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院前急救( p re - hosp ital emergency medicalcare)以救治各种急性发作的疾病及各种突发事件为主,内容包括现场救护和转运工作,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可以为院内救治争取抢救时机。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等,工作随机性强, 病情危重,病种复杂,预后凶险,死亡率高,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做好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对于降低急危重症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防范医疗纠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院前急救中的患儿家属152例。以下情况除外:无家属陪同的;不合作的患儿家属;无名氏。
1.2 方法
在院前急救现场及途中根据患儿心理及病情对家属进行急救技能指导及心理安慰。回院后填表, 调查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测试, 内容包括: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职业) , 对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需求并进行回访, 包括医护人员服务态度, 急救技能掌握等。
2 培训内容
怎样拨打120;心跳呼吸骤停时如何实施心肺复苏术气道梗阻的自救互救, 小儿高热、抽搐的现场急救。
3 院前急救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
3.1 不信任的心理, 在现场急救时, 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不予理睬或者是含糊不清等, 使患儿家属没有安全感[1]。未能与之有效沟通, 这是造成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由于患儿多为独生子女, 发病急, 患儿家属的要求很多存在误区, 要求出诊迅速, 收费低, 很显然, 这样的承诺我们有时是不能完全予以保证的。
3.3 对死亡患儿, 由于医护人员到现场后只对患儿做出死亡诊断, 直接收取出诊费用, 使患儿家属产生逆反心理, 忽略了患儿家属希望尽一切力量抢救患儿的心理感受, 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4 护理干预前后比较 (见表1)
5 讨论
5.1 院前急救工作繁忙而紧张, 护患关系建立的时间短, 要求高, 矛盾多。患儿家长是一群容易发生情绪障碍的高危人群[2], 护士要善于分析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 根据不同情境, 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和内容[3], 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 主动配合抢救工作, 提高抢救效率, 在院前急救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抢救患儿生命争分夺秒, 保证患儿能及时得到救治。提升了患儿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5.2 对患儿家属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由于患儿突然死亡家属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护士应理解患儿家属的心情, 对家属表示巨大的同情, 安慰、帮助死者家属尽早接受亲人已死的事实[4], 使其认识到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5]。可避免患儿家属情绪过激而激化矛盾。
5.3 针对性对患儿家属做好急救健康教育, 病情较重的患儿报120急救后住院期间能得到系统的健康宣教, 而非重症患儿或由于经济问题, 只在门诊输液治疗, 因此未能得到很好的健康指导。在院前急救过程中, 针对患儿的病情学会应用沟通技巧对患儿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急救健康教育, 让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疾病并帮助患儿监测病情、饮食、锻炼等, 以便患儿病情变化而120未到前采取及时、正确的现场急救措施, 可以为进一步的医院救治争取时间减轻伤残和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何丽亚.少数民族手术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 2007;13 (30) :2885~2886
安继奋, 杨玉巧.护理干预对减轻住院患儿家属焦虑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11;25 (9) :817~818
李华, 李向华, 代旭英.浅谈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技巧[J].内蒙古中医药, 2011;3 (8) :123
施永兴, 庞连智.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临终关怀百题.第十版.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66~6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急症和意外伤害明显增多,因此院前急救是新的医疗行为。
急救中心应24小时应诊,迅速接听“120”呼救电话,用最简练的语言在短时间内问清病人的地址、人数、病情、电话,争取到的一分一秒都将对病人进行院内急救起决定作用。所以我科向全县人民承诺,接到电话后3分钟出车。
对车和车内的要求:保证急救车各种性能完好,保证不出任何故障。车内抢救物品柜内放灭菌敷料、气管插管、清创缝合包、血压计、手电筒、开口器、吸痰管、穿刺包。此外,心电图机、电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止血带、氧吸入器、输液用品、各种急救药品,做到四定:定位置、定数量、定人管理、定期维修,消毒、车内舒适、安全可靠的设备,满足患者需要。
急救与护理:院前救护的关键就是及时准确判断病人病情,果断采取抢救措施: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表情、皮肤黏膜、感觉末梢血管充盈程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应迅速给予清理鼻腔、口腔异物,头偏向一侧,对舌后坠病人应舌挟出,并及时给氧吸入,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维持正常呼吸功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①对于创伤性大出血、出血量大者,快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2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②有颅内高压者,给予20%甘露醇时加压给液,用9号软针头插入20%甘露醇瓶内,然后接入50ml针管,给瓶空气加压。③对于抽搐烦躁不安的病人,确保安定,慎用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④急性心梗的病人,做心电检查,给氧,注意安静平卧少搬运,给予扩冠、镇静,给于止痛药。⑤开放性气胸的患者,用无菌厚敷料严密封闭伤口,使之变为闭合性气胸。⑥活动性出血者,用止血带,或直接用血管钳止血,绷带加压包扎。⑦四肢骨折者给予夹板初步固定。脊柱受伤患者首先保持被动体位,防止再度损伤,颈椎损伤的患者严禁转动颈部,以免造成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功能障碍。⑧对于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要密切配合医生,认真听取口头医嘱,执行前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并做好护理记录。在急救现场条件差、病情程度各异、设备差的条件下,护理人员更应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全面丰富的急救知识,并且沉着、冷静、细心、快、稳、准、灵活、果断地采取措施,体现了全体急救人员齐心协力、能力互补的战斗成果。
3.2严格的操作规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院前急救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限备急救物品,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第二应建立“知识技能考核机制”。护理人员要能护理、急救内、儿、妇、外、五官等各种病种的病人,因而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第三应建立“护理效果考核机制”论文格式模板。急救工作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必须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现场工作环境大多复杂,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第四,应建立“护理档案记录机制”。在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如果情况许可,应该做好抢救记录等。
3.3熟练的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精深的医学技能,如不加强学习和训练,就很难完成院前急救护理任务。第二要掌握熟练的复苏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医生应具有的能力,也是急救护理人员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能为伤病员带来更大的希望。第三要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现在的急救设备绝非单纯的一个急救箱,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现代医疗设备已逐步配备进救护车。这就要求医生护士都要掌握这些现代抢救设备的使用。
3.4积极的团结协作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既要有明确分工,又需要积极地整体参与,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有大批伤病员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就更要求统一指挥、团结协作。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参与、主动协助。首先要能独立操作,根据现场紧急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完成基础性的护理操作和医疗操作。其次,要积极协助医生,使护理过程与诊疗过程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和护理。
3.5人性的护理服务 院前急救病人多为突然发病或病情加重,病人或家属心理上焦虑、恐惧、求救心情迫切,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要在现场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是尊重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还有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与面子,不使患者感到窘迫、尴尬或难堪等。第二要诚实守信。对患者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而且一定要做好。护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被患者所信赖[5]。第三要善解人意。护士能主动察觉患者的需要并及时伸出援手。例如,注意到患者在转运途中情绪有异样,甚至十分激动。护理人员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切身了解患者所面对的恐惧和困境,与患者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朋友”“亲人”的角色真诚而无私地帮助患者及家属。
院前急救医疗是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它维系着病患者的生命和家属的期待。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要重视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体系之中,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更放心、更安心、更称心、更舒心,整体提高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促进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卓.应用行为科学方法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素质[J].中华护士杂志,,32(8):462-463.
[2]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16(3):1-2.
[3]梁俊莲.反应水准与急救效果的关系[J].中华护士杂志,,34(11):696.
[4]缪春平.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J].实用医技杂志,,6:656.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下面就所参加的院前急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体会。院前急救医生素质的要求
院前急救要求医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医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医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的人,何谈救人呢?最后医生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我们出诊就要搬运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较差,那搬运病人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出诊前的准备工作
2.1 出诊前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又能备齐所需物品,不知道患者情况而盲目出诊,会因为延迟到达而失去抢救时机,或物品准备不全而无法进行抢救。例如:我们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患者的病情,我们只带常用抢救药品,到达现场才知道患者是从高空坠落,那么我们如果不备有夹板、颈托等物品,就无法保证将患者安全转运,所以出诊前要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2.2 要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以便在途中与患者联系,发现意外情况与医院联系,或者接到比较特殊的病人,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在病人到达之前做好那些准备工作,以便尽快抢救病人。院前急救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
到达现场首先了解环境及患者情况,先确定患者最需要什么样的急救措施。再进行有序的急救护理措施。例如:有毒气体中毒者,首先在有良好的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无毒气场所;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放静脉通道,止血、骨折肢体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等,总之要针对不同病情进行有序的抢救护理措施,不能盲目行事,以保证急救工作有效。在现场进行必要的处置后,将患者安全转运医院
在转运过程,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注意搬运时病人的体位,体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搬运体位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颈椎骨折的患者搬运体位不当会导致意外的发生。保证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的质量
院前急救的病例是非常重要的文书,我们要本着 对患者负责,对我们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完整的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时会考虑使用的量的问题,病例记录会给医生提供一个参考的数据信息,病例文件也会成为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总之,我们要将整体护理程序运用于院前急救,从出诊至病人接回医院,护士要认真按整体护理所要求的护理程序做好每一个环节,快速,安全地将病人送至相应的临床科室,进一步诊疗。这就是我对院前急救工作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龙雨峰
一、止血
外伤往往伴有出血,出血的种类可以按出血的部位或按损伤的血管进行分类: 1.按出血部位
可分为外出血、内出血和皮下出血三种。
(1)外出血: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或粘膜的创口,流至体外,易发现、好辨认,多由锐器及其他创伤引起。
(2)内出血: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向体腔或组织间隙,不易发现,处理也较复杂,危险性大。
(3)皮下出血: 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向皮下组织内,皮肤未破,如挫伤、瘀斑,由于皮肤颜色改变、肿胀、疼痛而易发现。
2.按损伤的血管
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l)动脉出血:血液为鲜红色,出血速度快,自断裂动脉的近心端,随心脏搏动而断续地向外喷射出,出血点易发现,一般失血量较大,遇大动脉断裂出血如不及时止血,短期内大量失血,会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血液为暗红色,流速缓慢,自断裂静脉的远心端流出,其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创面渗出或流出,看不清大的出血点,出血缓慢、危险性一般较小。
(一)目的
应用急救止血技术,根据不同的出血情况,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使失血量降至最低程度,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常用的外伤止血有加压止血法、改变肢体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结扎止血法。
(二)方法与步骤
1.加压止血法
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伤面大,渗血多的毛细血管出血,如皮肤撕脱伤,擦伤等;中小静脉出血,如锐器伤。
(1)找出并暴露伤口,必要时可以剪开或撕开衣服;(2)迅速检查损伤部位末梢的脉搏和神经功能;
(3)用灭菌纱布,灭菌医用无纺布(也可用清洁毛巾、布料、手帕等代替),直接覆盖伤口上,再用手掌在上面直接压迫,或用绷带或布带加压包扎。
注意:①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采用此法;②为减轻出血,可抬高损伤部位(有禁忌时例外);③如覆盖在伤口上的敷料及包扎绷带己被血渗透,不必移去敷料,可再加敷料于其上,再用绷带缠绕包扎。
2.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敷料或干净的布料填入较深较大的伤口内,外加大块敷料加压包扎。一般用于穿通伤、腋窝、肘窝、腘窝或腹股沟等处的伤口。
3.指压止血法 是用于动脉出血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依据动脉分布情况,操作时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用力将该动脉压在骨上,以切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和四肢。具体指压点有:
(1)颞动脉指压点:位于耳屏前方,颧弓根部,用于眼睛以上部位、头顶部和额部出血,用拇指压向颞弓。
(2)面动脉指压点:位于咬肌前缘下端,可压迫下颌角前约2.0cm处(有时需两侧同时压迫才能止血),用于眼睛以下,下颌骨以上部位出血。
(3)颈总动脉指压点: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平环状软骨处,用中间的三个指头放在搏动的动脉上,拇指放在颈后,将动脉压向第6颈椎横突上,用于头面部、颈部出血。但需注意:不能两边同时压迫止血,压迫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有无晕厥表现,疑有脊髓损伤时,要保持颈部制动。
(4)锁骨下动脉指压点:位于胸锁关节至锁骨中点引一弓形线,弓背最高点距锁骨上1cm,用示指、中指在锁骨上窝向下压至第一肋骨上,操作时须保持上肢与身体平行。用于肩部、腋部、上臂出血。
(5)肱动脉指压点: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操作时上肢外展与身体成90角,手掌向上,用一手支撑病人的上臂,另一手的拇指放上臂中段肱二头肌内侧沟处,触模到动脉搏动,其余四指放在肱骨的后边,捏紧肱骨压迫肱动脉。用于前臂出血。
(6)桡、尺动脉指压点:桡、尺动脉分别位于桡骨茎突与桡侧屈腕腱之间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两手拇指同时按压手腕横纹稍上处的内、外侧搏动点,用于手部出血。
(7)指掌侧固有动脉指压点:位于指部两侧,用拇指、示指同时压向第一指骨,用于手指出血。
(8)股动脉指压点:位于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股动脉跳动后,双手掌重叠在其上,用力压向骨盆缘,用于下肢出血。
(9)胫后动脉: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用于足底出血。
(10)足背动脉:位于足背的内外踝连线的中点,用于足部出血。4.加垫屈肢止血法
可用于外伤出血量较大,肢体无骨折的伤病员。但使用不当会造成血管、神经损伤,故不宜首选。
(1)腋窝加垫屈曲止血法:在腋窝处加垫(纱布垫或毛巾、衣物),使前臂屈曲于前胸,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前胸。用于上臂出血。
(2)肘窝加垫屈曲止血法:在肘窝处加垫,肘关节屈曲,屈肘位固定。用于前臂出血。(3)腘窝加垫屈曲止血法:在腘窝处加垫,膝关节屈曲,屈膝位固定。用于小腿出血。
(4)大腿根部加垫屈曲止血法: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膝关节将腿与躯干固定。用于大腿出血。
使用时,注意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一般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3分钟。
5.止血带止血法 一般只适用于四肢大、中动脉伤出血,采用其它止血方法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时才用,若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出血或肢体缺血坏死。伤肢远端明显缺血或有严重挤压伤时禁用此种方法止血。(1)勒紧止血法:在伤口上部用绷带或三角巾或现有的布条等勒紧止血,第一道绕扎为衬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面,并适当勒紧
(2)绞紧止血法:将三角巾或布料叠成带状,绕肢体一圈,两端向前拉紧打一活结,并在一头留出一小套。取小棒、笔杆、筷子等做绞棒,插在圈内,提起绞棒绞紧,再将绞棒一头插入小套内,小套拉紧固定。
(3)橡胶止血带止血法:①将衬垫置于恰当部位;②展开左手掌,用左手拇指、食指持止血带一端约15~。
20cm处,头端朝向小指,手背放在衬垫上;③将长的尾端绕肢体一圈,压住头端段;④再绕一圈,并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止血带下拉引出小圈,系成活结。
(4)充气止血带止血法:将袖带绑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充气,上肢压力为250~300mmHg,下肢为300~500mmHg。用止血带止血应注意:①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上臂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神经;②止血带下应加衬垫,松紧度要适当,以刚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③上止血带的病人应有标记,注明开部位、始时间与放松时间,便于转运时了解情况;④使用止血带时应尽量缩短时间,以1小时内为宜,最长不超过5小时,其间一般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5分钟,再在该平面上但不在同一部位绑扎。放松前要改用加压或指压止血法止血,松解时要缓慢,以防发生大出血。⑤要严密观察伤情及患肢情况,注意止血带有否脱落或绑扎过紧等现象,并予以及时调整。要注意肢体保暖。
二、包扎
(一)目的
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药物、骨折位置,压迫止血,减轻疼痛等。
(二)用物
1.卷轴绷带或三角巾,(特殊部位可用多头带或丁字架)2.无菌纱布
3.急救情况下,如无绷带和纱布,可用洁净的毛巾、衣服等替代。(三)方法与步骤
1.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1)环行包扎法:用于绷带开始与结束时;固定带端;包扎颈、腕、胸、腹等粗细相等部位的小伤口。操作步骤:①将绷带做环行的重叠缠绕(不少于2周);②下周将上周绷带完全遮盖;③将绷带末端毛边反折,用用胶或安全别针固定,或将带尾中间剪开分成两头,避开伤区打结固定(以下包扎固定均按此法)。
(2)蛇形包扎法(斜绷法):用于从一处迅速延伸到另一处作简单固定,可用于夹板的固定。操作步骤:①将绷带环行缠绕二圈;②以绷带宽度为间隔,斜行上绕互不遮盖;③将绷带再次环行缠绕二圈;④固定方法同环行包扎法。
(3)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直径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手指、躯干、大腿等。操作步骤:①将绷带环行缠绕二圈;②稍微倾斜(<30°),螺旋向上缠绕;③每周遮盖上周的1/3~1/2;④将绷带再次环行缠绕二圈,固定。
(4)螺旋反折包扎法(折转法):用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操作步骤:①将绷带环行缠绕二圈;②稍微倾斜(<30°),螺旋向上缠绕;③每周均把绷带向下反折,遮盖其上周的1/3 ~1/2,反折部位应相同,使之成一直线;④将绷带再次环行缠绕二圈,固定。注意不可在伤口上或骨隆突处反折。
(5)“8”字形包扎法:用于直径不一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肘、肩、髋、膝等。操作步骤:①屈曲关节后在关节远心端环形包扎两周;②右手将绷带从右下越过关节向左上绷扎,绕过后面,再从右上(近心端)越过关节向左下绷扎,使呈“8”字形,每周覆盖上周1/3~1/2;③环形包扎2周固定。
(6)回返包扎法:用于包扎没有顶端的部位如指端、头部、截肢残端。操作步骤:①环形包扎两周;②右手将
绷带向上反折与环形包扎垂直,先覆盖残端中央,再交替覆盖左右两边,左手固定住反折部分,每周覆盖上周1/3~1/2;③再将绷带反折环形包扎2周固定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的大小要符合规格。打结时应用外科结(方结),具有结牢靠且解开迅速的优点。(1)头面部伤的包扎法
1)头顶部包扎法:①将三角巾底边向上反折约3cm;②将其正中部放于伤员的前额,与眉平齐,顶角拉向头后;③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到枕后交叉,再绕到前额,打结固定;⑤将顶端上翻塞入。
2)风帽式包扎法:①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即成风帽状;②将顶角结放于额前,底边结放于后脑勺下方;③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④两角边向外反折包绕下颌;⑤拉到枕后,打结固定。
3)面部面具式包扎法:①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放于下颌;②将三角巾罩于面部(可在鼻孔、眼睛、口腔处各剪一小口);③将左右两角拉到枕后交叉;④再绕到前额打结。
(2)眼部包扎法
1)单眼包扎法:①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②将其斜放于眼部;③将下侧较长的一端经枕后绕到额前压住上侧较短的一端后,再环绕头部到健侧颞部;④与翻下的另一段打结。
2)双眼包扎法:①将折叠成四指宽的带巾中央部先盖住一侧眼睛;②下端从耳下绕枕后,经对侧耳上至眉间上方压住上端,继续绕头部到对侧耳前;③将上端反折斜向下,盖住另一只眼;④再绕耳下与另一端在对侧耳上打结。
(3)肩、胸、背部伤的包扎法
1)燕尾巾包扎单肩:①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状,大角在上,小角在下;②把燕尾巾夹角向颈,横放在伤侧肩上大角在后,小角在前;③燕尾底边包绕上臂部打结;④大角经背部小角经胸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
2)燕尾巾包扎双肩: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状,两燕尾角等大;②夹角朝上对准项部,燕尾披在双肩上;③两燕尾角分别经过左、右肩,拉到腋下与燕尾底角打结。
3)三角巾包扎胸部:①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高度约在肘窝上3cm;②顶角越过伤侧肩,垂向背部;③三角巾的中部盖在胸部的伤处,两端拉向背部打结;④顶角也和该角一起打结。
4)燕尾巾包扎胸部:①将三角巾折成燕尾状;②在底部反折一道边;③横放于胸部,两角向上,分放于两肩上并拉到颈后打结;④将底部顶角带子绕到对侧腋下与另一底角打结。
(4)腹、臀部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腹部:①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②拉紧底角至腰部打结;③顶角经会阴拉至臀上方,同底角余头打结。(5)四肢伤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上肢:①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侧手上,结之余头留长些备用;另一底角沿手臂后侧拉到对侧肩上;②顶角包裹伤肢;③前臂屈至胸前,拉紧两底角打结。
2)三角巾包扎手部:①手指对着三角巾的顶角,将手平放于三角巾中央,底边位于腕部;②将顶角提起放于手背上;③拉两底角在手背部交叉,再绕回腕部;④与掌侧或背侧打结。注:足的包扎与手相同
3)三角巾包扎小腿和足部:将脚放在三角巾近一底边的一侧;②提起较长一侧的巾腰包裹小腿打结;③在用另一边底角包足,绕脚腕打结与踝关节处。
(四)注意事项
1.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再包扎。手及赃物不要触及伤口,不要用水冲洗伤口(除化学伤外),突出体腔外的内脏不要回纳,伤口内异物不要随意取出。
2.包扎时要牢靠、松紧要适宜。
3.包扎时要使病人舒适。用胸带要注意呼吸,包扎肢体要注意保持功能位。皮肤皱褶处骨隆突处应用棉垫或纱布等作衬垫,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
4.包扎方向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要将指(趾)短外露,以便观察血运情况。绷带固定时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22例, 研究组61例实施院前急救护理, 对照组61例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122例患者以青壮年多见, 其中男82例, 女40例;年龄16~68岁, 平均年龄 (35.44±9.85) 岁。临床表现为生命体征不平稳、面色苍白、焦虑躁动、表情淡漠等, 存在血压、体温下降等。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撞击伤75例, 高空坠落伤24例, 爆炸伤3例, 挤压伤4例, 刀刺钝锐器伤12例, 其他创伤4 例。损伤部位:颅脑损伤58例, 胸部损伤35侧, 腹部损伤16例, 颅脑并胸部损伤8例, 胸腹联合伤3例, 多发伤2例。合并休克状态:重度休克28例, 中度休克56例, 轻度休克38例。两组患者的致伤原因、部位、年龄、性别与疾病程度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 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2.l电话指导。接到求救电话后, 迅速通知出诊人员出车。同时询问患者受伤经过、病情严重程度, 指导伤员自救或互救, 有效止血、进行固定及简单包扎等。
1.2.2 伤情评估。快速准确评估患者伤情, 处理紧急情况, 若患者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患者按气道、出血、循环、感知觉进行检查。检查气道, 观察呼吸是否通畅, 检查的同时进行救治, 为患者入院前早期黄金1h赢得宝贵时间, 并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1.2.3 呼吸道通畅。严重创伤会刺激气道分泌物增多, 出血、呕吐物或尘土进入气道, 易发生气道梗阻导致窒息。要迅速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解开或剪开衣扣, 拖起下颌拉出舌,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后行口咽插管, 避免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血性休克时机体脏器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 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吸氧, 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1.2.4 建立静脉通路。抢救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补液和输血, 对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决定性意义。输液时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具体情况调节输液速度,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穿刺困难患者要果断切开静脉, 置管补液, 保证液体及时输入。严重失血休克的低循环状态患者, 为抓紧抢救时机, 实施深静脉置管[3]。
1.2.5 迅速止血。迅速有效止血才能为后期的抢救和治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患者出血较为严重, 可以使用加压止血带。如果患者肝脾破裂、四肢大血管损伤, 出血量大难以控制, 医院应启动绿色通道, 分秒必争, 尽快手术止血。有效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 防止发生或加重休克。
1.2.6 补充血容量。休克引起的循环功能紊乱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必要措施是进行早期液体复苏。院外急救时先滴注1 000ml平衡液, 再选择健侧上肢粗大静脉血管穿刺, 必要时可进行深静脉置管, 控制病情发展。
1.2.7 止痛。疼痛可加重休克, 给予患者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mg, 或者静脉注射吗啡3mg缓解疼痛。但此药物有抑制呼吸的副作用, 颅脑损伤、呼吸困难的胸部伤者慎用, 密切观察用药后副反应。
1.2.8监测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及皮肤黏膜等变化。 (1) 意识变化:能够反应脑组织的灌流量, 处于缺氧状态可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 严重者意识模糊、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危及患者的生命[4]。 (2) 生命体征监测:休克患者常常表现为血压和体温下降。如果患者的脉搏逐渐加快, 则提示血压逐渐下降, 休克进一步加重;如果患者的脉搏可扪及, 则患者的休克正在逐渐好转。 (3) 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肤色由苍白转为发绀, 表示休克加重, 反之发绀转为红润, 说明休克好转。 (4) 尿量:尿量>30ml/h时, 说明循环状态好转, 休克缓解。尿量<25ml/h, 表明血容量仍不足。
1.2.9转运及固定。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复杂, 发展迅速, 应争分夺秒转入医院系统治疗。转运途中平稳放置患者, 两脚朝向车头, 避免受急救车发车、刹车的惯性使患者脑部缺血发生休克, 固定患者避免再度损伤加重休克。
1.2.10 心理护理。面对突发事故的打击, 患者会产生恐惧、绝望、焦虑等心理, 在抢救的同时要对伤者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关切、鼓励的目光, 语言安慰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 迅速熟练的处理伤病, 细致轻柔操作,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的信任感与安全感, 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5]。
1.2.11 预防并发症。呼吸窘迫、肾功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都是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常见并发症, 预后差、死亡率高。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发展变化, 防止引流管及伤口处感染。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痊愈、轻度致残及死亡。 (2) 护理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测量法, 包括不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率 (%) 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两组率, 采用t检验成组设计资料,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临床疗效采用秩和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78) 。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低于研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 。见表2。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发生突然、病情严重、变化快、死亡率高, 因此早期、迅速、准确、高效且有条不紊地实施院前急救程序, 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在院前急救中, 工作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的症状, 迅速评估伤情, 对病情变化和发展要有预见性, 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与急救器材的使用, 争分夺秒、有效地实行各项急救护理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有效固定和患者转运、快速纠正休克及做好手术准备, 尽快手术降低死亡率。在积极进行院前急救的同时, 及时将信息传送到院内, 为后续治疗提供时间保障, 能够最大限度的抢救患者生命, 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文研究组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 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对于院外患者的开放性伤口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包扎, 尽可能减少出血, 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与高质量的护理, 是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6]。
综上所述, 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过程中, 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迅速到达急救现场, 快速评估伤情, 现场急救, 平稳转运及固定, 心理护理, 有效赢取了治疗时间, 提高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提升了医院社会效益,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先美, 黄雪梅, 纪建波.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11, 12 (2) :42.
[2]宋杏婷.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J〕.医学信息, 2014, 27 (11) :254.
[3]陈绮坚, 吴秀娟, 李菊梅.110例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对比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5) :156-158.
[4]杨娟.脊柱创伤院外急救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 6 (8) :759-761.
[5]陈奕颖, 朱福君, 陈朝群, 等.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12 (9) :14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54-02
宁夏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自2008年1月成立至2009年12月,共接诊口服安定中毒病人472例,通过急救和护理472例患者全部治愈,本文就口服安定自杀中毒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472例口服安定自杀中毒者中,男123例,占26%,女349例,占74%;年龄最小13岁,最大74岁;其中13-19岁者33例,占7%,20-29岁者203例,占43%,30-39岁者123例,占26%,40-49岁者52例,占11%,50-59岁者37例,占8%,60岁以上者24例,占5%。救诊时间为服药后10min到24h不等,472例口服安定中毒者自杀原因、性别、年龄分析如下。
1.1自杀原因
恋爱、婚姻、家庭事件自杀者231例,占49%,因升学、就业、人际关系服药者127例,占27%,邻里不和、经济纠纷等服药者95例,占20%,严重精神病、某些晚期疾病者19例,占4%。
1.2性别
女性多于男性,女性349例,占74%,男性123例,占26%,这与女性感情脆弱、自控能力差有关〔1〕。
1.3年龄
20岁以下者33例,占7%,多因考试、升学失利、与同学、老师、朋友之间发生矛盾,20-49岁378例,占80%,这部分患者多因恋爱、家庭、就业、人际冲突等,50岁以上61例,占13%,多因精神病、身体多种疾病、晚期肿瘤、与子女邻里不和、老年无人照看。
2急救及护理
2.1急救治疗
(1)口服催吐:对于意识清醒、具有呕吐反射,且能合作配合的急性中毒者应首先鼓励口服催吐,患者取坐位,频繁口服大量洗胃液400-700ml,随即取压舌板刺激咽后壁引起反射性呕吐,直至排出的洗胃液清晰无味为止;(2)洗胃和导泻:对于意识障碍及不合作者,立即用1∶2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盐水洗胃,每次300-500mL,反复冲洗,直至胃液完全澄清,最后吸净胃内液体,注入20%活性碳混悬液50mL和硫酸钠40-60mL;(3)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伴有呼吸衰竭者可作气管插管,人工辅助呼吸;(4)药物治疗:洗胃后按轻、中、重给与纳洛酮0.4-1.2mg,中、重度中毒用药30min-1h不清醒者可重复推0.4-0.8mg,直到病人清醒,总量不超过40mg。血压下降者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如血容量不足,血压仍不升者,可给予阿拉明10-20mg或多巴胺20-4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呼吸抑制者给予尼可刹米或洛贝林,出现昏迷给予美解眠50-100mg加入100-200ml葡萄糖滴注。
2.2护理
(1)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置病人于平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注意保暖,保持担架整洁,如有呕吐物、排泄物应及时清理;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保持输液通畅,准确记录液体入量;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洗胃的护理:选择合适的洗胃液-清水、温盐水、1∶2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温度在25-28℃,一次量不应超过500mL,总液量根据病情洗10000-30000mL;插管时手法要轻,一般从鼻腔插入,如鼻腔狭窄,不能插入时可口腔插入。插管后应先抽吸胃内容物,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开始洗胃,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人有腹痛或虚脱现象应立即停止洗胃,并告知医生处理,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3)做好院前院内交接:病人在院前所做检查、治疗、处置和测量生命体征,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后,详细填写院前交接单〔2〕,双方确认后签字。
3讨论
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国外于1939年成立了国际自杀预防学会,国内于1994年11月在常州成立了自杀预防及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3〕,足以表明自杀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种原因,一些病人在短时间内思想情绪不稳定,想通过自杀解决问题,或了结一生,解除痛苦。故在抢救自杀中毒病人时,护理人员应该做到“三准”、“三极”、“三观”。“三准”:(1)准确的中毒药物名称和剂量;(2)准确的服药时间和途径;(3)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三极”:(1)极早给予抢救处理方法;(2)急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3)急早给予并发症的处理。“三观”:(1)密切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2)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效果;(3)密切观察病人的药物毒性反应。“三准”是病人存活的基础,尤其是对剧毒类药物,“三准”能使医务人员准确及时地采取抢救方法,合理选用给药途径和特效解毒剂,也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人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三极”是抢救病人的关键,如大量服毒,尤其是剧毒类,应及早洗胃,早用特效解毒药,早预防各种并发症。“三观”既是衡量一个急救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也是判断病人预后的标准,除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外,更重要的是观察病人对各种治疗后的效果〔4〕。另外无论什么原因服毒自杀的病人,早期情绪均不稳定,有些甚至有再次服毒自杀的可能。此时,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了解病人的心态,做好思想工作,提醒家庭、单位、学校,重视中青年人特别是女性的思想教育,正确对待人生,珍惜生命,尊敬老人。关心疾残者,同时加强药品管理。希望全社会对自杀者给予关注,最大限度的减少自杀的发生。医护人员对自杀者除给予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重视心理护理。
4参考文献
1李兴才,曹建林.女性服毒自杀与月经期及年龄的关系〔J〕.中华精神杂志,1996,29(4).
2张玲,朱玉兰.浅谈急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J〕.西南军医,2009:2.
3华清,张培琰.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精神杂志,1996,29(3).
4曹秀华,刘志宏.服毒自杀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1,3(4).
一:上班
1:检查车内氧气、急救物品、急救设备、急救箱等,发现不足及时补充,并做好车内卫生整理。在检查表登记、记录、签名。2:整理病历,为出车做好准备。3:通知指挥中心,上班登陆。4:与上一班医生做好交接。
二:接到出车指令后
1:问清楚急救地点、病人情况等。2:通知驾驶员、担架员。
3:出车途中与病人电话联系,告知已经出车,确认出车地点,了解病情,做好相应的指导。4:根据病情携带相应的急救设备快速到达现场。
三:现场处置
1:病人检查,病情判断。2:相应抢救。3:病情告知。
4:如为到其他各级医院接病人,做好病人风险告知并签字。
5:心跳呼吸停止病人:①判断意识无;②颈动脉搏动、呼吸无;③胸外按压、皮囊通气;④并告知病人家属病人已经死亡,现在医生尽力抢救;⑤准备除颤仪,拉心电图,如室颤及时除颤;⑥边抢救边告知病人家属病人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
6:现场病人死亡确认:离首、重要脏器缺失、尸斑、尸僵。必须拉心电图及病历书写。车祸或有造成围观趋势的现场,必须配合警察把尸体送医院,通知急诊科由工友送太平间。
7:病人死亡不用抢救:①现场确认死亡;②家属放弃抢救并签字;③警察要求不能移动现场的,除了拉心电图并要警察签字。拨“120”告知指挥中心。
8:签字:①病情危重者及时签名(病人在医院中);②病人或家人等拒绝救治或到医院诊治;③放弃就近就急就专科原则;④其他不按规范处置的意见。
9:签名人员身份确认:①:直系家属。②:单位领导。③:现场警察。⑤:如果旁人或同事时,需电话联系家属以确认或委托,并要旁人或同事签名为证。
10:病人或家属等拒绝签字:①:打“120”电话汇报指挥中心,告知现场情况,并把病人或者家属的声音予以录音(在与指挥中心通话时的电话录音)。②:有条件请旁人证明人签字,同时要记录证明人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四:病人上车
1:医生始终在病人旁边。
2:急救措施:吸氧、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包扎、固定等。发现室颤及时停车除颤。3:病人转送的医院按照就近、就急、就专科、就病人意愿原则。病人有不同意见,及时签字。
4:病情重及时告知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通知接受医院急诊科。5:途中病情有变化及时告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到达医院
1:医生在病人身边并送到抢救室 2:向接诊医生做好交接。3:填写交接单,接诊医生签名
4:补充急救物品,如药物颈托等。
六:回到站点
(一)、“120”电话呼救:当发生意外或急病时,患者或目击者,拨打“120”急救电话。
(二)、受理急救电话:急诊值班人员了解病情、事发地址,按需要迅速调派急救资源,并做好详细记录,必要时向上级报告(如:大型突发事件)。
(三)、救护人员接到电话后快速出动,急救人员根据呼救受理人员的指令和病情,携带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医疗设备10分钟出车。
(四)、到达现场:急救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器材,尽快赶到病人身边,根据病种、病情实施现场急救。
(五)、安全搬运:根据病情,采取正确搬运方式和体位,安全搬运病人。
(六)、确定转达医院根据病情以就近、就急、就能力,尊重病人及家属意愿为原则,确定转送医院。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时,转送病人要服从现场指挥。特殊情况,需要病人或病人家属在医疗文书上签字。
(七)、途中监护:急救或转送途中,医护人员应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护,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途中生命安全。
(八)、抵达医院:抵达医院后将病人送入相应科室,并与接诊人员认真交接病情与处置。
(九)、返回:返回科室后,整理院前急救病历、进行登记、检查器材、补充药品、做好再次出诊准备。
【关键词】坠落伤;院前急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7-02
坠落伤是指人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现代住房建设的多层结构使居住者和建筑者受坠落伤的威胁日趋增加,坠落伤已成为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院前急救是指在病人发病至入院就医这段时间进行的救治,它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其成败关系着整个急救过程的成功与否,关系着病人的后期治疗。而坠落伤病人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坠落发生后往往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恐惧等,胡乱猜疑自己的生命情况。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1坠落伤院前急救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院前急救已经被社会认识,其重要性也被肯定,但是,在发生坠落事故后,单纯的对病人进行救治为主的医疗工作已经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2]。坠落伤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毫无心理准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恐惧、紧张、害怕、痛苦、绝望等心理改变,甚至情绪休克等心理反应。因此,急救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护理技术,过硬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对病人进行心理抚慰,这就需要护士能够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将患者的心理阴影去除或尽可能的减弱,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急救工作紧迫性、准确性、及时性、时间性的体现[3]。
2院前急救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抑郁焦虑由于发生坠落比较突然,病人发生坠落前并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因此不能很好的进行应对,会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辗转反复,表现为出汗、血压升高、心悸等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情绪有明显的波动并伴有喊叫、哭泣、愤怒或唉声叹气等反应。
2.2紧张恐惧受伤严重的病人病情都比较复杂,有严重的症状,并且会迅速发展,当有强烈疼痛、身体某些部位没有感觉或丧失功能、大量失血、体温降低、过度换气甚至濒临死亡的感觉时,患者心理就会高度紧张起来,表现为皮肤潮红或苍白、呼吸加快、惊恐、肌肉紧张等症状。
2.3悲观绝望患者的心理因可能面临的生命危险而应激失控,感到无能、无望、无助,容易受伤害、刺激,表现为不愿说话、表情淡漠,或言辞激烈,有些甚至辱骂前来救治的医护人员,或者干脆放弃救治。
3院前急救病人的心理需要
3.1尽快得到救治由于坠落者受到特别突然的伤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表现出惊恐不安,情绪紧张,不时还会呼叫求救或呻吟,对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的残疾否认,或怨天尤人,甚至出现消极厌世,有的出现急性心理创伤的情绪性休克状态,表现为不呻吟,没有言语、冷漠。这时病人需要医护人员能将自己从危险中救出来,全力以赴,分秒必争,用友善的态度,美好的语言,娴熟的应急处理措施使病人的紧张焦虑心理得到放松[4]。
3.2有安全需要感对急救转运使用的工具要快而稳,各种设备器材完好,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陪伴,能正确处理各种突发病情,同时,要将病人的身体姿势摆到有利于急救同时又是最舒服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的心理有了一定的安全感。
4心理护理措施
4.1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4.1.1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病人能否被给予一个良好的护理服务的前提,是护理人员对其工作性质的认识和所持有的态度。作为急救的护理人员,要自觉保持对社会、对患者的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热爱护理事业,具有愿为护理事业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1.2良好的心理素质坠落伤院前急救具有多变性、紧急性、突发性等特点,因此,发生坠落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治疗的信心直接受到急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热爱生命和事业的美好情感。无论什么时间、什么情况,都能以良好的自控力、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情绪、恰当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坚韧的忍耐力、细腻的情感对待坠落者,通过对技巧的灵活运用,使病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精神痛苦减轻,病人的心情得到放松。
4.1.3精湛的业务素质院前急救的护理内容与院内急救护理不一样,它对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特别强调,设备条件有限、隐患多、护理人员的压力大、体能消耗大、急救现场条件差、操作难度大等都是其特点。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有娴熟的操作水平和较高的专业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对病人要进行心理抚慰,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言语、态度去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进行影响或改变,以达到消除或减轻病人痛苦的目的,帮助病人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良好心理状态。
4.2不同心理问题的处理措施
4.2.1焦虑的护理突发的事件,身上的疼痛、流血,使很多坠落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及时对有担忧或焦虑过度的病人进行评估,保持态度和蔼、语气平和的与病人交谈,运用专业的知识,对病人坚定有力,不容怀疑的解释,打消病人不必要的疑虑,并且认真地倾听,允许其通过叫喊、发怒、哭泣等行为来宣泄心中的不安,充分尊重和理解病人,尽快找出病人为何而焦虑,以找到相应措施及时进行应对。
4.2.2恐惧的护理到达急救现场,护士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抢救技术为抢救赢得时间,不可惊慌失措。投入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对待心神不安、恐惧的坠落者,无论后期治疗会有什么结果,都要给予支持、鼓励、肯定的保证进行安慰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放心,尽可能一直陪在病人的身旁,避免消极暗示,要尽可能的找出病人恐惧的具体原因,以便更好地消除或减少其恐惧,维持病人平衡的心理。
4.2.3绝望的护理对无助感觉强烈、绝望的坠落者,护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对他们加倍关心,理解体贴伤员,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要明确诊断、尽快处理,给予及时、果断的心理疏导,始终保持耐心、关心、亲切的态度对待病人,使其感到像是在与亲人谈话,从而和病人拉近距离,了解更多病人的想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阴影,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3创造良好舒适的安全环境
救护人员在施救过程中,要沉着冷静、行动敏捷、言语审慎,使用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性的语言,但忌用保证性肯定性语言,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对患者要热情、语言轻巧、温暖,使患者处于接受抢救治疗的最佳状态[5]。患者上救护车后,尽量减少车身颠簸及急刹车,注意保暖或者降温,保持车内安静整洁,无血迹;及时清理污物呕吐物等,减少不良刺激;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给患者安全感的心理,对神志清醒的患者,无论预后怎样,都要用积极支持和鼓励的语言,避免消极暗示,通过急救处理后,救护人员可用手轻轻地抚摸患者前额,关切地问:感觉怎么样?好点了吗?使患者感到安全,缓解恐惧紧张的情绪。
4.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急救护士应树立一切为病人着想的服务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医护人员着装整洁,动作迅速,反应敏捷,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消除其怀疑与不信任心理;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操作轻柔,使患者紧张的情绪得到抚慰,增强信心。转运途中,提前与所送医院科室取得联系并让患者知悉,相关科室提前安置床位及备齐相应急救物品药品作好抢救准备。
4.5应用合适的护患沟通技巧
护士在急救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沟通技巧,特别要注意:要善于对病人进行引导。病人是否愿意和护士交谈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是否有同情心,因此,护士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记录[6]。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和护士之间形成融洽的谈话格局,不出现僵局;注意用目光接触沟通。给伤者热情、关切、鼓励的目光;注意面部表情的沟通。护士要学会通过面部表情去细心与病人沟通,并能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理解其需要,面带微笑对病人心境的调节通常情况下的作用比言语更大;接触。恰当的抚摸或轻拍背、握手等均能使患者感受到重视和关爱,对救治充满信心。
5小结
坠落伤患者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后,缺乏思想准备,表现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迫切希望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早期进行心理干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尤其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急救护理中,护士应加强心理学素养。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技术,以从容、镇定、和蔼可亲的态度,取得患者信任;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应用合适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心理活动特点,调动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良好心态;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使护理工作取得圆满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刚,刘玉法,高美.院前急救概要[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
[2]杨丽丽.急救护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3]张松峰.急救护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4]周立.危重症急救护理程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
[5]石陆连,金丽花,杨华英.院前院内联合急救的体会[J].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52-253。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推荐阅读:
院前急救止血包扎技术06-13
外伤院前急救基础知识10-06
急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10-08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07-15
低血糖病人的急救护理07-07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10-25
急救护理学自考知识点07-08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10-24
急救理论试题07-20
急诊急救案例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