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护理运营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居家护理运营(通用9篇)

居家护理运营 篇1

为加快南岸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辖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文环境,更好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区内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特制订日间照料运营实施方案如下:

基本形式

以街道牵头,外包机构负责运营的方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区内老人既不需离开家,生活又能得到照顾,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努力为老人提供最理想的养老选择。

服务对象

1、无偿低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年满70周岁以上城镇“三无”、“低保”(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且身边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以及百岁老人等。优先满足辖区内的“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失智老人”等养老服务需求,如有闲置的日托全托床位才能接收其他社会老人。对于辖区满足条件的此类老人乙方给予享受任何服务20%的优惠。

2、有偿服务对象。有一定经济能力、生活能够自理或者需要上门照料等服务的老年人,以自费的形式购买服务。

三、服务内容

以老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服务内容可逐步拓展。

安全保障服务:主要通过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社区工作者、邻里和志愿者的作用,对老人住所定期进行安全排查,排除和预防安全隐患,保障老人安全

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聊、护理等生活照顾服务和洗衣、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一般家政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康复治理、医疗讲座等服务。

其它类型服务:主要包括文体娱乐、精神慰藉、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四、服务方式

日间照料:社区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老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上门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老人,重点是年龄超过80周岁的高龄、空巢、孤寡老人且身患残疾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体弱老人。

志愿服务:充分挖掘社区现有资源、整合相关低保人员、义工、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建立助老志愿服务队伍,义务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政策宣传等服务。

邻里互助:以养老服务中心为纽带,在邻里之间开展为空巢老人当管家的活动,“生活管家”负责老人日常生活服务,与老人聊天,陪送看病,打扫卫生等等。

五、政府购买服务

(一)享受条件

70周岁以上且被政府列入低保、优抚救助对象的空巢老人可享受政府购买的服务。

(二)享受标准

无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10-20小时的上门服务;为南湖社区辖区内“三无老人”等

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具体收费标准按政府购买服务的补贴标准执行,服务标准不得高于养老服务机构接收社会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标准。

(三)实现方式

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统一凭“居家养老服务券”免费享受每月10-20小时的上门服务;政府按月将服务券发放给无偿(或低偿)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使用该

券支付上门服务人员服务费;服务人员凭该券到养老服务中心结算兑现服务费 用。该券由养老服务中心统一格式,服务券可在同一年度转结使用。

六、运营规划

1. 在项目实施前,首先对社区老人进行需求调查,填写老人基本信息表,汇总后将老人需求逐项列出,后期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工作。

2. 房屋内部相关设施需要改造,如安全扶手,马桶旁的扶手,申请网络信号。完善服务中心的相关制度,补充上墙制度。

3. 房屋布局改造,调整现有布局,制作规划图,一周内完成房屋布局改造。

4. 宣传方面,制作宣传单,同社区志愿者一起进入辖区居民楼、公众活动区域、文化广场发放,或在宣传栏内张贴宣传广告。服务站内设置专门区域作为南山养老院的宣传墙。服务站正式开业时,可安排人员布展台为老人免费量血压,发放纪念品,吸引老人登记购买服务。5. 服务形式:

① 单项购买

② 会员制购买

单项购买:包含提供餐饮服务(中餐或晚餐10元/餐,早餐5/餐)、包月供餐(中餐或晚餐260元/月,早餐130元/月)、日托服务(60元/天)、其他单项服务; 会员制购买:

月卡会员收费标准50元/月,加入会员可享受以下免费服务,每月工作人员上门打扫房间卫生一次,清洗床上用品一次,不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心理慰藉,参加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课程,免费使用中心的各种器材,所有收费服务享受会员价。

年卡会员收费标准500元/年,除享受月卡会员各项服务内容外,还将每月为年卡老人举办一次生日聚会,可免费参加中心组织的集体户外游活动。

七、申请和审批程序

1.申请:符合无偿、低偿服务对象条件的老人,由其本人或代理人向所在养老服务中心或养老服务站提出申请,同时交验申请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和低保证等原件。

2.初评:养老服务中心先行将老人的申请和相关证件做好统计,然后交由社区、社区将受理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申请,严格按照享受条件进行初评并签署社区意见,然后将有关材料上报街道。

3.审核、审批:街道组织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的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在老人所在社区进行公示。

以上为我机构对于养老服务中心前期开展相关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若有不妥之处,请指出!

居家护理运营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用整群抽样法社区护理中长期在居家护理中的照护者120名为调查对象。主要是针对居家护理中的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1.2方法

通过编制关于居家护理风险方面的问卷,调查居家护理风险防范认知水平和风险的发生。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到老年患者居家护理的压疮、烫伤、坠床、直系等风险事件。答案分别设置3个级别,包括完全知道、知道一点、不知道。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调查者人群基本特征

照护者平均年龄(6 0.7±4.5)岁,照护年限(3.8±1.2)年;患者平均年龄(75.2±3.2)岁,卧床时间(5.4±1.2)年(表1)。

2.2 护理风险防范认知与风险发生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照护者风险认知水平普遍较低,过去一年发生的护理风险,压疮最高35.83%,烫伤最低13.33%。风险的发生与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得分率高则风险发生率低,说明照护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低,对护理水平与质量具有一定影响(P<0.05)(表2)。而不同性别、年龄、卧床年限、照护年限等与风险的发生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居家护理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其中主要是不仅仅在照护病人,也是包含家中与个案相关的所有成员、事件、所需用物等[4,5]。因此,除了评估个案的照护问题外,主要照顾者,居家环境、社会资源的运用、乃至于心理层次的需求都应加以评估[6]。居家照护的本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健康服务工作,其团队成员需要医师、护理人员、药师、康复师、社区工作人员、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同时需要个案家人与主要照顾者间共同协助与配合才能达成,而居家护理人员在病人、家属与各专业人员间扮演了信息传递、沟通、协调等重要的角色[7,8]。

所谓的居家护理需要对个人和家庭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转变传统的医院环境,在居家环境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持续护理,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居家护理直接对象指各年龄层次的患者,间接对象包括家属、主要照顾者;内容不局限于技术性的护理措施,还包括疾病的一级、二级三级预防保健[9]。研究表明,患者居家护理对于风险认识能力较低,无法正确预估风险的发生。因此社区护理应该针对这种现状,开展集中培训,让患者明白居家护理的风险,同时传授患者正确的风险应对和处理办法,给予每个家庭针对性的指导,确实提高患者居家护理能力,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达到居家护理的目标[10]。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进入家庭当中,了解患者病情进展以及居家护理开展情况,评判居家护理效果。家庭成员在面对家人生病时,应该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和特定的一些因应策略,以减轻疾病对家庭的影响。进而协助病人早日康复或是改善病情。由疾病病程可预测的程度、体能衰退的程度、烙印程度、监控程度以及疗效等层面的认识,帮助家庭成员评估疾病的影响,并据以发展出合适的因应策略。居家护理带领临床护理走出医院,是护理服务的新挑战。

调查显示,照护者风险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在这一年中,烫伤作为风险事故质疑发生率最低,而压疮护理最高。由此说明患者对于烫伤这种常见风险认知能力较高,但是对于压舱这种医学上常见并发生认知能力较低,导致起发生率较高。因此风险认知和护理水平与风险事件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本组资料显示,开展社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社区护理工作中居家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减少居家护理患者的投诉率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居家护理的重要性和防范措施,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用整群抽样法社区护理中长期照护者120名为调查对象,自编问卷,调查居家护理风险防范认知水平和风险的发生。结果 调查显示,照护者风险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压疮发生率最高,烫伤最低,可见风险的发生于认知和护理水平相关。而不同性别、年龄、卧床年限、照护年限等与风险的发生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社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社区护理工作中居家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减少居家护理患者的投诉率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居家护理,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许腊梅.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在老年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22(09):1138-1140.

[2]张焱,姜丽萍.卧床时间与分级对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4(09):2256-2258.

[3]汤先萍,孟宪梅,周兰姝,等.国外居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6,12(04):479-482.

[4]王淑敏,刘卓,郭慧玲.新型护理模式对造口患者院外居家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11(01):28-29.

[5]张新生,王剑锋.发达国家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5,15(09):79-81.

[6]张林,林晓明,刘堃,等.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居家护理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22(14):2561-2563.

[7]胡婷,刘秀萍.38例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患儿的规范化居家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21(03):284-285.

[8]秦素萍,高雅琨,高静,等.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计划与居家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17(11):1337-1342.

[9]张燕,韩琤琤,路琦,等.癌症晚期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研究及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21(01):3773-3776.

宝宝发热的居家护理 篇3

正确对待发热

家长发现宝宝发热后都十分着急,于是忙于退热、跑医院,其实,家长应该掌握一些医学知识,了解过早去医院未必是恰当的处理方法。

过早去医院看医生,一则宝宝的疾病全貌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给医生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必然迫使医生要给宝宝作一系列的检查,以帮助诊断;二来医院是一个各种病人集中的地方、是一个感染源,不到必要时,尽量少去医院。

虽然我们暂时没有去医院看病、在家里观察病情,但是我们的精神丝毫不能放松,我们要仔细察看宝宝的微小变化、并与平时进行比较,以决定我们去不去医院、何时去医院。

一分为二看发热

有利一面;宝宝生病时,发热是身体对待外来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是身体动员自身免疫系统的一个过程,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产生对抗某种微生物的抗体。

消极一面:发热会使宝宝出现食欲差,精神不好、会消耗宝宝的体力,使宝宝各组织器官调节能力下降。

当发现宝宝发热后,如果宝宝过去没有高热惊厥史,可以先仔细观察一下宝宝的具体情况。

观察以下这些情况:

发热多少度?

宝宝精神状态怎样?

还愿意玩吗?

能喝水和吃一点东西吗?

有无呕吐、腹泻

如果以上情况还好,可以多喝些水,若体温超过摄氏38.5℃,可以给他先用用物理降温方法,快速洗个热水澡、温水擦浴,试试能不能把体温降下一点来,若不见效,体温继续上升至38.5℃,就可以服用退热剂,多在床上休息,观察效果和有无新情况出现。

发热家庭护理7大注意点: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果体温超过38.5℃,采取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交替使用。经以上处理,体温控制尚属满意。

2注意宝宝精神状态;没有精神萎靡、嗜睡、烦躁,抽搐,没有拒食、腹泻、呕吐。

3保证休息,可以早睡晚起,中午有午睡,平时多在床上玩、保持体力。如果宝宝已经上了幼儿园,生病期间要向幼儿园请假,在家里养几天病,痊愈后再去幼儿园。

4饮食应干稀结合,清淡爽口、富含维生素,每日应保证有奶制品

5每日保证间断地给宝宝喝一定量的温白开水,使其尿液保持为淡黄色或无色透明。

6家中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保证一定的湿度。

7家里要少来探访者,宝宝也不去人多的地方。

什么情况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经以上护理后体温不降,且有增高趋势。

宝宝精神不好、烦躁、嗜睡、不思饮食。

埠村街道居家护理工作总结 篇4

一、强化平台建设,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1、夯实基础服务工作。自成立街道居家护理中心以来,把街道居家护理中心作为街道残疾人服务中心下面的一个专门从事街道残疾人居家护理项目的开发、指导、管理和监督机构。街道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力量投入、街道进行监督管理、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证”的管理运作模式,为群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我们的居家护理就是在这种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现在我街道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街道居家护理平台。2011年—2012年我街道开展了居家护理摸底调查、统计,使数据详实、准确,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够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按照有需求,自愿的原则由康复医生与残疾人签订护理服务协议。

2、突出扶持平台建设。由于街道居家护理中心是以社会公益性事业为主,虽然市财政给予了经费补贴,但是对于维持整个服务中心的运作来讲还是捉襟见肘。为了近一步巩固街道居家护理中心这一工作平台,充发挖掘和发挥平台作用,街道一方面与服务中心积极想办法,向外界宣传和推广服务中心,提高服务中心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挖掘市场信息,为服务中心引进了残疾人就业培训项目,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3、规范管理服务内容。为了让残疾人朋友能享受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服务,街道在每年对残疾人人基本情况台帐进行了逐步更新,街道还进一步规范了街道居家护理的各项服务内容,对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网点都明确规定了提供服务的各项条款。

二、细化评估考核,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1、定期问卷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残疾人朋友对街道居家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街道每半年定期抽取30位残疾人开展一次居家护理工作问卷调查,通过开展调查问卷,街道进一步掌握和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服务需求。同时,街道还将调查问卷汇总后及时向各服务点进行反馈,有利的促进了街道居家护理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2、常化评估考核。为了规范和完善对我街道居家护理网点的管理,为街道的广大残疾人人提供更加规范、更加优质、更加人性化的居家

护理,街道制定并实施了《街道居家护理网点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居家护理领导小组加大了对居家护理服务的监管力度,对服务补贴的申请、审批,居家护理的运行情况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检查,年终街道居家护理点考核评估小组召开专门会议对服务点进行考核评估,通过考评服务点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推进残疾人居家护理工作是党和政府关心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工作是改善残疾人生存条件和生存状况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抓紧抓好,落到实处。下一步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工作思路,本着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的精神,把工作扎实推进,争取取得良好效果。

社区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居家护理 篇5

1 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社区2008年2月—2012年10月62例癌症临终病人的资料, 其中男34例, 女28例;年龄21岁~83岁 (71岁±4岁) ;胃癌6例, 肺癌6例, 食管癌5例, 肝癌4例, 子宫颈癌4例, 前列腺癌4例, 乳腺癌3例, 直肠癌3例, 气管癌3例, 卵巢癌3例, 胰腺癌3例, 皮肤癌3例, 血癌2例, 大肠癌2例, 鼻咽癌2例, 胆管癌2例, 膀胱癌1例, 淋巴癌1例, 口腔癌1例, 胆管癌1例, 肾癌1例, 脑癌1例, 骨癌1例。纳入标准:病人均经医院病理检查确诊为没有治愈可能, 已经发生全身转移的晚期癌症病人, 生存期只有2个月~6个月。

我社区62例癌症病人经过良好的临终居家护理, 病人的生活、饮食习惯与病前比较, 基本没有变化, 家属之间的感情易交流, 对病人照顾周到, 使病人得到安慰、痛苦减轻、生命质量提高, 病人均能在温暖、熟悉的氛围中安心、舒适、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终点。

2 分析与评估

癌症的治疗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易引起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晚期癌症由于确诊为没有治愈可能, 因医院床位紧张、高昂的医疗费用负担, 病人往往不愿意到医院住院, 为了给予癌症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 癌症晚期病人的居家护理工作对全科医学领域提出了挑战。根据病人的情况, 在病人熟悉的家庭环境提供居家护理, 综合分析病人的心理、病情, 家人给予关怀和陪伴, 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使他们坦然接受现实, 积极生活。

癌症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癌症病人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咨商期、抑郁期和接受期5个阶段[3]。 ①在得知病情状况时, 病人往往不承认病情, 经常心神不宁, 逃避现实, 即否认期;②在已经确信病情时, 病人易产生抱怨、急躁等情绪, 即愤怒期;③在不得不承认自己病情时, 病人往往采用一种妥协的心态, 希望病情好转, 恢复健康, 即咨商期;④在对治疗失去信心, 特别是在不久就要离开人世时, 病人往往表现出忧郁、冷漠、无奈等消极心理, 即抑郁期;⑤在病人心态稳定后往往可以坦然接受病情, 妥善处理后事, 享受余下时光, 即接受期。

癌症临终病人的生理特征:癌症临终病人常常由于疼痛而表现各种面部表情, 如紧锁眉头、双眼紧闭等。癌症临终病人的各大系统功能也发生很大的改变, 如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排尿困难、尿液异常;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困难等。通常癌症临终病人活动受到很大限制, 易出现愤怒、焦虑心理。由于生活环境及亲属关怀的程度有限, 部分癌症临终病人也会出现压疮、骨折等特殊症状。

3 临终居家护理

3.1 创造良好的居家环境

与家属签订居家护理责任书, 告知护理的范围和存在风险。癌症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生理上和心理上遭受很大的痛苦, 护理人员和病人家属要为其提供一个安宁、舒适的生活环境, 使临终病人乐观地生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朝阳的房间作为家庭病房,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屋内安装紫外线定时照射消毒, 被褥要干净、舒适、整洁, 温度为18 ℃~22 ℃, 湿度为45%。

3.2 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在临终前的心理很复杂, 往往因为身体的痛苦而产生愤怒、焦虑、绝望心理, 不配合治疗, 故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 在理解病人心情的基础上主动与其交谈, 耐心倾听, 缓解病人心灵的创伤;在生活中尽量满足病人的特殊要求, 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安慰;面对临终病人各个时期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心理安抚, 使病人内心得到尊重。建议病人家属经常陪伴身边, 消除病人的孤独感, 倾听病人内心, 以便病人妥善安排后事和未完成的事宜。同时, 护理人员应正确看待死亡, 对癌症临终病人进行相关的死亡教育, 帮助其正确认识死亡, 使临终病人知道死亡是生命的一个必然阶段, 应该正视现实, 积极生活, 使临终病人尽早从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 提高其临终前的生存质量。

3.3 疼痛护理

心理的创伤、生理上的疼痛使癌症临终病人痛苦不堪, 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对死亡产生绝望和恐惧心理[4]。疼痛护理是社区中癌症病人临终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人员应根据临终病人的具体情况适时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 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对癌症临终病人,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三阶段止痛原则进行药物止痛治疗, 同时采用包括放松止痛和转移止痛等方式减轻病人疼痛[5]。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以病人为中心, 动作要缓慢轻柔, 尽量减轻病人的不适感。要确保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还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刺激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3.4 其他护理

基础护理: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巡诊和随诊相结合的方式, 提供吸氧、吸痰、导尿、灌肠、胃管、翻身等护理。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临终病人家属在对病人进行照顾的同时精神和心理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所以应对病人家属进行相关癌症知识的健康指导, 安慰病人家属。做好病人家属心理疏导的同时, 还要帮助家属正确对临终病人进行必要的日常生活护理, 如给病人喂水、喂饭及进行口腔、皮肤护理等。通过和病人家属配合, 帮助病人从不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在一个舒适、安宁的氛围中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光。

4 体会

居家护理是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 选择在适宜的家庭环境下进行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 既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根据晚期癌症病人实际的身心需求, 在社区中对其进行临终居家护理, 能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义庭, 李伟, 刘芳, 等.临终关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1.

[2]牛瑞红, 马洁.120例临终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3A) :585-586.

[3]刘爱君, 胡雪.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3) :202-203.

[4]孙玉美.临终护理的进展[J].现代护理, 2001, 7 (8) :49.

居家护理运营 篇6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用药;合理性;原因;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85-02

党的十八大相关会议中明确提出应该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1]。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有效落实党的十八大的方针政策应该中着手应对的重要工作。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开发发生退化,经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服药的机会自然而言的也会增加。对于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服药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既经济又方便,受到老年患者的广泛青睐。但是,老年患者在居家服药的过程中是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给患者带来的怎样的影响,应该如何有效的消除诸多的不合理因素,就成为了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2]。为了对老年人居家用药胡合理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护理方法和对策展开全面的研究,我院针对乡镇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病患者,随机的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老年人居家用药的不合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次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效地护理对策能够显著改善用药的合理性,现在将研究的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需要常年服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6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0岁,最大的为86岁,平均年龄为71.3岁。患者的病史最短的为6个月,最长的为13年,平均病史为4.5年。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居家服药治疗。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小学文化程度的最多,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还有少数的患者为文盲。大部分患者为农民,没有退休工资,靠享受国家给予的老年人生活补助和子女维持生活,所有的患者均参加了居民医保[3]。

1.2 方法

采用调查的方法老年患者的用药状况,医护工作人员通过亲自上门,为患者建立管理治疗卡,通过与患者沟通的形式。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服药情况、各项生命体征状况。同时,医护人员通过认真的倾听患者自己的主诉,了解患者在居家服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问等。在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整理所获得的信息,总结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因素,并且很对具体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上门护理服务,认真的向患者讲述与其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服用治疗药物的各种性能,均衡服用药物维持其在血液中浓度的重要性,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等。通过多次上门真诚的护理服务,建立起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友好的关系,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4]。同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状况,合理的服用各种治疗药物,在病情变化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电话咨询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前往医院进行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护理人员再次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将本次调查的结果与护理之前的对比,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

1.3 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护理前后用药合理性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得到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P<0.05,则说明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60例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用药合理性护理之前,不能够合理用药的老年患者有54例,占90%,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有针对性护理之后,60例老年患者中只有5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性的问题,占8.33%,护理前后老年患者用药护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同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概括起来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人各项身体的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减退,导致患者的视力、听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都发生严重的下降,导致患者在日常的用药过程中出现忘吃、多吃等多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老年人尤其是乡镇农村的老年人,大部分都具有相对较低的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由于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患者对于与疾病和治疗药物相关的一些知识无法理解,对于相关的注意事项具有较低的接受能力[5]。同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患者为了节约会自行购买廉价的药物,降低了药物应有的效果。

(2)环境因素

患者居住的环境中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宣传或者是相关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人为了赚钱,不愿意參与到村镇举办的健康讲座中,认为参与这些降低的护理人员是为了推销药物,只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敷衍了事的讲解。患者在家中可能缺乏家人的相应关心和照顾,从本次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有一半老年人的子女不知道父母服用的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有的甚至都不知道父母最近在服用药物。同时,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同类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患者在村内可能会与熟人、亲人、朋友等交流自己的病情,同类疾病患者之间会相互分享自己服用的药物,采用的治疗方法,达到的治疗效果。通常对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就会被其他患者私自采用。但是,病人自己殊不知,这严重的违背了现在医学上讲求的个性化治疗。

(3)治疗因素

有的患者由于对自己所患的慢性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短期不能够确定明显的治疗效果,就会选择更换医生或者是医院再次治疗,由于频繁的更換医师,不同的医师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疾病的治疗缺乏持续性。有的患者可能过于相信广告,认为广告中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只要贵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完全不听信医生的建议,私自到药店购买昂贵的广告类药物。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误导也是导致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一个因素。某些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水平,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给予患者错误或者是误导性的指导[6]。

3.2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护理对策

针对老年人用药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用药不合理状况的关键。可以采用的护理对策有:

(1)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医护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不是十分明确的内容,应该自己核心准确了再给患者答复,防止给患者一些误导性的答复。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能够提高对相关疾病和治疗药物的了解。

(2)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为了防止患者忘记药物的服用方法,制定一个备忘手册。手册一方面记录患者的具体用药方案,另一方面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考核。患者每次按照具体的方案用药之后,就在备忘录上作出标记,防止漏吃或多吃情况的发生。

(3)加强患者自我服药能力的训练

有些患者可能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和记忆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各种药物不能够很好的记住它的名字和服用量,医生为了方便患者记忆可以再药物的盒子外边用不同的颜色标记,或者将药物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方便患者记忆。

(4)加强人文关怀和健康宣传

医护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的对患者开展家庭护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患者家人对患者的关系情况等进行全程监测。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护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关心。同时,在对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进行与其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更加了解,同时了解合理用药的好处。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在患者的村镇内举行相应的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人一同参加。

参考文献

[1]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18-319.

[2] 《影响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因素的回顾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14).

[3] 李海菊 ,郭春花 ,王嫒嫒 .影响我 院老年住院患者潜 在性 不适当用药 因素的回顾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33(14):11.89—1192

[4] 赵欢,薛鹏,刘建秋.基于 Beers准则的社区老年慢性病 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32(3):241-24

[5] Natalya B. Rostova, PhD, ScDTatiana F. Odegova, PhD, ScD.Rational Use of Drugs: Pharmaceutical Aspects of the Drug Sele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ine》, 2013,3

居家护理运营 篇7

关键词:儿童,H1N1,防治,护理

2009年3月, 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 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 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1]。2009年6月11日, 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分析近期我国近30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资料, 探讨社区儿童甲型流感防治原则和居家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传染途径

甲型H1N1流感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 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 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 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他平面上, 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因此, 尽量不要与他人身体接触, 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2]。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

1.2 室内预防

①尽可能使室内空气流通;②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以免造成身体不适;③有儿童和老年人的家庭, 应注意其居室的整洁、尽可能每天进行固定的居室保洁;正确的洗手方式, 可清除寄居在手上的流感病毒, 同时也能洗去携带的各种细菌。对于年龄较小、喜欢把手送进嘴里吸吮的婴幼儿来说, 这一点尤其重要。父母应教会孩子六步洗手法, 督促孩子饭前便后洗手、手掩口鼻打喷嚏后洗手、手接触不洁物品后立即洗手的好习惯;同时, 父母与处于隔离期间的孩子密切接触后, 一定要立即洗手[3]。④家中已有甲型流感病人或流感病人, 应主动隔离并每天固定在其居室内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二次或以上。⑤有宠物的家庭, 应定期改善宠物卫生状况, 及时清理宠物脱落毛屑、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机会;⑥流感病人和甲型流感病人尽可能与家中宠物减少接触, 避免宠物皮毛及分泌物刺激呼吸系统并发气管炎、哮喘等, 加重病情。⑦定期清洗被褥、地毯等纤维含量大的家居用品、饰品, 避免病菌在其中存留, 并通过扬灰等途径进入机体, 使人体免疫机能下降, 给甲型流感病毒以可乘之机。

2 居家护理

流感病毒, 包括甲型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人们在抵抗严寒时, 也在进行着与感冒的对抗。时下, 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 出现感冒样症状的人不断增多, 学生尤其多见。据卫生部甲型流感防控策略, 有感冒样症状或是甲型流感轻症病人, 可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2.1 隔离护理

甲型流感不可怕。但父母作为孩子的家庭医生, 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进展。孩子居家治疗, 首先, 全家人都应保持平和、乐观心态, 督促孩子坚持良好作息习惯, 不要急于让孩子复课, 孩子发烧, 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至热退后3 d, 等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方可复课。给孩子一个单间, 有独立卫生间的更好, 父母进入单间最好戴上口罩, 保持房间清洁。孕妇、儿童以及年老体质较弱的老人, 最好不要进入孩子房间。确诊为甲型流感期间, 家长不要隐瞒病情, 最好拒绝或延期安排亲属、朋友或同学来访。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健康监测, 多关注家人状况。勤做家居卫生扫除, 能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 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4,5]。口罩必须按照正确的佩戴方法使用, 大小必须完全遮盖住口鼻, 佩戴时尽可能缩小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避免重复使用口罩。摘掉口罩后必须使用肥皂洗手或用乙醇对手消毒。直接接触病例后, 尤其是处理病例使用过的物品后, 必须用肥皂洗手。病例使用过的毛巾、手绢和纸巾等要妥善处理。

2.2 密切观察孩子生命体征

每隔4 h为孩子测1次体温, 并记录下来, 家长要注意孩子呼吸频率与面色, 同时让孩子多喝水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如果孩子发热3 d不退或体温呈上升趋势, 或孩子出现呼吸急促, 咳嗽加重, 口唇发绀, 反应迟钝, 呕吐、腹泻, 基础疾病明显加重等情况, 说明孩子病情加重, 应马上送孩子住院治疗。

2.3 饮食护理

要管理好孩子隔离期间的药物和饮食。从治疗来讲, 轻症甲型流感患儿不需要使用达菲, 可给孩子吃一些中药、中成药, 比如板蓝根、感冒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等, 也可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第3版) 》公布的中药方, 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同时孩子和家人要多喝开水, 隔离期间, 孩子的饮食宜清淡、重营养, 但切忌大补, 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3 讨论

人感染上甲型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 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等。一般情况下, 在家休息, 多喝水, 3 d~5 d就能自愈。轻症流感样病例可以在家休息, 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包括上学、工作和其他社会活动) , 尤其是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或参加公众活动。如需外出, 特别是去医院就医, 最好能戴上口罩。

儿童病例照顾比较特殊。用肥皂和水勤洗自己和受护理者的手, 特别是儿童病例吮手后要洗手;尽可能避免近距离接触及频繁的皮肤接触;避免未进行彻底清洗就二次使用与儿童口唇接触的玩具和物体;玩具应放在远离儿童嘴的地方;抱儿童病例时, 让其下巴靠在自己肩膀并面朝外, 以避免儿童对着自己的面部咳嗽。当青少年, 尤其是学生, 出现发热、流鼻涕、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呼吸道病毒感染, 此外, 食欲差或腹泻、腹痛等症状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出现高热、面红甚至呼吸气促, 鼻翼翕动, 甚至烦躁易哭, 精神疲倦, 要注意肺炎可能, 应尽快送往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 [J].传染病信息, 2009, 22 (3) :1-3.

[2]Faix DJ, Sherman SS, Waterman SH.Rapid-test Sensitivity for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 humans[J].N EngI J med, 2009, 10 (1056) :1-2.

[3]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 (试行) [J].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25) :1734.

[4]王善雨, 高春玉, 姚新华, 等.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5) :65.

居家护理运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出院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被确诊为初发脑卒中, 均经有效治疗后出院。经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将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采取数字抽签的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对照组中, 男13例、女12例, 患者最小年龄为61岁, 最大年龄为82岁, 平均 (71.32±9.27) 岁;观察组中, 男12例、女13例, 患者最小年龄为62岁, 最大年龄为83岁, 平均 (71.46±9.21)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 对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 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采用居家护理, 主要包括居家环境护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心理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脑卒中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ADL量表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进行评估, 量表的总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 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2]。护理满意度采用选项法进行评价, 共有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等3个选项,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 (59.38±8.26)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47.13±7.54)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出院后复发率比较

出院后1个月, 对照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 复发率为24%, 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 复发率为4%。观察组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多发生于老年人群, 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生活能力缺失, 对患者的生活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3]。有调查数据显示, 约有65%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需要接受延续性的护理服务, 以改善其预后效果和康复效果[4], 但目前在临床上关于采取何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尚无定论。

居家护理模式是临床针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主要是通过改造患者出院后的居家环境, 并对患者施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达到护理的目的。本研究为了探讨居家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影响, 特选取了两组脑卒中出院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 观察组采用居家护理, 其护理措施具体如下[5,6]: (1) 居家环境护理: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估, 并提出改造建议, 室内照明度应适当增加, 保证室内光照充足, 桌面、开关应尽量降低高度, 家具边角应尽量光滑, 地面采取防滑处理, 厨卫内铺上防滑垫, 墙壁上安装高度适中的扶手; (2)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科学的用药、饮食以及运动知识,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处理不良事件的方法; (3)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肢体活动情况,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进行良姿位的摆放, 适当进行握手练习、转移训练、负重训练, 并对患者的穿衣、脱衣、进食、排便等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 (4) 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因其活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缺失, 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安抚, 可通过握手、倾听、微笑等方式给予患者鼓励。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施行常规出院护理的对照组相比, 施行居家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出院后脑卒中复发情况等方面均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见, 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给予患者居家护理干预, 可有效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提高护理满意度, 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秦素萍, 高雅琨, 高静, 等.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计划与居家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11) :1337-1342.

[2]傅荣, 陈湘玉, 沈小芳, 等.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6) :67-69.

[3]胡代英, 李原莉, 赵红, 等.居家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 (2) :141-143.

[4]傅荣, 沈小芳, 陈湘玉, 等.三级医院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 (5) :46-48.

[5]高飞, 黄绍春, 于灿萍, 等.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居家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31) :78-81.

居家护理运营 篇9

关键词:心灵关怀,居家姑息护理,希望水平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而姑息治疗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1]。癌症患者晚期由于病情的恶化, 很多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精神状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姑息护理一方面为癌症患者提供全面的、科学的、积极的服务, 另一方面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很多学者已经对癌症患者进行了心理方面的干预研究, 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5], 但是对于居家姑息治疗的癌症患者心理研究却不多。居家姑息癌症患者因为长期在家进行治疗, 不能及时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 其心理健康更应该受到关注。本研究对居家姑息护理的癌症患者实施心灵关怀服务干预, 探讨干预方法对患者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 结果显示对居家姑息癌症患者进行心灵关怀能够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 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和相关检查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晚期癌症患者;②患者意识清楚;③调查期间均在家进行姑息护理;④卡氏评分>40分。排除标准:①有任何已知精神疾病或者记忆功能障碍;②调查期间服用精神类药品;③具有听觉功能障碍。将符合条件的9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男性24例 (53.3%) , 女性21例 (46.7%) ;年龄31~79岁, 平均 (57.64±10.63) 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8例 (40%) , 初中13例 (28.89%) , 高中12例 (26.67%) , 大学及以上2例 (4.44%) 。干预组男性19例 (42.2%) , 女性26例 (57.8%) ;年龄41~76岁, 平均 (57.73±8.93) 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5例 (33.33%) , 初中15例 (33.33%) , 高中13例 (28.89%) , 大学及以上2例 (4.44%) 。所有研究对象中肺癌29例 (32.2%) 、肝癌9例 (10%) 、宫颈癌8例 (8.9%) 、乳腺癌7例 (7.8%) 、直肠癌4例 (4.4%) 、其他33例 (36.7%)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发病类型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居家姑息医疗服务,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临床心灵关怀服务。所有的患者在调查开始前和结束后均对人口学基本信息以及HERTH希望调查表问卷进行填写, 对照组和干预组使用的问卷相同, 问卷调查间隔时间为2个月。本研究发放问卷90份, 回收90份, 回收率为100%。

1.2.1干预组由取得资质并且经过统一培训的临床心灵关怀员对患者进行入户辅导, 心灵关怀服务分四次进行, 每次辅导时间为40~60 min。辅导完成后及时做记录。第一次心灵关怀内容主要包括辅导员的自我介绍、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给患者讲解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身体和心灵互相影响的关系。第二次的心灵关怀内容包括针对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紧张、恐惧等情绪提供情感和精神的支持、让患者了解思想的力量。第三次心灵关怀内容包括帮助患者探讨烦恼的根源、正确看待死亡、让患者尝试改变。第四次心灵关怀内容包括让患者学习驾驭情绪, 认识情绪和健康的关系、进行冥想联系、建立健康的生活或计划、分享美好的事物。调查方式为入户调查, 地点均在患者的家中进行。

1.3评定方法HERTH希望量表含有12项, 目的是为了方便临床使用。该量表分为3个方面, 即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 (简称为T) ;采取积极的行动 (简称为P) ;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简称为D) 等。每个方面包括4个项目, 每一方面的计分都是从非常反对、反对、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1~4四级评分, 总分为48分, 分数越高说明希望水平越高。其中12~23分者定义为低水平;24~35分者定义为中等水平;36~48分者定义为高水平。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进行录入并分析处理, 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以及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希望评分比较, 见表1。

注: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干预前两组患者希望评分比较, 见表2。

2.3干预后两组患者希望评分比较, 见表3。

3讨论

3.1癌症患者希望水平分析本研究中, 对照组和干预组希望水平干预前评分分别为 (25.289±4.90) 分和 (25.689±3.83) 分, 两组的希望平均得分比张静[6]及叶子悦等[7]的研究平均得分低, 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属于癌症晚期患者, 在医院经过治疗后病情并没有得到显著好转, 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灵受到了严重损害, 在家进行姑息治疗的同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 对身体的康复失去了希望。在对干预组进行心灵关怀分析后, 干预组希望平均得分上升至 (33.556±2.17) 分, 患者的希望平均得分得到了提升。

3.2希望对癌症患者的影响癌症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 对个体会造成心理应激反应。而希望则是能够与癌症积极抗争的良好心理素质, 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源泉之一, 指导患者应对疾病的方式, 而强烈的希望则给予患者力量和勇气战胜疾病。有文献提出希望水平可以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 良好的希望水平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除此以外, 希望还可以让人对生命产生正向的价值观。癌症患者往往面临死亡的威胁, 由于患者消极的思想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甚至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除此之外, 患者内心的希望水平会对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方面产生影响, 希望能使患者增强信心, 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疾病, 继续健康的生存;能使患者躯体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积极应对由于疾病带来的对生活的限制;能使患者与社会保持积极的沟通, 继续融入到社会生活, 感觉到自己被社会需要而产生成就感;能使患者正视死亡, 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积极乐观的生活。

3.3希望水平与健康的关系希望是指不管结果如何, 个体始终对未来怀有坚定地信念。有研究证明[9], 个体内在的希望水平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对于癌症患者来说, 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增强其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 希望是应对疾病的积极心理因素。癌症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 可能面对身体、心理、社会经济、精神方面以及文化层次的问题。因此, 患者自身需要更多的积极心理资源来应对这些问题。希望还是帮助癌症患者有效应对疾病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因素[10]。希望对疾病起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这些作用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对疾病疼痛以及身体问题的忍耐能力, 还能够增加患者的信心和信念, 提高患者的社会关系。所以, 保持和激发患者的希望是癌症患者护理的核心。

3.4影响癌症患者希望水平的因素影响患者的希望水平有很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 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收入、社会支持、患病时间与疾病的不确定感;内部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水平、自身宗教信仰以及患者所患癌症的疾病类型以及带来的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包括家人、父母、子女、朋友以及医务人员方面的关心, 在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灵关怀的同时, 恰恰表达了对患者的关心以及重视, 心灵关怀人员及时地向患者提供有关病情的信息以及应该如何护理, 同时通过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 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 减轻患者的心理焦灼, 增强患者内心的宁静。廖芯等[11]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确实能够增强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

3.5心灵关怀在癌症患者姑息治疗方面的作用当癌症患者面临确定的死亡威胁时, 他们就会寻找信念、信仰来超越自己, 以此来找寻生命的意义, 最终达到内心的宁静。同时他们也会发现心灵是提供给他们生存力量的源泉[12]。在对患者进行心灵关怀交谈中发现, 很多患者在干预前后心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在干预之前, 癌症患者认为只有外界的具体的成就才能衡量成功, 内在的心理力量往往会被忽略。干预之后, 他们相信心灵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它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状态、感觉、想法和社会关系。在对患者进行心灵关怀之后, 患者逐渐意识到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尽管他们不愿意因为疾病的死亡而从此离开最亲近的人, 但是接受死亡同时也保持了生命的完整。对于即将面临死亡的癌症患者而言, 只有把死亡看做生命的一部分寻找生命的意义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马池芬等[13]指出, 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对癌症患者治疗和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能够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从而使得患者即便面对死亡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4小结

上一篇:训练肌肉方法有哪些下一篇:寒假趣事作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