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研究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灌输式”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需求,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提高教学效率,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构建一个轻松、愉悦、高效的课堂是关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1:

小学数学应用题三步教学法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练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三步教学法通过将应用题的进行内容、思维的转变,重视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思维特征和思维过程,通过一步一步的思维转换,将应用题的内容,从文字描述转化为题目考核内容分析;并在分析过后将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方便学生进行数学计算,最后再将图片中的数学解题方式转化为解题过程,最终完成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三步教学法

应用题解题是学生在练习、考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点,信息量的增加、改变让小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教师虽然可以在难点解析的教学中,解决学生疑问,但对学生面对应用题出现的困难原因并没有加以根除。三步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转换,将应用题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分步骤的转化,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教给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让学生有效的使用这一工具解决面对应用题时的困难。

一、将应用题描述进行内容分析

数学应用题的描述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联系课堂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的表现,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添加了不少的生活、现实情况。而建立应用题的解题方式,需要掌握应用题目所需要考察的知识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在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之后,才能方便学生理解题意。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题,不但需要教师对题目内容进行阅读,还需要发动学生一起参与到读题过程中,在遇到重点信息时,教师可以加重阅读语气,强调信息的重要性,让学生获得需要重视的焦点部分。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应用题重点信息,并建立相关的解题思路。

在读题之后,教师应该对应用题题干信息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问答,让学生参与到信息筛选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需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问答方案。并且以问答内容为基础,展开小组讨论,并在讨论过后,想学生询问问题结果。通过问答、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应用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

例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习题: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五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首先需要找出应用题中的重点信息,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对“千克”,“吨”进行语气上的强调,并筛选出“20天”,一天吃“350千克”,以及总重量“五吨”的数学信息重点。同时询问学生吨和千克的单位转换,让学生对应用题信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将分析结果进行图像化

在进行第一步重点信息筛选的时,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就已经找到了解题的方法。但是不少的学生并没有掌握良好的信息筛选以及利用的手段,因此可以利用将信息图像化,利用更直白的图像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内容。比如在速度运算过程中常用的线段解题法,利用图片、表格、线段等图像方式,用更加简洁、直观的分析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题目内容,并掌握解题方式。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图像化时,不应限定图像化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熟悉、喜欢、有兴趣的图像化方法来进行信息整理。这样不但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动手、创新能力,并加强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对学生设计的各式图像化内容,教师可以做出良好的评价,帮助学生择优而用,并改良自己的方案。

例如在乘法系统中的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在此题目中,引导学生将小汽车每小时行驶距离进行图像量化,可以用常用的线段进行表示,行驶了4小时就是4个线段。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将应用题内容展现在学生勉强,方便学生理解题目内容。

三、将图像内容转化成数学解题方式

图像内容转化成数学符号是对学生数学知识、應用题的理解、以及知识总结能力的具体体现,这一步虽然是应用题三步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步,但也是以学生学习知识为基础的解题过程,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数学抽象概念总结能力的体现。但是在进行大量的应用题内容知识的训练过后,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也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题。

利用三步教学法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例如:在习题要运走48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590吨呢?习题中已经列出每节车厢限60吨的图片说明。第一步,根据题目选出480吨,590吨的计算主体;第二步利用车厢限60吨的图片,进行图像装填;第三步总结课堂知识,将应用题内容转化成二位数除法。列出480÷60=8,590÷60=9…50,完成应用题解题。

结语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将小学数学联系生活,扩大数学应用面的教学重点,但较多的信息为学生的应用题意理解出现一些问题。利用三步教学法,通过转换学生解题思维,利用思维转换、直观的图片内容,进行题意理解,最后结合数学知识,完成习题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进行思维转化的训练,并利用适合自己的节奏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逐步深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姚林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三步教学法[J].现代妇女(下旬),2013(04):63-64.

[2]刘玉玺.谈小学分数应用题三段教学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0(03):92-94.

作者:哈斯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2: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灌输式”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需求,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提高教学效率,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构建一个轻松、愉悦、高效的课堂是关键。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谈基于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希望能真正激活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爱上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什么是高效课堂,简单来说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总体情况并不乐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阐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有效教学途径,旨在为同行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得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传统教学理念依旧存在。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主要采用“学习—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提升。比如,一些学生虽记住了某个公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却不知如何具体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传统式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善于立足学生学情创设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所教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课堂趣味性缺失。小学生是感性的,有趣的数学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个别小学数学教师还无法认识到趣味性课堂构建的意义,或者是在趣味性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极其乏味,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就代表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立足学生感兴趣的点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最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不足。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那如何营造这样一个课堂?首先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课堂教学是没有灵魂的。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就使得整个教学氛围极为压抑、沉闷,学生自己学自己的,没有交流,无法启迪思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顺应新课改创设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快乐、幸福、和谐、高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二、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生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第一步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因为只有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为接下来各环节教学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认真上课。如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开展新课导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所谓生活导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及熟悉的事与物出发,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谈话或者提问,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以人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认识图形(一)”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辨认与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为了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吗?”有的学生说:“西红柿!”还有的学生说:“足球、篮球!”然后笔者又问学生:“那你们知道哪些物体是正方形的吗?”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有的说:“桌面是正方形的。”还有的学生说:“纸盒、积木是正方形的!”通过引入一定的生活元素,大家课堂参与程度都是很高的。然后笔者再拿出之前准备的教具,包括课本、橡皮擦、笔筒、铅笔盒、圆球及魔方等,并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将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这些物体该如何分类呢?”学生学习探究欲望会更强,能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究。通过开展生活导入,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

(二)借助信息技术,加深知识理解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在无形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以多媒体为例,多媒体集视频、音频、文字与图片等优势于一体,将其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摒弃传统以黑板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将复杂化、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位置”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有关位置的相关数学知识,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电影院相关图片,并询问学生:“我们是如何来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有的学生说:“电影票上有位置,可以按照数字找对应的座位。”这时,笔者为学生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小明要找到(3.6)的位置,教师就要告知学生3代表的是什么,6代表的又是什么,这样学生便能清楚地了解到一个位置需要从列与行两个方向进行思考,继而找出具体位置,并引出数对的概念。或者,在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生活中大家最容易遇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包括桌子、书本、电脑等,通过引领学生更直观地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角和边的特征,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此可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特征开展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知识的理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大家因家庭环境不同、遗传因素不同、后天学习努力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基于这种差异性,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实施,通过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实现人人学习适合的数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分层教学,顾名思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层次、难度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促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合理划分班内学生的层次,并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爱上数学学习。

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下,将不同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学生科学分组,如A、B、C三个层次。A组代表的是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那么在教学目标、内容与课后设计方面就要高水准一些;B组代表的是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一般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内容与课后设计方面不要太简单,但也不能太难;C组代表的是各方面能力都不是很好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应多以宽容的心去教导他们,同时也要多关注他们的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为例,对于A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掌握混合运算的算法,并能熟练应用;对于B组学生来说,他们也要掌握算法,并能解答中等难度的问题;对于C组学生来说,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当前的问题即可。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也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一举多得。课后作业也是可以分层的。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结束后,笔者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对于基础组学生来说,主要以选择题与填空题为例,如“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五位数大,这一说法对不对,请举例”。对于中等组学生来说,除了填空题与选择题外,还要布置一些中等难度的应用题,如“王明有50元,买文具盒用去10.5元,买了7个练习本,每本8角钱,一共用去多少钱?他还剩多少钱”。对于优化组学生来说,主要以综合题或拓展题为主,如“某小学五年级(二)班和(三)班组织去春游,(二)班有35个学生,(三)班有42个学生,现在每辆面包车能坐15人,请问一共需要多少辆面包车”。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身的实际学习水平去完成,加深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

(四)引导合作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还能拉近生生间的距离,让大家相互沟通交流,充分发表自身的看法,继而实现共同学习与进步。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要善于立足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还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圆柱的侧面积”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加深学生对圆柱侧面积的认识,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为了让学生易学易懂,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合理科学应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法,并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笔者先为学生展示一个空心纸筒和一个实心圆柱,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通过简单的学习,你们认为这两个圆柱哪个的侧面积更大一些呢?”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交流起来,各抒己见。为了让大家的交流更有效,笔者将学生科学分组,并分发给各小组一个纸筒和圆柱让学生观察,进行详细的探究。如有的小组为了对比哪个圆柱的侧面积最大,便将纸筒垂直剪开,并对其进行了测量而得出了侧面积。但由于实心球是无法剪开的,学生便头疼起来,该怎么办呢?这时,其中一个小组成员便突发奇想,可以利用剪开的纸筒围起、展开、再围起测量实心球,这样另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就求出来了。然后再进行比对,答案就可想而知了。由此,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还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与操作中学习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优化教学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有效监控、调节和改进教学过程和结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加强此方面重视程度,多是简单带过,无法将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发挥出来。鉴于此,新时代背景下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强化评价的过程化,如通过生生互动、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数据收集整理”教学中,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来深刻体会统计的必要性,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会为学生出示相应的统计表,让学生结合统计表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笔者再结合学生的课上表现以及回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如给出学生一组数据: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有9人,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有6人,喜欢吃西瓜的同学有15人,喜欢吃桃子的同学有8人。然后让学生根据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如有的学生制作的速度非常快,并且较为工整,笔者向学生这样说:“真不错!看来这节课你认真听讲了!下节课也要保持这样的学习状态啊!”通过笔者的一番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学习状态也是不错的!等学生制作完成后,笔者再向学生提问,如:“通过统计表你能得出什么结果呢?”经过一番思考,有的学生这样说:“我发现喜欢西瓜的人最多,喜欢苹果的人最少。”这时笔者便积极评价道:“是的!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通过优化教学评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图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背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上几点展开具体阐述,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它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加强此方面重视程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耐心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让学生慢慢喜欢上数学,深切感知数学的魅力,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曹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21(4):116.

[2]王义云.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021(24):41-42.

[3]吴晓英.构建小学数学“适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12):63-64.

[4]何燕.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3):206-207.

[5]秦彦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3):236-237.

[6]李琼.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界,2021(8):36-37.

[7]张春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J].学苑教育,2021(4):21-22.

作者简介:

朱冬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四小学。

作者:朱冬芳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3: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授学生所需掌握的数学知识同时应将数学视为日常生活与学习进步基础工具,是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性文化素养,通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助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探索发现、自学、合作等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的公民。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总结教学问题,以此为由探析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新时代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综合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小学是学生夯实数学学习基石,发现数学学习乐趣,应用数学基础工具,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关键阶段,学生只有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塑造自主学习体系才能主动吸纳数学知识营养,将数学与生活关联在一起,懂得用数学手段解决具体问题,在落实新课程标准育人目标同时,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质量目的。然而,当前虽在课程改革新常态下教师育人思想得以革新,教学能力随之提升,但有些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仍存在育人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不佳,教学体系存在缺陷等问题,降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此,为推动农村小学数学育人事业稳健发展,探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小学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小学教学需求,虽在“国培计划”支持下农村小学数学育人能力得以提升,但仍存在客观问题影响教学成效。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秉持锐意进取、自省反思理念,从实际出发探析当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相关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1.育人理念陈旧。农村地区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相对较弱,加之数学学习基础薄弱,为在规设育人周期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单位时间内面向学生讲述更多数学知识,有些农村地区数学教师选择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育人理念,为农村小学生铺平学习道路,确保学生可在教师助推下走进数学讲堂。这虽能保障教学任务如期完成,但却容易打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探索质疑积极性,按照教师规划路径学习数学知识,忽视自身数学学习个性化需求,无法多渠道、多思路开展学习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教学方法不佳。受教学改革影响,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引下,许多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累积育人经验,探索全新教学手段,并取得一定的教改成绩,客观上为教学方法的丰富奠定基础。然而,有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育人进程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应用不佳问题,主要源于忽视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育人能力三方可适性,使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过于盲目,降低其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旨在打造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却未能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综合水准,未能提出“长方体”学习目的、方法、建议,使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随之降低,无法发挥该教学方法实践能效,降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1]。

3.教学体系存在缺陷。为避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目的模糊、方法不佳、内容不充实等问题,教师需优化教学体系,旨在弥补教学缺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质量,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持续完善教学体系,为推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革新育人理念。首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根据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践行“STEAM”教学理念,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生活领域、实践活动关联在一起,多渠道输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最后,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将数学与学生品德、行为习惯、思想意识、情感态度等融合在一起,使数学知识随之丰富,教学理念更为饱满,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可立足学生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创设应用题,以生活为纽带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消除数学知识陌生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如题:小红的奶奶打算在菜园里种植蔬菜,已知买菜籽需花费150元,施肥需花费240元,每平方米菜园可收益100元,小红奶奶菜园面积长为100米,宽为50米,请问小红奶奶的菜园最终有多少收益?待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而后给出答案,教师根据答案开展针对性应用题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挖掘已知条件中有用的信息,提高學生数感及计算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家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继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2]。

2.合理应用教学方法。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其次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最后,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通过合理应用教学方法落实育人目标。

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教学时,可先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面向学生讲述“天气预报”、“人口普查”中涉及的“统计”知识,渗透“统计”概念,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减弱数学知识陌生感,而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提出合作学习问题,如“黑板上统计图中的数据都代表什么”、“怎样绘制统计表”等,践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确保各个小组学习能力均衡,学习氛围良好,组内成员通过探讨、帮助、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解决数学问题,以组为单位分享学习成果,教师通过教学点评解析学生学习疑问,重申学习要点,弥补其学习缺陷,提高师生互动效率。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采用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针对其所感兴趣的客观事物进行统计,通过创新设计统计图,并在下节课开始前予以分享,继而通过教学方法科学创新实践解决育人问题,完成新时代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任务。

3.弥补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存在的缺陷。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有限是客观事实,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能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立足数学教学实况探析更优育人模式,拓展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途径,达到优化教学体系的目的。这就需要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持续总结教学经验并完善育人体系。

例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将过程性教学评价纳入教学体系中,旨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情况,通过教学评价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以此为由调整教学方案,整合教学资源,升级教学设计,如教师在进行“乘法”教学时,发现学生总是出现计算失误问题,为此教师应通过教学评价指引学生重视验算,做到“会题不错”,在计算讲解中总结“乘法”定律,如“a×(b+c)=a×b+a×c”等,使学生能够做到“难题会做”,使学生计算能力、数感得以提升,同时可通过教学评价助力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为学生融入数学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再如,教师应积极学习信息化育人手段,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拓宽教学途径,完善育人体系,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与城市地区小学院校借助网络合作育人,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式教学体系,在累积农村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经验同时实现均衡教育目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率先明晰育人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革新育人理念,妥善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完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在优化配置农村地区小学教学资源,践行新课程标准,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目的,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更富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建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0):47.

[2] 陈丽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9(52):69.

[3] 王宇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9(24):55.

作者:杨承科

上一篇:环保局五小行业整治方案下一篇:我的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