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对外汉语课程设置和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HSK课程为例,探讨了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尝试从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阶段进行模式构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远程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外汉语教学中远程教育论文 篇1:

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中的展望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主要就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中的展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远程教育

一、远程教育的优势

1、实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从教学理念的角度来看,远程教育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从教学手段方面来说,远程教育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呈现给受教育者,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承载课程内容并提供双向通信交流,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2、扩大了教学规模,提高了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成本

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时空限制,这一特征决定了其受教育对象的全民化,远程教育的受教育对象实现了全民化,这必然会扩大其教学规模。远程教育实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必然会提高教学质量。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除了普通文本、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还包括超文本教学资源,上述材料库一经建成即可被反复利用,与传统教学中的纸质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成本。

3、实现了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由于远程教育是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依托,将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并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因此它突破了年龄的限制、职业的限制、学历的限制、已有知识程度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4、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时空限制

在传统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制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远程教育通常不采用班级授课制,学生主要以个体形式在学习,因此教学时间较为灵活;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师生可以为了交流和教学目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会面,但师生通常情况下身处异地。

二、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首先,学科具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存在、发展是建立在一定客观规律之上的。它的学科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学习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法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其次,明确了教学研究对象。就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其实就是研究外国人如何学习汉语和习得汉语的教学规律。另外,研究方法有了独到的见解。在所谓难点方面,侧重汉语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法上更注重了“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再有,学科正在拓宽研究领域。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不同语言间的学习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很大的障碍。在语言学习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把语言课讲成文化课。在教学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很多的进步,有很多的研究成果。首先,在教学方面,对“结构———功能———文化”达成了一致;其次,明确了在教学中的四大实践环节。对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多种语言技能训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论知识,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明确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为了达到使用语言交流的目的,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基础,通过教学活动来掌握语言技能。在教学中强调运用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手段。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培养始终是贯穿在各种教学活动当中的。只有强化这些语言技能,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达到交流的无障碍。另外,语言教学和文化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不是单一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的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学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当中,才会让学生在语境中了解语用,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全面,到位。

目前国内已有将近三十多所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向世界各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力军。即使是这样,汉语教师的资源仍然无法满足国际推广的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国或者准备出国,那么以他们为主力的在校大学生和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中青年志愿者,完全可以成为向世界推广和传播汉语的有生力量,从中培养汉语师资和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

三、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中的展望

1、视频聊天等软件将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虽然身处异地,但是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同时对若干个汉语学习者进行实时对外汉语教学,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对一教学。与此同时,教育机构可以将对外汉语教师的讲课视频上传到资料库中,汉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自学。可见,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将实时教学和非实时教学结合起来,缓解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远程对外汉语教学集视、听、说、读、写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远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的环节,教育机构一定要为学习者提供手写输入的相应硬件设施。汉字的表义性和表音性、书写系统的层次性以及文字处理的特殊大脑机制等特点,决定了汉字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来说,汉字难免成为其学习汉语道路上的“拦路虎”,甚至是其放弃学习汉语的原因之一。在远程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在实时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汉字手写系统纠正学生在书写汉字过程中的错误,如笔顺错误、部件残缺、同音字混淆等,使学生能快速地掌握汉字。

2、国际汉语教师将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主力军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教授中国的地理、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然后分类介绍;在讲授汉语知识时还需要要把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前有关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也逐渐增多,教学中可选择的教材范围也比过去多很多,在选用教材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视听说课里把相关文化知识直观地、动态地表现出来,让外国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到地道的文化。当然,要讓外国学生多体验到生动的中国文化在汉语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特点,开设多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课供学生选修;可根据不同阶段开设比如像书法,绘画,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等课程,力求多样性;在选修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在文化语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所学知识,加深知识印象。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国际汉语教师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这项事业。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开设较为灵活的疑难解答课程

疑难解答课不需要固定课时数,不需要规定固定的时间,任何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有汉语学习上的疑问,都可以通过提前预约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专家在线进行答疑解惑。或者通过网络留言给对外汉语教师,教师解答后以文字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对于世界各地没有固定的时间去接受正规的课堂教学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远程对外汉语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符合他们自学与答疑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结束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普及,中外交流愈加频繁,对外汉语的教学开始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也开始转变,逐渐开始了新的教学模式,即就是远程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国慧. 远程教育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6:81-82.

[2]裴洋. 远程网络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方勇刚,谯蓉,赵颖. 远程教育系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A].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08:7.

作者:张战杰

对外汉语教学中远程教育论文 篇2:

基于混合学习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对外汉语课程设置和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HSK课程为例,探讨了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尝试从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阶段进行模式构建。

[关键词]混合学习;教学模式;HSK

[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介等诸多方面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巨大的变化中,教学模式的创新当属变革的核心,具体表现在基于班级授课制、强调知识传递、以教定學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强调问题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整合探究模式[1]。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一系列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课程模式,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慕课”英文直译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慕课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化、开放式、平台化、资源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正撼动着传统高等教育大厦的基石,改变着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手段[2],但是,慕课这种在线学习方式存在一些不足,“教学模式囿于传统、面对面交流缺位、学习体验不完整、学习效果难以评估以及学术诚信难以保证”[3],“低完成率成为了慕课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障碍”[4]。此外,“慕课学习的自主性意味着学习者需对自己的学习承担主要责任,因而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而我国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5],基于慕课的在线学习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还需要传统课堂对其进行监督和补充,因此出现了“翻转课堂”, 它是一种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模式[6]。“翻转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做练习以及与师生的交流上。这种模式颠倒了传统学校“老师讲授”“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国外对翻转课堂的研究相对较早,2000年,莫林拉赫、格伦·普拉特和迈克尔·特雷格拉发表了一篇名为《颠倒课堂:建立一个包容性学习环境途径》的论文[7],此篇论文并没有使用翻转课堂的名称,但是指出了这种新型课堂模式的特点。后来,J.韦斯利·贝克以及杰里米·斯特雷耶等学者都对翻转课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翻转课堂真正浮出水面、风靡全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8]。2011年,美国学者Gerstein最先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将课堂划分为四个阶段:体验学习阶段、概念探究阶段、意义建构阶段以及展示应用阶段。2012年,可汗学院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开始受到全球教育研究者的追捧。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是从2012年开始的,涌现了一批学术论文,但大都基于理论层面,付诸教学实践的论文比较少,将微课和翻转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更不多。为此,以HSK课程为例,探讨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尝试从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阶段进行模式构建。

一、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局限

教学理念和方式上,传统课堂受师道尊严的深刻影响,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师决定课程的设置、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第二,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讲,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的好奇心[9]。课堂教学形式上,传统课堂采用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的形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限。课堂时间分配上,传统课堂45分钟的时间大部分是老师在讲解,学生提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非常有限,探究性学习也就更有限。基于以上特点,传统课堂模式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学习好、反应快的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而那些反应相对较慢、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一般包括语言课、语言知识课、翻译课、背景知识课。其中有很多实际操作性的课程。以语言知识课为例,大多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所有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听同样的课,但由于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些实际性操作的课程需求,亟待一种新的课堂模式的出现。

(二)汉语水平考试课程教学的提升需借力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攀升,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不仅在语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方面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汉语热”“中国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增温。截至2014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了37.7万,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要在中国接受专业教育,这部分学生需要通过相应的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才能接受进一步教育。HSK考试对来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门槛,它的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母语非汉语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HSK每年定期在中国国内和海外举办,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作为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院校学习的汉语能力的证明。HSK这门课主要涉及词汇和语言规则的讲解,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强的课程。很多大学都把这门课作为辅导课程,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集中时间进行训练;但是,由于参加辅导的学生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不仅不能因材施教,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虽然HSK课程在很多大学都有,而且已开设多年,但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手段单一、教材质量不高、种类偏少、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由此可见,HSK课程教学亟需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习者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通过汉语水平考试的需求。

二、可行性分析

(一)对外汉语混合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

2008年,Dave Cormier 与 Bryan Alexander 首次提出了MOOC这个概念。这个名称迅速在全世界教育界得到推崇,后来一大批教育者,包括来自玛丽华盛顿大学的 Jim Groom 教授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约克学院的 Michael Branson Smith 教授都采用了这种课程结构,并且成功地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早在MOOC的风暴掀起之前,国内高等教育已经有过多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经验。可以说在MOOC之前,国内对于在线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2012年,MOOC风暴掀起之后,国内诸多高校纷纷跟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分别加入Courser和edX等MOOC平台。2013年,清华大学基于open-edX开放的源代码,构建了自主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10]。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好大学在线”也正式对外发布,并支持西南片高校的跨校学习,学分互认。同年,深圳大学牵头组建UOOC联盟,以联盟形式推动MOOC建设,并于企业合作构建MOOC平台。在高校之外,2012年组建的“上海课程中心”,网易云课堂和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等,也汇聚了许多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11]。尤其是近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等概念的推广和移动学习的普及,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将对外汉语课程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对外汉语混合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随着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对外汉语教学已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立体参与媒介环境,这就为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基础和良好的契机。

(二)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创建优秀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措施。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有助于充分实现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12]慕课、微课和翻转式课堂使对外汉语课堂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对外汉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对教师原有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的挑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孕育着机遇,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可通过学习国内外开展得比较好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开设更多的适合学生的对外汉语课程,满足学习者汉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比如北京大学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教你如何做慕课”等,进一步了解慕课、翻转式课堂教学的设计原理和教学理念[10],提升自己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能力。

(三)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的主观认识和亲身体验。传统课堂学生充当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独立思考的时间有限,其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混合式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做法,把知识的教授放在课前,学生按照老师预留的任务在课下自主安排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在上课前扫除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以便在课上进行深入思考、辩证讨论;另一方面减少了因水平差异等造成的不良情绪,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对外汉语课堂中来。尤其是HSK课程,留学生面临着通过考试的压力,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三、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图

2011年,美国的Robert Talbert教授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归纳出翻转课堂结构图。他把翻转式课堂分为了两个阶段五个步骤:课前阶段,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指导性练习题目;课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快速简单的评价,以问题为导向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最后进行小组汇报和成果展示[13]。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图简洁明了,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整个教学流程,也容易实施。

(二)HSK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教学设计

在Robert Talbert翻转课堂模式的基础上,以留学生为对象,以HSK课程为例,尝试进行对外汉语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设计。

1.课前阶段: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教师备课。教师先根据《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目标要求,将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连贯的单元,并制作成微视频,同时有目标地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起到指引帮助作用。二是学习者要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主要是学习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源,并在学习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三是交流。学生将问题汇总,提交给老师,便于老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在课前进行交流,既可以是师生之间,也可以是生生之间。

2.课中阶段:主要是师生面对面答疑。我们可以分几个步骤完成。首先将学生分组,教师课前反馈布置任务,小组内进行探究学习;其次教师根据各个小组在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是个别学生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各小组将问题汇总,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重难点解析,并对课程学习进行总结;最后是评价反馈,通过以上环节对整个课程进行评价,当然主要以激励为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培养他们互相交流和协作探索的精神。

3.评价阶段: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评价,由于HSK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汉语水平,因此,检验教学的评价手段主要采取测验方式,国家汉办网提供了在线测试系统,包括真题测试和模拟测试,还有每年举行的汉语水平考试。据此,我们可以在每个阶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是对教師教学效果的评价,比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资源制作的优劣,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四、总结与建议

(一)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由上可知,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优势,比如能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课堂上,教师很难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混合式课堂教学能充分实施“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同时有助于“精讲多练”原则,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占有者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和评学者”[14]。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二语言习得要求学生更多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课堂教学应该把大部分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操练。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客观上延长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时间,尤其是HSK这种课型,更需要精讲多练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课前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即观看教学视频,并总结问题。但是,来华学的留学生个体差异性很大,学习动机、年龄、性别等差异影响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不能完成课前任务,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备课”(录制教学视频),搜集资料,进行课堂设计等,大部分教师还需要学习很多多媒体技术,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知识结构方面,更多的是教学能力和责任方面。因此,上述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教学设计还处于构想阶段,真正实施还存在困难。

(三)建议

1.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尤其是HSK课程,最好的教学模式就是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除了应该积极转换角色,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即使水平相同的学生,由于年龄、学习动机、性别等个体差异,在学习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高效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教师要搜集大量的语言材料,按照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制作优质的视频。HSK考试分为六个级别,教师要按照《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从词汇、语法等层面进行内容设计,结合历年考试真题进行解析,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很快适应考试形式,提高考试通过率。最后,要合理利用实际的课堂教学。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提问,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主性。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是以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的。首先,高校要对来华留学生提出要求。比如,学历生在专业学习4年之后通过HSK水平考试即可,不需要经过预科学习,这导致一些来华留学生对HSK这门课重视不够。地方高校应该适当提高门槛或者对学生提出要求,预科一年或者两年并通过相应的HSK考试,才能进入专业学习,这样有利于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也能配合教师更好地实施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次,除了制作丰富有趣的教学视频吸引学生之外,教师还应该探究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合作与互动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杨永林,丁韬.转型升级中,课程建设是灵魂[J].中国外语,2013(11).

[3]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

[4]蒋艳,马武林.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二)——学生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7).

[5]顾世民.虚拟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辅助教学模式研究——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集成框架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1(6).

[6]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7]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8]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9]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10]章木林,孙小军.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8).

[11]张鹏高. MOOC在我国的发展现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

[12]刘颂浩.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创建问题[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

[13]张金嘉,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14]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与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作者简介]杨紫娟(1983-),女,山西洪洞人,河池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王强(1982-),男,山西陽泉人,河池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

[责任编辑 孔文静]

作者:杨紫娟 王强

对外汉语教学中远程教育论文 篇3:

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之比较

摘 要: 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存在差别,包括教学地点和时间、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教师和学生角色、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可以互相补充配合,推动汉语国际教育更好地向前发展;尤其是汉语远程教育,可以为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语言文化传播提供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平台支持。

关键词: 传统教育 远程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因提出教育中的四阶段说(理解、联想、系统、方法)而被称为传统教育的创始人。中国自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诸子百家对于教育的阐述,其中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被尊奉为儒学教育理想,在中国和汉字文化圈(包括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学者们开始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其中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观点影响最大,认为“传统教育提倡课堂教学体系作为教育的主要形式,提倡传授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体系,提倡基础系统编写教科书的逻辑,主张教学以教师为核心,强调纪律和教师权威”。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远程教育走入教育系统的大舞台,并愈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远程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当时的主要形式是函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远程教育发生变革,在多个教育分支领域、多个学科专业中的应用愈发受到重视,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现以汉语国际教育为例,将以往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在教学地点和时间、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教师和学生角色、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差别之处特别是远程教育的优势。

一、教学地点和时间

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传统教学和远程教学在教学地点和时间上存在区别。以往的国际汉语教学在时间地点上是比较固定的。部分传统教学都是在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等确定的实体场所进行的,如大学层次的代表北京语言大学、中小幼层次的代表罗马中华语言学校,再如众多教育培训机构如北京新东方进修学校等,其施教场所或是由政府支持建设,或是自行筹资购买或租赁场地。在时间上,传统教学主要利用集中的时间段实施,如大中小幼学校采用学年、学期、星期制,将白天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教学,分为上午、下午,有的学校晚上也会上课。教育培训机构主要利用的是学生在官方教育外的非主体时间,如晚上、周末、寒暑假等。相比较而言,远程教育在地点和时间上就具有灵活性。在当前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远程教育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实现虚拟网络教室的教学,也就是说,不论教师和学员是在学校、在办公室、在家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学习汉语。在时间上也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时间段,而是可以根据教师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和传统教育一样在主体时间施行,也可以利用非主体时间如课余、假期。值得称赞的是,远程教育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微课进行教学。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杭州哈兔中文网络学院、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公司和广州五行教育科技公司等在远程教育上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二、教学对象

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传统教学和远程教学在教学对象上存在区别。以往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职业人士,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层次都有所涵盖,学生是施教主体。每年中国政府和所在国政府都会提供一定的奖学金来资助外籍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是自己筹集资金赴华学习的。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学生占到在校生比例的六七成,该校由此也被称为联合国学校。此外,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大城市,国际学校的办学成就获得社会的肯定,其中就有很多外籍的中小学生,跟中国学生一起学习汉语。除了学生外,以往的国际汉语教学对象还包括职业人士。如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学习汉语的外籍人士中有很多是从事经济、贸易、新闻、传媒、医学、教育、翻译等行业的职业人士,主要是由于工作的需求来到中国进修汉语。相比较而言,汉语远程教育在教学对象上有覆盖性,从幼儿到老人、从自由职业者到家庭主妇、从学生到职业人士等各年龄段、各阶层、各行业的潜在学习者都可以被包括在内。笔者曾在网上访谈过一位意大利籍的家庭主妇,她主要是通过中国汉办的网络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由于父母的影响,她对中国语言文化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在家里照看孩子的时候,利用碎片时间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汉语。经过两年多的坚持和努力,她现在已经达到初级汉语水平,对汉语远程教育非常认可。

三、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

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传统教学和远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区别。以往的国际汉语教学主要围绕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的要求选用专家编写的教材,讲解考试大纲、教学大纲范围内的词汇、语言点和文化项目,如词汇包括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量词、连词等,语言点包括趋向补语、“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形容词谓语句、兼语句、复句(因果、条件、转折、递进、并列、让步等逻辑关系)等,文化项目包括中国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地理等。常见的教材有《HSK标准教程》《博雅汉语》《当代中文》《成功之路》等。远程汉语教学的内容除了以上传统教学内容之外,还可以与时俱进地包括网络流行汉语,特别是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汉语课程,如汉语朗诵、汉语演讲、汉语谈判等,内容丰富多彩,选择性强,可以满足学员的各种需求。在课堂情况方面,以往的国际汉语教学总体上处于四平八稳的状态,老师讲,学生练,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并且要遵守既定的纪律,有时课堂情况会显得枯燥和无聊、呆板和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不易被调动,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不易被激发。远程教育可以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员的个性需求取舍,同时也可以高效利用1对1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设计若干富于趣味的界面互动,使得学员较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改善课堂情况,提高教学效率。如成語“画龙点睛”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远程教育中给学员布置绘画作业,并通过播放成语视频再加上师生讨论来学习这个成语。

四、教师和学生角色

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传统教学和远程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上存在区别。传统的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中心。教师的讲授是基础和前提,学生跟着教师的设计思路推进教学,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说、问、写,学生听、答、记。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总是忙忙碌碌,权威性很高,但是学生整体的参与程度不高。此外,长期的教师中心角色使得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只有教师教了的才学,不懂的只要等着就可以,教师到时候会带着学生解决所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质疑批判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难以培养,难以开发创新潜力。中国数千年的教育传统都是讲学,这既有讲授法的优势,又有填鸭式的劣势。相比较而言,汉语远程教育并不强调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而是将主体的角色移换到学生一方,注重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自我需求,注重学生在一定学习资源的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不再受以往的以教师教为主的局限。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远程教育所依托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日益成熟,这就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的选择途径,同时信息时代的发达为教学资源的丰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诸多便利条件下,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权限得到提升,对于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索性会增强,有利于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提高其积极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当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在汉语远程教育中可以获得更充分的体现,因为语言学习终归是一项技能学习,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

五、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漢语国际教育领域,传统教学和远程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存在区别。以往的国际汉语教学主要在实体教室中进行,多媒体、黑板(白板)、教鞭等是常用的教学硬件和教具。客观来说,对于汉语学习,实境教学的身临其境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优势。当代汉语远程教育在这方面不断探索,特别是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互联网的交互操作潜能,在模拟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方面也取得很大的进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新兴的VR教学融入了远程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创设逼真的情境增强学习效果。汉语远程教学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探索成果主要集中在图像、音频、视频与课程内容的融合方面及教学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提升方面。语言学习特别是汉语国际教学对于很多外籍学习者来说具有挑战性,特别是汉字教学更是当前学界探索的重点。汉语远程教学在汉语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及跨文化交际等多方面都在尝试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远程录播和远程直播的方式,可以采用从1对1到1对多的交互学习方式。再如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虽然教学内容相同,但是要考虑到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教育规律,就要使用不同的手段,幼儿汉语以趣味教学(游戏、儿童、童谣等)为依托学习知识,成人汉语以归纳、演绎相结合并辅以趣味教学手段增强学习效果。依托科技优势,在远程教学的师生交互界面上可以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设计。

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战略,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需要教育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汉语国际推广、重视汉语国际教育、重视中华语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远程汉语国际教育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并具有特殊的优势,这主要表现在其开放性上。在学习地点和时间上,学员可以充分利用多个场所的零星和碎片时间,不必再为到教室奔波和时间难于周转而苦恼。在学员群体上,各个年龄阶层和行业的人士均可以接受汉语远程教育,这就为相当一部分热爱汉语的学习者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在教学内容上,汉语远程教育可以不拘泥于主流汉语的考试大纲、教学大纲、教材等,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注重教学的高效性。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汉语远程教育紧密跟进信息技术的进步,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机会,使其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提升创造性,使其愈发热爱汉语和中华文化。总之,汉语远程教育将会在新时期的汉语国际推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采.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杜威.学校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

[4]王继新.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与致谢:本论文是江西理工大学2017年度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Better me语言培训工作室”(编号DC 2017-047)的阶段性成果。本论文在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王晓明博士的指导下完成,特表感谢!

作者:黄静怡 王沐涵 游宇星

上一篇:审计学课程质量完善分析论文下一篇:选派干部到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