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共12篇)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

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也改变了现今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密集化。

近几年,莱西地区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不用说城区学校,就是农村地区,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均已走进一线课堂,深受师生的欢迎。这不仅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还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想着重谈谈PPT课件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PowerPoint软件是windows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的演示创作工具软件。它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创作工具,包含有100多种模板,这些模板是专家设计的演示,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模板作为制作幻灯片的基础,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些修改或更换自己喜欢的图片作为模板,再输入演示的内容,这样会比一切都从头做起要方便容易得多,有利于简化教师的备课过程。

PowerPoint的每张幻灯片都可拥有标题、文本、图形、绘制的对象、几何图形、剪辑艺术图片、剪辑的声音、剪辑的视频以及由其他应用程序创建的各种图表、图像等。利用PowerPoint的控制功能,连接大屏幕投影仪直接演示,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这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一、PowerPoint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主要作用。

首先,PowerPoint的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PowerPoint课件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时,我在课间中插入一首节奏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长方体表面积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旋转的图形》,在学生观看时,结合我对课题的讲解,让学生很直观的明白图形的各个面。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尽量使得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其次PowerPoint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图形的平移和对称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对称的特征,例如,可以使图形自左飞入,然后利用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工具,将所要平移的图形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再其次,PowerPoint的应用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容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让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需要书写大量文字,表格的习题课和复习课,或者比较课程.以往都是通过另加小黑板的形式来解决,但是这样处理容量也相当有限,并且也不太方便,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方便的把这些东西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显示的大量文字信息显得游刃有余,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利用师生一起填写表格的形式,优势相当明显.倘若这些板书工作通通需要课堂上解决,无疑有些浪费时间,让整个课堂显得松散,PowerPoint课件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这一不足。

二、PowerPoint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能创设生动的实例情境,诱导新知,激发兴趣。

现代认知心理表明:一副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境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

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一课的导入环节时,我采用了网上下载的课件,进行修改补充,通过画面、声音,构造新奇有趣的场景,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2、动态演示探知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图形的旋转”教学中,我制作了具有极强运动效果的ppt课件,将许多个旋转的现象以直观的运动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运动现象,根据运动的不同分类识别旋转的位置。新颖的形式吸引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分类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了新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印象深刻,便于牢固掌握。

3、巧用ppt,拓展学生的视野

《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学生必须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而计算机恰好具有这种优势,它可以通过精彩图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高速度、大容量的为学生提供各个领域的知识,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2

笔者自从新课改倡导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始,就将PPT课件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没有特殊情况下,每节课都坚持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在笔者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PPT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小黑板和一根粉笔、一本书所不能达到的,借助课件的教学,课堂是活跃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一、利用PPT课件来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PPT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课时,在讲授如何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内容时。这一数学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难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笔者首先将内容做了一个形象的故事情节———播放《猫和老鼠》,学生一看放他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高兴得很,第一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实现了。

然后,在学生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看,看一看影片中的小猫是如何抓住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学生认真观看一段动画片内容:小猫追老鼠,老鼠转身就钻到小洞里,小猫停下来了,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我将课件暂停,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猫咪是怎么样做的。然后回放。为什么小猫要这样做呢?开始设疑。答案是:猫的胡子的宽度等于洞口宽度时小猫的身子才能进入洞口,有可能抓住小老鼠。

很显然,猫是靠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来确定能否进洞抓老鼠的。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在学生饶有兴趣的时刻开始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猫咪的胡子就是它能否捉到小老鼠的尺子,我们人类生活中,也隐含着尺子呢,让我们共同来寻找吧!这一导入内容,更是激起了学生向深层次进行探究的求知欲。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学生纷纷列举: (1) 食指宽=1厘米; (2) 课桌面的长度=80厘米等等。将被测量物与生活中的尺子比量,就能估测长短。和猫咪的胡子的道理是一样的:用“尺子”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短。正确地演示课件,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并使学生懂得数学来自生活。

二、通过PPT课件来突破知识点中的重、难点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注意在制作中多采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PPT课件来突破知识点中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数学课用到最多的是Power Point课件,形象、逼真、声形结合,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教学基础,需要制作一些本课所需的课件。如,数学混合运算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算是一个难点。一般的学生出错率较高的就是运算顺序这一环节掌握不好。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上Power Point课件来突破这一重点。笔者的做法是: (1) 出示混合运算试题,判断每道题的计算顺序; (2) 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 (3) 再现课本的章节知识点。通过这三步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一知识点,学生怎么也转不过弯来,题目是这样的:许多正方体有序地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光靠老师的嘴说,是不能明白的,因为这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笔者当时就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通过课件的幻灯演示,来揭示出一层正方体上面是如何一层层地重叠的。通过这种幻灯的演示,学生很轻松地就可以数出每一层的正方体的个数,然后将每层的个数相加,得数就是总的个数。重难点就这样被轻松突破,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PPT课件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使数学教学从枯燥无味走向生动活泼,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尤其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中,PPT课件的重要作用就更加明显。小学教学插图是教材的一部分,但静态插图借助多媒体动起来,就会创设出一种新的教学情境,对于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便于学生掌握和较好的理解。

三、运用PP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系统性较强,要求学生思维空间不能狭隘,PPT课件的利用就能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笔者在教《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分数的意义的理解需要思维课件拓展,笔者设计课件: (1) 一颗苹果树上结了10个大红苹果; (2) 6只小蜜蜂正采蜜,一共采了18桶蜜……赋予生动的画面,明快的色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讨论: (1) 图中的那些事物可以看作是单位“1”? (2) 可将事物均分为多少份?这样的分法有几种? (3) 如何用分数表示?

学生在课件的刺激下思维活跃,积极发言:把10个苹果、18桶蜜、6只蜜蜂分别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将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同时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PPT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即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在教学中。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起来的ppt组织教学。

所谓的PPT教学,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与教学相关的文字、数据、图形、函数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形成教学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大屏幕投影仪和音频功率放大器演示给学生的教学过程。但每一个事物的作用都有其两面性,PPT也不例外。笔者便制定了一份有关教师使用ppt進行数学教学的调查问卷,分别从学生对数学教师使用ppt教学的满意度、数学教师使用ppt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数学教师使用ppt的建议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教师制作ppt的技术如何、是否会自己设计ppt、如何运用ppt三方面进行。本文调查对象为贵阳十三中学初中三个年级的320名学生,试卷回收率为95%。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1 部分学生对数学教师使用ppt比较喜欢。

结果显示30.4%的学生喜欢教师用ppt教学,利用PPT可以编辑存放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的幻灯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PPT文件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其大小、位置、色彩、动态、音效等都可以选择,还配备了图表功能,便于数据分析及直观表达,有利于老师讲课循序渐进,把控整个课堂;也可以采取超链接方式,其链接材料不受限制。这些能改善学生一直盯着黑板看的视觉疲劳,使得数学不那么的枯燥无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52.6%的学生觉得教师使用ppt感觉一般。原因是ppt中的内容教师会再板书到黑板上,板书地方小,教师会把刚写上的内容给擦掉。学生思维跟不上。其次虽然ppt中的图片和音乐等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同时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17%的学生不喜欢教师用ppt讲课,原因是教师翻页翻的快,学生笔记不好做,其次教师的ppt内容与实际讲的有时不太符,学生容易迷惑。

1.2数学教师使用ppt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

从调查结果看,数学教师使用ppt授课对学生的影响利弊都有,但是整体是利大于弊。利用PPT插入图像、影音等,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关图像方面的知识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比如说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中,教师开始展示生活中几个具有平行关系的图片,让学生从中观察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接着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ppt展示对顶角的动态图,不管角变大变小,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一样。课件缩短了教学时间,化静态为动态,直观、形象、清晰地展示图像的变化规律,学生能在积极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建构。

1.3学生建议教师把ppt和板书有效的结合起来。

调查的建议中,写希望教师能把ppt和板书结合起来的居多,有的教师按照ppt中的内容讲,事先把解题步骤和过程等都输入了上去,所以不怎么板书,这样导致了课堂进度快,学生来不及反应更来不及做笔记。而有的教师喜欢把ppt上的内容重新抄写一遍,看起来使用了ppt,但是并没有发挥其价值。除此之外学生还建议数学教师能把ppt做的美观一些、其次希望教师能多给些思考的时间,不着急展现结果,多与学生互动一下。

2.数学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2.1教师普遍不精通ppt的制作技术

由于学校老师都配发有数学教师用书,而每一本教师用书后面都配有一张做好的课件光盘,所以大多数教师就是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就用做好的课件。另外老教师们由于对电脑知之甚少所以更不会制作ppt。而新教师由于在大学期间并没系统学习与ppt相关的课程,或者即使开了比如说“现代教育技术”类的课程,但在大学这些课程也是大班授课,很难学到东西,有的学校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自己只是能自学个皮毛。真正要做一张漂亮的ppt是很不容易的。

2.2教师大多不会自己去思考和制作ppt。

由于教师不擅长ppt的制作技术,所以不经常去制作ppt是正常的。但是访谈中发现,教师也并不怎么去思考ppt的内容及其展示的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而是根据ppt中的内容去组织上课。这显然是成了ppt的奴隶,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此时还有什么用呢?

2.3有5年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更懂得如何去使用ppt。

访谈中发现,老教师不大喜欢用ppt,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习惯的把要讲的内容写到黑板上,而入职不过5年的教师虽然在大学的时候会学到到ppt的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对课本内容把握力度不够以及课堂把控力不强,更多的是按照ppt上的内容从头到尾的讲一遍。有5年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他们已经获得了各种经验,所以他们能在ppt和板书之间游刃有余。那么按照这个结果发展的话,我们国家每年都会多一批熟练运用ppt授课的数学教师。

3.解决方法

加强教师制作和使用ppt的培训;加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的组合;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学生要敢于像教师提建议;高校要加强计算机、多媒体等课程的开设,要让未来的教师在工作前就已经熟练掌握多媒体等技术。教师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语气语调、肢体动作等都给学生最直接最深刻的刺激,是任何形式的媒体都替代不了的。教师应该借助PPT 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以及与学生间交流与互动,及时对课堂进行评价和调整。总之教师要掌握好使用多媒体与黑板的度,但这个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你七我三,而是适合板书的环节用板书,适合多媒体的教学用多媒体,使两种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发挥各自所长,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小结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教育手段不断更新的具体体现。现就常用的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PPT课件能够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PPT课件能够使一些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单化。如教学“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时,用课件演示:把PN结中载流子的运动用动画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看出载流子的运动过程,从而发现扩散与漂移的区别,进一步理解PN的形成过程。在此,老师不需要大量的讲解,学生就明白的其中的道理和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诱发了求知欲望。

二、PPT课件能够直观地展示学生不易感知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而PPT课件教学的运用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如在讲授《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原理》的知识时,学生通过凭空的想象去理解相关知识是很困难的。如果利用PPT课件进行演示,把知识中抽象的东西变成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将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只要学生仔细观察,就会轻松的理解,效果可谓不言而喻。

三、可以用PPT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

良好的学习情景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PPT课件营造氛围,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如:教学“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我设计制作了《水泵抽水》的动画:某水仓有大小两台水泵排水,当水位在8米以上时,大小水泵都排水,水位在6到8米之间时,只有打水泵排水,当水位在2到6米之间时,只有小水泵排水,当水位在2米以下时,停止排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电路如何设计吗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们仿佛置身其中,都把自己想象成了工程师,兴致勃勃的讨论、争辩、动手、动脑。当电脑显示了正确的结果,核对了他们的设计过程时,学生们兴奋极了,成功后的喜悦和助人为乐的心情让他们忘记了这是在课堂内接受的知识。

四、使用PPT课件时应注意的事项

PPT课件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但它毕竟是一种工具。在教学中,要恰当的运用PPT课件进行教学,而不能过分依赖于它,从而忽略了讲课技术,要因“内容”而教,不可哗众取宠,胡乱募仿。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5

(一)PPT课件是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它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PPT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有具体、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PPT课件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PPT课件的运用,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规律,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以及主体性发展。

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摘 要:新课改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ppt成了课堂教学的必备“武器”。在聋校,ppt的设计和使用更要合乎常理、力戒消极信息的干扰,根据聋生特点恰当配合黑板和实物交替使用,凸显教学的主要地位,以最大限度的发挥ppt的辅助作用,从而促成高效课堂。

关键词:聋校 ppt 辅助 高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吹进了强劲的改革之风,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也随之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小黑板悄悄躲到了角落里,ppt课件似乎也已经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武器”。

尤其在聋校,由于聋生的听力受阻,他们吸收信息几乎全靠一双眼睛。作为聋校的老师,以前我们常常感叹,手语有局限性,小黑板又写不了多少字,聋生理解能力又弱。这教学,难啊!这进度,慢啊!现在有了ppt,真是聋校老师的“救星”。多媒体课件代替了老师的描述和演示,不但方便了教师的操作,也提高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有利于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聋生的语言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但是教师该怎样合理的运用ppt,又该怎样把ppt的辅助作用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呢?为此,笔者尝试通过下面教学片段的分析和大家共同探讨:

【案例1】《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ppt课件):一片草地,草地中一棵椰子树,一只羊拴在椰子树上。师:同学们,大家看看这幅图,试试能不能猜出一种水果? 生1:苹果!

生2:椰子!生3:„„

师:大家看看,这不是一只羊吗?羊会做什么?想想,快点!(因为已经快下课了,老师很着急,聋生也都锁着眉。)生:„„

(继续猜,但没有答对的。)

师:大家看,这是羊,羊饿了会怎样啊?吃草啊!吃的草越来越多,最后会怎样啊?

(老师更着急了,干脆比划着深入引导吧!)

生4:草莓!师:唉!对啦!

(老师终于舒了一口气,学生似乎恍然大悟。)

师:同学们,大家看,这只羊围着树吃的草是什么图形啊? 生5:圆!

师:那同学们看看羊吃的草形成的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啊? 生6:绳子!生7:半径!

师:对啦!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疑惑:

 草地、椰子树、羊,这三者放在一起合适吗?  椰子树起到什么作用?

 教师“先让聋生猜谜语再揭示知识点”、“先揭示知识点再让聋生猜谜语”哪种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好? 反思:

1、ppt的设计要尽量合乎情理。

且不说“椰子树”在此起到什么作用,“草地、椰子树、羊”这三者放在一起合适吗?“草地”和“羊”似乎是草原的产物,“椰子树”更是海南的标志,把这三者安排在一起总觉得怪怪的。聋生在猜谜语的时候猜到“椰子”,感觉也是顺理成章的,椰子也是水果呀。所以在设计ppt的时候,我们教师尽量要遵循常理,这样也有助于聋生其他知识的积累。比如教师可以用ppt直接出示草地,然后是一只拴在柱子上的羊,虽然简单,但是合乎常理。如果自己觉得单调,也可以在草地的远方设计一个“小蒙古包”,聋生会从中习得蒙古族的简单知识。(聋生的课外知识本来就比较匮乏,我们各科都有责任帮助聋生习得各种不同的知识。)

2、ppt的设计要力戒消极信息的干扰

那么此处“椰子树”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本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巩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椰子树”在此不仅对“猜谜语”起到反作用,对整个环节的教学也成了分散聋生注意力的消极信息。如果这个ppt中“椰子树”这一消极因素,相信聋生猜谜语会猜的快一些,聋生找和圆有关的因素(圆心和半径)也会更快一些。

笔者常常在听课的时候,发现有些老师做的ppt特别喜欢加一些花哨的装饰。比如有位老师想让聋生做一些判断题。ppt是这样呈现的:判断题的上面是一排星星在不断的闪烁,最下面是两只可爱的小兔子在不断地跑(都是动画)。我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晃眼,何况是二年级的聋生呢?

还记得有一次,笔者在徐州电教馆录一节课,我做的ppt里面的声音不知怎么回事放不出来了。

电教馆的老师问我:“你要这个声音对你的教学有用吗?”

“没用。他们也听不到!”我愣了一下说。

“那就可以不用放啦„„”老师的话让我心里着实一惊。

是啊,平时我们常常追求ppt的好看、好听,但是这对我们的教学真的有用吗?对我们的孩子们真的有帮助吗?还是我们为了某种目的所追求的虚荣?

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孙景华老师说:“教学辅助媒体的使用,应有助于对教学主导信息的刺激,应力戒消极信息的干扰和泛滥。”(《徐州教育科研》2003第五期p36)我觉得孙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因为ppt做的再漂亮,也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我们要努力消除消极信息对课堂教学的干扰,让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真正呈现出来。

3、ppt的使用要凸显教学的主要地位

教师设计“猜谜语”固然很好,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了聋生的学习疲劳,但是 “猜谜语”毕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巩固所学知识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如果教师能先问聋生“羊吃的草会形成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然后再问:“同学们,这幅图其实还是个谜语呢,猜的一种水果。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水果呢?”这样仅仅把问题的先后顺序交换了一下,但是对圆的知识的掌握和提高课堂效率都会有很大帮助。

【案例2】《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ppt课件):一盘桃子(共有四个)。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一盘桃子分给四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说把一盘桃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ppt中三条虚线分开四个桃子。)生1:一个!生2:4份!

生3:四分之一!

师:对啦!我们把一盘桃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1师:讲解怎样写。

4同上步骤教学“二分之一”。

同上步骤教学,但是增加桃子的个数(分别增至6个、8个、10个、12个)。„„

从课堂效果看,聋生对本节课知识理解的不是特别好,所以在练习中分12根小棒的时候,聋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疑惑:

 课堂教学中“ppt”PK“实物”,哪个更好?  聋校的教学可以完全效仿健听学校吗? 反思:

4、“ppt”与“实物”须择优而用。

聋生由于听不到,所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比较弱,作为聋校的教师就要多利用形象的、有趣的素材和方式帮助聋生理解、掌握知识。那么当“实物”遇到了“ppt”,我们是否就该摒弃“实物”了呢?笔者觉得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权衡一下,对于帮助聋生理解知识“ppt”和“实物”哪个更恰当、更有效。

上述教学用ppt可以,但是由于聋生听不到,理解相对弱一些,如果老师能用一些实物(当然不一定是桃子,可以换成糖果什么的)来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例如:用一个盘子,先放四颗糖,平均分成四份(让聋生自己分分看),老师赶快在黑板上板书“

”,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4”表示分成“4份”,4最后让聋生拿一份,赶快补上分子“1”。这样让聋生经历分数的知识形成过程,聋生心里对分数的意义就会比较清楚了。(虽然笔者没有教过这节课,但是我在很多聋生中做过尝试,效果很好。)由于聋生亲自去做了,在老师安排的练习时就会感觉很容易了。

5、ppt的使用要立足学生特点。

对于上述教学片段,笔者特意在课后和执教老师进行了交流。我说这课用实物可以吗?这位老师回答我说,她正好听了健听学校的好几节优质课,都是这节课,都是用这样类似的ppt。不错,他们的ppt几乎一样,但是他们都是健听学校,健听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好,他们一个班的学生也很多,用ppt(很多学校都有大屏幕)显示会很清晰,也很方便。而我们学校一个班的聋生很少(笔者听课的这个班有8个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也较弱,特别这个班有两个孩子平时反应非常慢,并且我们学校是用电视机来显示ppt的(屏幕稍小)。我们学校的这些特点和健听学校有很大不同,难道我们还要完全效仿他们吗?当然健听学校老师做的很多ppt是很好的,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性地使用,但是决然不能“一刀切”的拿来,因为我们聋校有聋校的特点,我们的ppt要立足我们聋生的特点。

【案例3】《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 师:按照ppt设计不断呈现页面。

生:遵循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和讨论、练习。

黑板上从头至尾只有课题“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其他什么也没有。

【案例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

师:用ppt和聋生一起逐步分析、呈现例题。

师:再呈现和例题类似的练习。(此时例题分析已经没有了,已被练习覆盖。)生:回忆刚才例题的分析,尝试仿照例题做练习。疑惑:

 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主角”——黑板真的不好用了吗? 反思:

6、ppt不能全盘占据黑板的位置。

案例3中老师从头至尾只在黑板上写了课题和一个公式,这里老师和聋生确实是“减负”了,重点也突出了,但是聋生似乎一节课都在老师预设的圈圈里转,不能逾越丝毫,至于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就更谈不上了,学生一节课都在用手语比划,压根就没动笔。不知道这个计算类的课用这种形式上完以后,聋生课后练习会怎样。

案例4中教师和聋生虽然分析了例题,但是让聋生模仿做练习的时候,例题早就被练习覆盖了,“仿做”又从何谈起呢?其实数学教学中,很多例题都是需要老师和聋生一起探究的(也是算理和思维过程的呈现),而练习常常要根据例题的思路来做。有些特别优秀的聋生可能真正理解透了,不需要参考例题,但是多数聋生还是要依据例题一步一步来做的。特别是一些比较难、步骤比较复杂的题目,还有一些文字语言叙述比较多的题目,对于语言组织能力本来就比较弱的聋生来说,没有例题的参考,让他们独立完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我们这时不能抹杀例题的“示范”功能,要在大黑板上和学生一起把他的“探究”过程呈现出来。

总之,“ppt”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但在具体的设计和使用中,我们要一定要遵循合乎常理的原则、力戒消极信息的干扰,要根据聋生的特点恰当配合黑板和实物的交替使用,凸显教学的主要地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ppt的辅助作用,促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7

1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教师“一言堂”,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及不同接受能力的考虑,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学效果往往不佳。通过应用PPT课件,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通过图形交互的方式, 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调动学生的手、眼、耳、口等多个感官, 改变过去单调的教学格局, 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中, 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改变了教师为中心的状况, 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PPT课件的应用, 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教师技能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熟练掌握PPT课件的操作技能, 掌握操作基本功, 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激励机制, 以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在播放PPT课件时, 鼠标能频繁屏幕上滑动, 避免随意打开不必要的界面。课件使用以后, 注意屏幕的切换, 要注意清屏。不要长时间保留不必要的画面, 注意画面的交互和反馈作用, 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多讲多练, 充分感知和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调动潜能, 主动探索知识、获取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学习情趣, 是形成智力的必要因素。鉴于PPT课件的直观性, 可让学生获得更生动、更鲜明的知识印象, 方便记忆和理解, 助于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在讲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时, 学生很难接受, 通过PPT课件, 可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直观化, 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 集中注意力, 加深了理解, 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因此, 在教学中应用PPT课件, 便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概念更形象地表达出来,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使教师不易讲清楚和明白表达的问题, 得以讲清表明;使学生不易听清楚、看明白的问题, 得以听清看明, 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学模式枯燥乏味, 学生往往难于接受。随着PPT课件的应用, 声音、图形、图像等内容的巧妙运用,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定理等, 如果单靠教师讲解, 很难达到教学效果。PPT的出现正是弥补了讲授式教学的这个不足之处。PPT文件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 其大小、位置、色彩、动态、音效都可以选择, 还配备了图表功能, 便于数据分析及直观的表达, 它能够把比较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地展示给学生, 比如说几何图形的旋转、平移;研究函数时可以直观地借助于PPT上的函数图像, 一些从代数角度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借助函数图像可以很容易得到解决;还有就是PPT文件信息传播快、内容含量多, 一些内容可以事先把它做在课件上而节省了上课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

4 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

技工院校的办学目标在于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专业水平过硬、知识结构合理, 可迅速融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技能培养, 是适应社会需要实用性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一味关注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掌握情况, 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应用能力。利用多媒体的PPT课件, 利用其图文并茂、综合处理能力强的优势。把人们对知识的发现和总结过程重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比如, 在讲解直线与位置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用日出的动画引导学生把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海平面为直线, 太阳为圆。这就是直线与圆呈现不同位置的过程。在讲解一次函数的性质时。教师通过PPT课件演示, 改变一次函数y=ax+b中a与b的值, 让学生观察图像的变化, 最后总结出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通过这种知识的再现, 丰富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并能通过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5 扩大课堂信息容量

通过应用PPT课件, 教师不仅可更好地将抽象知识传授给学生, 节约课堂时间, 扩大课堂信息容量, 让教学不再拘泥于教材, 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 不断拓展教学视野, 相对减少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保证课堂教学节奏与学生接受能力一致性。通过大量的课外信息容量,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质量大大提高。过去, 学生只能通过教材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 涉及面很窄, 不能对知识点产生立体感受。通过PPT课件, 可以将图书馆材料、网络资源等搬进课堂, 让学生尽可能的全面了解知识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及性能特性, 使教材内容得到丰富和充实, 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 利用PPT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利用PPT软件进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提升课堂信息量, 充分把握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结合技工院校的数学教学特点与实际专业建设, 分析并阐述PPT课件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以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 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PPT课件,教学,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金雷, 刘红缨, 刘敬, 等.应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 .[1]金雷, 刘红缨, 刘敬, 等.应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 .

[2]尹力.浅谈技工院校实施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误区[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9) .[2]尹力.浅谈技工院校实施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误区[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9) .

[3]马知民.关于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1) .[3]马知民.关于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1) .

[4]朱永立.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4) .[4]朱永立.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4) .

[5]安然, 杨征, 陈媛媛.校园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9 (18) .[5]安然, 杨征, 陈媛媛.校园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9 (18) .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8

一、PPT在内容简单,理解层次要求不高的课题中的应用

对于高中生物,有一些章节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理解层次要求不高,学生对知识点也很容易掌握。在这些章节的教学中,笔者认为PPT应主要运用在课堂预习、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三个环节上面。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主要介绍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还有几种有机物的鉴定,这些知识点比较简单,也不需要学生去太多理解。教師在处理这节课时,可以借助PPT以填空题形式设计预习要点,让学生在课本中找答案,能大大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老师讲解完本节内容后,借助PPT展示本节的重难点,节约了课堂板书时间;最后在课堂结束前,借助PPT展示几道课堂练习题,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再次巩固。这样处理,就可以使PPT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做到PPT的有的放矢,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PPT在涉及识图较多的课题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里面会涉及一些细胞、生物、生态结构方面的知识,里面有很多结构图。如果老师仅靠课本上的结构图来传授知识,是很难“指点江上”的,而PPT的应用则可以帮我们老师一个大忙。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节重要介绍动植物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间的合作,课本上的结构图达到十几幅之多,在处理这节课时,PPT的应用要主要体现在图片的展示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一些结构图的映象。

三、PPT在知识点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课题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有部分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刚接触时很难理解,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笔者认为必须借助多媒体(PPT)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更具体、更生动、更易理解。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节难点是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故我们老师在制作PPT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设计,可以制作减数分裂动态变化图,体现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这样制作出的PPT,学生学完后就会对这一节的重难点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PPT在实验课中的应用

实验课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也占了不小的比例,传统教学中,老师会把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步骤等内容写满一黑板,可到头来,学生仍然对实验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知如何操作。笔者认为,对于实验课可以用PPT以图片或短片展示实验中的重点步骤和要领,同时可以在PPT中故意设错,让学生去纠正,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中认识及学习的动力。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9

王建华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讨论到什么教育手段好。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MV、DVD、手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所以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

我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体现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物理教育的特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为此我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如何快速简便使用PowerPoint(简称ppt)的方法。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PowerPoint能很简便地将各种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素材插入到课件中,使课件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1.认识操作界面

2.打开ppt页面的操作方法

(1).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2).将鼠标指针移到“序”菜单;

(3).单击“程序”菜单中的“WPS office 个人版”,就可以开启

”,打开“开始”菜单;

”选项,将会弹出“程“PowerPoint”软件了。

3、编辑前的准备

(1).选题。选题是分析所要讲授的内容,选择需要制作成课件的部分。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如光、电学实验、电磁感应、电子的运动等。

(2).编写脚本。脚本将课件的设计、制作和使用过程连在一起,是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脚本编写直接影响课件的质量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3).准备素材。根据脚本完成素材收集: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flash)、视频等。

(4).制作合成。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将各种素材集成起来,并调试,以检验课件与教学内容是否做到有机结合。

4.编辑的具体步骤

(1).创建演示文稿:打开ppt之后,单击“+”

创建一个新的“演示文搞1”,左边是“大纲和幻灯片”显示区。

(2).选择幻灯片版式:单击菜单栏中的“设计”→选择“设计”展开菜单中的“幻灯片版式“应用幻灯片版式(文字版式和内容版式)”

”→在右侧会展开(3).增加新幻灯片:选择演示文稿的右侧的幻灯片→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幻灯片,以此类推。在需要插入新的幻灯片位置,也是用同样的方法。

(4).文字和图像等编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动画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脑、耳、口、手等多种感官,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操作步骤我举个例子,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ppt课件的制作演示:

① 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单击菜单栏“设计”→单击“背景”

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填充效果”→选择“纹理中的金山→点击上图背景中的“应用”。

”点击确定② 为了让课件具有美感,在输入主标题时可以插入“艺术字”,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单击展开菜单中的“艺术字”→选择符合课件讲解的样式

我在这选择第三行第五列的样式→输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点击确定过边上的八个符号可以改变其大小和偏转角度。

注:文字的动画进入与下面的第④步图片动画的进入方式操作一致。

通③ 插入图片,单击“插入”→单击“图片”→选择需要的图片打开。

点击④ 选择图片动画的进入方式,选中图片→单击菜单栏“动画”→单击“自定义动画”→点击演示文稿右侧的“添加效果”→点击“进入或者动作路径”在这选择进入中的“百叶窗”,可修改如何开始→进入的方向和速度。

以下用到的图片效果也是同样的方法。

⑤ 影片、声音、flash和背景音乐等的插入,单击菜单栏“插入”→选择需要的影片、声音、flash和背景音乐,方法与图片的插入类似。

⑥ 图片和文字动画进入的组合。

⑦ 将幻灯片中的图片、文字和符号设置为超链接,链接到到需要播放的幻灯片。点击需要超链接的图片、文字或符号的边框→单击右键→超链接→单击本文档中的位置(A)

→选择幻灯片标题中的幻灯片→点击确定。

⑧ 为了使动画进入或退出的内容具有生动性,我们还和可以给它们附带声音。选择演示文稿右侧的进入或退出信息框→如双击“文本框67”弹出下图对话框→点击声音对话框可以选择相应的进入或退出的声音。同时还可以更改计时和正文文本动画。

⑨ 用以上方法完成ppt课件的制作后,不要忘记保存演示文稿→单击WPS演示

→选择“保存”。

二、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设计要注意物理学科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ppt软件的服务功能。

2.恰时应用ppt软件,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避免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滥用。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效果的辅助教具。4.在ppt课件制作时教师应着意设计、制作、改进有新意的物理演示实验,使各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物理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符合课改发展的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物理教学是教学手段的极大进步,我们要大力弘扬,但在使用中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应不断学习和不断完善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辅助功能,使ppt能更好的为物理教学的课堂服务。

通讯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铜厂乡铜厂中学 联系电话:*** 邮编:661508 工作单位:金平县铜厂中学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慕课,一种新型网络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将学习资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供学习者使用。慕课也称MOOC,“M”为Massive(大规模),代表参与的学生相当多,“O”为Open(开放),代表了开放式学习,“O”为Online,代表了学习只需在线完成即可,“C”为Course(课程),连起来即为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

一、了解慕课,夯实应用基础

慕课是一场教育革命,在小学数学领域中,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以来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变革。慕课以微视频教学为基础,课程不是搜集视频,而是将一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联系在一起互动模式,从而可以看出慕课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的特点。

如果学生们能够很好地利用慕课,那么慕课在学生们的学习中将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学习方式,利用小学生对网络的新鲜感,可以加大学生使用慕课的热情,达到促进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接下来将介绍慕课的几点好处:

1.学前预习

慕课可以达成学生们在家预习功课的效果,在学习新的章节内容时,学生们通过回家看视频,大致地明白新课的内容,把视频中的疑问记录下来。教师开讲这章内容时,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授课中重新掌握知识,学生在家学习的部分就派上用场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将自己的观看心得与大家分享,推动了学习的进程。提前做预习的学生要比不预习的学生接受知识和领悟课程的能力更强。

2.巩固知识

课堂上学生没有听懂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没能及时提问教师的方面,都能够通过使用慕课网来反复观看视频,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根据自己所需的学习进度,暂停、快进或者是重播,学生们反复揣摩视频,达到一种依据学生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来调节进程的快慢的状态,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还满足了平常不敢提问教师的学生。有些知识不能积压,积少成多只会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慕课这一平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不好意思开口问教师的地方也有理可寻。

二、融入慕课,优化应用目标

慕课是一个很好的网上学习的平台,如果学生们普遍对此不感兴趣,将会失去慕课本身的意义所在。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学生们在慕课上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正确使用慕课,以下罗列了几小点:

1.兴趣的提升

要使学生能像玩小游戏,玩聊天软件那样的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熟练使用,才能将慕课日常化。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们登录慕课学习,课上大家交流分享经验,从中评选出讲得较为不错的学生,把他们讲的好的题好的例子录成视频放到网上,可以使学生们交流分享,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参与进来的热情,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2.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康托尔说过: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慕课是为学习服务的,过分地依赖于慕课网的学习,不经思考只会适得其反。教师要以教学为目标,不能滥用资源,不能只顾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们仅仅完成了教师布置看视频的任务,却没有自己实实在在地动脑筋,滥用慕课,使得慕课并无意义,所以,教师使用慕课时要注意度的把握。

3.结合和创新

根据我国教育的形式和体系,慕课有很多不适应我们的地方且有些内容对学生不适用。学生们在慕课完成作业后,根据网站所提供的易错点,教师可以整合出一套自己的错题方案,解决学生在虚拟世界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慕课更适合学生们的学习,还有就是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总结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边学边用的方案,把慕课优秀的地方结合进去,不足的地方加以创新改造。

三、实践慕课,开展应用措施数学

慕课怎样使用才能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呢?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慕课应怎么样应用在数学中去?通过不断的探索分析,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

1.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主导,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渐渐产生缺陷,数学的教育是头脑逻辑思维的教育,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很难自主学习。所以,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状态。2012年由顶尖名校掀起的教育风暴――慕课,震惊了教育界,标志教育走出了工业文明。无独有偶,在基础教育界,借助数字技术的一场翻转课堂的手段迅速来到。例如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中的《小数的组成》,上海慕课网某网站的教师进行演示及教学。慕课教师带领学生手持Pad进行在线视频观看,播放的为一段动画视频以动画片《熊出没》为背景,由动画引出教学内容。李老板打电话给光头强,说:“喂,给我送2.4米长的木头来!”这下难住了光头强,因为光头强只有一米和0.1米的尺子,光头强怎么办呢?此时由学生来想办法帮他解决,以光头强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掌握小数的知识,过后教师在发下简单的只有几道题的试卷,等学生交上试卷,教师再提出、探讨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学的开心,同时也节省了教学时间。

2.根据数学的种类,选择性教课

小学数学以代数为主,到五六年级才开始接触几何,而且都是浅显的接触。因此,教师能做的是有目的地选择教课,合理利用慕课。例如学生们学习应用题时,有些画面很难想象,比如船顺水走和逆水走,学生们的想象接触不到,或者常见的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时慕课就派上用场了,教师通过动画形象地展示了船的走向和星球之间的轨迹,不会让学生再产生困惑。例如学习的内容是几何体,那么仅凭视频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亲身感受正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样的柱体,课堂上还需要学生多画多练。因此,慕课要分清楚教学的内容,选择性的使用。

PPT在数学教学中的弊端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PPT 弊端

新课程的大力实施,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起来的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了教师的教学,弥补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而PPT就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 由于PPT整合了图形和影像等多媒体元素,无疑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某些元素也会给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但不可避免的是,PPT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弊端一:盲目地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的“情境”当做数学教学的亮点。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会刺激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能动性。但有些教师却把其看成是一种“时髦”,为了“包装”自己,不论教学内容需要与否,一律采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然而细细品味,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受。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为了让课堂变得花哨,更不是为了博取学生一笑。因此在课件设计和制作时,切忌贪多,追求形式上的“漂亮”。试想过于夸张的动画,在营造震撼的效果的同时反而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选择素材。

弊端二:过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而成的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老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PPT则起到辅助教学作用,那么“辅助”二字就体现出了它对整个教学过程不过是一种辅助。老师要把握好使用PPT教学的分寸,由于PPT是事先设计好的,往往会出现不是老师在用PPT,而是PPT在用老师的现象。这种现象对教学中课堂的生成性带来伤害,因为课堂的主导权被教师预先设计的课件所框定,自然的和富有生成性的课堂也少见了。PPT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幻灯片上的内容不像板书可以在黑板上停留一节课。有些老师的PPT简直是对课文重点的罗列,满篇的白底黑字,密密麻麻,黑压压一片,一闪而过,这种教学只不过省了写板书的工夫,上课时老师从不跳出PPT内容,不断切换的幻灯片,飞快的语速经常让学生来不及思考和回味,就一闪而过,结果课堂上就必然出现勤奋的学生在课堂上奋笔疾书,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神经高度紧张的速记员。同样 PPT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老师的教学激情,使一些偷懒的老师有了借口,不好好备课,将别人的课件不经加工和修改直接拿来应付教学。从分析课堂教学的氛围来看,对PPT的过于依赖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般老师讲课时如果使用PPT,为增强使用的效果,通常会把窗帘拉上,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老师课讲得差,只会加重学生昏昏欲睡的感觉。

弊端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性取代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习并不仅仅是听,也不仅仅是看,更应该是自己动手操作、探究。但有些教师却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在一次活动中,听了一位老师执教数学课——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师在教学“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没有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师先请同学们大胆猜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有无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可能有怎样的关系。为了让学生验证猜测,教师给各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有实心的圆柱圆锥,有空心的圆柱和圆锥;它们有等底等高的,也有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的;还有天平秤和大米。然后,放手让各组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推理与交流,使学生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最终学生发现了“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一规律。这节课教师没有设计多媒体课件,而是让学生大胆地猜测,然后动手实践证明。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辅助”的意义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也都应处理好发展与继承的关系,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跟风;多一些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少一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数学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有利有弊,关键看你怎么去整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积累,在设计每个教学过程当中都应当注意该程序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使用性,权衡利弊,取长补短。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参考文献:

[1]邓重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利与弊[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

PPT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PPT课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师也。

———《礼记·学记》

PPT课件因其支持媒体类型多及易学易用的特点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PPT课件应用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的容量,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潜能,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动性和可持续性。但现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出现以课件播放为主线, 教师为导演, 学生为观众, 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过程具体感知的现象。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模式成为单线程模式, 即师→生信息流动, 缺乏生→师、生→生之间教学信息联系, 教学过程的“预设”太强, 缺少真实的“再生”。

杜威认为:“知识是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 是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刺激而做出探究的结果。”因此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课堂过程, 就是要让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学习知识的满足。而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播放会减少学生对教学积极的参与,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现代版“填鸭式”教学, 学生被动学习, 被动接收,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无法落实。

为了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最大化, 克服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与过程过度预设、过度干预、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的弊端, 增强学生对语文教学知识的再生性与创造性, 我根据学生现有能力及不同教学内容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学生自主播放PPT课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播放PPT课件, 教师基本不干涉学生的学习进程与学习内容,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语文教学内容一般以难度较大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主, 充分利用PPT课件大容量、快节奏的优点, 是教者实施次数最多的一种方式。在备课时教者要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一份导学案, 其教学作用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式, 同时教者还要制作一份具体教学内容PPT课件, 其教学作用主要解惑和拓展学生思维。在导学案设计中, 我一般将它分为“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堂自主探究”及“课后自主提升”三个栏目, 尽量避免在传统模式教学下学生“吃不下”与“吃不饱”同时存在的现象。而PPT课件主要作用是“承前启后”、“化解矛盾”, 即强化课前自主预习效果、推动课堂自主探究、促进课后自主提升。

以小说《祝福》为例, 我实施教学的基本进程如下:

(1) 通过多媒体教室 (一人一机) 局域网络将本课教学课件和导学案下发到每个学生机中, 用投影仪呈现PPT课件的结构与PPT课件基本的操作方法。

(2) 学生结合导学案与教材自主浏览课件, 按照导学案要求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及相关问题的答案, 也可以通过教室局域网络向相邻同学和教师请求学生协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问的内容可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面向全班做难点解析。

(3)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进度和内容, 当场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和教学疑难。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求学生不要过于追求一些知识的细节, 防止学生在课堂中偏离教学内容主线, 影响当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4) 学生通过教室局域网络提问系统向教师提问,

(5) 在适当时机教师下发导学案的参考答案。相邻同学之间进行互相批改和评价。

(6) 抽查部分学生的导学案, 及时了解学生课堂作业情况, 加强师生互动。

教学教程特点: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进程速度和学习内容的顺序, 师生与生生互动频繁, 整个教学节奏较为舒缓,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但此类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很大, 在课堂中有少数学生做一些与教学无关事件, 如打游戏、聊天等。教师可以通过教室网络终端设置阻止常见的网游网站和在线聊天工具的地址, 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巡查, 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目的性。

教学结果评价:全体学生都完成本课导案中的“基础篇”, 目标达成率100%, “提高篇”有近80%以上学生进行了尝试性学习与训练, 多数学生能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导学案中的提高阅读训练, 效果明显。此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同班级之间的教学效果差异非常明显。

二、学生根据教材与导学案制作PPT课件

为了进一步放开课堂, 提高学生课堂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我让学生以教材和导学案为主要依据自己制作PPT。此教学方法适宜运用于短小精悍的文本, 如现代诗歌、古代诗词等。下面我以《再别康桥》为例说明此类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

导学案不仅是学生课堂学习目标实现的主要依据, 而且是学生制作PPT的基本思路, 因此我精心准备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导学案。此导学案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的具体要求, 还指导学生制作PPT时的一些基本要领, 课件的大致结构、主色调及课件制作的基本技巧等。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减少学生收集PPT素材方面的时间消耗,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认为必要的课件素材, 如:作者简介、康桥情结、写作背景、名家论诗等, 还包括一些精美的图片和略带忧愁的音乐。当然为了体现学生课件的个性化, 我也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

教学的基本进程如下:

(1) 通过多媒体教室的局域网下发导学案和课件制作素材压缩包。

(2) 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歌并研读导学案的知识能力要求。

(3)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智能排列顺序制作PPT, 在这个过程中依次完成导学案的相应要求。

(4) 巡视学生学习制作过程, 学生通过生———生互助系统与师———生提问系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学生通过网络共享系统相互播放对方的PPT, 提出对方要改进的内容。学生推荐优秀作品。

(6) 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适当的点评。

教学进程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制作PPT为主线, 充分发挥学生对诗歌的个性理解, 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与探究性。为了防止学生“不劳而获”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此教学内容的课件, 我在实施教学时关闭了学生机与互联网的连接, 学生所用课件素材全部从教者提供的素材包中获取。

教学结果评价:由于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助功能, 导学案完成非常出色, 更令人叫绝的有些学生通过PPT更传神地体现出诗歌表达的审美境界和康桥对作者心灵之重, 有力地感染了读者, 另外有些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方法总结也独树一帜, 令人惊叹。但此类课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学生制作的课件较为零乱, 图片、文字和色彩组织很不符合人的视觉要求, 还有些学生只专注于某一张幻灯片的制作从而影响了其本课的学习进程。

三、学生根据教材制作PPT课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因此为了让学生体验自己做“小老师”的感觉, 我尝试了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制作教学PPT课件, 想让他们通过PPT向观众介绍此文章及相关的教学要求,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实施此教学方式时我以一些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浅显的散文为主, 也涉及新闻报道、学生课外阅读文本等, 如《想北平》、《前方》等。教师在实施教学前首先要把握本课的“三维”目标并打造本课PPT的基本框架结构, 为学生制作提供一个抓手, 它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又要让学生思维有拓展的空间, 充分体现本课的教学特色。

以《故都的秋》为例, 我制作的PPT框架主要包括以下纲目:名人笔下的秋、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作者笔下的秋 (南方秋的缺憾、北方“十分的秋意”———秋晨、北国的槐树、秋蝉、秋雨、北方人、北方的果树、我爱北方的秋) 及你心中的秋等几个模块。

本课教学大致进程是:

(1) 通过局域网发放本课教学目标和PPT框架文件, 并用投影仪演示PPT框架文件的知识结构。

(2) 指导学生制作本文PPT的步骤: (1) 学生研读教材 (最好在课前预习完成) ; (2) 学生播放本课PPT框架结构, 了解制作的重点; (3) 制定每个框架下知识目录 (细化框架知识结构) (4) 从教材和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课件素材 (杜绝从网络上抄袭别人的课件, 一定要体现制作者对教材的个性理解)

(3) 及时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指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4) 学生之间相互播放对方的作品, 相互取长补短。

(5) 学生推荐优秀作品, 教师展示这些作品, 作出必要的点评。

教学进程特点:因要在一课时间内对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并完成PPT, 教学过程较为紧张, 学生之间制作的速度与质量差异非常明显:有些学生对散文理解很有灵性, 有些学生显得有些浅薄, 有些学生能很好把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素材内容有机融合, 有些则显得呆板。特别是“你心中的秋”, 有些学生观察别具匠心, 笔下的秋天很传神、很真实, 体现了学生较高的感悟自然的能力和广泛的知识面。

教学结果评价:通过本课自主学习, 学生在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课件的同时, 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由于此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效能差异很明显。但无论如何通过此类探索性学习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使知道一半真理, 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上一篇:《天净沙·秋思》作文400字下一篇:谈培养学生听力过程中的情趣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