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加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关注的重点和落脚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提升音乐素养和创新应用能力。加强音乐模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进而有效调动他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主动性和音乐素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 篇1: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方法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也进行了相应的课改,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也有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教师的反思与重视。文章将针对课改后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标;教学问题;研究方法

一、 引言

高中政治課的教学改革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改革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应当重视改革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 新课标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素质拓展

课堂教学就是能够完成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然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根据新课标的内容而制订的,所以应当对新课标的内容有所了解。从宏观上来讲,落实国家颁发的一些文件中所表达的精神,可达到教育部进行课改实验的主要目的。希望可以借助课改来推动教育环节中教学创新这一环节,从而能够加强并改善普通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从微观来讲,新课改后的课程目标是由知识、能力和情感以及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部分组成的。由此可知,开展高中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重点场所是高中的政治课堂,因其改革的本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讲述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理论

政治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便是教给学生科学理论知识。政治、文化、经济、哲学等多方面都属于科学理论知识

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科学理论知识时,应当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建设情况,根据课堂中的学习内容适当地将当今时代世界以及国家的时代特征融入其中,从而让高中生切实了解并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伟大力量。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理论,政治教师应当将政治理论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相结合,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如果将生活问题和科学理论分开,科学理论就会失去它原有的生命与活力。

(三)学科知识教学要洋溢着生活气息

从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进行探究认识是教育的重要发展态势,新课标要求政治课的内容立足于现实生活中高中生所具有的生活经验,重点关注高中生的发展需求,利用社会生活类主题赋予抽象的理论以活力。教师对生活与理论逻辑、生活逻辑的关联性要时刻进行关注,应当让高中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感受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三、 当下高中政治授课遇到的困境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是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整合到一起。这个教学目标是需要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高中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的。

导致“德育智育化”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因为高中政治课堂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因为社会外界对高考成绩的过度关注,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展开教学内容时,大多以应对高考为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错误地认为只有学生的成绩才可以证明自身具有教学能力,学生也会误认为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才是自己人生的唯一出路。这种情况便阻碍了新课改后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因为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分的相信自身所具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法适应或难以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在大多数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为课堂中心,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在政治课堂中思想和能力得不到拓展和提高。

(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背离

逻辑的含义是双重的,一层是指思想规则,另一层是指客观的规律。所谓的思维规律是指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所需要遵循的逻辑;客观规律是指在进行生活、物质运动等活动时需要遵循的逻辑。这即说明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开展高中政治授课,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吻合,将其应用于生活当中的具体情况。这样来看,可以将生活逻辑认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然而,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堂中,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常常是背道而驰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没有具体的事件可以支撑,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理论知识。学生在面对无法理解的课堂时,进行机械记忆,这使学生极易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相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如同“容器”,他们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给予的知识并进行储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实际上,可以将学生视为还未点燃的“火把”,教师应当用恰当的方式去“点燃”他们,以此来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潜力。新课改中突出的亮点在于“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这种新的教育精神,部分教师敢于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或讨论法等。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但预期所想的教学效果却没有展现出来。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探究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课堂讨论,然而大多数课堂上的探究合作活动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发挥出探究合作的实际效果。

四、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政治新授课分析

(一)遵循新理念,优化课堂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改革,及时的转变已有的教学观念,加强实行终身学习的工作理念,从完善自身做起。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对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要给予关注,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奥秘,不要单一地讲授。例如,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提出一个与之相符合的政治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之间进行自主的探究讨论,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合作讨论当中,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选择恰当的实际时机帮助其对问题进行分析,直至解决问题。在对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联系社会实践展开课堂教学

在讲解学科知识时,受道德理想主义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教师一直都相信“如果一个人制订了高水平的目标要求,这个人最后可能只是达到了中等水平。如果只是制订了一个中水平的目标要求,那么这个人最后可能连中等水平都没有完成,只是达到了低等水平。”基于这个前提,教师习惯对学生进行具有理想层次的道德教育,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认知道德时违背了一定的规律,最终将会提高履行道德的难度。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应当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通过搜集生活中的素材,达到“立足生活而教”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主题的结合,充实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例如,在讲授《文化生活》这一课程中,在讲解“体味文化”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应当向学生讲解有关文化的概念、内涵,并且还要将经济政治生活这三点的关系讲述出来,让学生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故事发生背景、生活真实案例等引入其中,给予政治知识一定的生动性,加深学生对文化价值的理解,让学生领会到文化的魅力。如,教师可以将每年都举办的央视《春节晚会》融入课堂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讨论央视举办春晚的意义和价值,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央视春晚所要表达的社会主流价值,从而悄无声息地将问题过渡到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上。

(三)积极主动开发并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

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可以将课程资源视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载体。虽然被称之为课程资源,但是它们并不能主动地加入课堂之中,而是需要教师主动的寻找并发现,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有选择的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课程资源的种类繁多,比如,上网查阅资料、课外参观、课内辩论、多媒体资料等都属于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值空间,如果将这些资源利用得当,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之间协作共赢的能力。将探究式学习应用于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意识地提高高中生的创新意识。课程资源也可以认为是充分利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掌握并运用课堂周围的可供教学需要的资源,可以改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堂课件的方式,将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运用起来,通过条形状等方式,将具体的抽象内容转化成学生易懂的图形,将计划经济时期后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改革开放后的经历状况,利用简单的图形呈现出来,降低具有抽象意义的政治知识难度,增强学生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寻找与政治知识对应的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视频资料,向学生讲解有关国家国有制、个人所有制以及混合所有制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对各个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所了解,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点薄弱的地方,从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高中政治课堂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身为班级的建设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一起构建和谐温馨的学习课堂。并且,处于这一阶段的高中生,他们的思想正在发生巨大改变。部分高中生思想逐渐成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自我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师生之间形成友好合作、民主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应给予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并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呵护和关注。教师在学生前应当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展现不偏不倚的教学态度。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也值得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应该鼓励學生之间友好互助,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让学生在和谐课堂中,身心愉悦地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平常上课的时间,以及课间休息时间,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状况,当发现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通过与学生形成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营造师生和谐相处的学习氛围。

五、 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中,依旧存在着需要改善和注意的问题。教师工作在教育前线,教师应当拥有一颗爱党敬业的热心,要善于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并以此为向导,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蔡正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理导航,2015,21(6):75.

[2]尚瑞彦.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对策[J].读书文摘,2017(2):19.

[3]刘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0):141.

[4]刘承宏.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漫谈[J].新课标,2013(2).

[5]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3).

作者简介:樊兰福,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

作者:樊兰福

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 篇2:

对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模块教学及学习单元的探讨

【摘要】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加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关注的重点和落脚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提升音乐素养和创新应用能力。加强音乐模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进而有效调动他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主动性和音乐素养。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模块教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提升高中音乐模块教学及学习单元教学成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模块教学;学习单元;措施;新课标

当前正处于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高中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教学学科,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音乐教学的要求,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从系统的角度重构音乐课程体系,加强音乐模块教学和单元整合,成为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探索的新方向。加强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模块教学及学习单元的探索,对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成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中音乐模块教学内涵与特征分析

在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中,目前主要包含学习领域、科目以及模块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模块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单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模块是指在学科内部,遵循相关的逻辑性,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单元的一种模式。

模块教学并不是将教学内容简单地进行随意划分,在模块的设置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设计,又要从逻辑性方面进行统筹分析,这样才能确保模块构建的科学性。当然不同的教学单元,通过模块化的形式划分,既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特色性,同时还要体现互相的联系性,注重层次性的设计,这样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评价活动的实施,从而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模块是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中重要的构成单元,模块教学有其独特的特征,一方面模块需要体现单独的特色性,每一个模块的划分,都应当有明确的主题,具有整体的结构,且有核心的内容,在新课标目标的指导下形成完善的独立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确保模块教学有始有终。同时模块教学需要体现连续性的特征,每一个模块虽然互相独立,但是模块的设置要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要善于区分不同的教学重点,明确不同的模块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这样可以有效进行对标,检验模块教学的应用成效。另一方面模块教学需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单纯地进行模块划分,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情况,这样不利于学生接受,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所以在模块教学过程中,在模块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的构建以及教学方式的应用方面都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设计和构建,才能更好地提高模块教学应用成效。此外模块教学还需要体现有效的关联性特征,既可以从这个模块进行教学,又可以通过一个模块连接到另一个模块,分别选取不同模块的不同系列内容来进行串联教学,这样也提高了模块教学的灵活性,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给他们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模块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开展情况等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确保模块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于新课标加强高中音乐模块及学习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课程体系设定是比较固定的,这种稳定性便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音乐课程内部科目类型的设置以及课时的安排等方面都比较紧凑,进行了精心安排,音乐教学课程不同的科目的具体内容也相对比较固定,变化不大。新课标的实施,对音乐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了整合,从跨学科,全面体现综合性的教学强调课程结构的重构和充足的重要性,鼓励音乐教学结合实际进行探索,这为模块教学及学习单元的设计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基于新课标加强高中音乐模块及学习单元整合教学,一方面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帮助他们系统地建立学习音乐知识,切实提升音乐学习成效,更好的加以应用。

三、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模块教学及学习单元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探索构建模块教学和学习单元,需要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摸索经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筹设计和实施。

(一)基于学科整合的角度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

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应当深刻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也要意识到其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基本要求,不能过于扩大化,但也不能不够重视,要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从模块构建的角度为学生设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样可以更好地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应当开设哪些必修课程,哪些应当列为音乐选修课程,需要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还要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的案例等,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设计,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必修课程,夯实基本的音乐知识体系和技能,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等选择选修课程,在选修课程的设计方面更加倾向于技巧和素养方面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长的复合型人才。

(二)学校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针对音乐模块教学和学习单元给予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加强动态评价。通常在模块设计方面学校要创设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源,针对如何划分不同年级不同音乐模块和单元,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指导,注重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可以将一个学期的课程分成不同的小单元,每一个模块都确定不同的主题,针对如何确定模块主题的思想、实施流程和内容等进行深度研究,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在对学生基础和兴趣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设定科学的模块,确保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学成效。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无论设定什么样的音乐教学模块和单元,都需要教师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模塊和单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目前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法、慕课教学等教学模式非常多,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教师可以立足模块教学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音乐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跳出思维局限,不断开发他们的潜能,丰富第二课堂,从而为学生音乐实践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为模块和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参考。

(四)注重科学评价和动态调整

音乐模块教学及学习单元的构建,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来进行测评,这样可以更好的检验教学成效。所以应当围绕如何进行高中音乐模块教学和学习单元构建设定多维度的科学的测评体系,定期进行教学情况评估,从而找出存在的不足,动态调整教学模块结构或者具体的内容等,从而为有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总之,加强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模块教学及学习单元的探索,需要学校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资源,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设计和动态调整,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完善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兆兵.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自主性学习探微[J].广西教育,2015(7).

[2]郭芳.新课标下高中音乐的创新模式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12).

[3]翟月念.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4).

作者:刘晓曼

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远远不如外国对教育的重视,大大降低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才竞争力,因而党和国家决定对基础教育实施具体措施,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积蓄人才储备的战略实施。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复杂的高中教学,为了对其更好的进行推行,改善教学的不良现状,本文针对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研究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在文科范围内其教学内容的概念性较强,但是概念不仅是文科学生基础的组成部分,更是教学中理解知识点的具体阐述。因而,在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地理的概念性教学要求有所增加,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我们积极地寻找应对的办法。

1.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高中地理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的高中生在面对高中地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科学的概念理解[1]。高中地理概念学习的本身是学生在其拥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主动构建概念学习的过程,因而需要学生对地理概念进行科学的把握和清晰的理解,使其思维向具体化的方向形成。但是通过调查得出,近七成的学生机械的学习导致对高中地理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1.2学生的概念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存在不足

当代的高中生从小就缺乏逻辑思维的教育,使之做事情毫无条理,而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概念教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更能够锤炼其概括的能力。然而,在高中教学中有大约八成以上的高中生没有意识到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把它定义为地理学习中最难攻克的一关。

1.3学生对概念学习主观能动性差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文科中最具有考验性的一门学科,其中地理的概念教学更为困难,因而高中生的地理概念学习则必然与其主观能动性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观能动性的选择对高中生地理概念学习有着直接影响,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其仅存在着基本感知,而非期望通过地理概念学习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此一来,不良的学习动机导致大部分高中生对高中地理概念学习程度的一般。

2.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运用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方法是值得借鉴和运用下去的,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增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认知,更能深化其对概念的掌握,因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需要教师选择更为适宜的教学方法。

2.1实际观察教学

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多为自然状况、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状况等,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多为具体的语言阐述,因而若教师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具体的实际考察则会使之最直观的将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如此一来这要是最容易理解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

2.2关键词教学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多用复杂的语言阐述,各种主谓宾定状补语态的相互结合使用,更会使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感觉到云里雾里。因而,对于这一类的地理概念,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并学会在一长段话中提炼出重要的信息,化繁为简,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3]。

2.3类比教学

随着学习阶段的不同,需要掌握的概念也会逐渐增多,同时概念与概念之间也会造成混淆。例如对于水蒸气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存在着“降雨”与“降水”这一不同且易混淆的概念,这时教师要一边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进行针对性的实例列举,另一边引导学生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如此一来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类比教学方法就能很好的化解这一问题,能够让学生对于相似的概念做出准确的区分。

3.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发展规划

为了能更好的改善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对其教材进行演习,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适当的教学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1教科書的运用

教师要学会运用教科书这一固定准确的引导材料,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时,先对知识点进行下定义,其次再以概括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具体的表述,最后通过实际的举例或类比的运用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把握。一方面引导了学生对概念教学的呈现,另一方面又有抽象性的概括材料加以理解。

3.2板书的运用

书写板书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式沿用至今,虽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对其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仍不能否定板书结构化的应用使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更加的清晰和富有逻辑性,更能保证概念教学环环相套、稳定有序。

3.3自主教学的运用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如学生自己对概念的研究与探讨,教师要学会运用抛出问题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自主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会对教师抛出的概念问题进行假设和分析,最终下定论,这一过程很好的为学生学习概念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结语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虽备受争议,但仍在发展和改进,为了强化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各个地理老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云.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方法的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3,(3):74.

[2]杨新轩.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教掌同“重”[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3).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高级中学)

作者:彭世成

上一篇:药监分局稽查科工作总结下一篇:工商局效能监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