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法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汉语教学法

汉语教学法 篇1

微笑汉语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系列

经验分享(十二)对外汉语教学心得

教老外汉语,给老外上课不是一件易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这不光是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在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把握好课堂,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技巧的运用体现了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是一堂汉语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大连微笑汉语提倡每一堂都要认真准备和对待。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在一堂课里让他们掌握学习汉语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我们要准备相关的知识,了解外国学生的喜好,可以准备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这样也便于吸引他们上课的兴趣和增加课堂里乐趣,赢得学生的信任。生动有趣的开场白:

开头很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中,一个好的开场白,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俗易懂开场白,它们生动有趣又贴近现实,又和教学内容有关联。这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消除了学生内心的障碍,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下面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引子。

记得在讲古诗《关雎》时,我一上课就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同学们都说有,那么是因为什么事情失眠了,有的说是因为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有的说在想朋友,我接下来就说到古代有个年轻小伙子也失眠了,为什么呢? 为什么古代人会失眠?古代人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失眠一般都做什么呢?一一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无论哪个国家的学生,无论教师与这个国家的学生语言是否能相通,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尤为重要,这可以说是一种“世界语”。它在对外汉语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丰富的表情能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教师的意思,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让课程更具备有亲和力。肢体语言也能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充分理解。老外性格外向,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会让他们在课程上更舒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大连微笑汉语国际教育培训中心

课堂教学和学生互动,发言必不可少的。那我们要做到不歧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和自己或者和同学相互互动。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权利,老师平等地对待学生。比如,提问时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而提问,对于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一点的同学可以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做好因材施教,发挥课堂的作用。每一个学生的天资都不一样,要多多鼓励学生,耐心教导他们,帮他们找到问题,帮助他们。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我们要学习和探索的路还很长,相信我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们会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更多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

大连微笑汉语国际教育祝世界的对外汉语教师工作快乐!

汉语教学法 篇2

处于少儿时期的儿童, 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意识, 但是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所以, 进行教学时既不能只是局限于适儿童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 也不能过高估计儿童的思维能力。另外, 儿童最大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格外尊重这一规律, 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所以, 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出一种适合儿童的汉语教学模式, 以教育为主, 从兴趣出发, 寓教于乐。

所以, 我们要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研究出集知识性, 趣味性, 娱乐性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汉语的快乐。

一、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

首先, 学习目的不明确。成年人学习汉语通常都会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 他们知道为什么学习汉语, 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水平。而儿童恰恰相反, 他们的目标就不是那么的明确, 他们除了极少数的个体有学习的动机外, 大多数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汉语, 往往都是被家长安排来学习汉语的, 因此, 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性, 跟着老师走或者被老师推着走。但是如果孩子对汉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那么即使没有明确的目标, 他们也会很乐意去学习。

其次, 思维方式简单。由于年龄的局限, 少儿与成年人在思想和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认知能力方面会有一些薄弱。成人的思想较为成熟, 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抽象的语法知识容易掌握;儿童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阶段, 对事物的看法还不成熟, 总是被动的接受, 对于那些很抽象的语法点很难理解。所以, 儿童的教学法和对成人的教学法就不能一概而论, 成人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法就不适应活泼、善变的儿童的思维模式。

再次, 儿童注意力时间较短。想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就要有高效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的长短是有密切联系的。儿童的自我约束力差, 注意力时间短, 天性好动, 喜欢注意一些新鲜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溜号。所以, 只有让课堂教学成为儿童的兴奋点, 让汉语课吸引他们,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所以, 基于以上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摸索出一套适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

二、儿童对外汉语教学理念

第一, 营造地道的汉语环境。由于儿童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 周围的环境会对他们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所以, 这就促使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一些汉语拼音、字母歌、儿歌等挂图和卡片, 营造一个浓郁的汉语氛围。最好是给每个学生取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 可以使孩子们产生一种文化认同感。不时的输入一些中国传统风俗, 让孩子们觉得既新鲜又有趣。

第二, 开展行之有效的, 有目的性的汉语教学活动。进行汉语教学, 一定要有针对性, 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实施, 都要有既定的规划和目标。

三、儿童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 学习它是乏味的, 对于最难学的语言之一的汉语, 学习更是枯燥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更是无趣。所以, 在我们教授汉语时, 要在学习中加入新鲜的元素使学习本身变得有趣, 从而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 儿童汉语教学的听说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实践性方法

精讲多练, 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进行实践。这里的实践性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避免教师的枯燥讲解, 减少学术型讲解, 在课堂前15分钟把要渗透的新的语音知识简单明了的介绍清楚, 然后设置语境, 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反复练习。因为毕竟儿童的年龄的特殊性,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使孩子们记住所学知识, 但是对于日后的运用无疑是毫无益处的, 所以, 实践, 是儿童学习汉语的必由之路, 也是儿童学好汉语的不二法门。那么, 在我看来, 实践环节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2、趣味性方法

运用绕口令、儿歌等, 使孩子们在学中玩, 加强记忆。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 是没有希望的人。”人们都喜欢幽默, 孩子们也不例外。幽默是智慧的体现, 幽默风趣的教师才能使课堂富有趣味。多一点幽默, 不仅会让学生轻松、愉快, 还会使学生更多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美感。我们要充分认识趣味在教学中的作用, 要恰到好处, 不失时机地利用它, 淋漓尽致地发挥它。

3、汉字教学手段的创新

千百年来, 汉字的教学就是一支笔、一本书加上教师的口授, 枯燥无味,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差。所以这种汉字教学方法就很不适合儿童教学。只有更新更先进的教学手段, 才能增加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 符合趣味教学的宗旨。

多媒体软件是国内课堂教学的最高端手段, 所以, 我们可以把多媒体引进到儿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活动。不同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 所以, 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所有要求, 用多媒体或者光盘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所学内容, 对自身的弱项加以补充, 达到提高汉语水平的目的。

现今, 儿童英语教学在全球的发展都很强势, 与之相比, 我国儿童汉语教学还仅仅处在起步阶段, 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 所以我们应该潜心研究, 开发出一套适合儿童学习的精品汉语教材。

我们应该借鉴英语教学中的分年龄段的教育方式, 分成儿童汉语教学和成人汉语教学, 这样, 可以使儿童得到更专业更适合的教育, 打好基础, 方便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汉语。

当然, 儿童学习汉语, 以儿童的兴趣为最重要, 所以, 还是要以趣味性为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只有适合的教学方法, 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这样, 才能使孩子们主动学习汉语, 主动获取知识, 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顺利和成功。同样, 也可以促进我国汉语事业的发展, 丰富汉语教育体系, 使我国汉语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施雯.汉语语音特点及对外汉语语音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7) .

[3]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M].学林出版社, 2006.

[4]石红叶.幼儿园教学中手势语的技巧与使用[J].中国农村教育, 2011 (03) .

汉语教学法 篇3

摘要:古代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教授怎样的内容,教授这类知识的意义以及怎样使留学生更好地学习古代汉语,这是关键。本文从古代汉语的汉字与词汇,语法,文选阅读这三方面来出发,对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介绍。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古代汉语 教学内容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在学习并掌握一些基础汉语之后,他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希望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自己的口语以及书面语的能力。且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就是源与流,具有传承的关系。要想在一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汉语口语能力以及书面语能力,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的基础是很必要的。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通论和文选两个部分,通论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及语法等。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提到:“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使学生扩大文言词汇量,初步了解文言的句法结构,使学生能读懂选注本和借助工具书读懂比较浅显的中国古代作品”。所以,针对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要与中国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有所区别,主要讲授汉字与词汇、语法以及一些短小精悍的文选作品。一、古代汉语的汉字与词汇知识汉字与词汇的教学是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现今,留学生最常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主要有两本,即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以及王海棻的《古代汉语简明读本》。在古代汉语汉字与词汇讲解方面,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关于汉字与词汇的讲解不是很详细,每课除了课文,课后基本都是讲解古代汉语语法,汉字与词汇只是在课文中稍有涉及。而王海棻的《古代汉语简明读本》在这方面比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详尽,王海棻的《古代汉语简明读本》不仅讲解了汉字的结构,且运用了大量的有译文的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古今字的异同。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汉字是音义文字,讲解汉字主要讲解字的结构和字的形音义。而古汉字多为单音词,一个字便是一个词,只要理解了字义,相应地词义就容易理解了。留学生学习古汉字主要是为了能正确的认读和理解字义,以达到能正确使用汉字的地步。古汉字的书写是不要求留学生掌握的,只是適当的学习古汉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以及记忆汉字。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由单纯词与合成词构成,单纯词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类。古代汉语词汇多数为单音词,而现代汉语词汇多数为双音词,现在的双音词大多代替了古汉语中的单音词,所以,留学生学习好古汉语词汇中的单音词,对他现代汉语词汇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对留学生而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別不大。留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语法,不仅仅只是学习古代汉语语法,同时在学习中还能再次复习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以达到对整个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而且留学生学习了古代汉语语法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古文时能够更全面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寓意。古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般包括古代汉语虚词、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以及词类活用等。虚词包含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副词以及助词,特殊句式包含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以及倒装句,词类活用包含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以及形容词的活用。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关于古代汉语语法的介绍就很详细,其第一册主要就是介绍古代汉语语法。该书在每课的课文之后都会有比如常用虚词、固定格式、特殊句式以及词类活用等语法知识的讲解,虽有些课后的语法只是会出现知识讲解的重复现象,但总体而言,《古代汉语课本》关于古代汉语语法知识的讲解是很好的。三、文选阅读的内容讲授黄爱华在《谈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中提出:“从留学生的现代汉语水平出发,以至今还活跃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词语、成语、句式的篇章,从短小精悍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和一些篇幅不太长的散文为主。”说明在选材的时候,要以选文为主,并对文章的题材、文体、长度以及难度加以限制,且最好要与现代汉语密切相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其文化价值。留学生学习古汉语文学作品时,最开始的几篇课文最好是成语故事或者是神话故事,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渐地讲解一些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在使用的词语、成语及句式的文章,培养且巩固留学生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古汉语文学作品应该以散文为主,每篇文章的字数最好在三百字到六百字之间,使得文章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难易程度也要适中。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所编选的基本上都是内涵丰富的历代佳作,文章的难易程度也是循序渐进的,最开始先讲解一些成语、俗语故事以及一些古代的笑话,让学生弄清楚这些成语、俗语的比喻义及象征义,然后可以正确运用这些成语或俗语。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也会逐渐的加深,会讲解一些历代散文名篇、诗、词、赋、戏曲以及小说。如:《论语》、《周易》、《爱莲说》、《阿房宫赋》等等。讲解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是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让留学生更加的融入到中国文化中来。参考文献:[1]苏瑞卿.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材的革新.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院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3]徐宗才.古代汉语课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4]王海棻.古代汉语简明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朱瑞平.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古代汉语”教学及教材建设的几点考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6]胡安顺.古代汉语(修订版).中华书局,2007年.

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口语教学大纲 篇4

第二学期

初级汉语口语

课程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针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的口语学习课程,是一门专项技能训练课。对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讲,口头交际能力需要经过有计划的培养、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口语课就是培养这一口头交际能力的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说的能力能应付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介绍个人、家庭情况)、简单的社会交际(如问候、感谢)和有限的学习需要(如课堂活动)。在课堂上,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复述简短的熟悉话题材料的大意;可以就同课文内容类似的话题进行较完整的连续对话。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句较连贯。在实际交际中,能够就上述熟悉的话题作简短的问答和陈述,具有初步的会话能力。所说的话多为简单句型以及由简单句型连成的语段,语速较慢。

二、教学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言系商务汉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这是他们入学的第二个学期,汉语水平多为初级汉语水平。

三、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减少课堂干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展支持性教学环境,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是一个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地、重要的参与者。

2、交际法原则 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要使整个教学过程交际化,要让学生充分接触所学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境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大量的言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得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和运用语言。

3、趣味性原则

内容生动活泼,课文风格多样,语言生动有趣,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精讲多练原则

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口语课的精讲立足于功能,即讲清一定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言项目,以功能统语法。多练即以任务为导向来组织课堂活动,将课堂学生活动切分为学生个人活动、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和班级活动。

四、教学进度及时数分配

本课程为每周4个学时,这学期分17个教学周,共计68个学时。所用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口语》(1/2册),该教材由王淑红、么书君、严褆、张葳主编,全书上册共23课,下册共23课。每课计划用4个学时,较长和较难课文用时4-5学时。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由于《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口语》是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注重日常交际的汉语口语教材。每课由语音部分、课文部分、课堂活动与练习、挑战自我四部分组成。

1.语音部分

针对零起点的学生,紧紧围绕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话题,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汉语口语恰当的表达方式,注重言语的真实性、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朗读课文,其中语音部分的语音练习贯穿全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能够运用已学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现象及语用规则得体的表达,内容有条理。

2.课文部分

词汇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基础材料。首先要熟练掌课文中的生词,加强这些词语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回答问题或就某限定话题进行成段表达。

3.课堂活动与练习部分

练习部分目的旨在对情景会话的理解并联系运用。包括语音练习、朗读、替换词语说句子、小组活动。通过这些联系,巩固每课的知识点与语言点。

六、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环节

1.检查复习情况与作业完成情况。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与运用情况,帮助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在交际上仍有哪些困难,对此进行补充。

2.导入新课。调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切入本课学习内容。引发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导入到新课的学习。

2.生词的处理

口语课的生词处理方法应体现口语课的特色。通过教师进行示范领读,学生齐读、轮流读等方式,扫清学生认读障碍。遇到学生不正确的发音予以纠正。然后将笔画较难的字写在黑板上,加深学生记忆。逐词解释生词,有些词汇可用媒介语言进行简单翻译,有些则需要详细重点讲解,通过说明词性、找近义词、造句、创设情境、替换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词。

3.课文学习

口语课的课文,一般是口语课的核心。处理好课文,是口语课的关键之一。教师应首先领读课文,让学生齐读,再请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教师可以就课文内容设置若干问题,请学生回答,以考察学生对课文会话的初步理解情况。参照课文用法指南部分,讲解重点句型和语法点,反复强化,达到让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目的。

4.讲解练习

练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教师可选取一些练习在课堂上请学生完成,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实践中体会话语的表达,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纠正。一些题目可以作为课下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学习。

5.解答学生疑问、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当完成全部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用二三分钟时间,留给学生提问时间,看看学生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对此进行解答,并对本课的重点词语、功能项等进行归纳总结,以示强调本课所学的内容,对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也要加以评论。最后布置作业.作业量应该适中,强调发展学生交际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词语,模仿、记忆在某一情况下的表达方式,并最终达到灵活运用和替换的阶段。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表演法等互动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原则,在教学中着重以基础语言知识为中心进行综合训练,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2.注重同一句型的变换,注意词汇和语法知识的重现,在讲练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本课所学的词汇、语法及句型,并有意识的复习以前学过的常用句型。

3.学生练习法。当学生理解、模仿之后,就要让学生们大量地、反复地练习说。分为若干小组,在同一时间内分别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练习说在某一情景下的会话内容。

4.教师提问法。当教师教完在某一情景下的会话内容之后,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该会话内容,教师可采用提问法。提问的方式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表层到深层。

5.学生演练法。当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可以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这段会话,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待学生演练完毕后再纠正,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

6.情境演练法

当课堂上所学的某一情景下的会话较容易实地实践时,可以在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将学生带出去,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在实际交际中学习。这样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7.重点词语提示法

口语课的课文内容基本上是每课一个话题。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师可采用重点词语提示法。就是结合“会话”的发展顺序,给学生提示出场景、重点词语以及语法规则等,让学生补充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内容。

七、教学评价

初级汉语口语课在学期末进行一次期末考试,作为本课程教学情况的一个评价手段,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了解也会安排中期考试,以课本内容作为考试材料,考试由任课教师命题。试卷分A卷和B卷,卷面满分均为100分;两卷的相同试题所占的分值比例控制在10%以内,一般以A卷为考试用卷,B卷为备用(补考)用卷,该课程的成绩由“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均以百分制计算;课程成绩=卷面成绩x70%+平时成绩x 30%。

八、参考书目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陈建民:《汉语口语》,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汉语教学法 篇5

姓名:谢惠绪 学号:F21414013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相关的各项研究也不断深入,汉语词汇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词汇研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汉语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在汉语词词汇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形成、定义及其特点和性质,分析了汉语学习者容易产生的偏误,并对此提出教学对策,旨在减少和避免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产生的跨文化冲突。

关键词:文化附加意义;对外汉语教学;偏误;跨文化交际

一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展示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和文化底蕴,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间接地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的过程。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因此,汉语受历史文化影响深远。这种包含在语言本身的文化因素,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带来语言理解上的困难和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本文首先展开对汉语词汇附加意义的形成、定义以及特点和形式的初步探讨分析,再进一步阐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使用失误和跨文化冲突,试提出汉语教学中的解决对策。

二 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形成与定义

1.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定义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指一个词在指称实物的同时所蕴含的特定的民族文化信息。也就是说,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表达理性概念的基础上又负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信息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表达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感情上的反应"用一种较具体的事物现象表达一种相对抽象含蓄的主观心理感受是词语文化附加义产生的思维基础。如“喜鹊”本是鸟纲亚科的一种鸟类,但由于我国民间有很多关于喜鹊报喜的传说,渐渐喜鹊便成为了“吉祥”的象征,一些流传至今的成语都是和喜鹊有关,如“喜上眉梢”、“欢天喜地”等,这里“吉祥”便是喜鹊的文化附加意义。“狗”在很多国家的文化里被定义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但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里,“狗”被赋予了一定的贬义色彩,“狗仗人势”、“狗改不了吃屎”、“狗腿子”,这些都是“狗”的文化附加意义。这些含义都是有了客观实体后,汉民族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附加给它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文化内涵。2.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形成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特定的社会统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的。它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的一种约定: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要想了解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应深入其源头,才能深刻理解。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有的形成于汉族人的心理因素,如汉民族在心理上形成的“特殊”的约定:对颜色词“红色”的认识起源于对太阳和火的一种本能崇拜心理,因为它们能驱走寒冷和猛兽,所以红色一直是喜庆吉祥的伴随者,后又引伸出兴旺和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有的来源于民族的图腾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龙和风作为一种原始图腾,是高贵、吉祥的象征,因此古代帝王着“龙袍”,嫔妃戴“凤冠”,汉民族的谚语中更是有流传千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来表达父母们美好的期望;有的形成于自古以来人们对事物特点的认识,如“竹”因其的顽强挺拔、中空有节,自古以来就是君子的象征,“梅花”傲立风雪,是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歌颂的对象,因此,也成为“坚强刚毅”的代表;有的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由谐音而形成的,比如汉语中“鲤鱼”的“富裕”的文化附加义就是因为“鲤”与“利”谐音,“鱼”与“余”谐音而形成的,所以,我们的年夜饭餐桌上一定少不了一盘鱼,寓意“年年有余”。再有“梨”与“离”是谐音,所以我们的文化中是很忌讳将“梨子”分开吃的,因为这寓意一种不吉祥,即“分离”。有的是因为社会历史因素而形成的,如“绿色”跟妻子使丈夫受辱相连,是由于唐代妓院的男人头戴绿巾,元明时期规定娼妓家男子必须带绿头巾,所以流传下来“绿帽子”的说法。也有的是因为著名文人们的作品而形成的,如“蜡烛”表示无私奉献,来源于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桃花源”有“世外桃源”之意,来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塑造的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

三 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特点及性质

1.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特点

(1)词语的文化附加义的产生,多数是基于对词语所指称的事物特性、特点的主观认识。如“蛇”和“蝎”都有剧毒,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形成了对二者的认识——狠毒,所以有“蛇蝎心肠”之说。“黄色”自古以来为贵族所爱,所以人们便将“荣华富贵”之一文化意义赋予“黄色”,金子的颜色为黄色,帝王的龙袍为黄色。

(2)一个词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文化附加意义。如“月亮”在我国古代诗人的诗作中,是思乡情感的代表,但后来也衍生出“婵娟”的说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再如“黄色”在古代是皇家贵族的象征,也有事情败露、计划落空的意思,如“那对情侣黄了”或“黄粱美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思想涌入中国,“黄色”一词有了另一个文化附加意义——色情,生活中一些不堪入目传播淫秽色情的媒介我们称之为“黄片”、“黄色书籍”等。“红”本义是指颜色的一种,但后来也发展出“革命”的文化附加意义,我们称井冈山、延安等地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日常生活中“红”还被赋予了兴旺、胜利、成功之意,如“她可是当今的大红人”,“开门红”等。

(3)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依托在具体事物上的主观认识和感受,所以文化附加义是名词性词语所特有的。不光在汉语中,其他语言中也一样,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主要依托在颜色词、动物词和植物词上,这一点通过前面的举例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但并不是这些类别的词语都有文化附加意义,如“乌鸦”的文化附加意义是不祥的征兆,但同为鸟类的“麻雀”却没有文化附加义。“莲花”有花中隐士,纯洁的文化附加意义,“柳树”的文化附加意义来自于它的谐音,有“留”的意思,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传统,而同为植物的“杨树”,人们却没与给予它文化附加意义。颜色词中“黄色”、“红色”都有文化附加意义,而“蓝色”却没有。

2.词汇文化附加意义性质

(1)文化附加意义的民族性: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特定的社会统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的。它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的一种约定: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如汉族人民在心理上形成这样种种约定:以“红豆”传达“爱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以“鸿鹄”表现“志向远大者”,所以我们会有“鸿鹄之志”的说法,以“狮”表现“勇猛者”等;俄罗斯人在心理上也形成种种约定:以“COPOKA(喜鹊)”表现“饶舌者、贼”,以“KOщKA(猫)”表现“家庭幸福”等。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不同的民族给予事物的文化附加意义是不同的。如说到一个词语,人们先想到其所指,紧接着就联想到依托在其上的主观认识、感受。

(2)文化附加意义的隐含性:学习者往往不能直接从字面上了解其含义,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解。如“狗”在很多国家并没有文化附加意义,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开玩笑说“骗人我就是小狗”,在我们的文化里,“狗”通常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在学习者并不知晓这一文化附加意义的情况下,教师如果没有给学习者进行讲解,就会容易是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对汉语母语者的这一表达感到疑惑。“喜鹊”在汉语中有“吉祥、好事降临”之意,但在俄罗斯,“喜鹊”却有着“饶舌者、贼”等文化附加意义,如果教师不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也会造成一定的误解。

(3)文化附加意义的关联性:“词汇构成一个统一的词汇体系”他表现在词义的发展。词与词义方面的关系也表现出词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文化语义词语可以分系统来研究教学,如颜色词系统、亲属词系统、动物词系统、烹饪词系统等。

(4)文化附加意义的不稳定性:即很多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新的文化附加义。上文提到的“黄色”的文化附加意义就是这一性质的突出表现。例如“小姐”这一词在古代时通常是指达官显贵家里的女儿,发展到近代,它的使用受西方思想影响更加平民化,可以用来称呼未婚妇女或少女,但随着各种文化的交融,这一词便产生了另一个文化附加意义——从事不正当行业的酒女。

(5)文化附加意义的模糊性、朦胧性:文化附加义只是人们为了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思想感情而依托在词语上的内容,是出于表达的需要,是词语的语用意义,它属于语用学的范围而不属于语义学,因为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和它的指称意义相比,往往是次要的,它较难以取得词的独立义项的资格。正因为文化附加义是词语的语用意义,所以它往往显得囫囵一团,具有模糊、朦胧的特点。比如人们用“鸳鸯”象征“忠贞的爱情和恩爱夫妻”,至于“鸳鸯”的文化附加义到底是“爱情”还是“夫妻”却并不清楚,“兰”的文化附加义是“高雅、纯洁的气质”还是“高雅、纯洁之人”也一样不明了等等,这都是由于文化附加义的产生只是出于委婉含蓄地表达而造成的。

四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文化附加意义的偏误类型及解决对策

1.词语文化附加意义的偏误类型

(1)由民族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偏误。这一类型的偏误是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最常见的偏误类型,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还体现在日常的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民族,因为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更深层次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中国属牛耕文化,而英国属马耕文化,所以中国人对牛的感情深厚而英国人则对马更加看重,例如汉语中赋予牛“勤劳”的附加义在英语中可用“horse”来表达。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会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以海洋文化为代表的欧美,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开放,而以大陆文化为背景的亚洲,思维上更加严谨,思想上也更为保守。欧美人对海洋更加向往,喜欢充满挑战、刺激性的事物,而亚洲人则对土地充满敬畏与依恋。在我国,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秋冬时节刮西风,所以自古以来我们给予“西风”的文化附加意义就是“万物凋零、萧瑟、凄冷”,而海洋气候的英国,“西风”是万物复苏的象征,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思维方式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这导致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主观认识是由差异的。如中国人见到孔雀开屏认为很漂亮,大吉大利,而英国人却忽视它美丽的一面而强调骄傲。我们认为鹤白色羽毛,姿态优雅,象征仙人和长寿,而法国人则从鹤的姿态想到了在路边的身材高挑的妓女。在我们国家我们认为主要颜色有七种,但在一些国家的概念中,主要颜色主要有五种、三种或更少。我们习惯用黄色代指色情,日本则习惯用粉红色,而英国则多用蓝色。

(2)由不同语言词语文化附加意义的不对称引起的偏误。两种语言中本义相同的一个词语,一个有文化附加意义,一个没有文化附加意义,就会产生偏误,引起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如“醋”的本意就是指味道为酸的一种调料,在我们国家它有一种文化附加意义是“嫉妒”。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处于恋爱中的情侣,一方经常会问另一方“难道你吃醋了?”这时,身边的外国朋友就会感到莫名其妙,“没有醋味儿呀?更没看到他吃醋呀?”还有一种情况是两种语言中本义相同的词语,两者都有文化附加义,但是文化附加义的内容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而产生交际冲突。比如汉语中的“狗”与英语中的“dog”都有文化附加义,但是内容不同,所以英美人在学汉语时往往依照英语中“dog”的文化附加义来表达思想,于是就会产生我们难以理解的句子,例如“他这个人很值得交往,就像狗一样”或“这条狗像是我的孩子。”我们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很奇怪,但在欧美人的概念里这是一种褒义的说法,表达他们对一个人的喜爱,而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狗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我们只有在表达一种蔑视、鄙夷的态度时才会这样表达,如“狗腿子、狗汉奸”等。诸如此类的还有我们对“龙”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喜欢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实际上给西方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造成了一种跨文化冲突。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龙是吉利的、神圣的,而西方的传统认为龙是“富有侵略性的,是恶魔的化身”。所以说,不同的语言文化附加意义会造成跨文化的交际冲突。

(3)由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引起的词语文化附加意义的偏误。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能力。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大部分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中国的“钱”途,但也不乏一些汉语学习者完全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向往。相比之下,后者的学习动机更为主动。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动机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主动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态度比较积极,对于学习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冲突会采取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主动性更强,因此,这一类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会更强,而被动的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则略逊一筹。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积极的学习者会主动学习了解一些词语的文化附加义,而学习态度和策略消极的学习者则会采取规避的策略,导致偏误无法解决,跨文化冲突贯穿于始终。

2.词语文化附加意义偏误的解决对策

(1)汉语教师是解决跨文化冲突中重要的一环,教师们要有跨文化意识。汉语学习者们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及背景,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跨文化冲突。汉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偏误类型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尤其是一些对立的文化附加意义,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避免跨文化冲突。

(2)具体到词语的文化附加义的教学,第一我们应重视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重点。我们不光要对我们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习者国家的文化。针对不同民族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不对等的情况做对比分析,例如汉英文化中,“狗”的文化附加意义的对比,或者“龙”的文化附加意义的对比,加深学习者的印象,避免或减少跨文化冲突。

五 结语

文化通常是最能引起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部分,但跨文化冲突往往会给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挑战,针对词语文化附加意义的研究是必要的。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要充分运用文化对学习者的吸引力,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汉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充分的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不同文化、民族习俗、思维差异的碰撞,往往会产生跨文化的火花,会给我们的汉语教学带来很多的思考。希望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处理好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冲突,为汉语教学注入活力与动力。

参考文献:

汉语教学法 篇6

国、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还由于华侨人数多,近年来学习汉语 的热潮更是空前。

目前,我国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每年来华学习汉语的人

数超过15000人。全世界有如此多的人学习汉语,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借助于汉语这一 交际工具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研究中国。这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 往,无疑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在组织机构上,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 教委、国务院侨办、外交部、文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负责人组成了 “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该领导小组负责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成立了对外 汉语教学的专业学术团体,如“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等,“世界汉

语教学学会”已经拥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学员,他们是世界范围内的热心于汉语 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外汉语教学有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刊物如《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学汉语》等,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教材的编写方面,除了国外编写的一部分汉语教材外,国内已出版了200余种汉语教 材,教材包括了读本、口语、听力、文选、写作、报刊、古汉语、翻译、文化、科技、经 济、贸易、旅游、历史、课外读物等多种门类。这些教材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的检测手段,从1990年起由中国国家教委组织专家鉴定,被称为中国 “

托福”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在世界一些国家及国内一些城市开始试点。“中国汉语 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 水平证书》.”昆明现已被列为国内考点(西南地区唯一考点).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师质量,国家教委还制定了《对外汉语教师 资格审定办法》,“从1991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期分批开展了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工作„„经过审委会认真、严格的考试、考核和审定,到目前为 止,全国已有1051名教师获得了对外汉语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批获得证书的教师多年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政治、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较高,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能从事 基础汉语教学,又能从事汉文化教学。”“为专业教师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在我国教育界尚无 先例.”(《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2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使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国际发挥

更大作用,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已在我国一些大学招收本科生,专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的教师,并已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正积极准备培养该专业博士研究生。

二、云南民族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

云南民族学院是我省最早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之一。80年代初期开始接收外 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及民族语言。截止1995年,已经接收了20多个国 对外汉语教学方兴未艾

—兼谈云南民族学院对外汉语教学 李恕仁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精神 文明成果.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认识中国,汉语走向世界已成为世 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这一要求,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教学热潮,1993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 学工作,我们理应在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云南发展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世界汉语教学欣欣向荣

世界汉语教学源远流长。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亚洲国家 由于地理条件、文化交往等原因,学习汉语的年代最早,如朝鲜、日本等国早在公元3世 纪就开始了。而西方人学习汉语是从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的 问世才开始引起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16世纪西欧国家开始学习汉语,1742年法国皇家 学院正式教授汉语。北美洲的汉语教学最早于美国,1871年耶鲁大学率先在美国高等学 校教授汉语,非洲、拉丁美洲的汉语教学大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学习汉 语的发展形势与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18世纪以前,外 国人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认识中国,学习汉语的形势发展较 快.18世纪以后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世界各国学习汉语处于低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汉语教学在国际上形成了热潮。汉语已成为联合国的 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正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语言.现在,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的1000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大学设立了中文 系。日本的汉语教学无论是规模之大还是人数之多都堪称世界第一。目前,日本国内学汉 语的在校生达10万人,通过电视、广播、业余学校等其他途径学汉语的人数达到100 万。美国目前有486所大专院校开设了中文课,其中35所创办了中文专业.汉语教学在 中学也逐渐得到推广.美国大学委员会和教育测量中心从1994年起已将汉语列为外语测 验的语种之一,学生可以把汉语成绩作为申请大学入学资格的凭据之一在欧洲,德、法、意、西班牙等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仅以法国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学院

分重要的。首先,要研究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学习一种第二语言或外语时,如果不 同时学习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就无法准确理解这种语言的丰富内涵,当然也就 不可能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表达。其次,要根据汉语特点,找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1、语音: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老板”和“老伴”这两个词的后一音节声 调不一样,词义当然不同。另外,有的学生的母语中没有某个音素,而汉语中却有,学生 在学习时也会感到困难。如,瑞士学生(母语为德语的)常把不送气音发成送气音,如 “

知道”读作“。hit。”,“大家”读作“toqio”,“劳动”读作“l如tong”,“看见”读作“kon qi如”。而日本学生又往往把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如“他们”读成“damen”“白菜”读成 “b创zOi’’,“跑步”读成“b加b。”,“错误”读成“zuow。”。所以,声调和汉外语音的比较成为

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词汇: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的特点。如,汉语语素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构词方式主要为复合法;双音节词占优势.另外,由于汉字的特

点,汉语的词不实行词的连写,故造成词与词的界限较难分辨。近年来大量新词语的出现 也应及时补充到教学中。

3、语法: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 就使得汉语的语法体系呈现了一系列特点,比如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有 极其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另外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等等都成为外

国人学汉语语法的困难之处。

4、汉字结构和书写方法:要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听、说、读、写缺一不可。汉字比起表音文字是更难一些,这正是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 写汉字,常常出现“缺胳膊少腿”的情况,究其原因是不懂得汉字结构的特点,不了解汉字 的造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是要花大力气的。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掌握了教外 国人学汉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已经发表和总结的一些论文:《初级班教学琐 议》、《词汇教学点滴》、《洋学生学熟语》、《中外文化比较》、《如何讲好报刊课》等.这些 科研成果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它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我们还带领初级班同学到实地进行会话练习,如去市

场上、商店里学习购物会话,配合教学,教师和中级班、高级班学生一起看录相、电影,如《雷雨》、《骆驼祥子》、《家》、《芙蓉镇》,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 动,组织参观民族博物馆、郊游、观看民族体育运动会、组织汉语晚会„„从多渠道去培 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测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检验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每年,我们都组织学 生参加国家教委主考的汉语水平考试。考前对应考生做一些测试方法和内容方面的辅导。平时我们的测试手段也是多样化,有听写、默写、朗读、会话、造句、写作训练.时间安 排上有阶段(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

十余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付出了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国家汉办的肯

汉语教学法 篇7

关键词:沉浸式汉语教学法,美国,社区汉语班,文化课,问题,对策

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 沉浸式教学法在美国汉语教学中逐渐推广, 对美国汉语推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自身较为明显并且具有非常高实践价值的第二语言学习模式, 沉浸式汉语学习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流利、更加自然以及更加熟练地掌握汉语, 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汉语中掌握汉语语感。

一、美国社区汉语班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师资力量存在问题

美国社区汉语班教师大多是英语语言学专业或者是教育学专业教师, 往往在就业后直接从事汉语培训教学, 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来参与汉语培训。这就使得汉语教师普遍存在着缺乏语言本体知识、汉语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一部分教师往往只是带着学生简单地认识生词、造句等, 教师自身缺乏足够语言学知识导致教师无法有效辨别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在汉语操练缺乏针对性, 文化课教学也存在着不准确等问题, 这就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 汉语文化课教学存在着问题

美国社区汉语班文化课教学照抄照搬美国课堂教学模式,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汉语教学与其他教学并没有非常大差别。明晰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大纲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但是美国社区汉语班教学并没有构建非常明确的教学大纲, 学校除了让学习者掌握汉字, 对听、说、读、写能力要求非常模糊, 教学范畴以及教学顺序缺乏明确对策, 使得汉语文化课教学需要进一步进行补充。沉浸式汉语教学需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制订教学大纲, 但是社区主要是课程承担项目协调工作, 专家大多是接受美国教育背景, 缺乏汉语教学经验。

二、沉浸式汉语教学法在美国汉语班文化课中应用对策

(一) 尽可能减少母语或者是媒介语言的负面影响

美国社区汉语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汉语进行交流以及教学, 鼓励学生将汉语语言作为日常用语, 将汉语语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创设汉语语境, 尽可能规避母语或者是媒介语言, 在汉语学习中尽可能减少使用母语或者是媒介语言, 这样能够削弱母语语言与媒介语言对汉语教学的干扰, 教师可以尝试不使用母语进行汉语教学, 教师利用汉语来进行文化课教学, 提升汉语文化课教学有效性。

(二)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美国社区汉语文化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沉浸式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汉语语境, 设计多模态式话语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汉语学习。利用多模态汉语学习能够吸引学生汉语学习注意力, 促使学生掌握汉语应用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 利用实践性教学活动来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汉语知识, 利用多模态汉语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实现汉语学习的融合发展, 提升美国汉语文化课教学有效性。在汉语文化课教学过程中, 汉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汉语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互动, 避免汉语教学局限, 促使学生将汉语应用于其他学科中, 教师可以利用汉语来引导学生讲解, 为学生学习提供科学的思路。沉浸式汉语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机械式汉语教学模式的不足, 促使学生在英语语言时主要重视汉语应用以及汉语练习, 提升学生汉语文化学习兴趣。

(三) 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沉浸式汉语教学时,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话语能力, 那么就需要重视意义协商作用,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提升美国汉语文化课教学效率。利用汉语进行意义协商, 能够促使学生利用沉浸式学习输入话语, 这样能够促使学生重视应用汉语, 利用意义协商学习, 满足学生提问请求、理解核查请求以及澄清请求, 提升汉语理解输入有效性, 培养学生汉语理解能力以及汉语表达能力,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话语互动来加深汉语意义协商应用有效性。实际上, 汉语学习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 社区汉语教学管理者需要及时发现汉语文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升美国社区汉语文化课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美国社区汉语班文化课教学中, 汉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 利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 创设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利用汉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结合汉语文化内容来创设学习情境,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提升社区汉语班文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晓元, 周运海.多元智能理论下小学汉语沉浸式教学活动设计初探:以美国科罗拉多州GVA小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4) :177.

汉语教学法 篇8

【关 键 词】对外汉语;教师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01-02

近年来,中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为汉语走向世界创设了有利条件。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我国原有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目前庞大的需求量,因此许多非专业教师也加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行列。但是人们目前对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能说上一口普通话的中国人就可以从事这个职业,尤其是许多非专业教师对该职业也缺乏应有的认识。殊不知,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教学,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保障对外汉语教学持续高效的发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促教学

优化知识结构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但任何学科、专业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门学科、专业之间彼此互相渗透、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时俱进,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迁移、整合是必需的。

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人文学科的基本素质,除掌握对外汉语专业本体知识以外,还要掌握有关平行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纵横交错的知识网中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框架,注重加深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的学习。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量的膨胀激增,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不断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

对外汉语教师在具备语言本体知识这个教学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主要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尤显重要。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对于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教学对象又是非中国本土文化下成长的特殊群体,留学生来自于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背景。其个体差异也相当大,对外汉语教师如果缺乏教学经验,势必造成教学中知识信息的误解。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语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同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它可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汉语同外语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从而实现教学中知识正迁移的有效引导,负迁移某种程度的避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凭借掌握的外语,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同时也能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因情因境地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性教学。

(二)夯实专业知识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各要素的知识和言语技能两个方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主要是语音、词汇、语法几大方面的教学;言语技能教学则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多留学生都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所以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准确无误。

语音学习是汉语学习的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准确的发音、正确的语音知识、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纠正学生语音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提供了有力保障。汉语是一种有质感的美丽语言,词汇丰富、义项颇多、语义复杂,语用功能差异巨大,承载的文化内涵深厚,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充分灵活地掌握汉语词汇知识,才能具备有效迅速解释词义、辨析词义的能力。留学生受母语影响,语法错误无法根除,因此课上往往不敢发言、课下畏惧说话,“聋哑汉语”现象屡屡出现。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汉语语法知识,才能有的放矢、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语病,更正错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难点,把握重点。留学生在教师正确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领会汉语语言的内在逻辑,正确使用汉语,逐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另外,规范化的汉字书写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汉字这种方块表意文字,对于非汉文化圈的西方留学生来讲,既难写,又非常有意思,他们有着浓厚的书写汉字的兴趣,但笔画、笔顺、规范化的书写过程对留学生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无从下笔,宛若作画。教师正确的书写示范对留学生极为重要,同时教师丰富的文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汉字的内涵、了解汉字、记忆汉字。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对外汉语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秉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当下汉语课堂的分班,大部分都是由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决定的。很多年龄差异很大的留学生被分配在一个班级的现象并不罕见,同时留学生来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各个国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一个年龄差异、个体差异都悬殊的班级,使用同版教材进行教学,已经意味着一种“难”。语言学习,特别是初期的语言学习,反反复复的训练、记忆过程,辛苦而枯燥,机械而疲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学方法不当,极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导致严重的受挫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字本身又带有一定的难写难记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不要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要灵活多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杂为简单,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努力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感。此外,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手段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将视听引进课堂,同时也提供了身临其境般的模拟情景,加深了学生的感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教学活动因此更生动活泼。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四)增强教学能力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样重要。留学生课堂成员组成复杂,年龄迥异,国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在留学生课堂更显重要。

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调控能力,协调好留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冷场或由于某种意料之外的原因导致的课堂失控状况要有必要的应对措施,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对外汉语课堂相对政治敏感性强,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关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引发课堂上可能对老师提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政治问题,教师不可忽视对这些问题的巧妙回答。信口开河或极为自我的回答可能招致学生的不满与抗议,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大局,以授课为主,认真对待学生的非课堂问题,智慧地避免影响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尊重异国文化,建立理解信任的情感关系,相互尊重包容。

另外,教学反思能力对促进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教学中的失误乃至错误都是难免的,教师要敢于反思,敢于质疑,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素质。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树立起中国教育工作者执着认真的工作形象。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知识与能力互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强化知识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对外汉语教师的修为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蓓.试论现代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6).

[2]刘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清明节范文下一篇:高校新团员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