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四大增长极”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格局,而且是中国国际经济发展战略的着力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应对这些新问题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1: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问题与应对途径分析

摘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但是我国整体的区域经济发展中还是存在这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问题切入,讨论区域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科学、稳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经济问题;应对措施

前言: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区域性经济在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并且逐渐成为核心经济的支撑单位。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格局,东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是我国四大主要的经济发展区域,由于四个区域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人口基数、自然环境等一些因素都有所差异,因此导致四大区域经济出现了偏斜状态,并且逐渐拉大了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距离。

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

区域经济问题与一般的社会经济问题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由于区域经济会出现空间、时间上的倾斜,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要将区域性经济单独列举出来,并且称之为区域经济问题。落后病、萧条病、膨胀病、迟滞病是我国区域经济最为主要的四个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区域性经济。

(一)落后病

落后病就是指一个区域的经济从未有发达过的区域性问题,这种问题的主要特点就是区域内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过低,当地经济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均落后全国其他区域,当地的科学、教育、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人民收入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较低,这种问题主要会出现在我国西部地区。

(二)萧条病

萧条病是指一个区域中的经济曾经辉煌过一段时间,但近期经济却陷入困境所患的区域病。其主要的表现为当地主体经济的地位逐渐下滑或者被取代,整体的经济框架设计不合理,经济增长速度较为乏力,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主要的发病区域在我国东部区域的经济带。

(三)膨胀病

当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到瓶颈阶段时就会出现这种病症。病症的主要表现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地区经济产业的规模逐渐膨胀,生产与生活的人均成本直线上升,从而导致区域内的综合竞争力直线下降。从我国的经济整体上来看,这种病症主要出现在我国东部地区或一些国内经济发展大省。

(四)迟滞病

迟滞病的主要表现为区域内的经济、科学、生产、教育等上升空间受到阻碍,当地现有的产业机构不适合目前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效果不明显。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国一些区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当地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这种病症主要发生在我国的中部六省。

从我国经济的整体上来看,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四大区域经济的差距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被拉大,区域经济之间缺乏互动性和交流性。

二、协调我国经济全局,优化我国区域经济问题

纵观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经济类型都会出现相应的经济发展问题,各国面对经济发展问题都提出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有的提出经济改革、有的完善该国的经济体制,有的建设成熟的经济发展框架。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多种经济协调方案,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让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有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已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状况较为复杂,区域经济的协调措施只不过是为区域经济确定了发展方向,要想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建政府区域经济管理机制,增强国家政府对区域经济的控制力

1、设立区域经济相应的管理机构,在区域经济层面的基础之上为了保障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从而建立相应的管理单位,主要的工作就是为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方案,提出具有建设性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和经济布局,调整行业、企业、区域之间的经济格局,协调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纠纷,从而保证让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2、在区域内划分出标准经济的位置和问题经济的位置,我国的区域经济没有准确的标准经济和问题经济的划分,并且缺少一种目标较为长远的经济发展框架,区域经济的划分非常的笼统和简单,再加上多种要素长时间的变动,很难保证国家相关政策落实到区域经济的范围内。對于问题区域经济划分的问题,国家政府主要确定了贫困地区的界定,不存在经济萧条区域、膨胀区域和迟滞区域,因此区域倾斜政策很难制定相应的条款和真正落实到实际当中去。

(二)统筹规划问题经济区域,协调我国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根据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我国四大区域经济进行发展联动,从而制定以下发展战略:

1、创建区域经济内官方协商沟通机制

一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想要得到创新和重组,仅凭单一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需要其他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综合联动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够让本地区域经济和全国整体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创建区域经济内官方协商机制,就是通过沟通的形式,让区域内的各个经济个体协同发展,从而让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在确定了单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机会和自身的优势后,确定经济个体的层次,结合周边的产业分工,实现区域经济互帮互助,创建经济错位发展的机会。

2、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内的合作模式

根据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和经济现状的实际情况,可以创建一些极为松散的经济合作区域,在我国已经有一些较为成功的合作典范,例如: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域。泛珠三角区域以“珠三角”为区域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逐渐向周边进行辐射式的扩散,整个覆盖范围几乎覆盖了半个中国。这种松散式的合作区域的建立,我国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进一步得到加强,从而实现经济上的优劣互补,全面促进各区域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

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人才、科技、文化和教育是如今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想要得到明显的进步,必须从自身的根本出发结合国家的相关经济扶持政策,确定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从而全面解决区域经济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亚成.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要素成本与利益分享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高同彪.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康学芹.穗港澳增长三角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黄凤彩.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经济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

[5]刘洋.前苏东国家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

(张馨月: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

作者:张馨月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2:

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深层次问题

摘 要:区域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四大增长极”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格局,而且是中国国际经济发展战略的着力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应对这些新问题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区域经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区域经济是推进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深圳、上海、天津和南宁等大城市为轴心,先后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圈。也有人将这些经济圈统称为经济增长极,即四大增长极。这四大增长极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格局,而且是中国国际战略的着力点。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早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早在2004年,前三大经济圈(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经济圈)就以占全国10%多一点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1%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又不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抓机遇与发展区域经济的问题,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突破点与科学定位的问题,发展企业经济与整体协调的问题,等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而且一些问题处理的很巧妙、很得体,值得其它地区借鉴。

一、区域经济发展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所谓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则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贵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一)认识、寻找机遇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前提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遇不常有,机遇往往一闪而过。因此,人们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做其它事情,都要注重认识、寻找机遇。

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较多。从机遇的层次看,有来自国际大环境的机遇,有来自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带来的机遇;从机遇产生的领域看,机遇可来自经济、政治、文化、体育、卫生、军事等多个领域;从机遇发生的起因看,有的机遇产生于社会的变迁,有的机遇产生于机构的改革,有的机遇产生于相关地域的发展,有的机遇则来自主要领导人的变更,等等。这里关键是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者要锐眼识机遇,并敏锐地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这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前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南宁市人民政府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就巧妙地抓住了党中央给予的机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及钦州港、防城港和北海港,也称“三港一市”)是东盟十国和泛珠江三角洲、大西南的结合部、交汇点。它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交汇点。开发、开放这一地区,有利于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于是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年1月16日开始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7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接到两个文件后,立即闻风而动,乘势而上。正如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和自治区政府主席马飚所讲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广西沿海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由此掀开历史新篇章!”[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对新形势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又一重大举措”[2]。

之后,广西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立即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了落实《意见》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内容包括10个方面、35类、303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具体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于是广西各地纷纷奋起响应。

以玉林地区为例,玉林地处广西东南部,不沿边,也不靠海,它的南部离海仅有1公里。短短1公里却隔断了几代玉林人走向海洋的梦想。有人称玉林是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三不沿”城市,一度面临发展边缘化的困境。然而,随着区域合作深入推进,极富创造力的玉林人及时把握机遇,创出了一条契合时代发展、符合玉林实际的道路,向东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向南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区。与此同时,玉林还经过努力设立了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从而使玉林从地理版图的内陆提升为经济版图的前沿。特别是自国务院下发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后,中国的沿海逐步形成了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和北部湾、海峡两岸构成的“两角、两湾、两岸”的完整布局。在经济区6个城市中,玉林是唯一同时在“两角、两湾、两岸”开放、开发占有一席之地的城市。具体讲,玉林在“两角”中,是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在“两湾”中,玉林成为广西及内地各省市进军东盟的“桥头堡”之一;在“两岸”中,玉林处在了对台经贸合作的前沿。

广西玉林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生动地说明,各地经济要迅速发展,首先要寻找并抓住机遇。

(二)牢牢抓住机遇,做好本地的“文章”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

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机遇并不是常有,更不是长存永驻,而是稍纵即逝。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中,只是发现机遇还远不够,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机遇,做好发展本地经济的大 “文章”。

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及一些地方政府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牢牢地抓住了机遇,咬定青山不放松,迅速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早在1984年至1988年,中央就先后批准北海市(含防城港区)、钦州市为国家沿海开放城市,享受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又确定南宁市为17个省会内陆开放城市之一。与此同时,中央又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于是,广西自治区政府便及时抓住机遇,在全区掀起了建设大港口、大通道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的浪潮。现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港口、公路、铁路都是那个时候开始逐步建成的。到200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做出决定,要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并成立管理机构,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推进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等工作,北部湾经济区一步步进入加快改革、走向腾飞发展时期。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广西凭着牢牢抓住机遇,大做发展本地经济的大“文章”,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我们解开了一道难题,即要处理好机遇与发展区域经济的关系应主要抓什么的问题,这是值得人们深深记取的。

二、要科学定位,找准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区域经济发展是个老题目,大家均已做了好长时间的文章。但是,现在要想有个新的突破,关键对本区域经济发展要选准突破口。而突破口选的如何,又取决于对本区域经济的定位是否准确。定位准确,则会使区域经济的发展顺水顺风,否则,定位如果出了问题,则容易一着不慎满盘皆空。

(一)科学定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区域经济是包含区域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及社会进步等内涵的综合范畴。要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必须科学定位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然而,搞好区域经济定位并不是一件易事,它涉及国际、国内和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忽略哪一方面都易走偏方向,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科学定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广西南宁市的定位确实为世人做出了表率。南宁市围绕“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将南宁城市功能定位为“三基地三中心”,即全力打造面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型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

南宁市为什么要定位“三基地三中心”呢?主要依据国务院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对广西及南宁市的定位而确定的。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南宁市应建设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广西首府的南宁要在北部湾开发开放中发挥重大作用。据此,南宁市政府便从产业范围和产业层次角度分析,要使南宁以强大经济要素集聚效应及资源配置效应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中的核心,从而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3]165。从2008年开始,南宁市依据“三基地三中心”的定位,确立了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大都市的目标。3年来围绕这一目标,迈开了全力打造“三基地三中心”的步伐,现已取得显著成效。南宁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98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7%,比“十五”快2.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由475亿元增加到1228.75亿元,年均增长20.9%,比“十五”快4.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4262亿元增加到1.18万亿元,年均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2.14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1.23番,进出口总额翻1.77番,实际利用外资翻1.64番,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翻1.47番,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翻1.53番,开创了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南宁市发展区域经济的实践生动地说明,科学定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二)选准突破口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定好位后,关键是要选准突破口,这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发展经济在某些方面与军事上的作战也有相似之处。即在一定时期选准突破口,深入进去,抓住问题的要害,迅速解决主要矛盾,从而扭转战局,使全局跨上新的台阶。

广西玉林地区、防城港、钦州港都做的十分出色。以玉林地区为例。在北部湾开发之初,玉林就定位要把玉林市打造成“中小企业名城”。思路决定出路。根据这一定位,玉林决定把功夫下在发展中小企业上。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把玉林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现代农业和外向农业发达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这一突破点的确立,也是由于玉林具备这一基础条件。从历史看,玉林具有悠久的商贸基础。改革开放初期,玉林的中小企业已十分兴盛,被誉为“广西的温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玉林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批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诞生了玉柴机器、三环陶瓷、玉林制药、南方食品等本土知名企业集团。玉林通过实施以发展中小企业为突破口,打造中小企业名城的战略,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铁锅之都”、“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现在玉林的中小企业已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中小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市资产总额超过80%。总之,玉林作为中小企业的名城正在北部湾崛起[3]269。

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整合、协调发展

任何经济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有的表现在经济方面,有的表现在文化方面,有的表现在自然资源方面,还有的表现在地理位置方面;等等。这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所以,每个经济区都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这方面做得较为到位。广西不仅比较迅速地认清了本经济区域的区位优势,并较好地促进全局的整合与协调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实践中认识到,本区主要有以下一些经济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大西南经济圈、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东盟10国经济圈的交汇处,或称结合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路相连的经济区。二是战略地位突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连接中国与东盟最便捷的通道,是促进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和基地。三是开发潜力巨大。北部湾经济区的港口开发吞吐能力达3亿吨以上,北部湾经济区内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农林资源等。面对这些资源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领导如数家珍似地认识自身区位优势的特点。当然,只认识了区位优势并不够,还要善于整合、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认识本区域优势是打开经济发展局面的一把钥匙

处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须发挥后发优势,才有可能后来居上。而后发优势的发挥,往往取决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实践证明,区域优势是打开经济发展局面的一把钥匙。作为后发优势地区,由于历史进程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较为薄弱,仅靠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促使本区经济迅速打开局面。只有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整合全局的发展,促进要素组合、要素运动和要素增长,逐步形成高效运行的区域经济系统,才能保证区域经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广西东兴市十分善于运用区位优势打开经济发展的局面。我国北部湾经济区的明珠——东兴市是我国唯一与越南海陆相连的城市。为了充分发挥本区域优势,东兴市及时将贸易型经济发展模式向加工贸易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因为只有发展加工贸易经济,以此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延长产业链条,才能使资源或初级产品在本地停留时间延长,存在形式得到改变,附加值实现提升。目前,已有30个省市区及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东兴投资经商、办厂。在东兴注册的工商企业有上千家。现在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以及电子电器加工企业早已在东兴落户并不断发展壮大。东兴正在由一个单纯的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向区域性的进出口加工基地迈进。

东兴市正是通过发展区域优势打开了经济发展的局面,东兴市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经济社会比较发达、边境繁荣稳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西边境口岸中心城市,国家重要区域经济合作的试点和边境开发合作的示范点。

(二)发挥本区域优势,整合、协调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各地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但是,有些地区却不懂得如何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例如,有些地区单纯以“资源换增长”模式发展区域经济,即一些地方政府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本地发展和GDP增长的最优选择。这是一种浪费资源、饮鸩止渴地发展区域经济的短视行为,这会使经济发展陷入误区。

区域优势是发展区域经济的资本,要利用好这一优势,贵在整合、协调经济全面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建设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全局,坚持全面发展,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加快培育并壮大临港产业集群,着力在壮大经济实力上取得新突破。产业优先发展是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和关键,广西围绕北部湾产业开发总体布局,依托沿海城市和深水良港,建设以现代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和技术产业,推进技术创新,更高水平和更大范围地促进沿海和腹地进行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打造石油化工、造纸、钢铁、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基地,迅速提升了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第二,深化开放合作,着力在拓宽发展空间上取得进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两大平台的作用,推进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快了建设北部湾重要经济合作区域的步伐。

第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实现新跨越。近些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既有利于统筹,又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的管理模式,形成科学分工、紧密配合、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完善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实现经济区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3]271。

通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整合、协调发展不难看出,所谓经济整合,是指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同经济系统在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相互分工的基础上,联合形成统一整体的动态过程。而区域经济整合,则是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将原本相对零散的区域经济系统,根据各自特点和优势,相互配合协调,有机耦合成系统整体的动态过程。区域经济整合的实质是区域要素整合,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素整合推动区域产业、空间、市场等整合,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合、协调正是抓住了这一要诀,以临港工业整合为核心,实现沿海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相整合、滨海现代服务业与港口地区经济发展相整合、临港重化工业与轻工业发展相协调、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的整合发展格局。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促进区域经济整合、协调发展上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参考文献:

[1]郭声琨,马飚.国家新战略 壮乡新使命[C]//《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2.

[2]郭声琨,马飚.奋力谱写广西跨越发展的新篇章[M]//《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杜萍.走进北部湾——一个记者眼中的中国沿海新一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莫仲宁

Profound Problems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ought of the Economic Zone of Bei Bu Gulf in Guang xi

WEI Furong YU Xinheng

(Party School of Jili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Changchun Jilin 130012)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Guang xi, economic zone of Bei Bu Gulf

作者:魏芙蓉 于新恒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3: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与长效机制分析

[摘 要] 风云变幻的经济新时代,诸多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国内外形势前所未有。置身于这种新形势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但是针对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说,却相对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越发不平衡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面积相对较为广阔,地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即使我国已经针对四大经济区域的不平衡状况进行了政策扶持与经济扶持,但是在短时间以内仍旧无法实现平衡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征;长效机制

我国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就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而言,应积极探索解决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的有益方法,以此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1.1 政策层面的原因

其一,自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区域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投资的第一选择,并且诸多的外资企业开始陆续入驻沿海区域。一方面为沿海区域带来了先进思想理念、现代管理实践以及专业的技术与设备等,另一方面由于不断涌入大量的资本,城市建设开始进入不断拓展的新阶段。基于投资环境的日渐改善,不但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方向,而且加快了我国产业国际化的速度。

其二,由于我国财政投资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区域,因此东南部区域的财政预算往往比西部地区高。随着国家资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南部与东部地区逐渐完成了经济特区的有效建设,并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也因此形成了一套经济圈带动发展体系。

1.2 地理层面的原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差距,地理位置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区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并且具有丰富的石油、农作物、矿产、水产品等资源。因此,我国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欣欣向荣,集中了大量的高科技技术人员以及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并且由于近海交通发达,与发达国家交往较为便利,因此潜在市场相对广阔,这一地区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宝地。而反观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戈壁化、沙漠化较为严重,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留不住高学历、高技术性人才,劳动力短缺。既不具备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也缺乏后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

按照我国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现状来说,我国实施诸多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之后,极大地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经过实地调查以及深入探究了解后发现,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备的实际特征有:

其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提高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近几年来,政府有关部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合理制定出了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的政策与战略。与此同时,实施这些政策,既为南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夯实基础,又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有效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

其二,当前阶段,我国制定并实施的是一低三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对东部沿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应充分发挥地区经济带动作用,提高中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实现各地区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新局面。

其三,基于前几年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我国按照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制定出西部大开发经济战略。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一方面推动了西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缩小了西部地区内部各县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但是由于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其四,由于前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大爆发,导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并出现经济明显下滑的趋势。就这一问题,我国制定并实施了行之有效的经济战略与政策,并强化了政策实施的力度,有效降低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区域经济造成的恶劣影响。

3 建立健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3.1 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财政制度

我国四大经济地域应按照本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合理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我国制定并实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主要作用是充分发挥经济基础以及定位主体功能。因此,在对财政政策制定与设计时,应强化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有效管理,并制定较为完善的转移支付系统,确保财政政策的正常实施。

3.2 合理构建区域经济税收制度与政策

若想构建区域经济税收政策与制度,应立足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健全资源税费制度,以此保证西部地区资源与经济优势合理转换。按照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实情,应合理调整企业所承担的价格与税费等,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终目的。自实施这些政策以来,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西部地区在实际的发展历程中,应建立健全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大实施力度,确保区域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应合理制定人才战略,有效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踊跃参与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应该制定激励政策,对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

3.3 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投资政策

各地区应按照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现状,合理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投资政策,提高地区经济在发展中的整体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应制定实施财政投资政策以及国债投资政策,一方面为促进西部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起到带动区域实施项目投资建设的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投资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应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也在不断地缩小,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平衡发展夯实了基础。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相关部门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制定调整政策,提出相关措施,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客观来说,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后发赶超型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会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国家应按照各个区域经济的现实情况制定合适的财政政策,建立健全税收制度和投资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刚.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与发展机制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6):10-12.

[2] 王曙光,金向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协调的财政政策研究 [J].中国行政管理,2014(9):97-101.

[3] 郑继承.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我国“十二五”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讨 [J].经济问题探索,2013(3):73-81.

[4] 刘志彪.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 [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4-10.

[5] 覃成林,鄭云峰,张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J].经济地理,2013,33(1):9-14.

[6] 刘志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与长效机制 [J].探索与争鸣,2012(6):23-25.

作者:张蕾蕾

上一篇:计生办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银行分理处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