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与有效教学 实施方案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改革与有效教学 实施方案(精选8篇)

课堂改革与有效教学 实施方案 篇1

“课堂改革与有效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策略,构建我我校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效益;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促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策略

践行“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新理念,重点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探索有效教学校本模式。

(一)优化课前教学设计

1.改革备课方式。优化集体备课模式,积极采取“以研促教”的策略,强化集体备课研究,实行“每周一研讨,每课一反思”的教研制度,每周各科集中一天集体备课,总结上周教学,编写下周学案,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提高备课水平和备课质量。

2.改革备课内容。改革讲稿式的知识性备课,尤其是六

年级备课,先由各科任撰稿,再集中研讨,然后统一内容进行教学。

3.加强备课管理。学校要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建立行政包组制度,跟踪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要加强活动过程管理,集体备课要做到“五落实”,即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主备人、落实教案的使用、落实活动记录;把集体备课纳入教研管理的评价之中。要实行备课定期检查与指导,努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以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为主导。实施先学后教策略,通过设置自学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感知教材,梳理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尝试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进行引导或拓展讲解,促进学生综合理解知识,逐步形成以自学为主、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三)优化课堂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要强化时间和效率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该讲要讲,该放要放,该收要收,及时调控学习方向、学习进程和学习深广度,协调好主体与主导、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探究或交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改革课堂组织形式。改革“秧田式”教学,实行分组合作的有效组织形式。倡导“圆桌式”分组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异质分组,每班分成6-8个学习小组,每组4-8个学生,形成以优秀生为首席的学习共同体。

2.改革课堂授课形式。改革集体授课制,实行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授课形式。倡导分层、异步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划分不同的学习层次,实行分层要求,异步指导,分类推进的策略,逐步实现学习的个体化。

3.学习小组是实施课改的有效形式,是形成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要科学有序地组织小组的活动,要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分工,使之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最终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积极推进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探索小组活动的新途径。

(四)优化课后教学辅导

1.精心布置课后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每节课都要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的内容采用老师和学生(学习小组)共选共定的方式,精选本节的重点、难点、考点。做到:量要适当,以学生能在自习课完成为限;内容要灵活,以课堂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主;难度要合理有层次,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有一定变式或提高;类型要多样,适当布置一定的实践性作业。

2.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体参与解决,学生学习小组可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对一些共性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习讨论解决,每个学生可将自己的问题记录在自己的疑难问题汇集本上,并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及自己做错的原因。作业批改可在自习课上进行,严禁教师一包到底。

3.积极开展课下辅导活动。课下辅导是培优转弱的重要方式,要定期开展课下辅导活动。课下辅导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对于学困生要以个别指导为主,以落实基础知识为主,以实现课堂达标为主,及时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方法方面的缺陷,对于优秀生要以课堂拓展为主,以课外延伸为主,促进他们在学科特长方面扬长发展。

课堂改革与有效教学 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实施中,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无疑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笔者现就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 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努力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 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 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将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 使学生求知欲强, 思想活跃, 他们敢想, 敢说, 敢问, 乐于发表意见,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这一点来说, 我们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 建立民主、平等、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 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 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 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二、积极尝试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 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 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 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 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 失去了落脚点。因此,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 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 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 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 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 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 我认为, 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第一, 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 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第二,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 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第三,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 除常规方法外, 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 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 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三、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 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 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 也是教师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 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 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 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 遵循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规律, 要引导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充分准备。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 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 能根据他人的观点, 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 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 尊重他人, 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 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 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 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忽视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作为教师要端正价值观, 言行一致, 以师德感染学生。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担负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双重职责。在教育活动中, 通过教师自身平时的一言一行, 通过教师的思想、学识和品德行为, 通过良好的班集体建设, 使学生“尊其师、信其言、行其道”, 引导学生对价值观念和价值行为产生体验, 激发情感, 使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爱好和兴趣, 对不正确的价值观产生鄙视和憎恶?。发挥教师的主体、示范、榜样作用,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还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 利用课堂独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注意寻找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点,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要发挥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展开教学, 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利用有效问题, 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 一个充满诱惑的氛围, 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 达到在价值探究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此外, 对教师的授课要富有激情, 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表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活动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每一节好课, 首先就要求教师能以十分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 并且让自己的学生受到这种激情的感染, 使学生从教师那丰富的神态、有力的语句中得到一种力量。青少年学生的情绪、情感正处于急剧发展时期, 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 情绪体验快而强烈, 一旦触发, 容易引起共鸣。而积极的情感, 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 从而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而, 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满足其情感需要, 则必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管梅芳.新课程条件下政治课教师角色的转变.常熟高专学报, 2004, (03) .

[2]古洁.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与策略.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6, (09) .

[3]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篇3

关键词:生为主;师为辅的课堂;学习兴趣;身边的化学

初中阶段化学教学要求教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也更为明确,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必须组织与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但是对于我们化学教师来说,要想进行有效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学生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有的基础较扎实,成绩较好,但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无目标理想。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对于后进生来说,因知识储存量少,目标、理想迷茫,在学习上必会感到无从下手,无力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因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致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针对学生这些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组织与实施“主人翁、我参与我快乐进步”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建立以“生为主,师为辅”的引导式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各种方法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创设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被激发的过程,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的过程。

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有趣的实验,讲授有关化学史的故事,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时,先让一个同学在一张白纸上用吸有无色酚酞溶液的钢笔写上“党内出现叛徒”六个字,待白纸干,让另一个同学拿着沾有NaOH溶液的毛笔涂刷那张白纸,同时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白纸显红字”的变化现象。联系抗日战争年代,我地下党工作者隐秘传递信息的事例,让学生有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的想法,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在讲解“几种重要金属”内容时,可引入有关化学知识的故事,如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带了大量给养,包括液体燃料到南极去探险,一去就杳无音信。后来发现他们都冻死在南极,带了那么多的燃料为什么还无济于事呢?后来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装有煤油的铁桶底部和桶壁的连接处是用金属锡焊接的,而锡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时却莫名其妙地化为粉末。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造成这个惨剧就是因为对使用的金属性能不了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所学内容引入实际生活中真实情景或素材,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身边。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或素材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组织交流“环境污染主要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环境会造成那些污染?”。针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检验”两个学生实验活动项目的目标,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在学习燃料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一学习主题“调查来宾市合山市火力发电厂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并提出使用该燃料会造成那些环境污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注重“双基”教学,狠抓学生的学习基础。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实施试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5分)

1、在教学研究中,能够让教师受益最大的环节应该是(D)A提出问题 B方案设计 C落实方案 D自我反思

2、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C)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静态知识

3、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是(B)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静态知识

4、教育的最终目标是(C)

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解题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5、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6、校本研究的直接目的是(A)A、改进学校工作能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B、提高学校声誉C、改进教学形式和效果D、响应上级号召

7、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的教学范型就是D A自我反思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D教学模式

8、组织年级组或学科组教师,共同研制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这是一种(B)A教育评价 B课程开发 C教法研究 D校本管理

9、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校本研究方式(C)

A授受法 B档案法 C教育叙事 D实验教学

10、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这就是(B)A刺激 B反思 C激励 D常态

11、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是(C)A华生 B罗索 C加德纳 D斯宾塞

12、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A)A平等的 B师严道尊 C学生是上帝 D学尊师卑

13、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

A以学生为本 B以教师为本C以学校为本D以教材为本

14、校本研究的基点也就是起点应该是(D)A教材 B教师 C学生 D问题

15、利用教师同侪之间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B)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学校为本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6、关于“集体备课”论述正确的是(BCD)

A教师必须有着不同的想法 B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教学设计中的某些问题 C统一教学进度 D统一考试方式

17、所谓“集体听课”论述正确的是(BCD)A将教师在黑板上的教案抄到听课笔记本上去 B听课程上学生的反应

C听教学中出现的“教学事件” D课后评“教学事件”,使教师共同取得进步

18、对大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借鉴“他人经验”比较现实的方法包括(ABC)A集体备课 B集体听课 C精读或者浏览他人文章、书籍 D脱产进高校深造

19、下列哪些属于调查研究可以采用的方法(BCD)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观察法 D访谈法 20、新课标为何众多老师难以读懂(AB)A课标自身精炼、简洁,“微言大义” B不清楚新课标制定背景,很难理解

C课标制定不系统、不规范 D课标讲述过于笼统,教师基本功太差,难以读懂

21、说课有三种路径,即(ABD)

A备课后 B上课后 C学校领导批评后 D评课后

22、有效教学的三个重要标志是(ABD)

A主动探究 B投入情感,坚定意志 C要有生活实践 D教师引导

23、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即(BCD)

A提高身体素质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4、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哪些角色(ABCD)A组织者 B指导者 C帮助者 D促进者

25、下列哪些属于定量研究方法(BCD)

A叙事研究 B教育统计 C教育测量 D抽样调查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错)

26、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些行业。

(错)

27、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错)

28、传统的授受学习模式在现代教学中毫无用处。

(对)

29、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说,教师就有了“研究”状态。

(对)30、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15分)

31、【案例】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问题:

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②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④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篇5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现如今都在提倡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却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人类开始从事教学活动起,教育事业的研究者就一直在探索着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要想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第一,正确把握课堂的主体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夸美纽斯提倡的“班级授课制”,就是为了“寻求并找出一种有效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明智的提倡,在课堂中,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自觉掌握课堂知识,以学生的“学”带动教师的“教”,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忌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做作单纯的客体,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去独立思考、接受知识。这种“满堂灌”、“一言堂”是万万不可取的。要形成民主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第二,要营造出有趣轻松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学情境必须与主要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迁移。然后,教师要想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认真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注重外在教学环境对教学情境的影响。例如,教室内的硬件设施的使用、教室的周围环境、采光、色调等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更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第三,注意授课方式和提问方式的创新性。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些新颖的授课方式和提问方式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有意设置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智感,从而推动他们进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把这些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形成一个流畅、紧凑、节奏感强的课堂,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中就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后大胆尝试些新颖的授课方式,确保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改革与有效教学 实施方案 篇6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它的基本特征——趣味性、主体性、互动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沿河四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刚刚走过12年的历史。现有教职工172人,在校学生近3200人。是沿河县初级中学的一所龙头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在30—45岁之间,他们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又对工作充满激情;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学生来源也比较复杂,三分之一来自县城,三分之二来自乡镇农村,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显然,学生的基础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十几年来,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先后进行了国家级立项

课题“古诗词导读研究与实验”和省级课题“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效,多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榜首。2010年,我们又承担了县级课题“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验”的实验研究,该课题已于2013年8月结题。我校教师在进行这些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课堂教学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形式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经常化、探究活动丰富化、教学评价激励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危机和困惑: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向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表面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教师队伍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今天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我们还没有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还没有形成值得推广的经验和理论。面对这样的困境,寻求改革和突破,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脱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与实验”的校本课题,各课题组根据自身学科特点,都选择一个相应的子课题展开了各学科课堂有效性的试验研究,力争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习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有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有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

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B、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C、从传统课堂传统课堂教师抱着学生走,到有效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四、课题的目的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3、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4、解决好“两率”。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有效学习率。

5、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其次,要研究有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

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学法。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从课程研究到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试验,课题研究要在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和实践,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来不断地进行总结。因此,根据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鉴于前人已有此类模式成功的经验,我们主要采取先继承再生成的方法,还包括实验法、测试法、文献法、访谈法等来开展课题的研究。

1、先继承。按照传统课堂模式,我校将用四个月时间进行传统课堂的有效内容的总结,将传统课堂中一些有用的经验总结出来,这个阶段叫继承。

2、再生成。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前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堂。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这一阶段主要工作: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2、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查阅相关资料,考察当前领域问题研究状况以及我校近年来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

3、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 4 的目标要求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根据学科共分为21个课题组。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继承阶段(2014年3月----2014年8月)

1、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

3、定期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生成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在继承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加强有效课堂理论的学习,深入学生实际,不断摸索,最终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 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第四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1、汇集各课题组测试、收集的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的状况等相关情况,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2、准备相关资料,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存档。

4、系统整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做法,传播、推广有效课堂教学经验。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

长: 兰显亮

副组长: 朱文艺

黄庭龙 杨承波 陈 智

成员: 郝晋黔 陈小兵 崔 云 肖明文 崔 毅 何海华 张荣 安华

赵茂伦 崔德洪 肖兴红 崔小红 罗 勇 张 玲 赵芬 康晏军

九、实施机构及成员。

教导处、教科室→学校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名单附后)

十、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系列论文、教学案例、科研总结等。

十一、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智力保障。邀请课改专家作讲座,邀请优秀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配置课 5

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课题组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等。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

3、物质保障。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学校计划每一个子课题经费在3000元左右,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和减少。全校共21个子课题,预计经费63000元。

生物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实施与探讨 篇7

一、让学生明确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习开始, 学生就应该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即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明确要学什么及学到哪种程度。当学生明确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所要达到的目标时, 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朝着这个目标发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生物现象, 或是由于司空见惯, 学生并没有觉察其中的奥秘, 但当对知识目标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生物现象也会随之融合进来, 从而促进其学习内动力的产生。如当学生了解了《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目标后, 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人类之间的遗传, 如色盲、白化病, 等等, 这就为学生知识的掌握提供了相关素材背景, 能力发展之基也随之生成。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的过程和途径后, 才不会漫无目的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转。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 他们或突发奇想, 或对下一步骤的问题进行思考, 并将自己的情感和学习态度融合到学习中来。如在讲生物变异的种类时, 联系到生物器官的再生现象, 有的同学突发奇想, 人的器官为什么不能再生?怎样才能够实现人的器官再生呢?由此, 通过自我思考与案例对比,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提高了生物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越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越愿意学, 而且学得就越好, 对深入了解的某种事物, 感染力越强, 学生就越容易记住。

二、把握自主学习的尺度

自主学习方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思想, 也能够将教学活动真正地落实到学生身上, 促进其对生物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提高。但是受时空限制的课堂教学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自主不能“变成”自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应找准切入点, 或是情境创设、或是问题引入、或协同探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其主动参与, 同时注意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掌握自主的尺度和内容, 这对学生的目标达成尤为关键, 因此, 教师要把握好尺度, 找出哪些内容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此外, 在自主学习中, 要把握好应如何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及时、恰当的指导。

例如, 在“细胞的癌变”这一节课的学习中, 可以按照“致癌因子——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点——癌症的防治——癌症与心理健康”的顺序设计相关的情境, 展示图片或与教材紧密结合的视频, 并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其中, 所引用的素材和案例要贴合生活实际, 以生活实践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可以在上课伊始, 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垃圾食品, 或者是根据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物理、化学的致癌物质,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探讨, 并找出致癌的原因。这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细胞癌变的原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进而使之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与防癌的关系, 并产生进一步探讨的想法。

三、巧搭“脚手架”

学习是学习者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主动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当教师把知识整体分割成阶梯状,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时, 这就像为学生学习目标的习得提供了一个脚手架, 引领他们自主地迈上一个个台阶。这样, 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脚手架来促进对新知的消化和应用, 因此如何搭建一个有效的脚手架就成了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它不仅影响到难点与重点的突破, 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要提供合适的支架, 还需要通过对章节知识内容的挖掘, 利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逐步缩小原有认知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如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教学中, 通过展示胡萝卜细胞组织培养的示意图和文字流程, 通过以最接近学生知识和能力层面的问题入手, 层层设疑、步步诱导, 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搭建学习支架: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 能否培养成完整的植株?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 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 并且要求无菌操作?如何进行消毒、灭菌?脱分化和再分化需要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光照条件有何异同?移栽时还需要加有机营养物质吗?表现出细胞全能性的阶段是什么?等等。由此, 通过交流与讨论一步步加深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地说来,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这个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 教学中的评价要能够及时地反馈, 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反馈形式, 以提高师生对知识目标结果的认同度。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逐步深入, 有效教学逐渐渗透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中。这种改变也促使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从过去以教师行为艺术表现和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从教师有没有讲授完教学内容转向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效果如何, 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以及教学过程是否和谐等, 即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自主学习,脚手架

参考文献

[1]陈淑玲.中学生物教学实施自主学习初探[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 (9) .

课堂改革与有效教学 实施方案 篇8

例如,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内容时,我就尝试不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示意图,而是先给他们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水循环示意图;然后让他们四人一组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画的不完善的地方并加以修正;最后各组把最满意的图展示给同学们。为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锻炼学生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我又让学生拿着自己画的图,讲出水循环的过程。

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课堂资源,让学生走上讲台,这会使我们的课堂会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如一次我在讲“温州乡镇企业”的时候,我问学生有没有人对温州熟悉的,结果班上正好有一个学生的老家就在温州,于是我让他通过自己的视角谈谈温州的现状。这位学生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我和其他学生对他讲的内容都感到很新鲜。这节课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学效果相当好。

在学习必修1的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时,我把研究课题改为了“如何解决郑州交通拥堵现状”。为了顺利完成这一问题探究,我让学生分小组对郑州的一些路段进行观察,并结合自己上下学的亲身感受,分析郑州交通的现状,探究拥堵的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这种探究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品德行为的教育,同时通过问题的研究也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但是,在新课改下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有下面一些困惑:

困惑一: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讲“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内容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我对各组发言情况进行打分,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样做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基础有差异,再加上是按照座位分的小组,有些同学并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探讨,而是趁机说话。②学生自学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多指导。③这类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造成学生自学效率较低。④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⑤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学生则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这样的课堂无形中就变成了少数几个人的课堂,达不到学生共同发展的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针对学生的现状提出让学生感兴趣、难度适宜的探究问题是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关键。

困惑二:教辅资料、课后作业题以及阶段性考试题与教材不配套。

我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中,但是课后作业题和考试题还是涉及老教材的内容,于是教师在讲作业题时不得不去补充很多知识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我建议,课改区学校的教师最好自己编写校本作业,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在阶段性考试中,建议由担任新教材教学的教师来出题。如果沿用老教师出题的习惯,就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利于课改的实施。

困惑三:教学评价机制的改变。

上一篇:高中化学奥赛学案下一篇:春天二年级学生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