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大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给人们语言知识学习的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有关文化知识的课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实现对大学英语知识的全面学习,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文化;大学英语;应用

【作者简介】杨帅,女,汉族,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刘晓云,女,汉族,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教学法;康国卿,女,汉族,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教学法。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HB15JY043。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传统文化,可以促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学习。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实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提高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影响力。

一、 注重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首先,教师要对整体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教材知识分成几个模块,在每一个模块的知識讲解过程中注意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学。在课堂开展之前,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分享交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其次,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多种方式的传统文化讲解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不仅体现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也可以通过课后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多种形式容和教学。首先,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引入,加强学生的认识和兴趣。利用不同的文化形式,加强传统文化的丰富教学。其次,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进行与教材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预习,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自我主动的预习学习。再次,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加强微信平台、QQ群、抖音直播群等各种网络平台,进行教师与学生线上的面对面教学,延长教学时间,也可以更好地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问题及时提出,在线上进行交流,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定要注意网络传统文化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不少外国人制作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得到了认可和喜欢,这些视频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新的认识和学习,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并建立发扬传统文化的信心。

三、 加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

首先,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注重了对西方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在新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在大学英语的教材内容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还可以在大学生四、六级英语的考试内容中,加入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知识,利用考试制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其次,应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建设精品课程。在互联网的技术使用中,各种教学资源层出不穷,优秀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课件制作,可以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使更多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得到共享,对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最后,要注意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习,以加强学生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运用。

四、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传统文化应用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学习。一般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往往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和形影的教学能力,但是不一定对传统文化认识深入。

五、结语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通过注重课堂导入、提高课堂讲解、加强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师认识四个方面来进行。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升传统文化的英语知识运用,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迟秋雅,周景芸.“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探析[J].英语教师,2019,19(24):51-52+68.

[2]王少杰,孙海霞.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英语教学路径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12):123-126.

作者:杨帅 刘晓云 康国卿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篇2: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大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给人们语言知识学习的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有关文化知识的课程。学习文化知识不仅是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也应该兼容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当前的部分英语教学中,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学实践中的大多数内容都以西方文化为主要对象,相对来说涉及到本国优秀的文化少之又少甚至几乎没有,造成许多大学生并不知道如何用英语的方式来准确地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至此,基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的目的,本文将提出相关性可行建议以达到中西方文化学习并重的效果,缓解当前中国文化失语之症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失语症;跨国文化

【作者简介】邵飞(1978- ),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一、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文化的概述。一位美国的语言学家克拉姆契就曾对文化失语之症的现象作出过解释,他认为将学习的目的语与本身的母语对比起来,参与语言教学实践的文化教学应该与本国母语占据同等地位。除此之外,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此发表同样的看法,并且认为目的语和母语并重的文化教学应该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起来,不能只是因为学习目的语的相关文化而忽视掉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看来,大多数学校的英语教学仍然主要以教材为主,并且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为西方文化知识,其中混杂着极少的本国传统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部分师生认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理所当然的要学习西方文化知识,而并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就出现了许多学生并不了解本国过多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衡好西方文化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间的比重关系,在提高学生目的语文化知识学习的前提条件下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2.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高的因素。于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远流国外,许多国家都开设孔子学院,推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识与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城市中随处可见外国人使用筷子、吃饺子、说过汉语以及讨论和研究着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作为中国许多大学生却有很多并不了解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及一些特殊的民间风俗习惯;或者被外国人追问到时,也不能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文化知识,而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受西方文化知识广泛传播到国内,同时国家提倡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的影响下,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所受的影响也就越大。再有,社会舆论的作用对此种现象的影响也较大,就比如一到西方的传统节日,商家为了寻找商机积极宣传与之相关的商品,从而使更多的人接触到西方的文化,而对于本国传统的节日就有所忽视,这些现象主要主要出现于接受信息能力较强的青年学生。因此,大多数青年就认为,看电影就要看美国大片、聚会就要去高级西餐厅、过节就期待过洋节等思想观念的出现,基于上述种种因素就导致了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而对别国文化颇有学习兴致。

至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盲目的让学生们推崇外国文化,而是要仔细甄别、用其精华、丢弃糟粕,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知识的前提条件下重视学生对本国优秀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使两者在不同情况下都发挥其积极作用以避免两者间比重失衡的情况。

3.语言学习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生活中实践总结经验被中华子孙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与世界上的其他文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区别。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孔子的经典儒家学说、诸子百家哲学、词曲戏剧、民间神话小说、四大发明等等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不仅对人们精神世界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如此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应该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了解、研究,作为青年一代的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积极主动与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学习好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内在美,还有最为重要的是,积极主动负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1.相对平衡地分布中西方文化内容在教材中的比重。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获取专业化、系统化的英语文化知识要来自于教师的授课以及书本上的知识,又因为教师授课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知识讲解,因此,英语教材中是否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或者含有量的多少对传统文化教学实施具有较大的决定性的作用。但受当前英语教材内容主要以西方文化为主,固然教材中所体现的内容就决定了中西方文化内容比例的失调。至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英语学习教材内容的调整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因此,在当前英语教材中,尤其是阅读以及写作方面应该增添更多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篇章,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食物、地方著名事物、民间艺术、礼仪风俗等等以平衡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教材中失调严重的问题。只有通过此种方式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作用,帮助到学生更为系统地学习、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做出巨大的贡献。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生受教育的主要渠道来自于教师的授课,因此教师的授课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接收文化知识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就要加强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当前大学学生学习方式仍然主要是以课堂为主,教师作为课堂知识学习的主要传输者,其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素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知识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着直接的联系,关乎到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态度。因此,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以及对传统文化深度理解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自己对传统文化知识深度的了解,最后将自己所学到的、所理解的深层含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传統文化知识,激发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

作者:邵飞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篇3: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摘要】自“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各界日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作为当今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外语语种,英语在对外输出传统文化中的桥梁作用显得极为重要。而传统大学英语的教学更侧重于目的语(英语)的文化渗透,疏忽了母语(中文)的文化教学,导致大学生在表达传统文化时产生失语现象,这也同时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大学英语教学 传统文化融入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现象

1.“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精髓。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而全球化的趋势不仅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交流,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舶来文化如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在全球化的驱使下迅速融入当代大学生活。外来影视作品作为文化载体之一也掀起大学生的模仿潮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认为,我国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战略旨在对外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和媒体界越来越关注并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小学开设国学课,央视也推出一系列文化传播类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社会上因此掀起一股“国学热”,甚至有了国学馆(教授学前儿童国学知识的私立培训机构)的出现。针对这种“国学热”的出现,上海师范大学的陈卫平教授认为:“社会层面的国学热,映照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明显缺失,即缺少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2.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语现象。KRAMSCH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他同时指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必须把该文化放在与本族文化的对比中进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切入包含着对目标语以及母语的再认识。”而大学英语作为中西文化沟通的有效途径不仅仅应该帮助当今大学生更好地接触西方文化,更应该起到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中国文化失语症”一词最早出现在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名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文章中。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现象在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中显得尤为明显。以四六级改革后的新翻译题型为例,很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准确翻译四书五经、儒家学说、中庸之道、或传统节假日。对于在2015年6月份的四六级翻译中出现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丝绸之路”“地震仪”等中国文化的词汇,很多学生并不知该作何解。失语现象在实际的交流中也同样存在,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双语志愿团队为例,在给外国人当导游时,学生对如何用英语描述古代建筑,国画,书法,茶道,中医等传统文化时感到困惑。同时,大学生迅速接收洋节,海淘产品。有些学生甚至認为传统节假日过于老套的,不够时髦。更有甚者,有些较高英语能力的学生或出国的留学生可以使用英语流利和外国人侃侃而谈,然而却无法用英语准确传播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词汇。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母语忽视是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现象”不可忽视的原因。大学英语的教材也普遍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对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略少。即使偶有出现中国文化,也通常作为辅助内容。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该书第2单元的内容为“culture

(文化)。”在这一单元的文章A中,虽然出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孝道”“寿星”“树欲止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等传统文化词汇,然而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运用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进一步阐述西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培养基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能够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更能增强其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产生文化自信。

二、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大学英语教育的现实目的。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英语课程要“满足新时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及“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自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对当代大学生有了新的需求,外语的习得更应该起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语现象导致现在跨文化交际的不平衡性,即国人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习西方文化。(这与英语的普及密不可分。)而外国人对于中国的风俗习惯却不甚了解。笔者曾留学澳洲,做过涉外导游,和外国人的交谈中发现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加上一些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传播,不少外国人依然认为中国不存在言论自由。他们认为重男轻女生儿子是中国文化;结婚必须按生辰八字是中国文化。更有甚者,不少外国人在参观国内古村落时偶遇中式传统婚礼的迎亲纳吉时会认为是“革命”。这些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不仅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甚至有损中国的形象。

当代大学生如何运用英语介绍中囯文化,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文化教学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正是符合这一现实需求。

2.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顾冠华认为:“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只能在与既定的传统文化相互作用中去求发展、求进步。” 所以,作为最有活力的年轻群体,大学生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只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才能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加深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好的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3.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跨文化交流应该是双方进行有效沟通,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同时进行本国文化的输出,两者缺一不可。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英语习得的输出性技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中文作为母语,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参照,英语的词汇使用,语法句型往往翻译成中文时才更便于学生学习。所以,只有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母语,熟悉母语中的传统文化,才能有效地进行英语表达。当大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才能发现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不同因素,因而才能更好地反作用于英语学习,使得跨文化的交流进行更为顺利有效。

三、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条件保障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根本性的指导方向。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提出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升到新高度,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提高到水准。根据走出去战略,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要求也有了新改革,对学生有了新要求。实践中四六级翻译题型对传统文化的侧重即是一个最好的作证。同时,中国政府对对外孔子学院的设立均予以大力的支持。种种政策和纲领性文件均为大學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政策性的保障。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提供了经济保障。现如今很多出版社出版了很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书籍和教材。一些著名学者的英译作品如许渊冲的《英译唐诗三百首》也越来越得到各界的关注。随着微博上高校网红教师的推动,微信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更多样化、也更有效化。随着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大学英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加有趣,从而更容易吸引学生进行师生互动。

四、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途径

1.教学大纲和教材改革。过去的教学大纲侧重在英语的学习,强调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并没有提起对中国文化的普及和教学。在教学的目的中也没有明确指出能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绝大多数教材编写者认为英语教材应该侧重英美文化。因而传统文化几乎没有出现在英语教材中。

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应明确指出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此为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必须增加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应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名家名篇、传统节假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有规律地编排,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的英语选修课程如《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学赏析》等课程作为辅助,让学生可以多样选择。

2.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教师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方,应首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融入传统文化。高校教师作为教授者和研究者,应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如参加网络培训、研讨会、听讲座等各种方式增进同行之间的交流,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仅仅关注英语的教学和使用,有意识地主动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的成绩评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把传统文化作为英语习得里的重点知识进行考查,以便学生巩固。只有教师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

3.开展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课堂教学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课外传统文化的融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后的环境更加自由轻松,更有利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可以多展开双语结合的校园活动,支持鼓励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辩论,演讲或者配音等比赛。同时,可以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在实践中传播传统文化,如在博物馆成立双语志愿团队;或参加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以及“帮助留学生在中国过大年”等大型公益活动等。只有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课外的实践能力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世界,跨文化交流势必越加广泛。在“中国文化走出”战略的指导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对外来文化的接收。更是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化、全球化传播。大学英语的教学应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大学生应该利用现在快捷的网络资源,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和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速度,真正地准确并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参考文献:

[1]KRAMSH.C.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陈卫平.“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J].学术界,2007,(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顾冠华,沈光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4:29.

[6]杨红英.注重中国文化导入与渗透,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8(5).

[7]余渭深,孔庆炎,李霄翔,贾国栋.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婧(1988-),女,汉族,浙江武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英翻译,教学。

作者:王婧

上一篇:镇委会两评一树指导方案下一篇:报社实习收获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