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精读课(精选8篇)
《让沉默不再是金》教学教案 中文0604 11号 程超
一、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中级二册教材)
二、教学内容:
1.生词,注重结构,词义,用法上具有汉语特点的词汇。
2.课文,通过大声朗读以及问题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3.语言点,重点是语言点的用法及语义的掌握和应用。
4.练习,重点放在语言点的相关练习上。
5.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俗语背后深意。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所学生词,特别是重点生词的用法。
2.掌握并熟练应用语言点的语义用法。
3.理解课文出现的俗语,并领会作者的心理。
四、教学方法:
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对难理解处进行简单的讲解,力求掌握文章大意。
3.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地提问并小范围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早上好!在上课前,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句中国的俗语,(板书:沉默是金)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沉默”就是不说话,保持安静。大家觉得沉默好吗,重要吗?(小范围讨论)(找个别同学)你觉得回答老师问题时,沉默好吗?开party时,沉默好吗?(生答)恩,那这些时候,沉默还是金吗?对,今天呢,我们就“让沉默不再是金”(板书:让沉默不再是金)
讲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词。有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恩,在他读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帮他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生读)他读得真不错!(适当纠错,然后,老师领读一遍。再找平时发音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好,我们先看第一个生词:
1、复杂(形)复杂是指事物多而且乱,主要用在以下三种情况:
(1)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关系复杂——简单、单纯
(2)这道数学题很复杂。——问题复杂——简单、容易
(3)她的想法真的很复杂,总是想太多。—— 思想、想法复杂——简单、单纯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它们的反义词也有一点点的不同。但都可以用“简单”。这一点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我们来看第二个词:
2、耿直(形)跟老师读。这个耿直呀,是说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我们常说:性格~
例如:他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
这个词还有两种其他的写法,鲠直、梗直。
其实,接下来的这个词和“耿直”的意思一样,它的意思表现得很明显。第三个生词是什么呀?(生答)
3、快人快语 我们常常把它写成“快言快语”。
近义词:心直口快
反义词:吞吞吐吐 就是说有些人说一句话之前要先想半个小时,我们就说:
例如:他说话吞吞吐吐的。
那大家说说,你们喜欢哪一种人啊?是耿直,快言快语,心直口快的的,还是吞吞吐吐的?呵呵,很明显哈!好,我们接着往下看,4、打抱不平(走到同学们中间,什么都不说,打一下A同学)老师刚才说面都没说就打了A同学一下,这时候,B同学看到后,觉得老师打A同学很不公平,他很可怜,所以,B同学就打了老师一下。那我们说B同学的这种行为呢就叫“打抱不平”。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完整地说成,例如:B同学为A同学打抱不平。
在用这个词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抱”写成“报”。好,看第五个生词
5、得罪(动)意思是“使„„不高兴”。我们常说:~人,~领导。你们最好不要得罪我哦,小心考试不及格,呵呵!
例如:他做了不少得罪人的事儿。恩,这就是得罪。我们看最后一个词
6、遭 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它的意思可不止一个。
(1)动词 作动词时,是“碰到、遇到”的意思,后面接的常常是一些不好的事情。
例如:~难,~灾,~险
(2)量词 它还有做量词的情况,相当于“回、次”。我们班都有谁是第一次来中国?恩,我们就可以说:来中国,我还是第一遭。对我来说,接触到这么多可爱的外国留学生,今天还是头一遭。
课文中出现的是“遭”做动词的情况。
好,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六个生词(生齐读)。生词就先学到这儿!
大家翻到课文部分,先找同学把课文的前两段读一下。(找几个同学分读1、2自然段)同学们的发音越来越地道了!现在再听老师读一遍,大家仔细听,一会儿考你们几个小问题!(老师读课文)好,课文读完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我要说问题了?(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大学毕业时,教授是怎么对“我”说的?
2、教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3、教授的话让“我”想到谁了呢?
4、“我”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5、父亲为什么一生都不顺?
6、他吃亏又是因为什么?
7、“我”毕业以后到哪儿工作了?
8、到工作岗位之后,我是怎么做的?(生答:“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引出语言点:一„„就„„)
看来大家听得都很认真!现在你们看课本上的这句话(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板书:一„„就„„)这呀,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它有两个用法
1、表示的是一个动作或是情况出现以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动作或是情况。连接的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后两句的动词一般是不一样的。
(引导同学)一会儿放学后你要做什么?(生答:去食堂吃饭,回宿舍„„)我们就可以说,例如:一放学,我就去食堂吃饭。
一放学,我就回宿舍。
(引导同学)你平时有时间都喜欢做什么呢?(生答:睡觉,看书,打球)(找其他同学造句。)
例如:他一有时间就睡觉。(看书,打球)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上面几句话主语都是相同的,听我这句话:她一打球,我就去加油!现在这有几个词和短语,你们试着连成句子。
(1)我 睡觉 她 说话
(2)老师 提问 我 紧张
(3)我 回家 妈妈 高兴
你们掌握的可真好,老师很高兴!我们再来看它的第二个用法
2、表示一个动作一发生就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时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语,前后两个动词是一样的,或者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引导同学)我们已经上了一上午的课了,怎么样,累不累?(生答:累„„)我们用这个句型可以说
例如:我们一上课就是(上)一上午,大家都累了。
(引导同学)你在北京住了多久了?(生答:三个月,一年„„)
例如:他在北京一住就是(住)三个月(一年)
(引导同学)食堂早餐的包子,你能吃几个?(四个,六个„„)(找其他同学造句。)
例如:食堂早餐的包子,他一吃就是(吃)四个。(六个)
好,我们慢慢再把这些例句读一遍,大家要注意每个句子的意思,还有它的主语和动词情况。(生齐读)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再感受一下这个句型的两个用法,一会我们做几个小练习。
练习:
按要求用“一„„就„„”完成下面的对话,注意它的两种不同的意思:
(一)前后动词一样,或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1、A:你昨天和你的朋友聊了多长时间?
B:我们已经十年没见面了,所以。
2、A:她在商场买了多少衣服?
B:她觉得那儿的衣服既漂亮又便宜。
(二)前后动词不一样:
1、A:你听完报告以后去哪儿了?
B:。
2、A:你什么时候给我回信的?
B:。
这有几个练习,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会儿找代表把句子补充完整。(生讨论)恩,看来大家对这个语法点掌握的非常好!(如有错误,适当纠错。)前两段我们就先学习这么多,回去之后,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改变了对“沉默是金”的看法。好,同学们,明天见!
课文:
让沉默不再是金(节选)
大学毕业时,教授对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说:“进入社会,切记沉默是金啊!”教授的意思是,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随时都可能遇到麻烦。教授的话是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我父亲性格耿直,快人快语,还爱打抱不平,因为得罪领导而遭到报复,一生都很不顺。母亲说,你爸爸吃亏就因为他那张嘴。
关键词:“才”,“就”,研究成果,现有教材分析,对比教学
“才”和“就”是现代汉语中两个非常特别的动词, 表现在: (1) 各自义项繁多。以“才”为例, 《现代汉语八百词》就列举了五个义项: (1) 刚刚; (2) 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 (3) 表示数量少, 程度低; (4)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 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 然后怎么样; (5) 强调确定语气。 (2) 二者关系纷繁复杂。主要表现在分布和语义上:有时分布相同, 语义相同;有时分布相同, 语义不同;有时分布不同, 语义也不同。 (3) 使用频率相当高。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中, “就”位于第11位, “才”位于第78位。但就副词而言, “就”位于第1位, “才”位于第7位。
此外, “才”和“就”又都是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的甲级词, 其意义和用法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就需要掌握。因此, 探索“才”和“就”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 副词“才”和“就”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直以来, 学术界对副词“才”和“就”的研究就很热门, 王还、马真、白丽梅 (Paris, Marie-claud) 等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以下单就针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
1.1 将“才”分为与“就”对立的“才1”和与“都”对立的“才2”。
卢福波 (1996年) 将副词“才”分为与“就”对立的“才1”和与“都”对立的“才2”, 对“才1”和“才2”的意义和用法作了归纳:
“才1”: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晚、时间长、年龄大、数量多等;“就”: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早、时间短、年龄小、数量多等。例如:八点才上课 (晚) , 你怎么不到七点就来了 (早) ?
“才2”: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早、时间短、年龄小、数量少等;“都”: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晚、时间长、年龄大、数量多等。例如:你看人家孩子, 才十四就上了大学 (年龄小) , 你都十八了, 还在上初二 (年龄大) 。
并从顺序、配合两方面对“才1”和“才2”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顺序上:时间、数量词语等 (……) +才1……
才2+时间、数量词语等……
配合上:都……了, 才1……
才2……就…… (了)
1.2 从语义与语法相互制约的角度分析“才”的使用。
邵静敏 (1997年) 认为, 可将有关“才”的语法意义归纳为两条线:一是显示说话人对“条件、原因、目的”的看法;二是显示说话人对“时间、数量、年龄”的看法。向下看, 这两个语义又各自发展出一个派生语法意义:一个是跟“时间”有关的“刚刚”;另一个是跟条件有关的“语气”。往上看, 这两个语法意义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归纳为一个语法意义:显示说话人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预想标准的一种主观看法 (预设) 。
关于语法与语义的相互制约作用, 邵先生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方面, 是指某种语法意义, 可以用相应的语法形式来实现。这种实现是有条件制约的, 即表现为语义对语法的一种决定性。另一方面, 是指一旦形成了一种句法框架, 它对语义的表达也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即表现为语法对语义的一种强制性。
由此我们看出, 在“才”字句中, 绝对的时间、数量、年龄是不起决定作用的, 关键看它所处的位置。
1.3 从“才”、“就”句中“了”的对立分布来看二者的差异。
岳中奇 (2000年) 认为, 与时间、数量意义相关的“才”和“就”句中, 动态助词“了”的句法分布是对立的。
具体表现为:
1.3.1 表时、表量词语出现在“才”、“就”之后, 受其直接限定作谓语。这时, 若时间词语为时点, “才”字句表述了时间较早的意义, “就”字句则表述了时间较晚的意义;若时间词语为时段, “才”字句表述时间较短的意义, “就”字句则表述时间较长的意义;若数量词语作谓语, “才”字句表述数量较小、较少的意义, “就”字句则表述数量较大、较多等意义。而且, “才”字句中的时、量谓语后排斥“了”, 而“就”字句中的时、量谓语后则必须附着“了”。例如:
(1) 她起床才五点钟, 天还灰蒙蒙的。*她起床才五点钟了, 天还灰蒙蒙的。
(2) 她起床就五点钟了, 离开车还不到半个小时。*她起床就五点钟, 离开车还不到半个小时。
1.3.2 时、量动词出现在“才”、“就”之前, “才”、“就”所限定的谓语中心语是单个的谓词或又带有粘着性成分 (相当于一个谓词) 、且处于句末。这时, 若时间词语为时点, “才”字句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晚, “就”字句则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早;若时间词语为时段, “才”字句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慢, 事情进行得不太顺利;“就”字句则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快, 事情进行得比较顺利。若数量词出现在“才”、“就”之前, “才”字句表示这一谓语性词语所关涉的数量较大、较多, 其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慢、较晚, 事情进行得艰难迟缓;“就”字句则表示这一谓语性词语所关涉的数量较小、较少, 其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快、较早, 事情进行得顺利快捷。“才”字句句末的谓词性词语后排斥“了”, 而“就”字句句末的谓词性词语后则必须附着“了”。例如:
(1) 他1950年·才到北京来。*他1950年·才到北京来了。
(2) 他1950年就到北京来了。*他1950年就到北京来。
1.4 通过横向比较查找留学生对“才”和“就”的习得规律
曹金艳 (2007年) 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留学生在习得“才”和“就”存在的一些规律, 这些规律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是有很大启发的。利用这些规律,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4.1 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的特点。
这些认知特点包括初级阶段留学生对“才”和“就”的标量意义是很敏感的;留学生对“就”的条件和语气义项中所蕴含的确定意义有明确意识;与表消极不满意义的“才”比较, 留学生更容易接受表积极意义的“就”。
1.4.2“才”的语气义项是教学中的难点。
从“才”的三个义项的习得情况来看, 语气义项的习得是最差的;从“才”和“就”的语气义项习得比较来看, “就”的语气义项习得明显好于“才”的语气义项的习得;另外, 在各个汉语水平级别上, “才”的语气义项的发展波动最大, 虽然也呈上升趋势, 但即使到了高级阶段也未达到稳定状态。可见, “才”的语气义项不管是哪级汉语水平上始终都是教学的难点。
2.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在初、中级汉语水平阶段上对“才”和“就”的处理
2.1《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 。
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是近年来国内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出版的为数不多的、质量较好的教材, 其实用性和准确性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受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师生的广泛好评。
编者在《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 (下册) 第25课安排了“才”和“就”的教学。通过在中国的三位留学生马克、惠子和阿里的对话展开课文。课文的主题是刚来中国两个月的留学生惠子很想家, 马克和阿里为了安慰惠子, 准备放学后在她的宿舍里举办一个晚会, 使惠子快乐起来。
文章内容贴近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实际, 而且很富有人情味儿。此外, 对话的形式也生动活泼, 不失为一篇很好的课文。
第25课的生词表中共设置包括“生日、晚饭、哭、礼物”等单词, 但并不包含“才”和“就”。在课文中“就”和“才”的出现频率相当高, 其中, “就”出现10处, “才”出现2处。可见, “就”和“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所有出现“就”的句子中,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用法。
(1) 表示时间短 (马克:才开学两个月就想家了?)
(2) 表示年龄小 (马克:是啊, 你才十八岁, 就自己来中国了。)
(3) 表示语气 (马克:就在她的宿舍。)
在出现“才”的两个句子中, 只涉及“才”的一种用法, 即表示“年龄小” (马克:是啊, 你才十八岁, 就自己来中国了。)
教材在第三项“语法讲解”部分, 针对“才”和“就”, 进行了如下讲解:“‘才’表示动作发生会结束得很晚, ‘就’表示动作发生或结束得很早。”并给出相对应的四个例句。
在教材的第四项“练习”部分, 第四大题是针对“才”的替换练习, 共六句。第七大题是用“才”和“就”填空, 共十题。
2.2《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是针对汉语水平考试、以常用副词讲授为特色的专门辅导书。其重点突出、讲解详细, 在汉语水平考试辅导书中是很受欢迎的一本。
在《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中, 编者对“才”和“就”的讲解很详细, 由于对“才”和“就”的讲解体例和大体内容上有很多相似和共同之处, 这里仅对“才”的讲解进行介绍。
对于“才”的讲解, 这本书是从“释义”、“例句”两个部分进行的, 并配有相关练习。
在“释义”部分, 举出“才”的四种意义, 分别是: (1) 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的时间短。相当于“刚”、“刚刚”、“刚才”。 (2) 表示行为、情况发生或结束得晚。 (3) 表示对比起来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 (4) 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句尾常用“呢”。
例句方面, 针对上面四个意义, 给出六个例句。其中, 除意义 (2) 和 (3) 给出两个例句外, 其他意义各给出一个例句。
练习方面, 分词语实践 (给出一段短对话, 里面带有“才”) 、模仿造句 (给出一句话, 用带有“才”的句子仿写句子) 和“把‘才’放到适当的位置上”这三种练习。
2.3《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和《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这两种教材 (辅导书) 中对“才”和“就”教学设计的分析。
《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从时间、年龄、语气三方面论述了“就”的用法, 从年龄方面论述了“才”的用法。但语法讲解中仅从动作发生或结束的时间早晚来讲授这两个词的用法。或许是出于教材针对的对象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来考虑, 不想将语法部分设置得过于复杂。但是必须注意的是, 这样的设置使得课文中真实语境下“才”和“就”的用法与语法讲解相脱节, 无法使学生获得一个对于“才”和“就”用法的准确认识。此外, 学生学习完了相对枯燥的语法知识之后, 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关于“才”和“就”的用法, 必将把学习到的语法条目应用到实践中去。当他们将所学的语法条目来分析课文中出现的“才”和“就”时, 会发现课文中出现的好几处带有“才”和“就”的句子是无法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才”和“就”的语法进行分析。这样势必会使留学生产生困惑, 甚至打消他们学习语法的信心。
《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将副词“才”和“就”的语法直接归纳为意义。姑且不论这种做法的对与错, 单纯从感知角度来说, 会给人带来这样一种误解:掌握了“才”和“就”的用法, 也就掌握了它们的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词汇的语法意义是从使用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依赖语境等外部因素;而词汇的本身意义是从语义方面抽象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词汇的特征, 不依赖于外部环境。此外, 本书对“才”和“就”的讨论只停留在留学生汉语水平初、中等的层次上, 仅在这一层次上讨论这两个词语法就将其命名为“才”和“就”的意义, 未免有失偏颇。而在语法讲述上, 虽然比较详细, 但是没有抓住这两个词在语法方面的对立特征, 不利于有的放矢和更加高效率地学习。
这两本书在语法讲述的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忽视了“才”字句和“就”字句中, 绝对的时间、数量、年龄是不起决定作用的, 其关键作用的是说话人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预想标准的一种主观看法 (考虑到这一点是形成“才”和“就”语法特征的根本原因, 所以一定要明确指出) ;而这两本书也均未提及“了”在句中的有无及位置。
在练习设置上, 《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由于课时所限, 无法针对“才”和“就”的语法设置足够充分的课后练习, 但在配套的练习册或课后作业中应加大练习的力度和数量。在这一点上, 《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做得比较好, 练习形式多样, 针对性强。
3. 副词“才”和“就”在基础汉语精读课上的对比教学设计
3.1 大体思路。
3.1.1 教学的立足点:通过对比, 精讲“就”的用法,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与“就”对立的“才”的用法。
3.1.2 整体安排:
根据曹金艳《留学生副词“才”和“就”的习得过程考察》的研究成果,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每一个义项的教学中, 都将“就”的教学安排在“才”之前, 并将语气义的教学放在更高阶段, 或是在实际篇章遇到时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3.1.3 教学方式:
考虑到“才”和“就”的语法成因是由语境和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少给出成文的语法规定, 而是通过大量给出例句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揣摩出隐藏在句子背后的“才”和“就”的使用原因。
3.2 教学设计
3.2.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出“就”和“才”的教学。
教师问学生, 如:“罗郎宁, 你几岁上大学?”“玛丽, 你几岁上大学呢?”“园子, 你呢?”学生回答问题以后,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园子15岁就上大学了, 罗郎宁28岁才上大学。”同时教师引发学生思考, 说这两句话的时候, 大家心中都已经有了一般人上大学的合适年龄的标准 (比方说20岁左右) , 显然, 15岁比这个标准小很多, 28岁比这个标准大很多, 所以前半句用了“就”, 后半句用了“才”。
教师向学生指出,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和“才”的用法就是和我们心中已有的、关于某件事情的“确定标准”有关的。
3.2.2 通过例句对比, 引导学生总结出“才”和“就”的语法意义和与“了”的组合关系。
(每组句子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 通过“已有标准”引发学生思考, 这句话为什么我们用了“就”或者“才”?此外, 每组句子在重视意义的同时, 加入对形式的关注, 例如有无“了”。)
第一组例句: (“点/段时间”+“就/才”)
3.2.3 设置练习的几点建议。
3.2.3. 1 练习一定要够量。
要通过具体语境运用“才”和“就”说出 (写出) 足够多的句子, 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3.2.3. 2 考虑到课时限制, 可以在课堂上以说为主, 课后以写为主。
这样, 学生才能更加充分利用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3.2.4 课后拓展训练。
给出例句:你看人家孩子, 才十四就上了大学, 你都十八了, 还在上初二。
(由于课上已经对“才”和“就”的对比进行了详细的讲析, 因此这里教师采取提问与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这个句子中的“才”与“都”的意义及表现了说话人的态度是否是对立的, 以及这种对立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在这句话中说话人的意思是:“人家孩子年纪很小, 你年纪已经不小了, 还不如人家。”)
教师给出下面的表格, 让学生对“才”的两个用法有一个直观了解。
4. 结语
关于“才”和“就”的用法还有很多, 这里对初级学生只作部分讲解, 其他各项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再作进一步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 即使教师有再多的课时、知识储备再怎么丰富, 也没有办法将汉语所有语法讲得通透, 并且面面俱到。这不仅是因为汉语语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而且因为汉语的语法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新的语法会不断进入其中。汉语语法学习课堂上的教学应该只是一个触发点, 如果要想真正学会汉语语法, 留学生还要多多阅读文章、多和中国人交流, 在具体语境中学会生动、鲜活的汉语语法。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2]王还.“就”与“才”[J].语文学习, 1956, (12) .
[3]马真.修饰数量词的副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1, (1) .
[4][法]白丽梅 (Paris, Marie-claud) .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J].中国语文, 1981, (1) .
[5]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6.
[6]邵静敏.从“才”看语义与语法的相互制约关系[J].汉语学习, 1997, (3) .
[7]岳中奇.“才”、“就”句中“了”的对立分布与体意义的表述[J].语文研究, 2000, (3) .
[8]曹金艳.留学生副词“才”和“就”的习得过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 2007.
[9]施向东总主编.刘春雨, 吴星云, 邹雅艳, 李伟编著.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10]李增吉主编.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听力课;问题;教学法
1对外汉语听力课堂的现状
(1)“听”基本上是被动行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课堂气氛不容易活跃;
(2)有的老师没有掌握启发、引导学生听、解的方法,找不到分析讲解的切入点,上课没话可说,容易造成放录音带、对答案了事的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3)学生不容易看到进步,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恐惧感。
2听力课难上的原因
(1)“听”基本上是被动行为,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难以发挥,课堂气氛不易活跃。
(2)有的老师找不到启发、引导学生听课理解的方法。
(3)听力水平的提高是缓慢无形的,往往不容易察觉,学生不容易看到进步,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恐惧感,形成恶性循环。
3怎样改变现状,上好听力课
汉语具有复杂而多变的语气表现形式,只有了解掌握它才能使留学生发出地地道道的汉语。对外汉语听力课中的“听”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材料和时间内,向学生介绍汉语语气规律,并辅之以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摆脱母语的干扰,形成汉语习惯,最终学习好汉语。
3.1教师
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是信息收集者、决策制定者,课堂活动组织者,所以教师要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1)听前阶段:导入与输入为主,教师先要介绍要播放材料的背景知识,材料的主题句、对播放主题关键字是稍做提醒、放适量的实图讲解。2)听中阶段:整体意义识别、细节特征分析、选词填空、疑难探索、重组改编、概括总结。3)听后阶段:复述活动、配对讨论、小组辩论、复现巩固、畅谈感受。
教师的语言:1)尽可能避免无意义的输入。在初级水平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的是对目的语尽可能多的接触与熟悉,所以教学重点在于句子和段落,特别是一定语境下的听力技巧的练习。2)讲课的语速要正常,不应该故意放慢。尽管是初级水平,可是留学生在真实生活中面临的语速,一般都比教材中的快。听力课堂上的语速,相对于平行班的教师,要略快一些,尽量缩小课堂这个小语言环境和外界大语言环境的差异。刚开始,有些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但是,一个多星期之后,大家基本上都能适应。
3.2运用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辩调能力,重点在语调,句调方面;2)义群理解,识别句中停顿的能力;3)抓细节的能力;4)跳跃障碍,抓关键词语,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5)联想和猜测能力;6)预测能力;7)检索监听能力;8)记忆存储能力——边听边记;9)概括总结能力;10)快速反应能力。
在这些听力微能力里面,不同级别水平的学习者要运用不同的能力,如初级阶段的学习者,他们更多的是掌握辨音辩调能力、对语境的理解能力、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终极阶段的学习者则需要掌握对义群的理解能力、跳跃障碍,抓关键信息的能力、预测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检索监听能力等,所以,不同级别的学习者要联系不同的能力,以达到循序渐进,达到理想效果。
3.3听力课教学法
1)视听法:教材的听力只有声音,没有图像,听得时间长了学生会感觉枯燥。如果在每堂课加入一些视听材料,这样就听得很“形象”。这些视听材料可以是和教材听力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拓展视听。2)听说法:先是模仿,包括生词和句子,没人至少两次,有错误后立刻改正;大量的重复;翻译所说的句子为母语;教师与学生改变角色对话。3)在听前布置明确的任务。使学生注意力定向,集中;多使用先提问后点名的方法,少使用先点名后提问的方法。
3.4运用高科技教学手段
随着高科技发展,听力课也由过去的播放录音发展到计算机多媒体予以学习系统,不仅可以播放录音,也可以实现师生交流示范、二人对讲、分组对话、视频音频的结合等等。
3.5外部环境的刺激
利用广播、电视、聊天等多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刺激,尽可能唤起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汉语语音、语感、语调、语素的感知,而且还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
3.6制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克拉申认为情感因素与外语习得关系密切。在人类头脑中会出现对语言信息的堵塞现象,克拉申称为“情感过滤”。一般来说,自信和动机高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佳的表现,对外汉语的学习也是一样。那么在听力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减轻学生心理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4结语
听力教学是一門复杂的学问,单纯想依靠某一种教学法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目前,对外汉语的听力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对以后要从事外汉语的教师,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汲取各种合适的理论,寻求适合自身的改进方法,充分发挥语言环境的优势,不断完善综合素质,促进听力课课堂教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
[2]李小琪.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M].商务出版社.
[3]彭小川,李守纪,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商务印书馆.
(汉语听力教程【修订本】第一册
第65—70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输入并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特别要掌握的句型: 选择问句“„„还是„„”、正反问句“A不A”、疑问句“„„怎么样”。
教学重点:
下列题目是重点,要多听、练、说。
1、【
一、语音语调练习】的第二题:听后跟读,使学生熟练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的“句重音问题”。
3、【
二、听力理解练习】的第一题“听句子选问题”。
课型:
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学方法:
听说法、提问法、复述法、选择法、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请学生读第13课关于【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检查学生对句重音的掌握情况:个别读,然后齐读一遍。
2、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衣服
伞
日用品
东西
二、讲练新课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4课。)
组织教学:发个每个学生四张卡片,分别写有A/B/C/D。做选择题时,听后,所有学生都需举牌亮出自己所选的答案。
具体讲练:(具体到每个小题,针对学生情况,可多放一遍或两遍录音。)
【
一、【一
语音语调练习】
第一题:选择你在句中听到的词语。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10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说句子,边确认正确答案。
第二题、听后跟读。
提示复习:“三声+三声”的变调规则:三声+三声→二声+三声
【
二、过程方法:边听边跟读
第三题、听后标出句中划线词语的声调。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确认正确答案:读出词语后,说明词语的声调,如“三声、二声”。→④教师和学生齐读句子。
第四题、选择你听到的句子。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A/B/C/D),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确认正确答案,请个别学生分别读句子。
第五题、听句子,根据句重音回答问题。
(一)听前提示:„„还是„„
新的/旧的 辆
蓝
„„怎么样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边说边板书听到的句子(和学生一起说,简单的句子不板书),并标出句重音,然后分析得出答案,并板书答案。
[二
听力理解练习】 第四题、听一听,猜一猜。设计意图:
听力课输入量大,在第二节小课开始先做这个类似于游戏的题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方法过程:
由于题目设计比较有趣味性,处理该题目时,每个题目根据情况,必要时可多放几遍,争取让学生自己说对答案,增强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采用“听——问——讨论——确定答案”的方法进行。
补充颜色词和水果名,请学生尽可能地说自己已经知道的。第一题、听后选择合适的提问。
(一)听前提示:箱子 重 中药
马马虎虎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举画着“男”或“女”像的卡片各一张,分角色重现对话(学生跟老师一起说);然后分析得出答案。→针对看到的学生亮出的错误答案,提问学生或是教师直接讲解“怎么说可以选那个选项”。
第二题、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一)听前提示: 摩托车 经理
杯
(二)方法过程(同上)
第三题、听后填空。
方法过程: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填写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通读短文,板书所填答案→再听一遍。
三、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外练习】部分,下节课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课后分析:
本课不仅仅局限于听,也让学生跟读、复述、默写,以听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级汉语第一课《你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七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快乐汉语》依照由浅入深,循环递进的原则进行了科学的编排。练习的设计重点突出,综合性强;语法点的解释简洁而严谨;词汇的选择面广而实用。整套教材既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学习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一方面可全面掌握并强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为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课分析:
招呼语对于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是最基本的表达。本课侧重听说,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比较容易学,也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主要教授基本招呼语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见面打招呼。“你好。你好吗?我很好。”(2)掌握生词“你、好、吗、我、很”。
(3)掌握基本招呼句式,学会写汉字“你、很、好”(4)学会四个基本声调的发音,韵母“a o e”。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见面打招呼。“你好。你好吗?我很好。” 教学难点:四个基本声调的发音,汉字“你、很、好”。
四、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
1.说教法
(1)说教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照“生词——课文——语法”的顺序教学。因为课文在安排上无论是词汇难度还是语法难度都是体现这一特点。
(2)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高频、有效的正面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思考并正确理解重点词语和难句的理解。
2.图示法
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模仿练习。字卡展示生字,让学生认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用英语或学生母语打招呼“Hello”,再用中文打招呼“你好”。图片展示,领学生读几遍“你好”。教师对学生说“你好”,学生回答老师“你好”
(二)学习生字
1.你 :引入
2.我,扩展他/她 3.好:你好
4.吗:你好吗? 5.很:我很好。他很好。你很好。
(三)学习课文
1.先用英语或学生母语问候“你好吗?”,再用中文说:你好吗?领读几遍“你好吗” 回答:我很好。领读几遍“你好吗” 2.师生互问,生之间互问。如: A:你好。B:你好。A:你好吗? B:我很好。
(四)做练习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打招呼。
(五)书写汉字,动画演示笔顺。学生观看,笔顺演示视频,学写汉字“你、很、好。”
(六)做猜字练习。
老师轮流出示汉字卡,让学生认读。接着老师拿好汉字卡,学生猜最上边的卡上写的是哪个字。学生猜过后,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辨认猜的是否正确,猜中者上前代替老师拿汉字卡,让其他同学猜。
(七)语音练习1.韵母:a o e 第一遍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第二遍学生读,老师正音。2.声调练习: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ã ě â ①老师配合手势,领读三遍,学生跟读。
②学生读,老师正音。
③老师读,学生辨调,说出是第几声。
④学生读,其他学生猜第几声。3.三声变调。
(八)作业 第一课练习题
(九)本课小结
在这节课的尾声,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来简要介绍和回顾一下儿本课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速成汉语基础教程》初级课本第一册 第一课(郭志良,杨惠元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1版1次)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20名学生,分别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挪威、法国、印度尼西亚、泰国 八个国家,年龄从6岁到18岁不等。学生们大概可以分为3个层次:16个年龄较大的学生们是一个层次的,他们学习比较积极主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刘杰锋、朱佳茵和朱佳怡是一个层次的,他们年龄偏小,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稍差,读写能力相对较差。LILAS是第三个层次,由于年龄较小,汉语零基础,所以她学习的教材是侧重听说的《快乐汉语》。
二、教材分析:
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分析:
《速成汉语基础教程》依照由浅入深,循环递进的原则进行了科学的编排。练习的设计重点突出,综合性强;语法点的解释简洁而严谨;词汇的选择面广而实用。整套教材既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学习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一方面可全面掌握并强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为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本课分析:
(1)通过对拼音a、o、e、I、u、u四声调的拼读学习,会如何简单拼读复韵母。
(2)通过课文中会话练习能够流利切正确的利用课本知识进行简短对话。
三、教学目标:
能够大致听懂课文大意。
能够拼读a、o、e、I、u、u的四声调,并能 和同学用“你好”打招呼,互相问候。 在学会拼音和音调的基础上能够自然流畅的朗读课文。学会书写 我 你 也 很 好 吗 呢 一等生词,尽量做到笔画正确,合乎书写规则。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见面打招呼问候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会日常简单的问候语。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单韵母和简单复韵母,注意学生e u音的拼读;正确书写拼音包括声调的标注位置和是否轻声,声调中的二.三声对学生来说比较难,需要多次联系和纠正。
2)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日常用语,并懂得“你好”较多适用于第一次见面时互相问候,“你好吗”则适用于朋友之间的问候。
教学难点:汉字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教授过程中要注意汉字的结构,书写的笔画和笔顺,书写对于非汉字圈学生比较困难,需要每天坚持练习。
五、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大的方面:
1.说教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照“语音—生词—课文—对话”的顺序教学。因为课文在安排上无论是词汇难度还是语法难度都是体现这一特点。
2.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高频、有效的 正面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思考并正确理解重点词语和难句的理解。具体的教学:
1.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2.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并立即进行相应的练习。2.说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预习法、归纳法、比赛法等学习方法。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3.说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PPT课件。
2,图片展示,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学生照片。3.字卡展示,复习生词。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先向大家问个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中国,使用汉语如何问好。(同时用PPT)展示课文标题及图片
(二)学习生词:
1.打开书师生齐读生词。
2.老师出示字卡,让同学们“开火车”一个个读。3.老师领读同学们发音不标准或者掌握不牢固的生词,学生跟读。
课堂练习:
1.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接着拿出生词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2.让部分学生到课堂前进行对话演示。3..完成纸制的练习题。本课小结:
在这节课的尾声,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来简要介绍和回顾一下儿本课所学的内容。
七、板书:
一、听力教学提问的现状
留学生在汉语听力课程中的学习一般分为两个极端, 一是愿意发言, 愿意口语交流;另一部分同学是不愿意说话, 怕发言。但是愿意发言的学生, 他们只是会用最简单的词汇来和老师交流, 同时也有很多语法错误。在听力课程的教材编写和选用上, 听力课程的现实交际性使得教材必须与时俱进, 这就要求教材的更新速度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有听力教材必须体现我国地域性文化, 全国统一的听力教材并不适合不同地区的留学生使用。
二、听力课程改革的对策
改变留学生汉语听力教学的困境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听力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听力教师在灵活教授教材内容的前提下, 精心设计听力的提问方式, 良好地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充分地发挥学生主动寻求口语交际的愿望。这样做的效果才能体现留学生听力交际的应用能力。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尽量靠近学生的生活, 尽量体现口语交际的实际需要。许多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前, 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数, 怎样让他们开口说第一句汉语, 如何使学生尽快入门, 对每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所在学校的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的对象多为外国高中毕业生, 他们思想积极, 喜欢表达, 在中国他们有青春的活力。但是他们的表达都是自己的母语, 不喜欢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具有一定的语言学习优势,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较强、自制力较强、情绪较稳定等, 但由于这些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大, 语言学习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的母语已经相当成熟, 容易造成语言学习的负迁移。同时, 外国留学生的自尊心较强, 在课堂上“说”的心理障碍较大, 大部分学生喜欢闷头看书, 不愿开口讲话。这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听力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扩展式听力训练
听力课上的对话、短文和练习都是固定模式的, 在授课过程中, 学生们过分依赖教材, 不能与老师进行积极有效地互动, 他们重视词语的翻译, 对于老师讲授的相关知识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教师首先要注意把词汇分类, 重点放在那些扩展能力强、活用能力强、使用频率高的词上, 在教学中尽量扩展词汇量, 特别是汉语中成语的运用, 近义词的比较分析, 这些都是HSK考试高级别的重要考察内容, 一定要充分重视。如分析“商店”中的语素, 可以将“店”扩展为“饭店、花店、旅店、书店”等。其次要有意识地在词语区别或动词搭配上培养学生的用词能力, 如“跑步”和“散步”、“首都”和“首府”、“大厅”和“走廊”等词汇的区别。在成语的讲解中一定要注意成语的运用的语言环境, 把语用和成语分析放在一起, 让学生不但听得懂, 还要会运用。
四、运用适量记忆教学
所谓记忆教学在听力的课堂上加强生词的记忆, 这些词语一定先让学生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运用。把词语组成句子, 是通过背诵一定量的句子、短文来储备汉语词汇, 熟悉汉语基础语法。词汇的记忆对于听力课来讲尤为重要, 只有词语积累才能更好地培养语感, 只有词语积累才能更好地表达沟通。但是很多留学生对于词语的积累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他们往往只是简单的记忆和翻译汉语词语, 课下缺少适度的练习和记忆, 所以听力能力进步缓慢。
总之, 在听力课程的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根据听力课程的实质进行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巧妙地设计问题, 要积极发挥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喜欢听、喜欢说, 在敢于发言的基础上去把握听力内容对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完成对话练习, 最后再听短文, 完成相关联系,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真正地起到一个主导者的角色, 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所在国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言发展性、交流性的视角上正确对待语言教学的实际问题。
摘要: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是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重要课程。在听说读写的课程体系中, 听力教学尤为重要。如何提高留学生听力时效性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针以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为研究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这一听力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口语教学,提问技巧,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祝志春.教法带动学法——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 2013 (5) .
[2]祝志春, 孔艳梅.黑龙江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 2015 (36) .
[3]祝志春, 刘胤廷.从旅游汉语探讨中俄大学生就业新出路[J].青春岁月, 2013 (4) .
[4]郑羽.经贸视域下的中俄边境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戏剧之家, 2014 (17) .
关键词:对外汉语 写作 难题 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以技能为条件,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课型。其中“听”、“读”是语言的输入,也是语言交流的一个过程。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难度最大的,但是交际功能似乎没有前三项那么重要,所以写作课迟于前三项课程,这也使得四项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展不平衡。大部分留学生虽然可以用汉语很流利地沟通,也经过了一系列的语言、词汇、语法的正规学习,可是一旦遇到需要写作的地方,留学生的作文大多有词不达意、结构松散等问题。
一.写作课程面临的问题
教师方面:1.教学模式单一。对外汉语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了过去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写前准备阶段:赏析范文,包括对写作知识和技巧的介绍,语言点的讲解以及语言表达结构模式的分析。(2)写作阶段:学生课堂练习写作,或者将写作练习留到课后,作为作业。(3)评改阶段:学生课后写作、教师评改作文,有的时候学生也会互相批改,下次课开始时指出全班普遍性的问题。这三个阶段就是一堂写作课的基本流程。但是,长期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无聊的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加之写作课自身偏难的特点,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会对写作逐渐失去兴趣,导致出勤率下降等问题出现。2.教师对写作课的任务理解不深刻,只注重表面。内容和形式是一篇文章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的写作课教学常常是避重就轻,将大部分时间放在文章的内容上,从课程开始时的导入主题,之后的启发思考,到最后的文章三大部分的限定都是在围绕着写什么。3、作文的批改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写作老师一般在课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作为他们作业的反馈,包括对错别字、病句、格式、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修改。当下一般的作文批注分为文中批改和总评两部分,文中批改主要是针对文章语言的修改,通过一些系列的调整力求语言上的规范与准确,而总评则是对文章进行总体的评价。虽说作文的批改已经基本形成了如上的模式,但在笔者看来,此类批改方式内部秩序混乱,标准不一。
留学生方面:1、使用汉语思维的习惯尚未养成。在对外汉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用母语进行构思和填充内容,再进行母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转换。我们经常会发现语段之间衔接不连贯,因为汉语学习者在初期汉语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学生没有适应使用汉语思维。但是对中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来说,就不能再依靠此方法进行写作。2、作文中经常使用口语。留学生在写作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文章中经常会出现大量不应出现在写作中的口语体表达方式。不管是在写作教材中还是教师在教授写作课时,书面语都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学生写作中对书面语的要求比较高,是学生写出优秀文章的关键。所以留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口语体倾向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
教材方面:教材难度把握不当。教材难度把握不当表现在范文的难度把握不当,范文的长短不合适、生词过多或者过偏以及范文的句子不易理解等方面。范文中的生词过多以及句子中的语法过难,并且高于学生应有的水平太多的话,会混淆写作课的重点,把教学重点转移到了对生词和语法讲解上来,这样容易把写作课变成综合课。
二.教学对策
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思路的调整,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1.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活学活用教学法。其实,不光是写作课,其他所有课程在教师授课前都势必要面临一个教学方法的采用问题,而很多教学问题也表明,学生不愿学或学习效果不显著与教师教法的落后和单一有很大关系。说、写结合,这是写作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针对讲评的问题,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内部应建立相对完备的写作评阅标准,包括修改符号的规范,批改形式的统一,以及点评方面的科学分类。只有这样,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在能做到有据可依,科学高效。另一方面,也可将集体讲评与个体讲评相结合。写作课课时珍贵,因此要求教师精简讲评时间,提高讲评效率。
【对外汉语精读课】推荐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之口语课教案12-20
对外汉语书法06-01
量词 对外汉语10-30
对外汉语教案汉字09-1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10-13
对外汉语教学反思11-11
对外汉语书法教学11-28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06-08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106-24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