-1.1045。
2.2 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 在2009年至2013年, 某水产科研机构的人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H值在1.0117~1.1045间变动, 参考评价标准, 总体属人才结构轻微不合理。以H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年份来比较, H最小值出现在2009年, 该年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42.70%, 管理人员为22.47%, 而工勤人员为34.83%, 工勤人员的比例明显过大, 甚至大于管理人员。工勤人员数量偏多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该研究机构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初期, 当初建设是按职位全面配置的设想进行的, 从食堂、托儿所、电话接线员等样样俱全, 造成工勤岗位人员偏多。对于一个科研机构,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和如达不到70%, 表明人才结构不太合理。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 研究生学历人员偏少, 影响了人均科研成果的产出, 作为科研和管理的顶层人才较为缺乏。而到了2013年, 虽然该研究机构的人员数量并未发生大的改变, 但人员结构已有了显著的变化。该年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44.92%, 管理人员则上升为26.74%, 二者之和在5年间首次突破70%的大关, 而工勤人员则首次下降至30%以下, 为28.34%。这些变化主要与5年间人员的动态变化有关。近年来, 低学历的工勤人员没有进入机构, 而随着年龄的老化, 退休人员的增多, 工勤人员呈下降趋势, 人员由62人减至53人。而研究生和本科生则新进了20人。这样虽然总人数仅增加了10人, 但结构已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从而在人才多样性指数上得到了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 工勤人员大批退休的高峰即将到来, 人才多样性指数会有所上升。但并非工勤人员越少越好, 当其存在数量少于一定值时, 必将对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产生挑战。作为水产科研机构, 其既需要博士和首席科学家这些高端人士, 同样需要高级养殖工和修理工等工勤人员。只有相互匹配, 才能创造最大的科研才富。如果只有博士等高端人才, 都从事顶层设计, 没有科研方案的实施者、执行者、实践者, 便不会产生真正服务于产业的科研成果。所有的科研将是停留在设想或小范围的实验上, 无法起到支撑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根据多样性指数来反推, 较合理的结构下人才多样性指数为1.5, 此条件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需达到60%以上, 管理人员为25%左右, 工勤人员接近15%。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 研究生学历需达40%左右, 本科学历达40%, 而专科及其他学历为20%左右。因此该研究所虽然在人才多样性指数上有所上升, 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可使人才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水产科研机构人才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是在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类型多样性指数的评价系统上进行的。首先建立水产科研机构人员组成与人才分类的指标体系, 然后得出各类人员的比例, 在此基础上获得各类人才出现的丰富度和均匀度, 得到一个统计得分, 最终给出适宜的分值范围。
利用人才多样性指数对某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2009~2013年人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其多样性指数在1.0117~1.1045间变动, 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仍处人才结构轻度不合理状态, 主要原因是工勤人员占比过大。
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人才结构的合理性, 使用方便, 科学有效, 简明客观, 可为水产科研机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
摘要:在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类型多样性指数的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水产科研机构人才多样性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水产科研机构的人员组成与人才分类, 由此获得各类人才出现的丰富度和均匀度, 得到一个统计得分。其计算公式为:H=-n Σi=1WiPilog2Pi。利用人才多样性指数对某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2009~2013年人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其多样性指数在1.0117~1.1045间变动, 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仍处人才结构轻度不合理状态, 主要原因是工勤人员占比过大。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人才结构的合理性, 使用方便, 科学有效, 简明客观, 可为水产科研机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产,科研,人才,多样性指数,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吴伟, 范立民.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16 (2) :26-34.
[2]吴伟, 徐跑, 蒋高中.渔业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105-106.
[3]何逢志, 任泽, 董笑语, 等.神农架林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4, 20 (1) :35-39.
[4]马克平.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 1993, 1 (1) :20-22.
[5]赵惠勋.群体生态学[M].中国: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0.
[6]人事部, 科技部.国人部发[2007]24号.关于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Z].
[7]张景平, 黄小平, 江志坚, 等.珠江口海域污染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J].热带海洋学报, 2010, 29 (1) :69-76.
【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推荐阅读:
水产技术推广信息06-01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技术11-16
水产养殖的实习报告_图文12-12
畜牧水产06-02
经济危机对水产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07-06
海鲜水产市场方案10-24
水产行业分析报告07-11
水产养殖培训方案07-21
水产养殖企业制度10-31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