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选择阅读书目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选择阅读书目(共8篇)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选择阅读书目 篇1

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2、[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3、[美]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索振雨、叶蜚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4、[美]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黄长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

5、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年

6、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

7、徐通锵《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罗常培、王均《普通语言学纲要》,科学出版社1957年

9、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0、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56年7月

1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5月

12、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

13、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14、翟时雨《汉语方言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15、游汝杰《汉语方言导轮》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16、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7、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选择阅读书目 篇2

1. 河池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泰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河池学院中文系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泰语课程制定的教学大纲是:第一学期学习《基础泰语》上16周,每周2个学时,共32节课;第二学期《泰语视听说》及《泰语写作》上16周,每周2个学时,共32节课;第三学期学习《泰语翻译》,上16周,每周2个学时,共32节课。

针对该教学大纲,教师给学生订了4本教材,分别是:

第一个学期《基础泰语》,让学生复印了一本内部版的学习泰语基础的资料。该资料系统全面地将泰语最基础的语音知识归纳在一起,让泰语零基础的学生比较容易地去接受和学习。

第二学期《泰语视听说》使用的是《泰语三百句》,北京大学出版社,傅增有编著。此教材主要是为了使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泰语日常用语而编写的,每课配有场景对话,提供一个生动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开口练习巩固知识,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

第二学期《泰语写作》没有给订阅教材,其原因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关于《泰语写作》的教材。

第三学期《泰语翻译》的教材是《实用泰汉翻译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高彦德、李志雄主编。该教材以介绍泰国国庆与文化为主,每课由教学重点、课文、词语注释、重点句子翻译注释、练习和补充词语等七部分组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泰国文化的学习及翻译练习,有效地提升泰汉翻译能力和语言转换水平。《泰汉翻译理论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梁源灵主编。该书包括翻译概论、泰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词义的选择和运用、翻译的技巧、翻译中的增补、省略和重复等进行简明扼要的理论阐述,让学生能从大量的实践中领会到翻译的技巧,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翻译水平。

2. 问题所在

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给学生订阅的教材基本上符合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考虑到泰语是小语种,其国内的教材市场提供的书籍还远远不能满足泰语学习的需要,因此比较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比如第一个学期任课老师给学生使用的是复印的资料,是根据学生的零基础的情况来定的。泰语的难点是语音,往往拼读课文比理解课文难。但由于周学时只有2节,学生每周只上一次课,时隔一周再来学习,很多音都忘记或者读偏了。《基础泰语》只开设一个学期,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往往这本教材上的东西还没有学完就得换科目换教材了,基础的东西没掌握,何谈进一步学习其他东西?因此《基础泰语》的课时量不够,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进度,学生也很难掌握好泰语语音的基础。

《泰语视听说》这门课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必须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拼读没有问题,单词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开设,而教学大纲却把该门课程排在第二个学期来进行。这样安排不够科学,其原因在于学生只上了一个学期的课,语音部分才刚刚结束,就要进行视、听、说的训练,在学习的链接上是脱节的、不切实际的。而且在排课的时候,该系也没有安排有多媒体教室来给学生上课。

《泰语写作》是针对高层次泰语人才才开设的一门课。比如语文课,会对连句子都不会造的学生开设作文课吗?学生的泰语还未达到写作的水平,开设这门课就显得没什么意义了。

《泰语翻译》教师给学生订了两本教材,《实用泰汉翻译教程》是高等院校中文对外汉语专业的必修课教材,此书可使用一个学期,但是必须保证周学时达到4—6节才能学完。《泰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让学生自学的一本书籍,目的是扩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非泰语专业的学生中,没必要开设这门课,因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谈不上翻译。翻译学讲究“信、达、雅”,根据学生的泰语水平,最基本的“信”都很难达到。

3. 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应对策。

3.1 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对语言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作出选择,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教学内容,并为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大纲除了要对语言内容和语言要素进行描述外,还要设计语言的其他内容,并且反映语言的教学理念、形式和方法(范爱克,1975)。教学大纲的制定是针对学习者而言的,其出发点就是适合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符合学习者对语言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也要指明适合学习者学习习惯和要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目前的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泰语学习目标要求较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且没有明确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其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实用,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泰语以期实现交际目标的要求。因此,修订教学大纲,使新的大纲教学适合学生零起点的泰语水平,满足学生实现交际目标的要求,教学理论和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改变中文系泰语教学状况的当务之急。

建议重新拟定的泰语课程的教学大纲为:第一学期学习《泰语语音》,16周,每周4个学时,共64节课;第二学期《基础泰语》,16周,每周4个学时,共64节课;第三学期学习《综合泰语》,上16周,每周4个学时,共64节课;第四学期学习《泰语视听说》,上16周,每周2个学时,共32节课。

3.2 选用适当的教材。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重新选定了一套教材(廖宇夫编,《基础泰语》(1—3册),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出版,该教材(附MP3光盘一张)。这套教材从语音、词语、句子到文章整体性、连接性比较好。不像以前使用的教材,一本教材跟另一本教材链接不上,教学内容繁杂陈旧,句子冗长,语言缺乏时代性,导致教材缺乏趣味性和科学性,失去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整套教材包含了泰语语音、泰语基础、泰语听力、泰语口语的内容,教师就不用根据不同的课程名称来选不同的教材,学生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教材。

3.3 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结合选取教材的特点,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而改变,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两种课堂教学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使学生的泰语学习处于良性上升状态。

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理论知识和形成较为系统的泰语语言体系。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二是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之一是“母语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应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必要是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而且,“把新的语言材料跟学生母语和目的语已有的知识衔接起来,跟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选择和创造合适的情境教学”。因此,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泰语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媒体课堂教学可有效实践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是两种教学理论体系的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既可促进和完善学生基础泰语知识的学习,又可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通过多媒体提供的教学材料,进一步了解泰国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从而激发学习泰语的内在动机,提高对泰语的学习兴趣。

3.4 采取平时与期末、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

根据前面谈到的修订教学大纲、选用适当的教材、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议采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一致的测试方式:采取平时与期末、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具体细节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教师把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列入测试分值之一,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而期末的成绩则是一个学期阶段整体效果的显现;口试与笔试的结合则可以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交际能力,这一反拨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该测试方法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也符合学生的要求。

4. 结语

对外汉语专业的很我学生刚进校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新专业学习上,大部分学生的对新的课程倍感兴趣,可是教学大纲制定的不合理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河池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泰国语言文化方向学生泰语教学状况的分析,发现该系泰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并且希望对对外汉语专业泰语语言文化方向学生的泰语教学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选择阅读书目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 阅读教学 提问策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9-01

随着新课程改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受到极大冲击,教学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与老师的关注。作为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有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阅读的积极性,是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方法与提问质量能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外汉语教学经验,详细论述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效提问能营造活力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幻想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主体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教学与良好的课堂氛围息息相关。课堂氛围活跃能够让学生产生轻松、越快的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外国留学生比较活跃、开放,喜欢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特别是阅读教学环节,他们更容易接受自由自在的教学氛围。如果课堂氛围枯燥、死板、安静,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感到乏味。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问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提问,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启发性问题的提出,能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有效提问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对阅读教学的兴趣。

二、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研究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于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明白提问的目的性。提问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你问我答”的气氛,这样的话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阅读提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其使用汉语、应用汉语的能力。从教学层面来说,如果一节课的问题目的性比较弱、提问频率比较高,学生只能忙于应付,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进而减少了独立思考与阅读的机会。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质量。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限于低水平的问题提问,比如说,简单判断、回忆课文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占大部分。低水平、高频率的提问会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新形势下,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制定系统、全面的提问计划,因为在阅读教学中能更好的有的放矢。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应在关键问题指引下进行,只有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预防出现闲聊的讨论。提问要有重点与中心,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提问,更好的帮助学生得到思维练习。

(二)注意问题表述的有效性

问题有高效、无效之分,无效的问题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无任何益处。通俗、准确、自然的表述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语言能力调整句子与词汇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特殊性以及课时限制,决定了教师应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准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思考。若在问题表述中,超过了学生的汉语知识水平,那么,也会阻碍有效教学的开展。比如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的给学生讲解什么是“乐观”,花了很长时间给学生讲解塞翁失马的故事,然后问学生这个老人是否乐观。限于学生汉语水平,这样繁琐的叙述肯定会影响提问的有效性。另外,句子与句式的选择也会影响提问效果。比如说,教师提问“在你的国家,交通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大部分学生会反应不过来,不能直接明白交通情况的含义。那么,改成“你早上去上学,汽车很慢还是很快呢?”那么,学生就能快速的做出反应,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明白交通情况不太好、交通情况很好等含义。

(三)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阅读教学,可以说是相对枯燥的课型,反复的进行练习、操作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作为课堂提问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积极设计环节课堂氛围的、生动有效的问题,也可以将比较难的问题,设计成多个分散的、循序渐进的小问题,从而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思维。有趣的问题,势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问题提问的互动性

提问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提问,控制教学过程的开展、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反馈,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问后的等待非常重要,如果提问后自问自答或者马上给出提示,会导致学生养成惰性思维,影响提问效果。笔者认为借提问整治课堂秩序或先点后再提问的方式不可取,这样会造成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不利于教学顺利开展。由于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往往跟不上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仔细、敏感的倾听学生的回答,不仅要听清楚答案,更要清楚答案背后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学生在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完全时,教师应该采用更多的方式进行指导,比如说,提示问题重点、指引答题方向等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输出。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应该积极使用“非常棒”、“好极了”、“很好”等简单的表扬语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表扬加点评的方式,能够真正起到沟通情感、连接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课堂提问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明确提问的目的性,注意问题表述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趣味性,问题提问的互动性,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6(6).

[2]雷英杰,龙叶.对外汉语报刊阅读中新闻标题的教学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5(2).

[3]王世巽,刘谦功,彭瑞情.报刊阅读教程(上、下册)[J].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

[4]王佶旻.HSK[基础]阅读理解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06,4(3).

[5]袁冰,赵延风.HSK 汉语水平考试模拟习题集(初、中等)[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6]白迪迪.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中的新词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选择阅读书目 篇4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下册,27.3元

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32.5元 上海教育出版社。

2、语言学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27元 商务印书馆。

陈宏《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53元 华语教学出版社。

3、中国文化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18.9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章培恒等:《中国文学史》,58元 复旦大学出版社。

注意:笔试所占成绩比重较小,面试成绩所占比重很大。请将准备时间多分配在试讲语法及跨文化案例上。

面试语法点出处: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

面试要点:拼音书写,笔画笔顺(考官读一个句子,考生写出句子的同时标注拼音,注意儿化,隔音符,专有名词。)

词语辨析:考官说两个词语(一般是同义词),让考生进行辨析,首先从词性,词义,褒贬,书面口头等方面进行辨析,最后进行实际应用中的辨析。句子辨析:同上,直接说出对错,然后指出错在何处即可。

模拟试讲:考试语法点出自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准备时间二十分钟,试讲时间五分钟。跨文化交际:非常重要!请参考各种案例作答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选择阅读书目 篇5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读并记住生词和词组

2.正确书写四个难点汉字

绍 教 授 留 3.按正确的笔画顺序描写汉字

4.通过组合、分解汉字,了解汉字结构

5.理解攵、禾两个偏旁的意义,并能写出同偏旁汉字 6.练习并会用课文中的句式

二、教学环节及内容 1.识读并记住生词和词组

介绍 教授 教师 校长 欢迎 留学生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我们俩 你们俩 他们俩 2.按正确笔画写出下面四个汉字

留 3.组合汉字与分解汉字

(1)组合汉字

左右结构 禾:口 且 中 火 呈 只

攵:孝 娄 贝 方 古 正(2)分解汉字

没 授 都 校

绍 们 欢 俩 4.理解下列偏旁的意义,能写出同偏旁的汉字(1)攵:与“文”相关

政 改 数(2)禾:与“禾”相关

种 租 5.作业:完成练习与课外练习

(1)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的题要查字典、理解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处理课文 要求:

(1)理解对话内容,并正确回答问题(2)流利背说短文内容,并能默写 1.处理对话

(1)学生反复朗读对话,归纳句式(2)提问式讲解

你们是留学生吧?

你是英国人吧?

你们学习什么?

你们学校留学生多吗?

(3)分角色背对话(4)检测背诵效果 2.处理短文(P64)

提问式讲解: 山田是哪国人?

安娜是哪国人?

他们在哪里学习?

3.分角色背对话 4.检测背诵效果

5.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预习下一课生字生词

第十一课

练习题 1.看拼音写汉字 Jiàoshîu jièshào jiàshì

xiàozhǎng huānyíng liúxuéshēng

2.给下列词注音

留学生 校长 教授 教室 我们 你们 他们

3.根据偏旁,写出汉字(至少4个)攵: 禾:

4.写出笔顺 绍: 教: 授: 留: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选择阅读书目 篇6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务中心解析对外汉语专业就业方向

近年来,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愈加浓厚、了解中国的渴望更为迫切,汉语学习者的人数也将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人数已经近五十万。不仅如此,国家汉办在海外开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就像一颗颗汉语传播的种子,已经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不过,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对外汉语无疑成为了求职者们的新选择,或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就业难的突破口之一。

由于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因而该专业合格的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所以他们就业的选择很多,既可以在学校从事直接的教育工作,也可以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国以“在世界推广汉语”为宗旨在国外建立的“孔子学院”从2004 年至今,已达到130 多所。据统计,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缺口为100 万,到2014年低具有汉语教学能力的人缺口达百万之多。但从国内的实际培养和供给情况来看,现在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院校大概有110 多所,而考取IPA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对外汉语教师仅有近万人。由此可以看出,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有多么的稀缺。

对外汉语专业主要涉及的工作如下

1.出国从事对外教学:

(1)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有合作项目, 双方有协议, 由中国按照对方要求派出人员(2)国家汉语办公室与国外机构有协议, 提供汉语教师(3)国外大学自己贴招聘启事, 直接向国内招聘(4)还有部分是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项目(5)国家汉办招募志愿者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考试海外输出基地

2.从事非师范类的工作。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文化管理等部门也有很强的竞争力,能胜任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及其它涉外行业的工作。

3.三资企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 胜任翻译、文秘、对外汉语老师等工作。

浅谈对外汉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 篇7

阅读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汉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研究己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随着图式理论的引进, 近年以来, 部分学者文人开始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研究中。

本文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图式理论, 重点分析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英语篇章的心理过程与理解障碍, 并提出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和策略。

二、图式理论内涵与阅读心理进程

近几年, 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心理学家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 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的心理进程。阅读是作者的语言文字与读者头脑中己有的图式相匀作用的过程, 语篇或文本指引读者, 根据他们的图式来重新获取或建构范本, 达到阅读理解的日的。比如说, 当我们看到如下话:你把柴火点着, 把锅放在火上, 往锅边倒点儿油, 把鸡蛋放进去翻一下, 倒出来。再放一点儿油, 把西红柿放在单锅炒熟, 把炒好的鸡蛋放进去, 别忘了加点儿白糖, 最后再加点儿欲。好了, 尝尝, 怎么样? (阿雅汉语·初级进阶篇第66页) 虽然文本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但我们仍然可以知道, 上文是在教会做柿炒鸡蛋。这是我们用头脑中己有的“图式”来理解这一范文的结果。我们看到第一句中有“把火点着”、“把锅放在火上”, 后面又有“鸡蛋”、“西红柿”, 这就让我们想到这是在做菜, 从而激活了我们头脑中关于“做菜”的图式。根据“做菜”的图式, 做菜最重要的是材料和进度, 我们阅读的时候, 就会注意这道菜用了各种原料, 操作的步骤是怎么样的, 从而影响我们对范本信息的把握, 这就是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启示作用。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 决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内容语言的掌握程度, 即词汇、语法、习惯用语等方面的融汇, 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文章卞题及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 结构图式则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结构、逻辑内容等的了解程度 (李艳、卢十伟2001) 。语言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如果一篇文章中生词太多, 句了太复杂, 肯定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关于阅读过程的模型, 高夫 (Goulf) 提出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型。他认为阅读是一个解码的过程, 作者用文字、符号及一定的语法法则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编成语码, 读者则对语码进行解译。解译的过程是:读者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 (底层或下层) 识别开始, 逐步弄懂相对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了和整个语篇的内涵 (陈醇贤2002) 。

古德曼 (Goodman) 则提出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型。他认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 读者在阅读时, 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 利用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陈纯贤2002 297-302) 。鲁梅尔哈特的“相称作用模型”与其图式理论是一致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 是借助语言图式, 即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系统, 获取文本意义。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则是借助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 即个人的先期经验、背景知识以及对文章体裁、结构等的了解, 对信息进行再次加工。综上所述, 阅读是读者借助头脑中己有的各种图式, 去理解、解释文本并获取信息的过程。

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根据图式理论, 决定阅读能力的有3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激活和应用与阅读相关的各种图式。

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法知识。词汇量的大小是决定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 足够的词汇量和快速辨认的能力是保证快速有效阅读的基础, 而大量阅读则是扩大词汇量的重要办法。词汇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很多词在语义上匀相联系, 构成一个系统或网络。某些词在一个共同概念的支撑下, 形成一个语义场 (李福印2006 103-107) 。比如, 我们提到“动物”, 就会想到“有毛”、“能活动吃东西”、“能呼吸”等;提到“鸟”, 就会想到“有翅”、“有羽”、“能生蛋”等。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图式”这一工具,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大量相关的词汇。例如, 教材中有关于足球比赛的课文, 我们就可以将所有与足球有关的词语都呈现出来, 如:球场、球门、球员、队长、守门员、裁判、观众、教练、拉拉队、进球、犯规、上半场、下半场、终场……词语虽多, 但都与足球有关, 都存储在“足球”这一图式之下, 有利于记忆、存储和激活。

在阅读过程中, 也有自上而下的理解过程, 即根据背景知识、文章结构等做出推断。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 还应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和己有的汉字、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 猜测和推断不同的结构特点。读者对某种体裁越熟悉, 阅读时就越能把握思路、层次, 对文章的框架结构、逻辑关系等就越清楚, 阅读速度也就随之提高。例如, 记叙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等一些要素, 在阅读记叙文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一些问题, 如“这件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故事中有几个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事情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事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等。

因此, 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增加分析、概括文本结构之类的练习, 向学生介绍不同体裁的结构框架, 训练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各部分之间的篇章关系。

三、结论

阅读是应用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 理解文章内容、获取相关信息的心理过程。造成留学生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 是欠缺或未能激活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式。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 帮助学生建立和激活所需的各种图式。

阅读训练也是对这三图式的丰富和完善。大量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 丰富语言图式;可以获得更多的背景知识, 丰富内容图式;可以掌握更多文体的结构特点, 丰富结构图式。大量阅读, 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也是提高语言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大量阅读的重要作用, 提高对阅读课特别是快读练习的重视效果。

摘要:本文根据图式理论, 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英语篇章的心理认知过程与理解阻碍进行了概括的分析, 并提出了把图式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快速阅读教学时, 积极可行的一些具体办法和策略。

关键词:图式,阅读教学,快速阅读

参考文献

[1]李景艳, 2001,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第3期。

[2]李用房.快速阅读障碍与技巧.安徽大学学报, 2004.

对外汉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 篇8

一、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对外汉语阅读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不是老师详细讲解文章的语法知识和生词,而是帮助学生提高处理语料的方法,掌握阅读的技能,逐步积累汉语阅读经验,使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能力。因此,对外汉语阅读课的词汇教学应以训练阅读技能为最终目的。在教学中,不能只是为了理解某个词语而教词汇,而是要通过词汇教学提高各项阅读技能。

阅读课词汇教学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阅读课上积累的应该是接受性词汇,即学生在见到一个词,能辨认、理解它的意思,但是不会使用。与之相对应的是使用性词汇。一般说来,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多于使用性词汇。阅读课中词语讲解,不会像精读课那样从字形、意义、用法等多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并配合大量练习使学生掌握。通常阅读课中出现的是接受性词汇,只需要学生能够认读、理解,在词形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不一定要“会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词汇教学是粗浅地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忽略语法搭配和语用,而是有度便捷地吸收新词。阅读课中词汇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吸收新词的方法培养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新学的词语,培养他们在一定语境中独立理解和吸收新词的能力。

(二)阅读课上词汇量的增加应是指数量而非质量。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这一要求与口语课、精读课的要求完全相反。阅读课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增加阅读量,使不同的词汇、语法点及文化知识在大量不同语境中反复出现,反复识别,得以巩固,形成系统”。阅读课中的语料篇幅较长,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浏览文章并对其具体内容有大致了解,是需要一定阅读技巧和相当阅读速度的。只有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词汇,才能更顺畅地阅读语料,才能依据前后文语境对文中新词的意义进行揣测理解。当然这并不意味阅读词汇教学一味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阅读中出现的某些新词是经常使用的,也是学习的重难点,会有相应深入地讲解。

(三)词汇教学重视实词不重虚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历来比较重视虚词,因为虚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不容易掌握。阅读篇目中的虚词数量有限,且复现率高,记忆和理解相对容易些。反而是实词,词汇数量大,种类繁多,有的有固定的形象,有的却表示抽象概念,且意义不唯一,语意也会因为语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阅读课词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实词上。

二、词汇教学的方法

根据阅读课词汇教学的要求,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课堂教学环节应紧紧围绕阅读技能训练进行教学。

(一)课前写出目标词

目标词主要是文章题目或者是对阅读理解很重要的关键词。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列出相应的目标词,引导学生口头讨论这些词语。这样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的注意,阅读时能分出一些精力去思考理解,而且经过讨论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面对新材料的焦虑。阅读完成后,教师即刻就目标词提问,加深印象。在下一次出现这个词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文中的意义。

目标词列出后会引起学习者极大的注意,但并不是每一篇阅读在词汇教学时都要列出。在阅读课初期可以列出重点词语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减轻词语识别的负担,随着阅读篇目增加,这一环节可以省略,直接对文中的主题词或生词进行讲解。

(二)课中讲解主题词

这是词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原则上阅读课教师不讲解课文中的生词,但是有些生词对于内容理解十分关键,或是对日常阅读很重要,这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讲解。讲解着重采用语境释义法、猜测法、联想引导法等。

首先,语境释义法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即通过语境来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的意义。有的词在文中的前后语境中有一定的暗示,例如《过去》中的“去世”“临死”,在文中的上下文都有相应的语句,结合整句话不难理解。如果相关篇章语境中的关键词没有相应的描述,教师可以创造一个语境来辅助学生理解。比如《中国京剧艺术》中“享誉”一词理解较困难,便可用语境来解释:“孔子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他。”

猜测法则是通过字形猜词、语素猜词、句内词语互译、前后文猜词语等。例如阅读材料《过去》中“谴责”一词,原文是“……我受到了这几年来最沉重的感情谴责,我责怪我自己,因为我确实快把宋老师忘了”,结合后文出现的相同语素詞语便可领悟“谴责”的意思。

联想引导法是通过联想引导学生找出相近或者相关的词语,在讲解了一个词语的同时也扩大了词汇量。这类似于大脑风暴法,通过题目对文章的词汇进行预测,引导他们说出相关的词,激活相关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把已得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但是要注意联想的度,不能随意扩大,要紧紧围绕关键词展开,而且是复现率较高的词。

(三)课后复现常用词

阅读习题完成后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是学生对阅读课最主要的期待。那么学习者的词汇量是否真的有了明显的提升,这需要教师对课后环节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后词汇练习的最好方式是学习者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在讨论时不仅会结合课文中的语境,且会激活已有知识储备,如此一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即使课堂中不太理解的,在和同伴的交流中也会逐渐明白。也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关键词做成词汇表,每一篇阅读的关键词控制在10个以内,学习者自行标注意义、母语解释、附上例句等,作为自己学习的笔记。

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虽然不像精读课那样进行讲解,但是对于接受性词汇和关键性词语还是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深解读和再认识,促进流利阅读。需要指出的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词汇之外,还有背景知识、篇章结构、句子衔接等。但是这里强调词汇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为阅读技能的提升储备知识,并不把词汇作为唯一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颂浩.阅读课上的词汇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9,(4)

[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下一篇:景区管委会主任竞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