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学方案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2014级118名高职护理专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验结束后调查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和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方案的满意度。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1:

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及管理

摘要: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尤其是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更为突出。文章主要对影响精神护理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将护理管理风险限制在可控制范围内进行思考。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精神科护理更是高风险行业,护理人员24h面对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有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甚至自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给患者和家属,甚至社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医院和护理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因此,面对国民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管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影响精神科护理工作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护理职业方面的因素。在精神科的护理管理上,作为医院,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在管理体制上建设不够完善,尤其是对护理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约束力不强,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责任担当者和管理者作用。

1.2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具体指的是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原因,不能满足病人服务需求而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影响,体现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在思想素质方面,不少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新形势下的护理理念认识不够,在护理工作中,服务意识较差,不能够认识到患者的重要地位,不能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微笑的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甚至有言语冷淡、行为不当的过失,导致了一些精神病人的不满,甚至产生不安全隐患。在身体素质方面,精神科护士在工作长期从事着较为繁重的护理任务,具有多重角色的负担,加之精神病患者经常性的异常行为,护理人员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体力不支、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够集中等情况经常出现,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在技能素质方面,由于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较低,经验不够充分,在护理工作开展中,不能准确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例如由于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等导致了医生不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隐患。

1.3 受护理病人方面的因素。精神科的患者,由于其精神病症,一方面,在对自我、对疾病的认知上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精神分裂患者,很容易出现嫉妒、妄想、狂想等思维障碍,在行为上易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异常行为,癔症患者,思维极端性强,性格暴躁,易冲动,做出不理智行为等,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患有精神病症的患者往往有着严重的情绪化,思想观念消极、病人心理压抑、自杀观念强烈,这些不良情绪积聚一起往往造成患者内心痛苦和行为异常,在护理工作拒绝治疗、抗拒治疗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护理风险。

2 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对策思考

2.1 加强管理,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对于有效规避、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对护理工作的管理中,医院应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强化风险管控。首先,健全安全领导组织。构建医院护理主管领导牵头、护理部负责、精神科护士长执行的三层管理体制,构建强有力的安全领导小组,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的方式,明确护理职责,强化对现实和潜在护理风险进行领导、指导和管理。其次,完善各项安全管控制度,具体包括安全管理、患者保护、病区管理、巡查检查、陪护管理以及护理应急预案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良好管理局面。再次,开展流程管理,完善优化精神科护理的工作流程,进行节点管理,进而科学地调配护理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促进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例如,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身心压力,医院在管理中,应在优化流程基础上,对排班模式进行大胆改革,改变护士超负荷工作的问题,提高整体护理效率。

2.2 强化培训,打造高素质护理人员队伍。一方面,要突出在对护理人员思想意识的培训。开展现代护理理念、安全管理意识、法治管理观念等相关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患者至上的现代护理观,突出服务,为患者提供温馨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护理风险控制观念,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为护理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专项培训。针对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相关管理部门应突出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学习活动,不断拓展护士人员的理论视野,及时掌握国内外的护理新知识、新动态和新观念,并通过培训的开展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能力。

2.3 注重研究,掌握精神疾病规律。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对于精神科护理来讲更是如此。在护理工作开展中,护理部门可以针对精神科患者中的不同类型,通过护理课题设立研究等方式开展,加强对精神患者的病理研究,例如,可以按照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癔癥病等不同精神病症设立研究课题,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患者的病理、发病规律、风险表现、安全管理、应对对策进行研究,探索一套富有操作性的精神科护理方式方法,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小结:精神科护理的对象为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各种意外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总之,安全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护理人员应不断探索研究,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剑影,周国秀.精神科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7).

[2] 赵向辉,马淑香.精神科护理风险及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9).

[3] 蔡珊.精神科护理风险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0(20).

[4] 梁青.精神科护理风险的防控[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3).

作者:邓崧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2:

人文关怀教学方案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学方案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2014级118名高职护理专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验结束后调查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和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方案的满意度。结果: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及总分比较有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文關怀能力各维度及总分比较有差异(P<0.05),实验前后对照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方案的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学生对人文关怀教学方案的满意度较高,人文关怀教学方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为毕业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文关怀;精神科护理学

护理是一门基于普适性人文价值观的职业,表现为仁慈、同情、关心和对自我与他人的热爱。[1]1990年,美国护理联盟NLN(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指出,在护理教育改革中,护理课程必须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核心价值。[2]然而,受多年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影响,我国护理仍然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护理人员人文精神缺失[3],护患沟通不畅。因此,实施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关怀品质的护理人才是时代赋予护理教育者的责任。为将人文关怀教育真正与专业教育相融,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人文知识的灌输和说教,本研究探索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9月以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我校2014级3年制高职护理专科2个班,共118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我校高中起点全日制高职护理的专科生,已完成1年级基础课程的学习,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成人教育学院的护理专科生,近期患严重疾病或发生重大心理应激事件者,近1周内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者,实验期间休学、病假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58名,其中男生7名,女生51名;汉族学生21名,壮族学生30名,其他少数民族学生7名;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男8名,女生52名;汉族学生20名,壮族学生35名,其他少数民族学生5名。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入学成绩及上学年综合测评成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二)方法

两组均选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专科十二五规划教材《精神科护理学》,于第二学年上学期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及课时数相同。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教学、临床见习等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并按原有学习小组成立由一名教师和13-15名学生组成的关怀小组。

1.关怀情景教学方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精神疾病常见症状、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重点内容进行合理的人文情景设置。(2)教师指导关怀小组成员查阅情景模拟中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社会资料,并编制成关怀情景剧。(3)教师协助学生对剧本进行修改完善。(4)根据情景需要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等不同角色。(5)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演练,期间注意修改完善,确保方案最优化。(6)学生按关怀小组进行情景演示,结束后提问互动。(7)教师引导学生就剧中涉及的人文关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8)教师点评并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情景剧中的人文关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9)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结合自己的感悟记录关怀日志。

2.叙事教学方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故事,创设情境:根据《精神科护理学》教学目标和内容,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宜的人文关怀故事,最好是叙事者自己的经历。(2)故事呈现,激发情感:教师通过对叙事资料的解读、分析、讨论、引导性地提问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故事最初由教师提供,之后由学生讲述,师生共享。(3)展开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挖掘故事中的人文关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记录感悟,躬行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录关怀日志,并在实践中体验。

3.关怀反思日志的设计与应用。以苏格兰科特布里奇学院(Coatbridge College)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反思日志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经过修改设计而成。学生反思日志拟采用A4纸表格形式,方便学生填写。内容分两部分:(1)关怀小组学习反思,包括小组学习过程记录、小组合作的优点、与上次相比有哪些进步、存在的问题、可改进之处及改进的方法、本次学习的体会和人文关怀感悟等;(2)自我反思,包括对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经历的关怀事件的叙述、分析概括和评价,倾听关怀故事的体会和感受等,每次关怀小组活动后记录反思日志1篇。

4.实施方法。反思日志于精神科护理学开课前1周发放,教师详细讲解书写目的、方法和要求。针对精神疾病症状学、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等重点章节开展关怀情景模拟教学,准备工作提前3周进行,每次情景教学后学生完成反思日志1篇。关怀小组每4周组织活动一次,活动结束后完成反思日志一篇。反思日志于周末由学习委员收集,统一递交。教师于1周内评阅反思日志,对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统一反馈,对少数学生提出的较特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反馈和沟通。

5.效果评价。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和学生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于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1周内分别测量每组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学生的满意度。(1)关怀能力量表CAI(Caring Ability Inventory):采用美国护理专家Ngozi O. Nkongho教授设计[4],马语莲[5]校正研究所获得的中文版CAI。量表分理解、勇气和耐心3个维度,3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分别赋值1~7分,13个负性条目反向赋值。量表总分为37~259分,各维度分值为:理解14~98 分,勇气13~91分,耐心10~70分。校正后的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5,重测信度0.84,3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29、0.831、0.816,内容效度指数的平均数为0.957,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根据国际护士关怀能力评分标准[6]:大于220.3分表示关怀能力高,220.3~203.1分表示关怀能力中等,小于203.1分表示关怀能力低。(2)学生满意度:以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学生对新教学方案的满意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以上问卷按两组实际人数发放,以班级为单位学生独立填写,现场回收,及时发现漏项并提醒本人完整补填。本次研究共发放118份,100%全部回收。

6.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e 3.1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设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s进行描述,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一)教学实验前后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比较

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及總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及总分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后各维度及总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前后实验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及总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三、讨论

(一)人文关怀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精神科护理是临床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科疾病患者多意识清晰,智能正常,但在思维、情感、语言、行为等方面常表现异常,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自伤、毁物伤人等暴力行为。患者躯体症状不明显,但精神上却遭受着常人不可见的巨大痛苦。因此,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者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临床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应具备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高尚人文关怀品质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践行护理人文关怀依托的基础是护理人文素质,而护理人文素质必须经过护理教育的熏陶、护理工作的实践以及护士个人的自觉锻炼才能逐步形成。[7]其中,护理教育的熏陶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因此,在校期间学生接受的人文关怀教育有利于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将内在的人文素养外化为自觉地、创造性地服务于病人的实际本领和才能。[8]表1显示,实验组教学实验前后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均有差异(P<0.05)。实验组实验后得分203.60±15.88,根据国际护士关怀能力评分标准,实验后学生关怀能力为中等,高于国内文献报道。[9][10][11]这表明实施人文关怀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二)人文关怀教学方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种以关怀小组为基础,将叙事教学、关怀情景教学与反思日志相结合,穿插关怀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案,从促使学生了解人文关怀、体会他人感受和需求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并逐步培养其实施关怀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教师的人文关怀行为也为学生树立起角色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通过书写反思日记,对关怀事件进行叙述和分析,激发学生内在的关爱和同情,培养了学生对他人关爱需求的敏感性。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人文关怀教学方案的满意度在90%以上,对新教学方案能加深学生对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解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培养人文关怀行为、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在护理实践中换位思考、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患者的不同需求等,这说明人文关怀教学方案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认为新教学方案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护理的本质是关怀。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只强调人文课程设置的比重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将人文关怀教育和专业教学实践相结合,切实采取多种形式的人文关怀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另外,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换位思考、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等,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持久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Arveklev SH, Wigert H, Berg L, etal. The use and appli?鄄cation of drama in nursing education?鄄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urse Educ Today. 2015(7):12-17.

[2] Appleton C. The Meaning of Human Care and the Experi?鄄ence of Caring in A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 Is the Caring Imperative in Education [M]. New York: 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 1990.

[3] 王秋芬,潘丽萍,管燕平.《护士条例》背景下护理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7):73-74.

[4] Nkongho N. The caring ability inventory. En: Strickland OL, Dilorio C (eds). Vol. 4. Measurement of nursing out?鄄comes, mea?鄄suring client self?鄄care and coping skills[M].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9:184-199.

[5] 马语莲.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蚌埠:蚌埠医学院,2012.

[6] waston J. Assessing and measuring caring in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M].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鄄ny Inc,2002:1-3.

[7] 柳琴,张银玲,雷鹤.关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的思考[J].全科护理,2012(1B):152-153.

[8] 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

[9] 李薇,王静,张金华.反思性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9B):2932-2933.

[10] 郭阿芹,邱萍萍.实习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3):133-135.

[11] 贺利平,周芸.山西省地方性院校学生人文关怀品质的现状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4):122-123.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徐志芳 李春玲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3:

规范床旁交接班模式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探究规范床旁交接班模式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于本院精神科封闭病房内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交接班模式,观察组实施规范交接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力和素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NCSE)评分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护士综合能力和素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NC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应用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改善精神病患者认知状况,提高护理满意情况,能有效加强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服务的优化。

【关键词】 规范床旁交接班模式 精神科封闭病房 神经行为认知状态

[

[Key words] Standardize bedside shift mode Closed psychiatric wards 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Huiai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037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36.024

精神科封閉病房内患者的护理一直以来都是护理工作的难点,由于精神病患者自主行为能力缺乏,对于精神患者的护理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如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不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注入人文关怀,以达到缩短治疗时间、尽快康复的目的[1]。护理床前交接班是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护士可以通过床旁交接班了解分管患者的病情及疾病转归,保证优质护理得以延续[2-3]。护士交接班是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规范的交接班模式才可以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由于传统的床旁交接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如部分内容交接遗漏、交接错误,容易导致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规范床旁交接班的流程、完善床旁交接班的内容,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就规范床旁交接班模式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于本院精神科封闭病房内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患者病情稳定;患者身体发育、营养状况良好,身体机能健全。排除标准:存在重大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传统床旁交接班。根据交接班的工作制度“四看五查一巡视”进行,侧重点在新入院、转入、特殊检查治疗、危重、病情有特殊变化的患者,针对患者的病情、医嘱及治疗执行情况,管理该组患者的护士全部参加,由责任护士介绍患者的入院、病程、治疗、护理记录以及患者的特殊病情变化,夜班护士介绍患者夜间情况,最后由主管护士进行总结归纳,指出需重点关注的患者,交代其护理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进行规范床旁交接班。制定有专科特点的交接班流程,(1)在交接班开始前,参与交接班的护士应整理好各自的仪容仪表,行为恰当得体,面带微笑,给人感觉亲切,注意走姿、站姿,工作服口袋内配备一本笔记本,提前准备一辆护理巡视车,车上需具备常规的护理用品,如洗手液、碘伏、棉签、薄膜手套、手电等;(2)进入病房时应按指定顺序:交班护士,接班护士,责任护士,主管护士,交班者站在患者病床的左侧,接班者站在交班者的对侧,其他护士挨着交班者和接班者站在病床两侧,主管护士则站在病床床尾;(3)进入病房时需对患者进行问候,询问患者的睡眠、饮食、心情等情况,然后交班护士开始自我介绍,跟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现在进行的护理活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再实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需注意沟通技巧,语言恰当得体,声音清晰温柔,沟通时需注意患者的状态变化,揣摩患者的心理;(4)交班护士开始介绍患者的病情,包括治疗护理情况、注意事项、夜间护理记录等,责任护士则说明患者入院至今的病情变化情况、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等;(5)主管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专科知识相关的问题,如患者当前的病情发展如何,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等,就一些相关护理知识进行交流,如需对患者进行查体,应该进行手卫生消毒,严格按照洗手要求,检查时戴手套;最后对患者及家属讲解一下病情及注意事项,再对下一个患者进行交接班,对于病情稳定且无异常变化的患者,简要交代患者病情,对患者问候一下即可。干预时间为3个月,对于中途出院的患者剔除本次研究,并可補充患者加入本研究。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护士综合能力和素质评分。根据护士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表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超过90分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评价表共涉及仪容仪表、精神面貌、称呼用语、站姿站位、病情汇报、隐私保护、生命体征、输液、常规护理、洗手卫生、心理护理、沟通技巧、护理细节等13个方面的内容,由相关专家及科室主管护士审阅后定稿,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护士各进行测评一次[5]。(2)神经行为认知状态(NCSE)评分。包括定向能力、结构组织能力、专注能力、记忆能力、意识能力、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方面,测试标准严格按照NCSE手册规范评定[6]。比较两组NCSE总分,分数越低神经行为认知状态越差。(3)护理满意情况。向患者或家属发放本院自制护理满意情况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评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4~73岁,平均(47.35±21.61)岁。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46.20±19.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配备10名护士和1名主管护士。对照组护士年龄2~48岁,平均(30.12±7.56)岁;工作时限0~15年,平均(7.54±1.86)年;学历:中专3名,大专5名,本科及以上3名。观察组护士年龄21~46岁,平均(31.24±6.43)岁;工作时限1~16年,平均(7.26±1.93)年;学历:中专2名,大专6名,本科及以上3名。两组护士年龄、工作时限及学历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护士综合能力和素质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综合能力和素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综合能力和素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NCSE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C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C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038,P=0.005),见表3。

3 讨论

床旁交接班是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准确细致交接护理信息是保证精神科护理工作和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环节[7-8]。某些护理信息的交接遗漏或交接错误,可能会影响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导致误诊及治疗不及时等严重后果。每一次的床旁交接班都是对上一班次护理工作的质量考核,也是对下一班次护理工作的指导和计划安排,所以床旁交接班这一护理工作流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9]。传统的床旁交接班主要汇报的内容是关于患者病情的客观指标以及治疗处理方法,内容缺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病情交接。交班过程中存在交班护士对患者病情不熟悉、交接内容不全面以及交接内容重点不突出等问题[10]。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科室制度不规范、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及工作态度不严谨等[11]。为了防止因护理问题而引发严重医疗事故,必须把控好护理安全这一重要关卡,制定和实施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制度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床旁交接班模式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及其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综合能力和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保证了交接班制度的严谨性,各班次、环节环环相扣,在实行过程中提高了护士的依从性,让每一项护理工作贯彻落实,稳定提升了护理质量[12]。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要求护士在患者前表现出良好的工作形象,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都先与患者沟通好,向患者解释清楚,使其配合治疗,这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另外,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中,在交班前护士需要熟悉掌握患者的病情,阅读患者的病历或询问管床医师,并分析患者的病情,使交班汇报时突出重点,注意护理细节,如患者的心率、呼吸、肢体活动、精神有无异常[13-14]。

这种模式提高了护士对于观察病情的能力和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促使护士更好地掌握患者病情,从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15-16]。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护士对于专科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职业能力,达到了提高护士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目标。观察组干预后NC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原有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存在与患者沟通欠佳、交班重点不突出及遗漏细节等问题,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对患者病情的治疗造成了不良影响,推迟了患者的病情恢复时间。原有的交班方式缺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尤其是精神分裂患者更需注意其精神状态的变化,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优质的护理质量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前提[17-18]。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和家属最关注的是病情的变化,只有围绕病情变化及当前解决方案来进行交接班,才能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到我们是以患者为中心,而规范化床旁交接班不仅有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而且对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个人需求也进行交接,体现了优质护理的理念和内涵,进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9-20]。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应用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改善精神病患者认知状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有效加强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服务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林雪英.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4):113-115.

[2]李鲜.系统化床旁交接班在综合性ICU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8):100-101.

[3]馮磊,韩银风.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7):57-58.

[4]刘洪杨,田海佳.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NF-与奥氮平诱导性肥胖的关系[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6):735-736,756.

[5]杨骏,詹美芳.规范床旁交接班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4(5):157-159.

[6]苏淑贞.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6):151-153.

[7]彭晓艳,杨晓芳.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构建新型口头交接班模式的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3(6):168-169.

[8] Smeulers M, Lucas C, Vermeulen H.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nursing handover styles for ensuring continuity of information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24(6):CD009979.

[9]张卓娅.两种晨间交接班模式在ICU中的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558-1560.

[10]郑剑煌,陈阿忍,李春燕,等.ICU床旁交接班规范流程的行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12):48-51.

[11]丁娓.精细化管理在提高骨科护理床旁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2):295-296.

[12]陈雪娟.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心外科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5,22(8):30-31.

[13]王爱媛,吴医学,刘丽.CCU标准化床旁交接班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5):75-76.

[14]李冬梅,张艳荣.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流程的改进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1):35.

[15]刘亚楠,臧舒婷,芦良花,等.SBARR沟通模式在EICU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34):4311-4313.

[16]朱清文,杨源,廖芹,等.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症病人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2):1532-1534.

[17]赵艳,卓韦卿.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74-76.

[18]单力家,苗文武,孙艳敏,等.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临床效果报道[J].医药前沿,2016,6(8):280-281.

[19]陈志明.优质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1):70-73.

[20]林小燕.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在护士岗位能力培养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118-120.

(收稿日期:2019-09-25) (本文编辑:田婧)

作者:龙绪星 熊令辉 汪钦林

上一篇:绿色化学理念下大学化学论文下一篇:年党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