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题(共7篇)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30分)【A型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三带喙库蚊 B.伊蚊 C.蜱 D.虱 E.蚤 2.肝炎病毒中核酸类型属于DNA的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3.易发生整合感染的病毒是
A.流行性感冒病毒 B.轮状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鼻病毒 E.冠状病毒
4.可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A.光学显微镜观察 B.电子显微镜观察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过滤法 5.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刺突 B.衣壳 C.包膜 D.核酸 E.核蛋白 6.干扰素的本质是
A.病毒抗原 B.受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 C.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
D.抗病毒化学制剂 E.受病毒感染后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7.抗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激活补体杀伤靶细胞 B.降解病毒核酸 C.病毒失去血凝性
D.病毒失去感染性 E.病毒失去免疫原性 8.内毒素是下列哪种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淋病奈瑟菌 E.脑膜炎奈瑟菌 9.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A.杀细胞性感染 B.整合感染 C.稳定状态感染 D.侵袭感染 E.免疫病理作用 10.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核酸杂交 B.PCR C.ELISA D.血凝试验 E.PFU 11.现已用于临床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是 A.基因工程疫苗 B.抗独特型疫苗 C.DNA疫苗 D.抗病毒血清 E.DNA重组疫苗
12.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别试验选用 A.吲哚试验 B.尿素分解试验 C.乳糖发酵试验 D.H2S试验 E.胆汁溶菌试验
13.异染颗粒是下列哪一种细菌所具有的特性 A.破伤风梭菌 B.布氏杆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脑膜炎奈瑟菌 14.下列细菌中属条件致病菌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伤寒沙门菌 C.霍乱弧菌 D.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E.结核分枝杆菌 15.对于厌氧芽胞杆菌,下述不恰当的描述是
A.属于梭状芽胞杆菌属 B.均为革兰阳性杆菌 C.均通过伤口感染
D.可引起特有的临床症状 E.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中 16.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是
A.破伤风梭菌通过血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增殖致病 B.破伤风梭菌产生内毒素引起休克 C.破伤风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D.破伤风溶血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E.破伤风梭菌引起败血症
17.使用白喉抗毒素,不恰当的描述是
A.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试 B.是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C.可用于紧急预防 D.可用于治疗 E.用于治疗必须早期足量
18.下列肠道杆菌中具有胞内寄生特点的是
A.大肠杆菌 B.痢疾杆菌 C.伤寒杆菌 D.变形杆菌 E.克雷伯菌
19.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鉴定依据不包括
A.金黄色色素 B.血平板上溶血 C.凝固酶阳性 D.耐热核酸酶阳性 E.发酵菊糖
20.药敏试验和菌种保存多选用细菌生长曲线中哪一期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适应期
21.受体菌通过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22.破坏物体上热原质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
A.160℃,45min B.180℃,45min C.250℃,45min
D.121℃,45min E.200℃,45min 23.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是
A.100~200nm B.150~250nm C.200~300nm D.265~266nm E.160~170nm 24.下列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放线菌 C.噬菌体 D.立克次体 E.真菌 25.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是指
A.吲哚 B.抗生素 C.色素 D.维生素 E.毒素 26.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核质 E.细胞膜
27.变异最易出现在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均可
28.I型细菌特性
A.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 B.抗原性不变 C.对青霉素敏感 D.呈高度多形性 E.以上均错
29.关于外毒素
A.性质稳定,耐热 B.毒性较强 C.无抗原性 D.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阳性菌也可产生 E.以上均对
30.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后果
A.引起组织损伤 B.杀死细菌 C.不能杀死细菌 D.引起细菌体内扩散 E.以上均对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L型细菌 2.质粒 3.败血症 4.消毒 5.Spore 6.SPA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HSV-1的潜伏部位是____,HSV-2的潜伏部位是____。2.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致病性支原体有____、____、____等。3.在衣原体的发育周期中具有传染性的结构是____,具有繁殖能力的结构是____。
4.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含有大量____,一般不易着色,常采用____ 染色法。
5.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其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____菌毛,与细菌遗传物质传递与接合有关的是____菌毛。
6.在消毒灭菌上判断是否彻底灭菌,常以杀死____作为标准。
7.革兰阴性菌外膜由____、____和____组成。
8.微生物个体很小,需用____或____放大后才能看见,通常以____或____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9.IMViC试验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试验。10.痰结核分校杆菌涂片常用染色法为____。
11.革兰染色的四步步骤____、____、____、____。12.螺旋体科中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如下3属, ____、密螺旋体属及____。
四、问答题(1.2题8分,3题9分,共25分)1.细菌生长曲线分为哪四期?各期有哪些特点? 2.简述正常菌群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3.根据细菌外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机体组织细胞作用的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哪三类?试列举一种细菌的外毒素并说明其外毒素的致病机制。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共6 题,每题5分,共30 分):
1、广义细菌
2、transformation
3、感染
4、IFN
5、包涵体
6、衣原体
7、细菌L型
8、abotive infection
二、问答题(共2 题,共15分)
1、简述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8分)
2、简述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原则?(7分)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正确在括号中打√,错误在括号中打×)
()1.芽胞是细菌的繁殖方式。()2.真菌属于非细胞型的微生物。
()3.正常菌群通常指在人体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寄居而又对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
()4.检测结核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抗酸染色。()5.伤寒杆菌可发生菌血症。
()6.狂犬病病毒在脑组织中可以形成内基小体。()7.紫外线的穿透力极强,故可以用于表面消毒。
()8.梅毒螺旋体在低温下容易死亡,故血液制品宜低温保存。()9.所有的消毒剂都是随着浓度增加其消毒效果也增加。()10.支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微生物按照其结构、大小、组成不同分为__ __、____、___ 三大类。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其中__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____,故其致病产生的脓液色黄而____。
4.流脑的病原体是____,主要通过____传播。
5.病毒复制周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环节。
6.流行性感冒病毒包膜上有两种刺突即___和____,两种刺突均不稳定,易发生___,是划分甲型流感病毒的依据。
7.甲型肝炎病毒与___由消化道传播,引起___,乙型肝炎病毒和___主要由___传播,可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并与____相关。
8.革兰染色的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9.螺旋体科中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如下3属, 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及____。
五、选择题(共30题,每题1 分,共计30分)
A型题(请按题干要求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前括号中)()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噬菌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2.外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 B.蛋白质 C.脂质 D.核酸 E.脂多糖()3.与细菌运动性有关的是
A.荚膜 B.菌毛 C.鞭毛 D.纤毛;E轴丝()4.用镀银染色法检测的是:
A.结核杆菌 B.支原体 C.大肠杆菌 D.钩端螺旋体 E.立克次体()5.生长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变形杆菌 B.大肠杆菌 C.链球菌 D.淋球菌 E.结核杆菌()6.缺陷病毒是指:
A.包膜刺突缺损 B.衣壳缺损 C.基因组缺损
D.复制周期不全 E.病毒酶缺损()7.彻底消毒灭菌的标志是杀灭:
A.细菌的分裂体 B.细菌的繁殖体 C.芽孢 D.荚膜 E.菌毛()8.S-R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9.抗-HBs(+)说明该机体:
A.具有传染性 B.无传染性 C.病情稳定 D.乙肝恢复期 E.对HBV具有免疫性
()10.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病原体是: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E.副流感病毒
()11.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核杆菌 D.链球菌 E.伤寒杆菌()12.沙门菌“O”抗原的相应抗体属于: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13.常用的湿热灭菌法是:
A.高压蒸气灭菌 B.流通蒸气灭菌 C.间歇灭菌 D.巴氏消毒 E.煮沸消毒
()14.结核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致病与菌体成分和荚膜有关 B.抗酸染色呈红色 C.耐酸不耐碱 D.形成S型菌落 E.生长缓慢()15.用来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cm B.mm C.um D.nm E.pm()16.肺炎球菌的致病因素: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荚膜 D.侵袭力 E.以上都不是()17.属于缺陷病毒的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18.用于辅助诊断伤寒的的试验是:
A.抗O试验 B.肥达氏试验 C.外斐反应 D.串珠试验 E.热沉淀试验
()19.易发生反复感染的病毒是:
A.出血热病毒 B.HBV C.麻疹病毒 D.流感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20.引起AIDS的病原体是:
A.人类嗜T细胞病毒I型 B.人类嗜T细胞病毒Ⅱ型 C.SARS病毒 D.HIV E.EB病毒
()21最易侵犯脑组织的真菌是:
A.毛癣菌 B.黄曲霉菌 C.表皮癣菌 D.新型隐球菌 E.小孢子癣菌
()22.L型细菌特性那个是正确的: A.不易回复成细菌 B.无致病性 C.对青霉素敏感
D.呈高度多形态性 E.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
()23.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创伤伤口感染
D.性接触传播 E.节肢动物叮咬()24.引起波浪热的病原体是:
A.炭疽芽孢杆菌 B.鼠疫杆菌 C.布氏杆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枯草芽孢杆菌
()25.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是:
A.鼻咽分泌物 B.眼分泌物 C.粪 D.尿 E.血()26.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用:
A.TAT B.抗生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维生素()27.下列物质中哪个不是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 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抗毒素 E.抗生素()28.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细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短小棒状病毒()29.可通过性传播的病毒是:
A.HBV B.CMV C.HIV D.HSV E.以上都是()30.有关衣原体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C.原体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 D.始体是发育周期中的感染型 E.原体是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 5.D 6.E 7.D 8.E 9.D 10.C 11.A 12.C 13.C 14.D 15.C 16.C 17.B 18.C 19.E 20.B 21.A 22.C 23.D 24.C 25.A 26.C 27.C 28.D 29.B 30.E
二、名称解释
1.细菌L型 2.质粒 3.败血症 4.消毒 5.Spore 6.SPA
三、填空题
1.三叉神经节,骶神经节
2.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
3.原体,始体。4.脂质,抗酸染色法。5.普通菌毛,性菌毛。
6.芽胞。7.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8.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微米、纳米 9.靛基质、甲基红、VP、枸橼酸盐利用 10.抗酸染色法
11.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复红复染
12.钩端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
四、问答题
1、答: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细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分为以下四期:
(1)迟缓期:此期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但分裂迟缓,菌数未见增殖。迟缓期长短不一,因菌种、接种的菌量、菌龄和培养基而异,一般约为1-4h。
(2)对数增殖期:此期细菌生长迅速,菌数呈几何级数增长。此时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比较敏感。一般相当于细菌培养8-18h。
(3)稳定期: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保持相对不变。此时细菌可能出现形态、生理性状的变化,一些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大多在此期内产生,芽胞亦多在此期形成。
(4)衰退期:此期死亡菌数逐渐上升,活菌数急剧减少;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甚至有的菌体自溶,难以辩认。
2、答: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寄居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宿主、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长期适应,处于微生态平衡。正常定植于人体各部位的细菌群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对构成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其生物学意义主要是:1生物拮抗;2促进机体免疫;3与衰老有关;4合成维生素和细菌素。
3、答:根据外毒素对宿主靶细胞的亲和性及其作用机制,可将外毒素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如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属于神经毒素,细菌在局部生长,产生毒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导致骨骼肌强直性痉挛,而引起破伤风。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细菌:即指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分),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4分)
2.transformation :转化(1分):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4分)
3.感染:又称为细菌传染(2分),是指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3分)。4.IFN:干扰素(1分),是细胞在受到病毒等物质的诱导后,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3分),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1分)。
5.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在胞核或胞浆内可看到的大小不等的着色斑块(3分),可作为病毒感染后留下的痕迹,在诊断某些病毒感染时具有重要意义。(2分)
6、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2分),具有独特发育周期(2分),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分)。
7、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2分)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2分),因其首先在Lister研究所发现,故命名为细菌L-型(1分)。
8、abotive infection:顿挫感染(2分),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不能为增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就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2分)或者虽能合成部分或合成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顿挫感染。(1分)
二、问答题
1.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
结构复杂,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外膜是革兰阴性菌特有的成分。(1分)
①肽聚糖:革兰阴性菌有1-2层的肽聚糖结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2分)
②外膜:位于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2分)脂多糖由三部分:一是脂质A;二是核心多糖;三是特异多糖(2分)。2.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1)经血传播:包括输血和血制品、医疗过程中消毒不严格;(2分)
(2)垂直传播:HBsAg阳性 尤其是HBeAg阳性的孕妇可以胎盘、产道感染胎儿;(2分)
(3)接触传播:包括日常接触和性接触。(2分)预防措施包括:
(1)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是严格筛选献血员,凡接触血液和体液的医疗操作均需严格灭菌消毒;(1分)(2)接种乙肝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1分)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填空题
1、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荚膜、鞭毛、菌毛、芽胞、鞭毛
3、血浆凝固酶 粘稠
4、脑膜炎球菌 呼吸道传播
5、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
6、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变异
7、戊型肝炎病毒 急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血源性传播 肝硬化及肝癌
8、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复红复染
9、钩端螺旋体属
五、选择题
1.B 2.A 3.C 4.D 5.E 6.C 7.C 8.B 9.E 10.B 11.C 12.C 13.A 14.D 15.B 16.C 17.D 18.B 19.E 20.D
关键词:人才培养,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考试改革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考试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教育部、卫生部于2012年先后公布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6号) [1]和《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高〔2012〕7号) [2], 提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 (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培)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体模式。实验教学对培养理论扎实、操作熟练、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生具有理论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目前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方式不利于实验教学, 不利于卓越医生的培养, 亟待改革。
一、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的现状
目前, 有的高校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合在一起, 实验考试分值只占课程考试的10%~30%, 教师只是根据学生实验课的出勤率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予评分。有的高校实验考试虽然单列, 但仅仅是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的意义、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只需死记硬背、短期突击就可以过关的内容, 达不到通过考试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目的。从考试的具体过程来看, 方式单一, 多为闭卷笔试。这种考试方式虽利于操作, 便于量化, 但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实验操作等实践能力难以考核。这种仅以一次卷面笔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太过单一, 不科学。实验重在操作实践, 仅仅会背理论不会操作的医学生难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 也违背了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改革的意义
实验考试改革要达到通过考试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更要通过实验课考试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本目标, 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促进实用型、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改革的方法
理念的改革是实验考试改革的前提。教师和学生首先要清楚实验课不是理论课的附属, 实验课是促进学生巩固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的重要渠道, 是理论课教学不能替代的, 所以一定要充分认识实验考试改革的重要性, 从考试内容的设计及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1. 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独立作为一门课程, 保证学时, 单独考核, 与理论课成绩并列, 以此打消学生重理论学习轻操作实践的思想。
2.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验内容, 必须人人过关, 提高考试分值。
3.终结性评价与全程评价相结合, 操作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实验教学考核中终结性评价占30%、全程评价占70%。终结性评价分为理论考核 (占15%) 和操作考核 (占15%) , 其中实验理论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及意义、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操作考核的主要内容是病原体形态识别 (细菌的形态、大小、结构等) 、基础实验的操作技能 (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显微镜操作、细菌的接种等) 。全程评价包括实验态度评价 (占10%) 、实验过程评价 (占40%) 、实验报告评价 (占20%) 。实验态度从实验课的出勤率、实验课纪律、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实验课后实验室的卫生状况等方面考核 (见表1) , 实验过程可以从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情况、实验设计、团队合作中意识、实验操作等方面考核 (见表2) , 实验报告主要从内容的完整性、是否按时上交等方面考核。
4.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实验课的出勤率由学习委员记录, 实验后整理实验桌、打扫实验室卫生由劳动委员记录, 实验理论考核和实验报告由老师打分, 实验操作考核可以采取实验员操作或一个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纠错的形式开展, 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考评。考评采用量化表,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种考核方式打破学生的考试成绩仅由老师一个人决定的格局, 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考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改革符合“5+3”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医学生教育培养质量, 又能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 从源头上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 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遵循了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 能为培养具有医学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水平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6号) [EB/OL]. (2012-05-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52/201205/t20120507_166951.html.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35-01
案例教学法(ease method)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创建的,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典型的案例,依据教学大纲设计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对案例提供的素材进行分析,再作出判断和回答,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医学微生物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但是所讲述的医学微生物和临床医学密切相关。尤其在各论的知识中,对于教师来说,各种微生物的致病性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医学生来说,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2]。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医学实践。
1.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过去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各论的实验教学时,采取的方法是教师讲授理论,在短时间内大量灌输理论知识,内容主要是各个种属微生物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分类等生物学性状的知识,对致病性、免疫性、防治原则等由于课时原因所提甚少。这些内容大多是理论课内容的重复,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学生动手操作一些小实验,也是偏重于实验室检查。通过这样的实验学习之后,学生仍然对疾病没有更多的认识,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仅仅培养了一点动手的能力,缺乏对动脑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一味地过多灌输理论知识,反而妨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医学知识。
2.案例教学法应用的优点
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在,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各论的实验教学时,我们在教师讲授理论、学生动手的基础上加入一定案例。如在讲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些相关的实验之后,举如下两个案例:某工厂20名工人进食早餐后不久,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送往医院治疗后所有病人2天内治愈,医院诊断为食物中毒。采集呕吐物20份和剩余食物6份,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见革兰阳性葡萄串状排列的球菌;分离培养检出金黄色、圆形、隆起、表面光滑、不透明、直径1-2mm的菌落,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围形成β溶血,凝固酶试验阳性。问:该疾病由何种病原体引起?对于该疾病应该如何预防?男性,26岁,因尿道口红肿、刺痒伴尿频、尿急、尿痛3天就诊,尿道有脓性分泌物。采集尿道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分离培养检出灰白色、圆形、隆起、直径0.5-1mm的菌落,氧化酶试验阳性。问:该病人患何种疾病,可能由什么病原体感染引起?对于该疾病应该如何治疗?给出案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己分析,解答,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以来,和以往的教学相比发现,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热情也有所提高,课堂互动良好。课后学生反馈也表示,学习兴趣被更好地调动起来了。通过案例教学法,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培养学生思考动脑的能力。由于在医学微生物各论的学习中,所学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知识复杂,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后,有点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但是按照现在的教学方法,在讲完理论知识、做完实验操作之后提出几个案例,就可以将理论知识、实验室检查和所致疾病通通结合起来,还能对球菌中几个菌属的细菌作出鉴别。这样就将医学微生物的各种知识串联了起来,找到了学习规律,并且联系了实际生活中会发生的疾病。通过思考,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容易巩固理论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课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使理论知识和临床相结合,对于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未来教学改革的展望
现在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在课堂上现场进行提问,给几分钟让学生思考。所以选取的都是比较简单、典型的案例。并且针对的都是前面学过的知识马上进行这个种类微生物的举例,相对来说,学生需要思考的内容比较简单。并且只是独立的思考,没有进行讨论。下一步,考虑在医学微生物学各论的实验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的,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作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旁引导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3]。在现在的教学方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而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是进行补充和评价。大量研究显示,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和能力,国内也有一些医学院校采用了PBL模式的教学[4]。具体实施的方法:教师提前准备好不同的案例,在上课前一周分发给以实验班分组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下去查阅资料,进行分组讨论。上课时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对自己的案例进行解答及阐述,别的同学可对他们进行提问。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旁引导。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还可以采取一定方式进行考核。这种教学方法提前给学生时间准备,可以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下去查阅资料,更大地培养了学习能力并调动了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锻炼表达能力。由于有时间进行准备,可以提出难度稍大的案例,内容可以涉及更多更广,还可以适当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使得学生思考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宽广。当然,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这只是初步设想,以后将应用在具体的实践中,并期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江滟,王和,易旭.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策略和实施[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3-5.
[2]张佩,卢颖,吴学敏.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22、23.
[3]范宏英,龙北国.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8):2851-2853.
【考纲要求】
1.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2.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
3.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4.病毒增殖的过程。
5.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6.朊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来源:考试大
【考点纵览】
1.病毒特点。
2.病毒以nm为测量单位。
3.病毒由包膜和核衣壳(核酸+衣壳)或单独的核衣壳组成。病毒衣壳有螺旋对称型20面体对称型(也称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来源:考试大
4.病毒体主要由核酸(病毒核心)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脂类和糖(包膜)。
【历年考题点津】
1.以核酸为模板进行增殖的微生物是来源:考试大
a.细菌
b.衣原体
c.病毒
d.立克次体
e.真菌
答案:c
2.引起疯牛病和人类克-雅病、库鲁病等的病原因子是
a.病毒
b.类病毒
c.拟病毒
d.朊病毒(朊粒)
e.衣原体
答案:d
3.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测量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
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以复制方式增殖
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
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来源:考试大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2.骨髓的功能不包括()。
A.-切血细胞的发源地 B.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C.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D.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E.再次免疫应答中产生抗体的场所 3.下列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脂多糖 B.免疫血清 C.细菌外毒素 D.青霉素降解产物 E.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4.天然血型抗体的类别是()。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5.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
A.IgA B.IgC C.IgM D.IgD E.IgE 6.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7.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形成攻膜复合体 B.所需离子相同 C.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D.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E.激活物质相同 8.移植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A.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B.移植物血供不良 C.移植物被细菌感染 D.受者体内已经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E.受者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 9.主要起调节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为()。
A.Th1 B.Th2 C.Th17 D.Tfh E.Treg 10.下列不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白喉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卡介苗 D.百日咳疫苗 E.脊髓灰质炎疫苗 11.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B.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C.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2.下列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病毒 D.支原体 E.放线菌 13.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 A.血液 B.皮肤 C.口腔 D.肠道 E.尿道 14.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
A.血液 B.脑 C.肌肉 D.骨骼 E.口腔 15.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荚膜 E.芽孢 16.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磷壁酸 B.外膜 C.肽聚糖 D.多聚糖 E.中介体 17.下列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的是()。
A.细胞壁 B.鞭毛 C.菌毛 D.荚膜 E.芽孢 18.细菌缺乏下列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以上均可 19.S-R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茵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20.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抗原性强 C.可脱毒制备类毒素 D.耐热 E.毒性强烈且有选择性 21.可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梭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球菌 22.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黏附细胞的是()。
A.肽聚糖 B.特异性多糖 C.鞭毛 D.磷壁酸 E.葡萄球菌A蛋白(SPA)23.机体缺乏抗体时,对细菌的调理吞噬作用可通过()。
A.T细胞活化 B.补体经典途径 C.补体替代途径 D.巨噬细胞活化 E.NK细胞活化 24.酒精消毒的最适宜浓度是()。
A.loo% B.90% C.95% D.80% E.75% 25.滤菌除菌器不能除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支原体 E.螺旋体 26.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原菌是()。
A.肺炎球菌 B.脑膜炎奈氏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7.下列细菌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最强的是()。
A.肺炎链球菌 B.A群链球菌 C.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D.淋病奈瑟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28.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细菌是()。
A.表皮葡萄球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布氏杆菌 D.绿脓杆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29.大肠埃希菌在食品卫生细菌学方面的重要性在于()。
A.大肠埃希菌能产生肠毒素 B.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各种腹泻 C.大肠埃希菌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D.常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E.以上都不是 30.伤寒沙门菌的内毒素使()。
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C.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下降 D.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 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不变 31.下列无动力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伤寒沙门菌 C.大肠埃希菌 D.痢疾志贺菌 E.奇异变形杆菌 32.破伤风梭菌形态生物学特性为()。
A.抗酸染色阳性 B.是革兰阳性菌,芽胞位于菌体中央 C.是革兰阳性菌,顶端芽胞,周身鞭毛,无荚膜 D.对青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E.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33.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下述判断错误的是()。
A.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B.表明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 C.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 D.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E.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 34.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A-立克次体 B.衣原体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细菌 35.感染宿主细胞能形成包涵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支原体 B.巴通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E.立克次体 36.沙眼的病原体是()。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 D.螺旋体 E.放线茵 37.病毒核心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脂类 C.脂多糖 D.核酸 E.磷酸 38.对包膜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A.致病性强 B.耐高温 C.体积大 D.对脂溶剂敏感 E.全部成分由病毒基因组编码 39.病毒的复制周期为()。
A.吸附、穿人、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B.吸附、脱壳、穿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C.穿入、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D.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E.吸附、穿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40.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 C.免疫原性 D.组成包膜 E.由一条多肽链组成 41.以纳米为计量单位的是()。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立克次体 E.螺旋体 42.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狂犬病病毒 D.风疹病毒 E.麻疹病毒 43.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
A.使用抗毒素 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 C.使用中草药 D.免疫预防(使用疫苗)E.使用抗茵药物 44.有关干扰素,叙述错误的是()。
A.由病毒基因编码 B.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C.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D.能限制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E.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45.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内质网 E.叶绿素 46.下列因素中不易引起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是()。
A.与白假丝酵母菌病人接触 B.菌群失调 C.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D.内分泌功能失调 E.机体屏障功能遭破坏 47.流感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A.衣壳 B.包膜 C.血凝素 D.神经氨酸酶 E.GP120 48.可灭活肠道病毒的物质是()。
A.氧化剂 B.75%乙醇 C.胆盐 D.蛋白酶 E.脂溶剂 49.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标中不包括()。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cA b E.HbeAb 50.灭蚊可预防感染的病毒是()。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其研究对象病原微生物与临床感染性疾病关系密切, 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1]。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具有一定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 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提高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我们进行了改革, 取得了一定效果。
1 转变观念, 加强实验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 二者在医学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以往学生普遍重视理论课, 对实验课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学生进入实验室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将实验课教学时数由原有的12学时增至20学时, 同时精简简单、验证、重复性实验内容, 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兴趣。同时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 改革实验准备模式,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 我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主要采用以下模式:课前预习—课堂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教师评阅。在这种模式下, 常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实验时不动手、课后不认真总结, 甚至抄袭实验报告、缺课等不良现象。为了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改变不良风气, 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实验准备过程中, 实施一种新的实验准备模式, 即建立开放性实验预备室,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实验预作。建立开放性实验预备室, 实行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制度, 配备实验技术人员。学生业余时间可随时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准备。每次实验前一周, 安排数名学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预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能力, 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研综合素质。
3 增加综合性实验和部分设计性实验,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长期以来, 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 实验课教学内容大多以验证本学科理论为主, 内容与进度完全由理论课决定。这就造成实验课内容不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我们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2]。教研室近年开展了多个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教改课题研究, 如“脓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细菌的分布调查”。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参与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4 改革考试内容, 加大实验考核力度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 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水平, 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手段之一。传统考核办法存在考试方式单一、内容简单, 仅凭一次考试定分数, 学生不注重基本操作训练的问题。为此, 加大实践技能考核力度, 注重考核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几年的实践和改革, 教研室已探索出一种能较好反映学生实验真实水平的考核方法, 即把实验考核分成2部分:一是考查平时实验课中观察过的镜下形态;二是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随机抽取考签,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从学生结果观察是否正确、实验基本技能操作是否规范方面进行评分。通过实验考试改革, 调动了学生实验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助于学生改变重理论、轻实验思想, 加强了学生动手、分析问题等能力培养, 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 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 需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媛, 黎志东, 黄艳平, 等.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1 (6) :702~704.
【关键词】微视频 致病病原 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2-02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革新,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目前高校针对生物类课程教学,还是主要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而一些涉及微观内容的课程使用讲授式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必须努力钻研的方向。本文着重就微视频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期提高微视频在生物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一、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是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旨在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学习医学检验有关课程及从事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丰富,包括微生物学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要求学生掌握的重难点繁多,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感染、抗感染免疫、遗传变异、医院内感染、消毒灭菌、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细菌的耐药性和控制策略。细菌、病毒、真菌各论叙述常见致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机体免疫反应等[1]。
为了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需要更加直观地呈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致病病原感染机体过程,病原感染后导致的临床症状。而传统教学方式中,文字的内容,教师的讲解,图片的展示,均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采用具有动态特点的微视频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二、微视频在课程中应用的优势
微视频的概念一直处于发展中,现阶段还没有对微视频进行统一定义。目前微视频主要是从时间限制上做文章,主要体现一个“微”字[2],能够使用不同终端在短时间内播放具有大众参与性、随意性的视频内容,便于传播和获得[3,4]。“微”不仅体现在时间短,还体现在视频内容少、趣味性高和易于接受等特征。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涉及到的微视频主要包括微生物形态结构介绍、病原入侵过程、机体发病过程、病原发展历史、病原传播现状、病原防治方法等。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的微视频,应新颖、符合时代特点;难度适中,便于大多数学生接受;尊重当代学生的兴趣。微视频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课程内容直观呈现。利用微视频,可以将肉眼无法见到的微生物形态结构全方位展示。如学生对流感病毒分节段核酸以及囊膜蛋白不理解,通过微视频观看及讲解,学生很快掌握分节段核酸的要点及对病毒变异的重要作用,并很直观地看到了囊膜蛋白凝集素蛋白和神经氨酸酶蛋白。针对病原的入侵过程可进行动态模拟,便于学生了解。如观看乙肝病毒的入侵过程,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乙肝病毒难以根治,学生通过微视频的观看,很容易抓住要点。视频展现病原引起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原传播现状,能在视觉和听觉上带来双重冲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微视频短而精,能够使用多种移动终端播放,学生可以选择符合自身学习的方式,在课外以外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可通过视频反复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讲解样品的采集及细菌分离和鉴定的时候,这部分内容在课程中具有很大的共性,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可以通过观看某一种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视频,便可将这部分内容讲透。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及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食物中毒,是很常见的案例,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观看视频过程中,详细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该种方法可以通用于几乎所有的细菌样品采集,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反复观看学习,掌握该部分重点。
3.微视频易获得易传播。当今网络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资源易获取,各大网站门户均有教学相关视频资源,既有课件类型,又有在线课堂视频,还有技术操作类示范视频,根据课程内容可选择相应的视频资源,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教师根据自身特点,也可录制相关视频,分享至网络,促进视频库的建立,实现资源共享。
三、结语
我们正处在一个教学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微课、慕课、微视频等都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促进教师的成长,微视频在生物类教学中的应用,遵循时代特点,尊重学生发展需求,将教学的理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信息技术发达,视频资源丰富,教学已不局限于课堂,给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然而,针对不同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仍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5]。关键在于有机结合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使高等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峥嵘, 张宏方, 环诚, 张怡敏: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各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基础教学, 2009(1).
[2]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 远程教育, 2011(11).
[3]杨纯,古永锵:微视频市场机会激动人心[J]. 中国电子商务, 2006(11).
[4]佚名.第一视频张力军:微视频更适合三网融合[DB/OL]. http://www.c114.net, 2010-07-29.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题】推荐阅读: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09-22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07-24
临床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09-26
医学微生物学(B1型题3)07-12
医学生物学提纲07-21
微生物期末考试总结05-28
微生物工程考试重点06-1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题库11-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答案06-12
医学三基考试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