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精选11篇)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1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十分必要一项内容就是应当构建完善管理系统,对于各个部门应当合理协调,对于政府职能应当明确认识,在利用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加强保护,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在实际生产及实践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合理开展水质净化工作,从而保证水产养殖水平具有较高质量,同时应当对于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合理划分水产养殖不同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保证环境管理系统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可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进行水产养殖。

2.2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结构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结构缺乏合理性,不但会影响水产养殖整体效益,并且会造成养殖环境污染,所以,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方面,优化水产养殖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水产养殖过程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以往单一化养殖模式,积极实现多样化养殖,实施多种水产生物混养模式,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能够使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稳定性得以增强,从而可对水产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同时也能够提升水产养殖整体效益,增加产量。

2.3选择科学水产养殖技术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选择科学合理养殖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可避免由于养殖技术不合理而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情况出现。具体而言就是合理进行饵料投放,合理使用药品,在进行饵料投放时应当注意少量多餐原则,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而造成饵料残留,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另外,在选择药物时应当注意选择毒性小、污染性小的一些绿色药物,从而避免出现药物污染情况。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十分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肥水问题,尽可能不要选择无机肥料肥水,避免营养物质过于单一而引发赤潮或蓝藻过多,应当尽量选择生态型肥料,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应保证肥料用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更好保护水产养殖环境[2-3]。

3结语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对水产养殖效益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所以,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应当清楚认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应当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合理控制环境污染,从未为更好进行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环境,使水产养殖效益得以更好保证。

【参考文献】

[1]俞瑞高.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13).

[2]李双德.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技服务,2016(4).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因养殖生产导致的环境变化对养殖生产本身的副作用及对其他养殖品种或自然资源的影响。 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虽不能和工业“ 三废”相提并论, 但对养殖业本身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原因

1.1 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引起的自身污染。 许多单位和个人为了提高产量, 片面的追求高密度、高产量。 这势必要在养殖方式上提高投饲量和换水量, 而残饵、粪便的增加使池塘负荷量加大, 提高了日换水量, 池塘中富营养化水的排放, 明显污染了水质环境。

1.2 水库、湖泊网箱养殖布局不合理, 放养密度远远超过环境承受能力从而导致自身污染。 这种情况使得国家一些大型水库、湖泊的水环境恶化、水质超标, 不仅出现了死鱼现象, 且威胁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1.3 不能因地制宜, 而是片面追求新品种养殖, 从而失去生态效益和社会敢益。 近两年在各地兴起了养殖鲟鱼热、大菱鲆热、河豚鱼热等。无论有无条件都在建工厂化养鱼池, 拼命开采有限的地下水资源。 这些养鱼池基本- 亡都依赖抽取地下水进行流水养殖, 耗水量大, 又缺少地下水修复措施, 严重浪费了水资源, 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社会效益。

1.4 在养殖技术上还没有全面推广健康养殖模式, 未能有效地运用微生物技术控制池塘生态系统, 使池塘少排水或不排水。 养殖过程中大部分仍然使用抗菌素或消毒剂、池塘进排水不易分开, 疾病交叉感染机率高。

1.5 管理缺陷。 缺乏对水产养殖发展的政府行为, 使个体分散养殖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 养殖户特别是新的或改行从事水产养殖的养殖户素质较低, 有关知识欠缺或不能做到活学活用, 对水产养殖的基本常识和鱼病及其检疫认识不足, 没有掌握多发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不重视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 制约了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1.6 盲目选育苗种。 苗种问题表现为苗种短缺, 数量和质量不稳定, 部分种类种质退化严重。 有不少苗种场只顾眼前利益, 不注意亲鱼品种的更新和选育, 造成品种退化, 抗病力下降, 容易产生疾病, 成活率降低。 因此, 降低了饵料的利用率, 相对增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 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

1.7 消毒剂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大量使用氰化钠、三唑磷等类消毒剂对养殖塘进行消毒、杀菌, 严重污染近岸海水, 破坏近岸滩涂的生态平衡, 也影响水产养殖自身质量。 高密度养殖投入的多余饵料及养殖排泄物随海水排放时造成氮、磷、氰化物污染, 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加剧了沿海赤潮的形成。

2 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中加以控制:首先, 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对水产养殖问题加以约束, 严格规范水产养殖的活动过程, 其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分别是从区域上开展合理的规划, 并且事先对环境加以评估, 根据实际的环境情况决定能够养殖水产的数量以及容量, 一味的追求数量就会对整个环境体系带来较大的负荷。 其次, 在渔业用水排放的过程中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标准, 如果发现违背排放标准的现象, 就要予以严厉的处罚, 以起到警示性的作用。 我国在这方面的成绩还是十分突出的, 先后确定了几个相关的法规, 在这些法规的影响下, 渔业养殖市场正在呈现出集约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 水产养殖过程中, 要想对环境问题加以严格的管理, 就需要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这样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 可以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的全过程, 避免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国外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为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已经做出了表率, 如挪威、芬兰等国, 这些国家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局, 专门有部门负责相关的水产养殖问题, 这样在全系统的监督下, 环境污染的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产养殖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四, 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造成环境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 因为我国当前对于水产养殖的管理体系建立得并不是十分完善, 所以对于专门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并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 整体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因此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意识不强,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对此类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严格的管理, 开设培训班定期进行培训, 同时也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使他们在第一时间掌握国家的相关管理制度。 第五, 水体污染中绝大一部分来源就是投死饵料的不规范, 在这方面应该重视对饲料的合理化调配, 注重营养, 同时也要注重科学化的管理, 在不同类型的鱼类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中, 适当的添加一些微量元素, 一方面, 微量元素可以提升鱼类自身的免疫能力, 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整个过程中需要注重投饵技术的运用, 严苛控制饲料的使用数量, 在投饵过后, 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 避免饲料出现溶失的状况。 第六,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 还应该采用先进的配制技术, 这一技术的运用主要建立在防止水体受到污染的基础之上的。 具体来说就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中主要的特点是易消化, 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蛋白质的使用效率, 将饲料中的能量值与蛋白质配合在一起, 这样水产生物中的排泄量就能得到有效的降低, 其原理就是将营养得到了完全的吸收。 采用科学化的投喂方式对残饵量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效果。 此时需要对水温、季节变化以及投喂量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 根据实时情况加以调整, 这样水产养殖不但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对水体的污染也不会过于严重。 第七, 养殖结构是实现环境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措施, 以健康的养殖方式开展水产生产是当前工作中的重要管理内容, 要想建立起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定要重视起来, 使水产养殖得到长期的发展。 健康养殖结构的建立需要遵循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重视进排水功能的落实, 二是要加强净化功能的落实, 这样才能保证水产养殖处在科学化的控制范围内。

最后, 还要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 因为在药物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多少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相关的工作者也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今后的水产养殖过程中, 我国的发展目标是生产出无污染的水产品,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就是进行自然化的养殖, 加强环保理念的渗入, 尽量降低药物的使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代替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以及治疗,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绿色水产药品的研发是一个主要的趋势, 不但能够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论

总之,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特别是对缓流和静水体产生的污染较重。 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得力的措施来消除或减轻所引起的污染, 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08 (08) .

[2]唐黎标.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J].科学种养, 2015 (11) .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3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 防治

一、畜禽养殖业对水体的影响

随着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日趋规模化发展,使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迅速增加,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北京、上海、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已经出现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2010年2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告》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397.23吨、锌4756.94吨。粪便产生量为2.43亿吨,尿液产生量为1.63亿吨。畜禽养殖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不容乐观,治理整顿迫在眉睫。由于目前大多数养殖场离水源很近,对水体的影响更加直接。很多养殖场都建在河岸、水塘边,部分养殖场虽建有化粪池、沉淀池,但大多数是简单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污水从化粪池直接排入河流的现象极为严重。目前畜禽养殖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水质:一是畜禽用水所致的污水直接排放;二是雨水冲刷推放的废物导致的污染物流失。[1]畜禽养殖排放大量的氮、磷会加速水体的营养化,并富集各种微生物、有毒物质及致癌物质。不仅给当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危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和辖区内主要河流的水质安全。

随着广东省畜禽养殖业从附属产业逐步跃升为独立的产业,形成了以猪为主,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但由于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滞后,沿海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排放量和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增长,造成水环境污染和农村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畜禽养殖废水中CODcr就已占到全省废水CODcr排放总量的9.6%,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

二、畜禽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工作,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议事日程,虽然近年我国在立法上做了许多工作,但相对于越来越严重畜禽养殖污染而言,立法显然还是滞后的。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污染措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

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立法中,仅有《畜牧法》对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作了少量规定,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5月公布实施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虽然对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作了少量规定,但其法律效力不够。该《办法》规范、调整的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即常年存栏量生猪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在此规模以下的小型养殖或放养养殖不在《办法》调整范围内,小型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在国家法规上存在盲点。

例如,广东省畜禽养殖以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按照目前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广东省许多养殖场不能涵盖其中,导致仅52.6%的规模畜禽养殖污染能得到控制。按照国家标准,广东仅有约55%的蛋鸡规模养殖、48%的肉鸭规模养殖、30%的肉鸡规模养殖可以纳入到标准控制范围,而肉牛规模养殖只有1.47%属于控制范围。

(二)销纳空间不足,治理效果欠佳

多数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多建在大、中城市近郊,废物排放量大且集中,城郊无足够土地销纳,加上农牧分离,种植严重脱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已基本没有合适的土地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三)畜禽养殖污染意识淡薄

对于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广大农民及养殖户普遍存在意识不强,知识缺乏现象。传统养殖习俗、规模养殖企业环境治理设施的缺乏、村民环境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淡薄,使得农村地区畜禽粪便和废水随意排放。加于当前畜禽业正处于微利时期,而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需要相当多的投资,农民和畜禽经营者难于承受。[3]

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及气候条件丰富,区域性特征明显。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大,加之各地畜禽养殖业发展情况、饲养规模、环境状况不同,现有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范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但是小型养殖场、养殖户却为数不少。因此,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养殖业管理办法和措施,从而细化法律法规。

(一)从严格环境法规入手,加大监管力度

2009年8月广东省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管理范围,体现了更为严格的环境要求,尤其是对珠三角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严于国家及广东省其它地区的排放标准。从而使清洁生产工艺得到推广,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减少养殖业污染物排放。主要措施表现为: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控畜禽排污总量,实行严格的畜禽养殖环评审批制度。

对畜禽养殖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其布局、污染途径、影响范围进行科学评价,环保部门严把审批关,加大项目审批监管力度,在合理调整区域环境容量和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及规模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及适养区。禁止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地建设畜禽养殖场。凡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合理规划布局,办理有关环评审批手续,从源头上规范养殖业的发展,控制畜禽养殖环境。

二是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管。

县、乡(镇)人民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对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责,对违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对有较大影响的环境违法案件,在依法处理的基础上公开暴光,对不能达标排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挂牌督办、限期治理。

三是建立常态的环境监测和动态监察机制。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成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中心,赋予相应的执法管理职能,将畜禽规范化养殖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的源头防控,规定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对未办理环保手续或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养殖户,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和处罚。

(二)运用环境经济手段治理畜禽污染

许多国家不仅运用法律手段,而且还运用补贴、税收、押金退还、环境债务、排污许可交易等经济手段防治畜禽污染。在西方国家有很多成功实践经验。如日本在地方、财政年度预算中,拨出一定的额度来防治畜禽粪便污染。英国和丹麦为使粪肥能安全地储存越冬,分别承担农民建造储粪设施费用的50%和40%。荷兰为促进过剩粪肥运往缺肥区,对距离100公里以上和50公里以上的给予运输补贴。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源相对匮乏,对动物性产品的需求还远大于对环境需求,养殖业还是一个弱质产业,存在执法难问题。因此,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中,应鼓励采用环境经济手段。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诉求,以经济杠杆强制推进治污。实行谁排污谁付费、少排污少付费、不排污不付费还有奖励。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影响到企业的效益。这就在客观上促使企业主动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尽快实现达标排放。

实施“以奖代补”,通过高额奖金引导企业治污。收来的排污费反过来用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企业治污效果越好,奖金越多;治污行动越快,奖励越高,这无形中大大提高了业主治污减排的积极性。对污染量少,难于监测的可以照饲料量征收少量的畜禽养殖税。

(三)加强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一是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村组干部、养殖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强化生态农业建设,提高畜禽养殖场环保意识,推广使用有机肥料,改变农户用肥习惯。二是加强对规模畜禽养殖企业、重点养殖大户的污染防治培训,帮助建设和完善相关污染防治工程,传授生态养殖、科学养殖的新兴实用技术。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营造全社会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防控的浓厚氛围。[4]

参考文献:

[1]钱易,陈吉宁.农村环境污染的系统分析和综合治理[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P73.

[2] 邓惠玲.养殖业发展模式正在重塑[N].中国环境报,2010-5-31(5).

[3] 张磊,田义之.治理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4

作者:杨芙蓉等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8期

摘要近年来,黔江区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迅速,随着规模化养殖场数量的不断增加,养殖污染问题呈堆积化态势,制约了生态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成为黔江区畜禽养殖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亟需解决的问题。阐述了黔江区养殖现状,分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推进黔江区畜禽污染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黔江区;畜禽养殖;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788-02 作者简介杨芙蓉(1981-),女,重庆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环境保护研究。

收稿日期20140826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划分将黔江区确定为生态保护发展区,既要在生态保护中推动发展,又要在发展中搞好生态保护。黔江区地处渝东南中心腹地,主要以山地为主,辖区内有30个街道、乡镇,养殖业是黔江区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畜牧业迅猛发展,畜禽养殖量不断增加,同时也致使畜禽排放粪污量激增,各种废弃物相应增加。如果这些粪污处理不当,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引发各类突出的环境问题,甚至成为灾难。如何治理好养殖污染,使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促进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友好,是建设生态区、实现美丽新黔江面临的一大课题。

1畜禽养殖基本情况

黔江区养殖业以生猪养殖为主。据2013年统计数据可知,黔江区较大规模养殖场有407家,年存栏量165万头生猪当量,占全市养殖总量的5%左右。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养猪场154家(500头规模以上养猪场51家、1 000头以上养猪场20家、3 000头以上的养猪场7家),其中规模化养猪场(常年存栏量300头以上)53家,区内养猪场平均存栏量2 863头。规模化养牛场(常年存栏量100头以上)7家,年存栏肉牛50头以上的养牛场7家,年存栏量1 964只;规模化养羊场1家,年存栏量810只;规模化养鸡场(10 000只)7家,年存栏量5 000只的养鸡场6家,年存栏量20.35万只;兔场3家,年存栏量8.535万只[1]。

规模化养殖场主要集中在沙坝、石会、五里、马喇、中塘、鹅池、金洞、邻鄂等乡镇。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的粪污是畜禽污染的主要源头。据统计,全区规模场年产生湿粪15.45万t,龙源期刊网 http:// 污水56.15万t;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COD和NH3N排放量分别占全区COD、NH3N排放总量的60%和51%,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污染物治理的基础设施不配套,污染物处理利用率低

目前,黔江区中小规模养殖场(以下称规模养殖场均为存栏生猪当量100头及以上规模)中还有65家养殖场未进行清污分离,占规模化养殖场总数的61.3%;57家养殖场未实行粪污干湿分离,占规模化养殖场总数的53.8%;71家养殖场未建成沼气池,占规模化养殖场总数的50%,直接排污至区内主要河道的养殖场有7家,加大河流的环境污染程度,形势不容乐观。已建成规模养殖场的污染物大多数都是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另外,现有的粪污处理设施都比较简陋,污染物排放量大于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处理能力,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储粪池、沼气池、沉淀池等治理设施都未进行防渗处理,成为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2]。

畜禽粪污管网还田配套面积不够。目前,黔江区规模养殖场中只有24家养殖场进行了粪污管网还田处理,还田总面积仅有281.4 hm2,大部分干粪露天堆放,对周围环境污染较重。畜禽粪便中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增加来自粪便中病原体可能引起的疾病传播风险。畜禽养殖污染引起的投诉日益增多,纠纷不断发生,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2.2养殖场区划及污染控制实施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对畜禽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管理不够。加上规模化畜禽养殖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和政策导向等原因,畜禽养殖场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制度滞后,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尚未对畜禽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

畜禽养殖、污染物治理管理部门间的职责模糊不清,各部门协调配合不畅,对规模化养殖场畜禽废弃物的治理监管力度不大,使污染物治理设施建设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很好执行,造成设施建设不够规范,畜禽养殖废弃物不能做到达标排放[2]。从黔江区实际情况来看,畜禽养殖业环境影响评价环节中未批先建居多,不符合养殖区划的现象严重。目前,全区规模化养殖场在禁养区的有18家,占规模养殖场总数11.8%;在限养区的有46家,占规模养殖场总数的30.06%。

2.3农畜脱节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难

传统的一家一户养殖模式中产生的粪污作为有机肥能够就地消纳。随着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粪污量急剧增长,众多规模养殖场需要大量粪污还田土地[3]。但是由于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分散种植面积急剧缩小,黔江区85%的土地是山地,集中规模化种植难以形成,且多数养殖场未发展种植业,造成畜禽养殖的粪污不能得到就地充分消纳,农畜结合脱节,致使大量畜禽养殖粪污直接排放。畜禽养殖粪污处理途径单一。目前,养殖场粪污处理主要以修建沼气

龙源期刊网 http:// 池、就近浇灌农田为主,处理途径相对单一;配套有机肥加工企业、农业季节性有机肥加工少;生态循环养种基地配套发展甚少。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策与建议

3.1完善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养殖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

针对目前养殖场的沼气池、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不配套等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在重视工业污染治理的同时,要加大对养殖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2]。严格按照环保部发布的《农村小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中的畜禽养殖治污设施建设要求,大力推广雨污、粪尿、净污“三分离”技术,采用干清粪工艺,实现粪尿干湿分离,建设沼气池、沼液储存池、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污染处理设施,完成畜禽粪便废渣储存设施和场所的配套建设改造工程,实现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建立养殖生态治理与政策补助挂钩机制,对符合养殖条件的养殖场、合作社纳入扶持对象,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同时支持引导养殖场的配套产业发展。

积极引导养殖场增加污染治理投入,修建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和开展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改善养殖场内外环境。对于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实现干湿分离,干法清粪,粪便、沼渣堆肥发酵,沼液还田,还田面积不足的采用工业污水治理模式或“沼气池+氧化塘”方式,污水经过“厌氧+好氧”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实现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场必须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实现生态经济型无公害化生产,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3.2加强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制度和落实力度

严格执行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重庆市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管理规定和重庆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养殖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07〕103号)以及黔江区政府办《关于印发黔江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域划分及养殖场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江府办发〔2013〕85号文件),层层落实畜禽生产发展规划和畜禽粪便及污水的治理规划,按照进退有序的原则,逐步取缔在“禁养区”范围内的养殖场,逐步削减“限养区”的饲养总量。各级政府在加强生态治理的同时,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大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要充分考虑消纳土地、配套产业,合理布局“适养区”内的养殖场。合理确定养殖规模,避免盲目追求建大场,同时规模养殖场之间保持相对距离,防止大量粪污无法治理消纳和养殖场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

3.3推进畜禽养殖与土地消纳配套,提高治污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 采取建池蓄粪的养殖户(场),应与自有或周边的耕地及所种植作物相匹配。沼气发酵模式,其沼液常年产生,应与周边农业种植(如蔬菜、花木、林果等)业主做好对接,签订消纳协议,避免成为另一种污染源。就某一养殖场而言,养殖规模应与生产水平、防疫条件、粪污处理能力相适应,切勿盲目求大,污染周边环境[4]。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工程是一种能源与环境的综合性工程,要加强对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摸索,大力推广畜禽污染防治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科技含量。总结现有成功的各类治理技术和治理模式,大力推广综合治理工艺,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的处理模式以及发酵床养殖(也称畜禽粪便原位降解健康养殖,多应用于养猪,以木屑作为发酵床主要原料,接种优势菌种,降解畜禽粪便)的环保生态养殖技术,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缓解畜牧用地和环境污染给畜牧业带来的制约,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向资源循环型社会发展,形成生产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产业,实现畜禽污染物生态利用和零排放的目标。3.4积极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发展生态模式

充分发挥政府协调和服务职能,结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在大型养殖场和养殖密集地区开展沼渣沼液输送和施用、沼气发电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有机肥加工厂,生产商品有机肥,农田推广使用有机肥,从根本上解决了地区性过剩和季节性用肥矛盾的问题,实现就近区域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3]。结合 “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求,制定农村畜禽养殖业实现循环生态经济相关配套政策。由各级政府政府规划、指导养殖场选址,根据辖区实际规划建设一批与土地肥料消纳面积相适应的生态养殖小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契机,大力推广“猪-沼-藕”、“猪-沼-鱼”、“猪-沼-果”、“果园养鸡”、“鱼鸭联养” 等种养结合模式[5]。①从政策上鼓励在荒地、草地、林地面积大的地方建设养殖场,从选址的第一步上充分考虑生态平衡,同时实现种养结合,建立以镇、乡为单位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养殖的销售铺好路;②选取符合条件的养殖区,打造养殖与农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园、花卉基地、养殖水面和民俗生态旅游统一的生态养殖示范区,既可以实现旅游、观光,也可为科研提供实习基地,有利于探索更先进的畜牧理念。4小结

综上所述,推进黔江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需要黔江区生态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一方面,政府应增加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补助和投入,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养殖业主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应结合黔江区“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求,政府规划选址,发展种植-养殖-环境一体化生态无公害化畜禽养殖模式,打造养殖和民俗生态旅游统一的生态养殖示范区,解决畜禽粪尿污染问题,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5

畜禽养殖业对云龙水库水源区的环境影响现状及对策初探

摘要:禄劝县云龙水库水源区是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项目的重要水源地,是云南省西部大开发项目中为缓解昆明市饮用水资源匮乏的骨干工程和国家水利建设重点工程.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将为昆明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的`根本保障.工程建成后,云龙水库水源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特别是畜禽养殖业对其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水源区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本文对畜禽养殖业对云龙水库水源区的环境影响现状及对策进行剖析,并对控制水环境污染,改善水库水质,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 者:李兴芬    高英  作者单位:李兴芬(禄劝县屏山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云南,禄劝,651500)

高英(云南大学资环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期 刊:云南畜牧兽医   Journal:YUNN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3) 分类号:X835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6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湖泊和河流水域如五大湖泊、三峡库区、滇池、白洋淀、南四湖、异龙湖等氮、磷富营养化问题急剧恶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农田、农村畜禽养殖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排污是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大大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和工业的点源污染。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各重要流域菜果花(蔬菜、水果、花卉)播种面积增加了4.4倍。菜果花种植为新型产业,农民并未掌握合理的施肥技术。由于种植效益高,菜农为了追求效益,超高量使用

-1氮、磷肥料,单季作物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为569~2000kg·ha,为普通大田作物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潜在威胁之一。与此同时,农村养殖产业带的发展,使

-1-1得一些地方畜禽养殖产生的氮、磷数量剧增,最大已达到17-21 kg n·ha和6 39 kg P205·ha,大大超过了农田可承载的安全负荷成为各大水域的重要污染源。而城乡结合部地带缺少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加上这一地带城区快速扩张,使之成为城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结果还显示,尽管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已十分严重,然而,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有增无减,进入21世纪初,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农业和农村发展引起的水污染将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面源污染

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水体污染问题尚不突出,70年代以后各大湖泊、重要水域的水体污染,特别是水体的氮、磷富营养化问题急剧恶化。重要的湖泊水质持续下降,五大湖泊中太湖、巢湖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水质总氮、磷指标等级已达劣五类[1]。洪泽、洞庭、鄱阳湖和一些主要的河流水域如淮河、汉江、珠江、葛洲坝水库、三峡库区也同样面临着富营养化的威胁。这些流域是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而水质下降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对这 些地区人民生活用水构成威胁,对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对南水北调和三峡水库等国家重大工程的作用构成影响。根据世界银行和中国有关专家的研究,水污染在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1.46%~2.84%[2]。近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每年都投入巨资,“十五”期间用于包括水污染治理的环境整治的投资规划为7 000亿元,已达到中国GDP的1%,但到目前为止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仍然有增无减。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中国水污染的核心问题是水体的氮、磷富营养化

中国水污染的核心问题是水体的氮、磷富营养化。如太湖、巢湖水质按COD指标评价,多数可达到地面水三类标准,全国其它主要湖泊、水系,制约水体水质的主要原因基本上也是总氮、总磷浓度高[4-7]。根据中国国家环保局在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等流域的调查,工业废水对总氮、总磷的贡献率仅占10%~16%,而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8]。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农田、农村畜禽养殖和城乡结合部地带的生活排污是造成流域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大大超过来自城市地区的生活点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对中国重要流域如滇池、五大湖泊、三峡库区的分析结果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这些水域农田氮、磷肥料用量和畜禽养殖业的大幅度增加,氮、磷富营养化程度逐步升级。自60年代以来,由于化肥用量的增长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称之为水体污染元凶的磷素发生量在这些流域平均增加了12倍,折合为每公顷耕地平均发生量达243 kg。构成磷素发生总量的主要三组分.农田化肥、畜禽排放和农村人口排污比例,由60年代的1:5:4演变为目前的6:3:1。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太湖流域、滇池流域的多点长期定位试验,在江苏、浙江、云南、山东、北京、上海等十多个省市上百个县的实地考察和5 000余个田间的采样调查显示,在中国流域面积大的水域,如滇池、五大湖泊、三峡库区等,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有以下3个:(1)高氮、磷肥料用量的菜果花(蔬菜、水果、花卉)农田面积大幅度增长;(2)流域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密集发展;(3)基础设施差的城乡结合部地带城镇建设快速扩展。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十分严重

在中国主要湖泊、水系和近海海域面临着由于严重的富营养化造成的水体污染的同时,中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农业集约化程度高、氮肥用量大的地区,已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自1994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山东、陕西、河北、天津等地20个县600多个点位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北方集约化的高肥用量地区20%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89 mg NO-3L-l(中国饮用水硝酸盐含量限量标准),45%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50 mg NO3-.L-1(主要发达国家饮用水硝酸盐

--1含量限量标准),个别地点硝酸盐含量超过500 mg NO3.L[16,l7]。江苏、云南、山西等地也报道在高化肥用量农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

中国许多城市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资源,目前集约化种植的菜果花农田主要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已经对这些城市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威胁。如北京市约50%饮用水资源取自地下水,据北京市环保局对205眼水源井的抽样监测,地下水硝酸超标率23.4%,硝酸盐超标面积146.8 km2,硝酸盐已经成为北京地区地下水两种主要污染物之一。研究显示,农业面源污染是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的首要原因。目前中国高氮肥用量的集约化农田已农田总面积15%以上,城市周边地带通常可达30%以上,由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将对上亿人口的饮用水质量安全造成威胁。菜果花农业面源成为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最大潜在威胁之一

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中国农田氮、磷化肥用量水平还很低,每公顷耕地氮、磷化肥用量分别只有34 kg和9 kg(以N、P。0:计)。滇池、五大湖泊、三峡库区等流域地区多数农田土壤氮、磷养分十分缺乏,农民有施用塘泥、湖泥肥土的习惯。至80年代初,这些流域的农田氮、磷化肥用量水平仍较低,每公顷耕地氮、磷化肥用量分别为135 kg和22 kg(表3),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25 kg和24 kg)接近。80年代以来数量大幅度的增长,2000~2001年平均达到368 kg和154 kg,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83 kg和54 kg)的2~4倍。

在这些经济发达的流域地区,近年来菜果花农田面积大幅度增长。从80年代至目前,滇池、五大湖泊、三峡库区等流域地区平均增长了4.4倍,要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3.7倍)。菜果花作物效益高,农药、化肥和有机肥的超高量使用十分常见。31个省20余种作物的调查显示,菜果花农田上单季作物氮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为569~2 000 kg.Ha-1[21}为普通大田作物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而作物氮素吸收总量一般不超过400 kg.ha一1,氮肥利用率仅10%左右,远低于中国大田作物的平均氮肥利用率(35%)成为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最大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根据2000年的调查结果,位于滇池流域呈贡县大渔乡湖滨带的5个村,蔬菜、花卉种植面积约666 ha,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 00%。单季作物氮化肥(纯N,以下同)用量平均为800 kg.Ha-1,磷化肥用量(P205,以下同)为430 kg.Ha-1,耕地氮、磷化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600和860 kg.ha~,远远高于滇池流域化肥平均

-1[19]用量401和248 kg.Ha。

仅在滇池流域,200 1年菜果花播种面积已达全流域作物总播面的23.4%,仅嵩明、呈贡、晋宁3个县自80年代初以来蔬菜播种面积增加了近1.77倍,同期农田氮、磷化肥用量增加了5倍,绝对增长量和增长速率均远超过其它来源的氮、磷产生量。在约占流域农田面积15%的菜果花农田上,尽管多年来大量施用氮、磷肥料,农田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大幅度增加,但农民仍然偏施氮、磷肥料。如滇池流域湖滨带菜田土壤,目前速效磷含量平均已超过80 mg.Kg-1,较70年代末的16 mg.Kg-1增长了5倍,而农民仍然大量施用高氮磷含量的化肥和鸡、猪粪,每季作物氮素盈余为225~1 000 kg.Ha-1,磷素盈余150~600 kg.Ha-1,钾素亏缺0~50 kg.Ha-1,极易引起农田氮、磷养分流失,也因作物养分不平衡造成减产和病害。

以下3个重要原因使得高肥料用量的菜果花农田成为上述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最大的潜在威胁。其一,土壤富含水溶性氮、磷,成为氮、磷污染物释放源。其二,集约化种植方式下,各种速溶性肥料的频繁施用,极易造成降雨与施肥期的偶合,引发大量的农田氮、磷径流损失。其三,在中国南方河网地区,纵横交错的河网、渠系成为连接陆域农田与主河道、湖泊水体的直接通道,使得距离主河道和湖区较远的农田,即使在地表径流较小的条件下,也很容易形成面源污染。水田交错的特殊条件和水旱轮作、粮菜轮作的生产方式也使得这一地区水域、陆域的边界在一个轮作周期中不断变换,加剧了这些氮、磷养分用量高的农田对水体的直接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目前在水体污染严重的滇池、太湖、巢湖和三峡库区,占流域农田总面积15%~35%的菜果花农田,对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率,接近或大大超过约占农田总面积70%的大田作物。农村畜禽养殖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自60年代以来,中国畜禽养殖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畜、禽存栏量每10年增加1~2倍。1988年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为18.8亿吨,是当年工业固废量的3.4倍;1995年达24.9亿吨,约为当年工业固废量的3.9倍;2000年达36.4亿吨,相当于同期工业固废产生量(9.5亿吨)的3.8倍。由于以下3方面的情况使得农村畜禽粪便污染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第一,在畜禽存栏量成倍增长的同时,一方面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和城镇建设占地,使得可有效消纳畜禽粪便的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产业带的发展模式造成养殖专业户集中于某些地区,使得农村一些村、镇本地的人畜禽粪便产生量已经大大超出当地农田可承载的最大负荷。在经济发达的流域,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目前在滇池、太湖流域的一些乡镇,每公顷农田对农村人畜排出有机氮、磷养分承载量已经分别达到1 000-600 kg,大大超过了许多国家规定的每公顷农田可承载的畜禽粪便的最大负荷(150 kg N·ha-1)。在这些乡镇,即便完全不使用氮、磷化肥,本地的农田也不能有效消解当地的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氮、磷养分,成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第二,养殖规模的变化导致畜禽养殖粪便与农田的距离拉大,而规模化养猪场常用的水冲式清粪方式,造成猪场的流质厩肥体积庞大而养分含量低,使得将这些粪水运往农田的费用大大增加。一个存栏量为5 000头的养猪场,将每年产生的流质厩肥运至周边最近的农田,年运输量为40313吨公里,平均每头猪为8吨公里,15 000头的养猪场,年运输量为209 470吨公里,平均每头猪为14吨公里。由于运费高,并且也缺乏运送和施用流质厩肥的专用设施,许多养殖专业户通常是用简易的沉淀池将液态粪水排到沟渠中,仅将固体粪肥卖给种植专业户。根据调查和测算,仅液态粪水排放一项,对流域水体氮富营养化的贡献率达到10%~ 30%,磷达到3%。

第三,目前绝大多数农村畜禽场贮粪池建设不规范,密封性差、容量小。由于缺少场地,一些小型的家庭养殖场,将畜禽场清出粪便随便堆放。有机肥施用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在有机肥使用淡季时,贮粪池常溢满外泻。降雨时,堆放和外泻的粪肥冲入河沟,易形成大量氮、磷径流。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初步测算,即使只有10%畜禽粪便由于堆放或溢满随场地径流进入水体,对流域水体氮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可达到10%,磷可达到10%~20%。城乡结合部地带的生活、生产排污是流域水体污染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城乡结合部地区是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农村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带。所有流域,城乡结合部基本都处于近水域地带,不仅人口密集,而且小型的乡镇企业密集。由于农村地区原有基础设施跟不上,处于这一地区的绝大多数城镇没有排污管网。又因为距离农区较远,难以通过农田施肥消解城镇生活、生产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太湖、滇池流域许多地区是通过小型的沉淀池将生活污水、小企业的生产污水就地排入污水沟或河道,再直接进入主河道或通过降雨径流进入主河道或入湖。在各大流域城乡结合部地区的面积、总人口及相应的生活、生产排污量都超过基础设施好的城市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太湖流域,来源于农田、农村畜禽养殖业、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总磷分别为20%、32%和23%,总氮分别为30%、23%和19%,贡献率超过来自工业和城市生活的点源污染。对滇池流域和其它流域的初步研究结果也获得同样的结论。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治理难度超过发达国家。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的程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而潜在的压力更是其它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的。由于这一问题关乎农民收入、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政策,使得治理难度远超过发达国家。

例如,如果将控制流域近水域地带高污染风险的菜果花农田面积,作为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一项措施,仅在滇池、五大湖泊、三峡库区,影响的农村人口将超过1 000万,这些农民年平均收入将减少1 000~5 000元。

又如,就控制化肥用量而言,中国农田单位面积氮、磷化肥养分平均用量在国际上已经处于高水平,除氮肥用量较蔬菜、花卉生产大国荷兰低外,氮、磷化肥养分已经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由于中国复种指数高,目前这一平均用量尚可接受。主要的问题是中国普遍存在的氮、磷、钾比例失调和区域间、农户间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相近的地区,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悬殊也非常大。在过去20年中,这种区域间肥料用量的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

目前在中国用量最低的200个县(占全国的近1/10),每公顷播种面积化肥用-1量仅为43 kg.Ha,而用量最高的200个县已达532 kg.Ha-1。虽然,一个地区内肥料、农药用量和养殖业可在较短时间内成倍增长,农民的经营规模、文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却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盲目施肥、不科学、不标准的种、养式将不易在短期内扭转。贫困地区尽管化肥的经济效益较高,但由于农民无钱,化肥用量不足,影响了土壤肥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蔬菜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地方经济水平较高等原因,而不是土壤养分不足或是作物生产需要,大量养分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区的农田土壤,如菜果花生产大县的山东寿光、滇池流域的呈贡县,单位面积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已达到1146和1 219 kg.Ha-1,对这些地区的面源污染造成巨大的潜在压力。

在欧洲,在农业和环境专家讨论水环境安全的农田氮素盈余最大限量标准时,专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将这一限额定为每公顷农田1 0 kg还是20kg,而目前在中国许多流域的乡镇,通常已经是这一数额的十倍,高的可达上百倍。应当说,农业环境污染将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问题的程度之严重和范围之广世无先例。实际上这一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深入剖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吸收国外技术和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中国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对策,已成为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References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2. 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in 2001.2002.http:///***568/index.shtml.(in Chinese)[2]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二: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若干问题.环境保护,200 2,7:3—6.Qu G P.Focus on ecological safety II.Some problems ofaffecting ec0109ical safety in China.Environment Protection.2002,7:3—6.(in Chinese)[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2001.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The lOth F1ve—year P1arming of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1.(in Chinese)[4]金相灿,刘树坤,章宗涉,屠清瑛,徐南妮.中国湖泊环境(第一册).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Jin X C,Liu S K,Zhang Z S,Tu Q Y,Xu N N.Lakes in∞ina-Research of Their Environment(V01.1).BeiJing:Ocean Press,1995.(in Chinese)[5]金相灿,刘树坤,章宗涉,屠清瑛,徐南妮.中国湖泊环境(第二册).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Jin X C,Liu S K,Zhang Z S,Tu Q Y,Xu N N.Lakes in China-Research of rheir Environment(V01.2).Beijing:Ocean Press,1995.(in Chinese)[6]金相灿,刘树坤,章宗涉,屠清瑛,徐南妮.中国湖泊环境(第三册).北京:海洋出版社,l 9 9 5.Jin X C,Liu S K,Zhang Z S,Tu Q Y,Xu N N.Lakes in China-Research of their Environment(V01.3).Bei Jinjg:Ocean Press。1995.(in Chinese)[7]国家环保总局.三湖三河水质水情月报.http:/// ***680/index.shtml.2004.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onthly Report on Three Lakes and Three Rivers.http://Ⅲ.zhb.gov.cn/***680/index.shtml.2004.(in Chinese)[8]李贵宝,尹澄清。周怀东.中国“三湖”的水环境问题和防治对策与管理.水问题论坛,2001,(3).36—39.Li G B,Yi C Q,Zhou H D.Problems in water system in three lakes of China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畜禽养殖恶臭污染分析及控制措施 篇7

关键词:养殖,恶臭污染,臭气强度,控制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也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虽然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是,养殖场产生的大量恶臭物质不仅会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也是家畜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它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针对畜禽养殖产生的恶臭污染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1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恶臭

畜禽养殖业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恶臭。畜禽养殖场的臭气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的厌氧发酵。这两类物质在厌氧的条件下,可以分解、释放出带酸味、臭蛋味、鱼腥味和烂白菜味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如氮化物、硫化物、脂肪族化合物等。

1969年,Miner和Hazen就已经从猪粪散发的气体中辨别出胺类物质。之后,畜粪中许多特异性臭气物质陆续被鉴别出来,它们包含了NH3、H2S两种有机物和挥发性脂肪酸、醇类、酚类、醛类、酮类、酯类、胺类、硫醇类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其中,NH3和H2S是臭气的主要成分,但并非最臭的物质。据报道,最臭的物质是甲硫醇(CH4S)。

2 臭气强度评价

臭气强度表示法是通过人的嗅觉测试,用规定的等级表示臭气强弱的方法。1958年,纳德(NaderJ.S.)正式提出臭气强度5级分类表。

日本的《恶臭防止法》将臭气的强度和浓度结合起来,确定了臭气强度的限值标准值。通过大量采用归纳法计算得出的数据表明,恶臭的浓度和强度的关系符合韦伯定律:

式(1)中:Y——臭气强度级别(平均值);

X——恶臭的质量浓度,mg/m3;

k、α——常数;

Mr——恶臭污染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韦伯定律可知,8种恶臭污染物的浓度与强度的关系详见表1.

由于NH3和H2S是畜禽养殖业中臭气的主要成分,因此,本文对NH3和H2S的浓度采用韦伯一费希内尔公式计算,即:

式(2)中:I——臭气强度级别;

C——臭气浓度;

a,b——与臭气性质有关的常数。

表2中列出了H2S、NH3的各级臭气强度对应的浓度计算值和实测值,结果显示二者较为一致。具体详见表2.

污染物浓度以mg/m3计,表3中污染物浓度的转换公式为:

式(3)中:A——污染物浓度,mg/m3;

B——污染物浓度,×10-6;

M——气体分子量;

P——压力,105 Pa;T——温度,℃。

在常温常压下,臭气强度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值见表3.

3 恶臭气体中NH3产生量的确定

根据厂区布置确定产污面源的位置,从而确定产污面源与厂界的距离。选择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来反推污染物的产生量。

3.1 计算方法

根据厂界浓度估计1个数值作为面源源强,再将污染面源基本参数输入估算模式,输入污染面源边界与项目区下风向厂界的距离,计算出此源强在厂界处的污染物浓度,并将其与恶臭级别对应的厂界浓度进行对比。经过计算、验证可知,污染物源强与厂界浓度成比例关系。因此,可通过这个比例确定恶臭级别对应污染物的源强,再用估算模式核算,由此算出正确的污染物源强。

3.2 应用举例

某养殖场建立在农村,年存栏猪2 500头,占地面积13 000 m2,养殖车间位于项目区西面,占地面积为8 000 m2,距离下风向西面厂界30 m。现要求采用估算模式反推污染物产生量的方法,计算出养殖车间产生的恶臭中NH3的产生量。污染源参数见表4.

通过类比调查,养殖场恶臭在不采取治理措施的情况下,厂界恶臭的强度估计为3级,通过表4可确定厂界NH3的浓度为1.738 mg/m3。假设NH3的产生量为0.8 t/a,利用估算模式计算出距污染面源正下风向30 m处(即西面厂界)的浓度值为0.03 mg/m3。经过计算、验证可知,污染物源强与厂界浓度成比例关系。由此可得,厂界NH3浓度为1.738 mg/m3,其产生量为46.3 t/a。利用估算模式进行计算,得出污染面源下风向30 m处(即西面厂界)的浓度值为1.733 mg/m3。由此可以确定,本项目养殖车间产生的恶臭中NH3的产生量为46.3 t/a。

在对恶臭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厂界恶臭的强度估计为2级。通过表4可估计出厂界NH3的浓度为0.347 mg/m3。采用上述计算方法,确定本项目养殖车间采取措施后,恶臭排放量为9.28 t/a。

4 恶臭污染控制措施

对恶臭气体的控制,目前已有很多技术可以选择,比如掩蔽法、燃烧法、化学洗涤法、活性炭吸附法、水洗法、氧化法、土壤吸收法和生物处理法等。

通过分析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工艺,并结合屠宰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畜禽养殖业恶臭的控制提出了以下建议:①每天定时对圈舍进行冲洗,封闭排水沟,防止恶臭从排水沟进入大气;②合理布局,将产污面源布置在下风向,增大污染源与敏感点的距离;③圈舍采取干湿分离的方式,坚持每天对各个圈舍进行干清粪作业;④在圈舍内设置抽排风系统,加强圈舍通风。

5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恶臭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由于畜禽养殖场臭气常无组织排放,通过采样分析、检测臭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其准确度高,操作程序较烦锁,时间较长。本文采用估算模式反推污染物的方法来确定臭气污染物的产生量,不仅准确度高,而且快速、简便。这种方法不失为简捷、可行的半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欢,包景岭,王元刚.恶臭污染评价分级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03).

蛋鸭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控制要点 篇8

无公害养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既要保证蛋鸭的正常生长,又要实现环保不能给环境带来污染。蛋鸭场的产地环境是影响鸭蛋产品质量的基础因素,是实现蛋鸭无公害生产的必备条件。实现无公害生产所要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温度、湿度、光照等。

1 鸭场空气质量的控制

空气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蛋鸭的生产过程,对蛋鸭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使蛋鸭生产达到无公害生产的要求,蛋鸭生存空间空气的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空气质量主要受空气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空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或动物活动以及自然现象产生,排入大气的对人类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按其特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飞灰,以及附在其上的病原微生物,按其颗粒大小分为飘尘(可吸入颗粒物)、降尘、总悬浮颗粒物。飘尘指大气中颗粒物径小于10μm的固体颗粒,它的粒度小、质量轻,能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又成为浮游粒子或可吸入颗粒物。降尘指空气中粒径大于10μm的固体颗粒,它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沉降到地表面上。总悬浮微粒指空气中微粒小于的所有固体颗粒。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蛋鸭场的空气环境分3个区域:缓冲区(指场区周边向外延伸500m范围内的区域)、场区(指运动场和水场区域)和舍区(内)。根据农业部行业标准要求,空气污染物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恶臭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等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等6项指标,都要符合要求的标准。

鸭舍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对鸭舍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养鸭过程自身产生的污染。在控制和消除污染的同时,必须保证蛋鸭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为前提。

1.1 控制和消除鸭舍的有害气体 基本思路是杜绝或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有害气体一旦产生则设法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中的硫化氢、氨气向鸭舍空气中溢出。加强通风换气,把鸭舍内过高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舍外。在鸭的饲料中加入益生素类活菌制剂,减少粪便中的氨气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2 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及病原微生物 基本思路是减少颗粒物的产生,颗粒物一旦产生则尽量消除。加工饲料、取暖、清理卫生等各项活动尽量减少灰尘、烟尘的颗粒物的产生。因为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一般附着在空气颗粒物的表面,容易传播,有些颗粒物还能引起部分蛋鸭过敏。进行鸭舍除尘。除尘的基本方法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式除尘、静电除尘等。在鸭场周围及其运动场绿化造林。树木不仅吸附尘土,而且能够降低鸭场整个区域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氧气量。

2 鸭场内部布局的控制

要使鸭蛋达到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内部布局必须合理,主要目的是防止疫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减少应激致病因素。

饲料生产区(库房)、办公(生活)区、养殖区、粪便堆积处理区分开,中间设隔离墙或设有绿化带,粪便污物堆集处理区距离养殖区应不少于150m。污道和净道分开,也就是运送饲料的道和清理粪便的道分开,不能交叉。

养殖区内,种鸭舍、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成鸭舍之间应分开,并保持适当距离,彼此之间应不少于15m。鸭舍的布局一般顺序应该为:在蛋鸭养殖区,消毒间更衣室——成鸭舍——育成鸭舍——育雏鸭舍,育雏鸭舍在主风向的上风头。鸭舍、运动场、水场组成一个完整的鸭的生活单元(或称养殖单元),它们面积的大致比例是1:3:2,运动场有15~30°的倾斜度。

3 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

雏鸭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在一定的日龄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要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步降低温度。育雏期间要注意温度保持相对恒定,雏鸭有规律地吃食、饮水、排便、休息,说明温度正常。育雏期间各阶段较为适宜的温度为:第1周龄30~32℃,第2、3、4周龄分别比前周龄低2~3℃。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第1周龄保持光照23~24h,以后每周减少2h,直至减到每天光照保持14h为止。蛋鸭为水禽,喜欢游泳,但圈舍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雏鸭出壳3d后,可陆续下水游泳,但时间不能过长。

4 鸭场外部环境的控制

要使鸭蛋达到无公害生产的标准,选址必须正确。详细考察周边环境,所处位置应该达到以下条件:鸭场周围3km范围内,没有产生污染的大型化工厂、矿场、畜牧场、屠宰场等污染源。鸭场距公路干线1公里以上。距离村镇居民点至少1公里以上,利用地表水,上游不得有任何污染源。选择通风透气良好、排水方便、最好为自净能力强的沙壤土。水源充足,电力方便。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9

苏州市环太湖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及控制对策

在跟踪监测东太湖水环境质量基础上,对苏州环太湖15个乡镇或街道农业面源污染源进行面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综合国内外尤其是太湖地区研究成果,进行农业面源污染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东太湖水域TN、TP、CODMn和Chl-α的平均值分别为0.817mg・L-1、0.074mg・L-1、4.054mg・L-1和0.017 6mg・L-1,属轻度富营养化湖泊,其中,TP可能是蓝藻爆发的限制因子;各类污染源对苏州环太湖农业面源污染贡献大小依次为:生活污水>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本研究提出了苏州环太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为实现我国制定的`太湖达中等营养水平及主要出入湖河流达到GB 3838-88中Ⅱ类水质的保护目标提供基本思路.

作 者:张导 张琰 宋学宏 朱江  作者单位:张导,张琰(苏州市农产品质量与环境监测站,江苏,苏州,215006)

宋学宏,朱江(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刊 名:农业环境与发展 英文刊名:AGRO-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 26(6) 分类号:X8 关键词:环太湖乡镇   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10

浅谈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现状和对策

摘要:介绍了规模化养殖场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现状及产生污染物的原因,指出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主要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作 者:朱荣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农村能源技术指导站,江苏,如皋,226500 期 刊:畜牧与饲料科学   Journal: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年,卷(期):, 30(4) 分类号:X713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场    污染    防治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11

【关键词】养殖业;污染物;环境;影响;对策

随着养殖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污染源对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直接影响近人们生活环境、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 养殖业污染物现状

全国有生猪存栏46467万头,全年产生的粪便排泄物881944000t;家禽存栏556677.6万只,全年产生的粪便排泄物239371000t;羊存栏36664万只,全年产生的粪便排泄物116427000t;牛存栏13797.5万头,全年产生的粪便排泄物1103800000t。上述各种畜禽全年共产生粪便污染物2341542000t。

据农业部1993年的畜禽死亡率调查估测,全国猪的死亡率约为8%~12%、家禽死亡率约12%~20% 、牛死亡率约2%~5%、 羊死亡率7%~9%、 其它大牲畜死亡率2%, 因此养殖业还产生大量畜禽死尸。

长期以来养殖业采用厩外积肥、水冲厩舍的方式进行生产,特别是养猪业和奶牛饲养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这些污染物随着冲洗厩舍的水源流入村寨的沟渠,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的环境。在靠近山泉、小溪、河流边的地区,则有意无意污染山泉、小溪、河流河道。同时为疫病的流行提供了载体,加快、扩大疫病流行的速度和范围。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身体健康及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也给畜禽疫病的防控带来不可以估量的困难和影响。这种现象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及有山泉、小溪流经的村子较为突出。千家万户发展养殖业,污染面积极为广泛。

特别是那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山区农村更为突出。一些依山而建,从高到低,次序井然,山泉从高到低穿过村子,清澈见底,是一些山清水秀的高原村子。由于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昔日清澈见底泉水沟变成畜禽粪便污水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2 发展对策

要转变这种不协调生产、生活状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加强领导意识

养殖业发展丰富了人们的餐桌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污染物给人们的生活环境,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为畜禽传染病的传播提供途径。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把养殖业污染、治理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常抓不懈。加快转变不协调的生产、生活状态。

2.2 加强对养殖业生产经营者的教育

举办“无公害”养殖技术、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培训,加强对养殖业生产经营者的教育。使养殖业生产经营者牢牢掌握无公害生产技术、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生产经营过程尽量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或少排放。在获得养殖经济效益同时,为生活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

2.3 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

韩国、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畜產公害”问题,并大力推行“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技术”,畜禽粪尿经有益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并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因此我们也要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

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技术,就是在棚厩内根据保育、中大畜禽等不同类型畜禽群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发酵床专用益生菌”等混合物,畜禽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畜禽棚厩内经微生物完全被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畜禽厩舍、做到养殖业生产污染物零排放,从源头实现环保、达到无公害养殖目的。采用发酵床畜禽,畜禽厩舍的垫料能够迅速降解、消化畜禽的粪便,垫料中的有益菌能抑制畜禽厩舍中的病原菌,不会产生臭气。畜禽的粪尿是垫料中微生物菌群的营养来源,可使有益微生物菌群不断繁殖,转化为畜禽可食用的菌体蛋白,又成为畜禽的饲料。垫料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使垫料表面温度升高,冬季达到17~18℃,底层达到50℃左右,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病毒的繁殖,有利于畜禽的健康生长。

在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的同时,对“无公害”养殖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改进。

2.4 建立健全的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机制

规模养殖场应该严格按照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该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无害化处理方式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并严格执行各种病死畜禽的技术处置规程;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无法采取深埋方式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焚烧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上一篇:满分高考作文:这个世界需要你下一篇:“童年趣事”习作指导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