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风险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9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392例,实施重点环节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1520例,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对护理行为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护理临床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医院风险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院风险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篇1: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专题报告

目的

【摘 要】:研究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选择201801-201812期间到我院就诊的儿童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分析组和普通组,每组50例。普通组进行常规管理,分析组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和护理风险情况。:分析组护理满意度98.0%,远高于而普通组的90.0%,差异显著(P<0.05);分析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显著(P<0.05)。:使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发生,增加患儿和家属的认可,效果明显。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1 引言

儿童本身身心发育不完全,抵抗力弱,很容易因为各类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特别是本身患有疾病的儿童,在医院中容易出现医院感染等,带来较大的护理风险。再加上儿童本身对于一些事物的认知不明确,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感受,也不能提出自己的有效需求,因此护理起来有难度。另外,现在医疗水平提升较快,医疗器械更新换代也较快,护理人员如果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也会造成一定的护理风险。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201801-201812期間到我院就诊的儿童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分析组和普通组,每组50例。患儿中有男性57人,女性43人,年龄在1岁到6岁之间,平均(2.95±1.37)岁。所有患儿除了护理管理方式不同之外,其他基线资料上进行对比,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

2.2研究方法

普通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做好入院登记,定期观测生命体征等。

分析组:建立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和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学习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组织定期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定期给出分析报告,提高护理水平;明确风险小组各位成员的具体责任,落实管理内容,出现问题及时反馈。护理人员要每天定期查房,持续排查护理中的风险隐患,做好记录并进行上报。强化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护理专业水平,提升各项护理操作的技能水平。同时还要注意进行思想素养的提升,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品德,能够耐心对待患儿监护人的询问。安排护理人员组织参与专题讲座,向他们普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他们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激励积极工作。

2.3测量指标

统计和分析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记录出现护理风险的例数。

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录入和统计处理数据。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描述,干预前后的对比采取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对比

分析组护理满意度98.0%,远高于而普通组的90.0%,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2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分析组出现输液风险1例,抽血风险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4.0%;而普通组出现输液风险2例,抽血风险3例,体检风险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12.0%。可以看出,分析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

4 讨论

当前社会上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升,要求的医疗服务需求逐渐升高,因此医院开展护理工作遇到更高的挑战。对儿科护理来说,因为风险因素较多,患儿抵抗力差,更需要保证护理质量水平。患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无法与护理人员良好沟通,难以准确表述自己的感受,患儿家属也难以保证可以全程监督护理过程,掌握患儿的护理感受,再加上患儿本身各个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全,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免疫系统,所以抵抗力较差,容易因为各类因素的影响出现风险。

在儿科护理中,护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护士方面,护士专业水平不足,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中不够认真仔细,经验不够丰富,难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二是亲属方面,因为患儿生病,亲属比较紧张和着急,如果护理人员工作不及时,很容易出现纠纷。三是患儿方面,患儿本身体质虚弱,或不能配合护理工作开展,带来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预防和规避,尽量减少风险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性的先进的护理模式。风险管理的实施,需要医护人员对常见的风险进行统计和分析,采取对应的措施,提升职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患儿提供服务。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分析组护理满意度98.0%,远高于而普通组的90.0%,差异显著(P<0.05);分析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显著(P<0.05)。

本次研究说明,使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发生,增加患儿和家属的认可,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罗声琼.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9(2):150.

[2]董婷.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6):121.

[3]王美荣,丁蕊,李艳芳.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6(2):281.

作者:谢红梅

医院风险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篇2: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9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392例,实施重点环节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1520例,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对护理行为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护理临床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细节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大众的维权意识、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控护理风险成为医院质控重要内容之一。儿科收治患者特殊,患儿自主行为能力低,主诉能力差,病情变化发展迅速,耐受差易致不良结局,存在诸多潜在的护理风险。此外,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不良结局,患儿便可能情绪失控,引发护患纠纷甚至是医患冲突,儿科成为护理纠纷高发科室。为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1520例患儿行细节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一定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护理的29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1392例,男性784例,女性608例,门诊1119例,住院273例;观察组患儿1520例,男性861例,女性659例,门诊1204例,住院31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原有的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办法 主要模式为重点环节管理:① 输液室管理,应用“四部巡视法”,重点关注穿刺效果、输液不良反应预防与应急处理;②围手术期间护理,注重落实患儿家属知情权,详细告知手术目的、方法、疗效、风险、费用等情况,以便争取患儿家属理解;③急诊室接待,关注绿色通道,急诊室接待护士应具有较高的应急能力,做好家属安置工作,尽快落实绿色通道;④住院部日常护理,关注用药安全、疼痛护理。

122 观察组从细节出发,对护士行为进行全面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注重信息交流质量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建立标准化问答体系。主要包括接待问答、用药问答、治疗问答、手术问答、日常问答、出院问答等,如患者家属问:“怎么这么久,还要等多长时间”,护士答:“让您久等,我们都是排号就诊,有些孩子可能病情特殊,花的时间长一些,希望您能体谅”,不回避、不敷衍,对于涉及治疗问题,回答应客观,即使不知情也不应回避不答,回答时注意态度,将护患交流纳入至患者满意度指标之中;印制、发放《儿科诊疗路径指导手册》,使患儿家属对儿科情况有基本的了解,按照规章流程成诊疗活动,减轻护士工作量,避免护患间因相互之间不了解产生误会;在使用特殊药物如具有一定风险或价格较昂贵的药物时,应在保障治疗安全的基础上,尽量使家属周知,避免因不良结局、费用过大产生护患纠纷。②改进与患儿的交流方式。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引导、抚慰能力,尽量避免采取制动措施,针对特殊类型患儿,应掌握护理要点,如婴幼儿,应注重舒适护理,注重维持安静、舒适环境,针对年龄较大、活泼好动患儿,应加强管理、引导,采用奖惩结合方式,严禁患儿危险行为,如私自活动、触及危险品[1]。③关注文书记录质控。文书记录是记录所有护理活动的书面文件,应落实好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注重质控,培养护士完成护理文书意识与能力,文书记录关系护士切身利益,是循证追责的重要依据。④注重护理操作水平质控。护理操作主要分为输液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据具体护理内容,制定落实规范化的护理操作路径,如穿刺要点包括血管条件评估、血管选择、穿刺手法等,在输液区粘贴“穿刺要点”标识,既警醒护士,又有助于患儿家属监督。⑤设立流动护理质量监督小组,提高风险管理持续性 :以科室为单位记录护理过程中不规范行为,匿名记录,避免给护士带来额外的职业压力;成立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小组,下辖有护患纠纷协调员、护理现场指导员、护理行为观察员、护士心理调节员等成员,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工作更具针对性,风险小组直接对护理部负责。⑥关注护士意识与心理动态:意识指导行为,现阶段多数护士均接受专科职业教育或高等专业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岗前培训、实践后均具有一定的护理能力,可应对儿科日常护理,多数护士自身护理技能水平是合乎要求的,但受职业压力、性格等因素影响,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态度、言语、注意力等工作状态因素都可能产生波动,部分护士甚至产生极端想法,严重影响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部在干预护理行为的同时,应关注护士心理与意识动态,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走访、小组合作等方法,促进护士间交流,同时需转变管理理念,在发生护患纠纷时,不应推卸责任,应具有整体荣誉感,医院方应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在责任尚未划分前尽量保护当事人。

13 观察指标 护理不良事件(如走失、重复扎针致皮肤出现红肿等不良反应、患儿烫伤与跌伤等、严重并发症、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患者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结局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投诉内容比较 观察组因护理态度投诉率、护理技能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沟通率,其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儿科是护理纠纷发生高发科室,也是护士自主离职率较高的科室[2],这与儿科护理风险与职业压力较高有关。概括而言,儿科护理风险具体原因包括:①患儿病理特点变化风险,护理技术难度大,本研究儿科患儿初诊者不足60%,许多患儿为近期病情发生变化,或疗效不佳而复诊,部分患儿甚至还未出院病情便发生变化,不得不延长住院、门诊治疗时间;②患儿生理、心理风险,主诉能力差,意识不成熟,行为跳脱,不可预知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本研究中,患儿家属对护理技能投诉率较高,便与护理过程中易出现护理技术差错有关,患儿配合意识不足也易操作护理差错,如针刺伤;③患儿家属风险,患儿家属关心则乱,对护理质量过于苛求,反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护士态度,埋下护理风险隐患,家属给护士压力过大是造成儿科护士离职的重要原因[3];④护士自身职业技能、态度、综合素质如抗压能力风险,不足以应对护理日常护理、家属交流工作,本研究中对照组护理态度、护理沟通合计投诉约占总例数5965%,提示护士态度与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当然也可能与工作环境有关,但改善护理态度、提高沟通效用确实非常必要。尽管改进工作卓有成效,具备可行性,但保障改进工作长效性更为关键,以制度作保障维持改进长久生命力,有具体的落实条款使工作有目标,避免针对个人以减少职业压力。

综上所述,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韶华,胡蓉.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室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风险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284-285.

[2]刘进.儿科门诊护士离职意愿及与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压力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14:24-26.

[3]王立敏,黄春艳.临床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890.

作者:郭最云 蔡检凤

医院风险管理中儿科护理论文 篇3:

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医院儿科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急诊患儿资料中选取2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护理满意度为98.0%,均优于对照组的9.0%和 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产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儿科急诊;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nursing of pediatric department in hospital. Methods:200 cas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data of emergency children in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8.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nursing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qual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risk management 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0% and 98.0% respectively,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0% and 86.0%,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mergence of nursing risk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儿科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儿资料中选取2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49例,年龄为6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4.3±1.1)岁。观察组100例患儿中男、女性患儿各50例,年龄为5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4.4±1.2)岁。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對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内容为:建立全面的儿科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设置风险管理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参与专项学习提高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风险识别及处理能力。

注重管理的人性化,严禁疲劳工作。对儿科急诊护理工作实施分层管理,全面保证患儿的及时、有效诊疗,降低护理风险的产生。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完善安全护理方案,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干预。细致把握患儿情况的实施监测,规划备用急诊室。此外,要求护理人员增进与患儿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尽量帮助患儿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患儿的护理依存性,降低护理风险。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以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100分为满分,高于90分为非常满意,分数在60-89 分范围内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

2.结果

两组患儿经相同时间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护理风险问题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护理风险问题9例,护理风险率为 9.0%,两组护理风险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3.讨论

风险管理这一概念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其内容主要指对工作风险进行准确识别与分析,将风险问题量化并采取合理措施对风险问题进行有效应对,降低风险而引发的影响,从而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1]。儿科急性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变化性强等特点,同时,婴幼儿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对于疾病的抵御能力较差,很容易患病,因此,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儿科急诊的护理工作,并将风险管理方案应用其中,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及应对能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全面保障患儿的生命质量[2-3]。

文章以组间对比的方式对儿科急诊患儿的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经风险管理后在护理满意度及患儿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方面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丰富风险识别及应对知识储备,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莹.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82-183.

[2]林芝,徐丹红.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4):149-150.

[3]吴祎君,薛莹莹,王玲玲,程笑芳,李夏.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333.

作者:李征阳

上一篇:国税实习的心得体会下一篇:行政办公室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