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观摩(共11篇)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各位老师,新老朋友们,上午好!
很高兴来参加在广东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请允许我代表全国小语会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承办此次活动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课改10年,4句话总结:成绩斐然,问题不少,前景光明,任重道远。站在今天,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在此不展开讲,仅讲一点。课改进行三四年的时候,教改部专家去全国各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词汇量下降,错别字比较多,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时候,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情况比较普遍。另外,字写得不够规范,也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这些与低年级的教学有很大关系。这些年,我们致力于研究拼音和识字教学,举行了很多活动。这些活动方向对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得不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整个教育大环境造成的。给我的感觉是:课改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低年级的教学有所忽视,对低端的教研实践有所放松。举行今日的活动,正逢其时。
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更加的看重自己,要在教学中有更大的作为。因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处于最基础的一关。可以说,把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育程度强调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好比金字塔的最底层。塔基建筑面积越大,塔尖越高越夺目;又犹如盖高楼,打地基,底层面积越大,顶尖越闪亮。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好比种树,只有苗壮,加上我们的精心管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实在太重要了。学语文,学做人,要靠低年级的老师打根基。若干年后,学生成才成功的时候,首先要感谢的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因为他们实在付出太多。
这些年,我们的教育界涌现出众多专家型的语文教师,其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举个例子:S老师带的班,学生两年识字量达两千多个,读了174篇课文。在平时,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平均每个孩子读4050本书。而且,二年级普遍能写几百字的作文。
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得以实现。50年前,有人做到了,而到了今天,还有人做不到。我们的课改,必须从一年级抓起。要用我们的努力,创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
眼下,我们要提高教学实践性。
将来,要让孩子说,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给了我最好的语文教学。
借用此次活动,提出十点建议:
第一,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其中包括教学生学习做人,学习语文。
在学习语文方面,低年级,要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为学生全面打牢识字教学的基础。低年级识字1600个,写其中的800个。跟课标相比,识写字量各减轻了200个。希望学生能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
1、用普通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养成基础的语感。
2、能用正确的方法理解正确的语言。
3、积累语言,能运用丰富的词汇表情达意。
4、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查字典的习惯。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字要写得端正整洁。
6、在生活中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注意听讲,爱发言,爱提问的习惯
第二,根据课标规定的汉语拼音的功能,认真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
1、汉语拼音的功能是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由于用拼音帮助阅读,必须做到能直呼音节,使每个学生达到直呼的要求,对方言区的孩子来说,可能难以做到。然,我们要使低年级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阅读。
2、适当降低拼音教学要求。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除此之外,没有必要再提高要求。课标也没有说明要默写。
3、请特别关注:
(1)拼音教学重点是准确,进而熟练的拼读音节,慢慢达到熟练拼读音节的要求。(2)降低书写要求,只要求抄写,不要求默写。出测试卷时,不提默写的要求。
(3)要教学生学会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随手观察。让学生熟记汉语拼音表。
(4)要加强拼音的运用。要与说普通话,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5)要利用拼音,读准音。把握变调,轻声,儿化等,随时纠正地方音。(6)关注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关注广告牌,餐牌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字。
第三,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学生做到主动识字。主动识,记得牢,写得好。
1、修订以后的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教育实践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2、识字写字方面,在第一学段里面,量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是质的要求进一步强
(1)量的指标表现在认写分开的做法。其目的在于便于直接进行汉字的阅读。减 少写字,打好写字基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2)质的指标: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要求会写的字,分析字形,其他不需要,帮助书写,记忆字形。
3、掌握笔顺规则,熟悉间架结构。
4、学会两种方法查字典。
5、学习独立识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6、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全部做到,非一日之功。我们要狠抓落实。打下扎实的写字基础。质的要求还体现在:要求认识的字,希望能整体识记,给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加强刺激,使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印象既响亮又生动形象。在指导学生识字的时候,不宜过细的分析字形。
把字放在词,短语,句子当中,这样学生更容易读出字音。要求学生复认。低年级的识字,整体认记是要求,抓住构字特点,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办法来记忆。比如:一个孩子这样记忆“弟弟”的“弟”字:头戴兔儿帽,身带大衣裳,做操勤锻炼,一脚向左踢。再比如“聪明”的“聪”字: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说,用心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用情境,动作,图像,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当堂识字和刚不久前识的字,要采取多种方法复习巩固。儿童的遗忘,总是先快后慢,一定要及时巩固。同时,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有趣。可以通过儿歌,游戏等加以巩固。
随着儿童识字量的增多,我们老师要经常做字词辨析的工作: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等,要防止学生写错别字,防止在写字和表达中用词不当。
我们要经常做这样的工作。学过的字,要放入句子中,多做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少做亡羊补牢的工作。因为写错的字,纠正起来,要多花几倍的功夫。第四,鼓励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做有心人:
一是提倡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二是老师要加强引导。
三是要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四是要坚持,不断鼓励。
因为,孩子的课外自主识字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写字方面,我们要按照识字规律来教写字,指导写独体字时,要让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关注主笔的占位。而合体字的教学,要注意部首、比例、占位、相邻部位的交叉等。
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范写要秀美。
课堂上,要讲究质量。一般练习书写不要超过三个,但要求孩子做到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在每天的语文课中,至少安排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写字。这是课标新提出的要求:随堂练习,天天练习。而随着要求会写的字组成的字越来越多,建议多写词,少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严格要求,常抓不懈。关于这一点,课标修订版,从第一学段一直讲到第四学段。也就是从一年级抓到初中。可见问题的严重,也表明了课改中心的改变决心。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字写得怎么样,反应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写好中国字,一万年以后,同样如此。不能因为网络的普及,便放松了写字的要求。
为实现多读书的愿望,语文老师应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识字达到一定量,才能阅读,明理,做人。其实,识字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难。在教改方面,各地创造着新的经验。其中最成熟的,成绩最大的,是在识字教学的研究方面:基本上做到8岁儿童能认2500字以上,而且能读会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识字与拼音录入相结合,一节课能打字写1000多字的文章。
识字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主动性。将识字放在语言环境中会比较容易认,记忆。同时,引导孩子在活动、游戏、生活、各科学习中,有意无意的识字。
改革的天地将是宽广的。有位贫民教育家叫yan yang chu。他上世纪从美国耶鲁毕业,为法国华工服务.他办识字班,用4个月时间,教工友能识字,能阅读,能读报,能写作。非常了不起。
做热心的改革者,突破瓶颈。若能大面积解决此问题,此意义不亚于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8岁孩子能写作,不应该只是梦想。热切希望在座的老师去展示,去研究,去推广。从你的手上,创造出更好的识字写字经验。第五,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读正确,把握语感。
朗读方面,我们训练的层次不够清晰。有一年级老师把重点放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低年级重点是读正确,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语感。重点是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指标有: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准轻声,儿化,变调,不读地方音。不加字减字,不回读。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孩子读出感情,用上不同的语气。
低年级开始,要教会孩子默读,边读边想,从文中提炼关键信息。事实上,重朗读,轻默读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在重视朗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边批注。因为默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比朗读的用处更大。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整篇课文内容。在培养理解能力方面,应抓好:
1、了解课文中少量重点词句的意思。在这过程中,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
2、积累语言。包括好词佳句或优秀的诗文。
3、学习借助图画阅读,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策略。做到在图文之间,相互转换。读文能想象画面,读画能构建文字。
4、诵读诗歌,展开想象。
5、读后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总之,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初步感知。不宜用课文分析的方法来教。
第六,培养阅读乐趣,学习读图读书。
西方的儿童6-9个月开始阅读,4岁以后,进入独立大量阅读阶段。其中重要的是读图。阅读要从读图开始。怎么读?读什么?
1、读课本里、实物中、生活中的图画。读出图意,感受情趣,并变成语言和文字。
2、读课文,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比理解课文重要的多。
3、读好教科书,指导学生读绘本,讲绘本。学会将图画和文字结合,表情达意。实现儿童课程的阅读化,常态化。
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力;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每科的知识,都需要阅读做支撑。给孩子读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是终身享用的最佳礼物。
孩子出生之后,越早建立家庭图书馆,对孩子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为,阅读能培养孩子的精神发展。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全民族阅读的推广程度和科学文化素养。
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孩子阅读。
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喜欢阅读。
让每个孩子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是语文教师的天职。其功至伟。
第七,喜欢表达,乐于交流
没有语言的输入,谈不上语言学习。其内容、数量和性质直接影响学习速度和质量。国外学者曾经对成年人的听说读写活动做过调查:其中,听的活动占45%,说的活动占30%。读的活动占16%,写的活动占9%。说和写的活动占39%,听说加起来,占75%。可见,口语交际是有多么重要。
重视沟通、表达应对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教学生说普通话,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这样交际,才不会产生交流上的障碍。
教学生倾听别人的说话,知道别人讲的是什么。有问题敢问,有疑问敢说,有表达的欲望。能复述故事,能讲述见闻,在交谈和讨论中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天真无邪。若能力未被培养,到高年级回答问题时,可能会怯场。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沟通表达的条件。
1、采取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陈述和应对的本领。
2、重视培养学生聆听的能力,这完全可以和写结合起来。
3、听写,可以是几个词几个词,一个句一个句的听写。
4、要求学生把每个句子听完三遍才写。听内容,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第三遍时注意标点。
这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很重要。有些小孩不会听课,听的过程中又抓不住要点,记又记不牢,所以出现了参差。
第八,写句子写话,写感受,写想象中的事物。
可以给孩子准备札记本,让孩子每天写一句话,或是画一幅图再配上一句话。也可采取日记漂流的形式,培养孩子写简单的日记,一周轮上一回。每个学生,都要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因为孩子,天生就是个诗人。关键是我们没有激发他们的潜能,没有给他们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并不断激发他们。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是我们大人无法想打的。
举个例子。儿童诗《下棋》
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
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下棋,他们下了整整一夜。月亮输了,悄悄的躲了起来。
太阳公公收起棋子,高高兴兴的上班去。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儿童诗,最重要的是,也揭示了昼夜更替的道理。表达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我们可以帮学生整理成长记录。从第一次进校门起,翻开的每一本教科书,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经历,若记录下来,都非常有意思。
第九,利用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体验式学习。
在这一点上,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做得不够。比如,在生活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在观察中学习,在参加社区活动中学习,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习。国外,还有些学校会让孩子到父母的单位去体验一下父母是怎么工作的。参观之后,尽情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多组织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感受。
第十,落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成自然,习惯助成功,习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什么是教育?忘掉在学校学过的东西以后,沉淀下来的,便是教育。其中好的习惯,就是好的沉淀与突破。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基础,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讲普通话的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爱问问题的习惯,天天阅读的习惯,查字典的习惯。
天天阅读。在枕边放书,不读上几页就不习惯。亲子共读。爱护图书的习惯。要从一点一滴严格训练,扎实培养。
如果每位低年级的老师对初入学儿童进行这样的启蒙教育,基础能不牢?后劲能不足?兴趣能不浓?
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幸福的学习生活,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教育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明天,改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要花大力气,从现在起。坚持去做,相信定能双丰收。
一、会议时间、地点:2014年12月18-21日 (周四至周日) , 17日 (周三) 全天报到深圳
二、研讨特色:
(一) 展示缤纷成果, 欣赏百花齐放。
(二) 创新一线课堂, 见证课改成果。
(三) 直面教学困境, 现场互动答疑。
(四) 专家现场引领, 指导成果落地。
三、拟定活动内容 (如因特殊因素需要调换专家和课程, 敬请谅解。)
(一) 专家引领: (5场深度评析、4场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3场专题学术报告)
周德藩国家督学, 江苏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崔峦人教社编审, 小语会名誉理事长。
郑明江全国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培训专家组核心成员。
唐宝成深圳市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白莉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语文教研员。
高乃松深圳市南山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曾荣获全国观摩活动一等奖。
陆恕主题阅读实验首席专家。
李亚娜佛山市佛山实验学校校长, “生本趣味联想识字”项目主持人。
宋鹏君深圳市科苑小学校长, “八岁能读会写”实践者。
张立济南市育秀小学校长, “诵读识字”发起人。
(二) 研讨课观摩与学术交流 (9节现场研讨课、5个微报告)
1. 江苏南京“科学认读·潜能识字”实验研讨;2.广东深圳八岁能读会写实验研讨;
3.广西河池“识字阅读说写”三线并举教学研讨;4.山东济南诵读识字教学研讨;
5.广东佛山生本趣味联想识字研讨;6.广东深圳低年级识字与阅读示范课;
7.湖北武汉低年级识字与阅读示范课; 8.内蒙古呼和浩特诵读识字助力阅读研讨;
四、研讨费用:会务费、资料费:580元/人 (食宿、交通等费用自理, 收款方式:银行转账或其他)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西丽支行户名: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账号:4420 1622 6000 5251 2309附言栏内请注明:** 学校深圳语文报名费。
五、报名办法:
电话报名:0755-28773933 13802237528 18138876001周老师邮箱报名:450190837@qq.com
个人微信手机号13632668001网上报名:http://www.dnjy.org/
六、其他活动 (课件下载请实校实名加识字联盟QQ群347236681)
(1) 11月20-22日济南诵读识字高级研修班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现场学习会。
(2) 11月27-29日深圳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培训。 (3) 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与阅读观摩活动录相课与经验论文评选活动。
扫一扫官方微信号, 关注“东南教科所”, 了解更多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
提高小学低年级拼音与识字教学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进而提高语文能力。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教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拼音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龄,缺乏持久性,尤其是在严肃的课堂氛围中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无法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也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在问答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比如,《口耳目》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制作生字卡片,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识字,教师随机拿出一张卡片,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字,第一个学生回答完毕之后,由第二个学生回答,这样依次类推,回答不出来的学生直接在游戏中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師奖励的小礼物。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很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提高了拼音与识字的效率。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主宰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就必须由原来的主体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学生答疑,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高拼音与识字水平。
比如,《在家里》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及拼音进行识字,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教师提出来,教师耐心解答。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读与写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学习效率更高,这堂课快结束时,教师对学生问的比较多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肯定和被动学生的效果不一样。
三、运用多媒体方式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方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并且取得显著的效果,如果运用到课堂上,一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东西很感兴趣,而多媒体正是具有这个优点,多媒体的图片、视频、音乐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往的板书不能全面地展现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写板书也很辛苦,枯燥的板书内容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若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教学,教师不用太辛苦,还能全面地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比如,《操场上》这节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学生下课后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播放,把各种运动都展现出来,学生看到自己在操场上玩耍的视频一定很激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把本节课中要学习的拼音及汉字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沉浸在多媒体视频中,带着快乐学习本节课的拼音和汉字,一定可以学好。
四、运用小组讨论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喜欢几个同学一起学习,学起来很轻松,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讨论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用顾及对与错,也可以帮助组内成员解答问题,还可以跟小组成员一起探讨问题,互帮互助、互相竞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教师,教师负责解答或者引导学生解答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提高。
比如,《菜园里》这节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一起朗读文章,一起学习文章中的拼音和汉字。如果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在学生完成小组学习之后,给学生讲解其中的问题。
心得体会
堕却乡荒坝小学 赵敏
听了名师的课,我忽然觉得上课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当上课达到一定境界时,它会像一幅美术作品,像一段美好音乐,甚至像一出戏剧那么感人。当然,名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课堂艺术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能使我们潜移默化的丰富的理论知识。
在短短的两天里,听了三位教师的课后,他们的课堂风采一直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久久回味。我的心中也荡涤着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呈现出和谐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课堂,产生着令人震撼的课堂生命力。我深深地感悟到在21世纪要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合格的老师,如何做优秀的老师,要走很长的路。
他们更让我明白,有爱才有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爱。一个不能去爱自己学生的老师,任其有多么渊博的学识和超强的能力,也是不能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好老师的。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受到无数人的尊敬和爱戴的老师,除了她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精湛的专业水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心中有爱,有着对自己的学生无私而博大的爱,这也是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在。我发现,这些名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整个观摩课和讲座过程中,他们始终热情洋溢,面带可亲的笑容,语言亲切朴实。其中王文丽老师的一段话让我感触最深,她说:“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但是我们能让他成人。在大智慧的包容下让学生尽情发展,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听完课和讲座回来,我的心如潮水般不能平静,我真的愿意一试名师们超常的教学手段,哪怕有所失败也在所不惜同时,使我在深受启示的同时,也有所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如何使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焕发新的光彩,是我们要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针对自己的教学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思想,为我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从1989年起,全国小语会总共举办了十二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其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举办了七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成了学会的一个品牌?因为它有如下作用与效果:一是交流、分享各地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主张,引领全国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老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些方面使劲,我们在每届观摩活动之前,总要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小型的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大型的观摩活动还重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根据“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改写)
学习心得汇报
青云分校宋卉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下午好!三月七号到九号,我和郭英华、赵金玲、张璞、杨青、怀亚萍,石晓梅、洪烨一行八人,在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第十七届小学语文全国名师观摩教学研讨会”。在此,我代表其她七位老师,就参加这次学习活动的心得向大家作以汇报。其实,学完刚回来,我就在自己的空间里写了一篇日记叫《这三日》,讲了这次淮北之行的所见所思。第一句我写道:“学习本来是件幸福的事,周末短期的外出学习却不是,周末来淮北学习更是苦不堪言。”周末不得休息,往淮北去的202过道很烂,一路颠簸,累,晕车的洪烨老师吐了一路,苦不堪言;对住宿情况估计不足,想在听课学校附近找宾馆住宿,绕了很多圈子,跑了很多了路,找了多家宾馆都人满为患,着急,疲劳,苦不堪言。好在,天黑之前我们在较远的地方找到了一家旅馆安顿了下来。并且,经过一晚上的修整,姐妹们养精蓄锐,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简单吃了饭奔赴会场,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习。
两天的观摩研讨会,我们每场都提前到达,坐在最佳的位置学习。聆听了薛法根、张文花、王小红、吴勇、何捷、管建刚、贾志敏等七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术报告。我想,既然是名家,总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独树一帜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是怀着对课堂的敬畏之心和对名家的敬佩之心,诚恳的学习的。七位老师的七堂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薛法根老师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这次他讲授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剪枝的学问》一课,在课堂教学中,他把注意力盯在学生活动上,把时间放在语言训练上,课尾把余味引向课外拓展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课件,却展示了一堂朴实、扎实、精彩、高效的语文课。体现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
来自福建福州的何捷老师通过一节作文课教学课向我们传达了他全新的教学理念。何老师把游戏带入作文教学课堂,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强调以作文教学为目标,以游戏为媒介和手段,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再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说话、资料整理,进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里轻松完成了习作。当何捷老师深厚的文学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底,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全场响起的此起彼伏的笑声和掌声就是大家对何老师的褒奖。连那些六年级的孩子们听完课都说,何老师带他们进入了听课的最高境界。管建刚老师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一个让人佩服的语文教师。他的作文教学艺术让人感叹。他主张淡化“作前指导”,强化“作后讲评”。提出作文教学的出路在“讲评”,“讲评”又重于指导。他的作文教学革命很值得借鉴。他给自己的班级办了一份《作文周报》,配一本“评价周记”,“评价周记”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每日简评”,二是“每周一稿”。每个双休日写稿件箱《评价周报》投稿是学生唯一的语文作业;周一,从学生稿件中选用部分作文,由学生输入电脑,制成《评价周报》,周五出版。他说,这一协作系统的构建,目的是唤醒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对话。他为作文教学革命建立了“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充分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育智慧,这样一坚持就是八年。他的良苦用心,他的另辟蹊径,真正告诉了我们,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这次研讨会上的名师们用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亲身实践给我们上了多节教学课,也为我们上了一节治学课。耄耋之年又刚刚手术过的贾志敏老先生也来会场传经送宝。他之所以成为名家,当在于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老骥伏枥的治学精神。研讨会结束了,我们八人听课的兴致竟意犹未尽,完全忘记了初到淮北时的劳累,认为,能向别人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能接触到很多先进作文教学的理念,就算苦些累些,又有什么呢!
感谢领导和同事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八个女人,三天学习,我们在相城度过了三八妇女节和其余的两天。在此,我用咱们青云分校的一个女婿的话作总结吧。他写道:“正值梅花闹春时,相城的春色数今年最美。为什么呢,因为有爱妻和她的七位同事的锦上添花。其实,老师就像淮北的市花——梅花一
样,虽不娇艳、华贵,但平和中带着典雅,清新中透着幽香。祝她们节日快乐,开心凯旋!”是的,我们很快乐,我们凯旋而归了!
谢谢!
体育馆内的空气依然湿热、沉闷,似乎与赛场中备受众人瞩目的小学语文课堂遥相呼应,令人提不起精神。
我不禁想起本届赛事的主题词“创新”。当新课程改革已深入课堂,而面对许多从未遇到过的难题我们还不知如何化解的今天,教学内容选择的创新,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创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创新,都将给探索中前进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但语文课在哪里创新,怎样创新,赛事过半,依然没有期待中的那份兴奋和满足。
在失落与期盼的纠结中,我听到了纪海霞老师执教的低年级阅读课《画家和牧童》,听到了谭姗姗老师执教的习作课《我》。一时间,闷热的体育馆里仿佛吹进一阵清凉的风,让人深深透了一口气。渐入佳境之后,于东老师的《寓言两则》,熊丽乔老师的《有趣的动物、植物》又相继出场,使赛事达到高潮,最终为体育馆赛场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算是让数千名寻道者不虚此行。
那天过后,我又及时收看了另一赛场的几节课,臧学华老师的习作课《学写导游词》、钟鹤童老师的《与众不同的麻雀》、闫君燕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无不令人回味、欣喜。
然而,在这些语文课中,我却没有看到想象中标新立异的教学内容,没有看到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也没有看到独辟蹊径的学习方式,更没有看到“后现代”的时尚,相反,却感到这些语文课似曾相识,那样亲切、熟悉、轻松、自然、简单、扎实、富有生机。
你看,低年级的阅读课,钟鹤童老师把词语的理解、积累、应用,演绎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他让孩子们反复朗读众麻雀对 小麻雀的 问话 ,你读,我读,他读。然后说:“就像这样,你说,他说,他也说……这么多人都说,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讲,那就是———七嘴八舌。”他像孩子似的戴起麻雀的头饰,扮演与众不同的小麻雀,与“众麻雀”反复对话,在情趣盎然的表演中,告诉孩子们:你们都一起谴责我,这就叫“一致谴责”;他将“和我们大家不一样”这句话和“与众不同”这个词放在一起,让学生上下对照,从而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词语;他教学生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学生总结书写的规律;他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关注“与众不同”单元中的每一篇文章,让学生在联系与比较中获取思维的 方式 ,激发阅读兴趣。
你看,中年级的阅读课,于东老师让学生自己发现《纪昌学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第一遍读,学生发现纪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勤学苦练”和“坚持不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第二遍、第三遍细读文本,发现成功的原因还有“心怀梦想”“名师指点”“练好基本功”。这一次次的发现,每一次都令人兴奋,每一次都激发了学生再读、再思考的强烈欲望。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让学生先“读言”,再“得言”,进而“得意”。正是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才有了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学生能力的提升,是课堂教学最有价值的地方,而每一位听课的教师都亲眼见证了这样的提升。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并不新鲜,但于东老师“读写结合”的内容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让学生把课文中表示学习效果的短语找出来,再让学生比较它们表达程度的不同,并让学生在常见的生活情境中尝试运用。于老师说:“我们积累了还不够,如果能用一用,就是了不起的语言运用能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一段描述学习生活的语言情境中尝试使用这些短语。这样的应用,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彰显了语文课堂的实践性。
同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彰显语用的阅读课还有闫君燕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闫老师的课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没有拒人千里、好看不中用的高大上,有的却是寻常百姓家的质朴、真实与自然。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印证规律、运用规律,教得自然,教得轻松,学生学有所得。
闫老师用课件把文中写作者“看到”和“想到”的内容用不同颜色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她把“想到”的内容先去掉,然后再加上,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这样表达的效果,进而发现规律。随后,她又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其他段落、在同一单元中的其他课文中找到同样写法的语段让学生反复印证规律。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比较阅读,把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始终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全局。
在印证规律的基础上,闫老师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规律。她给出一个课间活动情境,让学生补充想象:第一,想到的必须是在看到的基础上,两者要有联系。第二,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词语如“像”“好像”“仿佛”“似乎”等,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在一起。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将一段话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像于东老师、闫君燕老师这样彰显语用的“读写结合”,是本次观摩活动的一大亮点,他们的课,一课一得,没有标新立异的高谈阔论,也没有令大多数教师望尘莫及的光鲜亮丽的课件及现代化学具,有的只是教师对教材深入的钻研以及对学生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我为这样的课鼓掌、叫好。
如果一定要从这些语文课中提取“创新”的元素,我以为有以下三点:
一、针对不同文本,教师选择了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乃创新之一
比如于东老师的《纪昌学射》,针对寓言的特点和学生实际,一改先学字学词再精读课文的教学思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得意,再得言,在得言中再得新意。反复几个来回,生字、词语在语言的涵泳中达到不教而得。而纪海霞老师的《画家和牧童》却巧妙地融识字、学词、理解内容、收获思想为一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所有的教学任务一气呵成,却有条有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相得益彰。他们的教学思路与众不同却殊途同归,完美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学生既学得自然,又学有所获,这其中的奥妙便是他们选择了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用足教材,彰显语用乃创新之二
比如臧学华老师的习作课,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改写导游词,让学生比较课文与导游词的不同,从中自读自悟出导游词的撰写特点。比如牛筱琼老师的“心理描写训练课”,利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三次“幻象”描写,教给学生以“幻象”描写心理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方法。
三、单元整合,比较阅读,教给学生实用的读、写方法乃创新之三
比如闫君燕老师在《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挖掘出“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这一表达特点,让学生在整个单元的比较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比如钟鹤童老师将《与众不同的麻雀》与同一单元的《毛毛虫的故事》和《小老鼠去旅行》进行比较,教给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全国小学语文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的评课
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柯孔标
一,课堂教学返朴归真,教学风格趋向朴实,真实,扎实教师普遍树立以生为本,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教学设计简明实用,教学手段多样有效,教学媒体使用比较恰当,自定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比较高.课堂教学先是一门科学,然后才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本质不是展示教师的才华,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参赛教师表演意识减少了,教学意识增强了.课堂上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手段少见了,教师过分夸张的的语言,表演过头的动作少见了,对着学生和观众煽情,调侃的情况少见了.这次比赛为今后公开观摩活动带了个好头.观摩课不是真实的课堂.陌生的上课场地,生疏的师生关系,目光淹没的课堂环境,参赛老师强烈的竞赛意识,使得我们教师和学生无法在舞台上放开自己的手脚,放松自己的心情.公开观摩课和平时上课是很不相同的.北方地区把上观摩课称为“做课”是名副其实的.观摩课相当于“时装秀”,模特儿的服装是给人看的,做课教师的课堂是供大家研究的.尽管我们提倡公开课要朴实真实,讲求实效,但仍然无法完全驱除公开课的作秀成分.我们不能因为模特身上的服装不能穿否认服装展示会的价值,同样,我们不能以观摩课上的有些招式无法模仿和直接使用,而否认观摩课的价值.“既好看又实用”的公开课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要求.用这个标准要求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是不公平的.掌声雷动的课不一定是好课,有特色的,符合课改方向的课是好课.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课才是好课.看观摩课有三个目的,一看教师素养,二看教学设计,三看教学细节.二,能比较正确地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能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宏观概念,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同等对待,平均用力.就具体课文而言,有的课文以落实工具性目标为主,渗透人文性目标,有的以落实人文性目标为主,兼顾工具性目标;就学段而言,小学阶段侧重落实工具性,中学阶段侧重落实人文性;就一节课而言,应该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在适当的语言学习环节中恰当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内容精彩处,语言运用经典处”,学生学习困难处.衡量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否成功主要看是否有有利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三,能比较好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师生角色定位比较准确,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受到普遍推崇.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比较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在高段阅读教学中要注意:
1.自主感悟与统一训练并重.语文教学中有不少不确定的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感悟”,也有不少确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跟着老师训练.“感悟”侧重于整体的,模糊的感知,是个性化的,意象化的,情感性的.“训练”侧重于部分的,逻辑的理解,是共性的,可测的,程序化的,技术性的.在强调自读自悟的同时,加强双基训练.2.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化强调的是阅读个体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要先理解作者思路和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有根据地说话,有条理地发散.不能让学生养成浮光掠影地读书,不加思索地说话的坏习惯.3.在实施鼓励性评价同时,真诚地帮助学生指正错误.四,能比较好地处理课文教学和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比较适度(表演,绘画,游戏等非语文活动比例不大,使用恰当).多媒体应用比较有效(音乐,图片,影视等非文本手段使用时机恰当,使用效果较好).课外语文资源拓展比较适当.总之,这次观摩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对课标的理解更全面了,改革的步子更稳健了,教学设计更理性了,教师的素养普遍提高了.五,能比较好地处理好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
1.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两相辅相成的,接受学习必不可少.2.探究性学习讲求实效.选择适当的主题,给予充足的时间,要有充分的交流.探究中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作必要的讲解.3.在鼓励探究学习和自主感悟同时,比较重视模仿和积累.六,能比较好地处理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的关系
1.把合作学习建立在个体的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2.合作学习有目的,有指导,有反馈,没有留于形式.坚持改革理想,继承优秀传统,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构建有序,高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受全国小语会的委托,对本会场的8节高段阅读课作点评.和大家一样,刚刚欣赏完精彩的课堂,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只好把写在教案边上的感想和大家共享.大家认为说得对的地方,那是受全国小语会多年教育的结果;大家认为说错了的地方,那肯定是本人理解上有偏差.再次声明,我的发言只代表本人的观点,不代表评委们的集体意见,也不代表全国小语会的意见.为了节省时间,我采取“偷懒”的办法:每节课说一个亮点,说一个值得讨论的地方.这不是对这8节课的全面评价,仅供各位参考.1.辽宁李文:《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亮点:比较好地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课文对父母的言行描写中体会到: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容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又从巴迪的成长过程的反思中(如“越来越”一句的品味)感悟到,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巴笛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父亲的意图,从当初的委屈地“痛哭”,到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总之,这些感悟都是在朗读课文,品味词句中得出的,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整堂课很有“语文味”.讨论:在本节课引入拓展文章《父爱,在拐弯处》,时机似乎早了一点.这篇文章是从“父爱特点”的角度与课文构成联系,冲淡了课文主题的多元性和深刻性.另外,为了阅读这个拓展材料,老师只能把前面的两个环节([1]让我们从头再来读一次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2]读课文,想想你喜欢课文什么地方 为什么)匆匆走过,使学生失去从局部感悟再次回到整体理解的机会,有点得不偿失.2.陕西温侠:《军神》
亮点: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老师在教学中,以沃克对刘伯承的态度变化为主线,以“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为问题情境,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讨论,领悟刘伯承的勇敢,坚强,镇静性格.讨论:可惜这节课没有围绕一个大问题将研究性学习进行到底.老师似乎不太放心学生,生怕学生出错,于是先给他们提供了回答问题的唯一思路:按事件发展顺序理解和领悟,还提了十几个小问题,使整节课处于肢解状态.假如先放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把讨论的结果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教师在小组讨论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那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训练,对刘伯承的军人性格和超凡意志力的理解会更加立体,全面.3.云南吴克伟:《蟋蟀的住宅》
亮点:教师抓住几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整个课老师上得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学生知道了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用数据,打比方等),初步领悟到蟋蟀的耐心,勤奋,一丝不苟等特点.课上到最后,老师把一本《昆虫记》送给同学们,显示了对学生的真诚态度.我们不是提倡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自己掏腰包买书送学生,而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不欺骗学生,不要随便许下永远不打算兑现的承诺.讨论:这是一篇很有情趣的文章,课文与其说是在写蟋蟀的住宅,不如说是在写蟋蟀的可爱的性格,写像蟋蟀一样的人——勤劳,智慧,会工作,会享受.课文作者仿佛是蟋蟀的好朋友,对蟋蟀充满了赞美和欣赏,这是这篇课文的人文性所在.老师在这点上体会不够深,挖掘不到位,因此课堂上就少了一点情致和趣味.另外,有6大类18个小项目的《课堂评价表》,很费师生时间,作用却不大,建议不用.4.江苏强洪权:《船长》
亮点:这是一节掌声雷动的好课.教师以自己高超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情感,表现危机到来时的紧迫和危险.尤其是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等人的对话这一段,充分表现了船长的威严,镇静,果断,忘我的性格和品质,以及船员的训练有素,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师,学生和观众都受到深深的感染.讨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默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文内涵,提高阅读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但已经不是重点,因为这时候朗读已经自动化,成了阅读教学的一种训练手段.到了高年级,仍满足于学生读好课文,获得零星的感悟,是远远不够的.这节课如能适当增加一些语言转换训练和开放式质疑问难的环节,就是一节比较理想的高段阅读课.5.河南张贵民:《军神》
亮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好,板块合理,环节清晰.每个环节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统一,教学目标,学情预测,指导策略都十分明确.教师试图围绕“为什么刘伯承被称为军神”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朗读指导比较到位,背景资料补充恰当有效.讨论:很可惜,张老师似乎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当学生提出这节课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后,老师不是让学生自主寻找信息,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多数时候是让学生用朗读课文片断代替理解和感悟.学生没有进行深度的思维,也没有时间把读书所得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语文研究性学习,一要读书,研究,感悟,二要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表达,两者缺一不可.6.香港陈碧琪:《论反省》
亮点:运用CIPP 模式设计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每个环节有目的,有教学策略,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学效果检测方法,非常容易操作.教学设计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从理解到运用层层推进,在整体理解中,感悟写作方法,体会词语意思.以写促读,通过运用进一步理解课文.讨论:陈老师的教学风格自然,质朴,随意,使我们想起了参加广西赛课的黄锦燕.然而,为什么这么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不那么令人满意呢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祖国大陆的语文教材中很少这样“理性”和“刚性”的课文,大陆学生缺少议论文的阅读经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显得过多过难,学生学起来难度很大.时间允许的话,有些环节可以处理得更扎实一些.如,关于吃火锅的议论.学生提出了好多自己的看法,稍加整理便是一篇不错的说理文章:提出论题(来重庆不吃火锅是你的遗憾),解释论点(吃火锅能去潮湿;辣的味道帮助吃饭吃得快;吃火锅还能联络感情),加强论点(吃火锅还造就了重庆美女的泼辣性格),重申观点(火锅好吃,不能不吃,但不能多吃).假使学生看了他们自己合作写的论文《论重庆火锅》,再读《论反省》,一定会有新的体会.7.广东刘晓伟《两小儿辩日》
亮点: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讨论:古文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这节课除了读书外,大量时间在梳理课文内容,因此第一,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文中“问其故”“不能决”“孰为汝多知乎”这些词句所有学生都明白了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没有错,但不全面,不确切,教师没有及时进行评价和引导.8.西藏陈萨荣:《十里长街送总理》
亮点:课文内容离学生太远,课文中的强烈情感现代学生很难体会.选这样的课文来上观摩课,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教师上得很努力,在传统意义上应该说是一节不错的课.讨论:情感型的课文除了让学生体会情感,是否还要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教师是否应该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媒体(哀乐,录像等)应用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9.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
所有的阅读课,从低段到高段,都十分重视朗读训练.可是,很多老师在训练朗读时候,经常不顾课文的整体情感基调,把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独立出来,要学生读出这样那样的感情,给学生以错误的朗读指导.请听以下教师给学生发的指令:
(1)你能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吗(应该读出“伤感”)
(2)你能用朗读把神州5号在碧空中画出美丽图画表现出来吗(应该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3)“克利亚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你能读出“静静”的感觉吗 你能不能读得再轻一点(应该读出“无聊”“无奈”的感觉)
(4)你能带着坐船,赏桥,听故事的感觉读这段话吗(应该读出“愉悦”“怀念”的情感)
(5)谁有本领通过朗读送我们“进入梦乡”(应该读出“恬静”“怀旧”的情感)
(6)你能把丹顶鹤的嘴读得再长一些吗(应该读出“喜爱”“赞美”的情感)
心得体会
清镇市东门桥小学
付仁霞
2012年5月26日、27日,我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观摩学习。两天的研讨会里,分别观摩了张学伟、盛新凤、张祖庆三位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课和讲座。说实话,从教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次学习,让我开了眼界,终于直面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亲眼见识了他们驾驭教材的神韵和风采。确实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学到了不少经验。虽然那些经验学回来不见得就适应于我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我还是仔细地记录,用心地消化。
一、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
自2001年《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单位组织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共五届。其基本情况见下表:
二、海宁观摩活动:初识课标、寻觅标杆
回眸:“海宁观摩活动”是自2001年9月《课程标准》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 首次由民间组织的全国性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它是在全国中小学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思路不清、方向不明、行动不力的情况下, 能引起反思、争鸣、总结的一次导向性会议。组办方经过层层选拔, 推出了15个省市自治区30选手现场做课, 原来估计600人左右的观摩规模一下子扩大到1800人, 可谓盛况空前。杨贵仁赞扬在浙江海宁市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课展示评奖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具有示范意义。这一届全国观摩的特征是“初识课标、寻觅标杆”。
反思:第一届观摩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在体育教学层面上落实、突出两个思想 (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思想) 实现三个转变 (重竞技、重技能向重整体素质发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中小学体育器材由成人化向学校化转变) 上。这届观摩活动突出表现有四个方面:第一, 教材内容十分丰富, 各地非常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诸如蒙古舞、定向运动、竹竿舞等进入了课堂, 但在教材资源开发中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二, 教学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老师们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师生的笑声、欢呼声不断, 但出现了游戏与休闲型的体育课型。第三, 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明显增多, 但有作秀之嫌, 自主不充分、合作不实在、探究不深刻, 问题型课堂教学课题简单, 流于形式。第四, 评价形式多样, 评价内容丰富, 但虚假的评价过多, 一味追求鼓励性评价, 经常让学生不知可否, 失去公信。
三、肇庆观摩活动:渐入角色、初现疑惑
回眸: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105节录像课, 特别是这次所展示的31节课来看, 基本上反映了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与贯彻实施《课程标准》) 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在第一届全国观摩的基础上, 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师学习热情高涨, 带着很多疑惑前去参加观摩。这一届的观摩的特征是“渐入角色、初现疑惑”。
反思:在第二届全国观摩活动中, 还没有摆脱“浙江海宁”的影子, 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一, 对教材理解的问题。 (1) 教材与素材混淆, 本届出现了珍珠球、木球;七彩泡泡球;多彩的呼拉圈; (2) 教材与情境错位, 本届出现了“小青蛙学本领”“小动物比本领”等; (3) 教材与传统体育开发无序, 本届出现了“舞龙”“踩高桥”等。第二, 快乐学习的问题。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儿童化的课堂氛围太浓。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 出现了降低动作难度, 以游戏性练习为主, 忽视课堂实效。第三, 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 (1) 教材选用偏重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一教材; (2) 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 (3) 对学习运动技能的质量不敢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4) 安排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时间偏少。本届观摩活动可以看出, 不少体育教师仍处在“混顿”期, “回归”、“纠正”、“纠偏”、“矫正”、“倒退”、“否定之否定”等评语不绝于耳。
四、无锡观摩活动:课标渗透、百家争鸣
回眸:本届活动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1个省级行政单位选送了238节体育录像课, 从中评出了一等奖62节、二等奖92节、优秀奖83节;推出了有一定特色的16节体育课进行现场展示。主要教材包括跑、篮球、排球、橄榄球、手球、支撑跳跃、双杠、健美操、武术、跆拳道、侗族摔跤等项目。本届录像课, 比上一届参评课的质量有所提高, 基本上反映了近两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进步。
反思:本届观摩活动, 教师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组织者推出的几节示范课中, 我们看到教材内容的开发与选择上更注重了具备较好锻炼价值的体操类、武术类等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利用。在教学组织上重视了体育课堂的整体结构的把握, 注意了以身体锻炼和技能教学的关系。在运动量的安排上注重了课堂教学中的运动负荷的把握,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既注意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再流于形式, 真正做到了“自主”目标明确、“合作”成效显著、“探究”讲究实效。也是从这一届观摩后, 我国《课程标准》的实施进入了转型阶段, 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明晰。
五、大连观摩:反思总结、思路清晰
回眸:这次展示报送了550节体育录像课, 来自农村的体育课有59节, 占10.7%.推出的小学、初中、高中各4节有一定特色的12节体育课进行现场展示。主要教材包括跑、跳高、技巧、双杠、支撑跳跃、健美操、集体舞等项目。授课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性质与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有了较好把握, 并积极探索组织教法的改革, 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体育教学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几个方面思路更为清晰, 一些极端、浮躁的做法很少再现, 回归体育教学本质的景象初现。
反思:本届观摩活动, 使大家的思想进一步统一, 思路更加明晰。多数体育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 有些体育课还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 尽可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较好地继承了我国体育课的优良传统, 并注意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有目的地选择与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注意给学生恰当的提示和引导, 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本届观摩活动还有三个创新: (1) 首次出现了体育教学片断的展示, 让观摩教师学到了更多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方法; (2) 与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专家联手搞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 让《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走向深入; (3) 制定了《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让广大体育教师上课找到依据。
六、宁波观摩:方向确定、继承发展
回眸:本届共收到31个省级教育部门报送的自定教学内容优秀体育课479节及指定教学内容课115节。选出参加现场展示的自定内容体育课共20节, 指定内容教学研讨课共18节, 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跑、跳、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韵律活动、健美操、武术、足球、篮球等;还精选了73节有一定特色的体育课录像光盘作为会议资料, 以进一步扩大展示活动的效果。
反思:在这一届展示活动中, 我们感受到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回归, 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才有出路。展示课在内容选择上和处理上注重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并具有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重视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 技能教学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 层层推进, 教法手段丰富而有效, 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体育教学的优良传统。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有目的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并与讲解、示范、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七、《课程标准》实施十年来教学变革的理性分析
通过全国五次课展, 让我们看到了实施《课程标准》十年来课堂教学发生的巨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价值观正在重新构建,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 (2) 课程理念向操作层面转移, 老师们积极探索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课程理念和实现领域目标的新途径。 (3) 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思想初步形成, 选手在继承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 (4)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充分展现,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同时教师驾驭课堂的主导作用变得清晰可见。 (5) 课程资源开发向纵深方向发展, 教师们重视开发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源, 一些民间传统体育的引进使课堂使课程资源中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6) 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 很多老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评价的形式多样、内容全面,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锻炼。
通过全国五次课展, 也让我们看到了实施《课程标准》十年来存在的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训工作的错位, 重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忽视了对学校体育管理干部的培训。 (2) 理解目标的偏差, 不少老师把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相混淆。 (3) 专业引领的落后, 部分教师把培训的理论到教学行为的转化率低, 他们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4) 专家表态随便, 每一次观摩都会有一批国家级的权威专家到会讲学, 让我们不解的是专家们的意见不统一, 有的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 《课程标准》实施十年来, 成绩是显然的, 问题是存在的, 这需要我们大家不断明晰思路, 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十年来, 共举办了五届全国性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笔者从亲历各届教研活动的视角, 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变革及特征, 作了系统的回顾和辩证的分析, 反思了改革十年的成功与不足。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程标准,十年,述评
参考文献
[1].王霞光.学校体育健康第一[N].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03-12-3.
[2].林洪.2003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课展示评奖活动观摩汇报.http://www.hzwsjyjt.com
[3].吕卫东.真水无香, 渐修顿悟[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12) .
[4].宋尽贤, 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术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1) :8.
[5].毛振明.简析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及课题——写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之后[J].体育教学, 2008, (12) :23.
[6].赵军.关于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几个关键词——有感于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12) :20.
[7].钱建国.对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6) :40.
[8].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76.
[9].季浏, 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J].体育教学, 2006, (5) :4.
我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举措”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非常幸运。研讨会上,海峡两岸名师、儿童文学作家以及专家学者共同携手,全面研讨和推广儿童阅读,活动涵盖童诗、绘本教学、民间故事教学、习作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语文学科的精深内涵。这次学习,让我大开了眼界,亲眼见识了小学语文名师驾驭教材的神韵和风采。下面我从我的课题思考,谈谈这次学习的体会。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xx的《城南旧事》的序言,王xx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时,引领学生读一篇带一本,勾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例如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自然、质朴的表达手法,再阅读《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的片段,进一步体会这种写法;阅读第二章《我们看海去》的片段,感受英子的天真、好问,体会童年的趣。侯华丽老师一节课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松鼠》、《杨生之狗》三篇课文,读一篇带多篇,通过拓展阅读、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表达同样的感情,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像崔峦老师的课后点评说,如果思考怎样把多元化的理解聚焦到“喜爱”,再来朗读,这节课会更好。这也在告诉我,多篇课文教学,要抓住共通点,让学生去比较阅读,去发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最好是课外阅读,课内完成,课内得法,课外阅读。像读一篇带一本、读一篇带多篇,但也不能简单追求阅读数量的简单叠加,增加学生的`负担。我想《少年闰土》与《故乡》整合教学,会怎样呢?期待着。
二、积极语用,彰显语文本色
【全国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观摩】推荐阅读: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06-08
观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心得体会11-22
全国小数专家教学观摩课学习心得11-27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心得体会06-18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0-1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论文的题目07-11
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相关手段11-16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观摩活动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