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医院感染管理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精选8篇)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 篇1

一、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二、进入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三、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四、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五、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六、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应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七、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八、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并有记录,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九、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十、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严格按洗手指征洗手,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并登记报告。

十一、医疗废弃物品应分类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处理。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 篇2

为进一步规范血库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根据《青海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及上级有关管理规定,我院认真组织学习,明确了医院血库的设置要求,将其作为加强血液管理,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改善科室设备和房屋设施的同时,建章立制,严格业务管理。我院根据上级关于二级以上医院血库建设精神的要求,按照标准建立我 院血库。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血库基本情况

我院自2013 年月底开始筹建血库以来,克服了医院资金紧张的问题,先后投资10 余万元新购置了血库专用设备。同时,我院的用房非常紧张,在这种的情况下,医院把病房科室调整为多人共用一个办公室,为血库挤出用房 80多平方建立血库。

我院为促进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和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多次开展宣传采血活动;2013年3月到2017年3月,共采集全血1333袋(466800毫升)向临床提供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400袋(2481U、496300毫升),普通冰冻血浆1015袋(194660毫升)。向州血站、贵南县医院、过马营职工医院提供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及普通冰冻血浆169袋(55000毫升),保证了100%来源于无偿献血,而且100%成分输血的目标。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的需求。

1、为加强我血库的建设,医院组成了以院长为组长的血库 建设领导小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后勤组、财务组;各小组相互配合,各负其责。为加快我院血库的建设进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贵德县中心血库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采供血工作取得较好地成绩,但血液工作任重道远,为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为我县的输血事业作出新贡献,应加大投入购置设备、人才纳入、建设血库、完善制度、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二、应加大投入,购置设备。

目前我院还缺采血车一辆、司机一名、储蓄冰箱2台、低温离心机(大容量)1台、卧式冰柜2台、血小板运输箱1个、血液运输箱2个、血浆速冻机1台、采血椅一把、采血称2台、分浆夹10个、托盘天平(大)2个、低温虑动柜、低温操作台1台、热合机4台、电脑2台(带打印机)、病毒灭活柜1个,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使血库更好的运转。

三、合理布局、建设血库。

我院通过上级领导指导,多方考察和合理设计,使血库贮血室、配血室、办公室和血库工作区面积达40 余平方米,工作环境舒适,房屋设计基本复合《医院 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规定的要求。

四、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建立血库以来,我们建立了各项操作规程及实验室制度,建立了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编制实用而完整的操作 手册等。医院建立了临床用血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依照 规章制度执行。加强血液质量治理,科学用血、合理用血。

五、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医院积极组织临床用血医院输血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为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控制艾滋病和其它传染病通过血液传 播,普及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 程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治理办法》和《临床 用血技术规范》,提高临床用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 临床用血质量。

六、合理节约用血,积极推广成分输血

1、医院成立了输血委员会,由主管临床用血的副院长 担任主管领导,各临床科室主任为委员会成员,指导各临床 科室科学合理的用血。

2、严格把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并根据临床 多年形成的申请用血量,大大超过了实际用血量习惯,降低 了备血量,杜绝了“人情血”、“安慰血”的输用。

3、积极开展成分输血工作。使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成为 推广成分血的宣传员,认真做好向患者及其家属输成分血的 好处,使患者及其家属放心。医院上半成分输血率达到了 92%。总之,我们通过近期的努力工作,我院血库已基本达到了标准要求。但离上级的标准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值此,我们借这次检查的机会,希望各位专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将积极整改,力争在短期内向上级交一份合格的答 卷,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展示血站良好形象,促使输血事业走上良 性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向患者提供安全、充足、有效的血液之外,向献血者和临床提供快速、及时、准确、便利、优质的服务和技术 是血站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向社会提供优质的采供血服务和输 血技术服务是我站的质量方针之一,努力将服务贯穿于采供血过程 之中,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采供血方面的服务: 首先通过培训不断增强一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培训内容涵盖了职业道德和相应工作手册;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和理论技能考核标准,实行定期考核。培训与考核工作促进了工作人员树立“以献血 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自觉努力为每一位献血者提供高品质 的服务。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 篇3

一、手卫生(实地访视、抽查操作考核、调查访谈)

(一)手卫生依从性(实地访视)

观察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五个手卫生指征下(接触病人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均应进行手卫生。手卫生依从性应≥95%。

(二)手卫生正确性(抽查操作考核)

抽考科室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不管在流动水下洗手还是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均应按六步揉搓法进行揉搓;流动水下洗手时六步揉搓至少15秒;同时,在流动水下洗手后应进行干手。手卫生正确性应≥95%。

(三)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实地访视)

应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液、干手物品或设施、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宣教图等手卫生设施,且洗手设施均合格。

(四)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访谈)

需全体人员100%知晓。(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164-171)

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资料查看、实地访视、调查访谈)

(一)多重耐药菌日常、终末消毒登记记录(资料查看)1.正确判定多重耐药菌,若不是多重耐药菌,不应将其登记。

(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若为多重耐药菌,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报告单的最下列备注中会写出多重耐药菌的名称;同时会在微生物检验报告单后附《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通知单》,提醒医务人员按照通知单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消毒隔离。

2.准确登记多重耐药菌的全称。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1

(MDR/PDR-PA)、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等。

3.物体表面及物品采用1000mg/L的“健之素”消毒液擦拭。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实地访视、调查访谈)医生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应及时开具隔离医嘱,告知科室人员。科室人员应切实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患者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若患者转诊,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果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医院感染,还需填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

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2.严格落实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1)尽量单间隔离,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应当有蓝色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应视情况戴手套、穿隔离衣。

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4.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采用1000mg/L的“健之素”消毒液擦拭。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性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6.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2)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落实情况(实地访视、调查访谈)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等级医院评审的核心条款(★),医务人员应根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对策》等要求,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的各项措施。(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197-20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册(2013版)》P219-229)

(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实地访视、调查访谈)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实地访视、调查访谈)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实地访视、调查访谈)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实地访视、调查访谈)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指征。对于需要辅助通气患者,应尽量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2.宜选择经口的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可增加肺炎的风险。

3.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应保持在20cmH2O以上。

4.吸引气管分泌物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尽早拔出气管插管。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一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7.对插管并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常规进行口腔卫生,包括使用消毒剂(如氯己定)漱口、口腔黏膜擦拭或者冲洗。推荐采用0.12%—2%氯己定溶液,每4—6小时一次。

8.若无禁忌证,患者床头应抬高约30°—45°。9.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0.器械、设备消毒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11.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VAP。

12.当转运患者、改变患者体位或插管位置、气管有分泌物积聚时,应及时吸引气道分泌物。

13.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常见病原体等)的目标性监测,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反馈。

14.对从事呼吸机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教育,使他们掌握VAP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记录(资料查看)

(一)记录本首页附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名单(组长、副组长、监控医师、监控护士)。小组成员名单要与报送医院感染控制科的名单一致。

(二)至少每季度记录一次,参加人员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非科室全体人员)。

(三)会议记录形式:有时间、地点、参加人、记录人、会议内容等项目。

(四)会议内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

五、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本科室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工作的自查记录(资料查看)

(一)至少每季度记录一次。

(二)自查记录形式:有时间、自查人员、记录人、自查内容等项目。

(三)记录从2012年1月起记录。

(四)记录中应体现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医院感染相关制度有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缺陷及时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

(五)自查内容应有:

1.医院感染相关制度、SOP落实情况(详见《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册(2013版)》):

如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各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医疗废物与污水管理等制度以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2.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194-196):

如对本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诊疗时的手卫生、隔离措施、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清洁消毒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3.手卫生执行情况(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164-171):

如在接触病人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手卫生正确性以及手卫生设施配备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4.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定期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按药学处最新规定); 如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5.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 9

况(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197-20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册(2013版)》P219-229):

如对外科手术患者、留置血管内导管患者、留置导尿管患者、使用呼吸机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6.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与缺陷的改进措施(手术科室)(按药学处最新规定):

如对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需注意:管理小组会议记录内容与科室自查记录内容比较:管理小组会议记录侧重于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层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科室自查记录内容侧重于科室内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六、医院感染知识学习记录(资料查看)

(一)至少每季度记录一次。

(二)培训记录形式:有时间、地点、参加人、主讲人、记录人、学习内容等项目。

(三)需有参加人员签名(科室全体人员),不能代签。

(四)内容为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与技能。

七、普通病区日常消毒工作登记(资料查看)

(一)每日消毒:

1.紫外线空气消毒: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30min。

2.物品(体温计、止血带等)的消毒: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消毒,使用500mg/L 的“健之素”溶液浸泡30分钟;细菌芽孢、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消毒,使用2000mg/L-5000mg/L的“健之素”溶液浸泡30分钟。

(二)周末消毒:

1.治疗室、处置室彻底清洁。

2.物体表面消毒: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消毒,使用500mg/L的“健之素”溶液擦拭消毒;细菌芽孢、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消毒,使用2000mg/L-5000mg/L的“健之素”溶液擦拭消毒。

3.地面:进行湿拖消毒,消毒方法同物体表面。

4.紫外线灯管消毒:使用70%-80%的酒精进行紫外线灯管消毒。5.空气消毒:照射时间≥30min。

八、医疗废物管理(实地访视、资料查看)

(一)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实地访视)

应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和化学性废物等)。(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57-63)

(二)医疗废物交接登记记录(资料查看)1.准确登记各类医疗废物种类及重量等。2.医疗废物交接人和接收人必须签名。3.医疗废物日产日清,每日均应有交接记录。

九、消毒、防护用品的配备及正确使用情况

(一)有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实地访视): 消毒设备、设施及消毒剂选择、配置等应符合要求,满足临床消毒要求。(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42-

46、P83-125;《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册(2013版)》P96)

(二)防护用品的配备及使用(实地访视、调查访谈):

根据不同临床工作特点配备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护服、手套、鞋套、防水围裙、帽子等防护用品,并能根据不同情况正确使用。(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126-146)

1.口罩:

(1)普通医用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2)纱布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

(3)外科口罩:适用于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以及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4)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2.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4.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手套: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6.鞋套: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7.防水围裙: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8.帽子: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十、应知应会知识:

(一)抽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38)

(二)抽查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组长、副组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详见《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册(2013版)》P7)

(三)抽查医务人员以下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核心条款,需全体人员掌握并落实)(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194-196)

2.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和高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核心条款,需全体人员掌握并落实)(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197-20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册(2013版)》P219-229)

3.手卫生知识。(需全体人员100%知晓)(详见《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13版)》P164-171)

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需全体人员100%知晓)(详见《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册(2013版)》P136-150)

5.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需全体人员知晓并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篇4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工作职责

梓潼县工人医院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3级网络组织机构图: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业务院长任主任委员)

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常设机构)

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临床、医技)

医务人员

病人

陪人

探视者

一、医院感染委员会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有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度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执行。

2、根据有关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临床各科室、微生物室、药剂科、信息科等提供的各方面有关医院感染的资料,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拟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核,对其成效进行考评。

5、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确定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6、研究并制度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7.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会议;常态下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

8、调查与新技术有关感染危险性,在同意新设备和新产品使用前监测评估其性能及效果。

9、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或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10、其它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事宜。

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在业务院长、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是赋予一定职能的业务科室,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主要职责是:

1、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计划,经医院感染委员会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效果评价。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应急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

4、对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务人员手卫、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及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及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接受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知识的相关咨询。

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和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11、开展医院感染网络直报工作,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有关的各种资料,每月按要求向省卫生厅网上直报。

12、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10%。

13、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14、完成医院感染委员会或者科室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职责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的领导和医院感染办公室的技术指导下开展工作。

每年3月前各科室提供医院感染管理组小组组长、副组长、监控医师、监控护士名单,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积极协助调查处理。

(3)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灭菌制度、隔离预防制度的落实。

(6)负责本科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7)做好对护工、保洁员、配膳员、陪住人员、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2、临床医院感染兼职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及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指导下,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计划的实施,对感染原因、感染环节、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监测,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降低科内医院感染发病率。

(2)监督和检查本病区医师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技术的应用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3)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及时督促经医师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苗头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和医院感染办公室,积极协助专职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断可疑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展和蔓延。

(5)在科主任领导下,组织本科室开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配合监控专职人员开展科研工作。

3、临床医院感染兼职护士职责:

(1)在护理部、科护士长及医院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检查本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无菌操作规程、隔离预防制度等的实施情况。

(2)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现病人有院内感染征象,应及时通报主管医师,并留取标本及时送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3)监督检查病房日常消毒、终末消毒、传染与感染病人、多重耐菌株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管理情况。

(4)做好高危、高敏病人的保护性隔离工作。

(5)监督、检查病房消毒药械配置和使用情况,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和管理情况。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人员的卫生学管理与日常宣教工作。(7)负责对本科病人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并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参加有关医院感染培训。

四、医院感染兼职检验人员职责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检验科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工作,并对检测结果按季度进行汇总、分析,或将资料提供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如发现特殊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多重耐药菌株时,应及时通报医院感染办公室。

2、规范检验方法,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及效率,尽快为临床提供正确检验结果,并努力达到送检标本诊断的准确性和药敏试验的可靠性、实用性。发现标本收集和运送不符合要求时,应通知病房或指导临床重新采集标本送检。

3、协助医院感染办公室做好全院有关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灭菌效果等细菌学检测工作。

4、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做好有关样本采集及细菌培养,对可疑传染源、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重视本科清洁、消毒工作,尤其对各种废弃标本处理。

6、支持医院感染办公室和临床各科针对“院感”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或目标性监测,以期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

五、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安全、经济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在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个案表,送至医院感染办公室,并积极治疗病人;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每年必须达到6学时。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程序逐级报告,并及时处理伤口。

7、宣传、教育、指导病人、探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应用预防感染传播的技术。

8、工作人员自身感染时应接受合适的治疗,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将自身感染传播给其他人。

9、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收集,减少污染及损伤。

六、其他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是涉及全院性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职能科室的支持与配合。

1、医务部门职责

(1)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及实习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2)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感染管理的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组织有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4)协助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临床医师开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课题研究。

2、护理部职责

(1)协助院感办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及实习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2)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及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的落实。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组织有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护理人力调配。

(4)协助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课题研究。、3、药剂科职责

(1)负责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分析、总结和通报应用情况。(2)及时为本院临床提供抗菌药物信息。

(3)督导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4、检验科职责(1)制定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运输、储存、使用、销毁规程及处理流程,并指导应用于临床。

(2)及时处理送检标本,严格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学阳性检出率。(3)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4)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及报告。

(5)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开展MRSA、MRSE、VRE、PRP等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及产ESBL菌株的监测,并定期分析总结,反馈临床各科室。

(6)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5、设备科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1)负责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器械和设备购置和信息提供。(2)负责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招标、采购和验证管理。

(3)负责协助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设备和物资的采购和贮备。(4)负责对本科维修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和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总务科职责

(1)按照国务院、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的相关规定,负责组织医院废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督查保洁公司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定时收集、保管、总结医疗废物转运单及数据。

医院感染管理 篇5

医 院 感 染 管 理 工 作 通报

一、加强病房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本月住院病人持续增多,病室、走廊加床增多,影响病室空气质量,继续做好卫生宣教,控制陪人,限制探视,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陪人暂时离开病室,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定时开窗通风;多重耐药菌病例、传染病病例出院后严格执行终末消毒,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科不断改善充实现有管理制度。院感办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手卫生督导检查,采用暗查诊疗操作过程中的手卫生依从性,现场考核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外科洗手法的操作流程等方法,将检查结果与当月医疗质量等级挂钩。如发现诊疗过程中未执行手卫生,院感质量直接进入三等。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与手卫生合格率,减少了医院感染。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感染办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手表面、物表面、空气、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高压灭菌包、内窥镜等进行监测。其结果每月由院感办以《医院感染通讯》及时向全院通报,对存在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

五、本月继续对ICU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各类危险因素如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机机等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掌握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及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加强督导检查,提出临床干预措施,评价控制效果。

六、继续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病例的监测

针对监测中发现的耐药菌株,监督隔离措施具体实施情,要求医务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床头悬挂标志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严防多重耐药菌传播,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七、继续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要求科室针对以下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管理: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严格换药操作规程等。

八、本月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共 例,乙类传染病 例,其中肺结核 例,肝炎 例,菌痢 例,淋病 例,梅毒 例,流行性出血热 例;丙类传染病 例,其中流行性腮腺炎 例,腹泻 例。其它传染病水痘 例;未发现甲类传染病。网络报告农药中毒 例,死亡病例 例。要求各科室继续加强传染病、农药中毒、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上述病例后及时上报,杜绝漏登、漏报现象;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对来诊患者逐一进行筛查,做好登记、送诊、宣教工作,接诊科室做好二次分诊。加强性病门诊、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管理,对结核病患者做好报告、登记及转诊工作。充分利用我院HIS系统,对门诊传染病报告进行程序控制。同时加强病房传染病报告的督导检查,采用出院登记与传染病报告登记本进行核对,杜绝传染病漏报。

九、不足之处:

1、个别科室医办卫生差、垃圾分类不清、病历车不清洁。

2、个别科室农药中毒、传染病、死亡病例有漏登、漏报现象,报告卡信息填写不完整。

3、个别科室、主诊组手卫生依从性差,查房不带手消毒液。

4、个别科室终末消毒不彻底,病室内空气质量差。

根据金乡县人民医院综合管理方案,对下列科室或主诊组进行单项处罚,院感质量进入三等。

1、心内一科

2、呼吸内科

3、消化内科

4、肿瘤科

5、普外肖志强组

6、麻醉科

护理组:儿一科、门诊理疗科。

十、整改措施

1、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医院感染宣传教育,普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强化医患人员的院感意识。

2、科主任加强本科室管理,提高清洁、消毒意识,为患者 供安全、洁净、舒适的诊疗环境。

3、科主任加强农药中毒、传染病、死亡病例的报告管理,要求24小时内上报院感科,报告卡信息填写完整。

4、科主任、护士长加强督导手卫生规范的执行情况。

5、护士长加强病室管理,做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必要时使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减少医院感染。

总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篇6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任务和职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以及省、市卫生管理部门防止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各项卫生学标准及管理制度。

2、负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考评管理效果,研究改进措施。

3、负责对新建设施进行卫生学标准的审定。

4、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有关技术咨询。

5、负责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填报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表。发生暴发流行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机构,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办事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医院感染各项计划的实施。

主任:

副主任:

医院感染监控医师:

医院感染监控护师:

任务和职责:

1、在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2、执行各项监控制度,每月监测、分析、报告发病情况和消毒效果,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及市环保

局。

3、对医院感染流行及时调查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发现暴发流时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级,同时报告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4、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5、开展医院卫生学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6、开展全员医院感染在职培训,组织对监控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7、每月组织召开科室医院染管理员会议,进行工作小结,布置工作重点。

8、每季度对重点科室进行卫生学抽样监测一次,并通报检查结果。

任务和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卫生学监测工作。

2、负责本科室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

3、遵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做好微生物监测工作。

4、落实各种消毒隔离和感染控制制度。

5、实施本科室职工的医院感染在职教育。

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 篇7

1.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

2.感染管理科对各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项目为病区发生院内感染率、漏报率和送检率。

3.各级医生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对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控制,每季度对科室出现I类切口感染情况进行通报,对发生I类切口感染的科室落实考核制度。

4.加强对各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对环境卫生学监测不符合标准的科室,应积极查找原因,重新消毒监测,直至合格。对三次以上(含三次)屡教不改的科室,扣罚科室劳务费并全院通报。

5、各级医护人员应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对违反无菌操作的医护人员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反馈,全院通报批评,并扣罚当事人劳务费;由此而造成的重大医源性感染者,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处理意见并加重处罚。

6、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和护理部、后管科对全院各部门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全面抽查,并按院感质控考核标准落实考核。

浅析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篇8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尊敬的与会各位委员,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于二00二年,二00四年门诊楼投入使用,医院感染管理科挂牌才标志着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感染管理科的挂牌成立和我院医疗事业的发展,随深圳妇女儿童医院手术切口感染至166例病人感染、宿州眼科手术至10例感染造成9例眼球摘除以及二00三年非典发生时医护人员的高感染、高死亡率的发生和暴光促使了国家及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感染越来越重视。今天召开这个医院感染组织的最高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年会,也是对过去我院院感工作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我院院感工作的现状及发展集思广益,望与会委员各抒已见,共同谋划。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和各位委员,在感染管理行业里有一句前人总结并非常流行的话:感染管理不能挣钱,但能为医院省大钱。从全国几次大的感染管理事件中医院的赔偿损失都是巨大的,为此深圳妇儿医院还付出了倒闭的代价,在实际工作中,说到感染管理就是无尽的找麻烦、增成本、要花钱,所以任何医院院感染工作的开展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和困难,但没有任何一家医院因此就不开展院感染工作了。随着我院规模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升级也是大势所趋,而院感染工作又是考核的重要指标。下面我就以院感重点科介绍一下我院院感染工作开展的情况。

一、手术室

普通手术室:空气质量要求Ⅱ类(<200cfu/㎡),经疾控中心及本院检测约三分之一超标;物体表面细菌偶有超标(<5fu/㎡)。手术病人多,手术可用场地少,无菌手术、一般和隔离手术没标识,手术病人多时连台做无消毒间隔时间或间隔时间不够,手术室整体布局不合理,造成人为划出三区,三通道未分,易造成交叉感染;手术间内物品杂乱(未建立室内嵌入式储物柜),手术间门密封不严,手术包布无质量要求、破损、纤维布料等都可以影响手术器械的消毒质量,手术灭菌器械包开包可追溯制度不严谨(与供应室没开展器械集中处理有关)。

建议:

1、手术室是否可以改造为层流洁净手术室。若条件不允许应在现有基础上对门进行改进,固定门上下不留缝隙,通道门改成感应钢玻璃门,减少医护人员手接触,减少空气污染。

2、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改建,增加手术间,做到无菌手术、普通手术,隔离手术间分开使用,并有标识,有了较充裕的手术间就可以避免在手术病人多时连台转的情况,手术间隔时间充裕,消毒达标(层流手术室的台间时间都要求间隔至少30分钟)。

3、在改建时应利用现有条件充分考虑到三通道问题,减少交叉感染,若不做到三通道的改建,也应做到污洁二通道。

4、手术室病人接送车应严格区分,病区车辆严禁入手术室。

5、手术室包布不应有破损,绳带缝合严实、纤维不外露,包布无补缝。

6、建立灭菌物品开包追溯制度,手术器械应由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无菌间的灭菌包要定期检查,在空气湿度较大时应缩短存放时间。

7、植入医疗用品、租借手术器械应有登记,至少在手术开始前8小时送供应室规范处理。

8、清洗池、洗手设施应符合无锈、触碰开关、不溅水出池等原则。

9、手术室应配备病人驳接车。

二、消毒供应室: 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管理与医疗质量息息相关。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医院的管理理念。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可经最大程度地解决从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灭菌物品的数量、去向、召回,消毒责任人等实现每件登记制度,灭菌物品的任何环节都可追溯。而灭菌物品的可追溯制度又是消毒供应中心必不可少的制度。

供应室无菌区空气要求,Ⅱ类,物体表面细菌菌落Ⅱ类。消毒灭菌容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该灭菌器的优点:容积大,灭菌彻底,灭菌时间短,灭菌物品不用干燥。供应室三区划分明确,建筑面积能基本满足需要,但从院感角度看也存在以下问题:工作人员未进行相应培训,压力容器灭菌出锅后有湿包现象,灭菌物品登记制度不健全,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供应室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区防交叉感染意识淡泊,未建立灭菌质量控制,由于未建立集中处理程序,灭菌物品无法追溯。

建议:

1、院领导视医院的发展需要尽快建立医院的灭菌物品集中处理方式。医院各科室灭菌物品在使用后由于未采取集中处理方式,使用后的灭菌器械从清洗、消毒、打包回收送至供应室灭菌之前的流程良莠不齐,清洗人员的责任心不同,灭菌器械的清洗未按六步清洗法(分类、浸泡、清洗、漂洗、软水冲洗、干燥)操作,而清洗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灭菌物品的灭菌效果,送供应室的灭菌物品有的按规定作了处理,有的未清洗处理或清洗不彻底,供应室不好判别,而造成隐患,院长在检查工作中就反复强调,一把剪刀100元左右,有些科室使用后不清洗又见血液污染,就直接放入含氯消毒剂里浸泡,这样的器械二、三回之后就生锈、钝口报废了,而不进行器械清洁就直接消毒更不符合清洗消毒程序,未清洗的器械直接消毒造成有机物凝固又直接影响灭菌物品的灭菌质量。有些带凹槽、套管的特殊器械还应超声加酶清洗。若给供应室配一台清洗消毒机、超声清洗机也会使机器的效益最大化。病区没有固定合格的器械清洗槽也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职业暴,没有集中清洗的医疗器械供应室没有判定标准,出现消毒质量问题无法查找环节,灭菌物品的追溯制度无法建立。1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实行医疗灭菌物品的集中处理是保证灭菌物品质量控制,保障全院医疗安全的主要措施,请院领导予以参考,若成立消毒供应中心,清护理部从规章制度、质量控制、人员调配、追溯制度健全等方面拿出具体措施提交医院感染委员会讨论。

2、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是当前较先进的灭菌容器,灭菌后的物品不应出现湿包现象,有湿包应视为不合格,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设定程序和操作手册执行。杜绝湿包现象。

3、灭菌后的物品在贮存过程中包掉在地板上应视为污染物品重新灭菌,若捡起来放入其它灭菌物品,那么整批次物品视为污染,应重新将整批次物品灭菌。

4、每天检查包布质量,有破损严禁使用,包布不应缝补,新包布应在使用前漂洗去浆。灭菌包最大不超过30×30×50公分,金属包不应超过7㎏,布包不超过5㎏。脉动容器一次灭菌物品不超过容器总量的90%,也不应小5%,以防小装量效应。灭菌物品放置原则:大包车架最上层,布包放最上层,金属容器放中层,开口容器打开开口,取出时及时关闭开口。

5、批次灭菌处理完成:应按流水帐号登记灭菌物品,包括种类、数量、现使用的灭菌容器为自动生成的温度、时间、压力等记录。应妥善保存备查。

6、器械清洗应严格按照分类—浸泡—清洗—漂洗—去离子水冲洗(软水冲洗)—干燥六步法进行。清洗后的器械应肉眼检查,特殊器械必要时还应用放大镜检查,外观光洁、无残留物,无血迹,器械槽无污物、锈蚀。

7、“三区”制度明确,严格执行,缓冲区的作用不应成摆设,严防交叉污染。这项制度除了供应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外,进供应室的其他工作人员也必须严格执行,非工作人员禁止随意进入,特别是家属、小孩等不得进入。洗衣房工作人员的物品交接应严格控制在污染区进行,外来工作人员进入供应室的监督由供应室工作人员完成。

8、供应室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发现灭菌物品存在问题对问题物品实行招回制度。

三、口腔科

口腔科是院感监控的重点科室之一,口腔科的院感特点有别于其它重点科室。口腔易于微生物繁殖,口腔内结构环境复杂,口腔与外界环境相通,一直处于湿润状态,温度适宜,食物残渣等营养丰富的物质存在,口腔内多种微生物定植(就像个贮菌库),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性大,工作台面狭小,设备设计结构复杂,使用的器械多有锐利的尖或刀,医务人员与病人的血液、唾液、口腔粘膜直接接触频繁,操作时时有病人的唾液、血液飞溅。HIV感染人数每年快速递增。据报导:全球HIV的感染人数以每分钟11人的速度向人类走来,而HIV病人有隐私保密的要求,其传染有很强的隐蔽性,HBV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约12%,全球有1/3的乙肝携带者。在中国,据相关部门统计,HBV在口腔临床诊疗中比HIV感染率高57倍,口腔医疗器械HBsAg的污染率高达37%,还有丙肝、梅毒等血液传播疾病,这些高危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往往在口腔诊疗中是病人←→医务人员双向传播,所以口腔科的医疗器械消毒质量、医务人员的院感染意识是口腔诊疗安全的必备条件,既能保护病人的医疗安全又能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医院口腔科的现状:布局不合理,诊疗区、清洗区、消毒区不分;没有科内消毒设备;医务人员防交叉感染意识薄弱,使用后的器械清洗消毒不规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登记;使用戊二醛做消毒剂消毒器械;手卫生意识差;缺乏手卫生依从性;个人防护用品基本没有;诊疗病人时有陪同人员围观,综合治疗台遇有血迹污染不及时更换。

1、据实际情况看能否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三区”的布局改造。

2、消毒灭菌是否购一台小型专用消毒机用于口腔科自备消毒,做到器械不出科,随消随用;若配备了消毒设施可以减少戊二醛的使用,手机要求灭菌处理,现有二十把手机,高峰时手机不能满足饱有量,就不能做到一用一灭菌,若添置十把以一把2000元计,成本增加2万元,也就可以购置一台消毒机了,且有口镜、探针等到其他检查器械要做消毒处理。

3、手机的清洗保养:手机属精密仪器,结构较复杂,手机的清洗消毒就尤其重要,基本步骤,预处理—回收—清洗—注油清洗—包装—灭菌。

预处理: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治疗结束后及时脚闸冲洗手机管腔30秒,或使用管腔防回收装置或用防回收手机。

回收清洗:若自备消毒机由科内人员清洗,清洗过程:流水清洗血迹—刷洗—加酶浸泡清洗(或超声清洗)—软水彻底冲洗。

注油润滑:清洗后的手机干燥后注入专用润滑剂(水溶性),然后用软布擦拭干净,包装灭菌待用。口腔科其它医疗器械的清洗参照手机清洗方法,在清洗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清洗,彻底洗掉有机物。清洗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

4、口腔科小器械基本做到了一人用一套,但在使用后应回收放置在已污染标识区内,清洗后的器械不应与消毒后未使用的器械放在同一台面内。

5、灭菌物品—灭菌—登记—使用—登记,检查时总套数,使用数、存量数应相符,印证一人一用一灭菌。

6、加强手卫生,每个病人诊疗完毕,应换手手套并洗手,禁止双层手套看完病人后只更换外层手套而不洗手。推广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快速手消毒剂应搓干后戴手套操作,要增强教育科内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减少盲目洗手,不规范洗手。

7、加强个人防护。口腔科现基本没有个人防护用品,医务人员提出了购买防护用品的合理要求,口腔科应每人至少配备二套防护用品,包括隔离衣、防护面罩。医务人员在穿戴隔离衣、口罩、防护面罩后可有效减少病人的血液、唾液、水雾对医务人员的污染,减少职业危害。

8、治疗台面应保持整洁。若有血液污染立即更换,推广使用一次性用具做到一人一用一换。

9、四手操作:四手操作是现在口腔科治疗活动中探索出的比较科学的诊疗手段,它可以有效的减少交叉污染,最大程度地提高诊疗安全。但四手操作无疑会增加成本,是否考虑有条件执行,比如病人要求这样,可以收取服务费。这只是个建议,不强制执行。

10、口腔科医务人员应掌握标准预防。紫外线消毒要每天2小时(中午、晚上下班后各1小时)。

四、妇产科:

院妇产科规模小,人员少,产科与妇科未分离,加之原二病区的改造还未完成,妇产科的功能区划没法落实,妇产科发展是侧重于产科还是妇科对院感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在三楼病区作产科规划时尽可能在现在条件下合理布局。

产科产房环境空气质量要求Ⅱ类,物体表面细菌菌落卫生要求Ⅱ类,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Ⅱ类,院感要求:

1、人员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特别是新生儿的探视制度。七姑八姨的探视给产妇及新生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凡进入分娩室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或化脓性伤口时应暂停进产房。待产人员进产房应换鞋,私带物品不得进入分娩室。

2、工作质量:建立健全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院感报告制度。接产人员必须进行外科洗手,保持无菌单及手术衣干燥,潮湿视为污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无菌物品标识明确,按灭菌效期排列专柜存放,不得随意暴露堆码存放,开启的无菌棉球纱布不能超过24小时,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燥保存,每台一套4—6小时更换。助产器械、婴儿脐带结扎用品必须灭菌,产妇分娩前应进行HBV、HCV、HIV筛查,产妇进入产房时应在非限区实行交接。

五、病区的感染管理

1、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疗废弃物实行分类存放,存放容器不超过3/4容量,扎紧封口,锐器物必须装入锐器盒,3/4容量时旋转锐器盒封口。医疗废弃物回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疗废弃物未完全装入袋中。有些治疗室存贮废弃物桶的周边地上弃有手套、纱布、棉球等到。意识到了问题就解决了,医疗废弃物不能和生活垃圾一同运装。医疗废弃物的种类、数量、时间、去向、经办人应登记签名,登记资料保存三年。医疗废弃物禁止转让、买卖。

2、治疗室的无菌物品(包括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置于专用柜内,按效期摆放,不得有过期物品,无菌持物钳灭菌干燥存放,有无菌指示带,带上有日期、时间标识,每4—6小时更换一次。无菌棉球、纱布上开启后24小时更换,消毒液应标注开启时间,存放消毒的容器每周清洁灭菌二次,用过的器械应及时对血迹等有机物用流水冲洗,冲洗后放入相应包内封装送供应室集中清洗灭菌。治疗室不对器械作消毒处理。

3、使用过的体温表清洗后用75%酒精或500㎎/L含氯消毒剂盖盒浸泡30分钟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冲洗擦干放入干净器盒内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吸引瓶、湿化瓶、塑料管等均用500㎎/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备用(不准有湿瓶现象)。血压计、听诊器、袖带定期清洗晾干备用,治疗车、药品车、监护仪等每天一物一巾清水擦拭一次,抹布使用500㎎/L含氯消毒剂消毒清洗晾干。

4、病人出院、死亡后对床单元用500㎎/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对没有血液污染(包括痰、呕吐物)的床头柜、床栏、床旁桌每天清水擦拭,地面、清洁水拖布湿式作业,每个拖布使用不得超过20㎡,清洁按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最后漱洗间顺序进行。治疗室使用专用拖布、抹布,拖布、抹布每天用500㎎/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晾干使用。

5、院内有多重耐药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地面及物品应用500㎎/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

6、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二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半小时。

六、医务人员手卫生

要说手卫生,我们先看看你对这几点有没有认知:

1、医疗环境中污染无处不在;

2、所有的医疗护理均离不开手;

3、手的污染随时随地发生;

4、不卫生的手可能是“罪恶”之手;

5、手卫生不良的双重伤害——害人害己;

6、你能保持一双纯净的手吗?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员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乍一看。洗手是一个简单的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你会发现洗手并保持手卫生非常难以做到,有一些实例我们不妨看看,洗手快不到不到10秒完成,洗完后多人共用一张毛巾擦干,洗完手后使劲甩,差不多都是“甩手掌柜”;洗手后就地取材,在工作服两边一抹;戴了手套操作,摘除手套后手是干净的不用洗手;戴着手套采血,一个接着一个采(保护自己不保护患者,教育自己孩子进了医院别乱摸东西,而从在乎自己在医院到处乱摸;查房时查完整个病区的病人,从不洗手;医护人员上一天班从不洗手就因一个字“忙”。这些现象是不是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对手卫生的认识有多少?2010年4月,卫生院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范附后)的法律文件对医务人员该如何认真洗手作了详细规定,但规定制定的太细在执行中就有困难。我们的要求是临床科室必须配备快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从主观上提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意识,有了依从性就能切实减少在医疗环节中对病人的外源性感染。

主任、副主任及各位委员,院感工作是医疗安全的底线,医院要是有一次院感事件发生对医院将是致命的。医务人员无论走到那家医院都不能回避院感工作,级别越高的医院感控工作就愈加严格,我院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医生报告过院感病例,是没有吗?答案是显然的。在有无菌植入时1年内发生有累及术中解剖部位的感染都属医院感染。我院规模小,病种相对单一,要是因此而轻视了感控工作,那么有可能为明天、后天留下了隐患。以上我以几个重点感控科室简要介绍了本院的感控情况,对这些已开展的工作,院感科会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但对尚未开展的我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开展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开展对全院耐药菌的趋势性监测。

二、对入院24小时后发生的发热病人实行书面报告制,对治疗中改变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报告。比如单一抗生素使用改联合抗生素使用,一线抗生素使用升为二线抗生素使用。

三、对门诊诊断待查、待检病人,入院后三日必须明确诊断,出院诊断不能还有待查或不明。

四、各病区成立感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本区的院感工作,并加强与感染科的沟通。

五、科室除常规定期监测外,科室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目标性监测,监测的项目、目的由科感控小组向感染科申请。

上一篇:软件工程师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法律硕士考博士多难